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凝神定氣,物我兩忘。---養生的真諦?
現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質生活方面下工夫,這種追求的後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們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一旦這種慾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們的就是無止境的痛苦。其實,物質能帶來的享受,最終也是精神在起效,葯物能治療疾病,心理療法也能做到。所以,我們用一生來追求財富,不如用一生來培養出一種好的心態,讓我們的精神達到一種超凡的境界。
在養護生命的階段,最簡潔有效的手段,就是對神的凝聚。
神字的原始含義是,祖後面是申,就是 由此被稱為祖始之極可以引申出一切。後來發展到哲學范疇,神是指調控宇宙萬物發生發展變化的一種力量,是宇宙的主宰及規律。如《周易·系辭上》說:「陰陽不測謂之神。」發展到中醫階段的神,是有關人體生命的認識,與古代哲學的神概念,有著嚴格的區別。
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及其外在總體表現的統稱。
神的內涵是廣泛的,既是一切生理活動、心理活動的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動外在的體現,其中又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歸納為狹義之神的范疇。
神即是由精、氣、血、津液等作為物質基礎而產生,又能反作用於這些物質。神具有統領、調控這些物質在體內進行正常代謝的作用。《類經·攝生類》說:「雖神由精氣而生,然所以統馭精氣而為運用之主者,則又在吾心之神。」
因此我們從精神層面上凝聚神氣,反作用與物質實體,擁有卓越的成效。
物我兩忘
可以說這個狀態是人的最高境界。中國古代,就有人提出「物我兩忘」的深刻思想,指人在做事情時所達到的高度專心致志的境界。莊子說:「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彼是外物,我是自我。自我是在與外物相對立、相對待的關系中產生的。假如一個人從來沒跟任何人、任何事物打過交道,他是不可能產生自我意識的,而當人與物發生關系之後,物便進入其中。在哲學中,這種關系被稱為主體——客體關系。「我」自然是主體,而「物」是客體,沒有主體也就沒有客體。
我們降維到養生層面來說,精神和生理活動是相對主體和客體的關系,是有統一也有對立的狀態。
【黃帝內經】 有句,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即精無妄傷,神無妄動。以保持充沛的正氣,從而抗拒病邪的傷害。
物質生活的不規律,神情的大起大落都是物我皆亂的狀態。無法做到精神內守,導致各種病症。
2、內心慈悲是養生最高的境界,這樣的養生你做到了嗎?
許許多多的人都在追求養生,為了追求養生的生活,他們去買養生的食物,去找一些專家指點迷津。其實養生不如養心,而養心也是養生的最高境界。其實我今天要說說說養生的最高境界——內心慈悲。
為什麼說內心慈悲是養生的最高境界呢?《中庸》裡面說到:『』修身以道,修道以任『』「大德必得其壽」一個有道的人必定長壽。因為他懂得養心。
一個有慈悲之心的人一般他都會很快樂,懂得原諒別人,不會給自己造成什麼心結。現在的人們很多人都是因為脾氣大而患了許許多多的疾病。什麼心腦血管疾病,腦梗塞,中風等等都是因為自己的壞脾氣。
有調查數據顯示,容易生氣的人比不容易生氣的人患病風險率是19%,這很大程度上說明,生氣真的對身體不好。你一旦生氣,你的腎上腺素就會狂飆,想像一下自己的腦袋裡血液急速上升,全部沖擊到自己的腦袋血管中,那麼自己就會離死亡更進一步。
所以說,我們平時應該保持一個慈悲之心,為別人好,也是為自己好。你想一下,自己為了一件事和別人大動干戈,如果自己贏了,你可能會很興奮,如果你輸了,你肯定會很傷心或者很惱怒。撇開結果不說,就過程而言,在你和別人打動干戈的過程中你也會很惱怒的。傷人傷自己,真的不值。
所以說,為了自己的健康,為了自己達到養生的最高境界還是保持一顆慈悲之心吧!
3、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該如何養心呢?
我認為養心需要一些條件。
首先,既然要養心,需要一顆淡定的心。同時不能太浮躁,注意認來真的學習,同時也要培養一個單純的心,不能太浮躁,同時也要注意好好地學習一下東西,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再有,要記得微笑,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微笑可以讓自己釋放源一下內心,也能欣賞到大自然的許多美好,也能讓別人看著心裡舒服,不像愁眉苦臉一樣。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記得運動,運動可以百放鬆身心,比如跑步,可以讓自己在有度氧運動中得到一些愉快和滿足,同時也能思考一些事情,也能讓自己的心情愉悅,想通一些事情,也能對我們的心靈起到保護作用。
還有就是可以冥想,冥想其實是國外翻譯過來的一個單詞,在英文里,它指的是禪修的意思,是瑜伽實現入定的一項技法和途徑,把心、意、靈完全專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終目的在於把人引導到解脫的境界。瑜伽者通過問冥想來制服心靈,並超答脫物質慾念;感受到和原始動因直接溝通。通過簡單練習冥想,即可幫助人們告別負面情緒,重新掌控生活。這樣的話就能在這個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心靈,讓自己更加懂得一些事情,也能起到養心的作用。
4、你認為養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
黃帝內經中對養生的最高境界的講解是“天人合一”,所謂養生,是將我們的身心與天地所結合,超然物外的心性養成。由於人是大自然中被構造的最完美的靈體,我們通過養生來調節身體的靈動性。養生的最高境界在於心神統一,順應自然,陰陽平衡。
一、何為養生所謂養生,指的是休養生息。人的生命活動是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養生就是在順應自然的基礎上,調整人的作息,以達到與之相契合。養生中很重要的一個點在於不生病,健康是養生的根本目的。古人說,唯有與自然相合的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保證睡眠的充裕與心情的開朗才能將身體養好。中醫認為健康的標准就是人體內的陰陽平衡,現代人由於飲食習慣、作息時間的不規律性,導致了身體內的陰陽失衡,或多或少會帶有疾病。
二、養生的境界養生的境界依據修行的段位不同產生的境界也不一樣,高級的養生可達到不治已病治未病。做到這一點的人在自己的體質上進行順應自然的調節,諸如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冒,養生的人能夠迅速判斷出自己是哪種感冒體質,或是陰虛,或是陽盛。前者對症下葯就喝薑茶以促進身體的暖意,後者則引用菊花茶來敗火消炎。通過養生將自己身體上的小毛病扼殺在萌芽狀態下,預防疾病的產生也有助於心理層面的健康。
養生是現代都市人常做的一件事情,各人各境界是不同的,我認為的養生最高境界還是與自然心神合一,順應自然的發展規律去調整自己的體內陰陽之氣,不生大病即為最高,將平常的小病扼殺在萌芽之中,充盈自己的心理,讓自己時刻保持在一個平和、舒緩的心氣兒。
5、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如何達到養心境界?
養心貴在靜心,心喜靜,所以歷代養生學家把清心寡慾、調養精神作為養心的主要內容。《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雲:「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所謂「靜則藏神」、「靜以養之」,是指神靜,而不妄思,也要防止用神太過。
《黃帝內經》雲:「靜則神藏,躁則神亡」,靜則生陰,只有陰陽協調,才能保養心臟。情緒乃一身之主,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遇事即發,七情失調,心神則失去平和,要知道過喜則傷心,過怒則傷肝,過憂則傷肺,過思則傷脾,過恐則傷腎的道理。一個人如果終日思前想後、慾望不止,難免會百病叢生,說不良情緒是疾病的催化劑一點也不會過分。要消除不良情緒,重要辦法之一,就是要學會靜心。心靜才能氣順,氣順才能健身。靜心的最佳途徑是煉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靜是要人在一派紛繁的世界裡能夠獨自安靜下來。
靜是一種心態,如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是指不為名利所困擾的自然靜,有助於神氣內守。反之,神氣的過用、躁動,為名利所誘惑,往往容易耗傷人的元氣。因此,心靜則神清,心定則神凝,心虛則神浮,心安則神全,有利於身體的健康。當外部環境和內心世界都能寧靜自如時才能養心,心靜神自安。靜可以制怒,靜可以除煩,靜可以使意定神安。《內經》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恬淡就是思想上的安定;虛無是指沒有患得患失的思想雜念,無惱怒、憂思與驚恐等。這句話告訴人們,思想上安定清靜,沒有貪念妄想,那麼就會真氣和順,精神內守,體外沒有邪氣干擾,體內無情緒波動,人體和外界環境協調統一,體內的真氣調和而沒有損傷,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就不可能侵犯人體,人就不會生病。
養心重在養神, 佛家有言,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在人之三寶中,精要化為氣,氣要化為神;神是精氣之和,神乃人之靈魂。所以,養心、靜心、樂心,最終要歸結到養神上來。神凝才能氣定,氣定才能心靜。養神,說到底就是要凈化人的靈魂。如果你的靈魂始終是美麗的,那你就擁有了「不老之葯」。
6、順應自然是養生的最高境界,怎麼保持順應自然的心界?
遵循自然的規律展開行動。自然既用作名詞指具有無窮多樣性的一切存在物,也用作形容詞指天然的,非人為的或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也作自然界。是人類的生活場所,人們離不開自然,必須保護自然。
1.遵循自然的規律所展開行動.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植物界的規則,事物發展的潛在規則。主動去發現和利用規律,非指聽之任之。2.不聞不問,順應其規律,即事物應有其發展規律。3.科學上,意味著取其自然狀態以便於觀察--任其自生自滅不聞不顧,順應自然的發展趨勢,事後知其果。4.日常生活中,用於感情表白上,是盡力去做事,能否成功,還得聽自然規律的。
日出日落、寒來暑往;生老病死、弱強壯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世上的一切自然、人、事都是不斷變化的。《易經》被尊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其本質上就是一本講人生境遇變化及其應對策略的智慧大全。64卦,其實就是64類人生問題境遇,384爻就是384種不斷推演、沖突、發展的狀態。任何復雜的變化都是通過現象表現出來的。
《易經·系辭上》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所謂「觀一葉而知秋,道不遠人即為此。」我們要善於觀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從事物目前呈現出的不同現象上去發現變化、了解變化,從而應對變化。
7、為什麼說順其自然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順其自然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即規律,規律又有大小之分。一定時空下的規律不是永恆不變的。例如:在常規下,水加溫到100度沸騰,可是在喜馬拉雅山上,水溫到70度即可沸騰。又如:錫在常溫下是凝固的,所以可以用作焊接金屬,可它在零下五、六十度以下時呈粉末狀。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二字,指宇宙的大規律。這種大規律無始無終,大到無窮,小至無形。誰也看不見,但又隨時可以體驗到它。
養生能懂得順其自然,才真正開始接近天地。誰離天地越近,誰就能更多地獲得天地的滋養。人生於天地之間,順則生,逆則亡。
老子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沒有私心,沒有偏見。它不因牡丹花名貴而讓其常開不落,也不因狗尾巴花卑俗而不準其生長;它不為盛夏的百花齊放而歡呼,也不為秋冬的葉落花凋而憂傷。花開必有落,落是開的繼續。天地對事物就像對草編的小狗一樣沒有偏見,沒有親疏,一視同仁。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悟性極高者,也是和天地一樣順其自然,所以使生命經久不衰。而《紅樓夢》里的林黛玉不懂自然法則,卻為花落而憂傷,終因違背自然規律而早逝。
養生順其自然見諸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又難以言表;只能用心靈體驗的事,語言的表達往往是蒼白的。「道法自然」是一種什麼狀態,難以言表,我們不妨通過一些哲學故事去理解它的含義。
8、養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又或者問什麼是養生?
其實題主,自然的,適合的,快樂的就是養生最高境界了,因為我們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且什麼是養生?它是一個動詞,也是一個名詞。原來的它指的是古法當中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
現在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也就是說無論養生的是名詞還是動詞,其最終的目的都是健康,都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要非說一個健康的法子......個人觀點啊,天天的早起晚睡可以保證身體的正常運轉,這樣可以減少因身體作息不正常的身體系統紊亂。
其次,做運動。既然要身體健康,那麼強身健體就勢在必行,每天跑跑步,打打球,早上運動讓自己的身心開啟一天的美好時光,夜晚運動讓自己消除一天的腦補疲累。
最後食補,健康營養的蔬菜肉類就不說了,推薦吃一點紅參黃芪什麼的,每天1-2片溫開水沖泡,就能彌補一天丟失的元氣,還可以慢慢溫和的養身,養好生活,對我來說才叫養生,一家人開開心心的生活,這才是需要「養」的。
9、什麼是科學養生
10、為什麼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 論文100字
養生的最高抄境界是養心。
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襲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百
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度病。其實人和動知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