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太極 恢復本能 同時 技擊 養生

太極 恢復本能 同時 技擊 養生

發布時間:2021-04-18 20:00:22

1、太極拳的養生機理和練功要領是什麼?

太極拳是我國傳統的健身拳術之一。由於其動作舒展輕柔,動中有靜,圓活連貫,精氣相隨,外可活動筋骨,內可流通氣血,協調臟腑,故不但用於技擊、防身,而且更廣泛地用於健身防病,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傳統養生法。

太極拳以「太極」為名,「太極」指萬物的原始「渾元之氣,其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陰陽二氣互為其根,此消彼長,相互轉化,不斷運動則變化萬千。因而太極圖呈渾為一體、陰陽合抱之象。太極拳正是以此為基礎,形體動作以圓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種圓弧動作組成,故觀其形,連綿起伏,動靜相隨,圓活自然,變化無常;在體內,則以意領氣,運於周身,如環無端,周而復始。意領氣,氣動形,內外合一,形神兼備,渾然一體。這樣看來,以「太極」哲學指導拳路,拳路的一招一式又構成了太極圖形。拳形為「太極」,拳意亦在「太極」,以太極之動而生陽,靜而生陰,激發人體自身的陰陽氣血達到『陰平陽秘」的狀態,使生命保持旺盛的狀態,這就是太極拳命名的含義所在。

(1)養生機理

太極拳是一種意識、呼吸、動作密切結合的運動,「以意領氣以氣運身」,用意念指揮身體的活動,用呼吸協調動作,融武術、氣功、導引於一體,是「內外合一」的內功拳。

重意念,使神氣內斂,練太極拳要精神專注,排除雜念,將神氣收斂於內,而不被他事分神。神內斂則「內無思想之患」而精神得養、身心歡快;精神寧靜、樂觀,則百脈通暢,機體自然健旺。」

調氣機,以養周身。太極拳以呼吸協同動作,氣沉丹田,以激發內氣營運於身。肺主氣,司呼吸;腎主納氣,為元氣之根。張景岳雲:肺、腎協同,則呼吸細、勻、長、緩。這種腹式呼吸不僅增強和改善肺的通氣功能,而且可益腎而固護元氣。丹田氣充,則鼓盪內氣周流全身,臟腑、皮肉皆得其養。

動形體,以行氣血。太極拳以意領氣,以氣運身,內氣發於丹田,通過旋腰轉脊的動作帶動全身,即所謂「以腰為軸」、「一動無有不動」。氣經任、督、帶、沖諸經脈上行於肩、臂、肘、腕,下行於胯、膝、踝以至於手足四末,周流全身之後,氣復歸於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關節、四肢百骸均得到鍛煉。具有活動筋骨、疏通脈絡、行氣活血的功效。

由於太極拳將意、氣、形結合成一體,使人身的精神、氣血、臟腑、筋骨,均得到濡養和鍛煉,達到「陰平陽秘」的平衡狀態,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作用,保證人體健康長壽。恰如《累門.上古天真論》所說:「提挈大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神守。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太極拳之所以能夠養生,道理但正在於此。

(2)練功要領

l)神靜、意導

練習太極拳,要始終保持神靜,排除思想雜念,使頭腦靜下來,全神貫注,用意識指導動作。神靜才能以意導氣,氣血才能周流。

2)含胸拔背、氣沉丹田

含胸,即胸略內含而不挺直;拔背,即指脊背的伸展。能含胸則自能拔背,使氣沉於丹田。

3)沉肩墜肘、體松

身體宜放鬆,不得緊張,故上要沉肩墜肘,下要松胯松腰。肩松下垂即是沉肩;肘松而下墜即是階肘,腰脖要松,不宜僵直板滯。體松則經脈暢達,氣血周流。

4)全身協調、渾然一體

太極拳要求根在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只有手、足、腰協調一致,渾然一體方可上下相隨,流暢自然。外動於形,內動於氣,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內外相合,則能達到意到、形到、氣到的效果。

5)以腰為軸」

太極拳中,腰是各種動作的中軸,宜始終保持中正直立,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腰宜松、宜正直,腰松則兩腿有力,正直則重心穩固。

6)連綿自如

太極拳動作要輕柔自然、連綿不斷,不得用僵硬之拙勁,宜用意不用力。動作連綿,則氣流通暢:輕柔自然,則意氣相合,百脈周流。

7)呼吸均勻。

太極拳要求意、氣、形的統一和諧調,呼吸深長均勻十分重要,呼吸深長則動作輕柔。一般說來,吸氣時,動作為合;呼氣時,動作為開。呼吸均勻,氣沉丹田,則必無血脈僨脹之弊。

太極拳的流派很多,各有特點,架式也有新、老之分。目前,比較簡便易學的,就是「簡化太極拳」,俗稱「太極拳二十四式」。其各式名稱為:(1)起勢;(2)左右野馬分鬃;(3)白鶴亮翅;(4)左右摟膝拗步:(5)手揮琵琶;(6)左右倒卷肱:(7)左攬雀尾;(9)單鞭;(10)雲手;(11)單鞭;(12)高探馬;(13)右蹬腳;(14)雙峰貫耳;(15)轉身左蹬腳;(16)左下勢獨立;(17)右下勢獨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針;(20)閃通臂;(21)轉身搬攔;(22)如封似閉;(23)十字手;(24)收勢。

2、太極拳 是養生還是技擊

太極拳養生五大好處 堅持鍛煉可延年益壽
一、益於中醫疾病
關節炎骨質疏鬆、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冠狀動脈硬化有一定療效。
二、改善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的作用是調節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動、保持人體內部的完整統一,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需要。太極拳通過意念和呼吸與動作配合,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的功能完善,使人體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過程得到協調,對精神創傷、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三、加強大腦的調節能力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注意力集中,並且講究用意,這對大腦活動有良好的訓練作用。練習太極拳,動作需要完整一氣,由眼神到上肢、軀干、下肢,上下協調毫不紊亂,前後連貫,綿綿不斷,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加強了大腦的調節能力。
四、促進血液循環,增大肺活量
練習太極拳時,隨著機體的運動,加強了血液及淋巴的循環,減少了體內的淤血現象。練習時要求氣沉丹田,由於呼吸的加深,從而促進了冠脈循環,加強了心肌的營養。

3、問個問題 就是養生的太極拳和技擊的區別在

養生太極拳和技擊太極拳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就像中醫開方理法方葯結合一樣,傳統太極拳的拳理,拳架,養生,技擊是結合在一起的。我們有一句話說「怎麼練,就怎麼用;怎麼用,就怎麼打」。
當然,從太極拳拳架到太極拳技擊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忽雷太極拳拳譜裡面對這一點就總結得非常好——從圓到方,從慢到快,從大到小,從繁到簡。只有經過這一系列的有意識的鍛煉,以及系統的技擊對戰訓練,太極拳才可以在擂台上有比較好的實戰根基。
其中有兩個需要提一下,一個是陳式太極拳的炮錘。從表面上看,炮錘剛猛有力,似乎就是技擊太極拳。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炮錘是在已經具備了實戰根基的基礎上,對發勁、攻擊的一個鍛煉,並不是說單憑炮錘就可以實戰了。實戰的轉變依然需要遵循上面提到忽雷太極拳的十六個字。第二點是現在的簡化太極拳。簡化太極拳是用於表演的,本人曾經帶藝投師於拳師D門下,學習簡化太極拳一段時間。給我的體驗是,簡化太極拳除了表演美觀以外,在養生或者技擊方面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4、對於太極拳初學者,有哪些基本功需要練習??

太極拳的基本功為:1、肩臂功;2、腰功;3、腿功。

練習太極拳基本的注意事項:1、動作姿勢要正確;2、技術動作要規范;3、運動量堅持循序漸進;4、專業人士指導。

基本功的敘述:

一、肩臂功。

1、聳肩沉肩:

①垂手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上聳提;③雙肩同時向下松墜,如此上聳下沉多次輪換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復原狀。

要求:身體自然直立,肩關節放鬆,上聳下沉輕松自然,節奏明快、均勻。

2、開肩合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前裹合;③恢復原狀;④雙肩同時向後展開;⑤恢復原狀。以上5個動作連貫反復進行(也可按拍子做)。

要求:頭容正直,雙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後活動,不可上聳。

3、前後轉肩:

前轉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前回環轉動。要求:雙肩放鬆,轉動快而均勻。

後轉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後回環轉動。

要求:同前轉肩。

左右交叉前後轉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一先一後向前轉動;③向前轉動二個八拍之後,雙肩再一先一後地向後轉動。

要求:同前、後轉肩。

4、掤臂擠圓:

①弓步站立,雙手在體前相交(如右弓步,則右手在外,掌心對里;左腕附於右腕里側,左手心向外。如左弓步,則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於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②以意識引帶雙手向前作擠勢,後腿微用力蹬,腰略發勁,雙臂以掤圓之勢向前擠迫。

③放鬆,重心略向後移,但仍為弓步;雙臂放鬆稍向後收回,但雙腕仍相貼近。如此按②③反復運動。

要求:不要用拙力,雙臂前擠與弓步蹬腿、塌腰協調,擠迫與放鬆收回要柔韌而富有彈性,雙肩松沉,不可抬肘。

二、腰功。

1、俯腰(高血壓、眩暈等患者不宜做):

前俯:

①並步站立,雙手10指交組,直臂上舉,手心朝上;

②上身俯腰前屈,雙手貼地;③直體挺腰雙手上舉。按以上①②③,反復運動;④還原。

要求:雙腿挺膝伸直站穩;上體盡量挺胸塌腰;前俯時要抬頭,頭頂不可下垂。

側俯:

①並步直體站立,雙手5指交叉(10指交組)、直臂上舉,手心朝上;②上身左(右)轉腰約450,雙腳不動;③上身向左(右)側俯腰前屈,雙手貼向地面;④上身回至動作①再向另一側俯腰彎曲。以上4個動作反復做。⑤立正還原。

要求:同前俯。

2、轉腰:

①雙腳開立,雙手叉腰;②以腰為軸,從左向前向右再向後或反向環繞,即做「腰部迴旋」式動作。

要求:動作幅度盡可能大,雙腳不能移動。

3、扭腰:

①雙手叉腰,開步站立;②向左(右)扭腰,同時重心略向左(右)移,左(右)膝略曲,另一腿稍蹬直;③向右(左)扭腰,同時重心移回右(左)側,右(左)膝略屈曲坐實,另一腿稍蹬直。以上動作②③反復輪換做。④還原。

要求:雙腳基本不動。

三、腿功。

1、壓腿:

正壓:

①面對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並步站立;②一腿獨立,另一腿提起向前平伸,用腳跟擱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腳尖向上蹺,雙手10指交組,按在膝蓋上;③上身前俯下壓,然後恢復上體直立,前俯下壓與直體反復運動;④還原休息。雙腿輪換鍛煉。

側壓:

①側對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丁字步站立;②一腿獨立,另一腿提起伸直,將腳跟擱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腳尖上蹺,近肋木內側之臂垂於襠前,外側之臂屈肘上舉,手心朝上;③上體側屈下壓,用上舉之手去碰或握住被壓腿的腳尖,然後還原。雙腿輪換練習。

壓腿的要求:①雙腿挺膝伸直;②挺胸、直背、塌腰、收胯,被壓腿的腳尖向上蹺;③壓腿的高度要逐步增高。

仆步壓:

①左(或右)仆步下蹲,雙手按於大腿近膝端。②重心下落,平鋪腿壓直,然後重心略上提,再下壓;如果反復數次以後,換成另一側的仆步,同樣反復做動作②③後起立。

要求:①仆步步型要正確,上體正直;②臀部不要外翻突出,上體不要前俯;③平鋪腿要伸直,腳掌緣不可外翻,下蹲腿腳跟應著地站實。

2、耗腿:

一腿直立,將另一腿抬高擱在體前肋木(或桌子、椅背等高物體上),靜置數分鍾,雙腿輪換。要求:雙腿不可屈膝、上體自然正直。

3、扳腿:

前俯扳腳:

①左(右)腿屈膝下蹲,右(左)腿前伸,腳尖上蹺,腳跟著地,雙手扳住右(左)腳前掌;②雙臂屈肘,上體前俯,盡量貼靠向右膝蓋,然後還原。

要求:①挺胸、直背、塌腰、坐胯,上體盡量前探;②初練時前俯幅度可以小些。

獨立抱腿:

①左(右)腿自然直膝站立,右(左)腿屈膝上提;②左(右)手抱住小腿的下端,右(左)腿向上抽提,大腿緊貼胸部,然後立正還原,雙腿輪換練習。

要求:挺胸、直背,支撐腿挺膝伸直,上提腿應盡量提高。

4、前控腿:

①右(左)手扶持肋木(或桌、靠背椅等),側身站立,左(右)手叉腰,左(右)腿屈膝提起,大腿提平;②左(右)膝前伸使小腿伸平,腳尖綳直或上蹺。控制左(右)腿在平伸的狀態,直立一段時間(數分鍾),輪換另一側。

(4)太極 恢復本能 同時 技擊 養生擴展資料:

練習太極拳的十大禁忌:

1、忌串門走戶:太極拳是內家拳,重點要內外雙修,如參雜外家拳的招式修煉就很難登堂入室。

2、忌雜拳同練:練太極拳與其他雜家拳同練,容易造成體內氣血散亂,很難練通周天。

3、忌過急速成:功不是單靠學能得到的,而是練出來的,只有練至火喉,才能水到渠成,沒有直通車,欲速而不達也。

4、忌過火求功:練太極拳關鍵是搭好橋,調好息,只有文火攻之才有津液滿池,丹葯而養。口腔不松,牙關緊閉,搭橋過緊,就會口乾味苦,損精耗氣。

5、忌鬆散無力:松是太極拳之門,是太極拳練者入門的第 一關,松是使關、節、椎松開,使肌、腱、膚擴張,讓氣血直達梢端。絕不是鬆散、松亂、鬆懈。

6、忌僵硬練力:太極拳是用意不用力,是柔中藏剛,松是太極之門,僵硬是太極之絆,用氣滯氣,用力傷氣,是太極拳之大忌。

7、忌突擊使招:太極拳的技擊法則是:不撞不頂,逆來順受,以力而化力,以四兩拔千斤。突擊使招不但不能取勝,反而容易兩敗俱傷。

8、忌輕浮奇舞:身沉則氣沉,輕浮則氣燥,平、穩、沉、實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掤、捋、擠、按、采、挒、肘、靠」是太極拳之拳法,「圓、旋」是太極拳法運動的軌跡。是拳則有擊,沒有不打人之拳,太極拳是一種「巧妙力」之拳,輕浮奇舞,花花架子,好看不中用,也與養生無益。

9、忌心雜多言:練太極拳的核心就是凈心調息,生津煉丹。心中雜念是練好拳的一大障礙,必須排除。其次,俗言有「屁多無病,言多無命」之說,練拳者邊練邊說話,是耗津耗氣的罪魁禍首,也要嚴格控制。

10、忌神不守舍:太極拳是三分形式七分意,十分技巧在神氣。招為術,神為勢,有招無神招無力,招術神通才靈威。神力透心,神威難測,神光威嚴賽銳器。練太極拳一定要達到手、眼、身合步,精神氣意通。

5、太極拳高手解答

現在隨便找個老頭大媽的 多少都會太極 你問問他們詠春 恐怕都沒幾個人知道 你說太極沒落嗎
太極拳事實上修煉的不是拳法 而是意 以意運氣 以氣摧力 用意不用力 拳法本身不是用來搏擊的
詠春本身就能用來搏擊而出現的 其目的是短時間內提升搏擊能力 算是一門技擊
太極拳本身還蘊含修仙法 講求天人合一 無欲無求 境界上要比詠春高太多
凡事有為法 無法而有法 得法而忘法 乃是太極最高境界 如果和詠春相比 最高級的詠春絕對不可能打過最高級的太極 然而太極的難度遠比詠春高 所以出現了詠春熱 這很正常 一個雖然厲害但是很難修煉 另一個修煉相對簡單很多而且威力也不差 平常人自然會選擇後者而不是前者

6、為什麼說「混元太極」恢復了太極拳的原本練法

理合於易是說每個人做事之理必須合於「易」理。前已述之,易就是變易、變化。世間萬事萬物皆在運動之中,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因此,馮師常教導我們要多習古人之訓,多讀《易經》,體悟其理。師曰:「練拳須明理,理通拳法精」。此「理」即拳中的「易」理。我隨他練功十幾年,感覺到他時時「易」不離身。例如對改拳即可謂窺一斑而見全豹。馮師練拳六十多年,改拳數次,拳越改越精,理越悟越明,氣越行越順,經絡越練越通。恰是這一點,有人不理解。殊不知,這正是對太極大道體悟的層次遞進。越悟層次就越高,知「易」與不知「易」的境界就差在理解「變易」之理上。當然低層次境界是體悟不到高層次境界的。我曾閉門研《易》六年,變易之理也略知一二,但感覺馮師對變易之理的悟性,非我輩可及也。在當今,懂太極拳且真「通」易理的「明師」確屬鳳毛麟角,反之,太極「名師」則俯拾皆是。世界任何事物都不是完善的,拳之改動,是變易之理在練拳中的運用。不改動則反而是違背了「易」理。所以,有些人讀「易」而不懂「易」,讀的是死「易」,馮師讀的是活「易」,高下之見,昭然若揭。
三、「混元太極」恢復了古典太極拳的練法精髓:
古典太極拳是何種練法今已無從見到,但也不是無據可考。各代太極拳前輩為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練功心得——「太極拳譜」⑧⑨,我們即可從中窺見一斑。也可作為檢驗混元太極拳是否真的恢復了太極拳原本練法的標准。
王宗岳拳論雲:「太極者,無極而生」。混元太極從一開始就強調「練拳須從無極始,陰陽開合認真求」。因此,無論站樁還是打拳,先強調從無極中生出太極。樁之「無極」,就是意念的空無一物,然後從丹田中生出一點靈犀,運化混元,方為真太極。拳之「無極」,是說在盤拳架中,當靈犀未動時意不在拳,而在空、虛、無中,有拳也是無拳,此謂拳之「無極」。所以,馮師強調:每次打第一遍拳時,都不能有拳的意識,是謂拳之「無極」。這不與王宗岳前輩練法相同么?再如:「雖變化萬端,而理惟一貫」。馮師不僅拳架數次改動,而且拆拳用招也因人、因地、因時、因勢、因招而異,這正是「混元太極」的奧妙所在。馮師常言:學拳有形似者,有神似者,當以神似為上,形似為下。拳架的每式可拆許多招,每招又可拆許多手,這么多變化幾時學的完?關鍵是「變化萬端,而理惟一貫」。這一觀點,恰是宗岳前輩的精要之處。我認為:這就是太極拳之理:即練拳要明道、法、術。道為理,法為路,術為技。理正,路對,技熟,就能較快掌握混元太極的精華。當然前提是要有「明」師指點。馮師常說:太極拳練到最後是無拳可言,周身一動一太極。打拳無形,推手無勁,散手無招,見手分離。
再如「無過不及,隨屈就伸」,王宗岳前輩不提倡「過」和「不及」,馮師對這一點更是強調甚嚴,練拳步型不許膝過足尖、襠口不許低於膝,站樁不許意念太強,推手不許努勁使力,總之,強調的是一個「順」字,不順則理謬。這確實是把握了前輩太極拳家的練功精髓,繼承了太極拳的原本練法,而不是機械照搬、生吞活剝。聽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某前輩太極拳師頭頂一碗水在八仙桌下練拳,從而練就一身好功夫。姑且不論正、野史有無記載,就現實考察亦可引為笑柄——拼一塊練拳場地,要多少張八仙桌呢?其次,相比於雜技演員鑽圈而言,他們尚且有碰圈之時,若在如此多的八仙桌下運動,豈不碰頭?若把注意力集中在頭上,又豈不違背太極拳神意內斂的要求?所以,這種傳說只能在武俠小說中見到,學拳者切莫上當。
四、「混元太極」保持了中華武術的技擊靈魂 :
「混元太極」既是武術又是道功,固爾保留了中華武術的靈魂,即技擊。誠然,冷兵器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武術更多的功用是養生、健身和藝術欣賞。但是,武術的技擊功用是不能丟掉的,否則武術就變成了體操,自身就沒有生命力了。況且,當今社會也並不是那麼風平浪靜,邪惡現象還層出不窮。惡之不去,搏擊就必有其存在的價值。馮師每看到一些公安幹警或武警戰士在同邪惡做斗爭時受傷或獻身的消息,他總要流露一些遺憾說:「他們如果練點武術,就不會損失那麼嚴重,起碼反應速度就會幫助他脫險」。痛惜之情,溢於言表。筆者追隨馮師練拳十五年,實感「混元太極」始終未離武術技擊之魂。馮師也是以德高望重、武技精湛而著稱於武術界的。其武功、武德之高,堪為楷模。因此方能被稱為一代宗師。
「混元太極」在技擊上極其講究功夫的層次。其內功作為基礎有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四個層次。拳法上講究三節、四象、五行、六合諸法,並且從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周身一家、混元一體四個層次去追求。勁法上追求明勁、暗勁、化勁、虛靈勁四個層次。拳功一體是講練法,有分練、合練、混練、無法之法四個層次。如拳法之四象就可以先練雞腿,因雞腿為立身之本,故拳家無有不重視雞腿的練習者。身之起落鑽翻、步之進退顧盼,無不仰仗於雞腿。常練雞腿可避免雙重之病。拳諺雲:步步不離雞腿,把把不離鷹捉。而後可接練龍身,使內外相合,經絡通暢。龍有蟄伏之能、吞吐之雄、變化之靈,若內功經絡通暢則蟄起變化輕靈如羽,沉雄俯伏凝重如山,變化藏於內而敏捷行於外。再後可練熊膀和虎抱頭,使周身一家,混元一體。練熊膀要明三節,不明三節枉勞神。拳經雲:「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渾身是空,下節不明,動輒跌傾。」同時三節又與明、暗、化三種勁法相聯,因此練熊膀就可結合練勁、明勁路。虎抱頭是更高層次的練法,是練神的。技擊講破法:破招、破勢、破氣、破神,常練虎形可使神完氣足。三節、四象的練習要在拳架中逐漸體現出來,方為正道。筆者一般都是一遍拳練一形,分練之後再合練和混練,如鷹熊合練,熊虎合練,雞龍合練,龍熊合練等,這樣收效最好。但不管內功、拳法、勁法、拳功一體之法如何練,總不能離「混元」二字,也可稱之為螺旋纏絲混元。要將各法融於螺旋纏絲混元圈中。可以說,螺旋纏絲混元圈是混元太極拳的精華。混元圈分為為外螺旋和內纏絲兩種。以肢體之軸旋轉為內纏絲,以體外之軸旋轉為外螺旋。外螺旋和內纏絲皆以丹田一粒混元內氣為主導。所以混元太極拳又特別強調丹田一粒混元氣的修煉。
在太極拳界馮師以推手而著名。但他更重視丹田一粒混元氣的修煉。修煉不僅是練,更重要的是「養」和「修」,故「煉」不同於「練」。要養精、養氣、養血、養神、養骨、養髓,要修道、修德、修性養命。他常說:「練拳不知養,到老功不長」。
為使太極拳不失其技擊靈魂,馮師在教學中總是循太極之道、依技擊之理而因才、因人施教。如馮師為我拆拳時,總是將每招每式的跌、打、摔、拿、化講清,試手也總是恰到好處。記得有一次(大約是90年)在天壇公園,他教我白鶴亮翅的側肩靠法,我總是做不好,後來讓我試一下拆手,當時我照他面部就是一個栽錘,忽覺得手臂麻了一下,身體就騰空飛出,全身平躺著摔在了地下,起來卻沒事。當時師兄弟在場觀看的有:呂寶春、唐躍新等,當我問他們這一下是怎麼出去的,他們說根本沒看清,只是見老師動了一下。可見馮師的混元太極的技擊功夫是多麼深奧。限於篇幅,此不鏖述。
五、「混元太極」建立了一個科學的練功體系:
凡練過混元太極的人都有一個體會:越練越想練,越練越愛練,越練越會練,越練越能練。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它是一個科學的練功體系。一是它有循序漸進的科學練功方法;二是它具備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淀;三是它保持了中華武術的精髓;四是它使練功者真正地得到了身心的修煉,而不是自欺欺人;五是在體系中,有許多有趣味的練法和項目,使得練習者百練不倦、百看不厭、百悟不盡、欲罷不能。筆者深有體會:自從練混元太極拳以來,記憶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理論和技擊水平又上一層樓。在我的學生中也有不少人治好了病、恢復了健康、增強了體質,增加了生活情趣。我們欣喜地看到,「混元太極」正以它豪邁的姿態迎接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它將繼續造福於全人類。

7、練好太極拳同時也要練氣功吧?太極拳只有練到一定境界了才有實戰作用吧?

練習太極拳可以同時練習氣功嗎?《中華武術》雜志已請專家做了解答。我是既練太極拳,又練養生站樁功的想談一點個人的體會和認識,以資交流,並向專家請教。
一般認為太極拳是動中求靜,氣功是靜中求動,兩者相反相成,我也一貫持此看法並加以實踐。但近來我在想,這兩者的動與靜二樣嗎?:首先,它們的實質是不同的,太極拳動的是四肢身體,氣功動的是意念引導下的內氣;太極拳靜的是心態平靜,氣功靜的是肢體外表,可見兩者的動與靜的內涵是不相同的。其次,氣功靜中求動是求內氣運動;而太極拳動中求靜只是一個手段、一種方法(以靜御動),靜不是目的,它真正追求的目的,也是內氣的動,心平氣和(靜),才能很好地運用意念(用意不用力)並在拳勢的導引下達到內氣運動。
由於這兩者都是以促進內氣運動為目的,故具有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殊途同歸的功效;對於養生來說,不但可以同練,而且最好同練。為什麼?
因為太極拳要達到內氣運轉比較費時,光是練拳架從不會到精熟,在業余條件下,沒有幾年功夫是不行的。而練站樁身上沒動作,專心松靜,用意念,隨呼吸導引內氣在體內轉,一門心思;就比較容易「得氣」。當你在站樁過程中有了內氣潛轉的真切感受,便能幫助你在練太極拳時,通過放鬆用意不用力,再配以拳勢呼吸,也就會比較容易捉摸到內氣隨拳勢而流動。再反過來,由於拳勢的整體性、多樣性、多變性,忽左忽右;忽進忽退,這就必須要有相當於大周天的內氣周身運轉相配合。這樣的內氣周身運轉,也就會促使你在站樁中,內氣運轉由原來的小周天任督二脈運轉,擴展到遍及全身的大周天運轉。但我的這種」大周天」不像傳統練法那樣繁瑣:要記憶十二經絡;有關穴位,以及來龍去脈,既不大容易弄清楚,又難操作,弄不好還要出偏等。我是採取隨意用多種方式運轉,既可按身體需要隨便選擇,又可增加趣味以免單調乏味。這種內氣的隨意運轉處於有規律與無規律之間,總的規律是:吸升呼降,氣沉丹田(升,沿督脈及四肢外側;降,沿任脈及四肢內側),吸蓄呼發,讓內氣「滿身能跑」,(楊澄甫語)。其實這種內氣的隨意運轉,近乎《十三勢行功心解》中所說的「氣以直養而無害」,是指內氣的自然調養修煉,也就是通過吐納、導引,用意念推動內氣的運轉和強化;
練太極拳也好,練氣功也好,能明白這個理,就像是走在陽光大道上,信心十足。倘或一知半解,難免有摸黑弄堂的迷茫。

太極拳能否用於實戰這個話題,已爭論很久。即使在舊中國的民國初期的比武中,太極拳也是敗多勝少,當時的太極拳家向愷然先生說:「在一次武術比賽之後,聲明以太極拳為專長的,多未勝利。而北平方面,所去應試之人,其勝利者,雖十之七八也曾練太極拳,但在報名時,卻未聲明以太極拳為專長……此番南京考試(註:指中央國術館南京國考)之結果便可證明練太極拳者不如練外家拳容易致用也。」向先生還評論了太極拳的得失,他說:「練太極拳者,每有存心輕視外家拳之習氣,論拳理,太極拳自較外家拳精細,但外家拳亦自有其好處。」目前,人們普遍認為,太極拳只是玩的,只是健身的一種途徑(健身體操),而不能應用到實戰中去;筆者早年也曾對太極拳的實戰功效產生過疑惑,但隨個人不斷修煉和體悟,逐漸加深了認識,現就個人經驗分析一下為何太極拳在益於養生的同時也具備強大的實戰功能。

太極拳實際上具備一套完整的技擊訓練體系,完整的太極拳修煉應包含自我訓練及實戰訓練兩個部分,自我訓練包括站樁、盤架、推手(包括程序化的單推、雙推、大捋及沾手和接手)、功力(包括靜態與動態訓練)、發力、抗擊打訓練等。以上每種訓練方式,實際上都有其獨特的功效,分別培養了技擊實戰中所必須的各種基本素養,個人可根據自身的具體狀況進行有選擇的訓練。有必要指出的是,單靠盤架和程序化推手的訓練是不能成為實戰高手的。

在自我訓練有一定基礎後,便可進行技擊實戰訓練,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自我訓練與技擊實戰訓練是兩種不同層次的訓練,它們之間有很大的區別,自我訓練是實戰技擊訓練的基礎,而實戰技擊訓練是在對方不斷變化的情形下,自己隨機應變,逐步培養充分發揮個人拳學素養的能力。在這一階段,主要訓練與對方的距離感、時間差、角度、速度、步法的靈活變化、靈敏性與本能、擊打發放的力度等,是在動態當中,針對於實戰狀態的綜合訓練,如缺少此過程,就很難發揮出太極拳的技擊威力了。

筆者曾系統接觸過形意、八卦、大成、少林、太極、無極等多派武學,在實踐中,深切體驗到其拳理皆是相通的。從前賢們的理論可以明確一點,那就是太極拳的拳理,是慎密而奧妙的,太極拳自產生之日起,便與實戰緊密相關,直接服務於實戰。只不過太極拳在歷代延傳過程中,由於老師的保守或個人資質領悟能力的不同,致使不同的人對太極拳實質的把握也是千差萬別,太極拳的上乘功夫,歷代除極少數拳家外,很少有人能充分體悟其內涵。

筆者幼年即嗜武學,尤其對太極一門情有獨鍾,為探求太極真諦,也曾不計艱辛,遍訪明者求其點滴真意,經多年探索體悟,對太極的技擊內涵頗有所得。可以說太極拳為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奇珍異寶,但若一味炫耀已成為歷史的前輩的高超武技,不思進取,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免使此瑰寶在我輩手中遺失,那將是中華武學的巨大損失,我輩也會成為歷史的罪人而愧對後人。因此我輩總結前輩寶貴的武學理論和實踐經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使之發揚光大、後繼有人。故筆者大力呼籲:「武界應團結互助,共同為挖掘保護太極拳精髓而盡力。」

近來,傳出一種狂妄的叫囂聲,說傳統中華武術根本與散打無法相提並論,只是一種花拳銹腿,根本不能用於實戰當中。觀持此種論調的人,他們並沒有真正領悟傳統武術的真諦,僅憑一些表皮的功夫和一點道聽途說,便主觀臆斷,自認為掌握住真理。傳統武學,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應作為一門嚴謹的學術看待,而鑽研學術,必須做到客觀公正,冷靜思考,親身體驗,並且富於實戰,只有這樣學術才可有真正發展。

8、太極拳八大技擊用法

太極拳的八種勁:
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
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
擠(對下盤的外掤勁)
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
采(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
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
肘(以肘尖擊人)
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
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9、練太極有什麼好處?

太極本是先外武術而後內功繼綜合性的一種內家功法外式術!能者無限用,非者毫無於格鬥用!

10、太極養生具體是怎麼養生的

打太極拳要求松靜自然,這使大腦皮層一部分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而得到休息。同時,打拳可以活躍情緒,對大腦起調節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練,越要「先在心,後在身」,專心於引導動作。這樣長期堅持,會使大腦功能得到恢復和改善,消除由神經系統紊亂引起的各種慢性病。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於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循環。通過輕鬆柔和的運動,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經絡舒暢,新陳代謝旺盛,體質、機能得到增強。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准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打太極拳則可使身心俱健,強外固內,有助於疏通經絡,消除心中的郁悶,實是外強筋骨,內調精氣神之有效手段。

與太極 恢復本能 同時 技擊 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