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清導引養生經 與 伍柳仙蹤分別講的是什麼?
太清導引養生經 《太清導引養生經》: 道教經書,道家氣功養生法著作,作者不詳。一卷。內收慎修內法,記載赤松子、寧先生、彭祖、王子喬等導引行氣法,以延年益壽除百病。另有王喬導引圖、彭祖導引圖、淘氣訣、咽氣訣,述導引及服氣。全篇記錄了許多具體的導引行氣功法,可以養生,可以治病,可以延年,為研究道教養生學的參考資料。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
2、請才子佳人幫忙解釋幾個名詞。
[1]導引之術:我國古代強身除病的一種養生方法。導引,「導氣使和, 引體使柔」的意思,指屈伸俯仰,呼吸吐納,使血脈流通。《莊子•刻意》: 「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導)引之士,養形 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後為道教用以作修煉的迷信法術之一。道教 有《太清導引養生經》。
[2]趺(fū夫)坐:即「結跏趺坐」,略稱「跏趺」。佛教徒坐禪的一種 姿勢,即將雙足背交叉於左右股上;右手安左手掌中,二大拇指面相合,然 後端身正坐,俗稱盤腿打坐。見善導《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大智度論》:「諸坐法中,結跏趺坐最安穩,不疲極,此是坐禪人坐法。」
[3]城隍: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後為道教所信奉。相傳《禮記•郊 特牲》中蠟祭八神之一的水 (即隍)庸(即城)衍化而來。三國之後即有的地方祀城隍神,唐以後歷代封建王朝普遍奉祀,一般稱為某府某縣城隍之神,視之如同人間的郡縣長官。參見清趙翼《陔餘叢考•城隍神》。
[4]蘭若:梵語「阿蘭若」的音譯。《大乘義章》一五:「阿蘭若者, 此翻名為空閑處也。」原為佛家比丘習靜修的處所,後一般指佛寺。
[5]木魚:佛教法器名。刻木作魚形,中鑿空洞,扣之作聲。一為圓形,刻有魚鱗, 僧人誦經時敲擊以調音節;一為長形,吊庫堂前,開飯時擊之以招僧眾。《百丈清規•法器章》:「相傳雲,魚晝夜常醒,刻木象形,擊之,所以驚昏惰也。」
3、玄學在中國歷史上的出色人物有哪些?
玄學, 中國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晉玄學。魏晉人注重《老子》 、《莊子》和《易經》,稱之為「三玄」。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4、玄學到底是研究什麼的?
玄學, 中國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晉玄學。「玄」這一概念,最早見於《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王弼《老子指略》說:「玄,謂之深者也」。玄學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 玄學 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哲學、文化思潮。 其主要的思想基礎和學術要旨是對道家的表達 。可以說玄學是道家的一種分支或改進。 「 玄 」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言道幽深微妙。東漢末至兩晉是兩百多年的亂世,統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正統儒家名教之學也開始失去魅力,士大夫對兩漢經學的繁瑣及三綱五常的陳詞濫調普遍感到厭倦,於是轉而尋找新的、形而上的哲學論辯。 魏晉之際,玄學含義是指立言與行事兩個方面,並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為玄遠曠達。「玄遠」,指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因此,浮虛、玄虛、玄遠之學可通稱之為玄學。玄學家又大多是當時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在漢代儒學(經學)衰落的基礎上,為彌補儒學之不足而產生的;是由漢代道家思想、黃老之學演變發展而來的。 魏晉人注重《老子》 、《莊子》和《易經》,稱之為「三玄」。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魏晉玄學的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簡言之,它是在漢代儒學衰落的基礎上,為彌補儒學之不足而產生的;是由漢代道家思想、黃老之學演變發展而來的;是漢末魏初的清談直接演化的產物。 魏晉玄學的基本特點: ①以「三玄」為主要研究對象,並以《老子》、《莊子》註解《易經》。 ②以辯證「有無」問題為中心。以何晏、王弼為代表的玄學貴無派把「無」作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統一性的基礎;崇有論者裴頠則認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為體。 ③以探究世界本體為其哲學的基本內容。貴無派把「無」當作「有」的存在根據,提出了「以無為本」的本體論思想 ;郭象則主張獨化說,認為「有」是獨自存在的,不需要「無」作為自己的本體。 ④以解決名教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為其哲學目的。王弼用以老解儒的方法注《易經》和《論語》,把儒道調和起來,認為名教是「末」,自然是「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現,兩者是本末體用的關系。郭象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理論,認為道家的自然與儒家的名教是一致的。阮籍、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張,表現出反儒的傾向 。 ⑤以「得意忘言」為方法。針對漢儒支離繁瑣的解釋方法 ,王弼、郭象等強調在論證問題時應注意把握義理,反對執著言 、象 ,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 ⑥以「辨名析理」為其哲學的思維形式。玄學家重名理之辨,善作概念的分析與推理,辨析名理是其思維形式的基本特徵之一。 玄學就其哲學范疇來講,可稱其為形而上學,「形而上」簡單來說既是抽象出來的意思,玄學也便是對一些抽象內容以生動的方式方法進行解說和發展。 而就其盛行時代玄學亦可稱其為魏晉玄學,玄學產生於魏晉盛行於隋唐,這和當時的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魏晉說白了就是三國演義那段時間,我們看著三國鼎立一會你打我,一會我打你的。要是生活在那樣的年代,可想而之,人們及當時的知識分子無不時刻存在朝不保夕的感覺,所以談學說易成為在當時社會茶餘飯後的主要活動,以此來暫時達到精神世界的滿足,迴避如此殘酷的現實。有一句話可以概括玄學的特色:隋唐精神,魏晉風骨。這兩方面原因加在一起,註定玄學,既帶有神秘深奧的一面同時也有著滿足精神世界慰藉心靈的作用。 後來玄學的內涵被不斷擴充,不斷被後世方術家所充實。產生了包括 山 、 醫 、 命 、 卜 、 相 在內的五種體系,這些玄學體系的思想借鑒於先秦的陰陽學說,而這些思想並不是直接借鑒而來的,主要是由於漢時道教的興起,在完善自己的思想體系的時候,除了引《道德經》為經典的同時,也把陰陽學說五行演德學說一起豐富起來,所以玄學同道教的淵源極為深厚,可以說都是國學思想組成和傳承的一部分。 山 所包含的內容是指修身養性,靜坐內煉等,大略可以包括有:導引、內丹術、外丹術、武術等。代表著作有《太清導引養生經》、《伍柳仙蹤》、《唱道真言》、《銅符鐵劵》、太極拳、五行拳等。 醫術 則就是古代中醫系統,治療手段分為:針灸、湯劑、推拿、祝由等。代表書籍有《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脈經》、《針灸大成》、《本草綱目》、《湯頭歌》等。 命理 所指就是占算人生命運的學問。大略分有:四柱、紫微斗數、九星論命等。代表著作有《淵海子平》、《滴命髓》、《紫微斗數全書》等。 卜 ,所指就是占卜運程的行為,大略分有:六爻、梅花、六壬、奇門等。代表著作有《易林》、《增刪卜易》、《梅花易數》、《皇極經世書》、《大六壬全書》、《奇門旨歸》等。 相術 觀察人的面貌、地理環境等方法。大略分為:面相、手相、風水等。代表著作有《柳庄神相》、《麻衣神相》、《地理全書》等。 談玄之人? 1、以洛陽為中心,在何晏周圍聚集的士人。王弼、鍾會、荀融。 2、以夏侯玄為中心的名士。 3、正始中期以後出現的竹林名士。 玄學的理論問題? 1、聖人有情無情問題——何晏 2、本末有無的問題——王弼 3、聲無哀樂的問題——嵇康 4、公私問題——嵇康 5、養生問題——嵇康 6、言意關系問題——荀粲 玄學的存在方式? 玄談、著論、注釋《老》《易》《庄》 為何談老莊? 儒學衰微,經學自身沒落、談「老莊」為當時政治提供避難所、其他貴族名士的附庸。
5、玄學的具體分類
1、本體論——探究客觀存在以外的、一切現象之外的所謂終極實在。比如,本體論可以研究一個任意物體在任意世界的性質會怎麼樣。
2、古代宇宙論——探究宇宙的生成、變化,時空結構等問題。古代宇宙論早已經被現代宇宙論取代。
玄學(形而上學)一般指形而上學(哲學的一個門類),指對世界本質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現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最早由亞里士多德所構建,稱其為「第一哲學」、「第一科學」。
(5)太清導引養生經 pdf擴展資料:
來源:
「形而上學」一詞翻譯自英文metaphysics,古希臘文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ά,拉丁文metaphysica。
該詞原為亞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名稱,該著作是亞里士多德死後200多年由安德羅尼柯把他專講事物本質、靈魂、意志自由等研究經驗以外對象的著作編集成冊,排在研究事物具體形態變化的《物理學》(physica)一書之後,並名之為《物理學之後諸卷》。
古希臘文是<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ά>,去掉冠詞就成了拉丁文<metaphysica>,meta這個前綴有之後、超越、基礎的意思。這個用語被拉丁語註解家理解為「超物理科學」,亞里士多德在書中討論的問題成為了形而上學的很多基本問題。
「形而上學」一詞在亞里士多德時代並未出現,它是在公元前60年安德羅尼柯編撰亞氏遺著時,先將關於自然的可感覺運動變化的事物著作編在一起,命名為《物理學》,而把所謂《形而上學》的各篇章放在《物理學》之後,並集合在一部書內,取名為Meta physika,即《形而上學》。
6、誰知道關於玄學方面的一些知識?研究主題是什麼?
中國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晉玄學。「玄」這一概念,最早見於《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王弼《老子指略》說:「玄,謂之深者也」。玄學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 魏晉人注重《老子》 、《莊子》和《易經》,稱之為「三玄」。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魏晉玄學的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簡言之,它是在漢代儒學衰落的基礎上,為彌補儒學之不足而產生的;是由漢代道家思想、黃老之學演變發展而來的;是漢末魏初的清談直接演化的產物。綜觀魏晉玄學,其基本特點是: ①以「三玄」為主要研究對象,並以《老子》、《莊子》註解《易經》。 ②以辯證「有無」問題為中心。以何晏、王弼為代表的玄學貴無派把「無」作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統一性的基礎;崇有論者裴頠則認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為體。 ③以探究世界本體為其哲學的基本內容。貴無派把「無」當作「有」的存在根據,提出了「以無為本」的本體論思想 ;郭象則主張獨化說,認為「有」是獨自存在的,不需要「無」作為自己的本體。 ④以解決名教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為其哲學目的。王弼用以老解儒的方法注《易經》和《論語》,把儒道調和起來,認為名教是「末」,自然是「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現,兩者是本末體用的關系。郭象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理論,認為道家的自然與儒家的名教是一致的。阮籍、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張,表現出反儒的傾向 。 ⑤以「得意忘言」為方法。針對漢儒支離繁瑣的解釋方法 ,王弼、郭象等強調在論證問題時應注意把握義理,反對執著言 、象 ,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 ⑥以「辨名析理」為其哲學的思維形式。玄學家重名理之辨,善作概念的分析與推理,辨析名理是其思維形式的基本特徵之一。 玄學就其哲學范疇來講,可稱其為行而上學,「行而上」簡單來說既是抽象出來的意思,玄學也便是對一些抽象內容以生動的方式方法進行解說和發展。 而就其盛行時代玄學亦可稱其為魏晉玄學,玄學產生於魏晉盛行於隋唐,這和當時的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魏晉說白了就是三國演義那段時間,我們看著三國鼎立一會你打我,一會我打你的。要是生活在那樣的年代,可想而之,人們及當時的知識分子無不時刻存在朝不保夕的感覺,所以談學說易成為在當時社會茶餘飯後的主要活動,以此來暫時達到精神世界的滿足,迴避如此殘酷的現實。有一句話可以概括玄學的特色:隋唐精神,魏晉風骨。 這兩方面原因加在一起,註定玄學,既帶有神秘深奧的一面同時也有著滿足精神世界慰藉心靈的作用。 後來玄學的內涵被不斷擴充,不斷被後世方術家所充實。產生了包括山、醫、命、卜、相在內的五種體系,這些玄學體系的思想借鑒於先秦的陰陽學說,而這些思想並不是直接借鑒而來的,主要是由於漢時道教的興起,在完善自己的思想體系的時候,除了引《道德經》為經典的同時,也把陰陽學說五行演德學說一起豐富起來,所以玄學同道教的淵源極為深厚,可以說都是國學思想組成和傳承的一部分。 山所包含的內容是指修身養性,靜坐內煉等,大略可以包括有:導引、內丹術、外丹術、武術等。代表著作有《太清導引養生經》、《伍柳仙蹤》、《唱道真言》、《銅符鐵劵》、太極拳、五行拳等。 醫術則就是古代中醫系統,治療手段分為:針灸、湯劑、推拿、祝由等。代表書籍有《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脈經》、《針灸大成》、《本草綱目》、《湯頭歌》等。 命理所指就是占算人生命運的學問。大略分有:四柱、紫微斗數、九星論命等。代表著作有《淵海子平》、《滴命髓》、《紫微斗數全書》等。 卜,所指就是占卜運程的行為,大略分有:六爻、梅花、六壬、奇門等。代表著作有《易林》、《增刪卜易》、《梅花易數》、《皇極經世書》、《大六壬全書》、《奇門旨歸》等。 相術觀察人的面貌、地理環境等方法。大略分為:面相、手相、風水等。代表著作有《柳庄神相》、《麻衣神相》、《地理全書》等。
7、有人知道什麼是導引,現在有關於導引的書么
導引是修煉者以自力引動肢體所作的俯仰屈伸運動(常和行氣、按摩等相配合),
以鍛煉形體的一種養生術,與現代的柔軟體操相近似,屬氣功中之動功。道教根據古人
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認為人體也應適當運動,通過運動,可以幫助消
化,通利關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唐道士司馬承禎《服氣精義論·
導引論》雲:
「夫肢體關節本資於動用,經脈榮衛實理於宣通,今既閑居,乃無運役事,須導引
以致和暢,戶樞不蠹,其義信然。」①導引術起源很早。《呂氏春秋·古樂》稱:「昔
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氣郁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
故為舞以宣導之。」②此古人為通利筋骨所制之舞蹈,實為導引之雛形。此後,至遲在
戰國時期,醫學家和神仙家分別從治病和養生目的出發,相繼將它發展為導引術,使之
流傳於世。《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雲:
「中央者(按指中原地區——引者注),其地平以濕,……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
治宜導引按蹻。」③蹻按即按摩,表明醫學家將它和按摩術相結合為人治痿厥寒熱病。
《莊子·刻意》雲:」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
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④表明神仙家將它和行氣術相結合進行養生,旦出現
了像彭祖那樣長壽的人物。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導引圖》,繪有四十四個演練導引動作的人物
圖像,圖中人物多著庶民衣冠,男女老少均有,表明導引術在漢初已普及於社會。
早期道教承襲方仙道納入此術,為各派共同修習的方術之一。《華陽國志·漢中志》
稱,張魯「以鬼道見信於益州牧劉焉,魯母有少容,往來焉家。」⑤魯母之有「少容」,
蓋為修煉行氣、導引術所致。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善導引行氣。在他的影響下,
曹營「眾人無不鴟視狼顧,呼吸吐納。」⑥此後各派中多有以此術名世者。《魏書·釋
老志》稱,太上老君授寇謙之「服氣導引口訣之法,遂得辟穀,氣盛體輕,顏色殊麗。
弟子十餘人,皆得其術。」《續文獻通考》謂樓觀道士馬儉「從孫徹學道,授五符真文、
斷谷服水、行氣導引,遂役使萬靈,制御群邪。」唐代著名茅山道士司馬承禎更是研究
導引行氣術之大家,《舊唐書·隱逸傳》稱其「事潘師正,傳其符籙及辟穀、導引、服
餌之術。」所著《服氣精義論》主論行氣,又辟專節《導引論》以述導引。直至宋代,
導引和行氣等術一起,一直為道教各派所共習。此後,內丹術興起,一些內丹家排斥行
氣、導引,稱之為外道、邪術,方在道教內漸趨衰落,但社會其他各界人士仍繼續傳習
並得發展。
現存《正統道藏》中收有不少記載導引術的著作。葛洪《抱朴子·雜應》篇記錄過
「龍導」、「虎引」、「熊經」、「龜咽」、「燕飛」、「蛇屈」、「鳥伸」、「虎據」、
「兔驚」等九種導引術勢名稱,但未記錄具體作法。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導引按摩
篇》除記錄幾種按摩術外,對「狼踞鴟顧」、「五禽戲」等幾種導引術勢作了具體記載,
並繪制過《導引養生圖》一卷(已佚)。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卷八十二《養性》篇記
有「天竺國按摩法」、「老子按摩法」,雖題名按摩,實為導引。唐代又出有導引專書
《太清導引養生經》,⑦其中收載有「赤松子導引法」,「寧封子導引法」,「蝦蟆行
氣法」(為行氣與導引相結合)、「彭祖卧引法」、「王子喬導引法」、「道林導引要
旨」等多種,皆詳載具體作法,或十勢,數十勢不等。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三十
六又收「玄鑒導引法」,除具載十三勢的作法外,又指明某勢治甚病。宋道士蒲虔貫著
《保生要錄》,分「養神氣」、「調肢體」等六門,調肢體門提出「小勞術」導引法,
簡便易行,為後世所推崇。宋人託名許真君之《靈劍子》,⑧有《導引勢第八》載導引
十六勢,寫明每勢補益某臟腑,於何季節施行。以上諸書所記導引法,可謂千姿百態,
式樣繁多,為我國導引術之一大寶庫,宋代出現的八段錦、十二段錦、十六段錦及太極
拳等,就是在它們的基礎上發展演化出來的。
在以上眾多導引術中,有不少曾對當時社會產生過很大影響,有的還廣泛流衍於近
現代。其中最早的要數被陶弘景《養性延命錄》所記的華佗「五禽戲」,⑨它模仿虎、
熊、鹿、猿、鳥等五種鳥獸活動形態,編制出一套導引程式,用以健身,確有很好效果。
《正統道藏》所收《太上老君養生訣》亦錄此「五禽戲」,署華佗授廣陵吳普。這套導
引術一直流傳下來,明人周履靖在所著《赤鳳髓》和《萬壽仙書》中,將它加以改進,
減少動作難度,並與行氣相結合,除了文字說明外,還繪制出程式圖譜。清人更於五種
術勢之外,加入向後顧望的「鶚顧勢」和搖頭擺尾的「獅舞勢」,稱作「七禽戲」。可
見「五禽戲」對後世影響之大。
其次,孫思邈《千金要方》所記「老子按摩法」(共四十九勢)、「天竺國按摩法」
(共十八勢)和司馬承禎《服氣精義論·導引論》所記「養生操」(共十七勢),都曾
在當時社會上廣為流傳。前二者還被明人高濂收載於所著《遵生八箋》之《延年卻病箋》
中。
再次,約北宋末出現的「八段錦」,也曾在社會上長期流傳。其術勢口訣(八句),
最先被北宋末南宋初人曾慥《道樞》所記錄。其後稱名許旌陽的《靈劍子引導子午記》,
將其口訣整飭為句子整齊而有韻的八句。《修真十書》卷十九除所記口訣為三十六句
(有韻)外,又記八段的具體作法,且繪制術勢圖像配於每段之下,稱名「鍾離八段錦
法」。至清代,《易筋經圖說·附錄》再將《靈劍子引導子午記》之口訣進行修飭,成
為更加通暢易懂的八句。不僅如此,此八段錦又在明初演化為十二段錦、十六段錦,明
初道士冷謙的《修齡要旨》和其後的幾種書中皆有記載。可見八段錦影響之廣泛和流傳
之久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醫療、氣功界在這方面進行過大量的整理工作,創制出很
多的導引術勢,向社會推廣。實踐證明,它們對提高人民的體質,促進身體健康,有不
可忽視的作用。這是教較有科學價值的方術之一,有進一步加以整理創新的必要。
註:
① 《道藏》第22冊397頁,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
② 《百子全書》第5冊,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③ 《黃帝素問直解》第二卷89頁,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0年
④ 《莊子集釋》第三冊535頁,中華書局,1982年
⑤ 《叢書集成初編》第3187冊16頁,中華書局,1983年
⑥ 《三國志》第3冊805頁裴松之注引曹丕《典論》,中華書局,1959年
⑦ 《太清導引養生經》,《通志·藝文略》著錄,當出於唐代。
⑧ 《靈劍子》《宋史·藝文志》著錄,似為北宋末南宋初凈明派道士託名之作。
《靈劍子引導子午記》同此。
⑨ 《三國志·華佗傳》只記華佗創「五禽戲」,未記具體作法,陶弘景最早記錄
其作法,當有所本。班固《白虎通》言「禽為鳥獸之總名」,故名「五禽戲」,簡稱
「禽戲」。
敬慎山房導引圖是我們社出的,很不錯的
8、推薦幾本簡單點的玄學書
玄學包括的范圍是很廣的
如果你有點了解`就應該知道學選就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玄學, 中國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晉玄學。「玄」這一概念,最早見於《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王弼《老子指略》說:「玄,謂之深者也」。玄學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
玄學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哲學、文化思潮。
通過進化產生了包括山、醫、命、卜、相在內的五種體系
山所包含的內容是指修身養性,靜坐內煉等,大略可以包括有:導引、內丹術、外丹術、武術等。代表著作有《太清導引養生經》、《伍柳仙蹤》、《唱道真言》、《銅符鐵劵》、太極拳、五行拳等。
醫術則就是古代中醫系統,治療手段分為:針灸、湯劑、推拿、祝由等。代表書籍有《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脈經》、《針灸大成》、《本草綱目》、《湯頭歌》等。
命理所指就是占算人生命運的學問。大略分有:四柱、紫微斗數、九星論命等。代表著作有《淵海子平》、《滴命髓》、《紫微斗數全書》等。
卜,所指就是占卜運程的行為,大略分有:六爻、梅花、六壬、奇門等。代表著作有《易林》、《增刪卜易》、《梅花易數》、《皇極經世書》、《大六壬全書》、《奇門旨歸》等。
相術觀察人的面貌、地理環境等方法。大略分為:面相、手相、風水等。代表著作有《柳庄神相》、《麻衣神相》、《地理全書》等。
現在,風水和算命比較給大家覺得是玄學`
其實你去找找就會發現`很多東西都屬於其中的范圍的
比較推薦的書就是: 《老子》 、《莊子》和《易經》,稱之為「三玄
9、請專業人士推薦幾部道家修行方法的書 簡單點的 比較容易入門
道教的修煉方法有很多,如行氣、導引、內觀、存想、服食、辟榖、外丹術、內丹術等等,並不清楚你要的是哪一種,但是基本的修行是要有的。
先說必要的基本修行的書籍,這些是入門的基本功,無論何門何派,都要參悟的
1、《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本為道教經典,內容主要是勸人遵守道德規范,時刻止惡修善自利利他。這里「太上」是指「太上者,道門至尊之稱也,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應善惡感動天地,必有報應也。」感應篇」是太上勸人作善之書。《太上感應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此書源出於《抱朴子》,後經宋代李昌齡、鄭清之等先賢發揚光大,流通於世,影響深遠。上至朝廷,下至民間,刊印傳播者眾多,到明清時期達到高峰。旨在勸善,簡稱《感應篇》,作者不詳,內容融合了較多的傳統民族思想,樹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確形象,許多內容至今仍然具有積極意義
2、《道德經》:《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3、《老子義疏》:《老子義疏》是唐代道士成玄英撰寫的一部關於道家經典《道德經》的注釋集,作者主要在書中注釋《道德經》中的生僻字詞,並闡述自己讀《道德經》的心得,本書是唐代玄學的經典著述。
4、《莊子》:《莊子》又名《南華經》,《莊子》與《易經》、《黃帝四經》、《老子》、《論語》,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性經典,它們不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修身明德、體道悟道、天人合一後的智慧結晶。莊子等道家思想是歷史上除了儒學外唯一被定為官學與道舉的學說。
5、《易經》:《易經》指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及周代的《周易》,這三部經卦書統稱為易經。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6、《太平經》:《太平經》的思想基本上保持了老子的觀點。在對萬物的認識方面。繼承先秦兩漢道家元氣論的哲學思想,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元氣」,事物都是由「元氣」變化生成的,同時還提出「太陽、太陰、中和」的「三合相通」觀點。在政治和社會道德方面,政治上主張平均財富。修持上主張反本。將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結合,社會道德上提倡「忠孝」。同時,它還進一步提出「天人合一」的唯心主義觀點一。《太平經》內容駁雜,涉及天地、陰陽、五行、十支、災異、神仙等,對黃老道思想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道教思想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至於行氣、導引、內觀、存想、服食、辟榖、外丹術、內丹術之類的修行方法,皆是道門秘傳,個中真訣無可奉告,但是可以提供給你一些書籍,參悟推演也可修成,只是看你的智慧以及機緣了。這些法決有名師指點最好,因為有些學習到一定境界之後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情況
行氣法,亦稱「服氣」、「食氣」、「煉氣」。道教早期修煉方術之一。是指一種以呼吸吐納為主,而往往輔以導引、按摩的養生內修方法。一般又分外息法和內息法兩大類。其重點在以我之心,使我之氣,養我之體,攻我之疾,從而延年益壽。道教修煉,重視氣對人體的作用,認為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須氣以生,《攝生纂錄·調氣》稱「人在氣中,氣聚即生,氣亡則死」。《太平經》稱「人慾壽者,乃當愛氣、尊神、重精」,「故上士修道,先當食氣」。葛洪也認為「服葯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葯,但行氣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世傳行氣方法甚多,僅《雲笈七簽》即載有諸家氣法數十種。具體程式不一,原則大致相同。要求行氣時,凝神凈慮,專氣致柔,呼吸吐納,做到輕、緩、勻、長、深。輕,呼吸輕細;緩,進出氣舒緩;勻,呼吸節拍有致,不時粗時細;長,呼吸之間隔時間長,引氣入鼻中而閉之,陰以心數數,30~50乃至120,方徐徐吐之;深,閉氣時使氣滲進腑肺百脈,滲透組織深部。據稱煉氣既久,可達到鼻無出入之氣的最佳境界,如嬰兒之在母胎中,名曰「胎息」。行氣又輔以導引與按摩。導引,即以力引動肢體,作俯仰屈伸運動,「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按摩,即以摩、捏、推、揉等手法作用於人體之經絡穴位,以求筋肉舒展、血脈流通,使行氣更見成效。
1、《抱朴子內篇》:《抱朴子內篇》是對煉丹養生方術所作的系統的總結,為魏晉神仙道教奠定理論基礎的道教經典。作者是晉代葛洪
2、《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氣功服氣著作。一卷。唐代幻真先生撰。全書十五章,一至五章為一套完整的服氣法;六至十一章是六個獨立的服氣功法;十二至十四章為服氣注意事項;十五章為服氣胎息訣,是幾種功法的綜合。
3、《服氣精義論》:唐代高道司馬承禎所著,是一部論述的道教煉養著作,其中蘊涵了豐富道教煉養思想。記錄了「服真五牙法」、「太清行氣符」、「服六戊氣法」、「服三五七九氣法」、「養五藏五行氣法」、「服氣療病」等功法,探討了服氣養生與治病等有關人類自身生命的問題。
導引原為古代的一種養生術,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出現與「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相結合的名為「熊經」「鳥申」的二禽戲。
1、《養性延命錄》:記有華佗「五禽戲」,模仿虎、熊、鹿、猿、鳥等五種鳥獸活動形態,編制出一套導引程式。《正統道藏》所收《太上老君養生訣》亦錄此「五禽戲」,署華佗授廣陵吳普。這套導引術一直流傳下來,明人周履靖在所著《赤鳳髓》和《萬壽仙書》
2、《抱朴子·雜應》篇記錄過 「龍導」、「虎引」、「熊經」、「龜咽」、「燕飛」、「蛇屈」、「鳥伸」、「虎據」、「兔驚」等九種導引術勢名稱,但未記錄具體作法。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導引按摩篇》除記錄幾種按摩術外,對「狼踞鴟顧」、「五禽戲」等幾種導引術勢作了具體記載,並繪制過《導引養生圖》一卷(已佚)
3、《太清導引養生經》:太清導引養生經,道家養生類經典著作。收錄了蛤蟆,魚鱉等行氣法,彭祖谷仙卧引法,閉氣治諸病法。可做養生學的參考資料.
內觀的書籍,市面上留存極少,此為道家修心法門,有以下作用
一、觀心。滌除玄覽能無雌乎。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道德經》
務外游者不知務內觀,外游者求備 於物,內觀者取足於身。--《列子·仲尼》[1]
二 、內視。《干金要方》雲:「常當習黃帝內視法,存想 思念,令見五臟如懸磬(古樂器)。 五色了了分明,勿輟(停)也。」
此類書籍:
1、《太上老君內觀經》
2、《洞玄靈寶定觀經》
3、《太上老君說了心經》
4、《常清靜經》
5、《青華秘文》
存想,又叫存思、存神,即默想諸神形象,是齋醮科儀中高功通神的重要法術。存想原是漢代流行的一種歷藏內視的養生術,用於自身修煉。道教也採用存想,作為修煉的法術,並成為道教法術的大宗。
1、《存思三洞法》
2、《內景經》(即黃庭經)
3、《存神煉氣銘》
服食又名服餌,指服食葯物以養生。道教認為,世間和非世間有某些葯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長生不死。
1、《抱朴子》有專篇論服食
2、《神仙服食靈草菖蒲丸方》
3、《種芝草法》
4、《黃帝雜子芝菌》
5、《太乙雜子黃冶》
6、《雲笈七簽·方葯部》
辟榖即「辟穀」,源自道家養生中的「不食五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它源於先秦,流行於唐朝,又稱卻谷、去谷、絕谷、絕粒、卻粒、休糧等。辟穀最早的記載源自《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養生法則,辟穀在很多古書典籍里也有記載。
傳統的辟穀分為服氣辟穀和服葯辟穀兩種主要類型。服氣辟穀主要是通過絕食、調整氣息(呼吸)的方式來進行、服葯辟穀則是在不吃主食(五穀)的同時,通過攝入其他輔食(堅果、中草葯等),對身體機能進行調節。
辟穀沒有專門論述的書籍,只有一些功效的記載,其具體修煉方法唯口傳心授爾。但現在道門打開,有辟穀班辟穀課堂等等,可以由此接觸辟穀
外丹相對內丹而言,又稱煉丹術、仙丹術、金丹術、燒煉法、黃白術等。外丹我並不建議你嘗試,因為外丹術需要有一定的內丹功底作為輔助,外丹之中基本都是重金屬成分,還有很多有「硃砂」,沒有功底的尋常人服用,或者在家居士弄不好配比,是容易出事故的(食物中毒、重金屬中毒等)需要以內丹之功配合才能應用。外丹最經典的書籍就是《周易參同契》,被稱為「萬古丹經王」。此外還有《抱朴子外篇》等,我就不過多介紹了,你要有興趣可以閱讀,但是千萬不要在沒有指點的情況下服用。
內丹術是道家重要的一種修煉方法。內丹術指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應」思想為理論,進行性命的修煉,以人的身體為鼎爐,修煉「精、氣、神」等而在體內結丹,達成強身健體、提高人體的生命功能、甚至「成仙」的目的。《道德經》、《文子》、《列子》、《莊子》、《內業》、《心術》、《楚辭·遠游》以及黃老學派作品可是說是所有丹經必本的祖經,後世一切丹經均從其中發揮而來,一直是內丹法訣的綱要。丹者,單也,一者,單也。惟道無對,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長生。
內丹術的專著很多,我向你介紹幾本
1、《九轉金丹秘訣》:又名九轉內丹術,屬於道教氣功養生法,由陳朴所創。陳朴,號沖用,唐末五代初人,受道於鍾離,與呂洞賓同時,著有《陳先生內丹決》。
2、《天仙金丹心法》
3、《靈寶畢法》:五代後漢 鍾離權著作。全名《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又名《鍾離授呂公靈寶畢法》。
4、《陳攖寧仙學精要》(上、下)(現代)
5、《仙學詳述》(現代)
6、《中華道家修煉學(上下)》(現代)
7、《太乙金華宗旨》:《太乙金華宗旨》是道家修身養性的書,教人清心寡慾,作一個有智慧、有道德的人。為明清扶乩託名呂祖所作與《唱道真言》、《道鄉集》、《大成捷要》、《古書隱樓藏書》為明清道家經典著作的代表《太乙金華宗旨》較少用及鉛汞、龍虎、坎離等名相, 以道教內丹金丹(金華)之修煉為主, 而以儒書、佛書相輔做說明, 文較易懂。
以上這些都是小道純手打的,望採納(雖然回答到後面有些著急了)
10、什麼是玄學,怎麼產生的?
玄學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是在中國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晉玄學。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魏晉時期,由於漢代以來農民起義的打擊,統治階級所尊奉的天人感應的儒學思想和陰陽讖緯的神學思想已經喪失了欺騙人民的作用,玄學便應運而生。玄學是揉合儒道兩家學說而形成的新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體系。玄即深奧、玄妙之意。當時士大夫將道家的《老子》、《莊子》和儒家的《周易》稱為「三玄」,並以此為根據探討一些抽象、玄虛的問題,因此他們所談的內容稱為玄學;進行辯論的形式稱為「清談」。玄學是以老莊的「貴無」主義為理論基礎,結合儒家的綱常名教,為士族門閥的根本利益進行辯護的唯心主義哲學。因此,玄學是士族門閥應付時變的理論和扼殺農民起義的工具。
由於士族門閥內部存在著不同的集團和派別,玄學也形成不同的流派。
曹魏正始時期(240-248年)的何晏與王弼是玄學的倡始人。何晏的《論語集解》、《道德論》,王弼的《易注》、《老子注》,都是玄學的重要著作。他們論證了有無、本末、一多、動靜等哲學范疇,提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的客觀唯心主義本體論。又說「無」即為「道」。無與道雖然是無形無名,不可為象的,然而卻是一切有形有象物體的本源,是地道的客觀唯心主義。他們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名教(封建等級制度、禮樂教化)出於自然(玄學的道和無)的主張,以證明名教是宇宙的本體「無」或道的產物,而且是有其必然性的。這樣,就將儒家的名教同道家的「自然」巧妙地結合起來,從而論證了名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可見玄學是以曹魏的時政需要為依據的。
正始以後,掌權的司馬氏為了篡奪曹魏政權,標榜名教,主張以儒學治天下。一些擁曹派士大夫不滿時政,又無力公開反抗,乃以玄學為工具,對司馬氏標榜的名教進行側面攻擊。代表人物有嵇康、阮籍。他們與王弼、何晏不同,認為名教與自然是對立的,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阮籍為了反對司馬氏假意提倡的「孝」,在母喪時飲酒食肉。他笑罵遵守禮法的偽君子為褲襠里的虱子,諷刺他們如同虱子一樣循規蹈矩,「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褲襠」,卻專以「咬人」為生。阮籍等人攻擊名教,排斥禮法,是公開同司馬氏宣戰。司馬氏實權在握,終將阮籍軟化,並殺死嵇康。阮、嵇沖擊儒家的教條,揭露司馬氏提倡名教的虛偽性,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他們思想頹廢,以攻擊禮教宣洩個人對司馬氏的不滿,並非真正反對禮教,仍然屬於玄學家。
西晉時期玄學的代表人物為向秀和郭象。他們與阮、嵇不同,是通過為《莊子》作注的方式闡發自己的思想。他們修改了何晏、王弼的「貴無」主張,認為「有」是自然存在的,並不生於「無」,因而提出「名教即自然」的理論。向、郭把這個理論運用於政治上,認為一切現存的事物,諸如社會關系和政治制度都是合理的、自然的;認為「以小求大,理終不得,各安其分,則大小俱足」,這就是要讓人民聽其自然,遵守名教,安分守己。他們還認為「聖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異於山林之中」,這種說法就是使統治者既有清高之名,又得剝削之實,完全是替士族門閥既享有高官厚祿,不理政事,又要假裝清高的行為進行辯護。向、郭是司馬氏西晉政權的擁護者,他們宣揚的理論,是完全代表士族地主利益的哲學。
在魏晉玄學之風盛行時,各種反玄學的思想也不斷出現。兩晉之際唯物主義思想家鮑敬言的《無君論》,就是比較突出的代表。鮑敬言從天地是物質的唯物主義觀點出發,認為天在上,地在下,是自然存在的現象,無所謂尊卑。這與君臣上下、等級制度毫無關系。這在士族門閥的腐朽統治時代,是具有進步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