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論中葯養生的特點

論中葯養生的特點

發布時間:2021-04-15 11:57:33

1、中醫養生的特色有哪些

1.理論體系獨特
中醫養生理論,以「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整體觀念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體生命活動及其與自然、社會的關系。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協調,講究體內氣機升降,以及心理與生理的協調一致。並用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理論來闡述人體生老病死的規律。尤其把精、氣、神作為人體之三寶,作為養生保健的核心,進而確定了指導養生實踐的種種原則,提出養生之道必須「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廣起居有常」,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的移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

2.以和諧適度為宗旨
養生保健必須整體協調,寓養生於日常生活之中,貫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間,事事處處都有講究。其中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和諧適度。使體內陰陽平衡,守其中正,保其沖和,則可健康長壽。例如,情緒保健要求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適度,又如,節制飲食、節欲保精、睡眠適度、形勞而不倦等,都體現了這種思想。晉代養生家葛洪提出「養生以不傷為本」的觀點,不傷的關鍵即在於遵循自然及生命過程的變化規律,掌握適度,注意調節。

3.全面調養與辨證施養相結合
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健康是指人的軀體、精神與社會關系等各個方面都處在一個相對良好的狀態,因此養生實踐活動應該伴隨著我們生命過程的各個環節,採取多種調養方法,持之以恆地進行審因施養,才能達到目的。中醫養生一方面強調從自然環境到衣食住行,從生活愛好到精神衛生,從葯館強身到運動保健等,進行較為全面的、綜合的防病保健。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視按照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反對千篇一律、一個模式,而是針對各自的不同特點有的放矢,體現中醫養生的動態整體平衡和審因施養的思想。歷代養生家都主張養生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全面配合。例如,因年齡而異,注意分階段養生;順乎自然變化,四時養生;重視環境與健康長壽的關系,注意環境養生等。

4.適應范圍廣泛
養生保健是一生相伴,長期實踐的活動。人生自妊娠於母體之始,直至耄耋老年,每個年齡階段都存在著養生的內容。人在未病之時,患病之際,病癒之後,都有養生的必要。不僅如此,對不同體質、不同性別、不同地區的人也都有相應的養生措施。因此,養生學的適應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它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進行全面普及,提髙養生保健的自覺性,把養生保健活動看做是人生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中醫葯養生特點和應用

?

3、中醫美容養生的優勢與特點都有哪些?

&

4、中醫中葯的特色和優勢,具體表現在哪幾方面拜託各位了 3Q

長期以來,中醫學界都把整體觀作為中醫的特色與優勢之一。但是,作為特色和優勢,都是在比較中產生的。中醫的特色與優勢,應該是指與西醫相比較而言的,即人無我有、人有我異。這才能真正稱得上特色和優勢。是否真的如此呢?今以第六版中基教材上關於中醫整體現的闡述為基礎,對中西醫理論進行一個簡單的比較,對這個問題也許會有些新的認識。 1整體觀念並非中醫獨有 1.1首先是就中醫整體現的醫學內涵來看:「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的結構互相聯系,不可分割;人體的各種功能互相協調,彼此為用,在患病時,體內的各個部分亦相互影響。同時,中醫認為人和環境之間相互影響,是一對不可分割的整體。」西醫其實也有著同樣的思想。西醫《生理學》在緒論中指出:「人體生理學的任務就是研究構成人體各個系統的器官和細胞的正常活動過程,特別是各個器官、細胞的功能表現的內部機制,不同細胞、器官、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從而使人們認識人體作為一個整體,其各部分的功能活動是如何互相協調、互相制約,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過程。」「生理學研究就是從細胞、器官和系統以及整體這樣三個水平上進行的。」 1.2就人體的整體性,中基教材從中醫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和養生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但如果與西醫對比,我們會發現,在這幾個方面,西醫都具有同樣意義上的整體現。 1.3就人與環境的密切聯系而言,教材論述了時間、地域及社會條件對人的影響。而西醫則是通過大規模的流行病調查來形成相關內容。比如西醫所論的地方病、職業病、冠心病高危人群等。在具體內容上與中醫存在差別,但就指導思想而言卻完全一樣。如果有不同,則是西醫注重由對現實情況的統計學分析得出結果,而中醫較為注重從古人經典中的論述尋找依據。 也許可以用這樣一段話來結束這個簡單的比較:「中醫界普遍認為中醫學在思維方法上具有整體系統性,這優越於以還原論為特徵的西醫學分析方法。這種靜態的認識無視了西醫學在方法上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二次大的變革,即由科學的以理性認識為特徵的還原論代替原始樸素的直觀方法和由科學的以辨證認識為特徵的構成論的建立,正在克服還原論的機械唯物論缺陷。」 2中醫整體觀並非獨具優勢 2.1從方法論上講,中醫的整體觀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系統(整體)思想。現代意義上的系統思想,其突出的一個特徵是強調整體與局部之和之間的非線性(非加和)關系。也就是常說的整體可大於、等於或小於局部之和,而整體中的局部與單獨的局部之間屬性上存在差異。這種思想是對機械還原論的糾正,也是用於對復雜研究對象分析的重要原則。但中醫的整體現並不具備這兩方面的內涵。 2.1.1中醫的整體與局部之間呈加和關系。如心的功能加氣的功能就是心氣的功能,心病的症狀加上氣虛的症狀就是心氣虛的症狀,治療上也如此。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指的是中醫的理論認識。比如當歸配黃芪的實際葯理作用肯定不等於兩味葯物葯理作用的簡單相加,但在中醫的理論認識上卻恰恰就是一個簡單的相加:一個益氣一個養血,配起來就是益氣養血了。 2.1.2局部屬性問題。由於中醫對局部的認識不足,局部的性質都是由整體所衍生的,所以,在中醫整體觀指導下的認識中,局部沒有自己獨立的屬性。比如:雖然耳是聽覺器官,但實際卻是腎或說是腎系統在「聽」。 2.2中醫整體觀的哲學屬性。中醫整體現之所以不具優勢,還在於它主要是一種哲學思辨產物,而不是科學知識產物。盡管其中包含了許多真理,但仍然無法改變它自然哲學的本來面目。這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認識。 2.2.1模式化的理論表述。中醫理論的表述形式具有模式化的特點,往往顯得非常整齊。如論及五臟系統構成,每一系統都必有一臟、一腑、一體、一竅。五臟系統之間的五行生剋關系更是非常的機械。陳小野研究後認為,這種表述方式「符合人的記憶心理,……所以在人的印象中,中醫理論的相互聯系觀念就很強了。」也就是說,中醫的整體現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理論的內涵而是由於理論的表述方式給人的一種主觀感覺。而從另一角度講,客觀事物的相互聯系是豐富多彩的,之所以會在中醫理論中表述得如此整齊劃一,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哲學理論進行邏輯演繹的結果。這樣的表述必然是對客觀事實進行了相當的主觀取捨,因而不可能是對事物本身的真實整體再現。對比西醫,我們也可以看到,中西醫的整體現的形成是有很大不同的。中醫的整體觀是由哲學而醫學,更多的來自於語言上的邏輯推演;西醫的整體觀是由醫學而哲學,依賴於對事實的分析綜合。中醫的哲學意味濃而科學意味淡;西醫的哲學意味淡而科學意味濃。 2.2.2醫學內容上的真實性問題。盡管中醫的整體觀有其合理性,但由於它更多的是哲學層面上的認識,因而,它的合理性和深刻性並不等於作為具體學科知識的真實性和先進性。中醫學中與整體觀相關的許多知識,其中一些是正確的,但也有一些是牽強附會臆造的,有一些是甚至是唯心的。這也正是自然哲學的特點。恩格斯對此有一段精闢的論述:「自然哲學只能這樣來描繪:用觀念的、幻想的聯系來代替尚未知道的現實的聯系,用想像來補充缺少的事實,用純粹的臆想來填補現實的空白。它在這樣做的時候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思想,預測到一些後來的發現,但是也發表了十分荒唐的見解,這在當時是不可能不這樣的。」 2.3整體調節問題。醫學理論最終是靠治療來實現目標。其實我們所談論的整體優勢更主要的是指中醫在治療上的整體性,即所謂的整體調節作用。它強調中醫的治療作用不是針對某個特定的致病因素(如細菌)或病理環節而是通過對全身的影響實現的,所以它有時有著比西醫更好的療效和更小的副作用。但這里有幾點要注意:(1)不論有沒有整體觀的指導,中葯的作用一般都主要是通過對全身的影響來實現,這是中葯本身的固有特性。(2)中葯的非針對性作用並不能說明它比西葯的針對性作用更有優勢。在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更需要針對性作用。(3)中葯的副作用的確比西葯的小,但西葯的副作用是明確的並且具有最終可控性,中葯的副作用則是不明確和難以控制的。(4)在西葯能確切治療的病症范圍內,西葯有著比中葯明顯的優勢;在西葯不能有確定療效的病症范圍內,中葯比西葯可能有優勢。這並不由是否有整體現的指導來決定。 3難以向現代整體思想發展 許多學者都提出如何將傳統中醫的整體思想發展為先進的現代整體(系統)思想。這是非常困難的。(1)從哲學上講,現代整體(系統)思想是古代整體觀螺旋式發展的結果,有形的相似卻有質的不同;(2)從實際操作上看,現代整體(系統)思想是建立在嚴密的數學方法基礎之上的,而中醫的概念大多模糊、抽象、思辨,致使中醫的數學化進程舉步維艱;(3)中醫理論對具體細節缺乏把握。其整體觀下的中醫理論實際是從整體到局部的單向性認識,與現代整體思想所表現出的對整體與局部的辯證認識有著巨大的差別;(4)中醫試圖通過整體觀的發展來改變其模糊、抽象、思辨,但中醫整體觀要發展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整體現又必須要先實現確定、具體。這是一個更難解的結。可以說,相比於西醫,中醫的整體觀要具備現代的意義,有著漫長的路要走。 本文試圖說明的是,有了整體觀並不等於一定就可稱此為特色,而更不等於這就是優勢。中醫的整體觀是中醫進行思維的重要工具,它使中醫可以在無法了解機體內部的和細節的情況時依然可以進行分析。盡管這種分析帶有很大的主觀猜測成分,較之於不講求任何理由的試錯法而言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並且也確實為許多新現象的發現,為許多經驗的積累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但它與西醫相比較,並非獨有,也並沒有特別的優勢。如果筆者的結論是正確的,那麼,那些以整體觀作為中醫發展的特色與優勢前提的議論有必要重新思考:中醫的特色與優勢究竟是什麼?或者說:中醫的整體觀與現代西醫學的相比「特」在哪裡,「優」在哪裡?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回答,對中醫特色、優勢的正確定位和評價,並賦之以新的含義,具有積極的意義。

5、中葯治療的特色及其優點和不足是什麼

中醫並不是你們說的,有時候也需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謂急治標,緩治本,或標本兼治 中醫的特色在哪裡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天人相應學說 二、生成整體論 三、辨證論治 四、個體化診療模式 五、扶正祛邪 六、維持陰陽平衡 七、對人不對病 八、人性化互動診療服務 九、仁心仁術 十、尊重生命及其完整性 十一、開放包容 內容豐富 十二、重視醫者的自我修煉 十三、師傳授受 十四、追求 「平衡」與「和諧」十五、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十六、強調預防和養生 中醫的八大優點 1、★綜合性★中醫學的綜合性體現在看待問題的多維性視角,知識構成上的多學科滲透和維護健康的綜合性措施等多方面。 2、★實用性★中醫學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它從數以萬計民眾的養生、保健、治病及日常生活的實踐中發展而來,又經數千年得力市洗滌,不斷被後人重復檢驗,比較篩選,優而精者留,劣而粗者汰,經歷史大浪淘沙而成,體現出了既能切實解決實際問題,且簡、便、廉、安全、持久等明顯優勢。 3、★療效性★中醫葯學具有悠久的歷史,是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形成的。中醫葯學能夠流傳至今的關鍵在於它的臨床實踐和臨床療效。 4、★安全性★中葯方劑治病是中醫治療學的主體,中葯絕大多數來自自然,大多葯性平和,副作用小,不幹擾人體正常的生理過程,有的並有適應原樣的雙向調節作用,特別是經過數千年實踐驗證發展起 來的方劑配伍理論,用以指導用葯,可以產生各個單味中葯所沒有的,同時也不是各單味葯物供銷簡單疊加所能產生的整體功效。 中葯方劑的安全有效,不僅使得健康知識日益豐富、保健意識日趨強烈得閑帶社會群體對其青睞有佳,而且,提示她有著值得進一步深入發掘,以貢獻於明天醫葯事業的巨大潛能。 5、★注重自身內因★,重在調整狀態 注重內因,注重調整機體狀態,是中醫學在治療方面的一大優勢。中醫學始終把調整人體內在機能狀態放在養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核心地位。中醫學的絕大多數治病方 法,都是通過調整個體自身機能,改善機體內在環境後起效的,且常能針對病本加以根治。 6、★整體觀念★中醫學非常重視人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和內在臟腑器官之間,心理、生理活動之間,以及人與外界之間的相互聯系,形成了獨特整體觀念。這一觀念始終貫穿在中醫學對生理、病理、診法、辨證、治療等各個方面的理性認識中。 7、★恆動觀念★,恆動就是不停頓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恆動觀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醫學問題時,應持有運動的、變化的、發展的觀點,而不可拘泥一成不變的、靜止的、僵化的觀點。 8、★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包括辨證和論治兩大方面。它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特點之一。辨證論治,既不是對症施治,根據病人的主訴,或者抓住一兩個症狀進行治療;也不是某病用某葯的 辨病施治。辨證包含著如何作出具體深入的分析,並找出病症的主要矛盾;論治指的是如何採取針對 性措施,來解決主要矛盾。 中醫的缺點在於沒有標准化,跟西醫相比,西醫具有著明確化,標准化傻瓜化的特點,所謂的傻瓜化的意思是說只要診斷正確了,國家是有規定一個治病的標准,你按照那個標准去開葯方就行。中醫還有個缺點就是, 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好中醫, 對醫生本身的能力實在要求在高了! 甚至還要有看著人家西醫大把大把撈錢而不眼紅的高尚品格, 如果德才兼備的人上哪去找呀? 如果做到了, 甚至留芳千古都有可能, 可是現代人能嗎?

6、中醫食療養生有什麼優點?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中說:「毒葯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7、中醫葯的基本特點

你問的太粗獷了,我只能說中醫葯基本特點治療理念傳統,比較適合慢性調理,注重的是整體恢復,而且相對安全,價格呢便宜些。

與論中葯養生的特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