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冬時節有哪些養生的常識
立冬養生文化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訴。」立冬養生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立冬進補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立冬進補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眼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症狀。那麼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卜素。
立冬進補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裡美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所謂「立冬補一冬」,立冬養生應遵循陽氣潛藏的規律,以「養藏」為根本,適當進補,並輔以運動、精神調養。
飲食調養方面,「秋冬養陰」,立冬時心肺氣弱,腎氣強盛,飲食宜減辛苦,以養腎氣。立冬進補飲食宜少吃生冷或燥熱的食物,適合清附溫的食物,如雞、鴨、魚類、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同時配以甘潤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棗、柑橘等。同時,可配合一些清潤滋補的葯膳進行調理。
立冬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獲荃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立冬進補和精神、起居養生要結合起來使用。立冬養生要注意保持心境平靜、情緒安寧外,起居方面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既保證充足的睡眠,也要注意保暖,睡前可以熱水泡腳,促進機體陰陽氣的調和。
火形人尤其要注意下肢及足部的保暖,睡前可用天麻、肉桂、牛膝等煎湯泡腳。土形人則宜選用北茂、構祀等煎湯泡腳,水形人應選用牛膝、丹參、桂枝、桔梗等煎湯泡腳。而金形人在立冬節氣易咳嗽、氣喘等疾病,仍需注意防寒。
立冬時運動應以靜態運動為主,可以在向陽的地方,在晨光下進行八段錦、十六段錦、太極拳等運動,也可以踢球、踢毽子等,稍微出汗即可。
2、冬季都有哪些養生方法?
說到冬季養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通過飲食,民以食為天,冬季飲食養生上也有頗多講究。
1、冬季天氣寒冷,在人體內對應的器官是腎。腎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動力,在冬天腎不僅要保持熱量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還需要為下一個冬季儲存住一定的能量,因此冬季養生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應多補充一些動物肉類、豆製品等,多補充維生素對養腎是有很多好處的。
2、冬季應少吃寒涼、生冷的食物,這類食物在冬季容易損傷脾胃。食物過寒,加上體外溫度也較低,容易導致體內血流不暢通,嚴重的影響到體內正常的血液循環,對健康百害而無一益,因此冬季應多吃溫熱的食物。
3、冬季腎功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少吃過鹹的食物。過鹹的食物會增強腎功能,腎功能過於強大會影響到心肺功能,導致心肺功能的將弱。因此冬季因少吃過鹹的食物。
4、為了讓人體更加適應寒冷的冬季,體內必須的維生素是必不可少的。維生素A和C都可以增加人體對寒冷的適應度,適量的吃一些動物的肝臟、蔬菜、水果對健康也是有好處的。除此之外在冬季可以適量的吃一些辣椒以增強體內的血液循環。
冬季中醫養生
中醫和養生也是分不開的,中醫古人幾千年的經驗帶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那麼在使用中醫養生的時候,也應注意幾個原則。
1、起居調養
中醫在冬季養生上強調的是早睡晚起,日出而作。意思就是在冬天更應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作息習慣。如果衣服穿得過少,室溫又很低,容易導致冬季感冒而損耗體內的陽氣。中醫是非常看中人體的陽氣的,陽氣就像是溫暖的太陽,如果失去了就無法生存了。所以冬季養生同時需要注意及時添加衣物。
2、飲食調養
冬季中醫養生應注意少吃生冷的食物,但也不宜過於熱燥。應該適量的食用一些可以滋陰潛陽且熱量較高的食物。首先蔬菜、水果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補充體內的纖維素和維生素。其次要多飲用豆漿、牛奶。除此之外可以進食一些糯米,糯米具有暖文的作用,在寒冷的冬天對身體也起到養生的作用。
3、運動養生
立冬之後,天氣越來越冷,小動物們都冬眠了,人也變得越來越不願意運動。事實上,在寒冷的冬天堅持運動可以調節神經中樞對體溫的調節,提高人體對寒冷的抵禦能力。但是冬天運動需要注意的是不宜過於劇烈,以避免會適得其反。
4、情志養生
不論是冬季養生還是其他的季節,我們都應該保持自己的良好樂觀的心態,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個良好的心態對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3、冬季有哪些保健方法?
一到冬季,很多人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姚鳳臣介紹,手腳冰涼通常是由於以下三種原因:貧血或血液循環障礙、陽氣不足、疾病障礙。光靠手套、厚棉鞋、熱寶、熱水袋等取暖手段很難真正緩解手腳冰涼,最好的辦法是在生活中注重調養。 微微運動能禦寒 秋冬運動項目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如做操、登山、打太極拳、打羽毛球等。同時,鍛煉時要「留有餘地」,不宜大汗淋漓。秋冬運動應遵循漸次遞增的原則,切忌隨性加量,鍛煉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即可。鍛煉時間以每周3次至5次,每次半小時為宜,經常的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更能抵禦寒冷。 熬制薑糖驅除體內寒氣 薑糖能有助於養血散寒,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將生薑3克洗凈,切成細絲,與紅糖15克一同放在鍋中煮沸,開鍋後,悶上十分鍾,再趁熱飲用即可,本品能加快血液循環,還可以作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保健葯酒。 飲食上要多補充維生素E 在飲食方面,需多補充維生素E,多吃含煙酸的食物和B族維生素,能擴張末梢血管;而堅果、胡蘿卜等溫熱性食物也能幫助身體保持溫度。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飲;可適當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促進血液循環。同時在秋冬季節,女性不要偏食、過度減肥,讓身體儲存些適量的脂肪,可幫助維持體溫。如果,預先知道今天因工作忙碌,無法按時吃飯,可先准備些餅干、麵包、水果等,適時地補充熱量。
4、冬季有哪些養生的方法?
冬季養生食復譜-粟米龍制眼粥 配方:粟米一千克、龍眼肉十五克、粳米五十克。功效:補心腎,益腰膝。 應用:適用於心腎精血不足,心悸,失眠,腰膝酸軟等症。 製法:①將粟米去殼,淘洗干凈。②將硬米淘洗干凈,放入鋁鍋內,加入粟米、龍眼肉,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熟,加入白糖攪勻即成。 服法:作早晚餐食用。 禁忌:與杏仁同食,令人吐瀉。 粟米性甘、咸、涼。入腎、脾、胃、手足太陰、少陰經。其功效於古書有載。《本草綱目》說:「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可見冬季粟米龍眼粥為食,有補心腎,益腰膝的作用。 冬季養生食譜-芝麻白糖粥 配方:芝麻五百克、白糖適量。功效:補陰血,養肝腎,烏須發,填精髓。 應用:適用於平時調補,以抗早衰。肺燥咳嗽、皮膚乾燥。肝腎陰虛的頭發早白及老人便秘等症。 製法:將芝麻揀凈,放入鐵鍋內用文火炒香後晾涼,搗碎後,裝入瓦罐內備用。 服法:食用時,每次兩湯匙,放入碗中,再加白糖適量,用開水沖服。
5、冬季養生的方法是什麼?
冬季,自然界陽衰陰盛,草木凋零,冰封雪飄,寒氣襲人,易損人體陽氣。所以冬季養生要順應陽氣潛藏,斂陰護陽,從而預防疾病的發生。
1.、宜早睡晚起。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們早睡晚起,可使意志安靜,自身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
2.、背部宜暖。冬季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因為背為陽中之陽,風寒之邪極易通過人的背部侵入人體,發生疾病。老人、小孩及體弱者冬日宜穿背心,睡時也要保暖背部,避免寒邪的侵襲,陽氣的損傷。
3.、宜避寒就溫。冬日氣候寒冷,人們尤須避寒就暖,氣候驟寒或寒潮過境時,最好不要外出;如要外出,應戴好帽子,穿上保暖衣服和鞋襪。另外,老人、冠心病患者及體弱者宜居住溫室。
4.、慎洗澡。洗澡能清潔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對健康十分有益。但冬季氣候寒冷,稍有不慎,易發生傷風感冒,並誘發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因此每周洗一次澡為宜,而老年人及患有心臟疾病的人則稍長一些為宜。
5.、宜洗足。古代養生秘訣主張「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腳是人體之根,與五臟六腑有著密切的聯系。冬季臨睡前用40℃—45℃的熱水洗足(雙腳浸泡10~15分鍾),對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此外,還有益於延緩大腦衰老。
6.、冬寒防病變。冬至節之前是陰寒最嚴重的階段,重病患者往往會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重病患者可在「立冬」前後,有針對性地服用一些滋補強體葯,如紅棗、桂圓、板栗、核桃仁、芝麻、山葯、黃芪、人參等,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7.、調飲食。冬季氣候寒冷,早起外出宜進紅棗姜湯或牛奶、豆漿、紅棗粥等熱飲,以暖和身體;冬令膳食應以補為主,可多食些優質蛋白質食物,如肉、魚、蛋、豆類之品;多選食熱量高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冬季氣候乾燥,還應多攝取含有維生素B2的食物,以防皮膚干粗、皸裂等。另外,多吃大蒜可防感冒,日常膳食應多安排些熱湯以溫暖脾胃,增進食慾。
8.、宜適當鍛煉。早晨起床後,可行搓腰術。方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然後用力上下搓120次(一上一下為一次),或以熱為度,也可用手搓熱擦面部和耳部,有補胃、防聾、悅顏色、潤肌膚的作用。
此外,還可根據各人身體狀況選擇性地進行鍛煉,如慢跑、散步、球類、練氣功、習劍、登山、游泳、射門球、做保健體操等。
6、冬季有那些養生的方法?
春季養生食譜【四季養生的要點】 人體四季如何養生?中醫觀點是天人合一,如《內經》上說,人體要順天時,即順五運六氣的變化,其秘決關鍵是順應四時陰陽之氣的變化,人體才能長久地保持健康;因此,人體養生一定要注意從春季開始。 【春季】人體新陳代謝最為活躍的時期,常言道「百草回生,百病易發」,特別要注意起居勞作、精神調攝,關鍵是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萌生的特點,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氣血也能像春天的氣候那樣舒展暢達、生機勃發。 春天氣溫適中,濕度也適合睡眠,加上春天比冬天夜短,故有春困,能「春眠不覺曉」。在春季,起居宜早睡早起,保持每天有充足睡眠;午飯半小時後應適當小憩,一般以半小時或四十分鍾為宜;房間注意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堅持鍛煉身體,根據自己年齡、體質,選擇慢跑、散步、保健操等適當的鍛煉項目。 春季養生秘決在注意保持體內的陽氣。 中醫認為,養陽重在養肝。春季保肝十分重要,飲食做到均衡,多吃新鮮蔬菜,少吃酸、辣及油炸、烤、煎食品,勤喝水、少飲酒。平時調理好情緒,每天保持有個好心情。 春季飲食,要點是以平補為原則。早春仍有冬日余寒,要順應春升之氣,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韭菜、大蒜、洋蔥、魔芋、大頭菜、香菜、生薑、蔥等。晚春暴熱襲人,易引起體內郁熱而生肝火,致體內津液外泄,可適當配些清解里熱、滋養肝臟、潤肝明目的食物,如蕎麥、薺菜、菠菜、芹菜、萵筍、茄子、黃瓜、蘑菇等。在春季上市的新鮮水果,大多味酸,因不宜春日多食。若需解里熱,以吃甘涼的香蕉、生梨、甘蔗或乾果柿餅之類為好。 【夏季】暑氣傷身 適度運動食清淡 重在清心 夏季應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慾的飲食為主,具有清熱去暑功效的食物有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西瓜、西紅柿等。夏季西瓜、西紅柿多食,可生津止渴。老人應少吃油膩食物,體弱者應避免食用冷飲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礙。 中醫認為,通過飲食調配,既可補充人體因大量出汗而導致的營養損失,又能有效避免腸道疾病的發生,同時還益於調節體溫、消除疲勞。 夏季睡眠養生,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規律。 《黃帝內經》中說:「夏三月……夜卧早起,無厭於日」,意指夏季要早點起床,以順應陽氣的充盈;晚些入睡,以順應陰氣的不足。夏季多陽光,但不要厭惡日長天熱,仍要適當運動。 【秋季】舊病易發,調和陰陽宜養津,重在潤肺 秋天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諸節氣,其中的秋分為季節氣候的轉變環節。 秋季氣候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天氣以濕氣並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白露過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故被稱為「多事之秋」。 秋分之後,由於雨水漸少,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此季容易耗損津液,發生口乾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如泥鰍、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葯、梨、紅棗、蓮子等清補柔潤之品。 秋季養生應注重一個「和」字,包括對精神意志、飲食起居等方面進行的調攝。 中醫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與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因此秋季養生應注重一個「和」字,包括對精神意志、飲食起居等方面進行的調攝。此外,秋季要注意順應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服。 中醫醫書記載,「蓋晨起食粥,推陳出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建議根據自身實際選擇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胃,扁豆粥健脾和中,生薑粥禦寒止嘔,胡桃粥潤肺防燥,菊花粥明目養神,山楂粥化痰消食,山葯粥健脾固腸,甘菊枸杞粥滋補肝腎。 【冬季】寒氣襲人 斂陰護陽活氣血 重在補腎 從立冬開始,經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是冬季。 冬季「寒」, 寒氣襲人,是氣候變化的特點。人體新陳代謝變緩,雖說可以保存體力,但也降低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有關統計數據表明,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死亡率,都以冬季為最高,此季也是心腦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段。 中醫認為,「冬者,天地閉藏」,即是說冬季萬物閉藏,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種動植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因此,冬季養生應注重斂陰護陽:盡量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使意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堅持適當鍛煉,但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鍛煉後要及時擦乾汗液;注意背部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極易通過人體背部侵入而引發疾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尤其應注意避寒就暖。 冬季是進補的好季節,進補要順應自然,注意養陽。 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冬季要多吃溫、熱性質的食物,提高機體的耐寒力。狗肉、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補佳品,此外每天晨起服人參酒一小杯,可防風、禦寒、活血。將牛肉切小塊,加黃酒、蔥、姜用砂鍋燉爛,食肉喝湯,可益氣止渴、滋養脾胃。
求採納
7、立冬吃什麼比較好 立冬的養生方法
1、立冬飲食養生以增加熱量為主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禦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2、立冬養生要注意補充維生素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症狀。那麼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卜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
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裡美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3、立冬飲食要增苦少咸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
因此,在冬天裡,要少食用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4、立冬補冬不可盲目「進補」
在補冬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
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總的來說,立冬時心肺氣弱,腎氣強盛,飲食宜減辛苦,以養腎氣。此時宜少吃生冷或燥熱的食物,適合清補甘溫的食物,如雞、鴨、魚類、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同時配以甘潤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棗、柑橘等。同時,可配合一些清潤滋補的葯膳進行調理。
8、冬季養生食療的好方法有那些?
1、枸杞:養肝明目。冬季是補腎的好季節,而枸杞是補腎佳品。枸杞性味甘平,歸肝、腎經,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對腎臟和肝臟都是寶。在空氣乾冷的冬季,眼睛易干澀、流淚,常吃枸杞還能緩解這些症狀。
2、大棗:補中益氣。大棗對身體好處不少,民間有「一日吃仨棗,一生不顯老」的說法。中醫認為,大棗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補品。它富含鐵元素,可促進血液循環,病後體弱、貧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都適合用大棗調理身體。
3、當歸:活血祛寒。天冷時食物能幫人體禦寒,1800多年前的中醫經典著作《金匱要略》中,就有一款特別適合寒冷季節食用的「當歸生薑羊肉湯「,主要成分之一當歸,被歷代醫家譽為「血中聖葯」。
當歸性溫,入肝、心、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當歸並非只適合女性使用,凡是血虛、血瘀的病人,表現為血虛頭痛、頭暈心悸、面色萎黃、跌打損傷、皮膚感染、血虛腸燥便秘都可試用。
4、白蘿卜:去火化痰。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十一月蘿卜賽人參」。白蘿卜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生的好食材。中醫把肺看做「嬌臟」,是外邪首先侵襲的地方,立冬後需特別呵護。
白蘿卜性涼,味甘辛,歸肺、胃經,對肺胃有熱、痰多、氣脹食滯、消化不良、大小便不暢的人尤其適用。在食用上,它有兩個最佳搭檔:如想發揮止咳效果,就將白蘿卜和冰糖搭配,共同達到除痰潤肺、和中止咳的作用。
抑制咽喉發干、疼痛的症狀,可把白蘿卜與青果煎煮後當茶飲,能很好地緩解肺胃熱盛引起的咽喉腫痛。
5、紅糖:化瘀散寒。冬季強調溫補,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能「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
對體寒虛弱、造血功能下降的老人,尤其是大病初癒者,紅糖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物美價廉的補品。而且,紅糖是未經精煉的粗糖,保留較多維生素和鐵、鋅、錳等礦物質,營養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