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專家張國璽幾歲
張國璽教授在車禍中身亡,太令人痛心了。 張國璽教授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工作20餘年,在老年醫學、延緩衰老及養生保健等研究方面頗有建樹,編著並已出版的有《老年醫學在中國》、《中國實用傳統養生術》、《抗衰老葯物學》、《中醫美容箋譜精選》、《中老年保健專家指導》、《中國宮廷醫學》、《珍惜自己健康的21堂養生課》、《張國璽教授談中葯養生的21堂課》、《張國璽談中醫養生》及《家常滋補一本通》等30餘部學術專著及科普著作;在全國學術期刊上發表老年醫學及延緩衰老方面的研究論文50餘篇;在《葯物與人》、《保健醫苑》、《大眾醫學》、《保健指南》、《家庭醫葯》、《養生大世界》、《中老年保健》、《健康時報》、《家庭醫生報》、《大眾科技報》等期刊和報紙發表養生保健方面的科普文章500餘篇,並榮獲國家科委、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等多項科技成果獎及中華中醫葯學會授予的「全國首屆百名中醫葯科普專家」和「全國優秀中醫健康信使」的榮譽稱號。
在三九養生堂網站上還有張國璽教授的好多篇文章呢,在《老人低燒更危險》、《早春第一養生方案》、《老人蜂蜜當糖最能解饞》等多處發表意見。
2、急,胡蜂的生活習性
總的來說,這是一類益蟲,會捕食多種害蟲,防治危害蜜蜂的周邊種群就行了,過度消滅會使害蟲大爆發,影響農林業的。
胡蜂
paper wasp
亦稱紙巢黃蜂。
膜翅目(Hymenoptera)胡蜂科(Vespidae)胡蜂屬(Polistes)昆蟲的統稱。分布全世界。令人見而生畏。長約16公釐,觸角、翅和跗節橘黃色;體烏黑發亮,有黃條紋和成對的斑點。螫人很疼,但毒性不如常見的大胡蜂(大胡蜂屬〔Vespa〕)和小胡蜂(小胡蜂屬〔Vespula〕)。蜂窩是紙作的,由蜂王收集的木漿製成。一個蜂窩內有100個幼蟲室,用短柄連接在牢固的懸垂物上。
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部的1總科,蜂家族的一員。體壁堅厚,光滑少毛,靜止時前翅縱折,具強螫針的蜂類。本總科昆蟲通稱胡蜂,俗名黃蜂。全世界約有1.5萬種,已知5000種以上。中國記載200種。為捕食性蜂類。成蟲體多呈黑、黃、棕三色相間,或為單一色。具大小不同的刻點或光滑。茸毛一般較短。足較長。翅發達,飛翔迅速。靜止時前翅縱折,覆蓋身體背面。口器發達,上顎較粗壯。雄蜂腹部7節,無螫針。雌蜂腹部6節,末端有由產卵器形成的螫針,上連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較強。蛹為離蛹,黃白色,顏色隨齡期而加深。頭、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顯可見。很多蜾蠃以蛹越冬。幼蟲梭形,白色,無足。體分13節。蜾蠃類幼蟲在親代成蜂構築的封閉巢內,以親代貯存的被麻醉的其他昆蟲為食。其他類胡蜂的幼蟲在巢中由成蜂飼喂嚼爛的其他類昆蟲,幼蟲食後常分泌一種成蜂喜食的液體。在幼蟲消化道的中腸端部,由圍食膜形成一個封閉囊,不與排泄孔相通。排泄物貯在此囊中,於體內呈游離狀。化蛹以後,此囊干硬變黑,隨蛻皮一起脫去。卵常呈橢圓形,白色,光滑,在每個巢室中有1枚,其基部有一絲質柄固著,直至孵出幼蟲。因此,蜂巢巢口雖然向下,但巢內幼蟲並不脫巢落下。
胡蜂為有社會性行為的昆蟲類群。蜾蠃科的種類平時無巢,營自由生活,在產卵時,由雌蜂築一泥室或選擇合適的竹管,產卵其中,同時貯藏在捕來之後經螫刺麻醉的其他類昆蟲的幼蟲或蜘蛛。一室一卵,分別封口,由卵孵出的幼蟲取食所貯存的獵物。化蛹和羽化成蜂以後,即咬破巢口飛出。
其他種類的胡蜂一生營巢而居。蜂群中有後蜂、職蜂(或稱工蜂)(雌性)和雄蜂的區別。後蜂為前一年秋後與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們把精子貯存在貯精囊中,到本年分次使用。雄蜂在交配後不久即死亡。天漸冷時,受精雌蜂紛紛離巢尋覓牆縫、草垛等避風場所,抱團越冬。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團外出分別活動,自行尋找適宜場所建巢產卵。它們所產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由於職蜂增多,蜂巢逐漸擴大。職蜂負責築巢和飼育幼蟲。中國中部地區每年有 3次發生高峰。秋後,巢中的雄蜂約占總數的1/3,為一年中雄蜂最多的時期。
中國河南、山西等省採取人工輔助越冬以及人工輔助建巢和遷巢的方法,利用胡蜂防治棉花害蟲,甚有效果,而且比較經濟。在秋後捕捉雌蜂放入籠內,將籠安置在避風場所,任其抱團,到來年春季,將這些雌蜂放入田間,任其在田間周圍自然築巢。也可以在大蜂棚內提供食物、飲水和建築材料,令其在棚內建巢。在需要時,把巢移至田間,每畝3~5巢,有蜂100餘頭,即能基本控制鱗翅目害蟲的為害。由於胡蜂有歸巢習性,所以放蜂一次長期有效。其食性廣,可防治多種農林害蟲。
一般氣溫在12~13℃時,胡蜂出蟄活動,16~18℃時開始築巢,秋後氣溫降至6~10℃時越冬。春季中午氣溫高時活動最勤,夏季中午炎熱,常暫停活動。晚間歸巢不動。有喜光習性。風力在 3級以上時停止活動。相對溫度在60~70%時最適於活動,雨天停止外出。胡蜂嗜食甜性物質。在500米范圍內,胡蜂可明確辨認方向,順利返巢,超過500米則常迷途忘返。
胡蜂成蟲、幼蟲和蜂巢可入中葯。或內服,或外敷,可治毒蟲螫咬、毒□疔瘡等症。
胡蜂能捕食蜜蜂、柞蠶等,在果園地區,常咬食果實造成減產。蜂毒毒性很大,受傷者非常疼痛,嚴重時可造成傷殘或死亡。但是,胡蜂一般不主動攻擊人畜。除在養蜂、養蠶地區和果園附近外,胡蜂實為一類消滅害蟲的天敵昆蟲,應受到人們的保護。
緊急處理:
1.輕度蜇傷:黃蜂毒是酸性的,所以應該即用鹼水沖洗。
2.中度可立即用手擠壓被蜇傷部位,擠出毒液,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紅腫和過敏反應.或立即用食醋等弱酸性液體洗敷被蜇處,傷口近心端結扎止血帶,每隔15分鍾放鬆一次,結扎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盡快到醫院就診。
中毒預防:在黃蜂密集地區作業時要穿長衣褲,注意麵部、手的防護;不要激惹黃蜂。
胡蜂防治
胡蜂是秋季山區蜜蜂的重要天敵之一, 胡蜂是抹殺蜜蜂盜食蜂蜜的膜翅目昆蟲,為夏秋季山區蜂場的主要敵害。 中國常見的胡蜂有115種,為害養蜂業的主要有金環胡峰,又名大胡峰、黃邊胡峰、黑盾胡蜂和基胡蜂等。常見的金環胡蜂體長約40毫米,黃邊胡蜂體長22-30毫米。大部分營社會性群居生活,每群有母蜂、工蜂和雄蜂。初冬最後一代母蜂交配受精後,潛伏於隱蔽處越冬。第2年春季母蜂開始覓食,營巢、產卵。胡蜂多營巢於樹枝、樹洞和屋檐下。母蜂可活1年以上。雄蜂多在當年最後一代出現,雄蜂與新母蜂交配後很快死亡。 如何防治是養蜂人頭痛的問題,現在介紹幾種方法,希望對蜂農有所幫助.
1.毒殺法:用蟲罩網住活體胡蜂,然後用防蟄手套(注意個人防護,被胡蜂蟄了可不是好玩的),把它放入裝粉劑的廣口瓶中,蓋上蓋子,1分鍾左右釋放,使胡蜂不當場死亡或者返回途中死亡,而且能夠毒死其他家族成員,此法狠毒,從生態平衡上講,盡量不要用.
2,火燒法:在專用的鐵箭或長竹桿上綁上一塊棉絮,棉絮上澆上汽油或柴油後點燃,由身穿防蜂服的消防隊員用火把將樹林上的蜂巢直接燒毀。此方法一般對付野外樹枝上8米以下的蜂巢,其效果較好,此法缺點,如何找到蜂窩是待討論問題。
2,袋裝法:指用一個1米見方的布口袋,將位於住房陽台、窗戶或較低部位的蜂巢,整籠裝入袋中,在摘除時,動作要輕、要准 、要快,只要將這「三要」做好,一般情況下能將整籠馬蜂的成蟲、幼蟲全部消滅,此方法一般不會留下「後遺症」是值得推廣滅蜂法之一。
3、射殺法:是指把汽槍子彈經過加工後,在鉛彈後部綁上棉花後再沾上毒葯,通過汽槍發射打到蜂窩內,使「毒彈」留在蜂巢內,其葯力慢慢擴散,導致蜂巢內馬蜂死亡。射殺法適用於對付10米以上高度的蜂窩。但此方法因「子彈」上塗沫的毒葯劑量較小,無法在短時間見到成效,當葯力慢慢減退後,殺傷力就顯得不太大。
4、砍樹法:主要針對火燒和射殺法均無法使用時,所採取的一種下下策,其方法是將有馬蜂巢的那棵樹砍斷,待樹倒下後採取袋裝或澆上汽油火燒將其搗毀。此方法一般情況下不會採用。因為一是消耗消防隊員大量體力,二是毀壞林木,所以說不值得推廣。
5、水沖法:就是用消防車大口徑水炮,在加壓後直接將蜂巢沖爛,此方法非常簡單,省時、省力,往往搗毀一籠蜂巢,只需1分鍾或數秒鍾,但水沖法又受地勢限制,只能用於公路沿線能停放消防車的地方。
6、毒殺法:這種方法是在自製的小型鐵箭上綁上棉花,再沾上「敵敵畏」、「保棉豐」等劇毒農葯後,用特製的組合長桿將「毒箭」輕輕插入蜂巢內,使「毒箭」永遠留在蜂窩內,毒葯在蜂窩內快速擴散,數十分鍾便能將整籠馬蜂全部毒死,因為採用這種方法隊員一般不會驚動馬蜂,能使絕大部份馬蜂「安樂」死。(這種方法污染極大,有可能危害蜜蜂。)
7.防範法:春季至夏季在胡蜂造巢取材的牛糞中噴灑農葯.
8.拍打法:將打死的胡蜂屍體集中放於蜂場上,引誘胡蜂飛來取食,進行拍打消滅
9.誘殺法:在廣口瓶內裝入3/4蜜醋(稀食醋調入蜂蜜),掛在蜂場附近誘殺胡蜂。
捕殺的胡蜂也可以好好利用,毒殺的例外:
【胡蜂的葯用價值】
胡蜂味甘辛,性溫,主治風濕痹痛。蜂房可作中葯材,有定痛、驅蟲、消腫解毒功效,主治驚癇、風痹、乳癰、牙痛、頑癬、癌症等。胡蜂酒有祛風除濕,治急、慢風濕痛,風濕性關節炎的良葯,台灣人來大陸都要帶回胡蜂酒。胡蜂毒可治療關節炎,葯用價值極高,對醫療新產品的研製和生產有著重大意義。現在國際市場上有20多種胡蜂蜂毒出售,其價格相當昂貴。目前我國蜜蜂毒每公斤630萬元人民幣左右,胡蜂毒是世界上最貴重的毒素之一,國際市場每盎司價格高達2300萬美元。
【胡蜂的食用價值】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美味、營養、保健、返樸歸真已成為人們追求的新目標,所胡蜂蛹菜以那些具有特殊營養、特殊價值的特種動物更受到人們的青睞,作為野味濃,營養價值全,葯療功效高的胡蜂蛹,成為人們消耗的新時尚。目前,胡蜂產品已廣泛走進人們的生活中,成為人們首選的消費品種。我國人口眾多,消費市場廣闊,特別是廣州、台灣、香港、廣西、北京、上海等市場需求量更大,因此,馬蜂已成為一種野味商品中的熱門貨,僅台灣、廣州、廣西等市場供不應求。台灣人特信菩薩,菩薩像背後都有一扇小門,將胡蜂放入小門里關緊,胡蜂會發出「嗡嗡」聲,稱為「旺旺」的意思。所以在台北每隻胡蜂可以賣到50新台幣,約12.5元人民幣。目前日本、韓國向我國進口的馬蜂商品己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此外,胡蜂幼蟲和蛹體內營養成分豐富,還可開發出各種營養食品。
胡蜂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和脂肪,以蛋白含量論,胡蜂81%,蟋蟀75%,蟬72%,蚯蚓65%,蝗蟲60%,蜜蜂43%,蜂蛹具有強身、益腸胃、止痛、理氣、化痰、驅蟲美容養顏等功效,還有治療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蜂蛹是獨龍族民間最講究的菜餚之一,有說獨龍族百歲老人較多,與常食蜂蛹有關。
蜂蛹是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理想營養食物。蜂蛹既可作為食品,又可作為營養保健品。據資料記載:蜂蛹含蛋白質20.3%,脂肪7.5%,碳水化合物19.5%,微量元素0.5%,水分42.7%。蜂蛹的營養價值不低於花粉,尤其是維生素A的含量大大超過牛肉,蛋白質僅次於魚干油,而維生素D則超過魚干油10倍,被譽為「天上人參」,是一種純天然的高級營養品。還富含蛋白質、氨基酸、鍺、硒、維生素和鈣、另外蜂蛹富含數十種對人體有益的酶。
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養生專家張國璽教授說,食用部分昆蟲確實可以起到美容效果。昆蟲富含各種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包括蛋白質和脂肪。事實證明,經常食用昆蟲可以幫助人們克服肥胖、高血壓等現代都市病。在西方,吃昆蟲也開始被人們接受,在倫敦的一些特色食品店甚至可以買到用蟋蟀、蜜蜂、毛蟲等製成的罐頭,在英國還有專門繁殖昆蟲的農場。
許多昆蟲學家認為,昆蟲繁殖快、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纖維少,易被人體所吸收,因此昆蟲食品是人類的理想食品。他們預測:發展昆蟲的前景十分美好,勢將成為21世紀的食品新潮流。因此,養殖胡蜂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廣闊的開發前景。是一項最有發展前途的養殖開發項目。
市場銷售預測:
蜂作為野味開始步入酒樓、賓館和大眾餐桌,據調查在一個20萬人口的城市,以四百分之一的購買能力,每天就能銷耗商品馬蜂5000公斤(這窩是保守數字),我國有多少個20萬人口的城裡,每天會吃掉多少馬蜂,這些數字是無法計算的。況且我們還有野味食品生產線,野餐大王連鎖店,特種動物批發交易市場等遍布全國完善的銷售體系,加上出口等龐大的銷售網路可確保銷路無憂。
3、國內著名的十大養生專家是誰?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讀四書五經,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主任醫師、正師級教授。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1948年6月出生。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台灣中華離子醫學民間團體教授,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多年來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
(3)中醫養生張國璽中葯美白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4、何為辟穀養生?自己可以辟穀嗎?
辟穀,又稱避谷、去谷、斷谷、絕谷、絕粒、休糧、清腸等,大約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去穀食氣篇》,其中有「去谷者食石韋……首重、足輕、體軫」的敘述,意思是說辟穀者往往產生頭重腳輕,四肢乏力的飢餓現象,表明至少在漢代之前就已經有辟穀法流行。秦以後,有關辟穀食餌和辟穀食餌方的描述與記載散見於各代中醫學著作中,第一部中葯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即開創了有關辟穀食餌養生的先河,特別是道教的興起更加推動了辟穀術的發展,認為人體可以通過辟穀達到「不飢輕身,益壽延年」的目的,並創立獨特的道教服食術。有關道教服食方,在長達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屢見於各種史籍。古人是如何看待辟穀的呢?成書於漢代的禮儀論著《大戴禮記·易本命》中記載:「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這可能是辟穀術的最早理論根據。晉代的道家、醫學家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內篇》稱:「欲得長生,腸中當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意思是說如果希望益壽延年的話,就要腸胃中清潔,沒有糞便殘渣。辟穀術專著《莊周氣訣解》中也有一段話:「其天下之人,不達其要者,但以味適口充腹飽胃,以養其性命,恐隔滋味而已;然其臟腑,長欲蒸心亂神,反資百疾,以至夭殂」,說明不懂得飲食養生的人過多地攝取食物,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甚至引起早亡。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隨著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特別是一些社會上層人物,開始追求衣食住行方面的享受,喜歡吃那些「膏粱厚味」的食品,並縱酒為樂,損傷健康。針對這種時弊,人們受道家「返璞歸真」思想的影響,稱那些肥甘厚味食物為「爛腸之食」,而轉向天然的植物類食品,並提出辟穀的理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應該說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辟穀真相:是「限食」而非「絕食」現代人通常以為,辟穀就是「絕食」,與現在流行的斷食療法如出一轍。實際上,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誤會。據張國璽教授考證,辟穀並不是指完全的不吃任何食物,而是少食或食用「特殊食物」。《淮南子·人間》稱:春秋時魯國人單豹避世塵居深山,「不衣絲麻,不食五穀,行年七十,猶有童子之顏色」。這是史籍所載最早之辟穀實踐,書中只是說他不食五穀,並不代表他不吃其他東西。又如古書中記載道門名士於章在辟穀時「餌黃精、茯苓、山地黃」,可見他是用葯食來代替五穀。古人稱辟穀為「一食為適,再食為增,三食為下,四食為腸張,五食飢大起,六食人凶惡,百疾從此而生」,並強調「全不食亦凶,腸胃不通」。也就是說,辟穀過程中只是減少進食,並不是不食,否則「亦凶」(指損害健康)。可見辟穀並不是什麼都不吃,而是慢慢節食,少食;或者不吃日常的五穀食物,只吃一些具有滋補作用的葯物,或服食高營養而較難消化的加工品。如常說的「服葯辟穀」,即是採取服食葯物以代替穀食的方法。《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有山葯、蜂蜜、茯苓、蓮子、芡實、蒼(白)術、天門冬、麥門冬、澤瀉等代替穀食的葯物。實際上山葯、蜂蜜等既是葯品,也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可以代替穀物為人體提供營養。後世的一些辟穀術中,也有用大豆、大棗、胡麻(芝麻)、栗子、酥油、茯苓、黃精、天門冬、白術、人參、蜂蜜等配伍,製成丸膏,以代穀食的方法。還有用含豐富植物油的松子仁、柏子仁、火麻仁等,再加入麥門冬、地黃、茯苓、山葯、黃芪、人參等富含營養物質中葯,製成營養高、消化慢、質地較硬的食物,以供食用;還有服用一些流質的胡麻湯、酥湯等。
5、張國璽談中醫養生txt全集下載
張國璽談中醫養生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百度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引子:岐黃探源
在探尋中醫源頭和比較中西醫異同之前,我們深深贊同一句話:世上沒有兩種醫學,只有一種真理,這一種真理就是對生命負責任的積極態度。
當中醫遇上西醫
中醫學並非指中國的醫學,而僅指中國的傳統醫學,更早以前被稱為國醫或者漢醫。在古代,和漢醫一樣,西方也同樣有傳統醫學,但在文藝復興之後,西方醫學漸漸改弦易轍,而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從學科萌芽的年代看,中醫與西醫幾乎起源於同一時代;但在思維方式上,它們卻從一開始就截然不同。盡管古代西醫看起來和中醫很相似,也有四元素學說、四體液學說、冷熱干濕,但其實不然,土水氣火,雖然與中醫的金木水火土聽起來相似,但是其用意卻完全不同,西方元素學說更傾向於研究物質的構成,而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受到古代的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陰陽五行學說的深刻影響,更傾向於研究物質之間的關系。
我們暫不探討兩者誰更符合科學的精神,中西醫學都有著探索人體奧秘這個共同的願望是毫無疑……
6、國內著名養生專家有哪些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 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 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 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 熟讀四書五經 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 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 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 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編著有《新編抗衰老中葯學》、《中國實用傳統養生術》、《老年醫學在中國》、《抗衰老葯物學》等10餘部學術著作 發表有關延緩衰老及養生保健方面的論文及文章數十篇 並獲多項成果獎。目前 張國璽研究員主要從事養生保健知識方面的研究和講座活動 廣受好評。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 主任醫師 正師級 教授。他先後為朱德、華國鋒、谷牧、姚依林等多位領導同志做過保健醫生 並在黨和國家的多次重大會議和活動中擔任保健工作 也多次承擔外國元首、重要領導人來訪的醫療保健任務 積累了豐富的保健經驗 被國務院評為「有突出貢獻的醫學科學家」 享受國務院頒布的政府特殊津貼。 著有《將中醫進行到底》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 1948年6月出生 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 台灣中華離子醫學 民間團體 教授 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著有《不生病之真法》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益黎敏副教授具有深厚的國學素養 精通文字學和傳統醫學 又兼通西方人類學。多年來 一直致力於中醫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在大學里主講「中華文化與《黃帝內經》」、「周易與中醫學」、「道家思想研究」、「中國文化經典導讀」等課程 同時在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高校巡迴講演。她的講演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生動活潑 讓每一位聽眾既能領略中華遠古盛世的智慧與玄妙 又能實現對自身生命切實的人文關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 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 多年來 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井根據中醫學理論及孔門醫學特點對養生進行系統研究 提出三線、四則、五法養生防治體系模式。著有《孔伯華及傳人醫案》、《孔少華臨床經驗集》、《中醫文化與太極養生》等著作 深受讀者喜愛!是國內外眾多養生健康雜志專欄作家 《跟名醫學中醫》、《孔伯華養生醫館專家談養生》等大型叢書主編。並受邀在全國舉辦過多次養生保健講座 廣受好評 鳳凰衛視中文台也曾對其進行專訪。 著有《無病一身輕》。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 發表論文四十多篇 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 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 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作為學科帶頭人 王洪圖最大的心願就是想全面系統地圍繞《黃帝內經》做一次論證和整理 但是《黃帝內經》博大精深、文字深奧 單是古今中外注釋它的著作就有500多部 要想全面系統地整理和繼承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洪圖經過長達十年的辛勤耕耘 把一部460萬字的《黃帝內經研究大成》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這一年是1997年 這部著作被學術界評為了劃時代、里程碑性的著作,並獲得了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這也是中醫學著作首次獲得此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