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至節氣養生要如何做 2016冬至養生方法有哪些
冬至之後,多吃溫性食物,少食甚至遠離寒涼食物,對於平衡人體陰陽、增強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營養專家建議,公眾尤其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類、脂肪、鹽分含量高的食物。
冬至是「冬令進補」的最佳時節,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冬至以後,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
冬至時節的飲食還宜多樣化,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適當地選用高鈣食品。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可過食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此時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因此,冬至之時更應科學地運用養生之道。
2、2016年立秋是24節氣的那個節氣怎樣保健
立秋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即是秋季的開始。
一、立秋節氣養生方法
1、少吹空調,調攝精神
立秋屬夏秋轉換季節,天氣變化大,應盡可能少呆在空調房、少開空調,早晚適當添加衣物,對於一些年老體弱的人,應該換下麻將席、竹席等特別清涼的席子,可以換一些草席等低涼度的席子以防感冒著涼。同時,在起霧的早晨、太涼的早晨都不宜鍛煉,並及時添加衣物少受風寒侵擾,以此來預防一些感冒、支氣管疾病的發作。同時,精神調養上也應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
2、少辛多酸,秋瓜壞肚
立秋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盡量少吃辛味之品,油炸食品、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也不宜多食,而應該多吃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也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中葯泡茶,驅使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以調理脾胃,為中、晚秋乃至冬季的健康奠定基礎。
3、快走瑜伽,排毒解壓
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開始進補以增強體質。相比而言,排毒比進補更重要,因為進補的東西越多,代謝產生的「廢物」也越多,如不能及時把來自人體內、外部環境的毒素排出體外,對健康的危害會越來越大。合理運動能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幫助皮膚和肺臟排毒。
二、立秋節氣保健方法
立秋養生保健方法1:
中醫認為立秋的養生要訣是,護陽養心防暑濕。夏日和長夏時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天氣火熱而生機旺盛,即人體新陳代謝處於最旺盛之時。現代生活常見的是用空調冷飲來消暑,而過分依賴空調冷飲則會傷害體內的陽氣。
由夏入秋,悶熱潮濕的天氣變得乾燥,是風燥感冒的高發期。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內科主任鞠娟介紹說,風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狀,即頭疼、咽喉腫、鼻塞外,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干」,咽喉干、嗓子緊,連咳嗽都是乾咳,沒有痰。感冒初期先表現出乾燥的症狀,如果不及時潤燥補水,會加重感冒的病情。飲食預防方面重點放在滋陰潤燥上,多吃清脆爽口的果蔬,比如梨、藕、葡萄、荸薺。還有一樣乾果潤肺效果也很好,就是杏仁。
立秋養生保健方法2:
要保證睡眠時間,有條件的都要午睡。夏養心的「心」並非完全現代醫學里「心臟」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臟在內「主神」的整個神經系統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因為氣溫過高則容易使人精神緊張,心理、情緒波動起伏,加上高溫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情況,所以這養心也是防止情緒起伏,甚至預防疾病發生的好辦法。
「春夏防暑濕、秋冬防肺燥」,這是廣東民間總結出本土地域特點的四季養生要素,涉水淋雨會造成水濕之邪氣入侵人體;多食甘膩之品會造成水濕內停機體之患。因而防「暑濕」的「濕」是既要防外水濕之邪氣,亦要防水濕內停之患。
立秋之後,氣溫尚不穩定,暑熱尚未退盡,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受風,很容易傷風感冒。南京中醫葯大學養生康復教研室主任郭海英教授介紹說,此時適當地「秋凍」有助於增加抵抗力。「秋凍」的意思是秋季氣溫稍涼爽,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於鍛煉耐寒能力,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
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即早起床,早睡覺。早起時間與雞晨鳴的時間差不多。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防止陰精外泄。早起後,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晨練,使身體各器官活動靈活起來,使精力更充沛、頭腦更機敏。晨練時間一般控制在30分鍾左右。
立秋養生保健方法3:
養生飲食上這節氣宜多食粥品,尤其是豆類的湯,因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有效補充體內的蛋白質不足,滿足機體代謝,更主要的是它不含膽固醇,沒有吃肉製品的後顧之憂,且還可降低人體的膽固醇。此外豆類多具有健脾利濕的功能,正合此節氣之用。宜食的豆類粥品有紅豆、綠豆、眉豆粥,赤小豆粥、扁豆粥等。還有一些如小麥粥、黑米粥、蓮子粥等都是對此節氣養生十分有益的。
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而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盡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需要提醒的是,秋季雖然是進補的季節,但也不能盲目進補,要視自己的身體需求而定。普通人從日常飲食中即可得到足夠的營養,不用補。
三、立秋養生水果推薦
1、秋梨
秋梨又叫酸梨成熟時比較酸,有點淡淡的甜。梨具有養陰補液、潤肺止咳、養血生肌、清熱降火之功效。此外,對肝炎患者有保肝、助消化、增進食慾的作用。
2、葡萄
性味甘、酸,鮮食酸甜適口,生津止渴,開胃消食,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腹瀉。
3、桂圓
桂圓屬於酸性的食品,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功效。主要用於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虛萎黃等症。但使用要適量,不要貪多和過量使用,以免對於身體不利。
4、楊桃
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秋天若患風熱咳嗽,可把楊桃洗凈鮮食;若患小便熱澀,用鮮楊桃2~3個,洗凈切碎、搗爛成汁,溫開水沖服,日服二次;若患咽喉腫痛,將鮮楊桃洗凈生食,日2~3次,每次1~2個。但本品多食傷胃,尤其是平素脾胃虛寒者更要少食。
5、柚子
性味酸、寒,可除脹、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痛,適用於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氣喘等症。柚子以含維生素C豐富而著稱,有益於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柚子所含的有機酸,大部分為枸櫞酸,而枸櫞酸具有消除人體疲勞的作用。
3、冬季的節氣應該如何養生?
冬天裡的節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冬
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立冬節氣,太陽到達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於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從多年的平均狀況看,11月是寒潮出現最多的月份。劇烈的降溫,特別是冷暖異常的天氣對人們的生活、健康以及農業生產均有嚴重的不利影響。注意氣象預報,根據天氣變化及時搞好人體防護和農作物寒害、凍害等的防禦,顯得十分重要。
立冬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東北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三秋」已接近尾聲;江南正忙著搶種晚茬冬麥,抓緊移栽油菜;而華南卻是「立冬種麥正當時」的最佳時期。此時水分條件的好壞與農作物的苗期生長及越冬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華北及黃淮地區一定要在日平均氣溫下降到4℃左右,田間土壤夜凍晝消之時,抓緊時機澆好麥、菜及果園的冬水,以補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間小氣候環境,防止「旱助寒威」,減輕和避免凍害的發生。江南及華南地區,及時開好田間「豐產溝」,搞好清溝排水,是防止冬季澇漬和冰凍危害的重要措施。另外,立冬後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土壤含水較少,林區的防火工作也該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了。
立冬以後,天氣轉寒,如何增強對寒冷的抗禦能力?不外乎使體內產熱增加,散熱減少,其方法與衣食住行無不相關。調整飲食增加熱量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寒冷的環境,適當進食高熱量食品,能促進糖、脂肪、蛋白質的分解代謝,0℃左右時,糖轉化為脂肪的速度加快,隨之皮下脂肪增多,使之減少散熱,故應多吃具有禦寒功效的食物,進行溫補和調養,滋養五臟、扶正固本、培育元氣,促使體內陽氣升發,從而溫養全身組織,促進新陳代謝,使身體更強壯,有利於抗拒外邪,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減少疾病的發生。
小雪
每年11月22日、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時為小雪。「小雪」節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於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隨著冬季的到來,氣候漸冷,不僅地面上的露珠變成了霜,而且也使天空中的雨變成了雪花,下雪後,使大地披上潔白的素裝。但由於這時的天氣還不算太冷,所以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狀態,或落到地面後立即融化了,氣象學上稱之為「濕雪」;有時還會雨雪同降,叫做「雨夾雪」;還有時降如同米粒一樣大小的白色冰粒,稱為「米雪」。
小雪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開始進入冬季管理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黃河以北地區已到了北風吹、雪花飄的孟冬,此時我國北方地區會出現初雪,雖雪量有限,但還是提示我們到了禦寒保暖的季節。小雪節氣的前後,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特別是那些患有抑鬱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
這個季節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葯熬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燉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大雪
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255°,此時為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後各地降水量均進一步減少,東北、華北地區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幾毫米,西北地區則不到1毫米。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類時,一般降雪量5~10毫米。
人常說,「瑞雪兆豐年」。嚴冬積雪覆蓋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寒流侵襲而降得很低,為冬作物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積雪融化時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還有一定的肥田作用。
大雪期間要注意保暖,居室溫度最好保持在20℃左右。睡眠時,床上要使用電熱毯、熱水袋等,要多參加一些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應多進食一些高熱量的食物,但不宜多飲酒。
冬至
每年的陽歷12月21~23日之間是冬至,太陽照在南回歸線上。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
農事上,「冬至」後應集中力量,趁農閑大搞農田水利建設,並積肥造肥,為來年春種做好准備。及時消滅過冬蟲卵。在華南地區,要施好肥,防止凍傷。冬天夜長溫度低,要飼喂好牛馬等大型牲畜,應加喂一次夜料,讓牲畜常曬太陽,以增強耕畜的抗寒能力。
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注意防寒保暖。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煙,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進行適當的禦寒鍛煉,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葯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於未然。
小寒
每年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是小寒。對於中國而言,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
這時北京的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我國東北北部地區,這時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下,午後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真是一個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45°N(北緯)以北的地區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上下,40°N(北緯)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區平均氣溫在-10℃上下,都是一派嚴冬的景象。到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左右,此線以南已經沒有季節性的凍土,冬作物也沒有明顯的越冬期。這時的江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雖然田野里仍是充滿生機,但亦時有冷空氣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小寒處在一年中最冷的時刻,這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節。冬季鍛煉身體,最好早睡晚起,鍛煉的時間最好在日出後,氣溫略高時才開始。由於天氣寒冷,體表的血管遇冷收縮,血流緩慢,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度降低,所以鍛煉前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准備動作做好,可避免鍛煉時發生肌肉損傷。
大寒
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它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大寒節氣里,各地農活依舊很少。北方地區老百姓多忙於積肥堆肥,為開春做准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南方地區則仍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田間管理。廣東嶺南地區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因為這時作物已收割完畢,平時看不到的田鼠窩多顯露出來,大寒也成為嶺南當地集中消滅田鼠的重要時機。除此以外,各地人們還以大寒氣候的變化預測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歉情況,便於及早安排農事。
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餚,准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歷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又因為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
知識點經緯度
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的合稱組成一個坐標系統,又稱為地理坐標系統。它是人們利用三度空間的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的空間的一個假設球面坐標系統,能夠標示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
經線也稱子午線,地球表面連接南北兩極的大圓線上的半圓弧。任兩根經線的長度相等,相交於南北兩極點。每一根經線都有其相對應的數值,稱為經度。經線指示南北方向。不同的經線具有不同的地方時。偏東的地方時要比較早,偏西的地方時要遲。
緯線是地球表面某點隨地球自轉所形成的軌跡。任何一根緯線都是圓形而且兩兩平行。緯線的長度是赤道的周長乘以緯線的緯度的餘弦,所以赤道最長,離赤道越遠的緯線,周長越短,到了兩極就縮為0。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4、按照節氣養生,可以讓身體更健康嗎?
在快生活節奏的當代社會下,很多人迫於生活的壓力,選擇了對自己生活不太有利的生活方式,那麼也就有了一大批人逐漸加入了養生的行列。我們都知道養生是可以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的,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和方法來調節自己體內有害物質,那麼按照節氣養生是否可以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呢?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養生一定會讓我們的身體變得健康的,但是按照節氣養生的話,主要是怎麼樣的養生法呢?那麼就有中醫師指出,在秋季養生就是比較合適的季節,因為在秋季的時候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所以對我們體內的調理也是比較得當的。
當然按照節氣來養生的話就顯得更加的科學一些,就比如說你在秋季的時候養生是專家指出比較適合的時間,因為那個時候果實之類的非常的豐富,而且有很多可以吃的東西,比如說一些白蘿卜胡蘿卜之類的他們就可以有效地調節自己體內肝肺部的功效。
而且在秋季的時候氣候比較涼爽,不是特別熱,也不是特別冷,所以特點適合進行養生的項目。有一句俗話說的是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這個對於秋季養生來說也是一大特色,所以我們在養生的時候也要分時間來養生,這樣會更好的,達到效果也比較科學。
說到傑去呢,就比如說在大寒小寒的時候人們的氣血在這個時候是宜藏不宜泄的,所以說在這個時候就要注意氣血的培養。這樣注意時節去養生的話就比較科學,而且也是和天氣的情況進行調整,所以說如果你是按照節氣養生的話,是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的。
5、二十四節氣與飲食養生的原則是什麼?
四季氣候的變化,會影響人體的生理改變。為使人的身體在這種變化中不生病,保持健康,飲食養生應該研究四季二十四節氣的飲食養生原則,使人體能夠利用飲食來改變身體狀況,克服因氣候變化對人體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達到養生之目的。
(1)春季養生飲食:以升為主
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氣候溫暖,人體腠理疏鬆開泄,各組織器官功能活躍,所以飲食除注意清淡外,還需補充大量的營養物質,以供機體活動、生長發育之需要。根據春季特點,應適當選一些扶助正氣、生發元氣的食品,以開發人體之陽,強壯精力。尤其是對久病剛愈、病後或年老體虛、手術後失血虧虛,或兒童體質素弱者,更為必要。
春季在養生飲食上,應該由冬季的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冬季一般蔬菜品種少,人體攝入的維生素往往不足。因此,在春季膳食調配上,應多採用一些新鮮蔬菜,如春筍及菠菜、芹菜等各種綠色蔬菜。在動物性食品中,應少食肥肉等高脂肪的食物,可以吃類似母雞、蛋、牛奶等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用來調補身體。還可以吃些青殼螺螄、鯽魚等,以補中益氣。在味道上,春季應少吃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尤其是度數高的烈性白酒,應少喝或不喝。
(2)夏季飲食養生:以清為主
夏季氣候炎熱而又多雨,由於暑熱挾濕,常使脾胃受困,食慾不振。再加上氣候炎熱,使人多喜食生冷寒涼之物,往往因食之太過,又傷脾胃。故在炎暑之季,切忌過食生冷之物,更不可多食油膩厚味或不潔之品,以防痢疾、泄瀉等胃腸道疾病。此時的飲食應以甘寒清淡、利濕清暑、少油之品為宜。如西瓜、冬瓜、綠豆湯、酸梅湯、薄荷湯、綠茶等均為清熱利暑、利濕養陽之品,都是不可缺少的。
夏天氣溫高,細菌十分活躍,一些含蛋白質、脂肪等豐富營養的食物極易腐敗變質。加之,人在此季節食慾較低,因此,中醫主張「清補」。清補是以涼性食物為主,包括植物性主食及多種綠葉蔬菜、水果等。諸如火腿冬瓜湯、綠豆粥、百合紅棗湯等,也有清暑止渴,生津涼血的作用。
夏天又是多雨季節,暑濕當令,食慾不佳,可運用赤豆、薏米等既健補脾胃、化除濕邪,又性質平和、補而不膩的食品。又由於出汗多,水分和營養物質損耗很大,必須及時補充。
(3)秋季飲食養生:以平為主
秋季萬物收斂,涼風初長,燥氣當令。霜露乍降,早晚容易受涼,咳嗽氣喘等病易於復發。此季人們食慾大增,因為在夏季消耗的體力要靠此季節增加營養來補充。因此,秋季里飲食宜用甘潤平和之品,即「平補」。既不宜多食辛辣煎烤等燥熱食物,也應忌生冷寒涼之品。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果蔬豐盛,蘿卜、梨、枇杷、芝麻、白果、銀耳、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核桃等,俱是「平補」佳品。
此外,還有許多食物,如山葯、扁豆等既含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維生素,又具健補脾胃作用;燕窩、銀耳、百合之類,則既能養陰潤燥,又可益中補氣。根據身體情況進行平補,有許多適宜的食品可以選擇。
(4)冬季飲食養生:以滋為主
冬季自古以來是人們最重視的進補時節,因為冬季天寒地凍,萬物伏藏。人與天地相應,各種功能活動也處於低潮期,此時最易感受寒邪。所以冬季食補應該順應自然,選擇食物注意益氣補陽及「血肉有情」之品,可以增強機體抗禦風寒和外邪的能力。另外,嚴寒天氣,人體的代謝相應減慢,皮膚的血管收縮,散熱少了。在飲食調配上,就要增加一些厚味,如燉肉、熬魚、火鍋等。在調味品上可以選用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姜、蒜等。綠色蔬菜當然是不可缺少的,牛肉、羊肉、狗肉滋養臟腑、增加營養,是冬季滋補佳品。
一年四季,各有各的飲食養生原則,補要得法,補要辯證,補要因人、因時、因葯而宜,不盲目進補,才能真正達到健身祛病、益壽延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