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曹庭棟養生注重細節

曹庭棟養生注重細節

發布時間:2021-04-13 18:28:28

1、曹庭棟的生平及著作

乾隆六年(1741)舉人。少嗜學,工詩文。中年後,絕意仕途,於居處累土為山,曰「慈山」。彈琴賦詩,寫蘭竹,摹篆隸以自娛。曹氏著述頗豐,自成一家。有《產鶴亭詩集》9卷、《隸通》2卷、《琴學內篇》1卷、《外篇》1卷、《魏塘紀勝、續紀》等。所著《易准》、《孝經通釋》等6本宏作多采入四庫全書。養生專著有《老老恆言》(又名《養生隨筆》)五卷,自言其養生之道,淺近易行。曹是個琴學家、書畫家,平時經常彈琴養心,書畫怡情。除主張和情志、養心神、慎起居、適寒暖外,對節飲食、調脾胃尤加重視。
他認為,飲食不節,脾胃乃傷,並指出「脾胃為後天之本,老年更宜調理脾胃為要。」還認為「胃陽弱而百病生,脾陰足而萬邪息。」因此,節制飲食,調理脾胃有助於飲食和精微的正常消化及轉輸以保證人體各部分的營養而致健康長壽。

2、「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後」,這裡麵包含了哪些養生知識?

「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後」這句話很直接地告訴我們,養生並非簡單的早起,更重要是在最適當的時間起床,可以讓身體以最好的狀態迎接生活。

曾經很多人錯誤地認為養生就是早睡早起,其實對於起床時間確實有很大的講究,起得早其實對身體不好。

一、養生最合適的起床時間,應該在早晨5點到6點之間

「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後」這句話,說白了就是最早起來不應該在雞鳴(5點)之前,最遲起來不應該在日出(6點)之後,那麼就說明養生中最適合的起床時間就是早晨的5點到6點之間。很多人錯誤地理解「早睡早起身體好」的意思,甚至會選擇晚上9點睡覺而早上4點起來運動,其實起太早對身體都沒有好處,畢竟早晨5點到6點是才人體生物功能的頂峰。

每天在5點到6點之前起來,能讓有足夠睡眠後的我們有比較好的精神,這個時間也適合就是排出身體毒素;起床喝上一個溫水再去個廁所,會發現一整天都是精神飽滿。

二、養生並非隨便早起,錯誤的起床時間會影響我們的身體規律

想身體好就必須早起?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太早起來只會改變我們的睡眠以及飲食習慣,導致身體不如以前。太早起來,我們的身體還處於比較緩慢的代謝能力,在這個時候食用早餐甚至是加重了腸胃的壓力,容易引起很多的身體毛病;而且經常這樣的早起會影響到人的精神,讓整天下來都渾渾噩噩的。

養生並非簡單的早起,最重要是選擇在每天5點到6點之間,能夠讓我們擁有最好狀態的身體。

3、請問2006-06-01出版的曹庭棟著《老老恆言》書中每章節有譯文嗎?I S B N:9787117076227 ,謝謝

《老老恆言》又名《養生隨筆》,2006-06-01出版的共五卷,平裝109頁,應該是沒有現代白話譯文的
你想了解,可以看看
養老有方:《老老恆言》中的長壽之道,這本書依託《老老恆言》,最大化地呈現原書精華,同時又根據現代生活實際做相應修正和拓展。沒有晦澀難懂的醫學知識,有的只是操作性很強的養生感悟。

4、早上喝白粥對身體好嗎?

早上喝白粥對身體好。
雖然白粥很清淡,或許索然無味,但是卻copy有利於延年益壽。
清朝著名的養生家曹庭棟,少年多病,終生不出鄉里,寄情村野山水之間,修身力學,工詩畫,成文學大家,其著作《四庫全書》亦多採用。曹庭棟因在當時的醫療環境,可享九十多歲高壽,已成為養生佳話。而曹庭棟亦將古人的養生心得與自己的實際經驗結合,寫成「養生隨筆」,命名為《老老恆言》,老老,即老吾老,有養老、安老之意,享受健康長壽的寶典。曹庭棟在該書《晨興》篇中說:「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甌,能推陳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細。如雜以甘咸之物,即等尋常飲食。」清楚講明,清粥若加以其它佐物,就等百於是普通食物了。
唐朝醫學家孫思邈,因少年多病而學醫,並以佛家與道家的智慧來度養生,活到一百多歲,他亦主張清晨食白粥。另外,又將中葯煮粥,利用「米氣」與水分作「葯引」,根據五臟六腑的「生物時鍾」,去調理身體,治療疾病。
古時無冰箱,粥都是每頓煮好後趁微溫即食。時下用來充飢,粥煮好了,吃不完,放在冰箱,要吃時再煮沸加上其它輔料,無妨。但作為養生的晨粥,還是新煮成的有益正氣。

5、想請教一下床位擺放。

在古代,不少注重養生的帝王就遵循「東西向為好」的睡眠養生規則。中醫依據「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的觀念指出,頭為「諸陽之會」、「諸陽之巔」,春夏屬陽,主生發之氣,故春夏季節宜向東而卧;而秋冬屬陰,西方有收斂、閉藏之氣,此時則宜向西而卧。

要想睡覺好,也得講究睡眠方位,歷史上,不少注重養生的帝王就遵循「東西向為好」的睡眠養生規則,如果您覺得睡眠不佳,那就看看床位擺放是否合適了。

睡覺時的頭朝哪個方向,對身體有益?一般人都回答:睡覺時應當頭部朝西。由於地球是自西向東轉動的,頭朝西即是借了地球自轉力,讓血液更加輕易向頭部凝聚。

實在,早在唐代,養生家孫思邈就在《千金方》一書中說:「凡人卧,應講究春夏向東,秋冬向西。」並強調:「頭勿北卧,勿安床。」清代養生家曹庭棟在《老恆言》一書中也說:「寢恆東首,謂順生氣而卧也,頭勿北卧,謂避陰氣。」

6、床怎麼擺放能使睡眠質量更好?

睡覺時的頭朝哪個方向,對身體有益?一般人都回答:睡覺時應當頭部朝西。因為地球是自西向東轉動的,頭朝西等於借了地球自轉力,讓血液更加容易向頭部聚集。
其實,早在唐代,
養生家孫思邈就在《千金方》一書中說:凡人卧,應講究春夏向東,秋冬向西。並強調:頭勿北卧,勿安床。清代養生家曹庭棟在《老恆言》一書中也說:寢恆東首,謂順生氣而卧也,頭勿北卧,謂避陰氣。
歷史上,注重養生的帝王家、公侯家甚至百姓都很注重睡眠養生,更講究方位。當您在參觀北京故宮的時候,不知是否注意到了帝後床鋪擺放的方位都是東西方向。為何如此?中醫有說法。
睡眠方位以東西向為好的理論根據何來?原來,中醫依據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的觀念指出,頭為諸陽之會、諸陽之巔,春夏屬陽,東方主生發之氣,故春夏季節宜向東而卧;而秋冬屬陰,西方有收斂、閉藏之氣,此時則宜向西而卧。
現代科學也認為,地球是個大磁場,其磁極為南北向,正所謂南極和北極。同時,人體本身也是一個帶有磁性的小磁場。而地球這個大磁場,無時無刻不在對人體這個小磁場產生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影響。從近年來國外和國內醫學界對睡眠方位的調查來看,人體卧位朝向如果與南北磁極相順,即頭朝北或頭朝南時,
健康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醫學界在針對腦血栓病的調查中發現,睡眠方位為頭北腳南方向而睡的老人,其腦血栓的發病率要高於採取其他方位睡眠的老人。此言絕非危言聳聽,
臨床醫生曾在臨床工作中對此項課題也做過調查。
所得結論為:青少年對此無反應者居多,而中老年特別是老年人對此卻表現得較為敏感,將近有60%的老人覺得南北向方位睡卧有失眠或睡眠多夢、睡後倦累感,少數還會感覺在睡眠中出現心慌氣短等症狀
。但奇怪的是,當將床位調整為東西向或接近東西向時,上述症狀便會有所好轉。
由此,當您覺得睡眠不佳時,別只是將就了哦,也該講究養生,是時候考慮改善下自己的睡眠習慣了。不妨把床鋪的擺放方位問題考慮進去。

7、清代曹庭棟有什麼著作?

乾隆六年(1741)舉人。少嗜學,工詩文。中年後,絕意仕途,於居處累土為山,曰"慈山"。彈琴賦詩,寫蘭竹,摹篆隸以自娛。曹氏著述頗豐,自成一家。有《產鶴亭詩集》9卷、《隸通》2卷、《琴學內篇》1卷、《外篇》1卷、《魏塘紀勝、續紀》等。所著《易准》、《孝經通釋》等6本宏作多采入四庫全書。養生專著有《老老恆言》(又名《養生隨筆》)五卷,自言其養生之道,淺近易行。曹是個琴學家、書畫家,平時經常彈琴養心,書畫怡情。除主張和情志、養心神、慎起居、適寒暖外,對節飲食、調脾胃尤加重視。

他認為,飲食不節,脾胃乃傷,並指出"脾胃為後天之本,老年更宜調理脾胃為要。"還認為"胃陽弱而百病生,脾陰足而萬邪息。"因此,節制飲食,調理脾胃有助於飲食和精微的正常消化及轉輸以保證人體各部分的營養而致健康長壽。

與曹庭棟養生注重細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