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菲特的一生經歷
沃倫·巴菲特,男,經濟學碩士。1930年8月30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資商,主要投資品種有股票、電子現貨、基金行業。
2016年9月22日,彭博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沃倫·巴菲特排第9名。2016年10月,在《福布斯》雜志發布的年度「美國400富豪榜」中,沃倫·巴菲特排第3名。
2016年12月14日,榮獲「2016年最具影響力CEO」榮譽。2017年3月21日,在《福布斯2016全球富豪榜》中,沃倫·巴菲特排第2名。2017年7月17日,《福布斯富豪榜》發布,沃倫·巴菲特以凈資產734億美元排名第四。
2018年2月28日,《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發布,87歲的沃倫·巴菲特保持第二位,財富增長31%,成為越過1000億美元大關的第二人。
2018年3月6日,福布斯2018富豪榜發布,擁有840億美元的沃倫·巴菲特跌至第三位。2018年7月7日,扎克伯格超過巴菲特,成為全球第三大富豪。2019年3月5日,福布斯發布第33期年度全球億萬富豪榜,沃倫·巴菲特身家凈值降至825億美元,排名第3位。
2019年10月,福布斯美國400富豪榜位列第三名。2020年1月2日,福布斯發布2019年最大慈善捐贈,沃倫·巴菲特以價值36億美元的股票捐贈排名第2。 2020年2月26日,沃倫·巴菲特以7100億元財富位列《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第4位。
(1)富豪巴菲特的健康養生之道擴展資料:
1941年,剛剛跨入11周歲,他便躍身股海,並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1947年,沃倫·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覺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轉學到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一年內獲得了經濟學學士學位。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傳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訣竅。
截止1951年,21周歲的巴菲特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2、巴菲特的健康狀況?
沒聽說過有... 那小老頭很健康呢
3、巴菲特是怎樣成為世界首富?
@ Warren Buffet 華倫.巴菲特(最偉大的投資家) @ 華倫巴菲強調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取決於企業的實質價值,和支付一個合理劃算的交易價格,他不在意最近或未來一般股市將會如何運作.
@ 華倫巴菲特從不投資他不了解的企業,他四十年的投資職業生涯里,只有十二個投資決策,造成他今日與眾不同的成功地位.
@ 當大企業有暫時性的麻煩或股市下跌,並創造出有利可圖的交易股價,應進場買下這些大企業的股票,不要再試著預測股票市場的方向,經濟情勢,利率或選舉結果,並停止浪費金錢在以此糊口的人身上.研究公司的現況和財務情形,並評估公司將來的展望,當一切都合你意的時候,就買下它 .
@ 許多人盲目投資,從某方面來說,這就像通宵玩牌,卻不曾看清手中的牌一樣.
@ 投資人謹慎透徹地做好投資研究,只要專注於持有少數幾種股票,便可大大降低投資風險.通常巴菲特持普通股持股,僅由五種不同的股資組合.
@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核心是(買進ˍ持有)Buy and hold, 買進優良企業,擁有這個投資數年,然後根據企業經營之收益獲利,這個觀念簡單又直接,投資人容易明了這個方式的原理.
@ 多數人都受到現有的股票交易方式所影向和限制,只知在買進與賣出間追逐價差,而忘了買賣股票原本只是轉移股權,持有股權原本是做為股東的權益則來自於企業營運所獲的利潤.
@ 做為股東原本是希望能從企業獲利不斷成長,及源源不斷的收取成功的經營成果.股票市場只是方便股東的移轉股權.
@ 巴菲特投資決策依據的基本原則:
一.企業原則:這家企業簡單且可以了解嗎?這家企業的經營歷史是否穩定?這家企業的長期發展遠景是否看好?
二.經營原則:經營者是否理性?經營者對股東是誠實坦白的嗎?經營者是否會盲從其它法人權構的行為?
三.財務原則:把重點集中在股東權益報酬率,而不是每股盈餘. 計算(出股東盈餘)尋找毛利率高的公司.對於保留的每一塊錢盈餘,確定公司主少己經創造了一塊錢的市場價值.
四.市場原則:這家企業有多少實質價值? 這家企業能否以顯著的價值折扣購得?
@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很簡單,那就是:
1.不理會股票市場每日的漲跌.
2.不擔心經濟情勢.
3.買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
4. 管理企業投資組合.
@ 從投資一百美元起家,至今華倫巴菲特己創造百億美元的財富,這位被喻為當今(最偉大的投資者),以簡單的投資策略及原則,不做短線進出,不理會股市每日的漲跌,不擔心經濟情勢,妥善管理手上的投資組合,創造另一種不同於投機客的投資典型.
@ 巴菲特擁有凈值百億美元,名列美國最富有人榜首多年 . 近年被比爾.蓋茲趕過變成第二名),是美國百人富翁唯一自股票市場獲得財富的人.
@ 巴菲特1930年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奧瑪哈(Omaha City),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研究所就讀,受教於班哲明.葛拉罕(一向鼓吹了解一公司實質價值的重要性), 1956年帶著葛拉罕得到的知識與來自親朋好友的財力支持 , 在奧瑪哈開始他的有限合夥投資事業經就是後來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公).合夥公司開始時,由七個有限責任合夥人,一起出資十萬五仟美元.主要合夥人巴菲特,從一百元開始投資,那些有限合夥人每年回收他們投資的6%,和超過此固定利潤以上之總利潤的75%,巴菲特的酬勞則是另外的25%.往的十三年,巴菲特的金錢以每年29.5%的復利持續成長,合夥體的資產己達二千六百萬美元.
@ 兩位智者ˍ班哲明.葛拉罕給予巴菲特投資的思考基礎: 安全邊際.並協助巴菲特學習掌握他的情緒,以便於在市價的漲落中獲利.而菲利普.費雪則給予巴菲特最新的可行的方法學,使他能夠判定出好的長期投資.巴菲特說:我有15%像費雪,85%葛拉罕.
@ 費雪的著作:Common Stock and Uncommon Profits,葛拉罕的著作: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是二本影向巴菲特最深遠的投資學巨著.他說每位投資人至少要讀它們20遍以上,才能真正了解投資的真諦.
@ 投貣就是在經過完整的分析研究之後,認為可以確保本金的安全,並能得到令人滿意的報酬.不符合這些要求的操作便是在投機.
@ 雖然葛拉罕(價值理論)與費雪(成長理論)的投資方法不同,但是巴菲特說道:他們在投資界是同等重要的. @ 價值理論:指出一個經謹慎選擇,且己分散風險,合理價格的普通投資組合,才可能是聰明的股資.葛拉罕推測如因股票的價格低於它的價值,則股票在一個安全邊際.葛拉罕表示.投資有二個法則:一.嚴禁損失.二.不要忘記第一個法則.他相信市場經常給予股票不適當的價格,這種錯誤的標價往往是因為人類懼怕和貪婪的情緒而引起的. @ 成長理論:超額利潤的創造是經由:
1.投資那些潛力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公司 2.向那些最有能力的經營階層看齊.
@ 費雪相信,即使有能力使銷售成長,如果公司無法為股東賺取利潤,就不宜投資該公司.如果多年來利潤不能夠相對地成長,則所有的銷售成長都不代表公司股票是正確的投資工具.
@ 巴菲持主張投資人學習如何獨立思考,如因你己經由深思熟慮的判斷,獲得合平邏輯的結論,絕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同意而被勸阻退縮不前,(你不會因為這些人的不同意,而判斷正確或錯誤,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你的數據和推理是正確的).
@ 巴菲特:當人們因貪婪或者受了驚嚇的時候,他們時常會以愚蠢的價格買進或賣出股票.股票的長期價值是取決於企業的經濟發展,而不是每日的市場行情.
@ 投資人Investor 和投機客Speculator 之間的基本差是,在於他們對股價的看法.投機客試圖在價格的起伏之間獲益,相反地,投資人是尋求以合理的價格取得公司的股票.
@ 投資人最大的敵人不是股票市場,而是自己.投資人無論在數學,財務或價計上有多麼優秀的能力,若不能掌握自己的情緒,還是無法從投資過程中獲利.
@ 巴菲特不相信所謂市場預測,無法預知短期內股價的變動,也不相信有誰可以做到這一點.他長久以來的感覺是(股市預測專家存在的唯一價值,是使算命先生更有面子而已).
@ 巴菲特不預期股票市場的漲跌,只是設法在別人貪心的時候保持戒慎恐懼的態度,唯有在所有的人都小心謹慎的時候才會勇往直前.
@ 只要對你持有之股票的公司深具信心,就應該對股價下跌抱持歡迎的態 度,並借著這個機會增加你的持股. @ 股票市場並不是一個指標,它只是一個可以讓你買賣股票的地方而已.
@ 巴菲特表示,因為他做的都是長期投資,所以短期的市場波動對他根本沒有影向.他相信自己比市場更有能力評估一個公司的真正價值,做不到這一點你就沒有資格玩這個游戲.他解釋說:這就好像打朴克牌,如果你在玩了一陣子之後,還看不出這場牌局裡的凱子是誰,那麼那個凱子就是你.
@ 巴菲特學習到優良的企業能讓投資人很容易地做決定,但是那些狀況不佳的公司,即使投資人猶豫不決.如果他不能輕易地說服自己做下購買的決定,那麼他就得放棄那間公司.巴菲特有這種說不的精神,只有在所有的因素都對他有利的情況下才肯購買股票,而這個說(不)的能力,正是使投資能夠獲利的最大因素.
@ 巴菲特之所以能夠成功的管理龐大地投資組合,多半歸功於他(以靜制動)的能力.大部份的投資人都很難抵抗誘惑,不斷地在股市裡搶進搶出.
@ 巴菲特表示,投資人總是想要買進太多的股票,卻不願意耐心等待一家有真正值得投資的好公司.買進一間頂尖企業股票然後長期持有,比一天到晚在那些不怎麼樣的股票里忙地暈頭轉向,絕對容易得多了.有很多投資人一天不買賣就渾身不對勁,他卻可以一年都不去動手中的股票.近乎怠惰地按兵不動,正是他一貫的投資風格.
@ 根據巴菲特的意見,投資人絕對應該好好守住幾支前途看好的股票,而不是三心二意地在一堆體質欠佳的股票里搶進搶出.事實上,巴菲特的成功主要是建立在幾宗成功的大宗投資上.
@ 投資人應該假設自己手中只有一張可以打個20個的投資決策卡,每作一次投資,就在卡片上打一個洞,相對地能夠作投資決定的次數也就滅少一次.巴菲特相信,假如投資人真的受到這樣的限制,他們就會耐心地等待最佳的投資機會出現,而不會輕率地作決定.
@ 巴菲特從經驗中得知,體質優良且經營得當的企業通常價格都不便宜.一旦見到價格低廉的績優企業,他一定毫不疑地大量收購,完全不受經濟景氣低迷,或是市場悲觀氣氛的影向.
@ 隨著年歲增長,巴菲特越來越相信,正確的投資方式是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那些你了解,而且對其經營深具信心的企業.有人把資金分散在一些他們所知有限,又缺令任何賣點的投資上,以為可以藉此降低風險,這樣的觀點其實是錯誤的.每個人知識和經驗必然是有限的,而也很少能夠同時在市場上發現三家以上可以讓人深具信心的企業.
@ 巴菲特對於他手中持股的漲跌與市場股價指數表現,可說毫不關心.他是以營業的實績來判斷股票的好壞,而不是短期的成交價格.他知道,只要企業本身擁有傑出的營運績效,總有一天這樣的績效會反映到股票的價格上.
@ 巴菲特承認,他的長期持有策略與機構投資人的基金經理人之思考模式有很大的落差.很大多數的基金經理人總是在華爾街出現新寵之後,迅速更改手中的持股.他們的投資組合不斷地在那些主要的大企業之間進行多角化風險分散,這樣作的目的多半是為了保護自己,以免跟不上市場的腳步,極少是因為他們感覺那些公司有良好的經濟價值.在巴菲特的想法里,(法人)這個名詞正代表著矛盾.他說,把基金經理人稱為投資人,就像把追求一夜風流稱為浪漫是一樣的.
@ 巴菲特說: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是企業經營者,所以我成為更優秀的投資人.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投資人,所以我成為更優秀的企業經營者.
@ 全面收購一個企業與購買該企業的股票,基本上是沒有差別的.無論是收購個企業,或者只是持有該企業部份的投票,巴菲特都遵守同樣的投資策略:尋找他所了解的,且利於長期投資的公司.同時該公司的管理階層必須誠實且具備了管理的才能,最重要的是價格要吸引人.
@ 巴菲特說:我們在投資的時候,要將自己看成是企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師 , 更不是有價證券分析師.巴菲特在評估一項潛在交易或是買進股票的時候,他會先以企業主的觀點出發,衡量該公司經營體系所有質與量的層面,財務況以及收購價格.
@ 巴菲特四大投資決策基本原則:
1.企業原則:企業本身的三個基本特性.
2.經營原則:高級主管必須展現出來的三個重要特質.
3.財務原則:公司必須依循的四項重要財務政策.
4.市場原則:相關的二個成本指導方針.
@ 企業原則:
1)該企業是否簡單且易於了解.
2)該企業過去的經營狀況是否穩定.
3)該企業長期發展的遠景是否被看好.
@ 以巴菲特的觀點,投資人財務上的成功,和他對自己所做之投資的了解程度成正比.因為只在他了解的范圍內選擇企業,所以他對所投資的企業一直有高度的了解.
@ 根據巴菲特的觀察,投資的成功與否並非取決於你了解的有多少,而是在於你能否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投資人並不需要做對很多事情,重要的是要能不犯重的過錯.在巴菲特的經驗里,以一些平凡的方法就能夠得到平均以上的投資成果.重點是你如何把一些平凡的事,做得極不平凡.
@ 巴菲特不碰復雜的企業,對於那些正因面臨難題而苦惱,或因為先前的計劃失敗,而打算徹底改變營運方向的企業,他也敬而遠之.巴菲特相信,重大的變革和高額報酬率是沒有交集的.許多投資人拚命搶購那些正在進行組織變革的公司,往往被一些企業將來可能帶來的好處之假像所迷惑,而忽略了眼前的企業現實.
@ 巴菲特從經營與投資的經驗中學到,咸魚很少能夠大翻身.學會去避開它們,能夠成功並不是因為我們有能力清除所有障礙,而是在於我們專注地尋找可以跨越的障礙.
@ 經營原則:
1)管理階層是否理性?
2)整個管理階層對股東是否坦白?
3)管理階層是否能夠對抗(法人機構盲從的行為)?
@ 管理人員把自己看成是公司負責人,不會忘了公司最主要的目標- 增加股東持股的價值.同時他們會為了進一步達成這個目標做出理性的決定.
@ 巴菲特對於那些能看重自己的責任,完整而詳實地向股東公開所有營運狀況,以及有勇氣抵抗所謂(盲從法人機構),而不盲目地追隨別人的行為管理人才,抱著極為敬佩的態度.
@ 分配公司的資本是最重要的經營行為,因為一段時間之後,資本的分配將決定股東股權的價值.根據巴菲特的觀點,決定如何處理公司的盈餘(轉投資或者是分股利給股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性思考課題.
@ 巴菲特極為看重那些完整且詳實報告公司營運狀況的管理人,尤其尊敬那些不會借著一般公認的會計原則,隱瞞公司營運狀況的管理者.他們把成功分享給他人,同時也勇於承認錯誤,並且永遠向股東保持坦誠的態度.
@ 如果資本支出的配置是如此簡單而合乎邏輯,怎麼會有那麼多資金運用不當的情事發生呢 ?巴菲特所得到的答案是一種他稱之為(盲從法人機構)的無形力量.企業的管理者自然而然地模仿其它管理人員的行為,不管那些行為是多麼愚蠢違反理性.
@ 財務原則:
1)將注意力集中在股東權益報酬率,而不是每股盈餘. 2)計算(股東盈餘)<Owner Earnings>,得出正確的價值.
3)尋求擁有高毛利的公司.
4)每保留一塊錢的盈餘,公司至少得增加一塊錢的市場價值.
@ 巴菲特說:好的企業應該能夠不靠舉債,就可以賺取不錯股東權益報酬率.對於那些必須藉由相當程度的負債才能達成良好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公司,應該抱持懷疑的態度. @ 巴菲特是出警告:會計上的每股盈餘只是評估企業經濟價值的起點,絕不是終點;並非所有的盈餘都代表相同的意義.
@ 巴菲特喜歡採用〔股東權益〕Owner earningsˍ公司凈所得加上折舊,耗損,分期償還的費用,減去資本支出以及其它額外所需的營運資本,來代替現金流量計算.寧願對得迷迷糊糊,也不要錯得清清楚楚.
@ 巴菲特指出,如果管理當局無法將銷售額轉換成利潤,任何再好的投資都是枉然.需要靠高成本營運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常會不斷增加經常性支出,巴菲特很討厭那些不斷增加開銷的經營管理者.
@ 巴菲特選擇公司的標準是:長期發展遠景看好,且公司由一群有能力和以股東利益為第一優先的管理者所經營,它們將隨著日後公司市場價值的增加而獲得證明.每一塊錢保留盈餘,確實轉換成至少有一塊錢的市場價值.
@ 市場原則:
一.企業的實質價值如何 ?
二.是否可以在企業的股價遠低於其實質價值時,買進該企業的股票 ?
@ 投資人應該衡量兩項因素:這間公司是否有好的實質價值,以及現在是否為購買的好時機(也就是說,價格是不是吸引人 ?)
@ 巴菲特使用約翰.威廉斯( John Williams ) 的〔投資價值理論〕{ 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 }所提出:企業的價值等於運用適當的貼現率,折算預期在企業生命周期內,可能產生的凈現金流量.企業價值的計算非常類似評估債券價值的模式.債券未來的現金流量可分成每期息票支付的利息,以及未來債券到期發回的本金兩部份.
@ 使用適當的變數:現金流量和預期的貼現率,決定公司的價值就很簡單.如果他對預估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沒有十足的把握,他就不會試著去評估一家公司的價值.如果企業簡單且能了解;並擁有穩定的盈餘,巴菲特就能夠以適度的確定性來決定未來的現金流量.
@ 一旦巴菲特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接著就是應由貼現率將其折現.巴菲特使用的貼現率,是美國政府的長期債券利率.
@ 巴菲特拒絕購買那些具有負債問題的公司,將注意力集中在盈餘穩定且可預測的公司上.他說:我將確定性看得很重,所有造成風險的因素對我而言都沒有意義,風險來自於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 持續購買低本益比 <P/E>和價值比 <P/B>以及高股利的人,通常被稱為〔價值投資人〕 . 主張以選擇在盈餘上有高平均成長的公司.來辨認公司價值的人,則稱為 [ 成長投資人 ].一般來講,成長中的公司通常具有高的本益比和低的股利,而這些財務特值與價值投資人所希望尋找的剛好相反.
@ 尋找購買價值的投資人,通常必須在〔價值〕與〔成長〕之間來選擇股票.巴菲特說:成長與價值的投資其實是相通的.價值是一項投資其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而成長只是用來決定價值的一項預測過程.
@ 在投資資本報酬率高於平均水平的時候,成長可以增加投資的價值.確保每投資一塊錢,至少就能增加一塊錢的市場價值.而成長對於一家資本報酬率不高的公司股東而言,可能反受其害.
@ 巴菲特指出:將注意力集中在容易了解,和具有持久的經濟力量基礎,且把股東放在第一位的管理者所管理的公司上,並不能保證成功.首先,他先須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同時公司必須符合他對企業的期望.
@ 巴菲特承認,如果犯錯則是因為下面三個地方出了問題:
1)我們所支付的價格.
2)我們所參與的經營管理.
3)企業未來的經濟狀況.他指出,錯誤的估計最常發生在第三個原因上.
@ 巴菲特的意圖,不但要辨認出可以賺得高於平均收益的公司,還可以在價格遠低於其實質價值時購買這些企業. @ 葛拉罕:<最聰明的投資方式,就是把自己當成持股公司的老闆>,巴菲特說:<這是有史以來關於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一句話>.
@ 巴菲特說:只要企業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充滿希望並令人滿意,或管理者能勝任其職務而且誠實,同時市場價格也沒有高估此企業,那麼他相當滿足於長期持有任何證券.
@ 短期來看市場是個投票機器,但長期來看則是個秤重器,他樂於忍耐.你手上握有的股票一定要比現金好,否則它就不是一個好的投資.
@ 如果股票市場確實過份高估某一家企業,他就會將其股票賣出 . 如果他需要現金以購買別家可能被過份低估或是有同樣價值,但他更了解之企業的股份,巴菲特將會出售價值公道或被低估的證券以變現.
@ 當人們對一些大環境事件的憂慮升到最高點時,事實上也就是我們做成最佳交易的時機.恐懼是追趕流行者的大敵,卻是看重基本面的財經分析者的密友.
@ 當巴菲特從事投資的時候,他觀察一家公司的全貌,而大多數的投資人只觀察其股價而己.
@ 世故者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世界,而特立獨行者卻堅持嘗試要改著世界來適應自己.因此所有的進步都仰賴後者來促成.巴菲特自始至終,都將投資視為一種企業經營活動,而以一般常識作為他的投資哲學.
@ 依照巴菲特的理論,投資人企業家應該以同樣的方法來觀察一家公司,因為他們實際上想要的東西是相同的,企業家希望買下整個公司,而投資人希望購買公司部份的股票.如果你問一個企業家,當他購買一家公司的時候,他所想要的是什麼,答案經常是:這家企業能產生多少現金 ?公司的價值和它的現金產生能力之間有直接的關聯,理論上,企業家與投資人為了要獲利,應該要注意到相同的變數.
@ 委託人要求專業投資人報告績效,在等候他們的投資組合達到某一價格時,經常顯得不耐煩.如果他們的投資組合並未出現短期的價格上漲,委託人將表現出不滿和懹疑他們在投資上的專業能力.專業投資者知道他們必須在改善短期績效,或冒著損失客戶的風險之間作一選擇,於是開始陷入追漲殺跑的旋渦中.
@ 巴菲特相信使用短期價格來判斷一家公司的成功與否是愚蠢的,取而代之他要公司向他報告因經濟實力成長所獲得的價值.一年一次他固定檢查幾個變數:
1)初始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2)營運毛利,負債水平與資本支出而求的變化
3)該公司現金產生能力
@ 華倫巴菲特的投資策略:
步驟一:不理會股票市場每日的漲跌.
步驟二:不擔心經濟情勢.
步驟三:買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
步驟四:管理企業的投資組合.
@ 股票市場是狂熱與抑鬱交替發作的場所,有的時候它對未來的期望感到興奮,而在其它時候,又顯出不合理的沮喪.這樣的市場行為創造出投資機價,特別是傑出企業的股價跌到不合理的低價時.股票市場並不是投資顧問,它存在只是為了幫助買進或賣出股票吧了.
@ 如果你打算擁有一家傑出企業的股份並長期持有,但又去注每一日股市的變動是不合邏輯的.你將會驚訝地發現,不去持續注意市場變化,你的投資組合反而變得更有價值.
@ 巴菲特較喜歡購買在任何經濟情勢中都有機價獲益的企業.選擇並擁有能力在任何經濟環境中獲利的企業,時間將被更聰明地運用.而不定期地短期持有股票,只能在正確預測經濟景氣時,才可以獲利.
@ 你無法對企業的未來作出聰明的預測,除非你了解它如何賺錢.投資人在投資股票時,經常對於一家公司如何產生銷售,費用,利潤私沒有任何線索.
@ 最值得擁有的企業,是在長期有最佳遠景,且擁有市場特許權(產品有獨占性及差異性).市場特許權是指銷售產品或者顧客而要想要的服務,市場中沒有類似的替代品,持有大量經濟上的商譽.
@ 企業產生現金的能力決定了它的價值,巴菲特找出那些產生超過營運所需現金的公司,而將不斷消耗現金的公司排除在外.
@ 巴菲特提供一份較正確的計算方式,他稱之為〔股東盈餘〕.決定股東盈餘的方法是將折舊,耗損和分期攤銷的費用加上凈利,然後減去那些公司用以維持其經濟狀況和銷售量的資本支出.
@ 高毛利率反映出經營者控製成本的精神,巴菲特欣賞注意成本觀念的經營者,而憎惡放任成本不斷擴大的經營者.
@ 推動巴菲特投資策略的主力,在於資金的理性分配,決定如何配置一家公司的盈餘,是經營者要做的最重要決定.做投資選擇時展現的理性是巴菲特最推崇的特質
回答者: yewh0506
4、巴菲特到底是如何光靠股票就成為世界首富的?
巴菲特能成為富翁,原因很多。當然,在他的投資生涯的後半期,他已經不僅僅在做股票了,他擁有了一家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的特殊性,給他的投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而且這種資金還沒有成本。再加上資金規模的巨大,他能夠影響所投資公司的經營,這都是他成為富翁的原因。所以,研究巴菲特的投資,他的後半期並不是僅僅依靠炒股票取得的利潤。老巴能成為首富,因為他即是一名優秀的投機者,更大層面上也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
所以,作為我們中小投資者,大可不必研究他後半段的投資經驗,我們要研究他從窮光蛋發家致富的過程,也就是他淘得第一桶金的方法。將來您要發了財,您也能象他一樣搞這些資本運做,畢竟誰錢多,誰的投資途徑就更廣泛嗎。
他能依靠股票取得第一桶金,首先是因為這個人的人格特質非常符合股票市場。比如,他個性沉靜,喜歡深沉的思索;非常勤奮,對任何知識都充滿了興趣;個性非常穩定,沒有那些普通人的不良習性;人品非常優秀;獨立思考能力非常強,幾乎不受外界的影響等等。
其次,這個人在發財之前有過長期的投資失敗經歷。根據他的傳記,老巴這個人很小就投身了股票市場。但是他和我們大多數散戶一樣走的是技術分析的道路,炒短線。這導致他很長一段時間沒賺到錢(我們普通人只看到他一夜暴富的經過,卻沒有注意在發財之前他所經歷的長期失敗過程)。正是長期的失敗經歷,他本人又非常善於思考,使他對資本市場的投機機理有著非常刻骨的理解。這種經歷是每個投資者都要經過的課程,只是很多人堅持不下來,或著不善於思考,總結不出有用的經驗。所以,老巴在走上價值投資道路後,具備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他不僅僅懂得企業投資,而且精通投機,是一個兼備型的人才。比如,中石油的投資,他的拋售時機把握的簡直太精確了,幾乎就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夕,這都是他在青少年時期炒短線積累的投機經驗造成的。所以,我不支持普通人一上來就搞價值投資,我支持新手應該用至少5年的時間在股市裡炒短線,表面上看這是在浪費時間,但是只有這種浪費才能讓一個人終身能立足於這個市場。只有短線的經歷才能真正讓一個人把握好價值投資,價值投資也可以說是技術分析的升華。
最後,老巴在創業的時候,正好趕上美國二戰以後的經濟騰飛期,您有空可以找找美國60年代的大盤走勢圖就明白了。
所以,老巴能成為首富,原因很多。反正靠股市發財和其他生意一樣,都需要耐心與執著,別指望一夜暴富。
一家之言,見笑了!
5、傳說中的長壽老先生是誰?他有什麼獨特的養生之道?
先秦時期的彭祖是傳說中的長壽老先生。據說這位長壽老先生經歷了堯、舜、夏、商 這四個朝代,一直活了800多歲,如果這個說法是真實的話,那他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古人了。
但中國歷史已經過去了幾千年,彭祖的真實年齡我們無可考證,我覺得這只是中國古代的一個神話傳說,它的真實性還是非常低的。但據中國古代的史書考證,彭祖的家族確實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長壽家族。《彭祖》這本歷史書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健康養生學說,它是彭祖老先生在戰國時期的著作,這本書籍中具體描述了彭祖獨特的養生之道。
01.遠慮用素,心白身釋。這句話出現在《彭祖》這本書籍的第三章節,他覺得養生最重要的是養心。”遠慮用素,心白身釋“的意思也就是說想要達到養生的最高境界,必須放鬆自己的身體並保持一個善良純潔的心靈。中國清代有一部養生類的中醫著作名叫《中外衛生要旨》,這本書中也有相同的觀點,他認為:
“常觀天下之人,凡氣之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宏者壽,言之緘默者壽。蓋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壽。”
由此可見,淡泊名利和善良仁慈的心境是養生之道的最主要的前提。
02.愛精養體,服氣煉形。這句話也是彭祖老先生的養生之道,意思就是養生之道的關鍵在於養精益氣。這個觀點非常符合中國的中醫理論,因為在中醫理論中,氣血是人體的根本所在,氣血之間也是相通的。在彭祖的先秦時期還沒有出現那麼多的補氣葯材,他們也並不知曉黃芪和人參這些葯材的葯理作用,所以彭祖當時十分重視修煉氣功,他認為練習氣功是補氣最好的方法。《列仙傳》和《莊子》 這兩本古書中都有彭祖練習氣功的記載:
古有壽者彭祖,因修習“吐故納新,熊經鳥申”之術,“壽高八百”,形體依然健康。
6、巴菲特是怎樣一步步變成大富翁的?
美國著名的富豪巴菲特曾經說過,成為簡單的理性人能讓你走到哪裡都受歡迎。
實際上,聰明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一直找規律,而聰明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
巴菲特的世界從不復雜,他認為:「我很理性,許多人有更高的智商,許多人工作更長的時間。但是我能理性地處理事務。
為什麼一些聰明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卻不能獲得他們應得的結果呢?因為他們在自己妨礙自己。「
1.我工作和學習的時候並不思考其他任何東西,我並不試圖跳過七英尺高的欄桿:我到處找的是我能跳過的一英尺高的欄桿。
2.當我發現自己處於一個洞穴之中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停止挖掘!!!
3.在拖拉機問世的時候做一匹馬,或在汽車問世的時候做一名鐵匠,都將是一件愚蠢至極的事。
4.一定要學會用更少的錢買更多的東西,這裡面有很多知識。
5.只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知道誰一直在光著身子游泳!!!
7、股神巴菲特是怎樣起家的?
8、巴菲特推薦的十本書都是什麼?
在2007年伯克夏股東大會上,一位來自舊金山的年輕人問巴菲特,要想成為一個好的投資者,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巴菲特的答案是閱讀,他說:「我10歲的時候就把奧馬哈公立圖書館里能找到的投資方面的書都讀完了,很多書我都讀了兩遍,你要把各種思想裝進自己的腦子里,隨著時間的推移,分辨出哪些是合理的。一旦你這樣做,就該下水(嘗試)了。」
9年後,剛剛落幕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依舊是全球投資者目光的焦點,世界對巴菲特成功秘訣的探索也從來不曾消退。巴菲特曾說,他每天要花80%的時間來閱讀。為了推廣閱讀,在每年的股東大會上,還專門設了一個節目,就是在大集市的攤位上,出售一些打折的書或光碟,其實是推薦一些好的作品。
以下整理了巴菲特推薦過的一些書籍。如果我們註定沒有巴菲特富有,那麼至少可以比他更勤奮。
1.《聰明的投資者》,本傑明·格雷厄姆 著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Benjamin Graham
「早在1950年剛出版時我就閱讀了這本書,當時我只有19歲。那時我就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著作。現在我仍然這么認為。」巴菲特稱,這本由價值投資之父格雷厄姆所著的書教會了他,「做個一生成功的投資人不需要極高的智商、非同尋常的商業洞見和內部消息。你只需要一個用於決策的可靠知識框架,和避免情緒影響決策的能力。」
2.《證券分析》,本傑明·格雷厄姆 著
「Security Analysis」,Benjamin Graham
格雷厄姆的經典名著,專業投資者必讀之書。這本書的主要觀點是,如果你的分析足夠縝密透徹,你就能估算出一家公司的價值。巴菲特稱這本書就像一張投資路線圖,而他已經遵照了57年。
3.《怎樣選擇成長股》,菲利普·費舍 著
「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Philip A.Fisher
巴菲特對該書推崇備致,「拜讀了《普通的股票,非凡的利潤》之後,我找到了菲爾·費舍爾。我見到他時,他本人同他的思想一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菲舍爾的技巧對公司徹底進行了解,能使一個人進行聰明的投資。」
在書中,費舍強調,緊盯財報是不夠的,你還需要評估一家公司的管理。巴菲特稱自己是「Phil的熱心讀者,不管他要說什麼。」
4.《壓力測試》,蒂莫西·蓋特納 著
「Stress Test」,Timothy F. Geithner
美國前財政部長蓋特納講述了他如何在金融危機中領導一個政府部門。巴菲特曾表示這本書是每個管理者的必讀。
5.《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沃倫·巴菲特 著
「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Warren Buffett
本書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的精華段落,每一封都闡述了他事業和投資哲學的一部分。巴菲特有雲:「在一場智力競賽中,還有什麼比對手覺得思考浪費精力對你更有利呢?」
6.《傑克·韋爾奇自傳》,傑克·韋爾奇 著
「Jack:Straight From the Gut」
韋爾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茲」,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們雖然趕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細聆聽他所說的話,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韋爾奇在其自傳中詳述了他是如何從工人階級的孩子成長為通用電氣CEO的。巴菲特稱韋爾奇「聰明、充滿活力、事必躬親」。
7.《局外人》,威廉·桑代克 著
「The Outsiders」,William N. Thorndike
桑代克的書講述了華盛頓郵報和普瑞納等公司高層的成功模式。巴菲特評價此書為「一本關於擅長資金配置的CEO們的傑出著作」。
8.《文化沖突:投資與投機》,約翰·伯格 著
「The Clash of the Cultures: Investment vs. Speculation」,John Bogle
這位先鋒基金(Vanguard)創始人認為,長期投資正受到短期投機的排擠。巴菲特在2012年致股東信中推薦了此書。
9.《商業冒險》,約翰·布魯克斯 著
「Business Adventures」,John Brooks
1991年初識後不久,比爾·蓋茨問巴菲特最喜歡哪本關於商業的書籍,巴菲特把自己那本《商業冒險》送給了他。
10.《客戶的遊艇在哪裡》,施韋德 著
「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Fred Schweb
巴菲特說:「這本書1940年首次出版,這是以投資為主題出版過的書中最好的一本,它睿智地闡釋了關於投資主題的許多真知灼見。」
9、巴菲特天天可樂不離手,為啥他沒有糖尿病?
巴菲特是享譽全球的著名投資家,他一生投資了很多的企業,基本上沒有失手被人們稱為」股神「。他也是世界第二大富豪,但就是這樣一個超級富豪,他每天可樂不離手。那麼如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他為什麼會不得糖尿病呢?
患上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遺傳因素,一種是環境因素。首先巴菲特沒有得糖尿病就說明他的家族沒有遺傳因素,這一方面可以排除。第二個因素就是環境因素,主要的原因就是進食過多,然後導致身體偏胖,每天吃的含碳水化合物高、熱量高的食物特別多,而導致了糖尿病的發生。
其實每個人都有固定的基礎代謝,基礎代謝就是一個人每天睡覺、呼吸、思考問題維持人們生命活動所需要能量的一個統稱。雖然巴菲特天天喝可樂,可樂的熱量也很高。但是也有可能他在飲食方面是熱量很低的,吃一些比較清淡的食物,所以他每天喝可樂所攝入的能量再加上他吃飯所攝入的能量的總和,在他基礎代謝的左右。再加上他每天在有適當的運動,所以他每天的還是有熱量缺口的。這樣雖然天天喝可樂也不會使人發胖,也不會讓人得糖尿病。
同時有一點他天天可樂不離手,也可能是在為可樂代言。因為他是可樂的投資人,也可能有這方面的原因。不管如何,巴菲特作為一個天才的投資家,作為世界第二大富豪,能夠有這種平民的生活方式還是令人羨慕的令人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