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上海大道養生堂雷濟銘

上海大道養生堂雷濟銘

發布時間:2021-03-11 13:31:04

1、雷濟銘打著國學大師的名號,來我們單位講課,讓全員吃辣椒,當天早上3

到葯食局舉報,它的養生茶手續和品質有問題,消協電話,它坑蒙消費者。

2、上海市六院中醫科張家銘醫生預約掛號

上海理工大學辦學百年,文脈源遠流長。1906年創建的滬江大學,以「信義勤愛」為校訓。1907年創辦的同濟德文醫學堂,一戰以後,原址變遷為中法國立工學院,後者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校訓。持自強不息之志,擎教育興國之旗,走民族振興之路,是幾代學人不變的追求。即便飽經滄桑,亦坦然以對,不忘教書育人、教育強國之神聖職責。百年以來,培育學子七萬之眾,正是「信義勤愛」人文理念的結晶。信,乃信崇真理,信而有徵,講信修睦,誠信不欺;義,即仁義禮智,遵道秉義,義薄雲天,見義敢為;勤,則奮發勤勉,勤學好問,將勤補拙,業精於勤;愛,需大雅博愛,修身自愛,愛人以德,愛國敬業。

時逢學校百年盛慶,登上新的歷史起點,翹首仰望未來百年,我等能不心潮澎湃?百年人文理念,定當賦予新的活力,「信義勤愛,思學志遠」,便是繼往開來之精髓。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學者,當慎思明辨,以思導學,思而創新,思以促變。學如登山,動而益高,學富才高,學無止境,方能至真。古人雲:「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立志,乃學業起點,事業基礎。追名逐利者,豈能有經邦高志。少年志高,定有勝於歐洲、雄於地球之時。縱暮年伏櫪,仍志在千里。是故心平意遠,專心致志,高瞻遠矚,定有所作為。懷寸草報暉之心,思學校繁榮之願,盼祖國強盛之情,是當今學子共同的心願。湧泉匯源凝聚萬眾之力,共展宏圖再創百年輝煌,讓我們情系學校、胸懷祖國、眼觀世界、面向未來,共同祝願上海理工大學的明天更美好。

注釋:

老子的弟子文子:「非淡漠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亮《誡子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田家炳綜合樓

圖文信息中心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位於楊浦區的軍工路校區,源於 1906 年創辦的滬江大學,1951年2月,滬江大學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辦,校務由余日宣、蔡尚思主持。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滬江大學各主要院系分別並入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相關院校,而校址移歸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
滬江大學



滬江大學

滬江大學(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紀上半葉一所位於上海的浸會背景的教會大學。
創辦

1900年,庚子之亂期間,美南浸信會(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的華中差會(在江蘇傳教)和美北浸禮會(American Baptist Missionary Union)的華東差會(在浙江傳教)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期間他們達成了共識,決定在上海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此前這2個差會對從事教育這樣的副業不甚熱心)。1906年,首先在北四川路北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Shanghai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校長是美南浸信會傳教士萬應遠博士(Dr.R.T.Bryan)。1909年開設浸會大學堂(Shanghai Baptist College),校長是美北浸禮會傳教士柏高德博士(Dr.J.T.Procter) 。1911年二部分合並組建 「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上海浸會大學),校長為美北浸禮會傳教士魏馥蘭(Francis John White) 。校址選定在滬東軍工路,建成一所黃浦江畔的綠茵遍地、風景幽雅的美麗校園。1914年中文校名定為滬江大學,並確定校訓為「信、義、勤、愛」。1917年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變遷

1921年開始招收4名女生入學,實行男女同校,開在華基督教大學男女同校之先河。

20年代末,全國掀起「收回教育權」運動,滬江大學改組了校董會,增補8名華人為校董成員。1927年神學院分立。1928年1月,經過改組的滬江大學校董會聘請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年僅31歲的劉湛恩博士為校長,這是滬江大學歷史上首任華人校長。

劉湛恩就任校長後,主張滬江大學「更為中國化」,致力革新校務,強調師生團結、學術自由。他曾說,滬江精神是積極的、前進的、建設的、犧牲的。他對學生從不疾言厲色,而是和藹可親、循循善誘。在他的努力下,滬江大學於1929年獲准在教育部正式立案。學校的設置作了一系列調整,相繼成立了文學院、理學院、教育學院等院系,從院長到系主任皆由華人充任。課程設置注重打好基礎,強調文理相通,學生英文水平普遍較高。學生課餘生活十分豐富,有書法研究會、健美學會、口琴會、英美文學會、英文劇社、網球隊、排球隊、足球隊、男女籃球隊、田徑隊、女子體育促進會等。其中足球隊的張綁倫後來成為上海的著名足球運動員。

劉湛恩早年有半工半讀的親身體會,因而對家境貧困、勤奮好學的學生十分愛護,設置了獎學金、助學金,還讓他們有一邊讀書一邊做工的機會。

在華各基督教大學中,滬江大學是最早開展社會工作的學校。1913年在楊樹浦眉州路創設滬東公社,這是一個以宣傳基督教教義為主,同時兼辦社會福利的教育機構。劉湛恩就任校長後,滬東公社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除了為工人區兒童創辦幼兒園和中小學,還開辦了醫院和診所,免費為周圍工人及附近農民施醫送葯,受到社會的歡迎。

1929年,滬江大學向中國政府立案,英文校名也改為University of Shanghai。

1932年,劉湛恩校長在圓明園路真光大樓創辦了滬江商學院,又稱城中區商學院,這是滬江大學最富盛名的學院,院長為朱博泉。除本科外,另設專科與普通科,利用晚上業余時間上課,為在職職工、家境貧寒好學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其辦學認真,課程切合實際,又聘請章乃器、潘序倫等社會名流執教,因而頗得社會好評。成為當時辦得較好的並卓有成效的一所夜大學。

劉湛恩就任校長後,主持建造了大學圖書館、教員住宅樓、女生健身房、男生新膳堂及大禮堂等,使校舍從最初的思晏堂等3棟增致懷德堂、思雷堂等44棟,學校規模有了較大發展,並添置了大量的實驗設備,學生人數也有較大增加。

劉湛恩校長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堅定不移的愛國者。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他被推舉擔任上海各界人民救亡協會理事、上海各大學抗日聯合會負責人、中國基督教難民救濟委員會主席,又是太平洋國際學會和國際俱樂部創始人之一。他為宣傳抗日,支援前線,救濟難民,安撫流亡學生,作了大量的工作。在他的影響下,滬江大學學生也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初,日偽妄圖利誘他擔任偽教育部長,遭到他的斷然拒絕。同年4月7日,劉湛恩上班之際,慘遭日偽特務暗殺,以身殉國。消息傳出,震驚中外,引起全國人民極大的憤慨和悲痛,社會各界3000餘人為這位傑出的愛國教育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1938年4月7日,樊正康接任校長。在重慶的滬江與東吳大學的校友曾聯合開辦法商學院。

抗戰爆發後,滬江大學因地處戰區,校區遭到嚴重破壞,學校本部遷往城中區商學院。抗戰勝利後,滬江大學於1945年10月1日正式復校,1946年2月遷回楊樹浦軍工路原址。

位於徐匯區的復興路校區,源於1907 年創辦的德文醫學堂。
德文醫工學堂



德文醫工學堂

1891年德國海軍隨艦醫生埃里希·寶隆(Erich Paulun)來到上海,他看到上海流行霍亂、傷寒、瘧疾等疾病,並且缺醫少葯,就決定離開海軍來上海開設診所。他先回到德國繼續進修醫學,提高外科水平,並籌集資金。1893年再次來到上海,就在當時的上海德國教堂附近設立診所,並與在上海的幾名德國醫生一起發起了「德醫公會」。1899年,"德醫公會"營業不振,埃里希·寶隆通過中國實業界和德國公司、企業私人募捐到一筆資金。當時德國駐上海總領事克納佩(W. Knappa)派領事館參贊費舍爾(P. D. Fischer)與上海的中國官員上海道扎飭善堂協商。上海道決定把坐落在張家浜新馬路(現上海鳳陽路)旁的一塊地,用於籌辦醫院。1900年前後,由埃里希·寶隆創辦的「同濟醫院」正式掛牌,這所醫院就是後來武漢同濟醫院的前身。醫院的醫師大都是"德醫公會"成員。他們白天忙於經營自己的診所,只有傍晚到醫院看門診、動手術。埃里希·寶隆醫生看到醫院里的醫療力量不足,計劃在院內設立一所德文醫學堂,招收中國學生,以培養施診醫生。這個計劃得到德國駐滬總領事以及德國政府高等教育司的支持。1906年,他們設立了一個支持醫學堂開辦的基金會,得到了德國「促進德國與外國思想交流的科佩爾基金會」的協助,籌集到一批醫科書刊及新式的外科手術電動器械等物品。

1907年6 月醫學堂開學前,德國駐滬總領事克納佩在上海不僅號召德國商人捐款,而且要求德國洋行向中國商人募捐。同時,費舍爾還要求中國官方的資助和支持,克納佩利用在中德兩國募來的捐款,成立了「為中國人辦的德國醫學堂基金會」。當時規定,捐款金額較多者可成為醫學堂董事會董事。醫學堂建立時定名為上海德文醫學堂,並成立了董事會負責學校的管理。董事會由18人組成,主要成員有:三個德醫公會元老:寶隆、福沙伯(第二任校長)、福爾克爾;三名德國商人:萊姆克、米歇勞和賴納;兩名中國紳商:朱葆三(滬軍都督府財政部長及上海商務會會長,大買辦)、虞洽卿(荷蘭銀行買辦);總領事館的副領事弗賴海爾·馮·呂特等。埃里希·寶隆醫生被正式推選為董事會總監督(董事長)兼學堂首任總理(校長),負責學堂的管理。醫學堂的校址設在同濟醫院對面的白克路(今上海鳳陽路)。1907年10月1日上海德文醫學堂舉行了開學典禮。

後歷經中法國立工學院、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上海機器工業學校(中專)等校名,1991年起更名為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大專),升格為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應用型人才培養很有特色的學校。



上海理工大學本部側門

1996 年5 月,華東工業大學(原上海機械學院)與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為上海理工大學。1999 年,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並入學校。 2003 年 7 月,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劃歸上海理工大學管理。

2008年位於楊浦區的軍工路318號原上海海洋大學軍工路校區校址移歸上海理工大學,建立上海理工大學南校區。
編輯本段歷任校長

柏高德(J. T. Proctor,1906-1911)

魏馥蘭(Francis John White,1911-1926)

劉湛恩(Herman C. E. Liu,1928-1938年4月7日)

樊正康(T.K. Van,1939-1942)

凌憲揚(Henry Hsien-yang. Lin,1944-1949)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建國前,中國共有14所教會大學,分別是燕京大學、齊魯大學、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華西協和大學、華中大學、金陵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湘雅醫科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滬江大學、嶺南大學、協和大學等。雖然數量不多,但起點很高。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在20世紀20年代以後,教會大學在中國教育近代化過程中起著某種程度的示範與導向作用。因為它在體制、機構、計劃、課程、方法乃至規章制度諸多方面,更為直接地引進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從而在教育界和社會上產生頗為深刻的影響。由此可見,教會大學史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們為中國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3、上海銘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銘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05-31在上海市楊浦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上海市楊浦區鐵嶺路32號1514-14室。

上海銘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10MA1G85WM46,企業法人雷元雄,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銘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教育軟體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翻譯服務,法律咨詢,企業管理咨詢,商務咨詢,健康咨詢(不得從事診療活動、心理咨詢),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策劃。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上海銘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4、上海濟生食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濟生食品有限公司是2005-03-16在上海市靜安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上海市普陀區華池路58弄5號301室。

上海濟生食品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067728510168,企業法人雷濟銘,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濟生食品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食品銷售,營養健康咨詢服務。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上海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76648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10-100萬 規模的企業回中,共4308家。本省范圍內,當前答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良好。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上海濟生食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與上海大道養生堂雷濟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