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文章~情志與健康的關系
情志是七情和五志的統稱,是人對內外環境變化進行認知評價時產生的內心體驗。中醫學將人的各種正常的情緒體驗概括為喜、怒、悲、思、恐五種,並納人了五臟系統模式,即所謂「五志」。中醫學還將影響人體健康的各種情志致病因素概括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簡稱「七情」。
中醫認為,臟腑精氣是情志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的生理活動以五臟為中心,因此,情志活動與心、肝、脾、肺、腎五臟關系密切。五臟精氣化生五志,情志活動分屬於五臟,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悲,腎在志為恐。五臟之中,心、肝兩臟與情志的關系最為密切。
情志活動是人體的生理和心理活動對外界環境刺激的不同反應,適度的情志反映是臟腑功能正常的表徵,一般情況下不會導致或誘發疾病。情志和悅、心情舒暢可以緩和緊張的情緒,使氣血暢達,維持臟腑功能正常。適度的情感反應不僅是身心機能正常的表現,而且能發泄不良情緒,解除氣血郁結,有助於維持和恢復臟腑功能的協調和平衡,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
當人們對認知對象採取否定或反對態度時,可引發憤怒、悲哀、憂郁、思慮、恐懼等情志反應。如果情志變化超越了人體的生理和心理的適應調控能力,會產生一些難以排解的負面影響。其結果會造成陰陽氣血異常,臟腑功能失常,氣血津液損傷,從而誘發或導致疾病的產生,中醫稱之為「七情內傷」。
情志致病還與其刺激的程度強弱有關。根據情志刺激多指突如其來的情志刺激,如意料之外的巨大打擊、重大收獲、巨大的事變或災難、難以忍受的傷痛等,這些突發性的、強烈的刺激,使人氣血逆亂,導致暴病、急病的發生。漸進性刺激,多是指某些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未獲得解決或實現,而在這一段時間內保持著持續性的異常精神狀態,如精神緊張、思慮憂愁、悲傷不已等,這類精神刺激傷人精氣,引起氣機失調,致人疾病。
因此,情志和悅,動靜和諧,則氣血調和、臟腑生機盎然,百病不生;情志變動,過激過久,則氣血異常,臟腑功能失常,疾病叢生。中醫養生主張調攝精神情志、保持形神和諧統一,養生必先治神。
2、情志養生,情志養生的基本方法,經常生氣有什麼壞處
所謂情志,即指喜、怒、憂、思、悲、驚、恐zd等人的七種情緒。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兩重性,既能有利於人,也能有害於人。同樣,人的情緒、情感的變回化,亦有利有弊。情志養生的基本方法調節情緒、戒驕戒躁、避生悶氣等,經常生氣有什麼壞處?經常生悶答氣會讓你顏面憔悴、雙眼浮腫、皺紋多,所以要養成良好的心態,樂觀積極哦。
3、中醫情志護理算中醫內服法嗎?
中醫情志護理不算中醫內服法。
情志護理,主要是通過護理人員的語言、表情、姿勢、態度、行為及氣質等來影響和改善病人的情緒,解除其顧慮和煩惱,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意志和信心,減輕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種不良的情緒和行為。以及由些產生的種種軀體症狀,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和護理,達到早期康復的目的。
4、中醫養生康復概論中。調節情志的方法
中醫將人的情志活動歸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七情的變化既可以改變人的行為活動方式,又可以改變人的臟腑機能狀態,從而導致人體生理病理變化。因此,中醫養生主張形、神俱養,首重養神。中醫認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調神攝生,首貴靜養。《內經》說「靜則神藏,躁則神亡」。因此,養神之道貴在一個「靜」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動保持在淡泊寧靜的狀態,做到摒除雜念,內無所蓄,外無所逐。因為在這種狀態下,「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有利於防病去疾促進健康,有利於抗衰防老,益壽延年。但是,清靜養神的方法,並不是要人無知無欲,無理想,無抱負,也不是人為地過度地壓抑思想或毫無精神寄託的閑散空虛,而是主張專心致志、精神靜謐,「寡言語以養氣,寡思慮以養神」,避免「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要做到少思寡慾,須有賴於思想的純正,克服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提倡知足常樂。在生活中,保持達觀的處世態度,避免無原則的糾紛。要做到心神寧靜,需注意閉目定志,眼為心靈之窗口,閉目養神有利於心靜神凝。尤其人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身心疲勞的情況下,閉目養神片刻,往往能使人心平氣和,思緒冷靜,精神內守,坦然舒暢。常用的有效的調節情志的方法有如下幾種:以情制情法
中醫根據情志及五臟間存在的陰陽五行生剋原理,用互相制約、互相剋制的情志來轉移和干擾原來對機體有害的情志,藉以達到協調情志的目的。如,喜傷心者,以恐勝之;思傷脾者,以怒勝之;悲傷心者,以喜勝之;恐傷腎者,以思勝之;怒傷肝者,以悲勝之等。移情法
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轉移人的情緒,以解脫不良情緒刺激的方法叫移情法。如琴棋書畫移情法,養生學家認為,「七情之病者,看書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葯者」。還有運動移情法等。中醫養生學家認為,當思慮過度心情不快時,應外出旅遊或鍛煉,讓山清水秀的環境調節消極情緒,使人陶醉在藍天白雲、鳥語花香的大自然里,以舒暢情懷,忘卻煩惱。升華超脫法
是用理智戰勝不良情緒的干擾,並投身到事業中去,也就是常說的化悲痛為力量。最典型的例證是西漢司馬遷因罪下獄,慘遭腐刑。司馬遷以堅強不屈的精神全力投入到《史記》的撰寫之中,以舒志解愁,把身心創傷等不良刺激轉變為奮發向上的行動。暗示法
暗示不僅影響人的心理與行為,而且能夠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一般多採用語言暗示,也可採用手勢、表情或採用暗示性葯物及其他暗號等。《三國演義》里「望梅止渴」的故事,即是暗示法的典型例證。開導法
即是以解釋、鼓勵、安慰、勸勉的方法解除患者思想顧慮,提高戰勝病痛的信心,從而配合治療,促進康復。《內經》就記載了開導法,認為「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能,雖有無道人,惡有不聽者乎」?節製法
古人說:「欲有情,情有節,至人修養以止欲,故不過行其情也。」這里講的就是節製法。也就是通過節制調和情感,防止七情過激,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目的。疏泄法
俗話說,「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人的一生中,處於逆境的時間大多多於順境的時間,身處逆境,苦悶、惶恐之時,不能郁悶在心,應一吐為快,「郁而發之」。疏泄法很多,或找朋友解悶聊天,或爭辯一次或大哭一場等。
5、簡述中醫養生與保健中的何為情志
情志,即指喜、怒、憂、思、悲、驚、恐copy等人的七種情緒,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兩重性,既能有利於人,也能百有害於人。度同樣,人的情緒、情感的變化,亦有利有弊。如《養性延命錄》所說:「喜怒無常,過之為害。」《三因極一病知證方論》則將喜、怒、憂、思、悲、恐、驚道正式列為致病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