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陝西省那座山是道教發源地
終南山又名太乙山、太白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道教的發祥聖地,位於陝西省境內。周代把終南山、太白山統稱為:太乙山。總面積1074.85平方千米,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西安市藍田縣,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終南山為道教發祥地之一。據傳楚康王時,天文星象學家尹喜為函谷關關令,於終南山中結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一日忽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他預感必有聖人經過此關,於是守候關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雲衣,騎青牛而至,原來是老子西遊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傳說今天樓觀台的說經台就是當年老子講經之處。道教產生後,尊老子為道祖,尹喜為文始真人,奉《道德經》為根本經典。
於是樓觀成了「天下道林張本之地」。對終南山的雄偉,張衡的《西京賦》有一段描寫:「終南山,脈起昆侖,尾銜嵩岳,鍾靈毓秀,宏麗瑰奇,作都邑之南屏,為雍梁之巨障。其中盤行目遠,深嚴邃谷不可探究,關中有事,終南其必爭?
終南山有兩條古道:一是子午道,是西安通往漢中、四川的要道。唐代,四川涪州(今涪陵市)進貢楊貴妃的荔枝,取道西鄉驛,不三日即到長安,因此這條道也名荔子路。二是武關道,是西安經商洛通楚、豫的大道。秦始皇二十八年「自南郡由武關歸」,走的即是此道。唐代韓愈去廣東潮州.途經藍關時寫下了「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句。
終南隱士
正是因為終南山的這些特點,使得終南山歷代多有隱士,據統計現有隱士五千餘人。知名隱士有:
道教天神教祖——太上老君(老子李耳)
文始真人——尹喜
西周元勛——姜子牙
正財神——趙公明
趙公明,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出生於陝西西安周至縣趙大村,隱居得道於終南山。為道教四大元帥之一,同時為陰間雷部將帥和五方瘟神之一,司掌世間財源。
趙公明是在漢族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漢族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漢族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趙公明
古文獻和古詩中所說得趙公明在終南山得道,佐證了趙公明出生在道教祖庭樓觀台東北處趙大村並在樓觀和田峪道觀中隱修的史實。
商山四皓——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角里
漢初三傑之一——張良
仙家——漢鍾離
西域高僧——鳩摩羅什、曇摩流支、那崛多
麻衣子——李和
葯王——孫思邈
賜福鎮宅聖君——鍾馗(故里陝西西安市周至縣終南鎮)
鍾馗,姓鍾名馗字正南,中國民間傳說中能打鬼驅除邪祟的神。舊時中國民間常掛鍾馗的像辟邪除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唐·賜福鎮宅聖君」。古書記載他系唐初長安終南人,(據古籍記載及專家學者考證,鍾馗為今陝西省西安秦嶺中段終南山下周至縣終南鎮終南村人,現存終南鍾馗故里廟),生鐵面虯鬢,相貌奇異;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
春節時鍾馗是門神(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端午時鍾馗是斬五毒的天師,鍾馗是中國傳統道教諸神中唯一的萬應之神,要福得福,要財得財,有求必應。
仙家——呂洞賓
華嚴宗師——杜順
詩佛——王維
仙家——劉海蟾
文財神——劉海
全真聖祖——王重陽
王重陽(1113年— 1170年),字知明,道號「重陽子」,京兆咸陽人。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開宗者,被尊為道教的重陽開化輔極帝君與北五祖之一。
金正隆四年(1159),王重陽棄家外游,於甘河鎮遇異人(考證為純陽真人——呂洞賓)授以內煉真訣,悟道出家。大定元年(1161年),在終南山下南時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號「行菆」,自居其中,潛心修持。三年,功成丹圓,建立全真道。
他有七位著名的弟子,在道教歷史上稱為北七真。王重陽主張三教平等。指出「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認為「人心常許依清靜,便是修行真捷徑」。著作有傳道詩詞約千餘首,另有《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明代的大型道教典籍《正統道藏》。
天子之師——王九思
王九思(1468~1551),明代文學家。字敬夫,號渼陂。漢族,陝西鄠縣(今戶縣)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選為庶吉士,後授檢討。其間,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等人陸續來北京,相聚講論,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史稱「前七子」。正德四年(1509年)調為吏部文選主事,年內由員外郎再升郎中。
國醫大師——謝士元(太乙山膏葯研發人)
除此之外,還有諸多高僧——僧肇、道生、道融、僧睿、慧觀、曇(僧)影、慧嚴、道恆、僧豐刀石、慧睿、僧弼、曇鑒、慧安,曇無成、僧導、僧因、僧苞、僧業、僧周、僧亮等。南朝梁代以後的僧人有:曇相、法藏(北周隋唐間之法藏,葬雲際寺),僧照,靜藏、道刪、法應,靜靄、普濟、普安、青彡(靜)淵、法誠、慧超、善慧、法琳、智藏、法喜、智正、凈業(悟真寺主)、慧遠、靈潤、會通、覺朗、智洗、弘智、法順、智儼、善導、道判、慧贒、法藏(唐賢首國師)、道宣、澄觀、宗密、凈業(香積寺主)、懷輝、玄奘、虛雲、飛錫、惟政等等隱居修煉於終南。
其它隱士——新羅人金可記,盧藏(唐)、王嘉(晉)、江本實(明)、岐暉、張志堅、高鶴年、婁圭(三國魏)
2、求寶雞附近好玩的地方
寶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法門寺:皇家寺廟
寺內有一座八角形十三層寶塔,用以安放佛祖「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法門寺地宮是我國乃至世界目前所發現的最大佛教地宮,其中十件寶物有「世界之最」之稱!地宮分隧道,前室,中室,後室,全部有磚石砌成,地道中撤有25000多枚金,銀,銅制唐代錢幣,共有四道石門。在地宮發現的記事石碑是唐朝最後一次開啟地宮迎佛的唐懿宗皇帝留下的,其中紀載了唐代八位皇帝及皇族獻出物品共2499件。(其中還記載了有女皇帝武則天供奉的一條裙子),在開啟地宮之後保存完好竟一件不少!
龍門洞森林公園
太白山:華夏大地南北景緻的切割線
有人說「太白歸來不看山」,並不言過其實。從西安出發,到達太白山腳下,僅需6個小時的汽車行程。從山腳向上望,太白山橫空出世、高聳雲天的雄偉氣勢,讓人精神為之一振。從山腳下湯峪口乘車出發時,車窗外還是一片翠綠,不多時,林海已不多見,氣溫也驟然下降到冰點。40多分鍾後崎嶇山道兩旁就盡是絢麗多姿的雪景。那高大魁梧的太白紅松變成了一座座似冰雪雕砌成的寶塔,路邊低矮一些的灌木雜樹,成了一叢叢奇幻無比的珊瑚樹;至於迎風處樹梢上形成的冰掛奇觀更是多彩多姿。如果不是偶爾發現樹幹上跳躥著的松鼠,你會感到這兒的時間和生命都已停滯了。攀上海拔3767米的拔仙台,極目四顧,一片空闊,遠處雲霧繚繞,一望無際,是林海雪原般的壯觀雪景。觀完雪景,再到山下湯峪洗個溫泉澡,豈不美哉!
系山嶽型森林生態旅遊景區:秦嶺神奇第一谷、陝西後花園
園內佛、 道教活動場所遺跡保存完整。 近年來, 經過修復完善,香火旺盛,遊客絡繹不絕。有顯洞寺、蓮花洞、觀音寺、壽聖寺等。文公廟景區與四嘴山、蟠龍灣等旅景點與諸多美妙神奇的歷史神話傳說和史實相關聯,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可以讓您追古溯源,遐想萬千。
是以休閑、避暑、度假和科普教育為特色的生態旅遊區, 海拔落差大,空氣負氧離子高,「一日歷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其真實寫照,就是盛夏的七、八月份平均氣溫也不過23℃,正所謂紅河谷中夏猶寒。 原始森林探險區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分布廣泛,被譽為「野生動物園」和「生物基因庫」。
紅河谷森林公園景點特色獨具,美倫美幻。 太公石船古樸悠遠;雙洞水簾神秘莫測;群仙聚首亦真亦幻;蟠龍灣穿林涉水,別具風情;斗姆瀑布氣勢如虹,垂直落差80餘米,被譽為「西部第一瀑」。
五丈原:三國時代諸葛亮古戰場
是三國時代諸葛亮屯兵用武、勞竭命隕的古戰場,勝跡累累,遠近聞名。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於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獻殿內兩側牆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贊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武侯廟現今廟門上是「五丈原諸葛亮廟」豎匾,門廊兩側是「一詩二表三分鼎,萬古千秋五丈原」對聯。由山門而入進到第一座院子,東西兩側聳立著鍾、鼓樓,左右對稱,相互呼應。由此往裡,步入寬敞典雅的獻殿。獻殿左右牆壁上,保留著清代的彩色壁畫,分別繪著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內容,形象逼真,神采飛揚,不失為我國傳統壁畫中的上乘。東牆壁下,鑲嵌著0.7米見方的青石40塊,上刻岳飛所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龍飛鳳舞,氣勢磅礴,與諸葛之文一起被稱為「兩絕碑」。「今天的五丈原除歷史遺跡外,還因建設而形成了一些新的景緻,其中最為遊客稱道的是斜峪關水庫的「亞洲第一土石高壩」。此壩高114米,人望之不禁目弦,汽車也需多次盤折才能上去。登上壩頂,俯視著腳下這片古戰場和萬頃碧水,你一定會驚嘆這里的滄桑巨變,深感這里是一個游覽的佳境。
姜子牙釣魚台:姜子牙隱居垂釣之地
這里景色非常迷人,南依秦嶺,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疊翠,是古今中外頗享盛名的游覽勝地。
傳說是西周姜子牙涉政前隱居垂釣之地,故而得此名。風景區內有姜子牙釣魚台、中國西部影視基地、靜室景區、筆架山景區、金波峽景區、青峰山景區、仙人壩景區、玉皇山景區等八大部分。
九成宮:青山綠水、明媚秀麗
貞觀六年夏歷四月,皇帝在九成宮避暑。這里原是隋代的仁壽宮。覆蓋著山野而興建宮殿,截堵山谷以形成池沼和護城河。跨水立柱以架橋,辟險峻之地建起聳立的雙闕,周圍建起高閣,四邊環繞長廊,房舍縱橫錯雜,台榭參差交錯;仰望高遠可達百尋,俯看峻峭亦達千仞,輝煌如珠玉相映,金色和碧色交輝,其光彩能灼雲霞,其高峻能達日月。看他興建宮殿使山移潤回,極盡奢侈之能事,因為人們的這種縱欲態度,實在應該痛加責備。至於當熱度可以溶化金屬的酷熱暑天,這里卻無悶濕蒸熱的氣溫;微風徐徐吹來,帶來清涼的舒適,確是居住的好場所,實為調養精神的勝地,漢代的甘泉宮是不能超過它的。
燕伋望魯台:中國尊師第一台
望魯台以設教塾門、思師亭、六棱碑、尊師詞、啟文壇、燕居宇等景觀,向世人展示燕伋尊師重教的形象。望魯台形不大而靈秀,景不奇而意深,是燕伋思念孔子、感激孔子、敬重孔子之美德鑄起來的尊師台,被後世譽為「中華尊師第一台」。燕伋的尊師重教受到歷代的敬重,唐封其為漁陽伯,宋封其為千源候,明代追其為先賢燕子,陪祀孔廟,位列先賢。在千陽縣水溝鎮水溝村,還有與燕伋望魯台遙遙相望的燕伋墓地。墓址佔地約0.2公頃,築有圍牆,還有墓冢、碑刻及牌坊等建築物。
太白山湯浴溫泉:西湯浴、鳳凰泉
這里山環水繞,古木叢郁、景色如畫,因地處龍鳳、鳳凰兩山環抱之中,故名鳳凰泉。
太白山湯浴溫泉位於寶雞眉縣太白山北麓的湯浴口,在太白山森林公園的入口處,距西安100公里左右。眉縣湯浴溫泉又名「鳳凰泉」、「西湯浴」,這里山環水繞,古木叢郁、景色如畫,因地處龍鳳、鳳凰兩山環抱之中,故名鳳凰泉。據記載,隋文帝楊堅曾在此建「鳳泉宮」作為避暑洗浴之地,唐玄宗曾三臨其地,賜名「鳳泉湯」。眉縣湯浴溫泉現有大泉3口,水溫經常保持在60℃左右,水中含有鉀、鈉、鎂、鐵、鈣、碘等多種元素
關山牧場:小天山
關山草原位於陝西省隴縣境內,享有「小天山」之美譽,地貌與中歐阿爾卑斯山相似。
是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唯一的高山草甸為主體的旅遊風景區。景區薈萃山巒、槽谷、森林、草原、河流、天象和氣候等自然景觀,類似歐洲阿爾卑斯山地,可與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媲美。「關山六月猶凝霜。」垂直型氣候使得關山草原氣溫涼爽濕潤,最適於避暑度假。這里草墊風貌,駿馬成群,坡緩谷闊,山頂渾圓,山勢迤邐,景色秀麗、豐美、自然、恢宏而壯觀。關山草原猶如 「塞內邊疆」,陽春山花爛漫,盛夏綠浪翻滾,今秋紅葉盡染,隆冬白雪皚皚,四時變幻,景色各異。騎馬馳騁,意氣風發;信馬由韁,悠然自得;漫步草地,心胸豁然;席地小憩,神遊太極。
關山草原的風光美,關山草原的風情更美。景區內居住著回民和漢民,農業文化和游牧文化相濡以沫,邊關文化源遠流長,那轟轟烈烈的歷史邊關壯劇,流傳千古的歷史邊關詩篇,悠揚悅耳的鳴笛牧歌,美輪美奐的民族舞蹈,膾炙人口的山珍野味……構成了一幅幅濃郁的風土人情畫卷。
寶雞雲台山:佛、道、儒三教佈道的名山
佛、道、儒三教佈道的名山,海拔2224米,有瀑布,險峰,景色秀麗。
雲台山勝景歷代寶雞縣志均有記載。山峰海拔1776.9米,孤獨奇峰,壁立千仞,形似蒸甑,峰頂有一平台,屹立雲霧之間,故名「雲台山」。平台上建有玉皇廟,有小玉皇頂之稱。玉皇頂酷似龍床,又名龍床山。遍山碧綠、溪水皆清、溝壑鳥鳴,喬灌叢生,鮮花異石,彩蝶飛舞、奇松四圊,廟宇林立,峰下古建群龍王洞八尊石像為保護文物,聖母宮、觀音樓等廟宇十餘座,周秦文化內涵深遠。登上峰頂寶雞市區秀美山川盡收眼底。
龍門洞森林公園:關山第二華山
因元代丘處機創建道教全真龍門派而譽滿神州,素有「關山第二華山」之美譽
山下有幽潭瀑布,山上有古樹廟宇、石刻鐵塔、鏈梯棧道;說那山特別險峻,上邊有鐵鏈鐵環,人要抓住鐵鏈才能攀上去;說那些在幾百年前就有了,過去里邊還有道士等等。
在翠綠環抱的群山之中,猛然看到了一座石頭山,絕壁奇洞,凌空險殿。尤其那倚山崖傍洞窟的殿閣,全用斗拱架出,鑿空支撐,雕梁畫棟,仰望好似雲中樓閣、天上宮闕,令人神往。然而,風光無限的龍門洞天,卻無坦途捷徑,洞與洞、殿與殿之間的道路,不是石階、鐵鏈,便是索梯、棧道,洞窟與殿閣廟宇廊群,下臨深淵萬丈的大峽谷,谷中河水奔流。仲夏溪水猛漲,湍急的濁流跨岩越澗,吼聲如雷,呼嘯之聲驚心動魄。置身於真武殿前,平視對面的早陽洞,則可見洞中之洞。洞外懸空而架的鐵索橋,壁峭橋懸,奇險之狀,不用說攀登了,就是靜靜地看著,也難免使人毛骨悚然,心驚膽顫。
此外,還有北極宮前東南方向香爐峰頂高高聳立的九級空心鐵塔,造型精巧美觀。上鐫的獸紋古雅遒勁,屬珍貴文物。龍門洞無限風光,為關中山水奇觀,是歷代賢人隱土修養之地。周大夫尹喜,西漢婁景先生,大唐孫思邈等曾隱居於此。
寶雞天台山:炎帝故里
優美的自然景觀,展現了秦嶺山脈雄偉博大的氣魄。
寶雞天台山歷史悠久,自然景色獨特,文化底蘊深厚。舊《寶雞縣志》載:「諸山環拱,崗阜突出,形似蓮台上建聖母宮,後庋五層樓,山澗有洞,旁淬靈泉」,景區內群峰競秀,植被繁茂,水清林幽,氣候宜人。據歷史文獻記載「炎帝成於姜水」。寶雞是炎帝故里,天台山相傳是炎帝采嘗百草而中毒遇難安葬之處。
東方大佛宮:「東方第一」的四面五方露
寶雞法門寺的對面是新建的東方大佛宮。被譽為"東方第一"的四面五方露天大佛是東方大佛宮的主體建築。大日如來發界體性智坐中央。東方阿?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釋迦牟尼佛以各種法勢圍繞中央佛分坐東南西北。
四面五方露天大佛總高48米(意為佛袒古歷四月八日誕生)。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外形宏偉壯觀且與寶塔相對。內部採用高、新、尖、聲、光、電裝飾得栩栩如生,活神活現。從教義廳,釋迦牟尼廳,玄奘西域廳,善惡因果廳,朝拜廳通過百歲宮,萬歲殿至舍利頂共十五個展廳,奇特逼真,神秘莫測。沿扶梯通過腹內直登寶頂舉目四望,千里周原風光盡收眼底,讓人有腳踩祥雲手摘星之感。
寶雞玉女潭
潭呈蓮花形,綠波盪漾,四周綠草如蘭,潭頂百尺飛瀑,從半山一瀉入潭,聲震群谷,十分壯觀。
整個景區谷深林茂,溪流不斷,植被豐富,環境清幽,潭的絕妙、石的神怪、洞的奇趣、竹的幽香、水的甘甜、被唐代禮部尚書權德與稱之為「陽羨佳山水,以此為首」。著名詩人郭沫若游歷宜興,曾在玉女潭徘徊遣興多時,發懷古幽情,留下了「天下第一潭」的感慨。
主要為以石見長的「玉陽洞天」和以水取勝的「玉潭凝碧」兩部分。玉陽洞天奇異的石景系地表石灰岩風化而成。自「期仙塹」上「芙蓉城」,穴竅穿透,延綿百餘米。盤旋而下,有瑤台、三珠洞、飛雲洞、普賢峰;曲折而上,則為集靈谷、會仙壇等。過此繞竹林,便到「石峽」,於此仰望,俗謂「一線天」。由石峽穿「環玉崗」,即達「玉潭凝碧」景區。玉女潭在半山絕彎中,廣8米、深64米,旱不竭、雨不盈,水色瑩潔,光可照人。潭水清流漱石,緩緩下泄
扶風城隍廟
該廟居高臨下,結構錯落有致,雄偉、肅穆、庄嚴,古色古香,氣勢恢弘,精美絕倫。扶風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築藝術精湛,頗具裝飾性。廟宇坐落在一個南北長,東西窄的夯土高台上,廟前有單檐歇山頂戲樓一座。廟門面闊三間,東西另有磚砌便門。廟內建築現存木牌坊三間,東西廂房、鍾、鼓樓、獻亭、獻殿和兩側配殿及正殿和寢殿等。
秦王陵:全國罕見的帝後地下宮殿
秦王陵布局與唐末和五代時的帝王陵的形制相近,呈中軸對稱布局,最南端的中軸陵道寬竟達42米,在中軸陵道兩側建有兩個巨大的闕台,陵園正中為神道,神道寬約10m,長112m,兩側安放著34尊翁仲和神獸青石雕像,北有祭台、祭祀大殿、祭壇和陵冢,陵冢雄踞整個陵園的最高處,氣勢宏偉,陵冢下建有雄偉的地宮。神道前有華表、後宮門、前宮門、御碑亭、下馬碑、整個陵園共有兩重城牆,外羅城高寬各三丈,環陵寢園而建,前有營房,供護陵土卒和役夫居住,宛如一座城池,佔地200餘畝,現維修竣工的大唐秦王陵僅有當時陵園的四分之一。
寶雞炎帝陵:公認的華夏始祖
每一個炎黃子孫如有機會都要來此祭祖。
這里洣水環流,古樹參天,景色秀麗。
重修後的炎帝陵殿,規模較前稍有擴大,整個建築佔地面積3836平方米。分為五進:第一進為午門,第二進為行禮亭,第三進為主殿,第四進為墓碑亭,第五進為墓冢。殿外修復了詠豐台、天使館、鹿原亭等附屬建築。整個建築金碧輝煌,重檐翹角,氣勢恢宏,富有民族傳統風格。
3、武當派的道教流派
武當派 起於宋代,興起於明代,由張三豐於湖北均州太和山(武當山)創立,固稱武當派、武當道。以供奉真武大帝為主神。其實,武當山在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的活動聖地.漢魏以前就傳說有不少羽客、隱士在此隱居修煉,南朝劉宋時的劉虯,就解官辟穀於武當,晉太康中[280—290]有謝道通辭官入道,西上武當於石室中結茅修煉,唐太宗時姚簡曾為武當節度,後已隱居武當,五代宋初的陳摶已曾隱居武當,誦<<易>>於武當五龍觀,又隱居武當九室岩服氣辟穀二十餘年之久,元代有法師葉希真,劉道明,華洞真等任武當提點[即道官],元末,武當山遭兵焚。
至明,特別是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朱祁鎮崇奉「真武」之神,曾命工部侍郎郭進、隆平侯張信等督丁夫三十餘萬人,費銀計百萬,歷時七年,大修武當山宮殿,共建成八宮二觀及金殿、紫禁城等,並賜名`「太和太岳山」.成祖朱棣還問張三豐「吾欲學道,誰最樂者?」三豐對答:「食美嗜,遺通利,極樂事.」後又為成祖療病,深得成祖信服,於是,張三豐名聲名大振,武當山由此大興,並不斷發展壯大。
張三豐,遼東懿州人,名全一,又名君寶,號三豐,又號玄玄子,因衣裳褸爛,不修邊幅,人稱張邋遢。元時曾於河南鹿邑太清宮學道,熟讀經書,曾至陝西寶雞金台觀學得養生延命之術,明洪武後又至湖北均州武當山玉虛宮五邊樹結茅庵修煉,修煉內丹大法,如 武當內家拳,內丹睡功,陰陽調息功,築基功等,他創立的武當道最大特點是:
一、以崇拜「真武大帝」為主神,「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因避諱而改稱「玄武」,為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虛、危、室、壁等七星的合稱,以其形似龜蛇,故名「玄武」,其地位崇高而穩定,又為中國古代所崇奉的北方之神,亦為道教所供奉,更為武當派崇拜。
二、重習三豐武當內家拳技.張三豐內家拳取道家以靜制動,融合道教內丹煉養、無為、虛靜、柔弱、自然於武術中,形成貴柔尚意的獨特風格,實為內丹氣功與武術的融合,晚後的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均是從武當內家拳演繹發展而成的。
三、武當派主張三教合一,以「道」為三教共同之源,認為道統生天地人物,含陰陽動靜之機,具造化玄微之妙,統無極,生太極,是萬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並強調:儒離此道不成儒,佛離此道不成佛,仙離此道不成仙。
四、重內丹丹法,主張性命雙修,強調要修仙道,先全人道,又主張大道以修心煉性為首,認為「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自然葯材生。」又強調「葯」分內外,認為「內葯是精,外葯是炁,內葯養性,外葯養命」。而後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最終還虛而合仙道。張三豐開創武當派主要丹法著作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訣》等。
4、道教養生內容有幾種?
綜觀道教的養生方式,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種:(1)守一之道
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靜的狀態中,將意念集中對於「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長生的養生方法。約在東漢時就廣泛流行過。魏晉以後,逐漸同存思、吐納、導引等融合在一起,成為後來內丹修煉的一個重要環節。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靜的情況下,將意念存放在體內或體外的某處,以求得到長生。魏晉時廣泛流行。有的稱體內各部分各有神靈居位,將意念存於體內,稱為存神。存神而與神合一,即可登臨仙界。有的主張存思中,應以意念內觀自身臟腑,就可獲得自身臟腑之形象,這就是內觀。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思類文獻,一般有較濃重的神秘主義色彩。
(3)導引之道
導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種人的肢體運動。它與氣息調節配合,求得血脈暢通、延年益壽和祛除百病。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其後,導引之法越來越多,並與氣息調節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成為後來的內丹修煉的一個內容。
(4)吐納之道
吐納之道指的是呼吸調節中,吐出胸中的濁氣,吸進新鮮空氣,以長生延年。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後來的內丹功法也重視氣息,強調在呼吸中獲得先天之氣以補後天之氣。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調節達到一定程度時神氣相結,鼻息若有似無,呼吸似在臍部進行,如同胎兒在母腹中一樣。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魏晉以後,逐漸同吐納、導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調節呼吸達到似胎之狀,成為後來內丹功法的一個重要環節。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過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葯物來求長生成仙。戰國時期就已流傳,魏晉和唐代兩度成為養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對象大致又有兩類,即草木葯和金石葯。草木葯的功效在於補救「虧缺」,就是中醫家們常說的補養元氣,調理五臟,滋養精血,治療疾病的意思。金石葯因為來自天地之間,古人以類附比,認為服金石葯即可長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爐鼎燒煉鉛、汞等礦石,煉制不死丹葯,以求長生。大約成於西漢時,到唐代達到鼎盛。由於服食丹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評,唐以後即衰微。從歷史實際和現代科學的角度審視,礦物燒煉的丹葯,對於人的長壽延年是沒有意義或者意義極微,有些丹葯則是有害的,過量即導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養生方式的發展史上卻是一項有影響的客觀存在,並在客觀上對於中國古化學史和古醫葯史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
(8)內丹之道
內丹之道指的是人體作為爐鼎,以人的精氣神作為對象,運轉意念,經過一定步驟,使精氣神在體內凝聚成丹,以求長生。內丹與外丹相對。內丹之說約起於南北朝的後期。在外丹術衰微以後,內丹術逐漸成為道教養生主要方法。從元直至明清,道教內丹術內容逐漸豐富,融會貫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導引、吐納和胎息等種種方法,並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東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側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節制和諧,還精補腦等房中方法,以求長生。戰國時期,房中術已形成。西漢時就有較系統的理論。早期道教並不禁慾,遂將房中術納入道術之中。後流於淫靡,在南北朝時期被排斥出道術。從現存少量文獻看,其中包含的性衛生的內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學意義。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環境要求,包括飲食、言語、作息、穿著、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適應變化,順乎天時地利,以求健康長生。上述幾個方面的養生術是整個道家遺產中的瑰寶,也是中國傳統養生方法的主幹。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一書中高度評價說:
「道教思想中從一開始就有長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國家沒有這方面的例子。這種不死思想對科學具有難以估計的重要性。」
正因為如此,道教的養生方式就成了世界傳統養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寶貴財富。
5、道教比較有名的地方叫什麼啊?
1 山東嶗山,
2 陝西終南山,終南山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陝西寶雞眉縣,東至陝西藍田,千峰疊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主峰位於周至縣境內,海拔2604米。對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
3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邊緣 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區內,東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區16公里。古稱丈人山。青城山分前、後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公里,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後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
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於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岩泉融為一體,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聖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聖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後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後,在上清宮附近的聖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盪,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傳說是"神仙都會"青城山的神仙朝賀張天師時點亮的燈籠,稱為聖燈。
4 列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鄂西北的丹江口市境內,是我國的道教名山,,又是武當武術的發源地。
5 三清山位於江西德興市境內,又稱少華山,是我國道教名山之一。有玉京、玉虛、玉華三大主峰,玉京峰為全山主峰,海拔1817米。三清山山勢奇峭,人稱「東險、西奇、南絕;
6 道教名山指被道教作為聖地的山峰或山脈,例如中國的武當山、龍虎山、齊雲山和青城山被稱為四大道教名山。
中國四大道教名山為中國四處最主要的道教聖地,分別是:
位於湖北 十堰的武當山;
位於江西 鷹潭的龍虎山;
位於安徽 黃山的齊雲山;
位於四川 都江堰的青城山。
除了四大道教名山之外,道教名山還包括:
羅浮山,位於中國廣東省中部;
華山,位於陝西省 華陰縣;
嶗山,位於山東省 青島市;
雲夢山(鬼谷山),位於江西省 鷹潭市;
天桂山,位於河北省。
6、寶雞雞峰山上是佛教還是道教?
雞峰山是雞峰山,天台山是天台山,雞峰山好像屬於天台山大景區。天台山主峰在中嚴山也叫尖山再往裡面走
7、道教三關是那三關
三關是指: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
辟穀中養生修真練功的「道體」就是「三關九竅」。三關九竅所在的「任、督、沖三脈」構成人體的「小天地」。經絡是人體內氣運行的通道。經絡與氣一樣不是氣質上的存在。《內經·靈樞》稱:「經脈者,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有所謂經絡「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如果臟腑的虛實得不到內部調節,人體的病候得不到排除和糾正,乃至威脅人體生命的存在。
8、道教養生修煉的方法是什麼?
據元代李道純的統計,當時流傳的養生修煉方法有三千餘種,而道書上記載的大約只有二百種,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十大類。
1、導引按摩類
這一類功法是以健身強體為目的的動功,包括導引術、按摩術、點穴術、叩齒法、鼓漱咽津法、鳴天鼓、干梳頭、乾洗臉、揉耳運目、仙鶴點水、擦腳心、兜外腎、自發動、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動搖肢體為門徑,與服氣、存思配合,組成系列功法。
馬王堆導引術(資料圖圖源網路)
2、吐納行氣類
這類功法是以調煉呼吸為門徑,達到精滿、氣足、神旺的延年益壽效果,並能發放內氣利他濟人。這類方法包括采氣、食氣、閉氣、煉氣、布氣(發氣)、胎息、調息、六字訣等。大體可歸為服食外氣、吞咽元氣、存思服氣、調動內氣等四種。
3、意念修煉類
我國道教氣功,除「內丹」堪為不二法門,「行氣」久稱一樹奇葩,其他如守一術、虛靜術、存神、內觀、定觀、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竅、存思術等等,方法尚多;而這些方法歸結到一點,不外以意念修煉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為「意念修煉」,並從而與「內丹周天」、「吐納行氣」鼎足而三。
教氣功:十二段錦(資料圖圖源網路)
道教三大類功法足以概括我國氣功中的一切靜功,其中「行氣」以呼吸修煉為主,「意念修煉法」以意念修煉為主;然而兩者卻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涇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行氣」功法常須藉助意念活動進行配合,而「意念修煉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參與,只不過是各有專攻,側重不同罷了。而「內丹」之術則綜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從而成為我國氣功中的千古絕招。
4、內丹周天類
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氣神為「葯物」,而在體內煉「丹」的系統修煉方法。在道教修煉諸法中,內丹的理論最稱精湛,方法最為周密成熟,堪稱道教氣功的代表、精髓。內丹的流派分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東派、三豐派、青城派;修煉的方法有十多種,但皆以性命二字為綱宗。就修煉的順序來說,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有先修性後修命及先修命後修性的漸法。
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稱「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煉神之道與禪宗之禪的融合,入手即逕直煉神還虛,絕情忘念,明心見性。
內經圖(資料圖圖源網路)
先修性後修命,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從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見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徹命功。這種丹法的修習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百日築基,煉精化氣,亦稱為小周天;第二階段為十月養胎,煉氣化神,亦稱為大周天;第三階段為三年哺乳,練神還虛;第四階段為九年面壁,練虛合道。
先修命後修性,為南宗所倡。其法從鍾呂派內丹的傳統方法入手,守竅調息,循序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煉神還虛,至煉神階段,參究禪宗性理,以「打破虛空為了當」。
從修煉方式講,內丹又分為清修、雙修二派。清修派主張陰陽具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這是內丹的主流。雙修派認為陰陽分具於異性之身,主張男女合修,取葯於「同類彼法」。這類方法實屬秦漢以來房中術的進一步發展。道教還認為,男女生理不同,故煉丹的方法應有所區別。宋元以來,出現了不少「女丹」的修煉方法,一般都從意守膻中「煉體」入手。
5、辟穀斷食類
辟穀亦稱「卻谷」、「休糧」、「絕粒」、「斷谷」等,即在一段時間內,乃至長期不食蔬谷和煙火食。我國辟穀起源很早,並不是有了道教以後才有辟穀的。道教興起後,接過辟穀之法,不僅把辟穀實踐推向縱深,而且還予理論上賦予一種神秘色彩。辟穀大略可分為辟穀後服氣、辟穀後飲水、辟穀後服食葯物三種,其中辟穀服葯法有百種之多。這三種辟穀法,一般都與服氣等類靜功配合。
6、滋補服食類
這類養生修煉方法又稱為「服餌」、「服食」。所服之物大體可分為草本金石類葯物。道教宣揚服食用金石等煉成的丹葯可長生成仙,已被實踐證明屬謬誤之談。但所服草木之類葯物,多有滋補作用,服食得當,當非無益。比如適量的服食大棗、靈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參、乾地黃等對人均有滋補作用。
道士煉丹(資料圖圖源網路)
7、房中養生類
此法因議論不一,在此不再論述,望見諒。
8、起居攝生類
道家養生修煉之術,除內丹、行氣、存思、服餌、房中、導引等法之外,還包括心身兩方面的養生之道,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飲食、語言、情緒等方面的雜修之法,這就是起居攝生類修煉法,可謂博大精深,網羅無遺。它包括四時調養法、情緒調攝法、飲食調養法、起居調養法等。
9、香湯沐浴類
在多種多樣、異彩紛呈的道教修煉方法中,還有一類不被外界注意,但在養生修煉中確有一定特殊作用的養生修煉法,這就是香湯沐浴。所謂「香湯」,就是調進各種芬芳葯料的溫熱洗澡水。香湯沐浴的作用不僅在於洗凈身體,滌盡垢膩,並且還在於藉助洗滌身垢的啟發影響,反過來對潔凈內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氣自然清朗,有利於養生修煉。道教作道法之前,皆當香湯沐浴,自有一定的道理。
香湯沐浴(資料圖圖源網路)
沐浴的香湯常用五種香湯。所謂「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葉、零陵、青木香五種香葯或香料的總稱。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揮發油,味芳香,據道教密傳,有避邪和去三屍的作用。桃皮是桃樹去掉栓皮後的樹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氣味芳香,具有較強的健腦醒腦作用,且可以殺諸瘡蟲,止息痧氣。柏葉,則具有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痹、止飢的作用。零陵香,對心腹惡氣、齒痛、鼻塞皆有較好的療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還能清醒毛孔,促進皮下毛細管的血液循環,使沐浴者遍體舒適。香湯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湯等加制而成。調湯之人,功德無量。
10、指印符咒類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樣,也有手印、咒語。道教的手印「訣」、「手訣」,手指做成訣的姿勢叫「掐訣」。訣的種類有數十種,其作用與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則相異。道教的咒語,稱為「祝」或「咒」。
道家手訣(資料圖圖源網路)
大約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韻文,第二種是無韻的短語,第三種取自佛教咒語。道教在修煉時,多用咒語,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氣一類,在開始做功及做功結束時,都要掐訣念咒。內丹修煉中亦往往用咒語。念咒時不但要掐訣,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訣同時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應。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煉時,還常書符。符的種類很多,各有其用場,雖召神制鬼自屬無稽,但符?的實際運用,都與氣功修煉密切相關。
9、寶雞銀台觀和玉台觀在哪裡
在歷史上,寶雞曾有過三個著名的道教宮觀,即金台觀、銀台觀、玉台觀。以金台觀最為雄偉壯觀。其他兩觀現在已盪然無存。只有金台觀雄姿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