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養生要養哪個部位?
(一)在一年四季中,春應於肝、夏應於心,長夏應於脾,秋應於肺,冬應於腎,所以春天重在養肝。
(二)春天養肝是養肝的「生氣」
養肝的「生氣」,目的在於生血氣,因為生血氣是肝的主要作用(《黃帝內經》:「肝者,罷極之本……,以生血氣」)。養肝的生氣目的在於振奮肝的生機。
怎樣養肝的生氣?
—— 舒暢心情
舒暢心情,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以美好的春天振奮自己的心情。
—— 生發之食,春天多吃
吃春天有生發之性、可以助生機的食物,如春韭、豆芽、春筍、野菜、香椿、薺菜等。
—— 溫陽滋補,以助肝氣
多吃溫陽滋補的食物助肝的生氣,如雞、鹿肉、羊肉、狗肉。
(三)春天要注意溫肝陽、益肝氣
人體五臟都含陰精和陽氣。肝陽虛的人,春天調養效果最好。肝陽虛有什麼特點?就是易疲勞、乏力、生機不振,精神萎靡,情緒低落,怕冷。
那麼,如何溫肝陽?
避寒就溫,多曬太陽。
多喝雞湯。
因為五禽中,雞應於肝,雞湯滋養肝血、肝氣最好。所以傳統的婦女坐月子、月經後要喝雞湯,原因就在於此。春天更不應錯過喝雞湯補肝血肝陽的大好時機。
(四)春天要會養肝陰、滋肝血
多吃枸杞泡茶、當歸燉肉,以滋養肝陰。
少熬夜,少勞累以保肝陰。
(五)春天養肝貴在舒肝氣
春天,應借大地復甦,萬物生發之機,舒暢心情;心情舒暢了,氣血方能調達;氣血調達,五臟才能安和。所以春天養肝貴在舒肝順氣,避免抑鬱,抑鬱易導致肝鬱,就不利於肝的保養。
總之,春天養肝的目的在於協調肝的陰陽平衡。陰陽平衡,健康一生。
2、春季養生要注重哪方面
依據《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季陽氣生發、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生機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然而,春天雖然好,卻也是各種流感等傳染病、冠心病等精神性疾病的高發季節。春節養生四條重要寶貴經驗!
1、養陽氣
何謂陽氣? 即通常人們所說的「火力」,也就是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
若火力不足,就會出現畏寒、肢冷等症狀。春季保養人體陽氣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點是要「捂」,即俗話中的「春捂秋凍」,衣著方面不要頓減,體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為了保養陽氣,還可多吃韭菜。
2、重養肝
中醫學認為,肝臟在五行中對應「木」,春季為草木繁榮的季節,故春季主肝。保養肝臟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
肝病及高血壓病的患者,尤其是精神病類的患者,在春天要按時服葯,保持心態健康、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3、防哮喘
春季是是花季,花粉過敏,輕者會出現眼癢、鼻塞、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等症狀、嚴重者可誘發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炎、喉頭水腫蕁麻疹、神經血管性水腫等過敏病症。
因此,對於那些花粉過敏的人,要注意盡量少去、不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如果去的話一定要記得帶上葯。
4、勤鍛煉
春天裡,人們常會出現「春困」,表現為精神不振、睏乏嗜睡,可以通過運動來予以消除,絕不能貪睡,因為中醫認為「久卧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循環不暢,筋骨僵硬、脂肪積聚,吸收與運載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導致體質虛弱,疾病發生。
3、春天養生為什麼以養肝為主
中醫認為,春季是養肝的大好時節,「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春季養生以養肝為先,傳統中醫認為春天在五行中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是屬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趁勢養肝可避免暑期的陰虛。
養肝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多吃動物肝臟類的食物,與之相反,古人認為,春天要少吃甚至不吃動物肝臟。這是因為食用動物肝臟過多的話,會造成人的肝火越來越旺,而且,進食動物肝臟並不能直接作用於人體肝臟。
尤其是對於那些肝病患者來說,如果寄希望於吃動物肝臟來治病,不僅不能收到想要的效果,甚至會引起反作用。譬如說,脂肪肝是由於脂肪代謝異常引起的肝病,病毒性肝炎則是由病毒引起的臟器性損傷,這些疾病依靠多吃肝臟不可能治好,反而可能會加重病情。
拓展資料春季補肝要注意適可而止,如果過於補肝又恐肝火過旺,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在春季飲食方面,此時肝氣最旺,而肝氣旺會影響脾,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病症。如多吃酸味食物,就會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春季飲食適宜選擇辛、甘、溫之品,忌酸澀食品。
同時,春季飲食應該清淡可口,少吃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肝炎病人忌吃蛋黃,因為蛋黃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這些都需要在肝臟內進行代謝,這樣加重了肝臟負擔,不利肝臟功能恢復。
春季養肝,除了飲食以外還需要顧及數個方面,首先中醫講「肝主情志」,故而春季養肝要注意調養情志;其次要養肝血,保證足夠的睡眠,不要熬夜晚睡;再來需要記得慎勞心,多休息,會休息,有節奏地工作和生活,避免過勞,知足常樂,用平和的心態為人處世。
4、春季養生的秘訣?
春天肝氣升發肝在情緒主怒所以很多女性在春天容易火箭場爆發指數增加要注意調控情緒,多聽笑話,保持情緒通暢,每天早起用頭發。少吃具有收斂的酸味食品,適當的補充甘甜之味,補益脾土。
5、春季如何養生?
一、調節飲食:春天新陳代謝旺盛,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扶陽為食養原則,忌過於酸澀,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尤不宜多進大辛大熱之品,如參、茸、烈酒等,以免助熱生火。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特別是各種黃綠色蔬菜,如瘦肉、豆製品、蛋類、胡蘿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芹菜、菠菜、韭菜等,此外,還應注意不可過早貪吃冷飲等食品,以免傷胃損陽。 二、運動鍛煉: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體質投資最佳季節。春天空氣清新,這種環境最有利於吐故納新,充養臟腑。春天多鍛煉,會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種疾病,且令人思維敏捷,不易疲勞,人們可根據自己年齡與體質狀況選擇戶外活動,如太極拳、慢跑、放風箏、春遊踏青等。 三、調養精神: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精神調攝應做到疏泄條達,心胸開闊,情緒樂觀,戒郁怒以養性,假日去踏青問柳,游山戲水,陶冶性情,會使氣血調暢,精神旺盛。 四、防風禦寒: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動,舒展形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春天要特別注意防風禦寒,養陽斂陰。根據初春天氣乍寒乍暖一日三變的特點,衣服不可頓減,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根據「春捂秋凍」的原則,一定要隨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以適應春季氣候多變的規律。 五、預防春困:春天風和日麗,但人卻感到睏倦。疲乏頭昏欲睡,早晨也不醒,這種現象就是大家所說的「春困」。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體內循環季節性差異,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負荷加重,供應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造成的。那麼怎樣減輕與預防春困呢?一要保證睡眠,早卧早起,克服消極懶惰思想情緒;二要積極參加鍛煉和戶外活動,改善血液循環;三要適當增加營養。研究證明,缺乏B族維生素與飲食過量是引發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多吃含維生素B族豐富的食品,吃飯不宜太飽;第四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少吸煙,如不太冷,適當減些衣服,或用冷水洗臉,都會使困意盡快消除。 六、保健防病:春天溫暖多風,最適於細菌、病毒等繁殖傳播,易發生流感、肺炎、支氣管炎、流腦、猩紅熱、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一定要講衛生,勤洗曬衣被,除蟲害,開窗通風,提高防禦能力,傳染病流行時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傳染;春天又是氣候交替的過渡季節,若不重視保健,或過食辛熱助火之品,再被時令之邪引發,一些舊病即易復發,如偏頭痛、慢性咽炎、過敏性哮喘、高血壓、心肌梗塞、精神病等,應特別注意從衣食住行各方面調攝預防。
6、春季養生的好處都有什麼
就是指在春天通過百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
春季養生
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度、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問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答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養生是回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答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7、春季如何養生最好??
春季如何養生保健
1.起居調養
睡懶覺不利於陽氣升發,春季應早睡早起,進行鍛煉。
2.精神養生
春季養生要戒暴怒,戒憂郁,保持心胸開闊,樂觀豁達,心情愉快。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時候,應該多踏青問柳,登高賞花,來陶冶性情,使我們的精神神志與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相適應。
3.飲食調養
春季養陽,宜進食辛甘發散之物,不宜進食過酸,酸味入肝收斂,不利於陽氣升發和肝氣疏泄,而且容易影響脾胃消化功能。所以說,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一般來說,適宜進食的食物有:小麥、大棗、豆製品、香蔥、香菜等。
4.運動調養
冬藏春發,春季要加強鍛煉,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廣場、樹林、河邊、山坡等地打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進行鍛煉。年老行動不便的,也可在園林亭台樓閣等虛敞半開放的空間憑欄遠眺。
5.防病保健
春回大地,溫熱毒邪開始活動,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肺炎、麻疹、猩紅熱等多在春季流行。所以春季要特別注意衛生、除蟲,消滅傳染源,同時多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同時可以對居室空間進行食醋熏蒸:以每平方米5毫升的量,加一倍的水,關閉窗戶,加熱熏蒸,每周兩次。對預防流感有一定效果。要注意,熏蒸時人最好離開房間。
8、為什麼春季養生宜養肝好
為什麼春季養生宜養肝好?復
春天是養肝、護肝的最佳時段,尤其春分時節,更是顧肝的最佳時機。然而,春天也是肝病的好發季節,倘若不注意調養,使肝氣生發太過.或者肝氣郁結,都容易傷肝致病。因此,春季養生,顧肝、養肝乃當務之急。五行巾,春屬木,是個生機勃勃的季節,卻也是個變化多端的時令。俗語說,「春天後母面」,一不小心就可制能著涼生病。而在人體中,肝屬木,性喜條達通暢.依中醫臟象及經絡理論,若肝氣不暢或郁而化火,肝開竅於目,可能會眼睛酸澀,或模糊,或白睛充血不散;若肝氣犯百胃,則易有打嗝、便秘、脹氣等消化系統症狀;肝之華在爪,若肝血不足,則指甲灰暗無澤,粗糙易裂;若肝陽上亢(肝火大),則會有高血壓、頭痛、眩暈、失眠等神經及精神度症狀;肝主筋,若經常熬夜及缺乏運動者,則易發生全身筋緊及酸痛之疲勞癥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