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有什麼養生秘訣
一、養生特點
秋季,氣溫開始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濕度相對降低,氣候偏於乾燥。秋氣應肺,而秋季乾燥的氣候極
易傷損肺陰,從而產生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便秘等症狀,重者還會咳中帶血,所以秋季養生要防燥。
秋季,在燥氣中還暗含秋涼。人們經夏季過多的發泄之後,機體各組織系統均處於水分相對貧乏的狀態,如果這時再受風著涼,極易引發頭痛,鼻塞、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甚至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對這種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注意防涼。
二、養生方法
秋季養生貴在養陰防燥。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而養陰的關鍵在於防燥,這一原則應具體貫徹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所以,順應秋季的自然特性來養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起居養生:秋季應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涼而傷及肺部。
精神養生:保持內心寧靜,情緒樂觀,舒暢胸懷,拋開一切煩惱,避免悲傷情緒,是秋季養肺的一個好方法。
房事養生:在秋季應注意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
飲食養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山楂、獼猴桃等,以收斂肺氣;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等,可避免發散瀉肺。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潤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養收,可適當喝些雞湯、骨湯等。
運動養生:秋季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如登山、打太極拳、游泳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
葯物養生:秋季葯補的基本原則應以滋潤為主,忌耗散。常用的葯物有西洋參、沙參、芡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胡麻仁、乾地黃等。
三、飲食調養
秋季飲食調養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飲食宜養陰,滋潤多汁,具體方案如下:
養肺為要
秋氣內應肺。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繫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龜肉、橄欖。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此外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葯膳,如:參麥團魚、蜂蜜蒸百合、橄欖酸梅湯等。
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宜多吃粥
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宜補充健身湯
秋季飲食以滋陰潤燥為原則,在此基礎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湯,一方面可以滲濕健脾、滋陰防燥,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補營養、強身健體。秋季常食的湯有:百合冬瓜湯、豬皮番茄湯、山楂排骨湯、鯉魚山楂湯、鰱魚頭湯,鱔魚湯、赤豆鯽魚湯、鴨架豆腐湯、枸杞葉豆腐湯、平菇豆腐湯、平菇雞蛋湯、冬菇紫菜湯等。
宜多吃魚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鯽魚:又名鮒魚,味甘性溫。功效為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清熱解毒等,主治浮腫腹水、產婦乳少、胃下垂、脫肛等症。
帶魚:可補五臟、祛風、殺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皮膚乾燥者尤為適宜。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輔助療法。常吃帶魚還可滋潤肌膚,保持皮膚的潤濕與彈性。
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解煩等功效。食用可治療氣虛乏力,胃寒冷痛、腳氣、濕痹、瘧疾、頭痛等症。青魚所含鋅、硒、鐵等微量元素,還有防癌抗癌作用。
鯉魚:味甘性溫。有利尿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腫、乳汁不通、胎氣不長等症。
草魚:又稱鯇魚,有青鯇、白鯇兩色,味甘性溫,有平肝、祛風、活痹、截瘧之功效。古人認為,鯇魚肉厚而松,治虛勞及風虛頭痛,以其頭蒸食尤良。
泥鰍: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鰍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病後盜汗等症。
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
四、養生要點
1、健康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調理脾胃
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預防秋乏
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預防秋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乾燥症」,比如皮膚乾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5、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6、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鍾,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7、加強鍛煉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8、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9、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葯。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葯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葯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葯配伍,則功效更佳。
10、注意養陰
秋季天氣乾燥,秋季養生要注意養陰。秋天養陰,第一,要多喝水,以補充夏季丟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氣,秋季我們要多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公園,這都有助於養陰。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損人體之「陰」,因此,秋季鍛煉要適度。
五、運動鍛煉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此時機體活動隨氣候變化而處「收」的狀態,陰精陽氣也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所以秋季運動項目不宜過猛。
2、秋季怎樣養生?
1、飲食調攝:秋季調養臟腑以養肺為要。秋氣內應肺。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繫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雞、豬肺、豆漿、怡糖、鴨蛋、蜂蜜、龜肉、橄欖、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此外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葯膳,如蜂蜜蒸百合、橄欖酸梅湯等。初秋,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得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初秋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2、精神調攝:秋季在精神調養上也應順應季節特點,以「收」為要,做到心境寧靜,減輕肅殺之氣對人休的影響。古人認為秋季的精神養生應做到「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也就是說,以一顆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變化,或外出秋遊,登高賞景,令心曠神怡;或靜練氣,收斂心神,保持內心寧靜。或多接受陽光照射,轉移低落情緒。在現實生活中,要求人們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而不要「爭名在朝,爭利於市」。
3、 運動調攝:經歷了炎夏的悶熱後,秋季的涼爽正是戶外運動的大好時機。選擇在這個時節鍛煉身體,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不過,由於氣候變化的原因,這個時候更需要注意健身的方法,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人體陰精陽氣在秋天處於收斂內養階段,所以健身也要順應這一原則,運動切忌過度,要適可而止。人們宜參加一些輕松平緩、活動量小的運動,如:慢跑、登山、游泳等。這些運動講求形動而心靜,動而不亂,靜而不躁,既不會因出汗多損耗元氣,又可以舒展筋骨,以應秋收。且秋季氣候漸趨乾燥,在進行身體鍛煉的前後要多喝些水,通過補充體內的水分來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並提高口鼻黏膜的防禦機能。
3、秋季養生食譜
養生粥推薦
粥為我國傳統飲食方法之一,「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陸游對此褒獎有加。在天寒地凍的嚴冬,一碗暖徹全身的熱粥,既能驅散陰寒之氣,又可為人體補充養分,若是在其中加入一些入葯食物,還有療疾之效,可謂一舉三得。下述幾款保健冬粥人們可酌情擇食。
羊肉粥
鮮羊肉200克,粳米100克,將粳米熬至半熟時,加入切碎的羊肉,同煮至熟,吃肉喝粥。羊肉粥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的作用,對於陽氣不足、久病體弱、氣血虧損、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的中老年人尤為適宜。健康人食用,亦能增進食慾,增強體質,提高抗寒能力。
豬肝粥
豬肝50克,粳米100克,將豬肝切末,拌入適量醬油、鹽、味精備用,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將熟時,放入豬肝。豬肝粥能養血補肝,適用於血虛者。對於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失眠納少的婦女尤其有益。
胡桃粥
胡桃仁50克,粳米100克,將胡桃仁搗碎,加水與粳米一起同煮制粥。胡桃粥具有補腎宣肺功效,是冬季咳喘病常用止咳定喘食療粥,常食此粥,亦有健腦益智作用。
栗子粥
栗子50克,粳米100克,將栗子去殼去皮,磨成粉,與粳米共同入鍋加水煮粥。栗子粥能補益腎氣,健脾養胃,可用於腎虛腰腿酸軟無力,脾虛大便溏瀉者。
龍眼粥
龍眼(桂圓)肉2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同煮制粥。龍眼粥具有益心脾、補氣血、安神志的功能,是冬季補虛療損、滋體強身的食療佳品。
枸杞粥
枸杞30克,粳米100克,將洗凈枸杞與粳米一起入水煮粥。枸杞粥能滋補肝腎,養陰明目,適用於肝腎陰虧、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者食用。該粥有明顯護肝作用,亦能改善老年人因機能退化所引起的各種目疾。(寧蔚夏)
4、秋季該如何養生?
秋季:陽消陰長,天乾物燥要養收
「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
——《管子》
養生要點:秋屬肺金,主收。秋天由於陽光漸收,而陰氣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收,是指萬物成熟,到了收獲之時。從秋季的氣候特點來看,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隨「夏長」到「秋收」,而相應改變,因此,秋季養生皆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尤其春夏傷陰耗津的人、陰虛津虧者,更要抓緊秋冬時機養陰生津,以調整、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
起居、飲食、精神、運動防疾等方面的調攝,應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方能安全度過「多事之秋」。秋季起居應該早睡早起,做到清靜安寧,神氣漸收,不讓意志外馳,保持肺氣清靜,以適應秋季寒涼的氣候。
秋冬季節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金秋十月是最適宜登山的季節,在做登山前的熱身運動時,特別要注意下肢肌肉和關節的活動。可以先在原地慢跑幾分鍾,然後做有針對性的伸展練習。經過休息和適當調整,讓心肺功能從發揮部分功能,轉變為發揮全部功能,再做同樣強度的運動,就能夠適應了。
登山是一項大眾體育運動,因為沒有過高的技術要求,多數人都能參與。但也有一部分人因為身體緣故並不適合登山。比如:腿部有疾病的人;冠心病患者;癲癇病患者,有眩暈症者等。其他如內臟下垂、高血壓、肺氣腫病,以及處於生理周期的女性,一般不宜登山。
秋季鍛煉有很多好處,因為入秋之後氣溫適度,氣候宜人,在這樣的季節養成鍛煉的習慣,讓身體受到良性的刺激,會更加容易適應進入冬季後氣候的變化。
有的人覺得運動量大身體才能練好,抵抗力強,其實不然。運動跟吃飯睡覺一樣,都是適度才好。從中醫理論講,秋天人體的精氣處於收斂內養的階段,所以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
由於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開始下降的環境中容易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每次運動中也要注意運動的方法。除了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外,運動的幅度強度都要重視,不要勉強自己做一些較高難度的動作。
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已經很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了。晚上睡得晚,早上工作又多,不少人沒有時間早上鍛煉,所以有人就把鍛煉的時間定在了晚飯後。能夠堅持鍛煉是件好事,不過飯後立即進行運動,哪怕是散步也是不利於健康的。這是因為飯後消化系統的血液循環大大增加,而身體其他的部位血液循環就會相對減少,如果馬上開始運動,消化的過程受阻,胃腸容易生病。所以飯後30分鍾後再進行運動為好。
由於秋季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自然環境的變化,處於「收」的階段,陰精陽氣都處在收斂內養的狀態,故運動養生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不要做運動量太大的項目。以防汗液流失,陽氣傷耗。祖國醫學主張秋季多做「靜功」鍛煉,中醫學認為,人體五臟里的肺臟與秋季相應,秋季宜注意保養肺臟,而常練六字訣里的「嘶」字功,有助於養肺氣。具體功法是:
預備功。頭頂如懸,雙目凝神,舌舐上齶,沉肩垂肘,含胸撥背,松腰坐胯,雙膝微屈,雙腳分開,周身放鬆,大腦入靜,順其自然,切忌用力。
在呼吸調順後,縮身屈背,兩肘後縮下沉,上身盡量俯下,同時吸氣,再呼氣呼濁,呼氣時發「嘶」字音。此時,兩唇微向後收,上下齒相對,舌尖微出,由齒縫向外發音。意念由足大指之尖端領氣上升,兩臂循肺經之道路由中焦提出,向左右展開,如鳥之張翼,自己感覺到大氣行於脈絡中,如小蟲之爬行。由腹而胸,出肺系入上臂內廉,過肘漸入手寸口魚際穴中,直達拇指尖端之少商穴內,呼氣盡而氣到指實。當呼氣盡時,即用口用鼻吸氣,橫膈膜受到外氣之逼迫下降,則小腹因之而隆起。休息片刻,自然呼吸一次,再念「嘶」字,口型及兩臂之動作如上,這樣連續6次,即行調息。方法是:改用通常呼吸,但還要堅持鼻納口吐,兩目微閉,兩唇輕合,上下齒相互輕輕叩擊36次,若口中津生,猛力咽下,以意念送至腹部丹田。嘶氣後之所以還要調息,目的是補養肺因嘶後耗損,補益體內正氣,養生家高濂稱這一方法是修養肺臟法。
秋季若常練此功,可治痰多氣壅,口乾咽痛。早晨練功一定要到空氣新鮮、樹木茂盛的公園中練,在練功時應防止七情干擾,不恣意房事等。
吸收功:晚餐後兩小時,選擇室外空氣清新之地,先慢步走10分鍾,然後站定,面對明月,兩腳分開與肩平,兩手掌相搭,掌心向上,放於臍下3公分處,雙目平視,全身放鬆,吸氣於兩乳之間,收腹,再緩緩呼氣放鬆,持續半小時即可。
拍肺功:每晚臨睡前,坐在椅子上,身體直立,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吸氣於胸中,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胸部由上至下輕拍,呼氣時從下向上輕拍,持續約10分鍾,最後用手背隨呼吸,輕叩背部肺俞穴數十下。
5、秋季怎麼養生
調和情志 遠離悲秋
進入秋天之後,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鬱情緒。
編輯推薦:老人秋季養生首先要培養樂觀的情緒。不妨靜想收獲累累的愉悅,保持神態安寧,收神斂氣。
宋代養生家陳直說過:「秋時凄風慘雨,老人多動傷感,若顏色不樂,便須多方誘說,使役其心神,則忘其秋思。」可見,秋季注重調攝精神為養生之要務。正像《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的:「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因此,對中老年人來說,應有「心無其心,百病不生」健心哲理,養成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方可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徵。所以,中老年人要結伴去野外山鄉,登高遠眺,飽覽大自然秋花爛漫、紅葉勝火等勝景,一切憂郁、惆悵頓然若失,愉悅和諧的情緒煥發出青春般的活力。
秋凍有節 和用強身
我國自古以來流傳的「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諺語,符合秋天「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但對「秋凍」要有正確的理解,科學領悟其中真髓。
小編插語:晚秋氣候變化較大,早晚溫差增加,特別是秋冬交接之時,常有強冷空氣侵襲,以致氣溫驟降,此時若再一味強求「秋凍」,就會適得其反。請看--[秋凍有講究]
自「立秋」節氣以後,氣溫日趨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寒露過後,北方冷空氣會不斷入侵,出現「一場秋雨一場寒」。
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循序漸進地練習「秋凍」,加強禦寒鍛煉,可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有利於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如果到了深秋時節,遇天氣驟變,氣溫明顯下降,陰雨霏霏,仍是薄衣單褲,極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感冒等病,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氣變化,防寒保暖,一旦受涼感冒,極易導致舊病復發。
寒冷刺激可致體表血管彈性降低,周圍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而引起小動脈收縮、血壓升高,易發生腦血管破裂出血。寒冷刺激還能使血液纖維蛋白濃度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導致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和健康。
因此,要順應秋天的氣候變化,適時地增減衣服,做到「秋凍」有節,與氣候變化相和諧,方為明智之舉。
編輯推薦:初秋暑未消 秋凍有講究
飲食調和 潤肺防燥
過了「秋分」之後,由於雨水逐漸少,空氣中的濕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秋季又是肺金當令之時,稍有疏忽保健,易被秋燥耗傷津液,引發口乾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症。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
如泥鰍、鰣魚、白鴨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葯、白木耳、廣柑、白果、梨、紅棗、蓮子、甘蔗等清補柔潤之品,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對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於和中益胃生津。《醫學入門》中指出:「蓋晨起食粥,推陳出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如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胃,百合蓮子粥潤肺益腎,三色粥清熱養肺,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鮮生地汁粥涼血潤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薑粥禦寒止嘔,胡桃粥潤肌防燥,松仁粥潤肺益腸,菊花粥明目養神,茶粥化痰消食,燕窩粥養肺止嗽,山葯粥健脾固腸,甘菊枸杞粥滋補肝腎……
各人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臟腑陰陽氣血和諧,達到滋補身體之目的。
編輯支招:金秋欲解燥 梨子百合最奇妙 秋季巧治燥咳食療方 靚湯水去秋燥
健身鍛煉 動靜和諧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全民開展各種健身運動的好時期。面對諸多的鍛煉項目,應因人而異來選擇,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練五禽戲、打太極拳、做健身操、八段錦、自我按摩等;
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在進行「動功」鍛煉的同時,可配合「靜功」,如六字訣默念呼氣練功法、內氣功、意守功等,動靜結合和諧,動則強身,靜則養神,可達到心身康泰之功效。需注意的是,喜愛耐寒鍛煉的人,從秋天開始,與天氣變化相應相和,循序漸進,持7a686964616f31333361313330之以恆,才能增強機體對多變氣候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
注重預防 和而安康
秋天是腸道傳染病,瘧疾、乙腦等病的多發季節,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病的復發。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晚秋季節若疏忽防範,則會加重病情,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急性心肌梗塞、腦卒中而禍及生命。
END
注意事項
一是注重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和被細菌污染的食物。老胃病患者更要注重膳食調攝,和中養胃,做到飲食有節,溫軟淡素;禁食生冷,不暴飲暴食,戒除煙酒。
二是搞好環境衛生,清除蚊蟲孳生地,並採取措施防止蚊蟲叮咬;對兒童要按時接種乙腦疫苗,對接觸乙腦的人員和易感人群,也要及時注射乙腦疫苗,以增強免疫力。
三是天氣驟變時要防傷風感冒,對老慢支、哮喘患者可起到防復發的作用,
四是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人進行干預治療,將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控制在理想范圍,保持和諧平衡,可有效地防止並發症,提高生活質量,安度金秋。
6、秋季怎麼養生?
通常立秋以後,天氣漸涼,氣候就變得日趨乾燥。此時人們往往會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膚等部位有乾燥感。有的人還會出現口乾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結、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狀,不少人的鼻腔黏膜對冷空氣的刺激不適應,常發生傷風、感冒、流鼻涕等,這些都稱為「秋燥」症。而中醫學認為,燥為秋季的主氣,很容易傷其津液。 秋季到來,氣候由熱轉涼,空氣中水分減少,人體會產生由於乾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變化,常稱為「秋燥」。秋燥主要表現為口渴咽干、聲啞乾咳、皮膚乾燥等。
祖國醫學歷來倡導以飲食調養來抵禦「燥氣」,有「燥則潤之」的養生理論。實踐證明,秋天多喝些滋陰潤燥的湯水是十分有益的!
■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用料]鮮白茅根200克,雪梨2個,豬肺1副,陳皮5克。
[製法]豬肺洗凈切塊,放入開水中煮5分鍾,撈起沖洗干凈;雪梨切塊,去心和核;白茅根切短。陳皮用水浸軟,與豬肺、雪梨、白茅根一齊煲,用文火煲2小時即可。
[功用]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涼血、助消化。用於秋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或乾咳無痰,或痰中帶血、痰稠黃濃、喉痛、聲音嘶啞、唇舌乾燥、便秘。又適宜肝炎、肝硬化、氣管炎及肺炎患者飲用。
■雪梨南杏瘦肉湯
[用料]鮮雪梨一隻,南杏仁、瘦豬肉各適量。
[製法]雪梨去皮,與南杏仁、瘦豬肉同煲2小時即可飲用。
[功用]本湯功能潤肺、生津、清熱、化痰、止咳潤燥。
■川貝蘋果飲
[用料]上好蘋果一隻,川貝末約10克,蜂蜜適量。
[製法]蘋果平切蓋,挖空心,放入川貝末10克,蜂蜜適量,將蓋蓋好,用牙簽固定,隔水燉2小時,湯渣同吃。
[功用]潤肺、除痰、止咳,用於咳嗽痰多,咽干口渴。
■菜乾鴨腎蜜棗湯
[用料]臘鴨腎4個,豬瘦肉100克,白菜乾250克,蜜棗5個。
[製法]白菜乾用清水浸軟,切段;臘鴨腎用溫水浸軟,切件;豬瘦肉洗凈。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2—3小時,調味食用。
[功用]清燥潤肺,止咳生津,用於乾咳無痰、咽喉乾燥、口渴欲飲。
■太子參百合瘦肉湯
[用料]太子參100克,百合50克,羅漢果半個,豬瘦肉150克。
[製法]豬瘦肉原塊洗凈,太子參、百合、羅漢果洗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滾後,放入瘦肉,改文火煲1—2小時,調味食用。
[功用]清潤肺燥,益肺生津。適合氣虛肺燥、咳喘氣短、口乾渴飲、燥熱傷肺而咳嗽咽干者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