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立春起居養生

立春起居養生

發布時間:2021-05-05 07:58:23

1、立春時節的養生要訣

在春天到來之際,自然界呈現一派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此時,人的身體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開始逐漸陽氣生發,不過,伴隨而來的也許還有身體上的各種疼痛,這個時節,不妨做一下穴位按摩調節,不僅有助於修復身體、緩解疼痛,還能起到祛病防病的效果,一起來試試吧:

一、捋捋膻中穴

膻中穴(兩乳之間)有寧心神,開胸除悶等作用。按摩時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每次揉壓約五秒,休息三秒。生氣時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可以達到順氣的作用。

二、指壓合谷穴

一隻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按摩此穴對於神經性頭痛、失眠和神經衰弱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三、輕叩百匯和風池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叩壓這個穴位能起明目醒腦的作用。只要感覺疲勞、緊張或者焦慮時可隨時輕叩。力度以感到稍微有痛感就行。

四、艾葉加醋泡腳

足底集結著五大臟腑的經絡,用艾葉加上醋泡腳可以溫通氣血,解郁疏肝。焦慮抑鬱往往是肝氣不疏、氣滯血凝所致,而腳底經絡集結,艾葉的溫通和醋的活血作用,可以使氣血暢通,經絡通暢,從而達到疏肝理氣、活血解淤的功效。每次可用溫水泡20分鍾,再做做足底按摩,特別是多按按太沖穴,即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五、按揉心包經

心包經是沿著人體手臂前緣的正中線走的一條經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條。

可以沿著心包經的穴位逐個揉按,每個穴位以痛為標准,凡是按到痛的點就要多按幾下,最好按到讓它感覺不痛了,按壓的力度不需要太重,按壓時多停留幾秒鍾。平均每個穴位按摩2~3分鍾。

如果覺得找穴位太麻煩,也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經,即沿著經絡一點一點地拍打過去。拍打心包經,對疏通氣機非常有作用。

2、春季的生活起居應注意哪些內容?

生活起居上要勞逸結合,靜中有動,動歸於靜,才益於保養陽氣。

春季6節氣的生活起居,要順應推陳出新,生長發育時節特點,合理安排睡眠、更換衣著,科學地進行性生活以達到養生保健之目的。

1.順應春季6節氣的起居要求春季6節氣各不相同養生的起居也應因節氣不同而有所變化適合節氣要求,順乎自然。

(1)立春時節的起居要求立春時節,冬藏結束,舂生到來。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人們夜卧早起,免冠披發,松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身體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允沛。春天的到來,好像新生命的到來,人的機體內隨萬物萌發,蘊動著一種勃勃的生機。

在早春時節,容易使人大意的是一雙腳的保暖和保干。一些人常早早地換上舂裝,穿上單鞋,早春的寒氣與濕氣也悄悄地乘虛而入,由下而上,由表入里,侵透骨骼、關節,尤其是踝露的腳趾與踝、膝關節,不知不覺間會感酸脹不適,走路酸痛,下肢沉重、乏力、關節僵直等。所以《老老恆言》中說:「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春捂是穿衣著裝的要求,究竟應該捂到什麼時候,則要看個人體質的好壞,不能強求一致。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春捂,指的是不要突然減衣的意思,正如現代人所認為的,要隨著天氣變化增減衣服。

由於居室緊閉_冬,會有不少灰塵積聚,如果在立春進行除塵通風,可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立春時節,睡眠時頭部應朝向東方,睡前用熱水洗腳,並用雙手按摩雙足尤其是湧泉穴,能使全身暖和、舒適,睡得更安穩。早晨起來,要先使頭腦清醒後,再睜開眼睛。然後閉眼將雙手搓熱,熨眼幾十遍。接著將眼睛左右各旋轉九遍後,將雙眼緊閉一會兒,然後猛然睜開雙眼,這樣可以祛除眼中的風火。

(2)雨水時節的起居要求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而且表示雨量開始增多。雨水之前的天氣相對比較寒冷。雨水後,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到春天的腳步越來越清楚,芬芳的花香,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氣溫在10℃以上,而華北地區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

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及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為了消除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應當繼續進行春捂之外,應採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煉法。保持情緒的穩定對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

(3)驚蟄時節的起居要求「驚蟄」是反映物候的節令,時值公歷三月上半月,天氣漸漸回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泥土裡的冬眠動物和多種昆蟲感於春季溫暖,震驚而出。本節時逢「九九」到九盡,魯北土地完全解凍,氣溫一般4~5℃,寒潮頻繁。最高氣溫18~23℃,最低零下3~7℃。降水量一般3~5毫米,多時達20多毫米,也有時不足l毫米。

在這個時節里,江南的「倒春寒」現象要一直延續到驚蜇的最後幾天,而北方寒冷氣候則還要時間更長一些,所以「舂捂」在此節氣中還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在此節氣中不要因天氣變暖而將衣服減得過少。應隨氣候冷暖而適當增減衣服。此時肝氣旺盛,老年人易動怒,要注意情緒神志的調攝,隨時保持心平氣和,不妄動肝火,否則肝氣升騰太過,易患眩暈、中風之病。此節氣宜用枸杞煎水擦身洗面,可使皮膚光澤不老。

(4)春分時節的起居要求按照八卦記時法,春分節氣正處於八卦中的大壯卦。卦象為,內卦是乾卦,外卦是震卦,震為雷,乾為天,所以稱作雷天大壯。由卦象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為四陽二陰。說明陽氣已十分強壯。此時大地上的所有生物都已長得強壯起來,包括細菌在這一時節也繁殖得很快。所以這時流行性傳染病很多。又由於卦中還存有兩個陰爻,所以天氣還會有變冷的現象。春分交節的這幾天,溫度與濕度往往相差很大,氣候上會有劇烈的變化,體弱的人容易生病,有舊病的人容易復發。這段時節中春暖日和,當游園踏青,以擄帶情。以暢生氣,不可兀坐以生抑鬱。

春天裡來百花開,正是人們出門踏青的大好時光。腳踏青青草地,沐浴和煦陽光,陣陣花香襲人,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在春分時節,暖濕氣流活躍,冷空氣活動也比較頻繁,因此,陰雨天氣較多。將居室安排得舒適而有序,對身心的健康也很有益處。比如將客廳布置得溫和舒暢,同室外的陰雨天氣形成反差,又同風和日麗的天氣相和諧;將卧室布置得溫馨適意,室內的溫度保持在14~16度之間,會給人一種溫柔靜謐的感覺;將書房布置得明亮溫和,空氣清新,但又不濕氣太重;飯廳注重色彩搭配,會喚起人的食慾;將陽檯布置成一個「小花園」,鮮花絢麗,清香四溢,空氣清新,悅人心目。這種營造出來的小氣候既可以助人解除疲勞,又能使人心安神怡。

由於春季病菌活躍,是傳染病多發時期。因此,為了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注意環境衛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環境衛生不僅僅指室內衛生,也包括室外的衛生,不管是室內還是室外,一定要把不起眼的角落和陰暗死角的污垢清掃干凈。可以經常噴灑一些殺蟲劑殺死病菌;居室里保持干凈和空氣流通,餐具茶具天天洗,餐前最好是用開水將碗筷沖洗一下。廚房、衛生間的異味要排除掉,減少空氣污染。另外,調節好溫濕度,室內擺放物品注意溫濕度的調配。

(5)清明時節的起居要求清明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此節氣的養生對身體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此時的天氣,除交節的幾天有可能出現倒春寒的情況,基本上不會再有寒流出現了。只不過多雨也是這一節氣的特點,所以說氣溫會隨著降雨而降低,雨過天晴後,氣溫的大趨勢是在不斷升高。

在這一節氣中,人不可閉門不出,更不可在家中坐卧太久。因為中醫認為「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應當保持樂觀的心情,經常出去到樹林河邊散步,多呼吸新鮮的空氣,並進行一些適當的體育運動。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身體要注意經常清潔,尤其是手要勤洗。

(6)穀雨時節的起居要求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節養生不可脫離自然環境變化的軌跡,通過人體內部的調節使內環境(體內的生理變化)與外環境(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問·保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這是說人生於天地之間自然界中的變化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體的內環境產生影響,保持內、外環境的平衡協調是避免、減少發生疾病的基礎。因此在起居方面要考慮穀雨節氣的因素,針對其氣候特點有選擇地進行調養。

2.順應春季6節氣的作息春季6節氣對人的作息時間也提出了要求,具體說,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晚睡早起,與日俱興人的起居作息應與日起日落相吻合。雖然我們今天已進入現代文明社會,人們的活動已打破時間的限制,但是無節制的夜生活,給人們的健康帶來許多負面效應,亞健康已給人們帶來許多麻煩。因此,當進入春季6節氣,自然界萬物復甦時,人們應該做到晚睡早起,在春光中舒展你的四肢,呼吸新鮮空氣,舒展陽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

但也不提倡過早起床。起得太早,容易造成精神緊張,白天反而沒有精神。有人認為起得越早越好,有人凌晨就起床晨練,其實此時的人體生物鍾尚處於「休息狀態」,容易造成生物鍾的磨損,因為此時人體的血壓、體溫、心跳、呼吸及腎上腺皮質激素還停留在「睡眠中」。凌晨時分,黑洞洞地就跑到樹林或公園里鍛煉,這就錯上加錯了。因為此時太陽尚未升起,地面還聚集著較多的污濁空氣,對人體極為不利,這是其一。

其二,綠色植物夜間行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還未消失。只有待太陽出來後,植物行光合作用時,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後,才排出氧氣。也只有此時,在樹林中鍛煉對人體才有益。此外,早起氣溫低,還易受風寒襲擊。古訓的「聞雞起舞」實不可取了,而應提倡「與日俱興」。

(2)睡眠的調攝春季6節氣,隨著氣溫升高,氣候逐漸變曖,人的皮膚鬆弛,毛孔放大,皮膚末梢血管的供血量增加,這些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發生鎮靜、催眠樣作用,使身體睏乏。民間稱之為「春困」,就是由於季節變化所引發的一種生理現象。此時,調整好睡眠,對春季養生極為重要。

①保證足夠的有夢睡眠每夜睡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對健康十分重要。什麼叫完整的睡眠周期?若你的睡眠周期為2小時,則以睡完4個周期(8小時)最好;若不能,則睡3個周期(6小時),比睡3個半周期(7小時)為好。因為3個周期,可以自然醒來,而喚醒或用鬧鍾鬧醒都不利健康,有人稱之為是「慢性自殺」。

現在,上學的孩子,父母為了讓孩子多睡一會兒,便很遲才叫醒孩子,甚至剛從被窩里拉出來,就立刻讓他吃飯,這對孩子的身體和智力都十分不利。正確的方法應提前半小時開窗或開燈,用柔光和柔聲給孩子以「柔和」的刺激,睜眼後再在床上懶5分鍾後起床,使腦的睡眠生物鍾有個由慢到快的過程。

人的睡眠分無夢睡眠和有夢睡眠,二者互相交替進行。從無夢睡眠到有夢睡眠為一個周期(大約2個小時)。無夢睡眠主要是恢復體力;有夢睡眠則與腦力恢復等關系密切,且關繫到生命質量與長壽。春天,尤其要保證足夠的有夢睡眠。

②睡前保健有學問睡前保健的重點是調攝心神,即精神調攝,「先睡心,後睡眼」就是這個意思。在睡前半小時應使情志平穩,心思寧靜,摒棄一切雜念,這是一;第二要稍事活動身體;第三睡前要洗面、洗腳,按摩面部和搓腳心。腳上有幾條陰陽經絡經過,人體有66個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都在足部交錯匯集,所以用比體溫高(40~45℃)的熱水洗腳,如同用艾條熏灸穴位一樣,能推動血氣運行,溫補臟腑,安神寧心,能消除一天的疲勞,利於入睡。

③適當午睡消春困人的大腦不可能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除了夜晚睡眠時長時間處於抑制狀態外,中午飽食以後,也短時處於明顯的抑制狀態。春秋6節氣,由於氣候的原因,這種抑制更為明顯。飽食以後,因為有更多的血液要流向胃部,所以更易出現腦抑制,這時午睡也有利於消除春困。一般午睡都在午飯後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左右時進行。有條件的最好脫衣躺下睡,不要坐著或和衣睡。

3.順應春季6節氣的衣著春季6節氣是陽氣升發的節氣,其時節養生應該順應節氣氣候特點恰當地調整衣著。

(1)衣著不宜頓減因季節不同更換穿著對養生有重要影響。「舂捂秋凍」是古人根據春秋兩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穿著方面的養生原則。初春陰寒未盡,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人們逐漸去棉穿單,但北方冷空氣較強烈,氣候亦多變,春寒雖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酷,但由於人們穿著的變化和心理上准備不足,加之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易感邪而致病。所以養生家認為早春宜保暖,衣服不宜頓減,以助人體陽氣生發,抗禦外邪侵襲。因此春季在穿著上,要遵循「春捂」的原則,注意防寒保暖,適量增減衣服,這對嬰幼兒、老人、孕產婦更為重要。

(2)穿著宜柔軟保暖春季6節氣里,盡管天氣轉曖,但是氣溫變化還很大,尤其是晚上與中午的溫差相當大,因此,穿著宜保暖。為了與大地回舂的自然美景相映,衣著的顏色宜偏淡色帶鮮艷,女性可選粉紅、淡藍或奶黃等顏色,讓人產生一種淡雅素潔、樸素大方的美感,男性則可選擇米黃、靛藍等顏色。當然,還應根據自己的性格、喜好、高矮、胖瘦以及經濟狀況來選擇衣冠穿戴。自己喜歡,穿著自信、精神,心情自然愉快,也有益於養生。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年輕姑娘出於愛美,往往在早春時節就穿起了五顏六色的裙裝,甚至是裙長不及膝的超短裙,這樣對身體不利,也有違養生家所謂春時衣著「下厚上薄」的主張。如氣溫太低,特別在陰雨綿綿的日子裡穿裙服,暴露在外的下肢會因風寒的侵襲而出現發涼麻木、行動不靈、酸痛等不適,特別是膝關節處皮下脂肪少,缺乏保護,對冷空氣的侵襲較為敏感,受寒後更易發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會引發關節炎

據報載,突尼西亞婦女喜歡一年四季穿裙子,即使寒風刺骨的嚴冬也不例外,因而患風濕性關節炎的婦女也特別多,約占婦女總人數70%。

那麼,春天穿裙如何防寒呢?首先要選擇厚實服貼的薄呢、燈芯絨、粗紡花呢、毛織品、再生毛及加厚化纖類織物作裙料,因為這類衣料製作的裙子一則可以禦寒,二則不易被風吹起。其次早春不宜著短裙,最好是穿筒裙、長裙和旗袍,長度以過膝10厘米以上為宜。第三要注意天氣變化,根據氣溫和濕度及時更換服裝,在寒冷及陰雨的天氣不宜穿裙服,尤其是不宜穿裙子和透明單薄的長襪在室外行走。還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特別注意多活動膝部,按摩膝關節,改善肢體的血液循環,提高身體耐寒抗病能力。

(3)穿著宜寬松舒展在衣服款式上符合寬松舒展要求的,主要是「V」字形裝和運動裝。所謂「V」字形裝,主要指茄克衫,它穿著自由、輕便、舒適,一般用棉麻、絲麻、毛麻等粗紡面料製作。運動裝時裝化已成為世界時裝新興潮流,其特點是肩寬大、胸圍放鬆度大、袖籠線深、袖根肥大,穿著後覺得輕快、柔軟、舒適、自由,又由於其面料選擇范圍廣泛,色彩多為鮮明、和諧的對比色,使人增添剛健、灑脫之美,使青年人顯得強健,老年人顯得年輕。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青年人,特別是女青年,由於受歐美國家服飾的影響,喜歡穿緊身的衣褲,追求所謂「曲線美」。但穿著不僅要考慮到美,還要考慮到健康。緊身褲之所以不適於女青年,是因女性的陰道常分泌一種酸性液體,使外陰保持濕潤,有防止細菌侵入和殺滅細菌的作用。若褲子穿得過緊,就不利於陰部濕氣散發,長時間處於過熱過濕的環境,為細菌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容易引發陰道炎症、瘙癢,甚至泌尿系統感染。因此,內褲宜寬松,大小適中,且不能用尼龍、化纖製作。

(4)春鞋選擇要「三性」

舂回大地,氣溫回升,人的腳汗也開始逐漸增多,同時春暖花開,又是旅遊的大好時節。因此,選購舂鞋應注意它的透氣性、保曖性和吸濕性三大特點。

春鞋的品種一般是布鞋、布面膠鞋、皮鞋及旅遊鞋之類。選購時應注意其各自的特性。

布鞋,由紡織品製成,除了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和吸濕性外,還有透氣性強、易於散熱以及比皮鞋柔軟、輕便的優點。因而直到現在,許多練功鞋,如武術、舞蹈、戲劇等的練功鞋都選用具有彈性的布鞋。布面膠鞋透氣性較差,穿著時應勤換襪子和鞋墊,防止腳臭。

皮鞋除了具有良好的擋風保暖性外,還有耐穿和造型美觀及莊重的特點,尤其是在一些禮儀場合,皮鞋比布鞋更顯效果好。

旅遊鞋綜合了布鞋和皮鞋的許多優點,不但造型美觀、款式多樣,柔軟輕便,穿著合腳舒適,而且經久耐用,無論是長途旅遊還是平時穿用都非常合適。

當然,春鞋的選擇還應注意到其式樣及尺寸大小。一般而言,應選擇鞋幫較深一些的式樣,尺寸大小應合適,過緊的鞋子會壓抑皮下毛細血管,影響正常的代謝功能。過鬆了穿著不便,容易疲勞,而且保暖性差,容易引起傷風感冒,切不可粗心大意。

4.順應春季6節氣的性生活春季6節氣陽氣生發,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人的情慾也隨之而煥發。春季6節氣養生、性生活合時有度、調攝有道十分重要。

(1)房事合時有度房事,即性生活,也有稱「房室」、「合陰陽」、「交媾」等。《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禮記·禮運》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即是說房事生活是人類的自然本性,如同人的飲食一樣,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

古代養生學家和醫學家一向重視房事的調攝養生。通過房事調攝以養生,也是中國養生學的一大特色。

1975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14種竹簡醫書中,就有《合陰陽方》、《天下至道談》、《十問》、《養生方》等記載有關房事論述的書籍。這表明早在先秦時代,人們就對性生活開始進行了探討。同一時期出現的《黃帝內經》、《素女經》、《玉房指要》、《玉房秘訣》等著作,對房事與人體的生理、病理關系作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後世不少醫家如葛洪、孫思邈、李時珍、萬密齋等在其著作中也提出了許多科學的見解,他們明確指出,房事生活本乎自然之道,這是養生延壽不可缺少的內容,如果違背這個自然規律,就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千金要方》說:「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無女則意動,意動則神勞,神勞則損壽。」這種觀點和現代醫學的研究是不謀而合的。正常的性生活可以協調體內的各種生理機能,促進性激素的正常分泌,也是健康的心理需要。

據國外資料報道,結婚的人比獨身的人平均壽命要長得多,說明和諧、穩定的夫妻生活,不但不影響長壽,反而是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房事不可無度,否則必然會損害健康。陶弘景曾言:「房中之事,能殺人,能生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致死」。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房中之術「非欲務於淫佚,苟求快意,務存節欲以廣養生也,非苟欲強身力,幸女色以縱情,意在補益以遣疾也。」在孫氏看來,房中之術的目的十分明確,那就是為「養生」和「遣疾」而設。所以,男女和合雖然是自然之道,但既不可縱欲淫樂,也不得強窒情慾。「倍力行房,精髓枯竭,唯向死近」,固不可取,有悖情理而損乎健康。房事調攝有道,陰陽和合有度,則可享人倫而達情性,保精氣以臻康壽。

春季6節氣陽氣生發,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人的情慾也隨春季的到來而煥發,當此之時,房事調攝十分重要。春季房事調攝,一要做到合時,二要做到有度。所謂合時,指房事要順應春季陽氣生發的時令特點,合乎自然和人體陰陽之氣的運動規律,如《養性延命錄》中說:「春,三日一施精;夏及秋,一月再施精;冬常閉精勿施。」可見,春季6節氣的房事活動可較夏、秋、冬三季為多,此其一;《宜麟策》中說:春分前後,雷將發聲,不宜行房,此其二,可作參考。所謂有度,指春季房事應有節制,不可縱欲無度。春季,青壯年每周l~2次正常適度的房事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性生活畢竟要消耗一定的精力和時間,過多地沉湎於房事之中必定會對健康、工作和學習帶來不良影響;而老年人的房事當視其身體強弱而定,以少為佳。

(2)要防風寒由於春季6節氣中氣候變化無常,所以行房事時要注意不要受涼風,並且不要過於頻繁地進行性生活導致機體虛弱,而無法抵禦「倒春寒」對身體造成的侵害。

我國古代養生術中很重視房事與氣候及自然現象的關系,如《養性延命錄》中談:「消息之情,不可不知也。又須當避大寒、大熱、大雨、大雪、日月蝕、地動、雷震,此是天忌也。醉飽,喜怒憂愁,悲哀恐懼,此人忌也。山川神祗,社稷井灶之處,此為地忌也。既避此三忌,又有吉日,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四季之月戊已,皆王相之日也。宜用嘉會,令人長生,有子必壽。其犯此忌,既致疾,生子亦凶天短命。」

初看這些文字,我們會感到這不過是迷信而已。仔細一想,卻發現很有道理,因為自然界的變化,尤其是一些不常見的自然現象,對人體的生理與情緒都會有很大影響,而夫妻之間美滿的性生活,卻需要一個溫馨安靜的環境和雙方恬靜溫和的情緒,房事時雙方情緒過於激動、緊張或郁悶、煩躁或恐懼、不安,不但會影響房事質量,而且會給身心帶來疾病。所以我們不得不驚服古人在房事研究的成就,竟然在幾千年以前,便已經明白自然現象、氣候與人的情緒對房事的影響!

雨水節氣中,應盡量不要在「倒舂寒」時進行房事,因為即使進行房事時是在溫暖的卧室,不會受到寒風的侵害,可是房事會消耗人體大量的能量,當人在出門時,便不免要受到寒流的侵襲而得病。

我國古代房事養生中,講究性交中不能泄精,並且研創出很多使男子交而不泄的方法。如《仙經》上說:「男女俱仙之道,深內勿動精,思臍中赤色大如雞子,乃徐徐出入,精動便退,一旦一夕可數十為之,令人益壽。男女各息,意共存之,唯須猛念。」便是告訴人們,性交中要想不泄精,動作便要緩慢,並且將意念引導至臍中,感覺此處有一個如雞蛋大小的紅色氣團,當快要泄精時便停止性交。其實這也就是現在醫學上治療男子早泄的意念轉移法。由此可見這套功法還是具有一定科學性的。此功法尤其適合老年人的房事生活,因為老年人體質虛弱,用此法進行不泄精的性生活,即豐富了生活,又保養了身體,確實很實用的。不過,文中說「一旦一夕可數十為之,令人益壽」的說法,恐怕就得因人而異了,似乎對老年人還是很不適合的,因為不泄精的性生活也如同勞作一樣,應當「勞作適度」才符合養生原則。

(3)切忌子後行房詩雲「春宵一刻值千金」,相愛的人們對溫馨的舂夜分外珍惜,總是想盡辦法創造一個溫柔寧靜的氣氛,然後共渡愛河。然而,春夜也不宜熬得太晚,尤其是性生活。最好不要安排在後半夜。

《修齡要旨》中說:「切忌子後行房,陽方生而頓滅之,一度傷於百度。大怒交合成癰疽,疲勞入房,虛損少子,觸犯陰陽禁忌,不惟父母受傷,生子亦不仁不孝。」便是告誡人們不可在夜裡十一點以後性交。古人認為子時以後進行房事,會損傷體內剛剛生長的陽氣,對身體有很大損害,並且認為這種損害相當於一百次性生活對身體的損害。

從現代生活來考慮,熬夜太晚,往往會影響第二天的精力,所以熬夜也是不可取的。並且人的深層睡眠時間一般都在下半夜,所以煞夜太晚也會擾亂人的生物鍾造成神經功能紊亂。

大怒交合、疲勞交合不但會使身體虛損而降低生殖能力,如果再不注意交合時合理選擇時間、地點等禁忌,則受害的不單是進行性生活的夫婦,還會使生下的孩子不仁不孝,壽命短促。其實這也不是危言聳聽,因為現代科學已經證明,不良情緒、不良體質、不良天氣及不良環境下的受孕確實不利於後代的健康。

3、立春後該如何養生?

立春後養生要來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注意保護陽氣。因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在春季養生上主要是護肝。中醫認為肝主情致,因此護肝要從心情著手,養肝的關鍵就是要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春季陽氣開始生發,適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發散性質源的食物如香菜等。不宜食酸收之味,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可以多喝花茶、玫瑰花等,以幫助驅散一整個冬季聚積在人體內的寒氣和邪氣。同時芬芳的香味百和天然的營養物質,又能夠促進調節血氣和陽氣。「春捂秋凍」是有一定道理的,「春捂」是說春季氣溫剛剛轉暖,不要過早脫掉棉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度暖還寒,而且氣溫變化又大,過早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

4、春季的保健養生要以什麼為主?

1.立春時節的保健養生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有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甦的春季的開始。立春時節的物候特徵包括:白天漸長、陽光暖和,氣溫趨於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漸增多。衣諺說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

立春時節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而此時,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立春時節特別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馬上去掉冬天的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更應該審慎,不可驟減衣物。《千金要方》主張春天穿衣服適宜「下厚上薄」,《老老恆言》也說:「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也就是說春天增減衣服應該保護好腿腳,但是上身衣物可以適當減少以適應暖氣上升的特點。

立春時節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應該吃些辛甘發散之品,而不宜吃酸收之味。《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臟之神所好也,即補也。苦者是本臟之神所惡也,即瀉也」。明確了這些關系,我們就應當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草葯和食品,草葯可選用如枸杞、鬱金、丹參、元胡等,食品則應該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可以達到很好的食療效果。

立春時節養生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別是初春,天氣剛剛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開始生長繁殖,在我國古代稱為「溫熱毒邪」。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在此時發生和流行。為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在預防措施中,首先要消滅傳染源;二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三要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斷溫邪首先犯肺之路。

立春時節的飲食葯膳應以「生補」為主,適宜的膳食有首烏肝片、蝦仁韭菜、珍珠三鮮湯等,有補肝腎、益精血、烏發明目、溫中益氣的功效。

2.雨水時節的保健養生雨水節氣空氣濕潤,天氣暖和但又不燥熱,正是調養的好時機。調養首先應當「調養脾胃」,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中醫學稱脾胃為「水谷之海」,有補益氣血,克化生物,營造血液的功能。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營養、氣血、津液、精髓等,都從脾胃中產生,如果脾胃健旺,則源頭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又是肺氣升降運動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人身元氣是健康之本,脾胃則是元氣之本。元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

在他的《脾胃論》中:「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並指出:「內傷脾胃,百病叢生。」說明脾胃虛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本草衍義總論》說:「夫善養生者養其內,不善養生者養其外。養外者實外,以充快、悅澤、貪欲、恣情為務,殊不知外實則內虛也。善養內者,使臟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飲食常適其宜。」可見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歷代醫家、養生家都很重視脾胃的護養。現代醫學實驗證明,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調養脾胃的方法可根據自身I青況有選擇地進行飲食調節、葯物調養和起居勞逸調攝。

飲食調節:春季氣候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皮膚、口舌乾燥、嘴唇乾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於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否則肝木生發太過,則克傷脾土。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所以,雨水時節的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葯、藕、芋頭、蘿卜、荸薺、甘蔗等。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黃粥,以補腎。鮮地黃150克,搗汁備用,粳米50克洗凈,冰糖適量,同入鍋中,加適量水,煮成粥後,將鮮地黃汁倒入粥內,文火煮20分鍾即好;二日防風粥,用以祛四肢之風。取防風一份,煎湯去汁煮粥;三日紫蘇粥,取紫蘇一份,炒至微黃,略有香氣時,煎汁煮粥。」少吃生冷黏雜食物,以防傷及脾胃。

葯物調養:要考慮脾胃升降生化機能,用生發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明子、白菊花、首烏粉及補中益氣湯等。

精神調攝:「凡憤怒、悲思、恐懼,皆傷元氣」,因此,在精神調攝方面要靜心寡慾、不妄勞作,以養元氣。

起居勞逸調攝: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侯的改變而進行調整,使其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後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3.驚蟄時節的保健養生驚蟄節氣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飲食的調養。

在驚蟄節氣中不同體質的人應採取不同的養生方法。

陰虛體質:這種人的體質特點為形體消瘦,手足心熱,心中時煩,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

養生方法:陰虛體質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應遵循「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養生法。加強自我涵養,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節制性生活。有條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邊、林區、山區去旅遊、休假。住房最好選擇居室環境安靜、坐北朝南的房子。

飲食調養:驚蟄時節可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有條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參、龜肉、蟹肉、銀耳、雄鴨、冬蟲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應少吃。

太極拳是陰虛體質的人較為合適的運動項目。

陽虛體質:這種人多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溫,小便清長,大便時稀,怕寒喜暖。

養生方法:陽氣不足的人常表現出情緒不佳,善恐或善悲。這種人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多聽音樂,多交朋友。

陽虛體質的人,春夏秋冬都應加強體育鍛煉,可採取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等項目的運動。日光浴、空氣浴是不可缺少的強體衛陽之法。

飲食調養:應多食壯陽食品,如羊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特別是在夏日三伏時,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10克,先煎30分鍾,加入粳米150克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湯(附子15克,先煎30分鍾,加入焯好的羊肉500克,同燉熟加適量食鹽),配合天地旺陽之時,以壯人體陽氣之功。

血淤體質:凡是面色晦滯,口唇色暗,肌膚乾燥,眼眶黑暗者多為血淤體質之人。

養生方法:血淤體質的人多有氣郁之證,培養樂觀情緒至關重要。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經絡氣血的正常運行,有利於血淤體質的改變。反之,苦悶、憂郁會加重血淤傾向。

飲食調養:應常吃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經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選用一些活血養血之葯品(當歸、川芎、丹參、地黃、地榆、五加皮)和肉類煲湯飲用。

痰濕體質:形體肥胖,肌肉鬆弛,嗜食肥甘,神倦身重,是痰濕體質人的明顯特徵。

養生方法:痰濕之人多形體肥胖,身重易倦,故應長期堅持散步、慢跑、各種舞蹈、球類等活動,活動量應逐漸增強,讓鬆弛的皮膚逐漸轉變成結實、緻密的肌肉。

飲食調養:應該多吃健脾利濕、化痰祛濕的食物,如白蘿卜、扁豆、包菜、蠶豆、洋蔥、紫菜、海蜇、荸薺、白果、枇杷、大棗、薏苡仁、紅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飲料、酒類之品,且每餐不宜過飽。

4.春分時節的保健養生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保持平衡狀態的關鍵體現在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調攝上和對葯物的使用上。從立春節氣到清明節氣前後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餚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餚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要保持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還要堅持適當鍛煉、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方可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適宜的膳食有白燒鱔魚、杜仲腰花、大蒜燒茄子等,有補虛損、壯筋骨、降血壓、涼血止血、清腫定痛的功效。

5.清明時節的保健養生就中醫養生來講,清明也是一個尤為重要的節氣。在這個節氣中,天氣陰涼,應以補腎、調節陰陽虛亢為主。這個時節常見的和陰陽調節相關症狀有:陰虛陽亢症(頭痛頭暈,耳嗚眼花,失眠多夢,腰膝酸軟,面濕潮紅,四肢麻木);肝腎陰虛症(頭暈眼花,目澀而干,耳嗚耳聾,腰酸腿軟,足跟痛);陰陽兩虛症(頭目昏花,行走如坐舟船,面白少華,間有烘熱,心悸氣短,腰膝酸軟,夜尿頻多,或有水腫)。針對陰陽失調,本虛標實的病理,在養生中應以調和陰陽、扶助正氣為大法,採用綜合調養的方法,如情志調攝。因為這些症狀與情志因素關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過之時,常常影響肝木之疏泄、腎水之涵養。

因此,在調攝過程中的情志方面,應當減輕和消除異常情志反應,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運動為宜,例如」太極拳」。飲食調攝方面,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形體肥胖者須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人,多食瓜果蔬菜。

6.穀雨時節的保健養生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我們在調攝養生中不可脫離自然環境變化的軌跡,通過人體內部的調節使內環境(體內的生理變化)與外環境(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問·保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這是說,人生於天地之間,自然界中的變化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體的內環境產生影響,保持內外環境的平衡協調是避免、減少發生疾病的基礎。因此,在調攝養生時要考慮穀雨節氣的因素,針對其氣候特點有選擇地進行調養。

穀雨節氣的氣溫雖以晴曖為主,但早晚仍有時冷時熱之時,早出晚歸的人更應加倍小心地呵護自己,避免染上病痛。適宜的膳食有參蒸鱔段、菊花鱔魚、三色湯等,有除風濕、強筋骨、溫補氣血、強健筋骨的功效。

5、立春氣象養生,春季保健,你都了解多少?

立春預示著春天就快要到了,在歷經了一個漫長的冬天後,春暖花開,萬物復甦,而我們的身體也要展開全新的面貌,為新的一年做准備,因此春季養生是十分重要的,每個人都不能忽視。而春季保健其實也不難,不需要你買什麼保健品或是營養品,而是只要平時多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牢牢掌握住你的健康。

首先春天要注意早睡早起,不能再像冬天那樣賴床了,因為立春以後,氣候逐漸變暖,太陽升起的時間也會越來越早,而在這陽氣最旺的時候如果還是睡懶覺的話,就失去了一天當中最重要的吸收陽氣的時刻。所以在立春以後不可貪睡,應當注意起居規律,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立春後飲食方面也需要注意,春季人體的新陳代謝開始變快,飲食方面盡量選擇屬性溫和的食物,避免油膩生冷,多吃蔬菜水果。同時還要增加運動,立春後氣溫回升,可以適當多一些活動量,舒展筋骨的同時也能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並且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春季養生還需要保暖,立春之後天氣轉暖,同時也代表著各種細菌和病毒都開始迅速繁殖,因此春季是過敏症狀多發的季節,還有流行性感冒也時有發生,所以不要因為春季氣溫一回升就掉以輕心。尤其是許多女生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脫掉棉衣,換上漂亮的裙子,這個時候為了自己的健康一定要忍耐,春天氣溫變化無常,早晚還是溫差大,所以還是要以保暖為主。

6、立春起居養生要注意

保持心胸開闊好心態
注意養肝護肝。春天是新一年的開始,心思細膩的人常覺得時光飛逝,所以很容易出現感傷情緒。而且春季氣候多變,陰雨比較多,也會使人的心情憂郁。
「傷春」,其實就是肝氣郁結、情志不舒的表現,中醫認為肝主情致,因此要注意對肝臟的調養,防止「肝火上升」,擁有良好的好心態,保持心情舒暢,有利於疏肝理氣。根據個人體質可以適當喝些花茶來舒肝理氣,如:玫瑰花茶、枸杞菊花茶、茉莉花茶。

春天養生要「晚睡早起」。因為春天晝夜時間發生了變化,白天變長而晚上變短,故而我們要順應季節,縮短睡眠時間,使陽氣升發出去。但是,也不能太晚睡覺,還是要保證睡眠時間,一般建議在晚上11點前睡覺,清晨6點左右起床。

睡子午覺對身體很好,子午覺就是中午11點-1點之間這期間睡半小時就好(不能超過一小時否則影響晚上睡眠)晚上11點前睡覺

7、立春如何養生

春天到了。。。寧宇養生會所(151+3515+2333)溫馨提醒:開始春季養生吧、、、
中醫認為,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

起居篇

晚睡早起精神足 防病首先要防風

春季養生首先提倡的是晚睡(晚上11點之前上床入睡)早起(可比冬季起得早一些)。

春季的氣候特點是以風氣為主令。《黃帝內經》載:「風者,百病之始也。」這是因為其他幾種邪氣(如寒邪、熱邪、濕邪等)都是藉助於風邪侵入人體的。風邪能通過侵犯體表使毛孔打開而進入人體,特別是攻擊人體陽氣聚集的部位,如背部、頭部、上肢等。如果風邪侵襲人體表面,會引起蕁麻疹、皮疹、皮膚瘙癢等;侵襲到頭部,會使人頭痛,整天發困;侵襲到關節上,會引發關節疼痛;侵襲到肌肉里,會導致肌肉酸痛等。所以,春季要注意保暖、防風。

情緒篇

春天生氣易傷肝 發怒不超3分鍾

肝陽、肝火在春季處在了上升的勢頭,需要適當地釋放。肝喜疏泄厭抑鬱,生氣發怒易使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導致各種肝病。所以,春季一定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如果生氣了,要學會息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鍾。

運動篇

春季最宜散散步 串門也養生

春天陽氣生發,但寒氣仍在,所以不主張大消耗的運動,而散步、聊天、串門等比較合適。運動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佳。對於老年人來說,以緩步為好,可以走走停停,或與親朋好友一起,邊散步邊聊天。

按摩篇

按太沖敲膽經

春季常按摩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可疏解情緒、緩解胸部不適感。另外,閑暇時敲敲膽經(坐在椅子上,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從大腿外側跟盆骨交接處的環跳穴開始,往膝蓋的方向敲,一共四下,每敲打四下算1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50次),可促進肝的疏泄功能。

食療篇

春季溫補養生正當時

春季應多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一些具有溫補腎陽作用的食物,如牛蒡、藕根、胡蘿卜、山芋、薯類、青菜等,宜常吃,但陰虛火旺者忌食。容易反復感冒、有哮喘病史、體質虛弱者應多吃些清淡的蔬菜、豆類及其製品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下面推薦兩款春季養生食療方,供選用。

韭菜炒鱔絲:熟黃鱔絲300克,韭菜150克,植物油、鹽、醬油、料酒、白糖、胡椒粉、香油、水澱粉、蔥段、薑末各適量。將熟黃鱔絲洗凈後切段;韭菜擇凈、切段;鍋內加植物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蔥段熗鍋,再放入鱔絲和薑末翻炒,加入料酒、醬油、鹽、白糖、胡椒粉,用小火炒4分鍾左右;待鱔絲入味後,加入韭菜翻炒至熟;加水澱粉勾芡,淋少許香油翻炒均勻即可。具有溫補肝腎、助陽固精的作用。

干貝蘆筍:干貝(扇貝的干製品)85克,蘆筍200克,海蛤300克,鹽、香油、蔥花各適量。將蘆筍去皮、切段;海蛤吐沙、洗凈,用沸水燙熟後去殼取肉備用;鍋內倒香油燒熱,放入蔥花爆香,加入干貝、蘆筍拌炒,再放入海蛤用大火略炒,加鹽調味即可。具有補血養陰、滋補肝腎的作用。

8、立春節氣養生知識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

現行是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定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於每年公歷2月3-5日交節。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

在傳統觀念中,立春有吉祥的含義。人們將有「雙立春」的農歷年視為大吉年份。

養生保健小知識

飲食起居

起居調養,也就是隨時留意日常生活細節,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人體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不宜脫去棉服,年老體弱者尤宜慎重,不可驟減。老百姓常說:「陰冷莫過倒春寒。」這就要求我們注意衣著保暖度適宜,多參加室外活動。

飲食調養,應該做到以綠色蔬菜為主。少吃酸味食品,防止肝氣過旺,要適當增加甜味食品,避免肝旺而傷脾。立春之後宜飲用菊花茶、金銀花等清熱散風,宜食新鮮蔬菜,如菠菜、芥菜、豆芽菜等。

疾病預防

立春後,天氣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要做好預防保健工作。特別是初春,溫熱毒邪開始活動,是流感、麻疹、肺炎等疾病的多發和流行季節。 

所以,立春之後一定要注意春季疾病的預防,家裡辦公室等室內要常開窗半小時以上,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

運動保健

立春後,進入春季是運動養生的最佳時機,健身保健從運動鍛煉做起,運動鍛煉可以提高人體抵抗力,活絡筋骨。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天之中清晨是陽氣始生之時,因此清晨最適合運動,打太極拳、慢跑、散步、郊遊、登山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與立春起居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