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靜坐10分鍾就睡著了?
我們早上起床之後有抄一個「黃金10分鍾」,把握好這10分鍾,做好一件事,至少可以多活10年!而這件事非常非常簡單,就是靜坐。
您可千萬別嗤之以鼻,靜坐養生在中國可有著古老的歷史,如今這股「靜坐熱」已經風靡了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成為最受追捧的健身方式!
中醫認為養生的第一要務在於養神,而靜坐正是養神的最好方法。國醫大師鄧鐵濤每天醒來後一般不急於下床,而是先在床上調整呼吸吐納,通過靜坐、冥想等方法以安定心神。
靜坐10分鍾=熟睡7小時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百病皆生於氣。任何影響氣的生成和運動的因素,均會使人導致疾病。科學的養生,應該圍繞「氣」的生成和「氣」的運動平衡而進行、而靜坐則是能實現這一平衡。
2、為什麼現在中醫總是被人黑?
談起純中醫的最大短處,應該就是診病方面缺乏一定精準性——或診不出,或診不準。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女性差孕否都用西醫的方式,誰還會讓中醫把脈驗孕呢?
很多人去看中醫說哪哪不舒服,中醫通過望聞問切,還有按捏等方式確定病情未必能查准,此時中醫說不定還會建議患者到西醫院去確診病情後再考慮怎麼用中醫治療。不過這不代表中醫水平不行、中醫是忽悠人的,這只不過是因為所有事物都有不完美的一面,凡事皆有長有短。
3、推薦一本<食療>方面的經典書籍
我推薦一套書。書城都有賣的(食物是最好的醫生)
我的皮膚以前特別油。就是這書告訴我吃啥調節好的。
4、暢談長壽心得 為何大師多長壽?
對此現象,兩名中醫大師鄧鐵濤、周岱翰一致認為:胸襟廣闊、品格崇高的人能長壽,要長壽就要效仿這些大師,得意淡然,失意坦然,起居、飲食規律。 鄧鐵濤剛剛獲得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聯合評出的首屆「國醫大師」稱號,93歲的鄧鐵濤是廣東唯一獲此殊榮者。68歲的周岱翰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四大中醫學院之一———廣州中醫葯大學的首席教授、中華中醫葯學會腫瘤分會名譽會長。兩位中醫大師日前接受羊城晚報專訪,暢談長壽的心得。 鄧鐵濤: 養生必先養德,缺德者難長壽 心理素質要過硬 羊城晚報:已經逝世的多名大師均很高壽,如啟功93歲、巴金101歲、錢鍾書88歲、馬寅初101歲……遠遠超過中國人均期望壽命的70多歲,怎樣分析這一現象? 鄧鐵濤:大師之所以長壽,是因為他們的胸襟寬廣,時常考慮的是整個國家、整個民族,要做大事業,因此他們不會看重個人一時得失,對苦難、挫折的耐受力特別強,不會對瑣碎小事斤斤計較,正如經濟學大師馬寅初說的「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所謂「名利誤了一生」,很多過度追求名利的人,由於勞動太少、縱欲過度,就算名成利就,也會短命。 羊城晚報:這些大師的成長經歷,大都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經濟困難時期的飢荒……可謂多災多難,先天不足,後天也沒太多進補的機會。這么看來,營養和生活條件反而不是長壽的主要決定因素? 鄧鐵濤:不錯,心態才是決定長壽的重要因素。這些大師都是以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幸福為人生奮斗目標的人,不追求個人的享樂,不會為個人的得失想不開,不會處心積慮算計他人。在晚年經濟條件較好的時候,他們注意個人飲食起居———因為要成就國家、民族的大事業也需要健康的體魄。如馬寅初,他的一生算是苦難了,但是他有大智慧,寫出了「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卷雲舒」這樣大氣的對聯,他的心理素質是相當過硬的。 提倡多開展志願者活動 羊城晚報:很多在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缺乏挫折和艱苦教育,怎樣磨練這些年輕人? 鄧鐵濤:應該提倡多開展志願者活動,讓城市這些生活優越的人下到農村去幫助困難戶,接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教育,這樣他們就會知道最底層的人民群眾是怎樣生活的,就會珍惜現在的生活,不會因為自己有點錢、讀了點書就趾高氣揚。我和勞動人群的感情也是這樣培養出來的,1951年參加土改,整整兩年的時間,我這個在大城市培養的中醫到新會去和農民一起生活,足足生了兩年的虱子,我認識的一對夫婦,全家只有一條褲子,白天不敢下田,天黑了晚上才敢出去勞動,為什麼他們這么苦?這是我下鄉時常想的問題,感情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要下到農村去,才能培養出共產主義的人生觀———解放全人類,最後解放自己。 周岱翰: 長壽不一定要天天吃好東西 長壽也有遺傳因素 羊城晚報:前日剛剛辭世的季羨林、任繼愈分別高壽98歲、93歲,他們的長壽之道有什麼共通之處? 周岱翰:兩位大師都有崇高的品格、平常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才能承受多種磨難。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包括身體和心理都要沒有疾病,如果患得患失,整日憂心忡忡,醫學上認為這種人容易內分泌失調,身體各系統臟器的功能也會失去平衡狀態。當然,長壽還有遺傳背景,家族中有長壽的人,自己也有機會長壽。 要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 羊城晚報:不少高壽八九十歲甚至上百歲的大師,都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年代,為什麼營養不良反而沒有影響他們的壽命? 周岱翰:其實長壽不一定要天天吃好東西,不一定要吃補品。我常告訴病人,對中醫補氣、補血要正確認識。我的很多腫瘤病人,生活條件是非常優越的,家裡也有很多滋補的名貴中葯,但補多了反而有害。比如人參「補氣」,但中醫認為「氣有餘便是火」。有一名病人,用人參燉鴨來補身體,結果火氣上攻,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了,後來用生蘿卜汁才解掉人參的大補。又如「補血」,中醫認為「血過多便滯」,盲目補血的病人反而血管堵塞,所以氣血都不是猛補就好的。 現在營養條件好了,很多營養過剩導致的「富貴病」就出現了: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這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現在國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絕大多數是和生活方式有關的。所以說,要長壽就要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上面提到的這些大師,沒有日夜顛倒生活的,而現在的很多年輕人,白天睡大覺,晚上做夜貓子,生活紊亂以致很多以前老年人才出現的疾病,在年輕人身上早早就出現,如肥胖、高血壓等。 健康長壽沒有固定的模式 羊城晚報:季羨林的養生之道,包括不刻意控制飲食,他說自己什麼都吃。這和時下不少人倡導的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海鮮、動物內臟的所謂「健康飲食方式」不一樣。 周岱翰:季羨林的觀點是對的,其實健康長壽沒有固定的模式,不能過度偏激地食用所謂的「健康食物」。現在國外有一個新的醫學名詞———「健康食物痴迷綜合征」,就是指一些人過度痴迷維生素,不吃肉,光吃蔬菜、水果汁,蔬菜里又光吃西紅柿、胡蘿卜,以為健康飲食就是吃粗糧,一點肉都不吃,一點動物內臟都不吃。其實就拿動物內臟來說,由於富含膽固醇,是大腦的必須營養成分,如果小孩攝食的膽固醇過低,會大腦發育不良;老年人膽固醇過低,會導致帕金森病、老年痴呆。所以像季羨林那樣,什麼都吃,平衡飲食才是真正科學的飲食方式。 羊城晚報:您平日接觸大量腫瘤尤其是晚期癌症的病人,您認為患癌症的人有什麼共同之處嗎? 周岱翰:現在的醫學研究發現,乳腺癌和抑鬱症是一種「共生病」,因為病人心態異常而產生,這在其他癌症病人如男性的前列腺癌中也同樣存在。有的人未病先驚,心理太脆弱,治療的效果不會好。因此在治療中,我嘗試多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多做心理疏導。(責任編輯:高原)[我來說兩句]
5、養生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熱門話題,中醫養生的保健知識有哪些?
中醫養生在我國的地位歷來都是比較高的,有人說,其實,中醫養生當中的很多方法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養生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熱門話題,中醫養生的保健知識有哪些?
第一、經常搓臉
在每天清晨的時候,將自己的雙手搓熱,然後讓中指沿著鼻部兩邊從下往上搓,一直搓到額頭兩邊,然後將兩手往兩邊分開,經過兩邊臉頰往下,這樣反復搓擦十多次,一直到感覺到自己的臉上有發熱為止,這樣做可以讓你的面部變得紅潤有光澤,還可以達到消除疲勞效果。
第二、經常梳頭
這里所謂的梳頭並不是我們平時說的用梳子來梳頭,你可以用自己的雙手伸入到頭發當中,用自己的手指來進行梳頭,從前往後來按自己的頭部,每次梳五十到一百次即可,經常梳可以達到流通氣血和清醒頭腦效果。
第三、經常動眼球
在平時一定要嘗試經常動動自己的眼球,動的方法非常簡單,你只需要讓自己的眼球從左往後轉動十多次,然後再從右往左轉動十多次,接著閉上眼睛休息一會兒即可,每天可以做四次到五次,這樣能夠幫助達到清肝明目。
第四、心要靜
每天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幫助自己排除心裏面的各種雜念和外界的各種干擾,達到靜心安神效果,這樣可以讓你的氣血變得比較平和,思維也會隨之變得敏捷很多。
上面就是中醫養生保健的幾個小常識,這些保健常識大家每天只要花少量的時間就可以完成,這樣就能夠達到很好的保健和養生效果,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夠選擇合適的方法養生。
6、什麼運動才是最好的抗衰老運動?
跑步或者散步都可以抗衰老,而且效果都非常不錯,但最關鍵的應該是保持一個愉悅的心情,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小區樓下,有一個70多歲的大爺,每天早晨都在小區內的公園進行鍛煉,從表面看起來,他只有50歲左右。當我詢問養生秘訣時,他坦言平時就是多鍛煉,然後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也沒有特別進行訓練,就是平日里的跑步和引體向上,以及簡單的拉伸動作。由此可見,最好的抗衰老運動就是微笑,面部也有肌肉群,我們在微笑的時候,整個心情都變得舒暢起來,那麼血液循環流動,都屬於一種正常的狀態。
假設每天在健身房進行鍛煉身體,但是回到家中,或者公司生悶氣,這樣即便有再好的鍛煉效果,也不會抗衰老。不難看出抗衰老的前提,就是應該保持好的心情,當擁有一個好的心情之後,整個事情都變得順利起來。通過跑步的訓練方式,可以讓自己達到抗衰老的目的,因為跑步屬於有氧運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身體免疫力增強,這些都屬於抗衰老的“必備”工作。
跑步的過程中,全身的肌肉都在參與運動,擺動的手臂,以及活動的雙腿,還有心肺功能。這些都是鍛煉的一部分,它能夠讓我們更加健康,同時也更加年輕。並且在跑步的時候,能結交許多朋友,這為我們的生活更加增添樂趣。一個良好的鍛煉,能讓一個人的身體更加健康,同時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
當然除了跑步之外,可以做深蹲,或者是大喊幾聲,這兩個運動,都能夠幫助我們抗擊衰老。首先做深蹲的時候,我們的大腿會得到一定的鍛煉,其次小腿肌肉也變得發達,當年老之後,膝關節疼痛的問題就不會出現。這些都是非常簡單的運動,但確實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我們堅持鍛煉,就能夠達到自己的預期。當然大喊幾聲,這也算是一種鍛煉方式,但是在訓練的時候應該注意,不要用力過猛,呼聲太大,容易缺少氧氣。
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可以讓自己更加健康。在吶喊的時候,除了增加肺活量,最主要的是將體內的濁氣排出。任何一項運動,都是由簡變難,有少量變為多量,在鍛煉的過程中,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要出現運動過量造成肌肉損傷的情況。跑步和下蹲都是非常簡單的運動,但是它帶來的效果卻是不可估量的,我們能將這些簡單的運動做到極致,就能夠達到抗衰老的目的。並且慢慢的你會愛上運動,而在人的一生中,運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它能夠讓我們變得自信,同時身體更加健康,。
7、中醫理論基礎似乎不怎麼科學,那為什麼還要保留中醫?
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發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
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葯、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西醫也是一樣,我相信,看到這里的人應該不
會懷疑「人體其實不是細胞組成的」「世界上其實不存在細菌和病毒」之類的吧
。對於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理學、解剖學等「已證科學」其實沒必要爭論了,早在其誕生之初,無數的科學家已經考察過了。西醫的基礎理論是正確的科學的,我覺得這點不需要爭辯。能爭辯的無非是,「即便有了科學理論,西醫的治療手段是否合理可行」西醫的制葯手段是理論指導葯物合成,合成葯經歷作用實驗,動物實驗驗證葯效毒理,臨床實驗坐實,應用上市並追蹤獲得治療反饋。西葯一直在理論的操控內。中醫的手段是利用天然成分天然草葯、動植物成分(獸骨蟲皮等)、天然礦質等「入葯」,並利用大量經驗做「歸因」,從事實、實踐中得到葯理,提煉出理論來。當然要保留下來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
8、為什麼國外不承認中醫??
先看一下三位中醫界權威人士談中醫的情況:
鄧鐵濤(廣州中醫葯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名老中醫):
20世紀我國文化學術界有些人對傳統文化的評價與認識欠全面,認為要發揚中醫,必須用西醫的模式及理論去幫助中醫葯學。在這一觀點的影響下,中醫葯學無論醫、教、研,都借鑒西醫的模式,表現出來一個很強的傾向,就是把中醫導向西醫的評價體系和軌道當中。但由於中西醫是兩個不同的學術體系,西醫的模式給中醫葯學術帶來的束縛多於幫助,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已經證明這一點,今天應該是覺悟的時候了。
西醫是微觀醫學,中醫是宏觀醫學,兩者都是科學。但現在大家只承認西方的科學模式才算科學,雖然中醫能治好西醫治不了的病,但是與該模式不符,便是「不科學」。不知道這是不是文化上的西方霸權主義?
所有的中醫都要溫習、鑽研、挖掘中醫的經典和文化精髓,這才是正確的中醫現代化的方向。千萬別搞錯了,誤以為把中醫改造成西醫就以為是中醫的現代化。也不要以為把中葯打入美國市場就是現代化、國際化,錯了,我們發展中醫葯不是為了讓西方接受。這不僅涉及民族的自尊,應該搞清楚現代化不是目的,服務人群才是目的。首先應該為13億人口著想,保護好中國人的健康就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
游向前(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博士、成都中醫葯大學中醫學博士):
據我了解,目前國外醫學界一般認為醫學分主流醫學和替補醫學兩種。在中國,西醫目前已經取得了主流醫學的地位。主流醫學之所以承認替補醫學的存在,是因為人的生命有限,減輕病痛、延長生命是很現實的需要。西醫至少在目前還無法包打天下,在這種情況下,必然要在現有的人類與疾病斗爭的經驗中尋找其他方法。
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醫學,而中醫把醫術與中國的哲學思想結合在一起,用哲學化的語言表述病症,用理論指導治療過程,是替補醫學中最系統最悠久的一門方法,可以說是生命力最強的古老醫學。去年成功治療「非典」就是一個極具說服力的例子。
鄧鐵濤:「非典」是溫病的一種,而中醫治療溫病歷史悠久,積累了大量成功的經驗。去年廣州中醫葯大學兩個附屬醫院以中醫為主治療「非典」,療效顯著。廣州中醫葯大學一附院收治的36例「非典」患者,無一例死亡,醫護人員無一人被感染。絕大多數患者痊癒出院,沒有任何後遺症。患者平均退熱時間2.97天,平均住院天數8.86天(不計自動出院者)。
這些病例均用西醫方法確診為「非典」,用中醫葯治療後,再用西醫方法確認痊癒,均有嚴格的病案記錄。
我們國家重西輕中的現象嚴重,西醫有點小成績就宣傳,中醫有點成就,先說「不知道是不是可靠」;即使被證實了,還要想方設方去否認。其實像出血熱之類比「非典」更厲害的病,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流行性出血熱,由南京中醫葯大學周仲瑛研究組治療,中醫組的死亡率是1.11%,西醫組的死亡率則為5.08%。
劉立紅(南京中醫學院醫學博士,廣西中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教授):
中醫落到這樣一個地步,不能不令人生疑。記得我剛畢業的時候,在一家中醫院搞臨床,這家中醫院有一條明文規定,發熱病人用中醫治療,如果3日內不退燒,就一定要上西葯。為什麼中醫院不規定用西葯退燒3天不退,必須上中葯呢?難道真正的中醫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嗎?
近10年來,中醫界提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臨床療效上不去?中醫理論已經形成2000多年,會不會因為理論落後所以不能為臨床提供有效指導呢?於是就有人提出中醫理論滯後於臨床的問題。我想問的是你真正弄通中醫理論沒有?把原因錯誤地歸結到理論落後上,那我們就會形成真正的倒退和落後。問題並不出在理論上,而是出在我們的認識上。
在西醫里,理論和應用之間有一個龐大的技術中介,整個現代科學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都在為這個中介服務,這使得醫學理論的應用非常方便。而中醫沒有這個中介,完全靠醫生自己把握。在現代科學面前,精英是可以復制的。而中醫沒有這個方便,理論再好,如果你不能把握還是零。中醫的落後就落後在這個環節上。中醫的現狀就出在我們自身對理論的領悟和運用技巧上面。這個理論不但適用以往,而且能夠解決21世紀的問題,非典就是一例。
《內經》將醫生分上工與下工,張仲景說「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而現在大多數人對中醫的認識,都是從已病的層次上去認識;我們採用的現代中醫教育路子,只是一條培養下工的路子。
游向前:的確,由於自然科學的進步,在西醫里各種先進的科技應用速度很快,所以西醫診斷的技術進步很快,但其治療的進步比診斷要慢得多。很大的原因是葯物的發現慢。西醫的葯物發明通常都是發現肌體或缺或多某種物質,然後化學合成近似物彌補,先在動物體上做實驗,然後在人體上試用,出現問題後再改進,或減少其副作用,或停止使用。
中葯一開始就是以人體為基礎進行實驗,有幾千年的實驗基礎。而西醫的發展歷史並不長,尤其是葯物治療史只有200多年,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中葯是安全的有效的。並不是說中葯就沒有副作用,但是中醫很早就認識到葯物的毒性,通過不同葯物的配伍和炮製過程減少毒性對人體的損害。國外時常發生根據中醫復方葯中的某一味葯物屬於有毒物質而禁止使用的情況,因為西醫根本沒有配伍用葯的概念。
鄧鐵濤:現在的問題是國內的有關部門也在用西葯的方法管理中葯。很好的葯在葯檢部門卻無法通過,比如牛黃安宮丸,讓昏迷了3個月的鳳凰衛視的記者劉海若蘇醒過來,但是因為裡面含有重金屬,現在卻不能批准生產。
國外從動物到人的實驗經過了很長的時間,而我們卻要倒過來,原來已經有了幾千年的在人身上的臨床實踐,現在居然行不通了,要回過頭來讓「老鼠點頭(小白鼠實驗)」才能通過。
在早期我國從事葯審的人很多還是很有經驗的老中醫,當他們走向年邁,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後,新一輩的葯審人員大多接受的是西醫教育。脫離中醫葯理論和經驗來管理中葯,恐怕將來准許用的中葯會越來越少。
為什麼大家會對中醫沒有信心,因為很多人都認為必須要改造中醫才能走向現代化。現在需要的是用臨床的療效和新科技結合來實現中醫現代化,需要很多「鐵桿中醫」,就是有深厚的中醫理論基礎,臨床過硬,並且能夠治療疑難病症的醫生。中醫葯在一片繁榮景象的後面,埋伏著後繼乏人乏術的衰亡危機!
劉立紅:現在有幾個能上北大清華的學生會報考中醫學院?我看沒有。「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傳之以至下至淺之人,其不廢絕,為已幸矣。」
所謂的現代中醫教育,其實是模仿了西醫的一種教育。分科越來越細,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很多,但教學質量如何呢?這些年一直有大四的學生請我在實習前做講座,題目就是《如何學好中醫》。為什麼呢?因為學了4年還是不清楚用什麼去對付實習。
我們提倡科研、提倡現代中醫教育,完全是在用現代科學的篩孔對中醫進行過濾,濾去的都是中醫的精華。當前中醫出現的問題,原因就在於教育傳承上出了問題。現代教育模式里,只有工具式的老師,卻沒有師父。要想學好中醫,一定要有「師傳」。這門學問沒有現代科學的通透性,特別在技術應用上並不通過技術中介來實現,而必須靠人去用功。所以在教育過程中確實需要言傳身教。
至於實驗,《黃帝內經》裡面,我們並沒有看到黃帝問岐伯,你的陰陽理論是怎麼發現的?是不是通過小白鼠實驗發現的?中醫確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運用人體之外的東西進行的外證實驗,但是在傳統文化里存在著細微精深的內證實驗。正是內證實驗和理性思考的結合,才構建了中醫理論。經絡、穴位這些東西光憑思考你能思考出來嗎?
現在中醫界有一個可怕的怪現象,就是對中醫經典的教育在逐步減弱。大多數中醫院校都已將經典改成選修課。一個支持經典選修的依據就是搞民意調查,許多人認為經典意義不大,打了「×」。你認為經典沒什麼,恰恰說明你在經典中沒有學到東西。只允許中醫搞現代化,不允許中醫搞傳統化,我看這個中醫很快就會完蛋。
游向前:對於中醫葯的現代化,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態度。
葯廠為了便於製造、銷售,希望開發更多的片劑等方便服用的葯品,傾向於簡化配方;研究機構可能希望盡快搞清中葯的葯理,用西醫的科學標准解釋清楚中葯的療效;而很多中醫院都願意配置更多的現代科技儀器和器械,希望自己什麼病都能治,什麼手術都能做。
這3個方面都屬於中醫現代化的一部分,但是並不是中醫現代化的核心部分。中醫現代化應該在保留中醫本質(辨證施治)的同時滿足人們的現代需求。提高治療的重復性、可測性、方便性,也應該是中醫現代化的目標。
鄧鐵濤:中醫院的出路在於有沒有高水平的中醫人才。培養真正的中醫人才才是當務之急,轉向是沒有出路的。把全國的中醫院都變成二流的西醫院,對中國對世界的衛生事業有什麼幫助呢?
解放前我國有40~50萬的中醫,如今這個數字沒有增加,而西醫卻從不到3萬人,增加到現在的500多萬。從大學來看,西醫大學有多少?中醫又有多少?拿廣東講,現在只有一所中醫葯大學,其他都是西醫大學。以前有實實在在的師徒班,現在這種關系反而是不被承認了,也就根本沒有了這種師徒教育制度,喪失了一種最有價值的中醫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