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四季健身養生寶典

四季健身養生寶典

發布時間:2021-04-29 16:00:03

1、四季養生飲食食譜

春天是一個慢慢回暖的季節,但是這個季節的天氣也是多變的,所以人們總是感到疲憊的,這些都是因為春天的天氣影響我們的新陳代謝的,從而讓我們感到疲憊的,所以我們可以在春季多吃一些能夠抗疲勞的食物。
乾果:能量補充劑
在進行體力(遠足、打網球等)和腦力活動之後,可以嚼一些乾果或果乾等,能快速補充體力。所以應常在書包里放一些杏干、杏仁或榛子等,以備不時之需。
奶製品:機體必需品
奶製品能夠為你提供蛋白質、維生素和鈣質,而且不會含有太高的脂肪。另外,失眠的時候,每天晚上睡覺前半小時喝一杯溫熱的牛奶,有助於睡眠。
飲料:選擇性使用
適量飲用礦泉水對於補充礦物質十分有效。礦泉水中或多或少都含有礦物鹽(鈣、鈉、鎂的含量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滿足我們日常的營養需要。鎂有助於體內物質的規則轉化,鈣能補充奶製品的不足,鈉能避免身體脫水。
餅干:供給能量
餅乾的主要成分是小麥,餅干提供的能量來自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早餐中,普通餅干、黃油餅干或是專用於早餐的餅干提供的能量能夠保證人們一直到午飯時都精力充沛。
如果再吃一個水果、一個雞蛋、喝一杯牛奶,就是一個完整而且能量充足的早餐,保證您一上午都精力充沛。下午的茶點,吃幾塊餅乾和喝一杯飲料,可以使您以飽滿的工作熱情一直持續到下班。
如果你也有春季的疲勞的感覺,但是你又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你就可以看看我們上面給大家介紹的文章吧,這個文章也許能幫助你更好的在春季遠離疲勞,你也許可以試試上面這些食物。

夏天養生首重清熱,中醫師推薦夏天可多吃花菜、金針菇、菠菜、南瓜、蓮藕5種食材,除了都具清熱功效之外,花菜能生津止渴;金針菇能補氣養血;菠菜則能潤腸通便;南瓜可補中益氣;蓮藕能安神,中醫師特別以這些食材設計養生菜餚與茶飲,除茶飲為一天份之外,其他菜餚皆為4~5人份,適合全家一起吃,越吃越健康。

花菜生津止渴

有白、綠兩種,有增加食慾、生津止渴、解熱毒等功效,同時也含豐富的維生素C、B群、胡蘿卜素。

時蔬總燴

材料:白花椰菜及綠花椰菜各一碗、枸杞及黃椒各半碗,適量鹽、太白粉、沙拉油、苦茶油及香油。

做法:炒鍋中放沙拉油,將食材與鹽、苦茶油、香油一起翻炒,最後加入些許太白粉水,稍微勾芡後即可食用。

菠菜潤腸止渴

可補血潤腸、止渴,為避免菠菜中的草酸與鈣形成草酸鈣鹽,建議先以熱水汆燙,去除草酸再食用。

金黃翠綠粥

材料:菠菜4兩、鱈魚片半碗、米飯2碗、豬大骨1斤、蛋汁1碗、米酒1湯匙、適量鹽及香油。

做法:菠菜汆燙備用;將水與大骨煮1小時,去大骨加飯煮粥,加菠菜、鱈魚片、蛋汁及調味料。

南瓜補中益氣

具補中益氣、潤腸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質、胺基酸等營養素,也含豐富胡蘿卜素,能保健視力、改善血糖強心固腎氣。

南瓜米粉湯

材料:豬肉絲、南瓜絲、包心菜絲、芹菜絲各1/4碗,蔥段、蝦米、香菇絲適量、豬骨頭1碗、米粉1斤、調味料。

做法:豬骨、米酒及1500c.c.水熬煮45分鍾。爆香蔥段、蝦米及香菇絲後,放豬肉絲、南瓜絲、包心菜絲,加去骨高湯及米粉,煮滾後調味即可。

秋天已至,天氣漸漸轉涼,此時最易發生食物中毒的症狀,越來越注重健康的你,在這個時節,尤其要記得飲食中的注意事項哦!

防止進補過量。

中醫講「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要遵循「不虛不補」、「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對於體內缺少的,可以補,但必須補之有度,否則也會造成人體的陰陽失衡。同時應 懂得葯補不如食補,是葯三分毒,能用食補的不要用葯補。

防止熱能過剩。

有的人一到秋季就食慾大開,往往造成熱量攝入過剩,脂肪堆積,開始「貼秋膘」。因肥胖會帶來很多疾病,故在秋季飲食中不能放縱食慾,要注意適量。

注意營養均衡。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食物應多樣,以谷類為主,同時粗細搭配。單一食品不可能供給人體全面的營養,如谷類主要供給熱能和維生素B1;豆類及豆製品主要供給植物蛋白質;蔬菜水果主要供給維生素C、無機鹽和食物纖維;動物性食物主要供給優質蛋白、脂肪、維生素等。

避免消化道疾病。

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我國古代醫生就提出「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吃性寒涼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這樣有利於保護胃腸,防止出現腹瀉、下痢、溏便等胃腸道疾病。

秋季要補充因夏季氣候炎熱、食慾下降導致的營養不足,更應該注意飲食中食物的多樣及營養的平衡。

冬季,是指我國農歷10、11、12 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個節氣。冬季氣候寒冷,寒氣凝滯,易導致人體氣血不暢,而使許多舊病復發或加重。特別是那些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如中風、腦出血、心肌梗死等,不僅發病率明顯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劇上升。

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為「藏」,很重要的一點是「養腎防寒」。

在飲食方面,冬季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原則,適宜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包括肉類、蛋類、魚類及豆製品等;人怕冷與其體內缺乏礦物質和維生素有關,因此應注意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老年人怎樣合理飲食

《靈樞·天年》早有「六十歲,心氣始衰,苦優悲,血氣解惰,故好卧;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人從60歲後就進入了老年期,老年人的養生保健關鍵在於保持健康的生命狀態,減少疾病,延年益壽。

「老年人在飲食方麵食宜多樣、清淡、少緩和溫熱熟軟。」鄭培奮主任說,飲食攝入多樣,才能營養全面,還可以經常吃點蓮子、淮山葯、藕粉、菱角、核桃、黑豆等補脾腎的食物;食物要少油膩;每日食用油控制在25g,鹽5g;細嚼慢咽有助於消化吸收;不要吃生冷食物,以免損傷脾胃,但也不宜太過溫熱。

推薦食譜:黨參鱅魚湯

原料:鱅魚1000克,黨參20克,料酒、精鹽、蔥、姜、草果、陳皮、桂皮、生油、雞湯各適量。

製法:黨參、草果、陳皮、桂皮、姜洗凈,裝紗布袋扎口。將鱅魚去鱗、去鰓、去內臟,洗凈,下油鍋稍煎。鍋中注入雞湯,加入葯包、蔥、料酒、鹽,煮至魚肉熟爛,揀去蔥、葯包調好口味即成。

功效:此湯有扶脾養胃、補中益氣、健身強體的作用。適用於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症。

2、春夏秋冬應該如何養生,全套知識。

春季養生法
春季,是萬物生發,推陳出新的季節。此時,冰雹消融,春風送暖,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萬事萬物都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人與天地相應」,此時人體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春季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衛體內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應避免耗傷陽氣和阻礙陽氣的情況發生。這是春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具體說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保暖防寒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熱的過渡時節,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此時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由於冷空氣的活動,氣候多變,溫差幅度很大。因此,「春捂」即「春不忙減衣」是順應陽氣生發的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穿著一方面要寬松舒展,另一方面要柔軟保暖,體弱年老之人尤其要注意保暖,當心「春寒傷人」,室溫最好保持在15℃以上,睡眠時也要蓋稍厚一點的被子以不出汗為原則。

二、要晚睡早起 春天氣溫回升,春風輕拂,使人皮膚腠理逐漸舒展,循環系統功能加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負荷增加,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使身體睏乏,民間稱之為「春困」。克服「春困」的最好方法就是順從人體的自然變化規律,遵守春季養生原則:要晚睡早起,保證一定的活動時間。清晨起床,松解衣扣,散披頭發,放鬆形體,在庭院中漫步,呼吸新鮮空氣,使思想意識、靈氣生發不息。

三、要慎避風邪 中醫認為,「風者,百病之始也。」意思是,許多疾病的發生,常與風邪相關連。春季養生的關鍵是要避風。現代醫學亦很重視氣流(即風)與健康的關系,因為氣流的變化可影響人的呼吸、能量消耗、新陳代謝和精神狀態。適度氣流使空氣清潔、新鮮,對健康有益,而反常的氣流則有害於人體健康。由於春季多風的作用,加劇了空氣與皮膚的熱量交換,使體內的熱量過多散失,造成人的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在春季一定要注意防避風邪。

四、要精神愉快 春季調攝精神,應合於春天大自然萬物生發的特點,「使其志生。」即通過調節情態,使體內的陽氣得以疏發,保持與外界環境的協調和諧。春應於肝,在志為怒,表現為稍受刺激則易怒,因此在精神修養上要做到心胸開闊,情緒樂觀,遇事戒怒。「怒」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因為怒不僅傷肝,而且還可傷心、傷胃、傷腦,從而導致各種疾病,所以怒是所有人最忌諱的一種情緒。

五、要勤於運動 春季是運動鍛煉的最佳季節。春光明媚,空氣清新,暖風拂面,萬物勃發。這種環境有利於人體吐故納新、行氣活血。由於寒冷的冬季,人們多在室內活動,空外活動很少,因而體溫調節中樞和內臟器官的功能亦有不同程度下降,肌肉和韌帶長時間不活動,更是萎縮不展,收縮無力。進入春季後就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選擇適宜的戶外活動,如散步、旅遊、練氣功、釣魚等。這些戶外活動,可以使你充分享受到空氣中游離飄動的負離子,它們有利於骨骼的生長發育。

六、要美容保健 春天,人們不僅應該從健康的角度加以注意,美容方面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因為天氣漸暖,室外活動增多了。皮膚病專家認為,陽光、空氣及環境氣候均能引起皮膚的可見性改變。為了避免皮膚老化,春季盡可能不要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戶外活動應先塗上防曬油、潤膚劑,並注意補充水分。水是美容佳品,春天一定要多喝些水。飲水的方法是:早晨空腹或飯前宜飲水,而睡前不要喝水,以免引起眼皮腫脹,進而發展成眼袋。飲水以礦泉水和鮮果汁為最佳,清淡的茶也是很好的飲品。

七、要防病保健 春季,氣候轉暖,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容易出現流行性感冒、肺炎、流腦、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的發生、流行。由於早春時節寒冷,乾燥的氣候,會直接影響呼吸道粘膜的防禦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會下降,一些致病物質會乘虛而入而發病。因此,春季一定要重視防病保健。

夏季養生法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裡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對於人來說,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旺盛時期,人體陽氣外發,伏陰於內,氣血運行亦相應旺盛起來,並且活躍於機體表面。因此,在夏季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這就是所謂的「春夏養陽」。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晚睡早起 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也就是說每天早點起床,以順應陽氣的充盈與盛實;晚些入睡,以順應陰氣的不足。夏季多陽光,不要厭惡日長天熱,仍要適當活動,以適應夏季的「養長」之氣,早早起床接受陽光和晨起清新的空氣,對機體大有裨益。由於夏季晚睡早起,相對睡眠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實、易醒的特點,更易出現疲勞之感,因此夏日午睡是養生健身的重要方法,既能補償夜間睡眠的不足,更能順應人體生理特點的養護需要。午睡時間一般以1小時為宜,並注意睡眠姿勢,可平卧或側卧,並在腹部蓋上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午睡雖然短暫,但它有利於補足必需的睡眠時間,使機體得到充分休息,使神經機能恢復,體力增強,疲勞消除,增強機體的防護功能,更有效地工作和勞動。

二、要防暑取涼 盛夏時節,天氣炎熱,為了解熱消暑,採取適當的防暑降溫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若貪涼過度,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間,或電扇不離身,或徹夜露宿,對身體健康均十分不利。因為夏季暑熱外蒸,人體出汗較多,全身表皮血管擴張,突然遭到涼風吹拂,往往會引起血管收縮,排汗立即停止,造成體內產熱和散熱失去平衡,導致疾病的發生。室內外溫差不易過大,以不超過5℃為好,室內溫度不宜少於25℃。

三、要防曬護膚 夏季烈日炎炎,強烈的陽光照射會對人體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陽光中的紫外線不僅能使皮膚曬黑,而且還導致白內障、曬傷皮膚,引發皮膚癌。此外,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人體的體溫調節失去平衡,使機體大量蓄熱,水鹽代謝紊亂還易發生中暑。因此夏日外出時要戴遮陽帽、太陽鏡,以減少紫外線對皮膚和眼睛的損害。由於夏天炎熱的氣候,人體容易出汗,應注意選擇護膚品,如防曬的膏、霜、蜜脂類,可消除皮膚早衰之慮,花露水、爽身粉、痱子粉、香水等不僅可以保護皮膚,而且可以提神醒腦,還給人以芳香和美感。

四、要情緒歡暢 在精神調養上,中醫認為「夏季要放」,也就是說夏季精神要充沛、飽滿、情緒外向,因為只有神氣充足則人體的機能旺盛而協調,使機體的氣機宣暢,通泄自如,情緒向外,呈現出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而且要做到「華英成秀」,即精神之英華適應夏氣以成其秀美。切忌發怒,使體內陽氣得以渲泄。故夏季精神調攝,應合自然界「生長」的規律,主動調節情志,保持恬靜愉快心境,神清氣和,胸懷寬闊,使心神保養。

五、要動靜結合 夏季人體消耗較大,運動調攝應動靜結合,可選擇游泳、釣魚、散步、慢飽等,但是運動量要適度,不可過於疲勞。而且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溫環境中進行運動鍛煉,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進行室外運動,運動時應穿寬松、舒適、吸汗又有良好透氣性的棉織物為好,便於身體散熱。夏日外出旅遊,尤其是海濱和山區,即可以消夏避暑,令人心曠神怡,又可達到療養、鍛煉,促進身體的健康。

六、要飲食衛生 夏季人體代謝增強,營養消耗增加。同時夏天人們的食慾減低,消化吸收不良,均可導致機體營養素代謝的紊亂,甚至引起相應的營養缺乏症和其它疾病。為此,夏季的飲食,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以保障身體的需求。同時,要多吃一些能夠清熱、利濕的食品,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霉、西紅柿、黃瓜、綠豆等。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凈,防止夏季腸道傳染病。魚、蛋、肉等食品要注意保鮮防腐。飲食用具、炊具如菜板要生熟分開使用,不可混雜,且注意消毒。如有可能可以多吃些大蒜,即可殺菌又能幫助消化,增進食慾,調味解暑。總之宜注重飲食衛生。

七、要冬病夏治 「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如支氣管炎、哮喘、風溫性關節炎等病,在夏季這些病情有所緩解,趁其發作緩解季節,辨證施治,適當地內服和外用一些方葯,以預防冬季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這是中醫的一種獨特治療方法,即乘其勢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秋季養生法

秋季萬物成熟,果實累累,正是收獲的季節。但是氣溫由熱轉寒,早晚溫差較大。此時,陽氣漸收,陽氣漸長,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機體的陽氣隨之內收,因此,秋季養生必須注意保養內存陰氣,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秋冬養陰」,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從而為來年陽氣生發打基礎,不應耗精而傷陰氣。具體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早睡早起 秋季自然界的陰氣由疏泄轉向收斂、閉藏。秋天氣候轉涼,要早些睡覺,以順應陰精的收藏,又宜早一點起床,以順應陽氣的舒長。另外適當早起,適當做一些晨練,既可以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氣,促進新陳代謝,又有益於肢體功能活動的鍛煉,有助於身體的健康。

二、要適當「秋凍」 夏去秋來,秋風拂面,雖涼還不至於寒,人們還能耐受,不妨進行一點鍛煉,逐漸增強體質,適應氣候的變化。「秋凍」就是說「秋不忙添衣」,有意識地讓機體「凍一凍」,避免多穿衣服產生的身熱汗出,汗液蒸發,陰津傷耗,陽氣外泄。秋季應順應陰精內蓄,陽氣內收的養生需要。但是「秋凍」還要根據天氣變化來決定,應以自己感覺不過於寒冷為標准。進入深秋時就應注意保暖,若氣溫驟降,一定要多加衣服。

三、要清靜養神 秋季草枯葉落,花木凋零,秋風秋雨易使人感到蕭條、凄涼,勾起憂郁的心緒。尤其是老年人容易產生情緒低落,多愁善感。這時候最好多聽一聽音樂,或靜下來讀一本好書,或與好朋友聊天,或到戶外散步,這些都能排解苦悶的情緒。中醫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認為,秋天人們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寧,只有這樣才能減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還要注意不斷收斂神氣,以達到心境寧靜狀態。

四、要適當運動 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但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自然環境的變化處於「收」的階段,即陰精陽氣都處在收斂內養的狀態,故運動養生也要順應這一原則,也就是說不要做運動量太大的項目,以防汗液流失,陽氣傷耗。應根據人體的生理特點來選擇運動項目,如登山、慢跑、散步、做早操、練氣功等。隨著天氣逐漸轉冷,運動量可適當增加,在嚴冬來臨之前,體質會有明顯提高,大大增強抗寒耐凍的能力。

五、要護膚保健 秋季隨著天氣的變冷,人的肌膚不能馬上適應這種變化,血液循環變慢,皮膚乾燥,容易出現細碎的皺紋,尤其是在眼睛周圍。所以,秋季更要注意對皮膚的護理。除了要多飲水及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核桃、芝麻、蜂蜜、乳類等外,還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因為荷爾蒙的分泌與自律神經的平衡可因心緒的變化直接反映在皮膚上。因而皮膚的變化與情緒有很大的關系。此外,葯物、按摩、化妝、面膜等美容護膚保健方法,不僅適用於秋季,其他季節也可採用,只是在秋季更應重視罷了。

六、要防病保健 秋季氣候變化較大,若不謹慎起居,則容易使一些慢性病在秋季發作。尤其是老年人,體溫中樞的調節功能減弱,對外界寒熱的刺激反應較遲鈍,若不及時增減衣服就很容易患病。如支氣管哮喘的患者,適應不了氣候的變化,加上花粉、塵埃、煤氣、冷空氣等過敏因素的刺激而使哮喘發作。慢性咽炎的患者,由於秋天氣候多晴少雨,氣候乾燥,容易誘發咽炎的發作。因此老年人在秋季一定要注意防病保健尤其是一些慢性病要防止在秋季復發。

七、要性事有節 在性生活方面,中醫認為在秋冬之令,應注意順應自然界主收主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這點對中老年人特別重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陰氣將由旺盛而趨向逐步減弱。故中老年人精力漸衰,是自然的趨勢。中老年人節欲,以養腎精,可延緩衰老的過程,達到長壽目的。

冬季養生法

冬季氣候寒冷、乾燥,自然界的生物都進入了匿藏、冬眠狀態,以蓄養其生命的活力,這種現象,中醫學稱之為「養藏」。人類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當然也要以養藏為原則,只是人類所要「藏」的,是體內的「熱能」和生命的「動力」。這「熱能」和「動力」,中醫學便稱之為「陽氣。」並主張冬季應該做到「無擾乎陽」,也就是不要損害人體的陽氣。因此,「無擾乎陽」便是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具體說來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要保暖防寒 隆冬季節,由於寒冷的刺激,使得肌體的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從而促使人體外周血管收縮,心律加快,導致冠狀動脈痙攣,以及血液粘稠度增高,因而極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甚至引起猝死。因此,在穿衣、居室等方面,一定要採取防凍保暖的措施。中醫學強調要「去寒就暖,無泄皮膚」,就是這個道理。但「暖」不等於「熱」,室溫保持在20~23°c即可,溫度太高,反而不宜了。

二、 要早睡晚起 冬季更要保證足夠的睡眠,做到早睡晚起。這個「晚」是以太陽生氣的時間為度,即所謂「必待日光」,並非懶床不起。因為,冬天的早晨在冷高雅影響下,往往會有氣溫逆增現象,及上層氣溫高,地表氣溫低,大氣停止對流活動,從而使得地面上的有害污染物停留在呼吸帶。這時如果過早起床外出,就會身受其害。

三、 要動靜結合 動,就是要進行適當鍛煉。早晨的陽光升起後,要選擇活動量適當的鍛煉項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使身體微有汗出為度。如果汗出太多,浸濕了內衣,反會引起感冒。中醫學說「無泄皮膚」,就是這個意思。適當活動,微微出汗,既可以增強體質,也可以提高耐寒的能力。所謂靜,就是不要過於疲勞。例如,慢跑以不超過20分鍾為宜。

四、 要情緒穩定 冬季「養藏」的原則,體現在心理活動方面,要保持情緒穩定,不急不躁,心情愉快,好像有什麽想法和心得不欲披露一樣,不要太過發泄。《內經》說:「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這個意思。

五、 要冬浴有法 冬季洗浴不宜太勤,每周1~2次為宜。水溫一般在37~38 度,太高宜使周身血管擴張,引起頭暈,心跳加快;太低則易患感冒。飯後不要立即洗浴,以免消化道血流量減少,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太過疲勞時洗浴,會加重體力的消耗,引起不適。此外,洗浴的時間不宜過久,浴前可引用一定量的糖鹽熱水。

六、 要睡眠有方 冬季睡眠時,室溫20~23度最為適宜,可適當留有小氣窗通風換氣,但要避免當風吹頭。被內的溫度可保持在32~34度之間,可使用暖水袋或電褥子調節被內溫度。睡前宜用熱水洗腳,並保持心情平和,不說不笑。午間可小睡30分鍾。晴天要常曬被褥。

七、 要性事有度 根據四季氣候的變化規律,掌握性生活的頻度,對養生保健有一定意義。如春季性生活次數可稍多;夏、秋季則適當節制;冬季則要節欲。特別是中老年人,冬季更要減少性生活的次數,才能達到保養「陽氣」,養精蓄銳的效果

3、四季養生,一年之中各個季節的養生保健都應該注意什麼

一、春季養生法
生活起居:
早睡早起,最好穿一些較寬潤的衣服,使氣血運行暢順,多到郊外散步踏青,呼吸大自然的生發之氣,運動時避免過於勞累,免傷筋骨。同時要注意保暖,免受春寒所傷,這樣就會肝氣調順,筋脈保養,從而少生疾病。
精神調養:
要保持體內生機,就要保持和平心態,做到給予不要奪取生氣,倘若過於勞累或經常發脾氣(罰,違反養生之道,就會對肝不利,在春季身體的新陳代謝與肝關系密切。春季肝氣旺盛得升發,人的精神會煥發。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時,會出現:易怒、頭暈、目眩、肋痛等症,相反,如果肝氣郁結不舒,肝氣失調時,就會產生:肝脾不和、精神抑鬱、月經不調等症。都會損害肝氣,會影響身體。所以春季養生應保持心境清凈,減少人際關系中不愉快的紛爭,盡量避免過於激動而影響思想清凈。
飲食調養:
春季飲食調養,應順應春季的升發特點而施,中醫認為,春季五行屬木,青色,屬肝,所以春季飲食要以青綠色的蔬菜為主,以養肝為主,味要清淡,並伴已引用想扎雅之類的養生茶。
二、夏季養生法
精神調養 :
在夏天要使精神象含苞待放的花樣的秀美,並要切己發怒,使機體的氣機宣暢,通泄自如,情緒外向,呈現出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這是適應夏季的養生之道 一是有事可傲,可使精神不空虛,二是有較好的精神修養,免除外界不良情緒的干擾。只要這兩點做好了,精神自然會飽滿,這就是夏日精神調養的基本法則。
飲食調養 :
注意撲充一些營養素,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以魚、肉、蛋、奶和豆類中的蛋自質為好,要補充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要補充水和無機鹽。當機體大量出汗或體溫過高時,不但體內水分不足,而且還會流失大量的鈉、鉀。水分的補充最好是少量、多次,這樣可使機體排汗減慢,減少人體水分蒸發量。 夏天多吃「苦」。因為苦味多能去火,且苦味人心,「苦」能清心火。 多吃些能清熱利濕的食物 飲食以溫為宜 ,少吃隔夜飯菜,最好做一頓、吃一頓
起居保健 :
宜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中午適當午休 30 ~ 60 分鍾。

夏季服裝以輕、薄、柔軟為好,衣料的透氣性、吸熱性越好,越能有效的抱住人體散熱,使人穿著舒適而涼爽。夏天不宜用涼水沖腳。夏日旅遊的主要目的是消夏避暑,因此旅遊的目的地應是海濱和山區。 最好游泳,多玩健身球。 夏季運動應選擇清晨或傍晚晚天氣涼爽時進行,到公園、湖邊、庭院燈空氣較為新鮮的地方活動。
適量運動:
運動要適度,不要過度疲勞。劇烈運動後感到口渴時,不宜過量、過快的食冷餐或冷飲,以防胃腸血管急劇收縮,引起腹痛、腹脹、腹瀉等。可適當喝些鹽開水,最好洗個熱水澡。

三、 秋季養生法
精神調養:
在秋天裡,人們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寧,只有這樣才能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
飲食調養 :
多吃些能滋陰潤燥的食物,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以防肺氣太盛。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喝扎雅茶
扎雅茶可明目、潤肺、緩解疲勞、提神。少抽煙。
起居保健:
秋天氣候轉涼,要早一點睡覺,又要早一些起床。衣著方面,秋天衣服既不能驟增,也不能驟減以免受寒 。房間要經常通風。
運動保健:
多參加採摘勞動,要多到郊外、農村、田園去感受金秋豐收的喜悅。要多到戶外如步行、跑步、爬山、打球,進行深呼吸,鍛煉肺的呼吸功能。
四、冬季養生法
精神調養:
嚴寒的冬季,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因此,冬季養生,人們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要想辦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
飲食調養:
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增加熱量,保證充足的與其暴寒和勞動相適應的熱能。產熱營養素的適宜比例,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分別佔13~15%、25~35%、和60~70%為宜。冬天要避免血液粘稠,多食保護心腦血管食品,如丹參、山楂、黑木耳、西紅柿、芹萊、紅心蘿卜、水蛭素。多肽蛋白片。 冬天降血脂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白蘿卜等 。多吃溫補性食物 主要指溫熱及養陽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狗肉等,冬天以燉食最好。多燉食、煮食
夏天做飯可多用炒、煎的烹飪方法,冬天則要多用燉、煮的烹飪方法。多吃海帶、紫菜、海魚等這些有天然鹹味的食品最佳。冬天多吃益腎食品,如扎雅茶葉

4、四季如何保持健康

要保證四季健康就主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和運動健康,多吃一些應季的蔬菜水果,不要吃過多油膩肥甘的食物。
良好的睡眠習慣和飲食習慣,才會保持足夠的健康。

5、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養生分別需要注意什麼?

春季養生法
春季,是萬物生發,推陳出新的季節。此時,冰雹消融,春風送暖,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萬事萬物都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人與天地相應」,此時人體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春季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衛體內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應避免耗傷陽氣和阻礙陽氣的情況發生。這是春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具體說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保暖防寒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熱的過渡時節,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此時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由於冷空氣的活動,氣候多變,溫差幅度很大。因此,「春捂」即「春不忙減衣」是順應陽氣生發的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穿著一方面要寬松舒展,另一方面要柔軟保暖,體弱年老之人尤其要注意保暖,當心「春寒傷人」,室溫最好保持在15℃以上,睡眠時也要蓋稍厚一點的被子以不出汗為原則。

二、要晚睡早起 春天氣溫回升,春風輕拂,使人皮膚腠理逐漸舒展,循環系統功能加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負荷增加,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使身體睏乏,民間稱之為「春困」。克服「春困」的最好方法就是順從人體的自然變化規律,遵守春季養生原則:要晚睡早起,保證一定的活動時間。清晨起床,松解衣扣,散披頭發,放鬆形體,在庭院中漫步,呼吸新鮮空氣,使思想意識、靈氣生發不息。

三、要慎避風邪 中醫認為,「風者,百病之始也。」意思是,許多疾病的發生,常與風邪相關連。春季養生的關鍵是要避風。現代醫學亦很重視氣流(即風)與健康的關系,因為氣流的變化可影響人的呼吸、能量消耗、新陳代謝和精神狀態。適度氣流使空氣清潔、新鮮,對健康有益,而反常的氣流則有害於人體健康。由於春季多風的作用,加劇了空氣與皮膚的熱量交換,使體內的熱量過多散失,造成人的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在春季一定要注意防避風邪。

四、要精神愉快 春季調攝精神,應合於春天大自然萬物生發的特點,「使其志生。」即通過調節情態,使體內的陽氣得以疏發,保持與外界環境的協調和諧。春應於肝,在志為怒,表現為稍受刺激則易怒,因此在精神修養上要做到心胸開闊,情緒樂觀,遇事戒怒。「怒」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因為怒不僅傷肝,而且還可傷心、傷胃、傷腦,從而導致各種疾病,所以怒是所有人最忌諱的一種情緒。

五、要勤於運動 春季是運動鍛煉的最佳季節。春光明媚,空氣清新,暖風拂面,萬物勃發。這種環境有利於人體吐故納新、行氣活血。由於寒冷的冬季,人們多在室內活動,空外活動很少,因而體溫調節中樞和內臟器官的功能亦有不同程度下降,肌肉和韌帶長時間不活動,更是萎縮不展,收縮無力。進入春季後就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選擇適宜的戶外活動,如散步、旅遊、練氣功、釣魚等。這些戶外活動,可以使你充分享受到空氣中游離飄動的負離子,它們有利於骨骼的生長發育。

六、要美容保健 春天,人們不僅應該從健康的角度加以注意,美容方面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因為天氣漸暖,室外活動增多了。皮膚病專家認為,陽光、空氣及環境氣候均能引起皮膚的可見性改變。為了避免皮膚老化,春季盡可能不要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戶外活動應先塗上防曬油、潤膚劑,並注意補充水分。水是美容佳品,春天一定要多喝些水。飲水的方法是:早晨空腹或飯前宜飲水,而睡前不要喝水,以免引起眼皮腫脹,進而發展成眼袋。飲水以礦泉水和鮮果汁為最佳,清淡的茶也是很好的飲品。

七、要防病保健 春季,氣候轉暖,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容易出現流行性感冒、肺炎、流腦、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的發生、流行。由於早春時節寒冷,乾燥的氣候,會直接影響呼吸道粘膜的防禦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會下降,一些致病物質會乘虛而入而發病。因此,春季一定要重視防病保健。

夏季養生法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裡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對於人來說,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旺盛時期,人體陽氣外發,伏陰於內,氣血運行亦相應旺盛起來,並且活躍於機體表面。因此,在夏季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這就是所謂的「春夏養陽」。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晚睡早起 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也就是說每天早點起床,以順應陽氣的充盈與盛實;晚些入睡,以順應陰氣的不足。夏季多陽光,不要厭惡日長天熱,仍要適當活動,以適應夏季的「養長」之氣,早早起床接受陽光和晨起清新的空氣,對機體大有裨益。由於夏季晚睡早起,相對睡眠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實、易醒的特點,更易出現疲勞之感,因此夏日午睡是養生健身的重要方法,既能補償夜間睡眠的不足,更能順應人體生理特點的養護需要。午睡時間一般以1小時為宜,並注意睡眠姿勢,可平卧或側卧,並在腹部蓋上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午睡雖然短暫,但它有利於補足必需的睡眠時間,使機體得到充分休息,使神經機能恢復,體力增強,疲勞消除,增強機體的防護功能,更有效地工作和勞動。

二、要防暑取涼 盛夏時節,天氣炎熱,為了解熱消暑,採取適當的防暑降溫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若貪涼過度,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間,或電扇不離身,或徹夜露宿,對身體健康均十分不利。因為夏季暑熱外蒸,人體出汗較多,全身表皮血管擴張,突然遭到涼風吹拂,往往會引起血管收縮,排汗立即停止,造成體內產熱和散熱失去平衡,導致疾病的發生。室內外溫差不易過大,以不超過5℃為好,室內溫度不宜少於25℃。

三、要防曬護膚 夏季烈日炎炎,強烈的陽光照射會對人體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陽光中的紫外線不僅能使皮膚曬黑,而且還導致白內障、曬傷皮膚,引發皮膚癌。此外,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人體的體溫調節失去平衡,使機體大量蓄熱,水鹽代謝紊亂還易發生中暑。因此夏日外出時要戴遮陽帽、太陽鏡,以減少紫外線對皮膚和眼睛的損害。由於夏天炎熱的氣候,人體容易出汗,應注意選擇護膚品,如防曬的膏、霜、蜜脂類,可消除皮膚早衰之慮,花露水、爽身粉、痱子粉、香水等不僅可以保護皮膚,而且可以提神醒腦,還給人以芳香和美感。

四、要情緒歡暢 在精神調養上,中醫認為「夏季要放」,也就是說夏季精神要充沛、飽滿、情緒外向,因為只有神氣充足則人體的機能旺盛而協調,使機體的氣機宣暢,通泄自如,情緒向外,呈現出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而且要做到「華英成秀」,即精神之英華適應夏氣以成其秀美。切忌發怒,使體內陽氣得以渲泄。故夏季精神調攝,應合自然界「生長」的規律,主動調節情志,保持恬靜愉快心境,神清氣和,胸懷寬闊,使心神保養。

五、要動靜結合 夏季人體消耗較大,運動調攝應動靜結合,可選擇游泳、釣魚、散步、慢飽等,但是運動量要適度,不可過於疲勞。而且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溫環境中進行運動鍛煉,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進行室外運動,運動時應穿寬松、舒適、吸汗又有良好透氣性的棉織物為好,便於身體散熱。夏日外出旅遊,尤其是海濱和山區,即可以消夏避暑,令人心曠神怡,又可達到療養、鍛煉,促進身體的健康。

六、要飲食衛生 夏季人體代謝增強,營養消耗增加。同時夏天人們的食慾減低,消化吸收不良,均可導致機體營養素代謝的紊亂,甚至引起相應的營養缺乏症和其它疾病。為此,夏季的飲食,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以保障身體的需求。同時,要多吃一些能夠清熱、利濕的食品,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霉、西紅柿、黃瓜、綠豆等。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凈,防止夏季腸道傳染病。魚、蛋、肉等食品要注意保鮮防腐。飲食用具、炊具如菜板要生熟分開使用,不可混雜,且注意消毒。如有可能可以多吃些大蒜,即可殺菌又能幫助消化,增進食慾,調味解暑。總之宜注重飲食衛生。

七、要冬病夏治 「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如支氣管炎、哮喘、風溫性關節炎等病,在夏季這些病情有所緩解,趁其發作緩解季節,辨證施治,適當地內服和外用一些方葯,以預防冬季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這是中醫的一種獨特治療方法,即乘其勢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秋季養生法

秋季萬物成熟,果實累累,正是收獲的季節。但是氣溫由熱轉寒,早晚溫差較大。此時,陽氣漸收,陽氣漸長,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機體的陽氣隨之內收,因此,秋季養生必須注意保養內存陰氣,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秋冬養陰」,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從而為來年陽氣生發打基礎,不應耗精而傷陰氣。具體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早睡早起 秋季自然界的陰氣由疏泄轉向收斂、閉藏。秋天氣候轉涼,要早些睡覺,以順應陰精的收藏,又宜早一點起床,以順應陽氣的舒長。另外適當早起,適當做一些晨練,既可以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氣,促進新陳代謝,又有益於肢體功能活動的鍛煉,有助於身體的健康。

二、要適當「秋凍」 夏去秋來,秋風拂面,雖涼還不至於寒,人們還能耐受,不妨進行一點鍛煉,逐漸增強體質,適應氣候的變化。「秋凍」就是說「秋不忙添衣」,有意識地讓機體「凍一凍」,避免多穿衣服產生的身熱汗出,汗液蒸發,陰津傷耗,陽氣外泄。秋季應順應陰精內蓄,陽氣內收的養生需要。但是「秋凍」還要根據天氣變化來決定,應以自己感覺不過於寒冷為標准。進入深秋時就應注意保暖,若氣溫驟降,一定要多加衣服。

三、要清靜養神 秋季草枯葉落,花木凋零,秋風秋雨易使人感到蕭條、凄涼,勾起憂郁的心緒。尤其是老年人容易產生情緒低落,多愁善感。這時候最好多聽一聽音樂,或靜下來讀一本好書,或與好朋友聊天,或到戶外散步,這些都能排解苦悶的情緒。中醫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認為,秋天人們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寧,只有這樣才能減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還要注意不斷收斂神氣,以達到心境寧靜狀態。

四、要適當運動 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但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自然環境的變化處於「收」的階段,即陰精陽氣都處在收斂內養的狀態,故運動養生也要順應這一原則,也就是說不要做運動量太大的項目,以防汗液流失,陽氣傷耗。應根據人體的生理特點來選擇運動項目,如登山、慢跑、散步、做早操、練氣功等。隨著天氣逐漸轉冷,運動量可適當增加,在嚴冬來臨之前,體質會有明顯提高,大大增強抗寒耐凍的能力。

五、要護膚保健 秋季隨著天氣的變冷,人的肌膚不能馬上適應這種變化,血液循環變慢,皮膚乾燥,容易出現細碎的皺紋,尤其是在眼睛周圍。所以,秋季更要注意對皮膚的護理。除了要多飲水及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核桃、芝麻、蜂蜜、乳類等外,還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因為荷爾蒙的分泌與自律神經的平衡可因心緒的變化直接反映在皮膚上。因而皮膚的變化與情緒有很大的關系。此外,葯物、按摩、化妝、面膜等美容護膚保健方法,不僅適用於秋季,其他季節也可採用,只是在秋季更應重視罷了。

六、要防病保健 秋季氣候變化較大,若不謹慎起居,則容易使一些慢性病在秋季發作。尤其是老年人,體溫中樞的調節功能減弱,對外界寒熱的刺激反應較遲鈍,若不及時增減衣服就很容易患病。如支氣管哮喘的患者,適應不了氣候的變化,加上花粉、塵埃、煤氣、冷空氣等過敏因素的刺激而使哮喘發作。慢性咽炎的患者,由於秋天氣候多晴少雨,氣候乾燥,容易誘發咽炎的發作。因此老年人在秋季一定要注意防病保健尤其是一些慢性病要防止在秋季復發。

七、要性事有節 在性生活方面,中醫認為在秋冬之令,應注意順應自然界主收主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這點對中老年人特別重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陰氣將由旺盛而趨向逐步減弱。故中老年人精力漸衰,是自然的趨勢。中老年人節欲,以養腎精,可延緩衰老的過程,達到長壽目的。

冬季養生法

冬季氣候寒冷、乾燥,自然界的生物都進入了匿藏、冬眠狀態,以蓄養其生命的活力,這種現象,中醫學稱之為「養藏」。人類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當然也要以養藏為原則,只是人類所要「藏」的,是體內的「熱能」和生命的「動力」。這「熱能」和「動力」,中醫學便稱之為「陽氣。」並主張冬季應該做到「無擾乎陽」,也就是不要損害人體的陽氣。因此,「無擾乎陽」便是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具體說來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要保暖防寒 隆冬季節,由於寒冷的刺激,使得肌體的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從而促使人體外周血管收縮,心律加快,導致冠狀動脈痙攣,以及血液粘稠度增高,因而極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甚至引起猝死。因此,在穿衣、居室等方面,一定要採取防凍保暖的措施。中醫學強調要「去寒就暖,無泄皮膚」,就是這個道理。但「暖」不等於「熱」,室溫保持在20~23°c即可,溫度太高,反而不宜了。

二、 要早睡晚起 冬季更要保證足夠的睡眠,做到早睡晚起。這個「晚」是以太陽生氣的時間為度,即所謂「必待日光」,並非懶床不起。因為,冬天的早晨在冷高雅影響下,往往會有氣溫逆增現象,及上層氣溫高,地表氣溫低,大氣停止對流活動,從而使得地面上的有害污染物停留在呼吸帶。這時如果過早起床外出,就會身受其害。

三、 要動靜結合 動,就是要進行適當鍛煉。早晨的陽光升起後,要選擇活動量適當的鍛煉項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使身體微有汗出為度。如果汗出太多,浸濕了內衣,反會引起感冒。中醫學說「無泄皮膚」,就是這個意思。適當活動,微微出汗,既可以增強體質,也可以提高耐寒的能力。所謂靜,就是不要過於疲勞。例如,慢跑以不超過20分鍾為宜。

四、 要情緒穩定 冬季「養藏」的原則,體現在心理活動方面,要保持情緒穩定,不急不躁,心情愉快,好像有什麽想法和心得不欲披露一樣,不要太過發泄。《內經》說:「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這個意思。

五、 要冬浴有法 冬季洗浴不宜太勤,每周1~2次為宜。水溫一般在37~38 度,太高宜使周身血管擴張,引起頭暈,心跳加快;太低則易患感冒。飯後不要立即洗浴,以免消化道血流量減少,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太過疲勞時洗浴,會加重體力的消耗,引起不適。此外,洗浴的時間不宜過久,浴前可引用一定量的糖鹽熱水。

六、 要睡眠有方 冬季睡眠時,室溫20~23度最為適宜,可適當留有小氣窗通風換氣,但要避免當風吹頭。被內的溫度可保持在32~34度之間,可使用暖水袋或電褥子調節被內溫度。睡前宜用熱水洗腳,並保持心情平和,不說不笑。午間可小睡30分鍾。晴天要常曬被褥。

七、 要性事有度 根據四季氣候的變化規律,掌握性生活的頻度,對養生保健有一定意義。如春季性生活次數可稍多;夏、秋季則適當節制;冬季則要節欲。特別是中老年人,冬季更要減少性生活的次數,才能達到保養「陽氣」,養精蓄銳的效果——漢高機械

與四季健身養生寶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