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齊白石的養生之道

齊白石的養生之道

發布時間:2021-05-05 18:30:56

1、養生之道,身要常什麼,足要常什麼

養生之道,身要常勞,足要常暖

2、什麼事養生之道

3、所謂養生之道是指什麼 ?

文章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說明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
第二段∶描寫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
第三段∶寫文惠君對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的贊嘆。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見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話總結全文,並點明文章的題旨。
內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歸納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養生主全文的總綱,說明了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重點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知識作對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
知識,那就會使人疲睏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為了免除對身體的危害,人應忘卻一切善惡的觀念,不要為善以追求好名聲,
不要為惡以遭受刑罰。
(3) 為忘卻善惡、免傷身心,則凡事都要順著自然的中道以為常法,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闡釋養生之道。這部分的重點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
A ) 庖丁解牛時,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腳踏著、用膝蓋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動作純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節拍旋律。
B) 庖丁運刀解牛時發出的聲響,無不合乎音律,合於經首樂章的節奏韻律。
(2)文惠君的贊嘆∶
由於庖丁解牛的動作熟練,而且富於美感和節奏感,令文惠君贊嘆不已∶贊嘆
地說:「技術何以竟達到這樣的境地?」

(3)文惠君的贊賞,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見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總則∶「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蘊含的道理、哲理,已超過於一般的技術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經驗∶
(i)解牛的三個階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為不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看不見筋肉骨節間的空隙,所以將整頭牛看成一個整體。
(b) 三年後∶因為庖丁解牛的經驗多了,對牛體的結構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時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頭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體筋肉骨節間的空隙罷了。
(c) 現在∶他解牛時只用心神跟牛體接觸,而不需用眼睛去觀看。這是因為他順著牛體的自然結構,在筋肉骨節間的空隙運刀,不會碰著筋肉盤結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襯托自己的技藝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硬把骨頭砍斷。
(b) 「良庖」每年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截斷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數千,但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似的。因為牛的骨節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則沒有厚度,以沒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節中,自然寬廣非常,很有運轉的餘地。所以他的刀雖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鋒利如新。
(4) 庖丁從解牛經驗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謹慎∶雖然庖丁解牛的技藝高超,但當他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時,絕不掉以輕心,他會戰戰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視線,放慢動作,謹慎小心地輕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難時,應謹慎小心,以免出錯。
(ii) 做人要斂藏自處∶當牛分解開了,他自然感到心滿意足,於是把刀抹凈後收藏起來。正如人解決困難後,應收斂鋒芒,以免招至妒忌。

4、齊白石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齊白石成功的秘訣就是「勤奮伴隨一生,聰明生之俱來」。

齊白石將繪畫視為「寂寞之道」,這是他一生恪守的信條和成功的秘訣。「掃除凡格總難能,十載關門始變更」講的就是他在1920年到1929年之間以超出常人的毅志和精力,用10年時間關門杜客,潛心研究,摸索適應自己才秉、氣質和學養的藝術道路。他做誓言道:「余作畫數十年,未稱己意。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京華,公等勿憐,乃余或可自問快心時也。」同期,齊白石也在治印上下過死功夫,他在記載自己刻苦治印時有這樣一段話:「余學刊印,刊後復磨,磨後又刊。客室成泥,欲就干,移於東復移於西,移於八方,通室必成池底。」這段時間齊白石作畫萬余幅,刻印3000多枚,可以說齊白石是穿越作品的海洋沖進藝術的自由王國的。他常說:「一天不畫畫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癢」。

5、什麼事養生之道?

6、齊白石的什麼堪稱五絕

齊白石的養生之道堪稱五絕:
1、「七戒」
一戒飲酒。白石老人認為飲酒有害健康,除有時飲少量葡萄酒外,平時從不飲酒。
二戒空度。「人生不學,苦混一天。」白石老人每天繪畫不止,不讓時光虛度他逝世前一年仍作畫600餘幅。
三戒吸煙。白石老人不吸煙,家中亦不備煙。
四戒懶惰。白石老人堅持自己料理生活,如補衣、洗碗、掃地等活,都親自去做。
五戒狂喜。他的經常獲大獎或被選人國際畫展,他隱樂於心,平靜坦然對待,毫無狂喜之態。
六戒空思。白石老人認為空思空想無益健康,還會陷入雜亂無章的憶舊中,不能自製。七戒悲憤。白石老人泰然處世,始終保持平靜樂觀的人生態度,既不大喜過望,也不大悲大泣。
2、「八不」。
一不貪色。若老年人長期縱欲,不僅會加快身體衰竭,還會導致突發性疾病。
二不貪肉。若老年人的膳食中脂肪過多,易患高膽固醇症和高脂血症,不利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
三不貪精。若老年人長期吃精細的米面,攝入的纖維素減少,會減弱腸蠕動,易便秘。
四不貪咸。若老年人攝入的鈉鹽過多,容易引起高血壓、中風、心臟病和腎臟衰竭。
五不貪甜。若老年人過多吃甜食,會引發肥胖症、糖尿病等,不利於身心健康。
六不貪飽。若老年人飲食長期貪多求飽,既增加腸胃的消化吸收負擔,又會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猝死。
七不貪熱。若老年人飲食溫度過熱,易損害口腔、食管和胃,消化道長期受燙熱刺激,易患胃癌、食道癌。
八不貪涼。若老年人長期貪吃冷食、冰凍食品刺激消化道,容易引發胃炎、腹瀉和痢疾等消化道疾病。
3、「喝茶」。白石老人很早就掌握了用茶防治疾病的各種方法。

4、「食之有道」。
白石老人始終認為食之有道是延年益壽的關鍵,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方式:
雜食。雜食充分體現了食物互補的原理。雜食是獲得各種營養素的保證。有人提出「每天至少吃30種食物」,如條件所限,可先從每天吃10種、15種食物做起。
慢食。一口飯嚼30次,一頓飯吃半個小時,可以減肥、美容、防癌、健腦。
素食。意思是「基本吃素」,不是一點兒葷也不吃,素食是防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
早食。一日三餐皆需早。早餐早食還是一天的「智力開關」,晚餐早食可預防疾病。
淡食。就是少鹽、少油、少糖,而多鹽、多油、多糖是「三害」。
冷食。低溫可延壽,冷食還可增強消化道功能。
鮮食。絕大多數食物以新鮮為好,許多「活營養素」可得以保持,提倡「鮮做鮮吃」、「不吃剩」。
潔食。干凈的食物。
生食。指「適合生食的盡量生食」,避免營養素的損失。
定食。定時定量進食,久而久之形成動力定型,是最佳的養生之道。
稀食。食粥養生自古延續至今,除粥外,還應包括牛奶、豆漿等流質。
小食。三頓正餐外的小餐稱為「小食」,符合「少食多餐」原則,具多重功效。
選食。應根據自身需要選擇食物(甚至可根據個人體質選擇),使營養更具有針對性。
斷食。即在一定時間內,一頓或一天不進食,可徹底地排除體內毒素。
干食。干食增強了咀嚼功能,較強地刺激牙周的神經末梢,起到健腦作用。
5、「拉二胡」。

白石老人很喜歡拉二胡,特別在晚年,常一個人在傍晚時分,坐在房前樹下,一邊輕輕拉二胡,一邊低聲哼唱。
白石老人早已發現,二胡等音樂不僅可以娛情、暢意、益智,還可以寬心、健身、養生、療病。

與齊白石的養生之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