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武術世界太極與養生

武術世界太極與養生

發布時間:2021-03-19 02:01:29

1、【當今世界武術分類】: 殺人類、養生類、格鬥類、表演類。

個人覺得武術即是殺人之術!沒有其他類別!~太極也罷,忍術也好。只要是武即為殺人之術。你將日本的忍術歸納為殺人類有些問題。首先忍術有些東西已經超出了武術的范疇,比如偽裝術,泅水,遁術等等。若是如此歸納,射擊是不是也要納入?
而太極拳在中國國內是一門很精於實戰的殺人拳術!事實上太極拳之所以當年在中國能威名遠播,那是打出來的!不是健身,養生養出來的!別拿著廣場上的老頭老太太來和我說事!他們學的那是「太極操」!太極之所以發展成今天這樣那是因為現在中國政府為了維穩不支持群眾學習技擊之術造成的!而太極門本身並不是沒有高手。
你所謂的格鬥類,個人覺得也並不恰當。所謂擂台,那是習武者交流的技術的平台,之所以制定規則,那是為了保護運動員設定的。但是規則事實上只是存在於擂台之上,確並不能限定該搏擊拳種的體系!比如泰拳,在暹羅時期便有《制勝術》,體系中也有刀法。與人實戰之時可是踢襠挖眼樣樣有的!又比如散打,擂台上不讓用肘。可擂台下打架的話,大家可是會使肘打的!擂台上的摔法禁止砸壓對手和使用迫使對手頭部著地的摔法。可擂台之外呢?這些體系實際不都是殺人之術嗎???
另外,也因為武術所具備的攻擊性,所以往往要求習練之人有這良好的道德規范。所謂的武道也就出現了。諸如歐洲的騎士,小鬼子的武士,高麗棒子的花郎道以及中國俠客。都有這自己的行業規范。

2、太極拳的養生之道

學習太極拳的養生之道 :
一)生理效益:
太極拳結合了傳統導引、吐納的方法,著重練身、練氣、練意三者之間的緊密調協。練習時一方面可鍛鍊肌肉,舒筋活絡;另一方面又能透過呼吸與動作間的相互配合,對內臟加以按摩鍛鍊,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好處一:增加神經系統的靈敏性——練太極要「心靜意定」,練拳時必先令大腦皮層休息(心靜),將協調全身內外器官機能的任務交由中樞神經系統(意定)執行,加強了神經系統的靈敏性。
好處二: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循環系統——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運行順暢。練了若干時間,會察覺有指尖麻軟發痹、關節微響、針刺、腹鳴等感覺。根據中國醫學理論認為這是經絡暢通的反應。
透過摟拗屈膝絞轉等運動,動脈血管得到適量擠壓及放鬆,能使血液加速運行,增加氧氣的供應,也促進了淋巴系統的新陳代謝,加強了個人的抵抗力。
好處三:改進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運行動作又多摟、拗、絞轉,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動如下勢、蹬腳等式子,能改善各關節的柔韌度。
好處四:提高心肺功能——練太極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實,透過深、長、細、緩、勻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氣量及遞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數,確保氣體能充分交換,相對地提高了各器官的獲氧量。又因練太極拳時間較長(連打四次廿四式太極拳約需時廿多分鍾),此等帶氧性活動能訓練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處五:治療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練拳時各關節、肌肉、骨骼會相互牽引、絞纏、擠壓和舒張,內臟又因腹式呼吸(腹實胸實)而產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橫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對腸的蠕動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練拳時的舌頂上顎,唇齒輕閉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總之,經過中西方多面的科學化研究證實,長年修習太極拳能對各種慢 性 病 如: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消化不良、風濕關節炎、糖尿等等
有著一定的醫療作用。這是無可推諉的事實!

二)精神效益:
好處一:消除壓力——練拳時因要「心靜用意,心無雜念」,又要體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極拳本身要求剛柔並重,呼吸調協,各器官的獲氧量相對提高,故練後使人頓感輕快,壓力盡消,情緒穩定平伏;又因練拳後血氣迴圈暢旺,精神亦抖擻起來,工作效率自然提高。這無疑對樣樣講求效率、日常生活緊張、精神壓力沉重的人有著正面的幫助。
好處二:認識及體驗和諧協調的陰陽哲學觀(周昭和1996)——太極拳倡身心和諧調協,不強已所難,內外相合、虛實分明、剛柔互兼。正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這種講求明白陰陽對立統一辨正關系的哲學,就是太極拳之創作精神哲理之本。
好處三:認識不以強淩弱,不藉故犯人之道德觀——太極拳論所說之「舍己從人」,彰顯了太極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獨特武學精神。太極倡借力打力,以小力勝大力,一切回擊純順應對方來勢,以靈巧的動作,較小的力氣加殊其上,使來犯者失准而落敗。故太極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發揮出來,其終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敗之地」罷了,絕無加害對方之意!
好處四:瞭解修身處世之道——修習太極拳要講求「中正安舒,心靜體松」,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最佳座右銘。透過練太極拳,學生可以體會到立身不正之弊:勞勞終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態;平日只要學會「心靜」,拋開生活壓力的負擔,就能體驗到「體松」之感!

3、攻擊的太極拳和養生的太極拳,到底有什麼區別?

傳統武術,從套路到實百戰的過程中,有很多階段,有很多相應的訓練方法。
人們最常見到的就是套路,套路又好看又度能健身養生;
而每個知拳種都有服務於實戰的各種訓練方法,根本不是普通人或初學者能夠練習的,所以只有真正道的傳承者在練,又怎麼能被不接觸武術的人看到呢?
沒看內到就等於沒有,這是多少容沒學習過武術就抨擊武術的人最直接的邏輯。

4、武術太極拳和太極拳有什麼區別

太極拳套路的分類:
第一類是為自己而鍛煉的,包括:養生套路與武術套路。
練拳的人分為養生家和武術家兩種,所以太極拳分為養生套路與武術套路兩種,同樣的招式,外形動作相似,練法和要求卻截然不同。
01.養生套路要求松、柔、勻、順,以整體勁(柔韌性和整體協調性)的鍛煉為主。養生套路任何人都可以練,門檻低,對人的體質沒有什麼要求。打套路的時候對全身關節的大原則:腰是總樞紐,引領全身走。手動腰不動,腰動手不動都是不全面的。打套路的時候,全身206塊骨頭都在動,都有秩序地跟著尾閭動。
02.武術套路要求彈抖、爆發,以明勁(彈簧勁)的鍛煉為主。就像蛇的攻擊一樣,蓄勢以待、一觸即發,能夠練武術套路的人需要很強的身體素質做後盾,養生套路是武術套路的基礎,就像要上二樓必須得從一樓的樓梯過一樣,沒有捷徑,只有攀登。
03.現在大部分人都以混淆的眼光去看太極拳,有些人以為太極拳就是摸摸拳,或者說練發勁的就不是太極拳,那都是比較片面的。

第二類是為別人而鍛煉的,包括:表演套路與競賽套路。
01.表演套路是以身體的弧線運動為准則,舒展、柔和、連貫、輕盈,並配上柔順美觀的服裝等道具,綜合各方面的條件形成一種視覺上的運動美感,類似舞蹈。
02.競賽套路是遵循一個標准動作規范和節奏等要求,符合標准就得高分,不符合標准就得低分,類似體操競賽。
03.以上四種套路鍛煉的出發點不一樣,目的地也不一樣,不能混為一談。養生套路追求如嬰兒般的生命力之美;武術套路追求如獵豹般的戰鬥力之美;表演套路追求如仙鶴般的舞姿之美;競賽套路追求如奔馬般的准繩之美。因此在鍛煉之前每個人要先明白自己的目的,再選擇相應的套路鍛煉。

第三類是類似於健身操的簡化套路。
01.由於教學條件的限制,為了便於大多數人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入門,以達到晨練健身的目的,前輩明師刪減了太極拳中比較難以理解的精華部分(尾閭、盆骨、脊柱、丹田等運動要領),保留了基礎部分腳和手的運動要領,改編成一系列簡化太極拳套路。
02.簡化太極拳套路因為簡單而被廣大人群所普遍接受,因此目前在人們印象中太極拳的全部內容就是簡化太極拳套路,才造成一些誤解,簡化套路在太極拳中可以算是小孩牙牙學語的階段,後面的路還很長。
——本文摘自-溫州湯鴻鑫3D武術教材創作室博客

5、武術世界陳式太極實戰用法

其實,傳統的陳式大極拳,不論拳架、推手、散手,都體現了它固有的武術本質。拳架、式式招招都充滿了技擊含義,它是太極拳全部功夫的基礎,它是太極拳功夫的入手點,又是太極拳綜合功能的落腳點。它主要鍛煉知己功夫;而推手,則是一種鍛煉知彼功夫的方法,它是鍛煉聽勁、懂勁、化勁的基本功,也是檢驗拳架各種勁力的試金石:散手(徒手搏擊),則是太極拳功夫的最高表現形式。散手功夫的提高又必須建立在拳架和推手鍛煉的基礎之上。要提高散手技能,就必須苦練拳架、單式(拆拳)、推手,以及進行內功和力量、速度等方面的訓練。拳架、推手、散手是叄位一體的太極系列功夫。
(一)彼此接觸點上,都有我的「耳朵」
既是因敵變化而變化,那麽首先要瞭解敵人的意圖,一句話要瞭解敵情,正如孫子兵法講的一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太極拳則特別強調這一點。和對方一接觸,就要做到「知彼」。所以學習太極拳推手,首要任務是練習「聽勁」。我一隻手上有9個力點(五指、大小魚際、掌心、掌背),雙手18個力點:對方雙手一旦接觸到我身上,也有18個接觸點,這些接觸點,加上我的眼睛觀察、加上上下肢的接觸,這所有的接觸點上(當然同一個時間不一定點點都接觸),都有我的「耳朵」,都有我的「偵察兵」。鍛煉推手時,在全身放鬆的前提下,時時刻刻想到這些接觸點,以高度的敏感性,充分發揮這些「偵察兵」的作用,仔細聽真看清對方力量的動向和變化,以便迅速運用相應的戰術以應敵。陳照奎老師常講:「十個手指頭都得幹活,象彈鋼琴一樣,非常靈敏地幹活。」所以說,「聽勁」是太極交手的第一項基本功。
(二)搭手即掤,八法相主
掤勁,是太極拳各種勁的共性特徵。太極拳用於交手時,它不主張硬沖、硬拼、硬抗、硬頂,也不許丟,不許逃跑,而是先用一種彈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韌性的、螺旋式的外撐勁,即掤勁,來接應對方的來力。所以,人們把掤勁作為太極功夫的接手法。這種掤勁,不只是表現在手上,而周身處處都有這種掤勁。即陳鑫公說的「無處不彈簧」。周身如同充足了氣的球體和輪胎,處處皆有彈性外掤勁。因此,捋、擠、按、采、例、時、*七種勁,都是掤勁的延伸,或是使用的角度不同,或使用的部位不同而已。這八種勁,相生相剋,都是因敵變化而變化無窮。例如雙人推手時,對方進攻來力偏高,我即上掤之。如果從接觸點上感到對方力弱,我即將來力向外掤之或隨勢拿之(如金剛搗碓動作一);如果來力較勐,而偏右,我即順勢向右捋之;偏左即向左捋之。如來力偏下,我即用下采法;如當我捋或采時,敵人變肘、變擠,我則按之;敵近身,我則走大捋;我捋敵,敵*我,我則轉腰走按勁。同樣,敵人若采或捋我時,我也可以走肘、走*諸法,八種方法相生相剋,反復鍛煉,以丹田內轉的離心力帶動全身,練得自己感到腳下有根,丹田氣壯,內氣鼓盪,周身皮毛向外膨脹,感到處處可以引化、處處可以爆發出松活彈抖之太極勁,才算初步「勁上身」了。所以掤勁是太極勁的基本特徵。
(三)從鍛煉能容、能吞、能引、能化人手
一般人練推手時,往往是想把對方拒之門外,尤其力氣比較大的人,更是恃力而不願讓對方來力近己圈內,或急於將對方發出。這樣就很難練出太極拳之引化本領。首先,我們要在精神上樹立敢於讓對方進來的大無畏精神,敢於近身,氣魄要大,胸襟要寬,容量要闊。陳老師經常說:「來多少要多少,要多少給多少;來之歡迎,去之歡送。」「能吞、能吐,肚量大,胸懷要寬」。意思就是能把對方的來力放進來,當對方前傾了,失重了,要往回「撤兵」了,我則順勢發化(其中之要,在於機勢)。即陳老師講的:「來,則順勢捋;去,則順勢發。」都是一個「順」字。做起來,確很難。要做到身前容量大,平時就必須下功夫練引化。這就要求你能含胸塌腰,能松胯、屈膝後坐(而不是前跪),勢子能高能低,把胸前的容量盡力加大,不論對方是按、是擠、是掤、是肘、是*,我都敢放進來。對方兩臂無非是那麽長,不要怕,即使吃幾次虧,輸幾次,也無所謂。練習能吞能容之後,再練能吐、能放、能發就容易了。他來多少,我要多少,一點也不多要;他要多少,即給他多少,一點也不多給。盡量多練習大捋、大開大合,把身肢放長、放展,練習順勢而引,順勢而發的功能。
(四)誰先合,誰能贏
陳照奎老師講合,實際上是講拿。「拿」者「合手」也。不一定是*一隻手去拿住對方,而是從總體上控制對方、包住對方、籠住對方。或用一手、或用雙手、或用雙臂、或用雙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彎里側夾住對方、或上下配合別住對方……總之,凡是使對方處於背勢者,都屬於拿,都屬於合。他還強調一個「先」字,誰能先合,誰能贏。即要主動,首先要從精神上控制他、包圍他、藐視他,使他處於我的包圍圈之內。合住他的目的,是使我雙手、或手肘、或手加腿,把力量合到對方的重心線上(即搶奪「大本營」),或是合在他力量的走向上(力點動向)。然後,隨他的動向而合力發之,以破壞他的平衡。他一旦失去平衡再如何收拾就好辦了。所以,既要順著他,又要控制他。正如《孫子兵法》中所雲:「致人而不致於人」。就是說他應敵時,千方百計讓他落入我的包圍圈之內,用引誘之法也好,用聲東擊西之法也好,或在同他旋磨打轉過程中也好,趁他尚未知所措之時,盡快控制住他,使他不得勁,然後再順勢借他之力將他消化之。陳老師推手時,主張盡量控制對方肩部和大臂(肘關節以上),這樣便於將合力加到對方的重心線(又稱軸心線)上,便於破壞其平衡。郝月如先生也講過,推手一搭手即要「以手指敵人中心,手不能用,肩時指之,肩時不能用,意指之。」總之,意氣力,都要想法合到對方重心線上,當然,如果無預定的死規則,允許用腿,上下合力則更易奏效。如所謂「小鬼推磨」之法。當然,敵人往往也是千方百計合住你,你就要*自己的「聽勁」本事,當他欲合未合住之時,迅速用螺旋式的棚勁破之。決不能讓他合住我。為此,平時練拳必須注意聚精會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開又能合。
(五)化打合一,引進合一,點線合一
太極拳往往講求引化為先,先引化而後發放,其實這是初級功夫。高級功夫應該是化打合一,引進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與進擊同步化,統一行動,方為妙術:第一種功法(或第一種手法)是先引後發。即待對方來勁被我引化落空之後,我再將內勁外力合而為一(意氣力叄結合),合力發之,即所謂「引勁落空合即出」者也。例如運行一個圈中,有時半個圈引化,半個圈發勁(如六封四閉動一到動叄);第二種手法,是邊引邊進、或上引下進、左引右進等等。如懶扎衣動作叄,既是右(手)引左(手)進(擊),又是上(右手)引下(右腿)進(擊、蹬、套、插);第叄種是化打合一、引進合一。即一個引化動作之中也有進,也有打。打中有化,化中有打,故曰「化打合一」。例如金剛搗碓之捋法,其中單勢進步捋、煺步捋,都是捋化之中有發放之勁。體現了在我主現控制下敵我力量合二為一,致他於敗勢(背勢)。又如抱頭推山動作一,左時引化對方右手的按勁,同時,借對方之按勁,發我左拳擊敵胸部(頭部)之勁。肘引手發,手引手發,點線變化,化打皆在一隻臂上,這不正是極妙的上層功夫嗎。有時在一隻手臂的一個螺旋勁(順逆變化)之中可以發出幾個勁。如披身捶(庇身捶)中之背折*前的右臂上掤、里合肘、里勾拳叄個勁的迅速變化,又如白猿獻果一勢的反拿、上掤、下引、擊襠、切肘、沖拳等六個勁的變化都是螺旋式的非常巧妙的點線結合用法。抽出這些單勢進行鍛煉則是提高推手技巧和技擊功力的上乘方法。
(六)下塌外碾,力催其根
「下塌外碾」是陳老師常說的一句要領,也是他常用的一種手法,在陳老師之前的拳論中還未見到這句話。這句要領,既形象,又實用。他常用的叄個字是「合、塌、碾」。即搭手之後,先合好勁,然後塌掌根,力求塌至對方腳跟(依*意念力)。同時,要沈肩、墜肘、塌腰、松胯、五趾抓地,借地之力,用於我掌根的下塌外碾勁,把對方之力碾出去。其實人們一想到那碾米的碌轤,壓馬路的壓路機,就可以形象地了解到掌根的既沈又向前滾動的一種力量。太極拳,就是*這種下塌的力量,破壞對方的根基。所謂「貼身近戰,力摧其根」者,就是這個意思。因為太極拳的戰略戰術,不在乎一手一足的重創,而著眼於破壞其整體的平衡。因此,在推手中,一方面努力鍛煉自己下盤的穩固,力求接地之力,借地之力,鞏固自己的根節;另一方面,與敵人一搭手,即著眼於他的腳,不論是從上盤、中盤、下盤人手,都要走下塌外碾之勁,力達其根,力摧其根。這是應敵時破壞其平衡的著眼點、著手點,也是落腳點。
(七)依*丹田內轉的離心力,發揮人體立體螺旋之威力
人們常常把太極勁比做漩渦、旋風、鑽頭、龍卷風,所謂發勁,即依*這種人體立體螺旋力量,把敵人棚出去,這是對的。練太極拳就是要練成周身處處都是球,使來力感到觸處有圓;處處球切球;處處被滑掉,被棚出。同時,我的四肢,乃至我的軀體又象蛇一樣,將來力纏住,處處可以發勁。平時練拳時,即應注意以丹田(包括腰椎)為樞紐,依*它的離心旋轉力,帶動周身,帶動四肢,所有運行非圓即弧,所有部位都似球、似蛇、似鑽頭、似導彈。大至周身,小至掌、拳、掌根、手指、手腕,以及大腿、小腿,都走螺旋勁,處處都是順逆滾動的、點線變換的螺旋體,從而在滾動中化掉來力,在纏繞中吃掉來力。使對方感到加到我身上的勁不是被吃掉,就是被甩出去。彷彿發出的弧旋球一樣,使對方莫知所措。為此,平時練拳時,即注意大大小小的纏繞勁,一點也不要馬虎,絲絲入扣,纏到筋骨之內。平時練習推手,不論進煺、化發,都要鍛煉走螺旋勁,腰如門軸,雙手如「轉子門」,充分發揮腰部的離心力,使對方感到處處背勢,非輸不可。但「兵貴神速」,只*平時打拳時的慢動作是不行的。所以,要練單式發勁、練快速螺旋勁,快到「迅雷不及掩耳」。當然,為了腰活,還必須鍛煉松胯。

與武術世界太極與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