1、處暑養生需要注意些什麼,處暑飲食應注意什麼
處暑養生需要注意些什麼。
一、早睡早起身體好
處暑處於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人體也會變得容易疲乏,春困秋乏也就是這個道理,這段時間要早睡早起,多休息來調養身體。
宜調節起居作息,適當增加睡眠,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緩解秋乏過盛。夜晚睡覺不應晚於23點。夜晚睡覺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白天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盪滌暑氣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二、補充水分
處暑時節也是入秋的季節,秋季乾燥這是人人皆知的,天氣較為乾燥、少雨,人體會因此不適,發生諸如皮膚緊綳、起皮脫屑、毛發枯燥、嘴唇乾燥或裂口、大便干結等秋燥現象。所以要多補充水分,要多喝水,還可以隔兩天敷一次面膜,經常保持皮膚濕潤也是處暑養生的方法。
三、多吃豆類食物
豆類食物有健脾去濕的功效,處暑季節很多人的脾胃都比較虛弱,可以多吃一些豆類食物,如紅豆、黑豆之類的,可以幫助除濕,少吃辛辣食物,也可以吃些茯苓幫助健胃去濕。
四、堅持午睡
處暑時節堅持中午睡一覺也很重要,因為經歷了一個夏天,飲食和睡眠都會使身體的脾胃變弱,除了要在食物上加以調理,午睡也非常重要,午睡時間不要求太長,十到三十分鍾就足夠了。
五、保護臍部,預防疾病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如果對臍部防護不當,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引發身體不適。而寒氣如果在小腹部位積聚太多,還會導致各種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
六、少吹空調、電扇,保健康
處暑時節早晚溫差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發作,也是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的高發期。而經常吹空調、吹電扇,很可能引發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毛病;還可能導致腹瀉、胃炎和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
2、處暑是什麼 處暑養生注意事項
處暑時節,預示著秋天即將到來,氣候逐漸乾燥,因此,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盡量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同時像西瓜這類寒涼的瓜果,則要盡量少吃或不吃了。可以多吃一些秋季應急的水果,如蘋果、梨、葡萄、哈密瓜、桃子之類的水果。
處暑節氣還適宜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芹菜、菠菜、糯內米、芝麻、豆類及奶類,適當的煮些綠豆湯、綠豆冬瓜湯容、綠豆百合粥、綠豆薏米粥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3、處暑養生要注意哪些?
1、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病從口入”,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當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
2、多睡一小時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此時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
專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據媒體報道,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對於年輕人來說,充足的睡眠可以讓學習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時也可以減少“秋困”的出現。
3、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秋季養生小常識提示說,“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同時,早晚比較涼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4、今日處暑,秋意漸濃,處暑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處」在這里的意思就是「終止」,所以處暑的意思就是夏季的炎熱正式結束,大部分地方的氣溫要逐漸降低了。從處暑開始,我們要注意天氣各方面的變化,秋天來了之後,從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要注意。
首先是衣。
因為處暑過了之後天氣就會慢慢的變涼,晝夜溫差就會變得越來越大。白天熱晚上涼,對人們收斂陽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個時候不要著急的添加衣服,過早穿上特別厚的衣服就不利於收斂陽氣。但是,晚上外出的時候要注意添加衣物,避免著涼。
其次是食。
炎熱夏天的時候,人們容易吃出汗,使胃腸功能減弱,食慾變差。天氣漸涼的時候,人們的食慾會變好,在這個時候也要注意保持飲食清淡、營養合理。
吃一些清淡的和調理脾胃的飯食,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補充能量。多吃新鮮的蔬菜,有利於體內的新陳代謝。同時還可以吃一些溫補的東西:比如紅棗、桂圓或者羊肉等等。
第三是住。
處暑以後氣溫就逐漸下降,日夜溫差變大。這個時候天氣不再炎熱,人們的睡眠就會變好。這個時候要注意睡眠的規律,早睡早起,適當把睡眠時間延長,保證睡眠的質量,這樣才會精力無限。
最後是行。
我們這里說的行,其實就是指鍛煉身體。我們要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因為季節變化的時候人們都容易生病,所以這個時候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體質,這樣才能應對由於季節變化所引起的身體不適。
秋天來了,大家都住一起來吧!
5、處暑養生應該注意什麼呢
很多人都知道現在已經步入了處暑的節氣,天氣也會慢慢改變,變得越來越寒冷,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出現不適的症狀,尤其是現在現在的處暑時節天氣乾燥,更應該適當的調節或者是注意養生。那麼,? 處暑養生應該注意什麼:滋陰潤燥 處暑後的天氣多半以乾燥為主,因此這個時候就應該多吃一些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除此之外飲食還應該以清淡為主,隨著水果的大量上市,不妨多吃些梨、葡萄、西瓜之類的水果,以此來滋陰潤燥。 處暑養生應該注意什麼:酸性食物 進入秋季後肺經當值,我國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因此在秋季應該適量的多吃些酸性食物。過一段時間後橘子和山楂將要成熟,這個時候不妨多吃這兩種食物,以此來達到保肝護肺的功效。 處暑養生應該注意什麼:維生素食物 在秋季必須要多吃些含有維生素的食物,比如西紅柿、鮮辣椒、茄子、馬鈴薯等,這些食物能補充人體營養從而避免受到燥邪的侵害。同樣還需要多攝取些鹼性食物,比如蘋果、海帶以及新鮮蔬菜等,這類食物同時還含有豐富的水分,是秋季里必不可少的食物。 處暑養生應該注意什麼:優質蛋白質 蛋白是我們人體的生命基礎,因此不管是夏季還是秋季,都應該保證優質蛋白的充分攝取。比如雞蛋、瘦肉、魚、乳製品及豆製品等,秋季是一個增液養津的特殊時段,因此適量的增加一些蛋白質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處暑養生應該注意什麼:加溫加補 到了秋季食補是最重要的一種養生方式,特別是對於一些老有慢性病等特殊人群。在秋季可以適量的吃一些屬溫熱性的食物,比如鮮辣椒、雞肉等,如果有喝酒習慣的話不妨適量的少喝酒,其中白酒、黃酒是最適合的選擇。 處暑養生應該注意什麼:拒絕燒烤 秋季氣候本來就乾燥,而辛辣燒烤類食物大部分都燥熱傷津液,這些食物會嚴重的影響到人體健康。因此在秋季對於這些辛辣類食物一定要拒絕,比如辣椒、生薑、花椒、蔥、桂皮、酒等,同時對於一些過於油膩的食物同樣也要拒絕。
6、處暑節氣應該注意什麼
處暑養生七個注意事項 一、多睡一小時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此時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 專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據媒體報道,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對於年輕人來說,充足的睡眠可以讓學習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時也可以減少「秋困」的出現。 二、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病從口入」,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當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 三、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秋季養生小常識提示說,「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同時,早晚比較涼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四、注意胃部保暖 夜寢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依照自然界規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的就是貯存體內陽氣。然而,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賴床不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正因為如此,大家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習慣,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並保證早睡早起。另外,適當午睡也利於化解秋乏。 五、可堅持冷水浴習慣 不管哪個季節,堅持運動絕對是沒錯的。入秋之後鍛煉的好處在於,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 但對於不同的季節,運動的類型和強度也應該有所調整,秋季的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准。做一些既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氣神。體育運動的時間適合選在早晚,中午由於室外天氣仍然炎熱,因此要避免這個時間段的戶外活動。 冷水浴鍛煉必須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如秋天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對寒冷和冷水也逐漸適應,一直堅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覺太冷。冷水浴時應循序漸進,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溫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時間由短到長。 六、多開窗少開空調 白天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秋季養生注意事項中指出,秋季盡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盪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室內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氧含量。 綠蘿這類葉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養在卧室內,使空氣濕度保持在最佳狀態。客廳適宜養植常春藤、無花果、豬籠草等。 七、護理好臍部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人們也開始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下生、養生先養腳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並且最容易穿透彌散。 若防護不當,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者年輕愛美的女士穿露臍裝,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而嘔吐,如果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陽痿,女性的痛經、月經不調,嚴重的還可出現閉經、不孕。
7、處暑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多睡一小時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此時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
專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據媒體報道,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對於年輕人來說,充足的睡眠可以讓學習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時也可以減少「秋困」的出現。
二、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病從口入」,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當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
三、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秋季養生小常識提示說,「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同時,早晚比較涼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四、注意胃部保暖
夜寢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依照自然界規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的就是貯存體內陽氣。然而,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賴床不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正因為如此,大家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習慣,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並保證早睡早起。另外,適當午睡也利於化解秋乏。
五、可堅持冷水浴習慣
不管哪個季節,堅持運動絕對是沒錯的。入秋之後鍛煉的好處在於,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
但對於不同的季節,運動的類型和強度也應該有所調整,秋季的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准。做一些既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氣神。體育運動的時間適合選在早晚,中午由於室外天氣仍然炎熱,因此要避免這個時間段的戶外活動。
冷水浴鍛煉必須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如秋天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對寒冷和冷水也逐漸適應,一直堅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覺太冷。冷水浴時應循序漸進,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溫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時間由短到長。
六、多開窗少開空調
白天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秋季養生注意事項中指出,秋季盡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盪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室內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氧含量。
綠蘿這類葉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養在卧室內,使空氣濕度保持在最佳狀態。客廳適宜養植常春藤、無花果、豬籠草等。
七、護理好臍部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人們也開始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下生、養生先養腳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並且最容易穿透彌散。
若防護不當,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者年輕愛美的女士穿露臍裝,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而嘔吐,如果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陽痿,女性的痛經、月經不調,嚴重的還可出現閉經、不孕。
8、處暑養生注意這幾個要點
睡好兩覺。
處暑節氣正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中陰氣增強,陽氣減弱,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秋乏」也就隨之出現。
所以,要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覺,保持充足睡眠。不僅可以消除疲勞,還能使大腦、身體得到充分休息。
補足水。
天氣較為乾燥、少雨,人體會因此不適,發生諸如皮膚緊綳、起皮脫屑、毛發枯燥、嘴唇乾燥或裂口、大便干結等秋燥現象。而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預防秋燥的好方法。
貼好秋膘。
進入初秋,夏天裡比較差的食慾逐漸好轉,人們開始主動或被動地貼秋膘,以便為應對秋冬的寒冷儲存能量。但是,處暑節氣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加重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
做好鍛煉。
堅持鍛煉活動,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適量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
少吹空調、少開電扇。
處暑時節早晚溫差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發作,也是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的高發期。
經常吹空調、吹電扇,很可能引發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毛病;還可能導致腹瀉、胃炎和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
護好臍。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如果對臍部防護不當,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引發身體不適。而寒氣如果在小腹部位積聚太多,還會導致各種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