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一詞最早出自哪句話?
「養生」一詞最早出自《莊子·養生主》中的「得養生焉。」
2、」箴言」是什麼意思?
釋義:規諫勸誡的話。
箴zhēn
(1)
同「針」。
(2)
勸告,勸戒:~言。~規。~諫。
(3)
古代一種文體,以告誡規勸為主:~銘(「箴」是規戒性的韻文;「銘」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兼於規戒、褒贊的韻文。因其作用有相似之處,故後人多連稱)。
讀音:
zhēn
yán
造句:1.友誼是人生最可貴的事,我背誦一個羅馬大哲人的箴言。
2.溫老的這些養生箴言堪稱警世名言。
3.和吹起破舊的織有沉默箴言的掛毯的時間。
4.聖經箴言16:18里寫道「驕兵必敗」。
5.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流傳幾千年的「箴言」看來要改改了。
3、足療四季養生格言
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勸學》
4、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到的養生先養心是從哪六個方面入手?
數千年的中醫葯發展史,記錄著無數先輩前賢對養生保健及延年益壽的豐富經驗和學術成就。縱觀歷代中醫文獻及養生專著的有關論述,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養生理念有著自己的獨特魅力。
天人相應
《老子》所謂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了人處於天地之間,其生命活動與宇宙自然密切相關。《黃帝內經》沿襲這一思想,視天人相應為養生的最高境界。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專篇討論四季養生調神的具體內容,對起卧、穿戴、飲食、情志、運動等均有明確提示,如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其意為:春季推陳出新,萬物欣欣向榮,應之人體,適當晚卧早起,晨練散步於庭院,披散頭發,松緩形體,令情志得以暢達,其時多思生存而勿想消亡,多思給予而勿想掠奪,多思獎賞而勿想懲罰,惟有如此,才是符合春氣生發的養生之道。
動靜相宜
動者屬陽,靜者屬陰,動靜相宜,陰陽協調,是生命變化的內在依據,也是養生保健的基本理念。興奮與抑制、清醒與睡眠、運動與靜止、分化與合成等,均與陰陽動靜協調有關。誠如明代醫家張景岳《類經圖翼·醫翼》所說:「天下之萬理,出於一動一靜。」
動是絕對的,靜是相對的。論述養生動靜觀之卓有見地者,當推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太極動而生陽,動之動也;靜而生陰,動之靜也。廢然無動而靜,陰惡從生哉?一動一靜,闔辟之謂也。由闔而辟,由辟而闔,皆動也」(《思問錄·內篇》)。筆者以為,形需常動,神須恆靜,形動神靜,分而若一。
形神共養
形與神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哲學觀念,也可用其對人體生命運動進行高度概括。形,即為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及氣血津液等基本物質。神,即指情志、意識、思維等精神活動以及生命運動的外部表現。
形神共養,是指養生既要注重養形,亦須強調養神,且養神先於養形,即所謂「養生先養心」。中醫學素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說,強調「神」的健旺暢達是身體健康的必要保證,「神」的活動失調是疾病發生的內在依據。大體而言,養生應動靜相濟,動以養形,靜以養神,動者為健,靜者為康,形神合一,盡終天年。
中醫傳統養生保健的具體內涵
養生范圍廣闊,內容眾多。就精神養生、起居養生、飲食養生、房事養生及娛樂養生等內容簡述如下。
精神養生
其是指通過主動地修德、調志、節欲等多種途徑,保全精神健康,達到形神合一的養生方法。
修德怡神
注重修德之人,行事光明磊落,性格豁達開朗,如此則情志怡然安寧,氣血和調,臟腑功能平穩,形與神俱,可得天年。大德必得其壽,孔子有「知者樂,仁者壽」之論,民間有「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之語,均應成為養生箴言。
有學者經研究認為,有道德修養的人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相對穩定,體內的酶和一些膽鹼等活性物質分泌正常,腦中激素的釋放增多,強化神經活動,有助於延緩衰老,有利於健康長壽。修德怡神,是養生延年的重要方法,歷來受到養生家的高度重視,凡養生有道之人,均將其列為攝生首務。誠如唐代醫家孫思邈所言:「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
調志攝神
人的情志活動是對外界刺激的反映,喜怒哀樂在所難免。但若情志放縱偏激,極易影響人體氣機,輕則引起功能失調,重則導致疾病發生,故而通過主動地控制和調節情志活動,避免產生反常或不良的情緒狀態,可達到寧心攝神、健康長壽的目的。
現代研究也證實,長期的精神緊張、情緒焦慮、心理壓力過重,可以直接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免疫功能處於抑制狀態,而容易出現精神疲乏,失眠多夢,烘熱冒汗,煩躁不寧,情志抑鬱,食慾減退,性慾冷漠,心悸怔忡,若經久不已,甚至可誘發癌症。古今養生家所倡導的情志轉移法、暗示法、開導法、節製法、疏泄法等,均為暢志舒情、愉悅心神的有效方法。但願諸君從養生保健角度出發,天天保持好心情。
人生在世,孰能無欲。但人之慾望,永無滿足,這是普通的心理狀態。要養生保健,就必須節制慾望,誠能做到「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素問·上古天真論》)。若能如此,可謂養生修心之高人矣。
俗話說:「妄想一病,神仙難醫。」因欲壑難填,終日憂心忡忡、胡思亂想,使心神處於無休止的混亂之中,便會嚴重影響人體臟腑組織以及氣血陰陽的功能活動,而損害身心健康。《道德經》指出:「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要想清心寡慾、靜養心神,就應自覺地、盡力地做到薄名利、禁聲色、廉貨財、損滋味、除妄想、去妒忌
5、飲食養生名言
健康飲食的名言名句語錄
應建立在飲食上!飲食,健康未來!有很多的都提醒人們要健康的飲食。今天小編為你分享的是的名言名句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
健康飲食的名言名句1) 你把弄得失常了,就是自己毒化自己的。(德國思想家)恩格斯
2) 飲食健康促進,健康人生。
3) 健康飲食就是健康人生
4) 健康建立在飲食上!飲食天下,健康未來
5) 健康是吃出來的。
6) 注意飲食健康,就是注意家人的身體健康。
7) 「健康飲食,傳承"
8) 「合理膳食規律起居,引領健康生活 」
9) 投資健康,儲蓄健康,收獲健康。
10) 健康二字值千金,定期檢查齊放心。
11) 吸毒吸煙,錯!錯!錯!暴飲暴食,莫!莫!莫!
12) 運動澆活生命之花,健康之果。
13) 走路使您童顏常在,運動使你青春永駐。
14) 讓深入人心,讓健康行動走進生活。
15) 生理健康使我們強壯,使我們豁達。
16) 均衡飲食多運動,健康常伴你左右。
17) 一個人不先感到飢渴,便享受不到飲食的樂趣。——(古羅馬哲學家)奧古斯丁
18) 一味追求食物精美是生活奢侈的標志,不願再吃家常便飯是症的預兆。(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
19) 人一吃過飯就變得保守了。——(美國作家)愛默生
20) 人不得夜食,夜勿過醉飽。——(中國古代家)孫思邀
關於健康飲食的名言1) 人無疑是大地的主人,又是胃腸的奴隸。(俄國作家)岡察洛夫
2) 人的飲食要從五穀雜糧中吸收多方面的營養,也要從多種蔬菜中吸收營養,不能偏食。——(中國家)徐特立
3) 口腹之慾,何窮之有。每加節儉,亦是惜福延壽之道。——(中國古代詩人)蘇軾
4) 已飢方食,未飽先止;散步逍遙,務令腹空。——(中國古代詩人)蘇軾
5) 不要因為你自己沒有胃口而去責備你的食物。——(印度作家)泰戈爾
6) 不要忽略你的身體的健康;飲食,動作,均須有節。——(古希臘家)畢達哥拉斯
7) 美食珍鍾可以充實肌膚,卻會閉塞心竅。——(英國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
8) 整天赴宴的人沒有一頓飯能吃得香。——(英國詞典編輯家)福勒
9) 從來沒有一個例子能證明好話能安慰飢餓的胃。——(奧地利作家)茨威格
10) 人應當善於鑒別哪些食用有益,哪些物品食用有害。這種智慧,是一味最好的葯。——(英國哲學家)培根
11) 一生沒有宴飲,就像一條長路沒有旅店一樣。——(古希臘哲學家)德溪克利特
12) 歡樂的氣氛能使一盤菜變得像一個宴會。——(英國哲學家)赫伯特
13) 用艱苦的勞作換取旺盛的食慾。——(古羅馬詩人)賀拉斯
14) 為了能夠保持良好的健康,養料不僅分量要有節制,而且質料也要清淡。——(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
15) 文明依賴修養,健康依靠堅持,環境有賴自覺。
6、《論語》中的養生名言有哪些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在《論語·季氏》中提到過「三戒」,即「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也就內是人要根據不同的體質、年齡、生理、心理特點來養生。如果是青少年時期,機體發育尚不成熟,注意不要早婚,不要性生活太頻。如果是壯年時期,身體強容健達到頂點,力量充沛,脾氣也大,切記不要與人爭斗,以免傷人傷己。如果是老年時期,體質已經虛弱,就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不要再苦心追求什麼了。
7、八字養生箴言:「蟻食。龜欲。猴行。?? 」還有一個是什麼???
童心
八字養生箴言,與大家分享:
「童心、蟻食、龜欲、猴行」 --------意思是
童心:像兒童那樣無憂無慮。
蟻食:像螞蟻那樣雜食。
龜欲:像烏龜那樣無欲無求以自守。
猴行:像猴子那樣多跳多動。
8、古人養生經典格言有哪些
古人養生經典格言:
生從十三:虛、無、清、凈、微、寡、柔、弱、卑、損、時、和、嗇。
【譯文】養生之道在於遵從十三條要旨。這就是:心無雜念,恬淡於世事,內心清潔無染,俗念凈除,謹小慎微無過失,寡慾無貪,心柔不逞強,甘作弱者之心,自視不卑不亢,減損太過的言行,知時達務,順四時之變化,秉性謙和,崇尚儉朴。
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心處其道,九竅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見色,耳不聞聲。故曰:上離其道,下失其事。
【譯文】心對於人體,如同君主在國中處於主宰地位;九竅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職責一樣。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竅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條不紊地發揮其作用;如果心裡充滿著各種嗜欲雜念,眼睛就看不見顏色,耳朵就聽不見聲音。所以說心要是違背了(清靜寡慾的)基本規律,各個器官也就會失去各自應有的作用。
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盡天年。
【譯文】行為正直就不會遭遇禍害,不遭遇禍害就能安享天年。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譯文】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輕的時候,血氣未定,要戒女色;壯年的時候,血氣方剛,要戒斗毆;等到年老了,血氣已衰,要戒貪心。
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無恚嗔之心……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
【譯文】意志清閑而少慾望,心緒安詳而無懼怕,無怨恨憤怒之心,思想上沒有憂患,以恬談愉快為本,以自得其樂而功。做到這些多可使「形體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壽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