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體質及中醫辨證
中醫對體質的辯證主要有:陰陽平衡、氣虛、血虛、陽虛、陰虛、陰陽兩虛;
陰陽平衡是最健康的,但是人們通常都達不到,總在不平衡中不斷調節;
其它的體質症狀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全的,主要的表現有:
氣虛則少氣懶言、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慾不振,虛熱,自汗,脫肛,子宮下垂,舌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脈弱等,為功能減退,不一定有病,氣虛者需補氣,補氣的葯物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等;
血虛則面色萎黃蒼白,唇爪淡白,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大便乾燥,婦女經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質淡、苔滑少津,脈細弱等,進補宜採用補血、養血、生血之法,補血的葯物可選用當歸、阿膠、熟地、桑椹子等;
陽虛又稱陽虛火衰,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陽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除有氣虛的表現外,平時怕冷(特別是背部和腹部),四肢不溫(或者上熱下寒),喜熱飲,體溫常偏低,腰酸腿軟,陽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質淡溥,苔白,脈沉細等。進補宜補陽、益陽、溫陽。補陽虛的葯物可選用紅參、鹿茸、杜仲、蟲草、肉桂、海馬等;
陰虛稱陰虛火旺,俗稱虛火,陰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怕熱易怒,面頰升火,口乾咽痛,大便乾燥,小便短赤或黃,舌少津液,五心(二隻手心、二隻腳心與頭頂心)煩熱,盜汗,腰酸背痛,夢遺滑精,舌質紅,苔薄或光剝,脈細數等。進補宜採用補陰、滋陰、養陰等法,補陰虛的葯物可選用生地、麥冬、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龜板等;
體虛者亦常出現兩虛之體,兩虛之體有以下幾種:
1.氣陰兩虛:既有氣虛又有陰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有頭暈、乏力、腿軟等氣虛表現,又有升火、咽干、舌紅等陰虛表現,但沒有慢性疾病,這種體質稱氣陰兩虛體質,進補宜採用益氣養陰之補法,即在進補時應同時考慮補氣和補陰。
2. 陰陽兩虛:既有陰虛又有陽虛,稱陰陽兩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進補宜採用陰陽並補,養陰溫陽和滋陰壯陽等補法。
3.氣血兩虛:氣血兩虛一般出現在貧血、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大出血後、婦女月經過多者等,其主要表現為;既有氣虛的表現,又有血虛的表現,進補宜採用益氣生血、培補氣血、氣血並補。
對兩虛之體的食補可分別選用上述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食品及葯膳進行辨證辨體施補,更應根據虛弱的輕重交替選服,通過進補待虛弱的表現消失,恢復健康後應停服進補食品及進補葯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無虛不須補,避免不虛而補,補之過度或進補不當而引起的不良反應,反而對健康不利。
所以知道有虛症後最好到中醫院辯證施治,不可自己盲目進補,一面起到反作用。
希望以上對你有所幫助!
2、中醫辨證調理體質
醫書里說過天體是個大的宇宙,人是個小的宇宙。
要說明人體是個小的宇宙這個問題,仍要借用八卦圖和天乾地支的陰陽五行來說明之,簡述如下:
人面朝南背朝北站立,將兩手伸開,用線可以連成一個圓圈的圖形,很像一個八卦圖的圓形,也像一個天體的圓形。
人體陰陽的分布:
五臟:心、肝、脾、肺、腎為陰;心為陰中之陽(位居最高,屬火),肝為陰中之陽(體陰而用陽,氣機上升),脾為陰中之陽(脾主升華水谷之清氣)、腎為陰中之陰(位居最下方屬水,為冬季主蟄藏)。
六腑:大腸、小腸、胃、膽、膀胱、三焦為陽。
體位:體表為陽,體內為陰,氣為陽,血為陰,津液為陰,頭為陽,足為陰,腹為陰,背為陽(女性腹為陽背為陰)。
五行蔬菜湯從五色屬五行如五臟,通過對五臟的調理來使之。
3、中醫體質養生方法有哪些?
<
4、八大體質對應的養生方法:中醫體質養生
中醫體質養生-八大體質對應的養生方法
作者:傅傑英
不知道這個是不是你想要的,已經給你傳郵箱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