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孫思邈養生銘 解釋

孫思邈養生銘 解釋

發布時間:2021-02-24 22:01:15

1、誰呢解釋一下孫思邈《千金要方》中的「黃精膏方」?

黃精五十多斤(54)斤,把根莖上的須毛去掉,洗干凈,把它打碎或切碎,蒸版到熟,然後壓出水汁,權然後繼續加水在上面繼續壓出汁來,直到得到5斤多的汁液,然後加上乾薑末3兩和桂心末1兩,小火煎熬。當看到顏色有偏黃,然後就熄滅火,等到冷後,就裝在不滲漏的器皿中,與酒750克相混合。一般在飯前服用300克,服用兩日,就可脫胎換骨,容光煥發。如果經常服用的話,就不要和著酒來吃了。伴著生的大豆黃吃,不吃谷糧都不會飢渴。

2、我想知道養生的概念是什麼

養生定義

養生妙方
整個中醫學說就是廣義的養生學。《呂氏春秋》中將醫學定義為「生生之道」——前一個「生」是動詞「提高」,後一個「生」是名詞「生命力」,「道」是根本性的規律。養生就是人類提高自身組織、自身康復能力的學問,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境界。[3]
保養生命
消除疾病的學問——因此有別於現代西方治療疾病的「醫學」。《黃帝內經》中黃帝與老師岐伯有一段精彩對話。談到瘟疫時,黃帝問老師為什麼有些人被傳染了卻不得病,岐伯的回答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就是為什麼說整個中醫學就是大養生學。當然,這里所說的中醫學是指中華原創醫學,而不是「一代明君」康熙閹割華夏文明後已經面目全非的「現代中醫」。
通常所說的養生是狹義的養生學,是指通過非葯物的方法達到提高自我康復能力的學問。公元前五十世紀人天合一整體觀的形成標志著養生概念的成熟;公元610年,隋大業年間,當時的太醫令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集中論述了各種疾病的病源和病候,但書中沒有葯方,只列養生方、導引法213種。由此可知,中國從那時起就已經將養生作為治療的常規方法,並得到官方的提倡。[4]
養生的宗旨是身體陰陽平衡,【黃帝內經】中養生的主意觀點是陰陽平衡,陰陽平衡人則健康,有神;陰陽失衡就會患病,早衰,甚則死亡,當身體陰陽失衡時,應選擇葯療、食療、體療、針灸療法,使身體陰陽恢復平衡,病自然就好了。[5]
3養生源流
健康、長壽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目標。大自然中日月經天的現象,啟發人們師法自然、回歸自然,以使生命永在。《周易象上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無有終時」。這種期望雖然難以實

養生書籍
現,但自古以來追求長壽者卻大有人在。漢末[[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說:「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葯,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明確提出運用醫葯的辦法進行養生的觀點。華佗授其弟子的五禽戲是導引練形以養生的早期記載,華佗授其另一弟子的漆葉青黏散則是延年益壽方劑的早期記載,可知華佗在養生的研究上確有相當的造詣。以恬淡虛無為主導的精神養生或精神調養,源於老莊之學,後來主要發展於佛、道兩家,它與兩家倡導修煉和清靜無為的主張分不開,而這也正是[[氣功]]修煉的重要前提。儒家的氣功,遺禍亦烈,傷身殞命者比比,這從隋代《諸病源候論》有關記載中可以窺見;唐以後,衰而未絕,帝王豪門因之亡命者代有記述。房中術則在秦漢以前似乎較為開放,這從古時記述中及1973~1974年出土的馬王堆漢墓殘存帛書中可以看出。[4]
4養生文獻
延年益壽,人同此心。達官貴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於此莫不關注,故而養生文獻不限於醫家,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中國現存養生類著作約數百種,尚不包括涉及養生內容又非養生專著的書籍。養生書籍可分為以下幾大類。[4]
通論類
主要從養生的大旨、理論、指導思想等立論,全面分述各種養生方法,泛而不專,有助於人們了解養生理論,並指導一般的養生,如漢代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梁代[[陶弘景]]著《養性延命錄》、唐代[[孫思邈]]著《孫真人養生銘》、宋代陳直著《養老奉親書》、元代李鵬飛著《三元延壽參贊書》、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箋》及胡文煥著《壽養叢書》、清代曹庭棟著《老老恆言》等。

3、孫思藐的十三養生法

孫思邈養生十叄法,又名耳聰明法:
1.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做10次。
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做這動作,可以明目 風、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2.目常運
(a)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3次。
(b) 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
這動作可以強化眼睛,糾正近視和懶視。
3.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輕輕鬆鬆慢慢做36下。
這動作可以通上下顎經絡,幫助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 4.骨退化。
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a)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 口微微合下,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里,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像將口水帶到下丹田。
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經常做這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5.耳常鼓
(a)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應該有卜一聲。重覆做10下。
(b) 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摺,雙手食指

4、葯王孫思邈道醫養生的目錄

上編孫思邈養生蕙論
第一章葯王孫思邈生平及其道醫研究
第一節孫思邈真實而傳奇的一生
第二節《舊唐書》孫思邈本傳
第三節《新唐書》孫思邈本傳
第四節葯王孫思邈生平大事記
第五節葯王孫思邈生平與著作
第六節葯王孫思邈出生年辯
第七節孫思邈思想體系:易、道、儒醫眾家融合為一
中編孫思邈養生特色
第一章葯王孫思邈道家養生之道
第一節孫思邈之丹道醫易合一綜合養生體系
第二節孫思邈傳承中華民族神聖祖先黃帝老子的養生之道
第三節孫思邈養生之道是中國道家養生學集大成者
第四節孫思邈關於男、女、幼兒的養生之道
第五節孫思邈《千金要方》中的《道林養性》
第六節孫思邈《養生銘》之養生精闢論述
第二章葯王孫思邈與道家內再養生之道
第一節孫思邈繼承黃帝、老子內丹與導引養生療法特色
一、中國傳統道家內丹養生之道
二、孫思邈養生十三法
三、五禽戲
四、八段錦
五、易筋經
六、六字訣
七、黃帝內視法
八、迎氣法
九、服氣法
十、彭祖和神導氣法
十一、導引吐納功
十二、禪觀法
十三、調氣法
十四、子夜座功
十五、行功
第二節孫思邈道醫導引術與按摩秘術
一、天竺國按摩法
二、老子按摩法
第三章葯王孫思邈醫養生特色
第一節道法自然養好生
第二節食治為先治百病
第三節自然療法要常用
第四節葯物治療為後備
第五節氣血循環養生術及其效果
第六節孫思邈道醫與自然療法選錄
第七節孫思邈道醫與民間療法選錄
第八節孫思邈與心理治療
下編孫思邈養生之道精選
第一章葯王孫思邈養生之道精選
第一節葯王孫思邈養生之道中的指導思想
第二節葯王孫思邈面向大眾的健康教育觀
第三節葯王孫思邈積極宣傳衛生保健知識
第二章孫思邈養生文獻精選
第一節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第二節孫思邈《千金翼方》序
第三節孫思邈《海上方》
第四節《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六·食治
序論第一
果實第二
菜蔬第三
穀米第四
鳥獸第五
第五節《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七·養性
養性序第一
道林養性第二
居處法第三
按摩法第四
調氣法第五
服食法第六
黃帝雜忌法第七
房中補益第八
第三章葯王孫思邈養生詩文精選
一、孫真人衛生歌
二、孫真人枕上記
三、孫真人養生銘
四、攝養枕中方
五、太清存神煉氣五時七侯訣
六、保生銘
七、孫真人攝養論
八、唐太古妙應孫真人福壽論
第四章孫思邈道醫養生論著譯注
一、《千金要方》選錄譯注
二、《千金翼方》選錄釋譯
……

5、精於養生之道的葯王是孫思邈嗎?

孫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的醫家和道家,壽101歲,行醫80多年,躬行實踐養生之道,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後人尊為「葯王」。生平好學而博採眾家之長,善言老莊,又好釋典,著述甚多,主要有《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攝養論》、《存神練氣銘》、《攝養枕中方》、《衛生歌》、《保生銘》等。

(1)養性重德、百行周備、自慎為首

孫思邈一生為醫,德、術兼備,養生重在養德,提倡養性以自慎為首。《千金要方》說:「百行周備,雖絕葯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因此,他把養性修德稱為「養生之大旨」,並提出養性當以「自慎為首」,「善養性者,則治未治之病。」只有「安神、定志、無欲無求、不慕求浮桑,不患得患失」,才能達到養性的目的。

(2)食養茹淡,務求節儉

孫思邈之謂茹淡即素食淡味以養生。提倡「每學淡食」以養生。又主張飲食節儉。有「豐饒之地,人多早夭;儉嗇之地,人多高壽」之說。多食肉「喜生百病」、「常須少食肉」。指出:「人學養老之道……飲食當令節儉,若食味傷多,老人腸胃皮薄,多則不消,彭亨短氣,必致霍亂。」他的食養、食療經驗豐富,素為後人所推崇,多有實用價值。

(3)日常生活講究衛生

他對日常生活起居、衣著、飲食衛生很重視。如冬睡不蓋頭、卧取側身曲體、衣著儉朴、衣服常洗、平日常洗澡,務求「雅素凈潔」。又講究飯後漱口、散步、少飲酒、不食陳腐變質食物等等衛生。在《衛生歌》、《保生銘》中多有概括。

(4)注重鍛煉養生之術

孫思邈的著述中氣功、導引、按摩方法甚為豐富。他認為老人尤當重視鍛煉,《千金翼方》說:「非但老人須知服食將息節度,極須知調身按摩,搖動肢節,導引行氣。」除收集各種氣功、導引、按摩方法,還自創孫真人按摩法等保健鍛煉方法。

孫思邈著的《保生銘》流傳甚廣,今錄之如下,以供讀者欣賞: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飲酒忌大醉,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數將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遠顧。

寅丑日剪甲,理發須百度。飽則立小便,飢乃坐旋溺。

行坐莫當風,居處無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冪冪。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腳卧,飽食終無益。

忍辱為上乘,讒言斷親戚。思慮最傷神,喜怒傷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習不唾地。平明欲起時,下床先左腳。

一日免災咎,去邪兼辟惡。但能七星步,令人長壽樂。

酸味傷於筋,辛味損正氣。苦則損於心,甘則傷其志。

咸多促人壽,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陽事。

獨卧是守真,慎靜最為貴。財帛生有分,知足將為利,

強知是大患,少欲終無累。神氣自然存,子道須終始。

書於壁戶間,將用傳君子。5.邱處機:精於養生的「神仙」

邱處機,又名丘長春,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是著名的道教全真派創始人之一。他生於1148年,卒於1227年,死後葬於北京的白雲觀處順堂。

道教中人相信經過一定的修煉,人可以返本還原,達到長生久世的境界。邱處機19歲棄家求道,獨自進昆侖山的煙霞洞修煉,一年後拜全真教主王重陽為師,先後在今寶雞西南的溪邊、隴州的龍門山隱居修煉13年,道成後名聲大噪。在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七大弟子中,邱處機的影響最大。

邱處機既是道家,也是養生學家,其主要著作有《大丹直指》、《攝生消息論》等。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命近臣劉仲祿奉詔聘請邱處機。第二年,他攜弟子18人啟程北行,歷時4年,與成吉思汗相會。成吉思汗問長生久世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慾為要,並大講「敬天愛民以治國,慈儉清靜以修身」的養生之術,頗為成吉思汗賞識,被封為國師,賜號「神仙」。

邱處機對養生學頗有研究。他的養生學以「清心寡慾,四時調攝」為要旨,認為人體各方面的生理、病理變化及疾病的發生,無不受自然環境、季節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要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就必須在生活方式、思想行動、操練身體等方面與外界協調,才能達到內外環境平衡,起到維護健康、延年益壽的作用。他強調必須掌握「四時調攝,養生治病大旨」,對四季調養、精神調養、飲食調整等都作了說明。

在四季調養方面,如春季「春陽初升……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夏季炎熱,平居檐下,過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納涼;秋季「秋氣燥……禁寒飲並穿寒濕內衣」;冬季「宜居處密室,……不可冒觸寒風」。

另外,他對老年人養生有一定研究,認為「高年之人,多有宿疾」;「人年六十,心氣衰弱,言多錯忘,目也昏昏然」,老年人更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以「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下午3至5時)後飯」等。

6、孫思邈有哪些養生著作?

孫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的醫家和道家,壽101歲,行醫80多年,躬行實踐養生之道,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後人尊為「葯王」。生平好學而博採眾家之長,善言老莊,又好釋典,著述甚多,主要有《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攝養論》、《存神練氣銘》、《攝養枕中方》、《衛生歌》、《保生銘》等。

(1)養性重德、百行周備、自慎為首

孫思邈一生為醫,德、術兼備,養生重在養德,提倡養性以自慎為首。《千金要方》說:「百行周備,雖絕葯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因此,他把養性修德稱為「養生之大旨」,並提出養性當以「自慎為首」,「善養性者,則治未治之病。」只有「安神、定志、無欲無求、不慕求浮桑,不患得患失」,才能達到養性的目的。

(2)食養茹淡,務求節儉

孫思邈之謂茹淡即素食淡味以養生。提倡「每學淡食」以養生。又主張飲食節儉。有「豐饒之地,人多早夭;儉嗇之地,人多高壽」之說。多食肉「喜生百病」、「常須少食肉」。指出:「人學養老之道……飲食當令節儉,若食味傷多,老人腸胃皮薄,多則不消,彭亨短氣,必致霍亂。」他的食養、食療經驗豐富,素為後人所推崇,多有實用價值。

(3)日常生活講究衛生

他對日常生活起居、衣著、飲食衛生很重視。如冬睡不蓋頭、卧取側身曲體、衣著儉朴、衣服常洗、平日常洗澡,務求「雅素凈潔」。又講究飯後漱口、散步、少飲酒、不食陳腐變質食物等等衛生。在《衛生歌》、《保生銘》中多有概括。

(4)注重鍛煉養生之術

孫思邈的著述中氣功、導引、按摩方法甚為豐富。他認為老人尤當重視鍛煉,《千金翼方》說:「非但老人須知服食將息節度,極須知調身按摩,搖動肢節,導引行氣。」除收集各種氣功、導引、按摩方法,還自創孫真人按摩法等保健鍛煉方法。

孫思邈著的《保生銘》流傳甚廣,今錄之如下,以供讀者欣賞: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飲酒忌大醉,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數將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遠顧。

寅丑日剪甲,理發須百度。飽則立小便,飢乃坐旋溺。

行坐莫當風,居處無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冪冪。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腳卧,飽食終無益。

忍辱為上乘,讒言斷親戚。思慮最傷神,喜怒傷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習不唾地。平明欲起時,下床先左腳。

一日免災咎,去邪兼辟惡。但能七星步,令人長壽樂。

酸味傷於筋,辛味損正氣。苦則損於心,甘則傷其志。

咸多促人壽,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陽事。

獨卧是守真,慎靜最為貴。財帛生有分,知足將為利,

強知是大患,少欲終無累。神氣自然存,子道須終始。

書於壁戶間,將用傳君子。5.邱處機:精於養生的「神仙」

邱處機,又名丘長春,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是著名的道教全真派創始人之一。他生於1148年,卒於1227年,死後葬於北京的白雲觀處順堂。

道教中人相信經過一定的修煉,人可以返本還原,達到長生久世的境界。邱處機19歲棄家求道,獨自進昆侖山的煙霞洞修煉,一年後拜全真教主王重陽為師,先後在今寶雞西南的溪邊、隴州的龍門山隱居修煉13年,道成後名聲大噪。在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七大弟子中,邱處機的影響最大。

邱處機既是道家,也是養生學家,其主要著作有《大丹直指》、《攝生消息論》等。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命近臣劉仲祿奉詔聘請邱處機。第二年,他攜弟子18人啟程北行,歷時4年,與成吉思汗相會。成吉思汗問長生久世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慾為要,並大講「敬天愛民以治國,慈儉清靜以修身」的養生之術,頗為成吉思汗賞識,被封為國師,賜號「神仙」。

邱處機對養生學頗有研究。他的養生學以「清心寡慾,四時調攝」為要旨,認為人體各方面的生理、病理變化及疾病的發生,無不受自然環境、季節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要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就必須在生活方式、思想行動、操練身體等方面與外界協調,才能達到內外環境平衡,起到維護健康、延年益壽的作用。他強調必須掌握「四時調攝,養生治病大旨」,對四季調養、精神調養、飲食調整等都作了說明。

在四季調養方面,如春季「春陽初升……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夏季炎熱,平居檐下,過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納涼;秋季「秋氣燥……禁寒飲並穿寒濕內衣」;冬季「宜居處密室,……不可冒觸寒風」。

另外,他對老年人養生有一定研究,認為「高年之人,多有宿疾」;「人年六十,心氣衰弱,言多錯忘,目也昏昏然」,老年人更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以「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下午3至5時)後飯」等。

7、葯王孫思邈的著作有哪些? 孫思邈的養生秘訣?孫思邈的長壽之道?

孫思邈百的著作有很多,《攝揚枕中方》,《福祿論》,《保生銘》,《存神練度氣銘》,《會三教論》等知。這些著作大都亡道佚,只留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可惜呀!內

這里有個 孫思邈檔案館,裡面有比容較完整的資料,http://www.eeloves.com/memorial/archive/mid/102228

8、結合實際談談孫思邈飲食養生的內容,在目前有哪些意義

?

9、孫思邈養生長壽歌是怎樣的?

唐孫思邈的養生長壽歌《保生銘》、《養生銘》、《枕上記》非常便於記憶。

1.保生銘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飲酒忌大醉,諸侯自不生。寅丑日剪甲,梳發須百度。飽則立小便,飢乃坐旋溺。每夜洗腳卧,飽食終無益。毋去鼻中毛,常習不唾地。但能七星步,令人常壽樂。成多促人壽,不得偏耽思。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陽事。財帛生有分,知足將為利。

2.枕上記侵晨一盤粥。夜飯莫教足。撞動景陽鍾,扣齒三十六。大寒與大熱,且莫貪色慾,醉飽莫行房,五臟皆翻覆。艾火慢燒身,爭如獨自宿。坐卧莫當風,頻於暖處浴。自死獸與禽,食之多命促。

3.養生銘怒甚偏傷氣,思多大損神。神疫心易役,氣弱病相侵。勿被悲歡極,當令飲食均。亥寢鳴雲鼓,寅興漱玉津。妖邪難犯己,轉氣自全身。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純。壽夭休論命,修行在各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張群《不老歌》

曾有人向台灣國民黨元老百歲翁張群請教長壽之道,他認為,「忘年、不怒、常笑」很重要。他編了一首不老歌:「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飽,常跑跑;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永不老。」他每天堅持散步三千步。並強調說:「不要怕老!如果老字不在我們心中,自然就不老了。」

這些話,都是經驗之談。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理狀態影響生理狀態;精神健康促進身體健康」了。

與孫思邈養生銘 解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