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 古籍 推薦

養生 古籍 推薦

發布時間:2021-04-29 22:28:28

1、古代有關養生的書籍有什麼

文獻
延年益壽,人同此心。達官貴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於此莫不關注,故而養生文獻不限於醫家,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中國現存養生類著作約數百種,尚不包括涉及養生內容又非養生專著的書籍。養生書籍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通論類
主要從養生的大旨、理論、指導思想等立論,全面分述各種養生方法,泛而不專,有助於人們了解養生理論,並指導一般的養生,如漢代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梁代[[陶弘景]]著《養性延命錄》、唐代[[孫思邈]]著《孫真人養生銘》、宋代陳直著《養老奉親書》、元代李鵬飛著《三元延壽參贊書》、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箋》及胡文煥著《壽養叢書》、清代曹庭棟著《老老恆言》等。

食養類
主要從飲食物性味、補泄滑澀的效用與人體狀態、天時氣候、地理方域等的關系論述養生之道,也包括節食、辟穀等內容。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道藏精華錄》收載的《服氣長生辟穀法》(著者佚名)、清代簡緣老人的《節飲集說》等。

導引類
主要從論述氣功、導引練形的理論及具體方法上闡明祛病保身、益壽延年之道,內容包括各種門派、形式的氣功,各種導引練形(如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著述。如後人從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輯出的《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明代尹真人著《性命圭旨》和朱權著《臞仙神隱》、清代馬齊著《陸地仙經》,以及南北朝達摩祖師的《易筋經》、明代袁黃的《靜坐要訣》、清代婁傑的《八段錦坐立功法圖訣》等。

煉丹類
主要是各種煉制丹葯法的有關記述,古人曾希望通過對各種礦石葯物的復雜燒煉過程製造出令人長生不死、霞舉飛升的靈丹,雖說設想荒誕,近於虛幻,但卻也得到了一些有療效的治病丹葯,開人類葯物化學研究之先河。療疾者如紅升丹、白降丹等,臨床已有定論。這類著作主要收藏於道家的匯編類道書《道藏》中,如宋代吳悞著《丹房須知》、金陵子著《龍虎還丹訣》以及著者佚名的《黃帝九鼎神丹經訣》等,記載煉丹術最早、最著名且傳世者則是晉代葛洪的《抱朴子》。

2、哪本古書講養生食療最好

《黃帝內經》《清碑內抄》

3、推薦中醫典籍

中醫典籍可分為醫經、醫論、本草、醫方、醫案、醫話等,比較有名的有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備急千金要方、本草綱目、名醫類案等等。其中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被並稱為四大醫書。
如果你的古漢語基礎很好的話,建議你看看中醫古書專寫走方醫秘籍絕活的《串雅內外編》,就能明白很多知識,學到很多本事で。
我國第一部綜合性中醫葯辭典
《說文解字》《爾雅》等我國古代的字典、辭典,雖有某些中醫葯的詞目,但畢竟不是專業的中醫葯辭書;《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等中醫葯類書,雖將某些內容的文獻資料按照時代先後編排在一起,但體例規范都不符合辭典的基本特徵與要求。我國第一部綜合性中醫葯辭典的桂冠,當屬謝觀主持編纂的《中國醫學大辭典》。
謝觀,字利恆,是近代中醫界的風雲人物,當時的中醫學校、學會、雜志等機構都爭相延聘,其「美髯公」的照片也頻頻登載於各種報紙雜志,但都沒有關於其早年學習與工作經歷的介紹。綜觀其同鄉呂思勉於1935年4月1日撰寫的《謝利恆先生傳》及其弟子陳存仁於1951年3月所作的《謝利恆先生傳記》,謝觀在1917年出任上海中醫專門學校校長之前的大致履歷是:
謝觀的父親謝鍾英為地理學大家,少年時代的謝觀聰穎好學,承繼家學,12歲便讀完了四書五經,並對中國古今山川情況了如指掌,如數家珍。15歲入常州致用精舍,致力於經史輿地之學。21歲肄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05年以地理之學應邀赴廣州府中學任教,成為名藻南粵的地理名師。1908年因母親不服嶺南水土,辭歸上海,入商務印書館就職,編纂地理圖書;不久即被上海澄衷學堂聘為校長。1911年後,回故里武進主管教育,兩年之間便使全縣教育成績名列全國第二。1914年「仍入商務印書館,主纂地理書籍」。
很明顯,35歲之前的謝觀既無學醫經歷,更不以醫為業,何以能夠在短時間內編輯完成收羅宏富、剖析詳明、體例新穎的中醫葯辭書呢?
《中國醫學大辭典》「謝潤」條雲:「字葆初,清武進縣附生……著有《醫學經緯》五十卷,未及刊行。其孫觀,因其原稿而分析擴充之,成《中國醫學大辭典》。」我們從此可以很容易地知道,謝觀是以其祖父沒有刊行的《醫學經緯》原稿為藍本,「更以歷代學說制為條釋」,「證以新說,決其取捨」,擴編而成《中國醫學大辭典》的。
全書「搜集之名詞,以中國原有醫書所載者為限,故定名為《中國醫學大辭典》」。所輯詞目,包括病名、葯名、方名、身體、醫家、醫書、醫學七大類,共三萬七千餘條目,約計三百五十餘萬字。排列方法以首字筆畫為序,首字相同者則以次字筆畫為序。為方便檢索,還編有《辭頭索引》《辭條索引》。
《中國醫學大辭典》於1921年7月由商務印書館首次出版,1926年7月修訂再版,1933年8月再次出版,並註明為「國難後第一版」。1951年陳存仁說:「出版迄今,凡經三十二版,達百萬余部,行銷地區,幾遍及通商各國。」新中國成立後,商務印書館為了配合中央政府貫徹落實黨的中醫政策,分別於1954年12月、1955年4月與8月三次重印發行。
毋庸諱言,《中國醫學大辭典》某些詞條的注釋確實存在著錯訛之處,早在1928年余擇明即在《衛生報》撰文指出將樹脂的音譯名「拔爾撒摩」誤為葯物實名(《中國醫學大辭典訂誤一則》),1933年楊彥和在《醫界春秋》上更是明確提議應全面進行補充修正(《中國醫學大辭典有補正之必要》)。若以現今通行辭書體例來衡量,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但瑕不掩瑜,至今仍不失為嘉惠醫林、啟迪後學的重要工具書。
關於編寫緣起,呂思勉在《謝利恆先生傳》中說:「治中國醫學者,謀編辭典,以諗商務印書館,商務印書館以屬君。」而謝菊曾《涵芬樓往事》卻說:「謝觀……初在國文部編輯中小學地理教科書,後調至字典部參加編纂《中國醫學大辭典》和《中國名人大辭典》。」究竟是中醫學界要求商務印書館組織編寫,還是商務印書館自行發起編撰,已難以知曉。
對於編撰起止時間,謝觀在《中國醫學大辭典》1921年版的「序言」中說:「民國初元,不佞忝長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即有志補救此弊,而事體既大,措注為難。繼念舉要刪繁,莫如辭典。乃合全校員生,互相考校,凡典籍所載……莫不條分縷析,博採兼搜,刪其復重,裁其空論,約辨難攻訐之旨,省浮泛藻飾之詞,程功至六七年……民十之春,初版竣事。」由此看來,開始編撰的時間在1917年上海中醫專門學校成立之後,完成於1921年春天,歷時四年之久。但卻又說「程功至六七年」,時間上就不能吻合了。不過,若從謝觀第二次入職商務印書館的1914年算起,到1921年出版,倒正好是「六七年」的時間。
至於參加編寫的人員,陳存仁在《謝利恆先生傳記》一文中說:「輔助《辭典》工作者得十二人,焚膏繼晷,日夜辛勤,屢刪屢增,數易其稿,歷時八載,書乃告成。將付剞劂,不意此十二人中,積勞而病歿者二人,攖疾而獲治者四人。」這應該說的是1921年「初版」時的情況。到1926年「再版」時,參加修訂的人員達66人之多,「門人參訂」名單見於1954年商務印書館「重印本」,是目前為止所有的《中國醫學大辭典》版本中,唯一保留有編寫人員名單者。
此外,1952年呂思勉在《自述——三反及思想改造學習總結》一文中說:「一九一九年,入商務印書館,助謝利恆君編輯《中國醫學詞典》。予於醫學,本無所知,而先外王父程柚谷先生、先舅氏均甫先生、先從舅少農先生,皆治漢學而兼知醫,故予於中國醫書之源流派別,略有所知。謝君本舊友,此時此書亟欲觀成,乃將此一部分屬予襄理。至暑假中事訖。」由此可知,呂思勉也曾經參加過《中國醫學大辭典》的編撰工作。「至暑假中事訖」,是說呂思勉負責的部分於1919年暑假完成,還是整部《辭典》編撰告竣,我們已很難考證清楚了。

4、從古籍中了解古人是如何養生的

古籍的養生思想一般來講,都是在黃帝內經里。具體的你可以去了解下黃帝內經裡面是怎麼說的。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這是《黃帝內經》中養生的總原則,本質的含義就是要順從自然規律生活。具體的可以去

看看

5、推薦一些很好的中醫古籍。

醫宗金鑒
黃帝內經
脈訣
溫病論
本草綱目

6、求推薦幾本可以讓人靜心的古籍

六祖有言:「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又雲:「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心迷則心生,心悟則心寂。心生則念生,心息則念滅。我息一切心,即無一切念。我無種種心,即無種種念。修行人如能七日七夜不動念頭,即可得正道。古德雲:「諸人心心不息,念念無住。若能於不息處息,於念處無念,自合無生之理。」此是寂心息念一法。永嘉雲:「凡俗多於事礙理,境礙心;常欲逃境以安心,遣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礙境,理礙事;但令心空境自空,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此亦即寂心息念一法。【念念】 連續不斷的意念。
心可成佛,心可成道;心亦礙佛,心亦礙道。就其可成言:即心即佛,即心即道。就其不可成言:即心非佛,即心非道。前者就真心言,後者就凡心言。前者心心無念,後者心心有念。故夾山密公雲:「心本是佛,因念起而漂沉;岩實不移,因舟行而鶩驟。」眾相現而本體不動,聲色俱而不隨不壞;如雁過長空空無跡,影沉寒水水無心;但自得真心自體矣。」
玉虛子詩謂:「物物元無物,心非形亦非;三般觀曉悟,悟者不知誰?」又雲:「無無藏妙有,有有觀真空;湛然俱不立,常寂性融融。」這是徹了語。此意通三教,萬法無二門,入者有得!圭峰禪師謂:「心無自相,托境方生。境性本空,由心故現。」若能心境俱泯,體用兩寂,則自心境兩不相礙,本源湛寂清明,自在虛靈,則此心便不祈靜而自靜,不祈息而自息矣!
摘自靜心訣要
道家養生學概要_網路
參考資料;
卷三
煉心訣要(心學指微)
靜心訣要
養心訣要
附錄收心法下手功夫
止念訣要
息妄心訣要
附錄真也是妄訣要

7、中國古書中有哪些關於養生的書

通論類
主要從養生的大旨、理論、指導思想等立論,全面分述各種養生方法,泛而不專,有助於人們了解養生理論,並指導一般的養生,如漢代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梁代[[陶弘景]]著《養性延命錄》、唐代[[孫思邈]]著《孫真人養生銘》、宋代陳直著《養老奉親書》、元代李鵬飛著《三元延壽參贊書》、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箋》及胡文煥著《壽養叢書》、清代曹庭棟著《老老恆言》等。

食養類
主要從飲食物性味、補泄滑澀的效用與人體狀態、天時氣候、地理方域等的關系論述養生之道,也包括節食、辟穀等內容。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道藏精華錄》收載的《服氣長生辟穀法》(著者佚名)、清代簡緣老人的《節飲集說》等。

導引類
主要從論述氣功、導引練形的理論及具體方法上闡明祛病保身、益壽延年之道,內容包括各種門派、形式的氣功,各種導引練形(如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著述。如後人從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輯出的《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明代尹真人著《性命圭旨》和朱權著《臞仙神隱》、清代馬齊著《陸地仙經》,以及南北朝達摩祖師的《易筋經》、明代袁黃的《靜坐要訣》、清代婁傑的《八段錦坐立功法圖訣》等。

煉丹類
主要是各種煉制丹葯法的有關記述,古人曾希望通過對各種礦石葯物的復雜燒煉過程製造出令人長生不死、霞舉飛升的靈丹,雖說設想荒誕,近於虛幻,但卻也得到了一些有療效的治病丹葯,開人類葯物化學研究之先河。療疾者如紅升丹、白降丹等,臨床已有定論。這類著作主要收藏於道家的匯編類道書《道藏》中,如宋代吳悞著《丹房須知》、金陵子著《龍虎還丹訣》以及著者佚名的《黃帝九鼎神丹經訣》等,記載煉丹術最早、最著名且傳世者則是晉代葛洪的《抱朴子》。

8、我國古代養生之道的典籍有哪些?

我不是內行,但是我看過許多有關養生的書籍,抄對於養生累的書籍,推薦你看黃帝內經但是如果沒怎麼讀過醫術(中醫類的,)很難透徹的理襲解裡面的意思,還有推薦你了解了解氣功。參考書籍(《黃帝內經》劉力紅的《思考中醫》)

9、中國古代論述養生的典籍主要有哪些???

中國百古代論述養生的典籍汗牛充棟,這里只選取較為著名的部分典籍供讀者參詳,包括《道德經度》、《管子》、《知莊子》、《子華子》、《黃帝內經》、《養生論》、《抱朴子》、《養生延命錄》、《顏氏家訓》道、《千金翼方》、《景岳全書》等,這些內典籍基本奠定了中醫養生的理論基礎,是後容世養生學的源泉。

與養生 古籍 推薦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