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春夏養陽百年養生網

春夏養陽百年養生網

發布時間:2021-04-08 07:30:16

1、「春夏養陽」到底該如何養?

其實,食物不能完全解決養生問題。陰陽的含義是多重的:寒為陰,熱為陽;氣入肺為陽,水谷飲食入胃為陰;宣發為陽,收斂為陰;忙為陽,閑為陰所以,養陰、養陽都須全面考慮,落實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我說:那更容易了。春夏養陽,首要的就是春夏不要貪涼。因為熱為陽,涼為陰嘛。春天暖、夏天熱,都是有其道理的。人在秋冬養陰時,毛孔閉合,身體在積聚能量的同時,也積聚了一些污垢、毒素,到了春天和夏天,毛孔張開,人體的能量要向外宣發,因此體內的污垢和毒素要藉助這個宣發之勢而排出。春天,收斂了一冬的身體尚有餘寒,寒則溫之,而後方利於宣發,所以,春天需要多穿點衣服,捂一捂,把汗捂出來,這就是春捂秋凍中的春捂。夏天就不用捂也能出汗了。我們可能注意過,夏天出的汗,又黏又膩,這就是體內存積的濕濁邪氣。南方農人夏天有雙搶,割完早稻有得馬上把晚稻秧插下去,搶割搶插,揮汗如雨,忙得不亦樂乎。別看這么累,其實也是在養生。雙搶後,秋風漸至,人們身清氣爽,因為他們通身的邪毒濕氣都排盡了。如果我們夏天一天到晚都貪涼,天天吹空調,毛孔閉塞,很少出汗,那就無異於閉門留寇了。《黃帝內經》說,夏三月,當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夏日綿長,晚上可以睡晚一點,早晨要盡量早起,切勿生倦怠之感,連午睡都要盡量避免。春天、秋天和冬天都可以午睡,夏天最好別午睡,因為夏季屬火,心旺於夏季,午睡又是補心的,所以,很多人夏季午睡起來後,發現眼睛紅了,這就是補心補過了的緣故。這么老長的一天,我們用來干嗎呢?用來充分把自己的內在能量發揮出來,使其成氣候。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努力工作,多多加班,可以去追求功名利祿,可以去追求異性總之,要把精力放在外面。春天和夏天你就使勁折騰吧!總之,不要貪涼,不要犯困,努力工作,使勁折騰,這就是春夏養陽。到了秋天,你事業上會有累累碩果,身體上也會有清爽通透之感,到那時候,就得收斂起來,安心養陰了。

2、《黃帝內經》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那麼秋燥來了我們該如何養生?

目前正處於秋季,這時候的空氣是十分乾燥的,很容易導致人體被燥邪所侵蝕。我想大家都聽過《黃帝內經》中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句話,第一次聽這句話很多人都不是明白。那麼秋天來臨,我們應該怎麼去做才能夠達到養生的目的。


首先我們先對「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進行一個講解。春溫夏暑易傷陰,秋涼冬寒易傷陽,用這么一句簡單的話對其進行總結。有時候秋燥來襲,無論男女都要學會如何正確的養生,因為這樣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增強免疫力,達到減少疾病的作用。

首先我們應該對肺部進行保養,因為在秋季的時候,如果燥邪侵入了身體內部,很容易引發肺部疾病。我們可以多吃一些百合、雪梨等滋潤肺部的食物,還可以常喝雪梨湯、藕玉骨頭湯等具有清熱潤肺的東西。在平日的時候我們應該保護好我們的肺部,這樣能夠讓我們正常發揮自身的水平。

接著我們要學會如何降火,因為在秋季的時候,人體是很容易上火的。如果人體一旦上火,就很容易出現便秘、長痘痘等問題。當然,最關鍵的是,我們應該早一點休息,讓身體達到一個較好的睡眠狀態。

很多人到了秋季很容易陷入一些悲傷的心情中,正確調整自己的心情。因為好的心情對健康是十分有利的,所以說,我們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以上說法,僅是個人觀點。

3、養生篇:怎樣理解「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該句意思為春夏保養人體生長之陽氣,秋冬保養人體秋冬收藏之陰氣。

自然界的陽氣和陰氣分別是指春夏的生長之氣和秋冬的收藏之氣,具體說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天陽氣上升,天地間孕育的是生發之氣,因此當生的不要殺,當給的不要奪,當賞的不要罰,這樣才能適應春生之氣。春季養陽就是要使身體和精神充滿生氣,不要遏制它。

夏天陽氣旺盛,陰氣伏於地,天地之氣相交,孕育的是「長氣」。因此夏季養陽的要點是不要厭惡白天日長,要注重調養意志,不要輕易發怒或傷心,使自己神氣充實。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伏於地下的陰氣開始上升,秋風清涼有勁,孕育著收斂清肅的「收氣」。所以秋季養陰也要順應秋天的收斂之氣,重在安逸寧靜,以緩和秋涼肅殺之氣的刑罰。

冬三月陰氣盛極,萬物潛伏,自然界呈現出閉藏的景象。因此冬季養陰之道是早睡晚起,精氣內藏、避寒就溫,以適應自然界的「閉藏」之氣,總之:四時養生的要訣就是順四時而適寒暑。

該句出自《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

(3)春夏養陽百年養生網擴展資料:

高世栻註解:「聖人春夏養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秋冬養陰,使太陰之氣收,少陰之氣藏。」是謂春夏養陽,以養陽之生長;秋冬養陰,以養陰之收藏。這種理論,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鏈接:春夏養陽,秋冬養陰_網路

4、春夏如何養陽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極,則伐其本,壞其真矣。」——《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夏季重養陽由於春季生發之氣屬少陽,夏季長養之氣屬太陽,所以生、長之氣均屬陽;秋季收斂之氣屬少陰,冬季閉藏之氣屬太陰,所以收、藏之氣均屬陰。因此,「春夏養陽」的含義,就是要求人們在春夏季節,要保養、增長、調節人體生、長之氣的能量,以與自然生、長之氣相適應。「秋冬養陰」,就是要求人們在秋冬季節,要保養、增長、調節人體收、藏之氣的能量,以與自然收、藏之氣相適應,這樣才能符合養生之道,從而沐到卻病延年、延緩衰老過程的目的。事實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適應自然變化所形成的生活習慣,如天寒增添衣被,天熱裁減衣被等所謂防寒、防暑的措施等,實際上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具體內容。中醫常說陰陽,局外人霧里看花大致已經習慣,但了解一些它的基本輪廓,也有必要。打個比喻:一支蠟燭點燃著,燭膏和燈芯屬陰,燭光和熱能為陽;一輛急駛中的汽車,車械和汽油為陰,展示的車速和力量則屬陽。人體也一樣,軀體、臟器、體液為陰,生命的活力、臟器的功能則為陽。它是物質和功能間的關系,合則為一,分則為二。明代張景岳說得最貼切透徹:「道產陰陽,原同一氣」,這是合二為一;「陰陽者,一分為二也」,這是分則為二。說明了它可分而不可離的道理。盛夏時節,自然界生機勃發、萬物生長,古人認為是陽氣充旺的緣故,人類養生也應順時維護保養本能上已經萌動著的陽氣,從而來增強體質,或修復自身。《內經》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此時綠蔭蓊勃,莊稼成熟,人體也一樣,全身細胞隨著大自然陽氣的鼓盪而生長旺盛,連頭發也不易脫落,想必都有體會,一年四季當中,夏天洗頭是掉發最少的,一發可知全身,內臟器官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陽氣生發對人體的影響,由此可以想見了。地球運轉了億萬年,近一二十年來大自然面臨著人類的最大挑戰,大到核子裂變的地動山搖,小到不可勝數的車輛、機器、空調的不間斷的轟鳴和排污,亘古屹立的冰川為之融化,颶風、海嘯、暴雨、地震、荒漠接踵而至,長此以往,我真不敢遐想我們的後輩骨肉將如何再苟且寄生在這顆危機四伏的地球上。其實,今天活著的人都有責任,不能只顧自己,要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凡事要順從自然規律,不能用盡手段來阻遏和背逆氣候的更迭,濫用空調就是顯著的一例:現今不少市民,出門冷氣車,工作八小時蜷縮在空調下撥弄電腦,晚上擁著鴨絨被昏睡,與春夏當令的陽氣生發背道而馳,人體數千年來積漸形成的生物鍾本能,被非時之寒顛倒得昏頭轉向,面目全非,抗病能力隨之下降,於是感冒發熱、肺部感染、腰頸椎病、心腦血管病變與日俱增,以前隆冬的疾病都提前來到了夏天,可以預言,受寒將成為伏暑威脅人類生命的頭號殺手,這是夏不養陽的惡果所遺。唐代學者王冰註疏《內經》說:「養生者必敬順天時」,要符合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時序規律,「春夏養陽」除了生活起居必須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外,突出一點就是避免過度的寒冷刺激,它有利於陽氣的生發,有利於正氣的內存,王冰說要「敬順天時」,我說還該加點敬畏心態,大自然不可侮,當火燭小心。 接受冬病夏治治療的患者,在三伏天30天內要在飲食等生活上有所注意:(1)要遠離空調,因皮膚會遇冷而毛孔收縮,影響葯物的滲入,同時也會降低經絡傳導的速率和活躍性。(2)少吃冷飲,冷飲一方面可傷及脾胃的陽氣,使本已陽虛的體質更加虛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積在體內的寒氣凝滯而影響治療效果。(3)睡眠充足,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鬆,神經緊張得到調整,從而提高經絡穴位對葯物刺激的反應。(4)適度鍛煉,可增加神經肌肉的協調性,鼓舞陽氣的發生,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帶動體內滯留的寒氣發出體表。(5)注意飲食營養,可選服些健脾養肺、補益肺腎的葯膳,避免煙酒、辛辣、海腥發物。春夏季節由於人的陽氣發散於外,內臟的陽氣相對空虛,適當用些補陽之品。對人體頗有裨益,譬如春季有些陽氣不足的人們容易出現春困。表現為精神不振,身體睏倦乏力,嗜睡等症。另外陽氣不足還可導致衛外防禦力下降,易患摩冒,到了夏季還容易出現腸胃系統的疾病。所以『內經·素問》中指出的春夏養陽是非常有科學性的。秋冬季節陽氣又逐漸潛藏於體內,陽熱之氣復又回到體內,陽熱之氣熏妁陰液,造成體內陰液相對不足。此時苦不注重陰血的培育,就會造成明陽平衡失調。出現病症。所以素體陰虛的人到秋冬季節易患秋燥,寒包火邪所引起,但根本原因還是機體陰虛而致;寒包火證則屬體內陰虛陽盛。陰陽失衡,衛外功能低下,復感寒邪侵襲而致。治療此症時,適當加用滋陰補血之品,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秋冬養陰」很有道理。 尚需說明一點,所謂冬季宜用養陰滋補,僅是對陰虛體質或久病陰虛患者而言:夏季宜用補陽葯。也只是針對陽虛體質或久病陽虛者而言。對於一般體質之人,或急性病,則不應拘泥「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而應該注意「用寒遠寒,用熱遠熱」的治療原則。 ------------------------------------------------------------------------------------------------- 《黃帝內經》有雲:秋冬養陰、春夏養陽。很多人可能都很奇怪,秋冬已經很冷了,你還讓我養陰。春夏已經很熱了,你為什麼還讓我養陽? 在我前幾篇博文中,其實已經講到了一些春夏養陽的問題(見《為什麼要「春捂」》、《春季養生重舒發》)。今天專門來著重解釋下為什麼春夏要養陽。 中醫養生認為,人是自然的產物,人的生命活動一定遵循自然的規律,如此才能保證身體健康、百病不侵。這個道理很好理解,就跟治洪水一樣。大禹的父親治洪水用堵,結果洪水沖破了堤壩,大禹用疏,洪水就治理好了。人也是如此,順著自然規律,就是養生,逆反自然,就是自尋死路。近幾年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大家有目共睹,這些都是人類破壞自然的結果。(因為比較關注環境,所以這里多羅嗦一下,言歸正傳)。那麼,春夏是怎麼樣的自然規律?春天,天氣漸暖,萬物復甦,萬象更新,生物都開始煥發光彩。 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陽氣開始生發,陰氣開始漸收。是一個陽長陰消的過程。而夏天,是萬物生長最旺盛的時候,陽氣也是最旺盛的時候。也就是說,這兩個時段,自然要求所有的生物是把陽氣舒發出來,不能憋著,我們人同樣如此。「春夏養陽」,其實主要包含兩個意思 。 其一,要讓陽氣舒發好。也就是要配合著自然環境,讓自己體內的陽氣生上來。那哪些方式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呢?比如,適當增加運動,出點汗。多去戶外走走,多呼吸新鮮空氣。衣服稍微多穿點,讓身體時刻保持暖和的狀態。吃點辛味食物,能促使身體內部的生發。早晨早點起來。等等這些,都是屬於陽氣舒發的方法。而現在很多人,卻總是違背自然做事。比如不愛運動,不愛去戶外,自詡自己為宅男宅女。為了漂亮,初春就早早得穿上了夏裝,晚上不睡覺,白天睡不停,這些舉動,都是促使陽消陰長的,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的體質都很弱,走不動路,爬個幾層樓梯就喘息不止,動不動就要生病。很多人還很奇怪,我每天生活很正常啊,大家不都這樣嗎,為什麼身體感覺這么不好呢?是的,大家都這樣,所以這樣的大家體質都不好。即使現在你感覺還行,那隻是你先天底子好,但是只要你繼續這么折騰下去,你的身體遲早會報復你的。當然了,夏天天氣太熱,已經超過了我們人的常規承受力,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出汗,但是不能經常大汗。否則也會因為出汗太多而脫陽。而現代人,夏天總是吹著空調,吃著冷飲,又是把自己的陽氣給憋回去了,這個是夏季養生的大忌,必須得改變。所以,春夏養陽,首先,要讓陽氣能舒發,這是養陽的第一個意思。 其二,要保護陽氣。有人要問,這么熱了,還保護什麼?這個保護,是我們人自身造成的。因為天熱了,人就喜歡貪涼。春天的表現是脫得太快,其實「春捂」就是告訴你春天要稍微多穿點,捂點汗出來才能養陽。而夏天,就是前面所講的,吹著冷氣,吃著冷飲。好了,外面確實很熱,但是因為人自己作孽,把身體裡面搞得很寒。所以,為了保護我們的陽氣,這個時候就要養陽了。那麼怎麼做呢?春天就是穿多點,多做戶外運動。夏天,就是不能老吹空調,冷飲要少吃,每天要讓自己出點汗。有句話叫「冬吃蘿卜夏吃薑」,因為姜就是驅寒的,能驅走我們體內的寒,達到保護陽氣的目的。所以,夏天的時候,適當吃些熱性的食物還是需要的。有很多地區流行夏天吃羊肉,因為羊肉也是養陽的,就符合「春夏養陽」的道理。 說到這里,有些人可能會說:哦,我知道怎麼做了。然後春天的時候拚命穿,裹得透不過氣來。夏天就姜啊、羊肉吃個不停。如果這樣做,你就完了。什麼事都講究適可而止,我們養陽,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與自然界平衡。你捂的太多,熱性食物吃得太多,超出了與自然的平衡,照樣要生病。要掌握這個平衡,做得很完美,那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我們一般人如何控制這個度呢?簡單得說,春天日常穿著以微汗為宜,當然運動時多出點汗不要緊。夏天冷氣不要直接對著人吹,在空調房裡也是微汗為宜。吃冷飲時放慢速度,一次不要吃太多。每隔兩個禮拜或一個月,專門吃點熱性食物。這樣,基本能達到要求了。 所以,「春夏養陽」,一要配合陽氣舒發,二要保護陽氣,這樣,才是正確的養陽法。

5、春夏如何養陽?

博客上很多朋友都說:春天來了,該談談春天如何養生。其實我已經談過了,記得前面寫了一篇《春天裡,讓我們去看桃花》,那就是春季養生啊。其實,養生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春天出去踏踏青,感受春天蓬勃的生發之氣,對健康就已經有不可思議的作用了。不知道朋友們這個春天有多少時間是用來親近大自然呢?當然,既然養生無處不在,我那篇文章肯定沒有說全面。這里不妨補充一點。時間不等人,轉眼五月到了,今天是立夏,好在不是太熱,空氣中飄著槐花香,仍有春意闌珊的感覺。此時談養生,就春天和夏天兼顧吧。春夏如何養生呢?大家都知道:春夏養陽。 前段時間,受香港某財團董事會的邀請,我去給他們的高管做了一個系列的健康講座。有人問:「春夏養陽如何養呢?秋冬養陰乃注意營養,多食滋補,春夏養陽當吃些什麼呢?」 其實,食物不能完全解決養生問題。陰陽的含義是多重的:寒為陰,熱為陽;氣入肺為陽,水谷飲食入胃為陰;宣發為陽,收斂為陰;忙為陽,閑為陰……所以,養陰、養陽都須全面考慮,落實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馬上有人問了:「我只需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我們目前最大的誤區。」不愧是頂級的企業的管理人員,他們不管問什麼問題,都能問到點子上! 我說:「那更容易了。春夏養陽,首要的就是春夏不要貪涼。」因為熱為陽,涼為陰嘛。春天暖、夏天熱,都是有其道理的。人在秋冬養陰時,毛孔閉合,身體在積聚能量的同時,也積聚了一些污垢、毒素,到了春天和夏天,毛孔張開,人體的能量要向外宣發,因此體內的污垢和毒素要藉助這個宣發之勢而排出。春天,收斂了一冬的身體尚有餘寒,寒則溫之,而後方利於宣發,所以,春天需要多穿點衣服,捂一捂,把汗捂出來,這就是「春捂秋凍」中的「春捂」。夏天就不用捂也能出汗了。我們可能注意過,夏天出的汗,又黏又膩,這就是體內存積的濕濁邪氣。南方農人夏天有「雙搶」,割完早稻有得馬上把晚稻秧插下去,搶割搶插,揮汗如雨,忙得不亦樂乎。別看這么累,其實也是在養生。雙搶後,秋風漸至,人們身清氣爽,因為他們通身的邪毒濕氣都排盡了。如果我們夏天一天到晚都貪涼,天天吹空調,毛孔閉塞,很少出汗,那就無異於閉門留寇了。 《黃帝內經》說,夏三月,當「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夏日綿長,晚上可以睡晚一點,早晨要盡量早起,切勿生倦怠之感,連午睡都要盡量避免。春天、秋天和冬天都可以午睡,夏天最好別午睡,因為夏季屬火,心旺於夏季,午睡又是補心的,所以,很多人夏季午睡起來後,發現眼睛紅了,這就是補心補過了的緣故。這么老長的一天,我們用來干嗎呢?用來充分把自己的內在能量發揮出來,使其成氣候。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努力工作,多多加班,可以去追求功名利祿,可以去追求異性……總之,要把精力放在外面。春天和夏天你就使勁折騰吧! 總之,不要貪涼,不要犯困,努力工作,使勁折騰,這就是春夏養陽。到了秋天,你事業上會有累累碩果,身體上也會有清爽通透之感,到那時候,就得收斂起來,安心養陰了。 文章 來源於: http://www.cncxuanxuan.cn/index.php 文章 來源於: http://www.piccococ.cn/index.php 文章 來源於: http://www.novelhongxiu.cn/index.php

6、請老中醫回答,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字錯了,是頤養的頤字。
頤者,養也。——《易·序卦》

百年曰期頤。——《禮記·曲禮》
惡飲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頤神而保年。——唐· 韓愈《閔己賦》

春夏陽氣生發,所以容易養陽,這個理論只能說是適合大部分情況,不是對的。你養陽肯定要祛濕,但夏季正是濕氣重的時候,但你一旦吃了祛濕的食物例如辣椒等等,就會上火。主要還是在於一個調和。
秋冬陰氣生發,身體的陰常常跟不上時令所以時宜養陰。秋季適合養陽,第一,不會在進補的時候出現濕氣內蘊的情況,第二,也不容易火氣上升出現上火的現象。
秋冬不適合養陰,你想想你秋冬涼心的食物,葯材一吃多造成的結果只是肢冷,怕冷。

7、如何解釋 春夏養陽,秋冬補陰

其實,食物不能完全解決養生問題。陰陽的含義是多重的:寒為陰,熱為陽;氣入肺為陽,水谷飲食入胃為陰;宣發為陽,收斂為陰;忙為陽,閑為陰……所以,養陰、養陽都須全面考慮,落實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春夏養陽,首要的就是春夏不要貪涼。因為熱為陽,涼為陰嘛。春天暖、夏天熱,都是有其道理的。人在秋冬養陰時,毛孔閉合,身體在積聚能量的同時,也積聚了一些污垢、毒素,到了春天和夏天,毛孔張開,人體的能量要向外宣發,因此體內的污垢和毒素要藉助這個宣發之勢而排出。春天,收斂了一冬的身體尚有餘寒,寒則溫之,而後方利於宣發,所以,春天需要多穿點衣服,捂一捂,把汗捂出來,這就是「春捂秋凍」中的「春捂」。夏天就不用捂也能出汗了。我們可能注意過,夏天出的汗,又黏又膩,這就是體內存積的濕濁邪氣。南方農人夏天有「雙搶」,割完早稻有得馬上把晚稻秧插下去,搶割搶插,揮汗如雨,忙得不亦樂乎。別看這么累,其實也是在養生。雙搶後,秋風漸至,人們身清氣爽,因為他們通身的邪毒濕氣都排盡了。如果我們夏天一天到晚都貪涼,天天吹空調,毛孔閉塞,很少出汗,那就無異於閉門留寇了。《黃帝內經》說,夏三月,當「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夏日綿長,晚上可以睡晚一點,早晨要盡量早起,切勿生倦怠之感,連午睡都要盡量避免。春天、秋天和冬天都可以午睡,夏天最好別午睡,因為夏季屬火,心旺於夏季,午睡又是補心的,所以,很多人夏季午睡起來後,發現眼睛紅了,這就是補心補過了的緣故。這么老長的一天,我們用來干嗎呢?用來充分把自己的內在能量發揮出來,使其成氣候。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努力工作,多多加班,可以去追求功名利祿,可以去追求異性……總之,要把精力放在外面。春天和夏天你就使勁折騰吧!總之,不要貪涼,不要犯困,努力工作,使勁折騰,這就是春夏養陽。到了秋天,你事業上會有累累碩果,身體上也會有清爽通透之感,到那時候,就得收斂起來,安心養陰了。(補充:到冬天的時候,人體的氣血完全到裡面去了,這時冬氣與腎氣相通。綜上所述,按照中醫學的觀點,秋冬兩季對應肺腎兩個臟器,這兩個臟器和秋冬兩季是直接相關的。中醫上的養生要遵從四季變化。秋氣與肺氣相通,秋天是氣血往裡走的季節,中醫講肺主治節,可以幫助你的氣血從外往裡收。到秋天的時候,我勸大家方便的時候就吃點秋梨膏,它有什麼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氣最重,梨的秋氣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開出是白的,中醫講"白色入肺"。梨有潤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經,有助於氣血速降,幫助人們的氣血從外面向裡面走。到冬天的時候,大雪封山,氣血都到裡面去了,這時正好是補養的好時節,好比樹要冬灌,就是因為營養都在裡面,給點水就可以迅速吸收。中醫說冬天重在補腎,男同志以精氣為主,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吃點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對於女同志來說,特別是在更年期以前的女同志,則重在補血,我建議這些女同志吃一點阿膠、大棗、核桃仁、冰糖,把它們做成膏狀服用;過了更年期的女同志,就可以用點六味地黃丸來補腎,因為這時候氣血都到裡面去了,吃完這些有營養的東西,它就能夠充分的運化,補充氣血,為來年的春天做准備。我們中醫學把這個養生方法叫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在我們身體機能正常情況下的滋養方法。如果你說夏天我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我感冒了,這時候這樣的調養葯物就要少用了,因為人體發熱的時候,肌體能量都起來和疾病作斗爭,這時候如果你吃進去很多營養以後,在體內不好運化。中醫講的忌口主要是在這兩季節,在忌口的時候,就不要吃那麼多滋補葯了,等感冒過去了,咳嗽過去了,你再接著吃。如果我們按照中醫說的這種法則來進行養生的話,我想恐怕得病的幾率就小得多了。老百姓常說:"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早晚要坐病。"冬天由於氣血閉藏,儲存營養,為明年的生發做好准備。"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不很好地儲存陰精,春天的時候容易得熱性疾病。冬天冷的時候毛孔處於閉塞狀態,有助於氣血內收,夏天熱的時候毛孔開放,有助於氣血往外走。人們現在夏天惟恐不冷,冬天惟恐不熱.補充:中醫認為,人的氣血運行狀態和五臟是直接相關的。春天的時候,氣血從裡面向外走,裡面的氣血相對的不足了,這個時候人常常會有肝陰不足的狀況。中醫認為,春氣與肝氣相通,中醫說的肝,就是把人的氣血從裡面向外調動的主要臟器,而春天正是氣血生發的過程,所以說春氣與肝氣相通。綜上所述,按照中醫學的觀點,春夏兩季對應肝心兩個臟器,這兩個臟器和春夏兩季是直接相關的。因此,我們中醫上的養生要遵從四季變化。春天的時候,氣血從裡面往外調動,那麼在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注意養肝。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時候就經常半夜醒來或者睡不著覺,這是因為人的陽氣白天行於外,晚上歸於內,歸於內歸到哪呢?就是歸於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陰陽調和就能睡著,如果肝血不足,陽氣就回不去,你就老睜著眼睛,睡不著覺,即使回去了,1點到3點是肝經旺盛的時候,如果肝陰不足,肝經有熱,就把陽氣給頂回來了,你就醒了,到5點多鍾,肺氣旺了,你就又能睡著了。還有就是有些女同志在月經前後睡眠不好,這就是因為血行於下,氣浮於上,且女性以肝為先天,肝血不足,陰不斂陽的時候就不想睡,也睡不著。我常常跟很多同志說,無論男女,春天的時候最好吃點烏雞白鳳丸。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子,起碼經過了上百年的實踐。這時有些男同志就問我,吃什麼烏雞白鳳丸啊,那不是婦科聖葯嗎?男同志為什麼吃啊?其實不是,因為女同志是以肝為先天,以血為主,所以烏雞白鳳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志的身上。可是男同志在春天的時候,由於你的氣血向外走了,這正是肝血不足的時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烏雞白鳳丸,就會覺得身上一點都不疲勞了,春困的感覺就沒有了。到夏天的時候,天氣特別熱,氣血都到外面來了,這時也要特別注意。,人們尤其是中老年同志,應該吃一點生脈飲,因為夏天你的陽氣都到外面來了,裡面的陽氣不足,所以你才會出現胸悶、氣短、多汗這樣的症狀。那麼在這時候怎麼辦呢?你就可以喝一點生脈飲。生脈飲裡面只有三味葯:人參、麥冬、五味子,人參是補氣的,五味子是收斂心氣的,讓你別出那麼多汗,麥冬有清肺熱的作用。浩瀚海洋的感言:

8、怎麼理解中醫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

春夏陽令也,春時陽生,夏時陽盛。春時陽始生,風寒之邪尚為患,故春時應注意禦寒保暖,民間諺語謂春季不宜過早減衣,亦即此理,以養人體之陽。夏時陽極盛,暑熱邪盛,大熱耗氣,氣者陽也,故大熱亦傷人體之陽。夏夜人們喜納涼,易受寒濕之邪,寒濕傷陽。夏季炎熱,人們喜冷飲,飲食太過則易傷陽,故夏時既要善處陰涼以避大熱,又要避免過食冷飲以防傷陽;夏夜納涼,當避濕露,適當蓋覆,以避寒濕。

秋冬陰令也,秋時陰收,冬時陰藏。秋冬之時燥邪為患,易傷陰,故秋冬之時宜服用滋陰之品或搽用滋潤護膚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氣之濕潤亦有助於避免燥邪。秋時漸寒,冬時寒盛,人們喜食辛辣好飲酒以禦寒。辛辣之品易生內熱,酒易生濕熱,飲食太過則傷陰。因此,秋冬之時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過食辛辣和過量飲酒,以防傷陰。

人們以為春之溫邪、夏之暑邪易傷陰,春夏當養陰;秋之涼邪、冬之寒邪易傷陽,秋冬當養陽。為何《內經》獨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呢?春溫夏暑易傷陰,秋涼冬寒易傷陽,人之所共知。且於春夏,人們知養陰而不知養陽;於秋冬,人們知養陽而不知養陰。故春夏之際,有因求養陰卻傷及陽者;秋冬之時,有因求養陽而傷及陰者。

《內經》以世人之多疏忽,而善養生之聖人能識之,故言"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順從四時陰陽之變,是謂"以從其根"。

與春夏養陽百年養生網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