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五行養生題目

五行養生題目

發布時間:2021-04-23 00:58:15

1、聚成養生杯能泡茶喝嗎

祖國醫學以為,根據臨床上的癥候表現及脈象、舌苔等,人體主要有以下八種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血虛體質、陽盛體質、血瘀體質、痰濕體質、氣郁體質。體質不同,其養生方法也各異。 陰虛體質養生法 體質特點:形體消瘦,面色潮紅,口燥咽干,心中時煩,手足心熱,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脈細數,舌紅少苔。若患病則上述諸症更加明顯,或伴有乾咳少痰,潮熱盜汗(肺陰虛);或心悸忘記,失眠多夢(心陰虛);或腰酸背痛,眩暈耳叫,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腎陰虛);或脅痛、視物昏花(肝陰虛)。 精神調養:此體質主人性情較急躁,經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因此,平素在工作中,對非原則性題目,少與人爭,以減少激怒,少參加爭勝敗性的文娛活動。 飲食調理:三餐宜平淡,遠肥膩美味、燥烈之品。可多吃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魚類等平淡食品,對於蔥姜蒜韭椒等辛辣之品則應少吃。 葯物養生:肺陰虛者,宜服百合固金湯;心陰虛者,宜服天王補心丸;腎陰虛者宜服六味地黃丸;肝陰虛者,宜服一貫煎。其它滋陰生津中葯,諸如女貞子、山茱萸、旱蓮子等亦可選用。 陽虛體質養生法 體質特點: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冷喜熱,四肢倦怠,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色白,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患病可見畏冷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綿綿作痛,喜溫喜按;或身面浮腫,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或陽痿滑精,宮冷不孕;或胸背徹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頻多,小便失禁。 精神調養:中醫以為,陽虛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故而陽氣不足者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易悲哀,故必須加強精神調養,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感,往憂悲,防驚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 飲食調理:多食具壯陽效用的食品,諸如羊肉、狗肉、鹿肉、雞肉。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湯一次,配合天地陽旺之時,以壯人體之陽。 葯物養生:偏心陽虛者,宜用桂枝加附子湯;偏脾陽虛者,選理中湯;偏腎陽虛者,宜服金匱腎氣丸。 氣虛體質養生法 體質特點:形體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面色蒼白,語聲低怯,常自汗出,且動輒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若患病則諸症加重,或伴有氣短懶言,咳喘無力;或食少腹脹,大便溏泄;或脫肛,子宮脫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憊;或腰腿酸軟,小便頻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帶清稀。 氣功鍛煉:腎為元氣之根,故氣虛宜作養腎功。其***如下,豎立,雙腳並攏,兩手交叉上舉過頭,然後彎腰,雙手觸地,繼而下蹲,雙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連續做十餘次,常練可固腎氣。 飲食調理: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黃米、大麥、山葯、馬鈴薯、大棗、胡蘿卜、香菇、豆腐、雞肉、鵝肉、兔肉、鵪鶉、牛肉、狗肉、青魚、鰱魚等。若氣虛甚,當選用「人參蓮肉湯」補養。 葯物養生:平素氣虛之人宜常服金匱薯蕷丸。脾氣虛,可選四君子湯或參苓白術散;肺氣虛,宜選補肺湯;腎氣虛,多服腎氣丸。 血虛體質養生法 體質特點: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 精神調養:血虛之人,時常精神不振,失眠忘記,留意力不集中,故應振奮精神。當煩悶不安、情緒不佳時,可以聽一聽音樂,欣賞一下戲劇,觀賞幽默的相聲或啞劇等,能使精神振奮。 飲食調理:可常食桑葚、荔枝、松籽、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羊肉、牛肝、羊肝、團魚、海參等食品。由於,這些食品均有補血養血的作用。 葯物養生:可常服當回補血湯、四物湯或回脾湯。若氣血兩虛,則應氣血雙補,選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或人參養榮湯,亦可改湯為丸,長久服用。 陽盛體質養生法 體質特點:形體壯實,面赤時煩,聲高氣粗,喜涼怕熱,口渴喜冷飲,小便熱赤,人便熏臭為其特點。若病則易從陽化熱,症見高熱、脈洪大、大渴、飲冷等症。 精神調養:陽盛之人好動,易發怒,故平日要加強道德修養和意志鍛煉,培養良好的性格,用意識控制自己。遇易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沖動。 飲食調理:忌辛辣燥烈食品,諸如辣椒姜蔥等。對於牛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溫陽食品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諸如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蓮藕等。酒性辛熱上行,陽盛之人勿酗酒。 葯物養生:可以常用菊花、苦丁茶沸水泡服。大便乾燥者,用麻子仁丸或潤腸丸;口乾舌燥者,用麥門冬湯;心煩易怒者,宜服丹梔逍遠散。 血瘀體質養生法 體質特點:面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膚甲錯,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或結代。若病則上述特徵加重,可有頭、胸、脅、小腹或四肢等處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內有症瘕積塊,婦女痛經、經閉、崩漏等。 精神調養:血瘀體質在精神調養上,要培養樂觀的情緒。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營衛流通,有利血瘀體質的改善。反之,苦悶、憂郁則會加重血瘀傾向。 飲食調理:可常食桃仁、油菜、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品,酒可少量常飲,醋可多吃。山楂粥、花生粥亦頗適宜。 葯物養生:可選用活血養血之品,諸如地黃、丹參、川芎、當回、五加皮、地榆、續斷、茺蔚子等。 痰濕體質養生法 體質特點:形體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懶動,嗜睡,身重如裹,口中黏膩或便溏,脈濡而滑,舌體胖,苔滑膩。若病則胸脘痞悶,咳喘痰多;或食少,惡心嘔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腫,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頭身重困,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痹不仁;或婦女白帶過多。 環境調攝:不宜居住在濕潤的環境里;在陰雨季節,要留意濕邪的侵襲。 飲食調理:少食肥甘美味,酒類也不宜多飲,且勿過飲。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濕、化痰祛濕的食品,諸如白蘿卜、荸薺、紫菜、海蜇、洋蔥、枇杷、白果、大棗、扁豆、薏苡仁、紅小豆、蠶豆、包菜等。 葯物養生:痰濕之生,與肺脾腎三臟關系最為密切,故重點在於調補肺脾腎三臟。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輸布,液聚生痰者,當宣肺化痰,方選二陳湯;若因脾不健運,濕聚成痰者,當健脾化痰,方選六君子湯或香砂六君子湯;若腎虛不能制水,水泛為痰者,當溫陽化痰,方選金匱腎氣丸。 氣郁體質養生法 體質特點: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暗或萎黃,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激動,或憂郁寡歡,胸悶不舒,時欲嘆息,舌淡紅,苔白,脈弦。若病則胸脅脹痛或竄痛;或***小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或咽中梗塞,如有異物,或頸頂癭瘤;或胃脘脹痛,泛吐酸水,呃逆噯氣;或腹痛腸叫,大便泄利不爽;或氣上沖逆,頭痛眩暈,昏仆吐衄。 精神調養:此種人性格內向,精神常處於抑鬱狀態。根據《內經》「喜勝憂」的原則,應主動尋求歡快,多參加社會活動與集體文娛活動,常看笑劇或相聲,以及富有激勵意義的影視劇等,勿看悲劇。多聽輕快、開朗、活潑的音樂,以進步情緒。多讀積極的、鼓勵的、富有樂趣的、展現美好生活遠景的書籍,以培養開朗、豁達的情志。在名利上不計較得失,滿足常樂。 飲食調理:可少量飲酒,以活動血脈,進步情緒。多食一些能行氣的食品,諸如佛手、橙子、柑皮、蕎麥、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米、刀豆等。 葯物養生:常用川楝子、小茴香、青皮、鬱金等疏肝理氣和解郁的葯為主組成的方劑,諸如越鞠丸等。若氣郁引起血瘀,當配伍活血化瘀葯。

2、高分懸賞!!3000字以上養生論文,題目內詳

陰陽學說的現代解讀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理論,在古代,這一學說在各個領域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古人用其解釋各種自然或社會現象,涉及到天文、地理、歷法、農學、醫學等許多領域。而其中運用最廣泛也是最成功的,當數其用在中國古代的醫學的理論框架之中。因為在中醫學里不僅把陰陽五行學說作為中醫學理論的主要說理工具,而且在臨床診治中得到廣泛的運用,賦予其極其豐富的實際內容。自從在《內經》中廣泛運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論述醫學理論後,在二千餘年來,這一學說一方面經受著臨床實際的檢驗,另一方面也在大量的臨床實際中得到不斷的充實和發展,並直到現在仍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但對於中醫學里的陰陽五行學說長期以來存在重大的爭議,特別是對五行學說,廢止之聲時有所聞,有的則提出要打破陰陽五行學說的框架,有的認為該學說有神秘性和模糊性兩大弱點。所以對該學說的討論關繫到中醫學的科學性及其發展的重大問題。
一、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運用
1、運用舉例
在陰陽學說的指導下,中醫學認為人體和宇宙世界萬物都具有陰陽的不同性質和「對立統一」的陰陽關系。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生理方面:在中醫學里,運用陰陽學說闡述了人體的各種解剖、生理、功能現象如,《內經》中提出:「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生之本,本於陰陽」等。總的來說,人體功能多屬陽,而形體實質多屬陰,即《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所說:「陽化氣,陰成形」。而生理結構中又可分陰陽,功能活動中也有陰陽。現把其內容舉例如下:
陽 陰
生理組織結構 部位 上部 下部
身體 表 里
軀干 背 胸腹
四肢 外側 內側
臟腑 六腑(各腑又包含陰陽) 五臟(各臟又包含陰陽)
經絡 手足三陽經 手足三陰經
氣血津液 氣(衛氣、肺氣、脾氣、胃氣、心氣等) 血津液
功能活動 升降 上升 下降
狀態 亢奮,發散 陰滯、收斂
動靜 動 靜
主要功能 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陽在外,陰之使也。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
陰在內,陽之守也。
(2)病理方面:在中醫學里,陰陽學說被廣泛用於分析各種病理現象,其中陰陽辨證被作為中醫各種辨證方法的總綱,同時,從對全身的陽虛、陰虛的分析及各種臟腑陽或陰的虛實進行病理的具體分析。如「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陽 陰
陽證和陰證 陽證指病變表現為:陽氣偏盛,機能亢奮,火熱熾烈,陰液耗傷等病證。 陰證指病變表現為:陽氣不足,機能低下,陰氣偏盛,寒象明顯等病證。
望 面色紅赤,躁動不安,舌紅,苔黃燥或黑燥。 望 面色蒼白或暗淡,神情萎頓,倦怠少語,舌淡胖,苔白潤。
聞 語聲重濁,呼吸粗大,或有痰壅氣喘。 聞 語聲低微,呼吸微弱,氣息短促。
問 惡熱,心煩,渴喜冷飲,腹脹滿痛,便秘,小便短赤等 問 畏寒喜暖,口淡不渴,腹中冷痛,大便稀溏,小便清長等。
切 皮膚灼熱,腹部硬滿拒按,脈數有力。 四肢清冷,腹軟喜按,脈沉弱微細無力。
虛證 潮熱顴紅,手足心熱,盜汗口乾,頭暈耳鳴,心煩,遺精,脈細數,舌紅。 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面色蒼白,唇舌淡白,神倦乏力,便溏尿頻,或有喘咳,身腫,脈沉弱無力,舌淡胖。
臟腑陰陽辨證

心 心陽虛:心悸氣短,或有心胸憋悶,畏寒肢冷,面色少華、虛浮,舌淡胖,脈微細。 心陰虛:心悸易驚,失眠或多夢,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咽乾燥,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
肺 肺陽虛:咳喘無力,氣短,痰液清稀,面色淡白,語聲低微,舌淡苔白,脈虛弱。 肺陰虛: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口咽乾燥,聲嘶,形體消瘦,潮熱骨蒸,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脾 脾陽虛:腹脹納少,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大便溏薄清稀,口淡不渴,畏寒肢冷,舌淡而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脾陰虛:腹脹納少,食後加劇,大便干結難解,形體消瘦,肌膚乾燥,手足心熱,口乾唇紅,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無力。
胃 胃陽虛:胃脘疼痛,喜暖喜按,不思飲食,口淡不渴,面色蒼白,肢冷畏寒,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 胃陰虛:胃脘灼熱隱痛,飢不欲食,心煩,口乾多飲,大便秘結,或干嘔、呃逆,舌紅少苔,舌體瘦少,脈細數。
肝 肝陽虛:胸脅牽引作痛,或涉及少腹睾丸,得溫稍緩,遇寒更劇,形寒肢冷,干嘔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脈沉細。 肝陰虛:頭暈耳鳴,兩目昏花,面部烘熱,脅肋疼痛或有灼熱感,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咽乾燥,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腎 腎陽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夜尿頻多,頭目眩暈,易疲倦,面色蒼白或黧黑,或有陽萎、白帶多而稀白,性慾減低,下肢浮腫,苔白滑,脈沉弱。 腎陰虛: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強易舉,經閉或崩漏,形瘦潮熱,心煩盜汗,失眠多夢,顴紅,五心發熱,口乾咽燥,溲黃便干,舌紅少苔,脈細數。
(3)陰陽學說在葯物學方面的運用
在中葯的理論和運用上,也用陰陽學說作為指導。
葯物性味 陰 寒、涼性,苦、酸、鹹味,味厚者
陽 熱、溫性,辛、甘味,味薄者
葯物性能 陰 沉降,清火、攻下、滋陰、抑制
陽 上升,發散、上升、溫陽、興奮
葯物作用的轉化 重陰則陽,重陽則陰
(4)在診斷學中的運用
在《內經》中提出:「善診者,察色診脈,先別陰陽」,即以辨陰陽為診斷的大綱。而在辨證時,以陰陽為辨證的總綱,
八綱辨證 陰 包括里證、寒證、虛證
陽 包括表證、熱證、實證
診斷指導思想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脈診 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
(5)在治療養生學中的運用
在《內經》中,提出調整人體陰陽為治療的最終目標,如提出:「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但在具體運用時,卻又變化無窮。
治療指導思想 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治療大法 審其陰陽,以別剛柔,陽病治陰,陰病治陽
指導預防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死。
指導養生 把握陰陽、和於陰陽、法於陰陽
以陰陽學說來分析醫學中的各種現象,不僅僅限於區分事物的陰陽屬性,還在不同的層面上進一步分析事物的陰陽屬性,如在陰中又可分陰陽,陽中也可分陰陽,並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真是變幻無窮。
同時,中醫學還有許多關於陰陽相互關系的論述。如在分析生理時提出「陽生陰長」、「陰生陽長」,「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等,在分析病理時提出「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陰盛陽衰」,「陽盛傷陰」等,在治療時提出「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等。
2、陰陽學說在中醫學里運用的特點
中醫學在運用陰陽學說時,又在原有基礎上賦予其許多新的內涵,使其內容更充實、豐富。其中較明顯的是不是在於如何區分事物的屬陰屬陽,而是在於分析對立事物的相互關系,提出了諸如陰陽互根、相生相長等理論。以下就此作一分析:
(1)強調陰陽屬性:中醫學里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簡單的對立統一關系,更不是所謂的「一分為二」,而是具有非常嚴格的、特定含義的屬性。如以自然而言,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火為陽、水為陰,熱為陽、寒為陰,雄(男)為陽、雌(女)為陰,等等。以人體而言,器質屬陰、功能屬陽,機能陰滯屬陰、機能亢奮屬陽,等等。以葯物而言,性質溫熱者屬陽、性質寒涼屬陰,作用升提者屬陽、作用下降者屬陰,起興奮作用者屬陽、起抑製作用者屬陰,等等。這些陰陽的劃分是有明顯的屬性區別的,是決不可以隨便調換的。有人認為這是陰陽學說的局限性,實際上這是該學說的優勢之一。因為對立統一的事物雙方並不是對等的,往往有其屬性的差別,而這種屬性的差別用陰陽學說來分析是非常適合的。
(2)突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中醫學里對陰陽的認識有一個突出的地方,即不把陰陽看作是機械的、平面的、呆板的,而是動態的、立體的、靈活的。陰陽的屬性固然是有其嚴格性的,但在陰中有陽,陽中也有陰。而這一思想的體現最典型的是中國古代的太極圖:

圖中充分體現了在陰中包含了陽,而在陽中也包含了陰。
(3)展示陰陽的層次:中醫學里對陰陽學說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其概念有時很廣,有時很窄,也就是在不同層次上都可以運用陰陽學說。如臟腑學說中用陰陽進行分析,臟屬陽,但背為陽,心為陽中之陽,背為陽,肺為陽中之陰。而心又有心陰、心陽之分。可見
(4)陰陽之間相互依存:陰陽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內經》中提出:「孤陽不生,獨陰不長」,提出陰陽之間相互依存,即所謂的「陰陽互根」。如人的形體屬陰,功能活動屬陽,二者缺一不可。
(5)陰陽之間相互影響:陰陽之間的關系並不是簡單的對立統一關系,雙方是無時不在相互影響的,不斷地此消彼長,保持著動態的平衡,如這一平衡被打破,就會出現病態,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而治療的目的就是要恢復這一動態平衡。陰陽之間這種相互依存影響的關系,突出了古人對人體整體性的認識,對形神統一、組織與功能統一、臟腑經絡統一、人體內外統一等有精闢的見解。
二、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運用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里主要被用來說明各種事物的相互關系,特別是在一個整體中,其各個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這些關系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固然非常重要,就是在病理過程中,這些關系也非常突出,而掌握這些關系對於中醫的診治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運用舉例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五臟 肺 肝 腎 心 脾
六腑 大腸 膽 膀胱 小腸 胃
五氣 燥 風 寒 暑 濕
五竅 鼻 目 耳 舌 口
五體 皮毛 筋 骨 脈 肉
五志 憂 怒 恐 喜 思
五味 辛 酸 咸 苦 甘
五音 商 角 羽 征 宮
五聲 哭 呼 呻 笑 歌
五色 白 青 黑 紅 黃
方向 西 東 北 南 中
生化 收 生 藏 長 化
季節 秋 春 冬 夏 長夏
2、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里運用的特點: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里主要用以說明各臟腑之間的關系。作為一個事物,其所影響和被影響的事物可以用四個方面來概括,即「我生、生我、我克、克我」,與「我」共同構成了五種關系,從而反映了所有事物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這就是五行學說的精髓所在,這樣,五種關系可以構成一個「穩態結構」。其相互關系示意如下:


相生

水 – 火 相剋

金 土

在醫學領域里,廣泛運用五行學說來分析臟腑組織之間的生理關系,如脾胃輸布津液至肺,且肺陰有賴於胃陰以補充,即稱之為「土生金」。並把脾胃稱為「母」,肺稱為「子」,二者即為「母子」關系。
同時,運用五行學說還可以分析疾病過程的傳變及某一臟腑病變對其它臟腑的影響。如因肝氣過旺,可以橫逆而犯脾胃,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功能,稱之為「木克土」。
在診斷時,五行學說又往往用來分析病情。如脾病患者面色呈黃,為其本色,但如出現面色發灰黑,則為腎之色,提示水反侮土,病情較重。
在治療時,又往往用五行學說作為指導。如有「補土生金」、「扶土抑木」、「瀉南補北(補腎清心)」。
三、探討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局限性
當然,我們研究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也要抱著批判繼承的態度,既要認真肯定其中的精華,特別是重視其中某些現代哲學所忽視的內容,從而對發展現代哲學起到作用,但也不能認為古人的東西都是真理。
1、陰陽學說的局限性:陰陽學說主要用以分析對立統一的二個方面的關系,但有時把不一定存在對立統一關系的事物也用陰陽來分析,如古人所說的日為陽、月為陰,從其陰陽屬性來說,確有其典型性的一面,但要把陰陽的關系套用在日月的關繫上,就會得出一些錯誤的結論。
又如有些矛盾雙方用陰陽的觀點難以說明,例如在疾病過程中,正氣和邪氣是一對矛盾,但不能指定何方為陰或陽。
所以用陰陽學說來分析所有的對立統一關系有時也不夠恰當。
2、五行學說的局限性:五行學說是把各種事物的關系都列為五要素,雖然這可以認為是構成了一個穩態系統,但畢竟在許多情況下,特別是在醫學領域里,各種因素的關系更為復雜,有時並不能都歸納為「五」,所以也出現了「七情」、「六淫」、「六腑」等不按「五」歸納的情況。同時,五要素之間的生克、乘侮關系也並非是絕對的、固定的。實際在醫學領域里,五行關系是否成立,不是靠推算而來的,應是在實際生理和臨床上存在了某種關系,再以五行學說加以說明。如「肝木克土」是因為在臨床上存在著肝氣不舒而影響脾胃運化的現象,而通過疏肝解郁有助於脾胃的運化,這樣才得出這一五行的肝木克土關系。如果在生理或臨床上得不到證實的,則很少單憑五行生剋關系推斷來確定一些相互的關系,至於少數人脫離了臨床實際,機械地用陰陽五行的關系來推導,這實際上已背離了陰陽五行學說的真諦,並不代表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身。。
至於陰陽五行學說在占卜等領域中被運用,更使這一學說走上岐途。在中醫學里所運用的陰陽五行學說,由於賦予了醫學的科學內容,所以中醫學中的陰陽五行學說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的。當然,陰陽五行學說有時被蒙上了一種神秘色彩,使得許多人,特別是未系統學習過中醫的人,對其抱著懷疑的態度。有人提出,陰陽五行學說是一種思辯性理論,不是成熟的科學理論,但他們恰恰忘記了,陰陽五行學說是建立在臨床實踐上,並通過臨床實踐來檢驗的,並不是坐在房間里單憑思辯推導的。所以我們在認識陰陽五行學說局限性時,不能片面誇大其局限性,甚至武斷地作出不科學的結論。
四、陰陽五行學說與現代哲學思想的比較
從前面所討論的內容可以看出,在中醫學里作為基本說理工具的陰陽五行學說具有豐富的內涵。盡管現代哲學是在古代哲學(當然也包括中國古代哲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按理是充分吸取了古代哲學的精華,但由於現代哲學體系基本上是在西方哲學體繫上發展而來的,因而在現代哲學體系中,並沒有充分吸取中國古代哲學的精華,特別是由於西方對中醫學更是陌生,所以也談不上吸取中醫學里的哲學思想,從而現代哲學有必要進一步吸取中醫學里的中國哲學思想精華,從而使現代的哲學體系能更上一個檔次,讓中國的古代哲學發揮出更燦爛的光輝。另一方面,也應吸取現代科學理論來進一步充實和發展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現代科學理論中的唯物辯證法、控制論、系統論、耗散結構論中有許多理論在陰陽五行學說有一些初步的體現,要使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在醫學中得到更好的運用,就應使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吸取現代科學理論的長處。綜上所述,對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探討,應建立在密切聯系中醫臨床診療實踐的基礎上,否則就不可能接觸到其本質性的東西,自然也不可能揭示其合理的、科學性的內核。同時,也要認真吸取現代科學理論,推動傳統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有所發展,這樣也必然促使中醫理論有一個較大的飛躍。

3、為什麼中醫特別適合養生?

中醫適合養生,中醫養生的辦法是調節人的血液循環,對,哪個血來液不通?他可以用用手法讓血脈暢通,比如刮刮痧,拔拔火罐自,這都可以去掉風寒,所以中醫在人們的觀念上都是認可的,特別適合老年人,中醫養生療法,它可以提zd高人的免疫力,使身體血脈通毒素可以定期可以排出來,中醫在人們的觀念中是很大家認可的

4、解決問題 的成語

安內攘外 攘:排除。原就葯的療效而言。後多指安定內部,排除外患。
出處:漢·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內攘外之能。」
兵戎相見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出處:吳晗《朱元璋傳》第三章二:「從至正十六年起,張士誠和朱元璋兵戎相見,大小數百戰,互有勝負。」
不痛不癢 既不是痛,也不是癢。原形容說不出的一種難受。現多比喻不觸及實質,不切中要害,不解決問題。
出處:明·吳炳《情郵記·反噬》:「這事不痛不癢,卻是一個大題目。」
操之過蹙 猶言操之過急。指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過於急躁。
出處:語出《公羊傳·庄公三十年》:「扞齊人伐山戎呴,此齊侯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子司馬子曰:『蓋以操之為已蹙矣!』」
操之過急 操:做,從事。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過於急躁。
出處:《漢書·五行志中之下》:「遂要崤阸,以敗秦師,匹馬觭輪無反者,操之急也。」
抽薪止沸 薪:柴草;沸:沸騰。抽掉鍋底下的柴火,使鍋里的水不再翻滾。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出處:漢·董卓《上何進書》:「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
出謀獻策 出主意、想對策來幫助解決問題。
釜底抽薪 釜:古代的一種鍋;薪:柴。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出處:漢·董卓《上何進書》:「臣聞揚湯止沸,莫若去薪。」
刮骨去毒 颳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徹底醫治。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出處:《三國志·蜀志·關羽傳》:「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肩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
橫生枝節 枝節:比喻細小或旁出的事情。比喻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意外地發生了一些麻煩事。
出處:宋·葉適《水心文集·答少詹書》:「少詹既未能從人而舍己,又疑人之不相與,而以為外己,所以枝節橫生,意見多疑。」
解衣包火 比喻不解決問題,只招致危險。
出處:《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十三年》:「關中華戎雜錯,風俗勁悍;裕欲以荊揚之化,施之函秦,此無異解衣包火,張羅捕虎。」
解衣抱火 比喻不解決問題,只招致危險。同「解衣包火」。
出處:《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十三年》:「關中華戎雜錯,風俗勁悍;裕欲以荊揚之化,施之函秦,此無異解衣包火,張羅捕虎。」清·唐訓方《里語征實》卷下引作「解衣抱火」。
救火揚沸 沸:開水。比喻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形容情況危急。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
絕薪止火 絕:斷絕;薪:柴草。斷絕柴草,使火停止燃燒。比喻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問題。
出處:《呂氏春秋·盡數》:「揚湯止沸,沸愈不止,去火則止矣。」 漢·枚乘《上書諫吳書》:「一人飲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
苦心孤詣 指苦心鑽研,到了別人所達不到的地步。也指為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煞費苦心。
出處:清·翁方綱《復初齋文集·格調論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獨運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詣戛戛獨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規仿格調者言之。」
批郤導窾 批:擊;郤:空隙;窾:骨節空處。從骨頭接合處批開,無骨處則就勢分解。比喻善於從關鍵處入手,順利解決問題。
出處:《莊子·養生主》:「批大郤,導大窾。」
批隙導窾 比喻善於從關鍵處入手,順利解決問題。同「批郤導窾」。
批砉導窾 猶言批郄導窾。比喻善於從關鍵處入手,順利解決問題。
剖決如流 剖決:分析、解決;如流:如同流水一般。形容分析、解決問題明快、敏捷。
出處:《隋書·裴政傳》:「簿案盈幾,剖決如流。」
清源正本 指從根本上整頓清理,徹底解決問題。
手到病除 剛動手治療,病就除去了。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決問題迅速。
出處: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嬤嬤,你放心,小人三代行醫,醫書脈訣,無不通曉,包的你手到病險除。」
問道於盲 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麼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出處:唐·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
無濟於事 濟:補益,幫助。對事情沒有什麼幫助或益處。比喻不解決問題。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二回:「如今遠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們再幫點忙,至多再湊了幾百銀子,也無濟於事。」
言語道斷 原為佛家語,指意義深奧微妙,無法用言辭表達。後指不能通過交談、談判的方法解決問題。
出處:《纓珞經》:「言語道斷,心行所滅。」
言語路絕 猶言言語道斷。指不能通過交談、談判的方法解決問題。
揚湯止沸 把鍋里開著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使它涼下來不沸騰。比喻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出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三國志·魏書·劉廙傳》:「揚湯止沸,使不焦爛。」
因人制宜 因:依據;制:制定;宜:合適。根據人們的不同情況,採取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
迎刃冰解 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同「迎刃而解」。
迎刃而解 原意是說,劈竹子時,頭上幾節一破開,下面的順著刀口自己就裂開了。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
出處:《晉書·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
迎刃而理 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同「迎刃而解」。
出處:清·周在浚《行述》:「濰,劇邑也,事繁叢弊,先大夫以書生受事,迎刃而理。」
迎刃立解 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同「迎刃而解」。
迎刃以解 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同「迎刃而解」。
游刃有餘 刀刃運轉於骨節空隙中,在有迴旋的餘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出處:語出《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治絲而棼 指理絲不找頭緒,就會越理越亂。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正確,使問題更加復雜。
出處:語出《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治絲益棼 治:整理;益:越發;棼:紛亂。理絲不找頭緒,結果越理越亂。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對頭,反而使問題更加復雜。
出處:《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與五行養生題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