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2014年立春養生

2014年立春養生

發布時間:2021-03-15 08:29:05

1、立春如何養生

春天到了。。。寧宇養生會所(151+3515+2333)溫馨提醒:開始春季養生吧、、、
中醫認為,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

起居篇

晚睡早起精神足 防病首先要防風

春季養生首先提倡的是晚睡(晚上11點之前上床入睡)早起(可比冬季起得早一些)。

春季的氣候特點是以風氣為主令。《黃帝內經》載:「風者,百病之始也。」這是因為其他幾種邪氣(如寒邪、熱邪、濕邪等)都是藉助於風邪侵入人體的。風邪能通過侵犯體表使毛孔打開而進入人體,特別是攻擊人體陽氣聚集的部位,如背部、頭部、上肢等。如果風邪侵襲人體表面,會引起蕁麻疹、皮疹、皮膚瘙癢等;侵襲到頭部,會使人頭痛,整天發困;侵襲到關節上,會引發關節疼痛;侵襲到肌肉里,會導致肌肉酸痛等。所以,春季要注意保暖、防風。

情緒篇

春天生氣易傷肝 發怒不超3分鍾

肝陽、肝火在春季處在了上升的勢頭,需要適當地釋放。肝喜疏泄厭抑鬱,生氣發怒易使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導致各種肝病。所以,春季一定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如果生氣了,要學會息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鍾。

運動篇

春季最宜散散步 串門也養生

春天陽氣生發,但寒氣仍在,所以不主張大消耗的運動,而散步、聊天、串門等比較合適。運動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佳。對於老年人來說,以緩步為好,可以走走停停,或與親朋好友一起,邊散步邊聊天。

按摩篇

按太沖敲膽經

春季常按摩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可疏解情緒、緩解胸部不適感。另外,閑暇時敲敲膽經(坐在椅子上,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從大腿外側跟盆骨交接處的環跳穴開始,往膝蓋的方向敲,一共四下,每敲打四下算1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50次),可促進肝的疏泄功能。

食療篇

春季溫補養生正當時

春季應多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一些具有溫補腎陽作用的食物,如牛蒡、藕根、胡蘿卜、山芋、薯類、青菜等,宜常吃,但陰虛火旺者忌食。容易反復感冒、有哮喘病史、體質虛弱者應多吃些清淡的蔬菜、豆類及其製品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下面推薦兩款春季養生食療方,供選用。

韭菜炒鱔絲:熟黃鱔絲300克,韭菜150克,植物油、鹽、醬油、料酒、白糖、胡椒粉、香油、水澱粉、蔥段、薑末各適量。將熟黃鱔絲洗凈後切段;韭菜擇凈、切段;鍋內加植物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蔥段熗鍋,再放入鱔絲和薑末翻炒,加入料酒、醬油、鹽、白糖、胡椒粉,用小火炒4分鍾左右;待鱔絲入味後,加入韭菜翻炒至熟;加水澱粉勾芡,淋少許香油翻炒均勻即可。具有溫補肝腎、助陽固精的作用。

干貝蘆筍:干貝(扇貝的干製品)85克,蘆筍200克,海蛤300克,鹽、香油、蔥花各適量。將蘆筍去皮、切段;海蛤吐沙、洗凈,用沸水燙熟後去殼取肉備用;鍋內倒香油燒熱,放入蔥花爆香,加入干貝、蘆筍拌炒,再放入海蛤用大火略炒,加鹽調味即可。具有補血養陰、滋補肝腎的作用。

2、立春時節的養生要訣

在春天到來之際,自然界呈現一派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此時,人的身體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開始逐漸陽氣生發,不過,伴隨而來的也許還有身體上的各種疼痛,這個時節,不妨做一下穴位按摩調節,不僅有助於修復身體、緩解疼痛,還能起到祛病防病的效果,一起來試試吧:

一、捋捋膻中穴

膻中穴(兩乳之間)有寧心神,開胸除悶等作用。按摩時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每次揉壓約五秒,休息三秒。生氣時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可以達到順氣的作用。

二、指壓合谷穴

一隻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按摩此穴對於神經性頭痛、失眠和神經衰弱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三、輕叩百匯和風池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叩壓這個穴位能起明目醒腦的作用。只要感覺疲勞、緊張或者焦慮時可隨時輕叩。力度以感到稍微有痛感就行。

四、艾葉加醋泡腳

足底集結著五大臟腑的經絡,用艾葉加上醋泡腳可以溫通氣血,解郁疏肝。焦慮抑鬱往往是肝氣不疏、氣滯血凝所致,而腳底經絡集結,艾葉的溫通和醋的活血作用,可以使氣血暢通,經絡通暢,從而達到疏肝理氣、活血解淤的功效。每次可用溫水泡20分鍾,再做做足底按摩,特別是多按按太沖穴,即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五、按揉心包經

心包經是沿著人體手臂前緣的正中線走的一條經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條。

可以沿著心包經的穴位逐個揉按,每個穴位以痛為標准,凡是按到痛的點就要多按幾下,最好按到讓它感覺不痛了,按壓的力度不需要太重,按壓時多停留幾秒鍾。平均每個穴位按摩2~3分鍾。

如果覺得找穴位太麻煩,也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經,即沿著經絡一點一點地拍打過去。拍打心包經,對疏通氣機非常有作用。

3、2014年立春時有什麼講究

立春習俗

一、打春牛

據清嘉慶本《澄海縣志》載:每年的立春日,官府必須率人馬到郊外舉行迎春大典,然後舉行「鞭春牛」活動。

早在周朝時,就有春日鞭春牛的活動。每年立春節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這一天,官府帶著迎春隊伍,浩浩盪盪地來到東郊八里處事先准備好的芒神亭和土牛台。迎春隊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用青色車子、擎青色旗幟,人們吹著牛角號、唱著「青陽曲」,舞動羽毛儀仗,跳著雲翹舞,隆重舉行迎春儀式。這儀式發展到了明清,更是隆重,據清人的《燕京歲時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至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

打春牛意在策勵農耕。潮汕地處韓江三角洲土壤肥沃。農業甚發達,因而與勸農有關的這一習俗得以在潮汕地區保留下來。但具體事像已有所改變,不一定要打牛了。

二、抬春色

據《粵游小志》載,清朝時,潮汕地區還有一種稱為「抬春色」的活動。在立春日的遊行隊伍中,必有裝飾過的台閣,上坐歌妓,由兩個人抬著走。嘉應梅州地區還有高春、矮春的分別:矮春為一人坐台上;高春則用兩人:一人立在台上,然後扎著一根直木,隱藏在那個人的長衣中,與這人的肩平齊。然後再橫扎一根木棍在直木上端,這橫木隱藏在寬袖中,橫木上再站一個人。為保險起見,將兩腳牢牢扎在橫木上,兩個人裝扮成某個故事中的人物。另有一個人持纏著布條的長棍子叉支在上面的那個人腋下,隨著迎春隊伍遊行。如路上遇到障礙,則由持長棍子的人用混子撥開障礙物。

三、吃春餅、春卷

立春這一天,潮汕民間還有吃春餅、春卷一俗。據《四時寶鑒》說:「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春餅是以麥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餅,以豆芽、韭黃、粉絲等炒成的合菜作餡兒包著食用。春餅的特點是薄而軟,形狀根據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元朝時契丹人耶律楚材曾就此俗作詩一首曰:「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木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和碗豆搡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梁。」現在潮汕人立春日吃春餅,配料已是十分講究了除了傳統的豆芽炒韭菜之外,還有肉絲、蛋絲,香菇等等高級佐料,春卷盛行於宋元,宋朝時稱為「春 」或「探春 」,元時稱為「卷煎餅」。元·韓弈《易牙遺意》栽:「餅與薄餅同,用羊肉二斤,羊脂一斤,或豬肉亦可。大概如饅頭餡,須多以蔥白或筍干之類,裝在餅內,卷作一條,兩頭以麵糊粘住浮油煎,令紅焦色。「潮汕地區少羊」,故現在人們所吃到的多用豬肉作料,也有一種是甜的,用乾果、芝麻、花生等佐料碾碎作餡,香甜可口。

---------------------------------------------
立春習俗

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俗稱「打春」。

立春,有時在農歷十二月,有時在農歷正月。一過立春,就意味著冬季結束,進入了春天。

我國自古為農業國,春種秋收,關鍵在春。民諺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記原》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後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

山西民間流行著春字歌:「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講的就是打春牛的盛況。

舊俗立春前一日,有兩名藝人頂冠飾帶,一稱春官,一稱春吏。沿街高喊:「春來了」,俗稱「報春」。無論士、農、工、商,見春官都要作揖禮謁。報春人遇到攤販商店,可以隨便拿取貨物、食品,店主笑臉相迎。這一天,州、縣要舉行隆重的「迎春」活動。前面是鼓樂儀仗隊擔任導引;中間是州、縣長官率領的所有僚屬,皆穿官衣;後面是農民隊伍,都執農具。來到城東郊,迎接先期製作好的芒神與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禮。執事者舉壺爵,斟酒授長官,長官接酒酹地後,再行二跪六叩首禮。然後到春牛前作揖。禮畢,與來時一樣熱鬧,將芒神、春牛迎回城內。

第二天立春時分,地方長官仍率僚屬、農民鞭春。陰陽官先要舉行一定的傳統儀規。地方官主持迎春儀程,初獻爵、亞獻爵、終獻爵。然後執彩鞭擊打春牛三匝,禮畢回署。眾農民將春牛打爛。

現在,城裡已不再舉行鞭春活動,一些農村卻仍有打春牛的風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稱為春牛。婦女們抱小孩繞春牛轉三圈,舊說可以不患症病,今已成為娛樂。立春日,村裡推選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徵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然後眾村民將泥牛打爛,分土而回,灑在各自的農田。呂梁地區盛行用春牛土在門上寫「宜春」二字。晉東南地區習慣用春牛土塗耕牛角,傳說可以避免牛瘟。晉南地區講究用春牛土塗灶,據說可以祛蚍蜉。

立春節,民間藝人製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主人要給「送春」者以報酬。更實質上是一種佳節售貨活動,然而卻是皆大歡喜。也有的地方是在牆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

立春節,女孩子剪綵為燕,稱為「春雞」;貼羽為蝶,稱為「春蛾」;纏絨為杖,稱為「春桿」。戴在頭上,爭奇斗艷。晉東南地區的女孩子們,喜歡交換這些頭戴,傳說主蠶興旺。鄉寧等地習慣用絹製作小娃娃,名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晉北地區講究縫小布袋,內裝豆、谷等雜糧,掛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興旺,五穀豐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立春節,民間習慣吃蘿卜、姜、蔥、面餅,稱為「咬春」。運城地區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稱為「迎春」。臨汾地區則習慣請女婿吃春餅。

立春日迎春,是中華先民於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從天子到庶民都要參加的一項活動。在周代,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必然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古時的迎春活動,開始時在東郊,因為迎春活動中祭拜的句芒神是東方之神。後來,迎春活動的地點就不止是在東郊了,宮廷內、府衙門前等地都有迎春的活動,活動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在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宋吳自牧《夢粱錄》),這種立春的賀節,也是一種迎春活動。在清代,還有所謂"拜春"的習俗:"立春日為春朝,士庶交相慶賀,謂之 '拜春'。粉為丸,祀神供先,其儀亞於歲朝,埒於冬至"(清顧祿《清嘉錄》"拜春")。這種"拜春"的活動,與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動的一種。迎春儀式,又稱行春。

春帖子

又稱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這是一種在"立春"日剪帖在宮中門帳上的書有詩句的帖子。詩體近於宮詞,多為絕句,文字工麗,內容大都是歌功頌德的,或者寓規諫之意。 "立春"日貼春帖、作春帖詞,在宋代很盛行。

春牛

立春日勸農春耕的象徵性的牛。泥捏紙粘而成,也叫「土牛」。立春日天子率群臣東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勸農耕,士民都出城圍觀。

咬春

立春日吃春餅稱為「咬春」。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 '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面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碼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熏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卷進春餅里吃。

4、立春後該如何養生?

立春後養生要來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注意保護陽氣。因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在春季養生上主要是護肝。中醫認為肝主情致,因此護肝要從心情著手,養肝的關鍵就是要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春季陽氣開始生發,適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發散性質源的食物如香菜等。不宜食酸收之味,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可以多喝花茶、玫瑰花等,以幫助驅散一整個冬季聚積在人體內的寒氣和邪氣。同時芬芳的香味百和天然的營養物質,又能夠促進調節血氣和陽氣。「春捂秋凍」是有一定道理的,「春捂」是說春季氣溫剛剛轉暖,不要過早脫掉棉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度暖還寒,而且氣溫變化又大,過早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

5、立春過後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1、早起早睡以養肝《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發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2、防止舊病復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3、不要過早減衣「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4、每天梳頭百下《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5、少吃補品和鹽很多人崇尚冬季進補,但是立春後進補要適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人生於自然,應順應自然規律。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但立春的這段時間里,不論是食補還是葯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與此同時,減少食鹽攝入量也很關鍵,因為鹹味入腎,吃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6、多吃韭菜香菜春季陽氣初生,飲食的調養除了注意升發陽氣,還要投臟腑所好,應適當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為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食物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韭菜蝦皮炒雞蛋是立春時節很好的葯膳。韭菜一把洗凈、雞蛋2-3個、蝦皮適量。韭菜切小段,雞蛋破殼後打勻。炒鍋上火,植物油燒溫熱後,放入蝦皮煸炒至香。然後倒入打勻的雞蛋,待雞蛋炒得稍有固定形狀後將韭菜倒入。煸炒一陣後加鹽,薑末、味精,再翻炒一陣即可。韭菜辛溫發散,有助於人體陽氣生發、舒暢,雞蛋養血,這道菜能滋肝養血,生發陽氣,適合立春食用。

6、立春時節如何養生最健康

冬季即將來臨, 在冬季,人體的新陳代謝作用變緩,以盡可能地保持體力,但同時也降低了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事實的確如此,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死亡率都以冬季為最高,冬季也是心腦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段。不過,人們也大可不必消極等待,通過天氣預報,可以巧妙地「破譯」疾病發生的預兆,從而採取積極的防範措施。   冬季從立冬開始,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從自然界萬物生長規律來看,冬季是萬物閉藏的季節,自然界是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冬季之風為北風,其性寒。「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因此,冬季保健就顯得更為重要。 飲食調理 冬季進補有方   「冬令進補,春天打虎」,老祖宗留下的這句古訓,成了現今人們冬季保健的最大理由。於是葯補食補齊上陣,都希望能補出一個健康的體魄。中醫專家認為,進補一定要在專家指導下進行,不然盲目聽信一些傳言進補,到最後,反可能補出副作用。往年的一些例子希望能給大家一些提醒。 猛吃羊膏湯「痘痘」上臉   小林的外婆是小有名氣的烹飪高手,每年到了冬季,都要想方設法熬些湯、燉點羹什麼的給全家老小進補。小林清楚地記得,前年外婆逼她吃桂圓蓮子羹,去年又吃什麼阿膠,那味道她還真的不大喜歡。但為了老人高興,閉閉眼還是吃下去了。今年讓她感到驚訝的是,外婆的高招竟然是「羊膏湯」。   神通廣大的外婆四處託人從蘇北弄來了一隻據說從沒吃過飼料的山羊,宰殺後把部分山羊肉紅燒吃掉,剩下的骨頭和羊腿等全都溶化進羊膏湯內了。外婆在湯里加進了紅棗、桂圓、核桃仁、冰糖等,乾脆用多年沒用過的蜂窩煤爐烹制起來,說是比煤氣用文火更方便。為讓外婆高興,小林提了兩飯盒回來放到家中冰箱里。感覺餓的時候,就盛出一碗在微波爐內轉上一分種吃下去,多的時候一口氣能吃下3碗。她想反正是滋補的東西,說不定一段時間過去,自己的皮膚會越來越好呢。   讓小林怎麼也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臉上竟然莫名其妙發出了很多「痘痘」,嘴角也開始潰瘍起來。找一位研究中醫的朋友一咨詢,方恍然大悟,羊膏湯內營養相當豐富,作為一種滋補品,每天只用空腹吃一小碗即可。想吃就吃的盲目服用方法自然會進補過量,機體難以吸收如此多的營養,當然會發到外面了。 濫服保健品肝臟鈣化   張教授退休後經常四處聽一些健康講座,並把各種要點認真記錄下來。去年冬天,他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冬令進補計劃。根據平日醫生說自己缺這個缺那個的情況,他為自己買了多種補腦補鈣補微量元素的營養保健食品,僅包裝盒摞起來就有1米多高。吃了兩個月後,感到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他因「進補」太多導致肝臟鈣化,必須住院治療。   對身體的過度關注、營養知識的缺乏和一些廣告的不正確引導是各種營養補充劑在老年群體中泛濫的主要原因。其實,營養的核心是「合理」,雖然合法生產的營養品確有其相應的功效,但這些營養老人可以從食物中獲得。老人只要不挑食,就根本不會缺這缺那。即使需要補充某些營養,也需要由醫生來確定。專家為此提醒市民,進補必須適度、合理,不能盲目亂補。 以"鞭"補"鞭"未必帶來「性」福   一到冬季,長期為子孫操勞的張大爺就忙著為剛結婚的孫子買鹿茸、甲魚等傳統補腎物品,認為他吃了海狗鞭、鹿鞭等,就可以「補腎壯陽」,這似乎已成為不少長輩關心小輩的一種方式。專家認為,隨便濫吃這些物品不僅不能助性,也許反而危害健康。   吃進去的動物「鞭」進入人體後,跟其它食物一樣,都必須經過消化道消化、吸收,然後成為蛋白、脂肪、糖及其他營養物質,再被人體利用,而不是吃什麼器官就補到什麼器官上。除此,動物的「鞭」本身也不比其它食物多什麼,更不含有什麼特殊的營養素,即使是動物「鞭」中本身含有的一些雄激素,經過加熱、消化後已被破壞,並不能多補給人雄激素,所以說,用它來壯陽是毫無意義的。對於補鹿茸的做法,專家認為,任何一種補品都有一定的適應症狀,一般青年男士沒有必要隨意服用。即便需要,也應在醫生指導下。   其實,我國最早的一部葯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就記載了大棗、芝麻、蜂蜜、葡萄、蓮子、山葯、核桃等食物具有補腎益精助陽的功能,它們具有維持和提高男性性功能的重要作用。適當的飲食調節同樣可以改善身體。 濫用人參等於圖財害命   進補的意識不少人都有,但對於如何進補,人們並沒有深刻的認識。不少人認為只要是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東西,不論食品、營養品,還是具有保健作用的葯品,都在冬季進補范圍之內。於是濫用補品現象時有發生。如清代名醫徐大椿曾針對當時一些庸醫亂給病人服用人參的情況,一針見血地指出:濫用人參等於圖財害命。徐氏認為,人參價格昂貴,有一定補養作用,但其應用前提應該是身體虛弱、氣血不足。   若給身體強壯、內有食積及痰火之人服用人參,則不僅起不到補養作用,反而還會加重病情。這樣一來,病人既花費了金錢,又有損健康,庸醫的做法與圖財害命有什麼兩樣? 服用不當也會損健康   從去年冬至開始,張先生都在嚴格服用中醫開出的補膏。但後來因為要出差兩周,他嫌補膏攜帶不方便,認為這種東西反正是滋補的,早吃晚吃都是吃,於是提前將兩周的補膏量全部吃掉。結果腸胃一下子起了反應,渾身上下不舒服,趕緊送到醫院進行治療。盲目的吃補膏最終反害了自己的健康。   我國名中醫、上海中醫葯學會會長施杞教授告訴記者,很多人認為膏方是用來進補的,什麼時候都可以吃,這種想法實在不對。膏方是一門高深學問,是醫、葯、工等綜合的結果,其加工更是相當講究。葯材要道地,細料要分開煎,入膠時要認真掌握火候,入糖時要注意是否粘鍋或燒焦……。花費如此大力氣製作出的膏方,服用時也有嚴格的規矩,所以一定要遵醫囑   專家再三提醒,補品雖好,不可濫用。人體是否需要補養,究竟應該怎樣補養,人與人之間差別很大。一般來講,體質虛弱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不同;體質特徵,有易於上火、喜暖怕涼、腎氣虛弱、脾胃欠佳之差異……如果不加分析,盲目進補,難免犯虛虛實實之戒。舉例而言,脾胃虛弱的人,濫用膏滋等滋膩之品,可使人脾胃更虛;易於上火的人,濫服鹿茸等溫補之品,會使人火氣更大。為此,若要進補,應當在有關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選用相應的滋補食品及調養葯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進補的目的。 進補之前先「底補」   冬令進補是我國人民養生保健的一項良好傳統。進補是否得法,除了取決於選擇補品是否適宜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進補之前是否做好了「底補」。   「底補」即指和胃。大凡補葯,多味甘,偏於滋膩,易壅氣,有礙胃之弊;而且,需進補的人大多脾胃虛弱,消化功能欠佳。因此,進補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調理好脾胃功能,尤其是虛不受補的人,應該在進補之前先服健脾和胃、消食理氣的葯物,使脾胃逐漸適應對補葯的吸收。   「底補」方法很多,丸散膏湯,凡有調理脾胃之功效的,均可選用。這里,特別介紹一種簡便的葯茶療法。這種葯茶療法以「和胃代茶飲」為代表,早先是清宮御醫用於病後調理的組方,後來成為清宮用葯的一大特色。我們將此法運用於進補之前的調理,改進成幾種針對不同病人的和胃茶,同樣效果顯著。   1、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的人:山葯15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共置小沙鍋中,加水約300毫升,煮沸10~15分鍾後取汁。再加水約150毫升煎煮,這樣2~3次後,合並葯液,過濾,將濾液代茶頻飲。經過15~30天的和胃茶調理,食慾會增強,脾胃調和,即可開始進補。   2、經常腹脹、消化不良的人:山楂10克,陳皮10克,木香5克。共置小沙鍋中,加水約300毫升,煮沸10~15分鍾後取汁。這樣2~3次後,合並葯液,過濾,將濾液代茶頻飲。同樣,一般15~30天後,病人消化功能增強,脾胃健運,可以開始進補。   經過「底補」後的進補,不僅能避免虛不受補的情況發生,而且能使葯物最大限度地發揮補養作用。葯茶療法作用溫和、簡便有效,不失為「底補」的好辦法。

7、什麼時候立春 立春前後養生有原則

2019年立春在02月04日。立春養生的原則有:

1、防止舊病復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來病多發的季節自。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2、不要過早減衣:百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度。冬季知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道,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與2014年立春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