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脾祛濕的湯
黃豆+小米+薏仁
2、祛寒濕健脾湯,祛寒濕健脾喝什麼湯
眉豆冬菇燉雞腳
用眉豆100克、冬菇50克、雞腳3對、紅棗5個、生薑3片。眉豆、冬菇(去蒂)、紅棗(去核)稍浸泡;雞腳去甲、敲裂。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1個半小時,下鹽便可。
眉豆能健脾滲濕,冬菇養胃、健脾、開郁,雞腳是廣東湯常用之物,既不油膩,且富含膠原蛋白、骨膠原,又能健筋骨,合而為湯,醇香清潤可口,健脾益胃、利水祛濕,是脾虛濕阻時的養生靚湯之一。
老黃瓜雲苓煮烏蛇
老黃瓜500克、雲苓50克、烏蛇500克、豬脊骨500克、生薑4片。老黃瓜洗凈,切塊狀;雲苓稍浸泡,洗凈;烏蛇宰洗凈,切段狀,置沸水中稍滾片刻,再洗凈(即「飛水」);豬脊骨洗凈,用刀背敲裂,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煮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12碗水量),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煮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老黃瓜雲苓煮烏蛇有解濕毒、利關節之功,且氣味清香、味道鮮美,男女老少皆宜,為悶熱濕困日的養生調理湯品。
紫蘇葉煲黃骨魚
用鮮紫蘇葉50克、黃骨魚400克、生薑3片。鮮紫蘇葉洗凈,黃骨魚宰洗凈,起油鑊,爆香姜,煎魚至微黃,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武火滾沸後改中火滾約10分鍾,撒入紫蘇葉片刻後下鹽即可。
黃骨魚是無鱗的河魚。中醫和民間都認為,無鱗的魚養陽滋補。紫蘇為散寒行氣和胃的解表類中葯,有鮮香和微帶惹味的辛辣。以鮮紫蘇葉滾黃骨魚,鮮香美味,有養陽健脾、祛濕醒胃之功,老少皆宜。
蘑菇婉豆腐
嫩豆腐250克、鮮蘑菇60克,豆腐切小塊放冷水鍋里,加紹酒少許,待旺火煮豆腐出小孔時,棄去豆腐水。將豆腐與鮮蘑菇、適量醬油、精油和沒過豆腐的清湯放人瓦罐,文火鈍20分鍾,撒入味精,淋入香油食用。
鮮蘑菇補肺健脾,能調節免疫機制,提高機體耐受缺氧能力,促進損傷的肝細胞修復。豆腐滋脾養肝,益氣和中。本方對慢性活動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恢復期症見頭昏耳鳴、心煩失眠、食慾不振、少氣無力和肝腎陰虛的患者可經常服用。
3、健脾祛濕的食物有什麼?
健脾除濕的食物
1、馬鈴薯(洋芋、土豆、山葯蛋)味甘、性平。作用:補氣、健脾。宜於脾虛體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發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
2、紅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3、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氣,托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屬於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4、山葯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宜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泄瀉。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5、栗子
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於脾虛食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
4、健脾去濕湯怎麼做
健脾去濕湯——白鯽魚煲湯
相關做法:用油將魚兩面煎黃,用開水猛火煲湯,煮成白色乳狀。然後加砂仁3克土茯苓煲龍骨健脾祛濕湯_、陳皮3克、香菜20克、生薑10克,稍滾三分鍾。鯽魚性甘平,補而不燥,健脾去濕,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營養。中醫認為此方補脾胃甚好。
平時除了以上健脾去濕湯之外可以嘗試堅持喝隨草記埤泰茶,幫助改善脾胃虛弱,益氣健脾。
另外在生活中還需要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
5、吃什麼健脾除濕 健脾除濕湯有哪些
健脾除濕湯是一劑中葯方劑,主要用於滋陰養胃,健脾和胃,除濕清熱。辨證脾胃濕熱內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