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跟蘇東坡們學養生

跟蘇東坡們學養生

發布時間:2021-03-18 08:30:36

1、蘇東坡的哪一方面最值得我們學習?

豪放,在逆境中尋找屬於自己的樂趣

2、[轉載]為什麼說蘇東坡是按摩專家?

提起蘇東坡,大家都知道他是個文學大家,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讀一些關於蘇東坡的傳記時,從字里行間中不僅可以看到這位天才一生的流離與坎坷,還可以看出蘇軾對於中醫養生也很精通,尤其是對於按摩,不僅有自己的實踐,還總結了很多的經驗流傳到後世。
蘇東坡的詩作中有一句「一夜丹田手自摩」的詩句,說明了詩人對於腹部的按摩很有自己的心得,而且通過按摩使身心都得到了良好的調整,自己很是享受這種按摩帶來的舒適感覺,所以才會在詩歌中吟誦。丹田在中醫中通常指肚臍附近的部位,如果按穴位來說,丹田位於肚臍下一寸三分處,在按摩使用時,通常不用一個點,而是以肚臍為中心的一片區域。丹田被古代養生家們認為是人體各系統的中樞所在,是各條經絡、五臟六腑、身體內外上下相聯系的焦點,經常按摩丹田,可以暢通經絡、調理氣血,增強臟腑功能,促進身體各個系統的良好運行。蘇東坡的經驗是不拘時間、地點,有空就以手摩丹田,開始幾天看不出效果,百日之後會感覺身輕體健,比服葯的效果要好百倍。
蘇東坡將自己對於中醫養生的研究寫成了《醫葯雜說》一書,後被編入《蘇沈良方》,其中專門對於按摩健身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如我們現在常提到的搓腳心,蘇東坡在書中不僅有具體的操作方法,自己一生也堅持早晚進行腳心的按摩。這里的腳心也就是經絡中的湧泉穴,是腎經的原穴,對於鞏固人體的先天之本有極大的益處,蘇東坡也說自己能夠始終精力旺盛與堅持搓腳心很有關系。

3、很多人都推崇蘇東坡的養生之道,那麼蘇東坡是如何養生的?

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人都推崇養生,並且養生的人群越來越趨向於年輕化。那麼你們知道嗎?古代的大文學家以及美食愛好者蘇東坡也熱衷於養生,而且他把認為有助於養生的經驗都記錄在了《東坡志林》中,這些養生經驗非常貼近生活。 

蘇東坡曾經給朋友寫了一個從戰國流傳下來的養生方子,在蘇東坡看來這非常的有效,因此在養生方子裡面提到了四種方法。第一就是無事以當貴。意思就是說在沒有什麼事情會讓你覺得比養生更重要了。第二就是早寢以當富。在蘇東坡看來早睡是一種財富,所以提倡早睡。第三個就是安步以當車。也就是說少坐車,要多步行。最後就是曉食以當肉。意思就是說晚一點吃飯,餓了就把吃的食物都想成肉,這樣就能夠非常有食慾。要知道蘇東坡有一段時間是非常窮的,非常缺乏食物,所以其中的第三條、四條對他非常的重要。 

其次蘇東坡對喝水也有一定的研究。在蘇東坡看來,雨水是可以泡茶,長期服用這樣的水是能夠有長生之效。所以在蘇東坡的院中有很多盆盆罐罐,這些都是用來接雨的。

最後就是喝茶,蘇東坡對喝茶也有新的認識。在蘇東坡看來,喝茶雖然可以解膩消煩,但是不能泡濃茶,要不然會損傷脾胃。所以說他覺得飯後喝濃茶只是用來漱口,而且漱口茶沒有必要用那些高檔茶。

4、養生調息對慢性病有好處嗎?

蘇東坡在《上皇帝書》中,描述了自己的養生理論,之中的重點在於培養元氣,使五臟六腑功能強健,相互協調。如果調息得當的話,可以祛除疾病、增強體質,使身體得到舒展、心情得到放鬆,從而可以延長人們的壽命。所以說,現代人根據蘇東坡這一養生的理論,許多人都開始學習養生調息法。

5、蘇東坡是我國宋代大文豪,著有養生專著《東坡養生篇》,蘇東坡的養生之寶是什麼?

曾被杭州人稱為「 老市長」的蘇東坡,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而且對養生很有研究,在他的詩作中,有不少是寫養生的,體現了他運動養生、食物養生、環境養生等系統的養生觀。後人將沈括與蘇軾寫的《良方》與《蘇學七方》合編成的《蘇沈良方》,至今仍被醫界沿用。他創制的「東坡肉」更是養生菜譜的一張金名片;他為官杭州時,疏浚西湖,構築蘇堤,形成美化西湖的生態結構,至今仍為全國人民環境養生所享用。

寄情江山風月

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但處事達觀,常寄情祖國美麗的江山風月。雖貶官湖北黃州,面對昔日古戰場,仍不忘游景懷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傾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此為 《前赤壁賦》之引文,寫出了蘇東坡在黃州赤鼻磯月夜泛舟,清風明月下的超然之樂與不患得失的寬廣胸懷。蘇東坡晚年更以游歷美好山水以愉情。

謫居淡無事,何異老且休。雖過靖年節,未失斜川游。春江淥夫波,人卧船自流,我本無所適,泛泛隨鳴鷗。中流遇洑徊,舍舟登層丘。有口可與飲,何必逢我儔,過子詩似翁,我唱而輒酬。未知陶彭澤,頗有此樂否。

寫出了蘇東坡在貶官期間無事,駕舟出遊,在碧波輕盪的春江之上,任憑小舟隨鳴叫的海鷗泛泛漂流,中流遇旋渦而舍舟登高丘,父子詩歌相酬,陶醉於 大自然美景,縱然身居世外桃源的陶淵明,也未必有此樂。

「和」「安」養生

《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 有一句話這么說:「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思是一個人不要有太多的慾望,「 少則得,多則惑,」只要心態清靜了,什麼樣的疾病、外邪都侵入不了我們的身體,這樣身體就健康了。

蘇東坡才華橫溢,好仗義直言,不善逢迎,因此得罪權貴。自他中年後,遭遇了人生的最大挫折,先後被貶官湖北黃州、流放海南。四起四落,坎坷一生。但他始終熱愛生活,對人生抱著積極的態度,並善於在困難挫折之際,恬淡虛無,樂觀自處,且善用養生法寶「和」「安」二字貫於行。記載他與沈括合著的有關醫葯論述 《蘇沈良方:問養生》中認為:養生以「和」「安」二字為至上。「 和」即順心,以順和來適應外界事物的變化;「安」 即靜心,以減少外界的誘惑。因為「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則生理備矣。」也即一個人處在任何環境下,都要保持心境的安適隨和、頭腦冷靜,才能適應客觀外界環境的突然變化,經受得住社會生活事件的變故和突如其來的打擊,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以求得身體健康。蘇東坡正是以此精神對待仕途的跌盪起伏和人生的坎坷,所以,盡管有諸多不如意的事情發生,他還是保持著健康的體魄,過著快樂的人生。

《東坡志林》 的保健四味葯

蘇東坡的《東坡志林》記述說,有人向他請教養生葯方,蘇東坡說:「 吾聞戰國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傳。其葯四味而已。」他提筆寫下的四味葯是:」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

第一味葯:無事以當貴

人不要為雜事煩惱。人活於世,一定是雜事紛繁,個人事、子女事、家庭事、單位事、社會事,不善處者,事事累體累心,久之,必然影響人體健康,縮短人的壽命。因此,務必要學會抓大事,盡量減少擾神的雜事;如果一旦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要沉著處理,切忌過多的因事煩心。相信如果天塌下來,一定會有比我個子高的人頂著。

第二味葯:早寢以當富


說的是讓人不要熬夜。可見當時蘇東坡對人體生物鍾現象已經有所研究,「早寢」作為四味葯之一,可見他已經發現熬夜對人體健康的破壞性 影響之大。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研究成果最接地氣的解釋就是讓人們不要熬夜。因為睡眠是養生的一大基本功能,是受人體生物鍾控制的,而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鍾,疾病就來了。

第三味葯:安步以當車

勸人多步行。說明處於宋代的蘇東坡已經發現隨著交通工具的發展,人類活動減少而帶來有害於身體健康的現象,所以提出了「安步以當車」的觀點。就當代而言,家家有汽車,滿地跑小車,人體活動量大大減少,安有不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之理?所以蘇東坡「安步以當車」的觀點,還是能對當前的常見慢性病防治起到指導作用。

第四味葯:晚食以當肉

提醒人飢餓了再吃飯。因為胃進食後一般是四小時排空,進食後食物的消化、吸收,能量的消耗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飢餓了再進食是有科學道理的,人類幾千年來養成的一日 三餐用餐規律,是符合人體生理機能需要的。蘇東坡特別說:「夫已飢而食,蔬食有過於八珍」,也就是說,飢了再吃,蔬食也比八珍更能補益。

食物養生與環境養生

蘇東坡主張少吃肉,說「 甘膩肥濃」是「腐腸之葯」,並使人肥胖;認為用少量的肉與蔬菜同烹調,吃了會使人不胖不瘦,能起到保持健美體形的作用,此與現代營養學提出的葷素搭配,科學膳食的理論是一致的,也從一個方面體現了蘇東坡的食物養生觀點。

同時,他還認為人類的居住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比吃肉更重要,從而主張在人類居住之處的周圍要廣植竹木以綠化美化環境,可起到調節情緒,靜心安神的作用,體現了蘇東坡的環境養生觀點。民間廣為流傳一首他飲食長壽的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此間哪有揚州鶴。」此詩大意是:吃飯可以沒有肉,但住處不可沒有竹。不吃肉令人消瘦,沒有竹令人卑俗。人瘦還可以發胖,人俗不可醫治。旁人笑我這樣說,好象是高傲,好象是痴呆。如果一味快意吃肉,世間還有人能駕鶴升仙嗎?

6、為何蘇東坡傳中寫到蘇軾的瑜伽 煉丹和國畫等內容???急

林語堂在所著《蘇東坡傳》「瑜伽與煉丹」一章中誣稱蘇東坡練瑜伽,對瑜伽、佛教、印度極盡獻媚。淋漓盡致地展露其逆向民族主義者的嘴臉。
蘇東坡注重養生,所習方法皆出於道家。蘇東坡關於養生、煉丹的著作甚多,無一字言及瑜伽。林語堂不學無術,對文中所講之養生、煉丹、瑜伽、禪定一無所知,閉上眼睛、厚起臉皮、昧了良心胡說八道。林語堂《蘇東坡傳》瑜伽與煉丹章節,有待商榷。

7、蘇東坡著有養生專著《東坡養生篇》,蘇東坡的養生之寶是什麼?

宋代蘇軾是北宋文壇領袖,同時又是美食家兼食療專家,著有養生專著《東坡養生篇》等書。他到老年仍保持身體健康。

蘇軾在著作中記述,他身體健康、腰腿壯健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食用煮熟的芡實,因此才上了花甲之年,依然才思敏捷,健步如飛。

蘇東坡研究的芡實吃法頗為奇異:

時常取剛煮的芡實,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至津液滿口,再鼓漱幾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實數十粒,日復一日堅持不懈。

蘇軾還鍾情芡實粥,每日一碗,將其作為自己的食療佳品,他說:「粥既快養,粥後一覺,妙不可言也。芡實,別名雞頭米、雞頭苞等。芡實是《黃帝內經》中記載的上品葯材,也是常用的葯食兩用葯材。

《神農本草經》說芡實有「補中,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的功效。

常吃可健身體,強筋骨,耳聰目明。吃芡實時宜慢火燉煮、細嚼慢咽。一次不能食用太多,方能起到充養身體的作用。中老年人一般很喜歡喝粥類食物,米粥的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特別是放些有滋補作用的原料做的米粥效果會更好,芡實煮粥就非常好,如果在搭配上薏米和山葯就味道更好了,滋補的功效也會更強。

大家都知道冬季節比較乾燥,芡實可以潤燥但是又不寒涼,尤其是芡實粥很滋補,特別適合在秋冬季吃。

8、向蘇東坡學什麼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最初,是這首深情凄美的詞將我帶進了蘇東坡的世界:他以一人之力開創一個時代的詩、書、詞、文、畫之先河;以一腔熱血體恤人間冷暖、普濟黎民蒼生;以一往情深詮釋對三位紅顏的至死不渝。他從社會底層走出,成為社會精英,他的智慧和人格不但被無數文人墨客景仰,更為後世百姓深切懷念,就連勢不兩立的政敵都贊譽有加。
這樣的人很容易會成為人們學習的楷模,雖然,我們窮一生之力都難以學到他的十分之一。我最欣賞蘇東坡的陽光心態。你看,他從四川眉州這樣一個小地方走了來,從京城到異地甚至被貶到了偏遠荒蠻的海南島,命運大起大落,一會兒位置顯赫,一會兒又跌至谷底,特別是最後幾十年,不斷遭遇迫害打擊,但他卻一直自信、快樂、坦盪、充實。讀書累了,放下,種田去;種田累了,放下,喝酒去;酒宴倦了,睡覺去;睡覺倦了,看冊水去。蘇東坡將生命融入山水,尋獲山水之樂,而山水,也使他獲得了一種回歸生命本原的純粹的平和、安然與愉悅。他曾寫過一篇《記承天寺夜遊》,全文只有85個字,以其極精煉和傳神的筆墨,描繪了清寂空明的景色,表現了他恬淡悠閑的坦盪情懷。在降職被貶的日子裡仍然有如此閑情逸致,不能不說蘇東坡是一個高人。他自稱「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把與之交往的每個人都當成好人,這樣純真的天性遭來一輩子命運多舛的厄運。然而,在顛沛流離的一生中,他照樣吃得香,吃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吃的東坡肉百世流芳。照樣睡得安,即使被人陷害關在大牢里將定死罪,半夜三更也是鼾聲如雷,讓神宗皇帝得出結論,看來學士心底坦然,於是從輕發落。蘇東坡的這種積極樂觀、隨遇而安是真正發自內心,是一種身心投入,他寄情山水、快意詩詞,留下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我們當然沒有蘇東坡的才氣,但我們可以學習他的心態。那麼,不管生活中發生什麼不幸和挫折,都將不會影響我們選擇快樂的生活。
其實是他的幽默。提及蘇東坡,人們往往會想到一個儀態儒雅、氣度雍容、滿腹詩書的作者形象,而很少會想到一個日常生活狀態下的蘇東坡,在有意無意間忽略了他生活化的一面。實際上,蘇東坡是一個非常幽默的人,幽默的人心靈寧靜,可以認真地、超脫地看待這個世界,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一次,一個素不相識的文人去拜訪蘇東坡,攜帶他寫的詩一卷,請蘇東坡指教。那人自己高聲朗育,抑揚頓挫,鏗鏹有力,顯然是頗為自得。然後問蘇東坡:「大人,拙作如何?」蘇東坡說:「百分。」那個高興不已,這時蘇東坡又說:「誦讀之美七十分,詩句之美三十分。」
蘇東坡出口成章,而且輕松幽默,這種風格也反映在他的詩文里。他在被貶到黃州的日子,寫了不少自嘲的詩句,如《初到黃州》中就有「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他以這種自嘲的幽默方式,排譴心中的苦悶,自然也沖淡了字里行間的苦味。他說:「造物亦戲劇,願君付一笑。」他接受了不由自己控制的命運,但可以駕馭自己的心靈,從而達到「游於自然」,「忘情物我」的境界。而幽默,正是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方法。幽默人生態度的前提是對世事的大徹大悟和大智大勇。蘇東坡的笑是那樣溫存,他用幽默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幽默的人是幸福的,我們要做幸福的人。
蘇東坡還是一個真正懂愛的人,他一生為情所重,也自多情寬厚。這樣的男子一世深情為世所稀,女人愛極了他的如海深情。他那瀟灑神韻,開闊胸襟,卓越才華不僅招來同性的敬重仰慕,也令同時代的女人傾慕不已。但蘇東坡沒有縱情聲色,放浪形骸。他只是對這些女子十分隨和而已,他也給她們寫抒情詩,但從來不寫像他朋友黃庭堅寫的那種艷情詩。就算在筵席上與色藝雙全的歌妓一唱一和,也從無納妾藏嬌的心思。甚至還勸服歌妓琴操遁入空門修道為尼!蘇東坡結發妻子王弗蘭心蕙質,善識人,有「幕後聽言」的故事,是蘇東坡的良師益友。婚後兩人感情甚篤,不料十一年後王弗病逝於京師,蘇東坡一路扶柩,遵父命將她葬於四川先母墓旁,在墳塋所處的山頭親手種植了三萬棵松樹以寄哀思。松濤嗚咽,那是蘇東坡對發妻的泣血相思。王弗逝世十年,他為她寫下了被譽為悼亡詞千古第一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詞中抹煞生死界線的痴語,真正是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令人不忍回味。王弗逝後三年,她的表妹王閏之以才貌雙絕、進士之女、小蘇東坡十一歲之身嫁於他。據考證,王閏之初見蘇東坡時方十歲,蘇東坡少年英俊、才華橫溢。我一直深信閏之那時便愛上了他的,而閏之嫁與東坡也正是王弗的遺願,很容易讓人懷想閏之遲遲不嫁是因為她早就愛上了東坡。柔情似水的王閏之與窮達多變的蘇東坡二十五年風雨同舟,不離不棄。她去世時,蘇東坡親寫祭文,當眾許以「惟有同穴,尚蹈此言」之諾,她死後百日,又請大畫家李公麟作十張羅漢像,在和尚誦經超度時,把這些足以傳世的畫像獻給了愛妻的亡魂。蘇東坡與王閏之的愛情是血濃於水、一往而深的親情。在閏之病故後,蘇軾不再娶,只留朝雲隨侍。他五十八歲被貶惠州,僕婢星散,只有朝雲義無反顧隻身陪他遠走嶺南。朝雲善解人意,多才多藝,善沏東坡最愛的「密雲龍」茶,自幼貌美,不喜化妝,卻美得出色,秦觀稱她是巫山女神,東坡叫她「天女維摩」。患難中兩人相濡以沫,生死與共。可惜她因瘴霧先他而去,年僅三十四歲,蘇東坡沉痛將她安葬於惠州西湖樓禪寺東南,築六如亭為念,上刻六十歲的坡翁親手寫的楹聯:「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重情、多情但不濫情,蘇東坡是一個真正懂愛的人。
?蘇東坡說:「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誠如斯言,如果我們用一顆喜樂的、真誠的心去看這個世界,那麼,我們將會收獲到更多的幸福和愛。蘇東坡或許不是一個成功的政客,但卻是一個成功的人,穿越千年時光仍舊獲得人們深愛和崇敬。

9、概括蘇東坡的才華和成就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洵次子,宋 仁宗景佑三年(1037年1月8日)生於四川眉山紗縠行(今三蘇祠內),卒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終年66歲。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第一文人。他自幼聰慧,七歲知書,十歲能文。蘇軾幼時,其父游學在外,由母程夫人教授詩書,即「奮厲有當世志」。宋仁宗嘉佑三年(1057),與弟轍同試禮。國子監直講梅堯臣讀了蘇軾所作《刑賞忠厚之至論》,頓覺「有孟軻之風」,遂將試卷交主考官歐陽修。修見軾卷,「驚喜以為異人」,擬取為第一,又疑其為門生曾鞏所作,為避嫌疑,才取為第二;接著,禮部復試,又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歐陽修興奮地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可喜,可喜!」並高度褒獎蘇軾「善讀書,善用書」,預言蘇軾文章「必獨步天下」,「三十年後世人更不道著我」。蘇軾兄弟遂同科進士及第。其後又同轍參加秘閣的制科考試,入三等(最高等,宋王朝建國以來制策入三等的僅二人),從此,蘇軾、蘇轍文章名揚天下,學者多從講問,皇帝還自詡為子孫得了兩個宰相。他官至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知制誥兼侍讀,曾任兵部和禮部尚書,先後出任鳳翔、杭州、密州、湖州、徐州、潁州、登州、揚州、定州等地方官,他救災治水、發展生產、抑制豪強、整頓軍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蘇軾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學藝術大師,他在詩、詞、文、書法、繪畫等各個領域取得巨大成就以及他天賦的創造性,使他大大超越了同輩作家,高高處於北宋文藝的顛峰。其詩境界開闊,題材廣泛,內容深刻,風格自然奔放,圓美流動。既有現實主義力作,如《五禽言》、《李氏園》、《荔枝嘆》;又有浪漫主義佳篇,如《游徑山》、《百步洪》,充溢著有磅礴的氣概,又如《崇惠春江晚景》、《飲湖上初晴後雨》寫得清新明凈,華美自然,尤其是後者更成了詠唱杭州西湖的千古絕唱,正如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所雲:「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當代著名學者錢鍾書先生對蘇詩藝術風格的浪漫豪放評價道:「李白以後,古代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蘇軾的詞一洗五代綺麗柔靡之風,啟豪放詞派之先河,高遠清新之意境,形成了豪邁奔放的風格。他拓寬了詞的題材,「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熙載《世概》),表現了全新的風貌。蘇軾的婉約詞同樣寫得真摯細膩,深沉淳厚,回腸盪氣,一往情深。蘇軾的散文更是平易自然,筆力縱橫,揮灑自如,雄辯滔滔,使他成了繼歐陽修之後北宋古文運動的當然領袖。蘇軾的書法列「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之首,在宋代書苑中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蘇軾是一位畫家,是中國文人畫運動的發端和中堅人物。其寫意和傳神、常形和常理、詩畫本一律等理論,廣泛地為文人畫派所傳誦,並奉為金科玉律,影響至今。蘇軾的家庭是音樂世家,三蘇都是彈古琴的高手。《歷代琴人傳》引張右袞的《琴經?大雅嗣音》記載說:古琴世家中最著名的是眉山三蘇。
蘇軾的博學多識還表現在自然科學方面。他對中醫葯學很有研究。流傳至今的重要醫書《蘇沈良方》就是將蘇軾收集的醫葯良方與宋代另一位大科學家沉括收集的良方匯編在一起而成的。他在農業、水利、烹飪、養生等領域有極高的建樹。
像蘇軾這樣在文學藝術各個領域都有巨大成就的人,在中國文學史上幾乎絕無僅有,真可謂「千古第一文人」,他發出的奪目光輝使整個北宋文壇為之燦然。宋神宗皇帝精闢地說:「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宋孝宗皇帝稱蘇軾:「雄視百代,自作一家,渾涵光芒。」清代學者王國維認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四位詩人是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而其中還沒有任何一個封建時代的文人的影響能超越蘇軾之上」。我國老一輩革命家、軍事家,詩人陳毅元帥吟道:「吾讀長短句,最愛是蘇辛。東坡胸次廣,稼軒力萬鈞。」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委員長高度評價三蘇父子:「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
蘇軾忠誠報國,愛國愛民,政績卓著,是一個深愛人民愛戴的良友。蘇軾曾兩度杭州為官,向朝廷力爭不能廢除西湖,並帶領杭州人民治理西湖,使西湖得以留存至今。他還疏浚六井與運河,平抑糧價,賑災濟困,創立中國第一所公立醫院——安樂坊。「軾二十年間,再蒞杭,有德於民,家有畫像,飲食必祝,又作生祠以報」。這段出自《宋史?蘇軾傳》的話,真實地反映了人民對蘇軾的無限感激之情。他主張輕徭薄賦,富民興國,主張嚴於選材,善於任用。他反對王安石激進變法,又反對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受到新舊兩黨夾擊,一生坎坷不平。元豐三年(1079),他因「烏台詩案」被捕入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築東坡雪堂,自號東坡居士。晚年遭貶惠州,又從惠州再貶到儋州。元符三年(1100),遇赦北還,提舉成都玉局觀,次年行至常州病逝,葬於河南郟縣小峨眉山,追謚「文忠公」。
蘇軾的逝世引起朝野的巨大震動。「浙西淮南、京東、河北之民,相與哭於市」;「其君子,相與吊於家;訃聞四方,無賢愚皆咨嗟出涕」;杭州人民紛紛走上蘇堤悼念蘇軾;太學生們也在寺院舉齋誌哀。士大夫們寫了很多祭文弔唁他。蘇門六君子之一的李方叔的祭文寫道:「道大難容,才高為累。皇天厚土,鑒平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千古英靈之氣。識與不識,誰不盡傷;聞所未聞,吾將安放?」(《曲洧舊聞》)。祭文一出,傳遍大江南,世間「人無賢愚皆誦之」。
蘇軾一生,在坎坷與困難中不斷追求、積極進取。他以他全部獨特的政治、思想、文學和藝術生活狀態塑造了崇高的道德和典範,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的生存智能和生命智能,展示著燦爛的人格魅力。以蘇軾為代表的三蘇父子,以其輝煌的文學藝術成就和卓越的政治實踐,深邃的哲學思想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形成了中國文化史上一個獨特的名人文化體系——三蘇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寶貴遺產。

與跟蘇東坡們學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