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金匱要略 養生

金匱要略 養生

發布時間:2021-02-24 17:31:17

1、傷寒論和金匱哪個好

建議學習了《中醫基礎理論》以後再去熟讀傷寒論與金匱

2、初秋如何養生

秋天就快來了,從養生角度看,秋季可是很關鍵的呢。因為漫長炎夏與冷冬的交替,需要更多呵護,讓身體能夠儲存能量度過寒冬。而從夏天過度到秋季的初秋,改如何養生呢?下面介紹一些初秋養生知識。 立秋過後要注意調養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循漸進的過程,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具體地講,把中醫理論中,事物屬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類歸納: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征、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化(生、長、化、收、藏);五氣(風、暑、濕、燥、寒);五方(東、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人體中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種形體(筋、脈、肉、皮毛、骨);五種情志(怒、喜、思、悲、恐);五聲(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見,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一、精神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養: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 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三、飲食調養;《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運動調養: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夏秋之交如何食補 烈日炎炎炎熱,讓人的胃口大打折,吃得對,胃口就好,能防酷暑;吃不對,則越吃越沒勁兒,不利於健康。其實,這時的飲食以清補為主,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下面為您推薦食中"八寶",非常適合伏天清補。 第一菜:黃瓜 推薦理由:夏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暑濕,暑濕侵入人體後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適當攝入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黃瓜就是涼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夏天人們大量出汗後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第一鮮:鯉魚 推薦理由:夏季氣候溫熱潮濕,適當喝些鯉魚湯,有助於祛濕開胃、利水消腫。而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極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兒童、孕婦、老人在內的各類人群都適合吃。 第一菌:木耳 推薦理由:木耳味甘、性平,歸胃、大腸經;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涼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稱,夏天多吃點黑木耳,一方面有利於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涼血、增加食慾之效。 第一肉:鴨肉 推薦理由:四季之中,鴨肉特別適合夏季食用,俗話說得好:"防苦夏多吃鴨。"鴨肉富含人體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而且能防治疾病。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第一谷:薏米 推薦理由:薏米是清除體內濕毒的好食物,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時節陰雨連綿,空氣濕黏,很多人都會"傷暑",這時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的作用。 第一粥:綠豆粥 推薦理由:綠豆有"食中佳品,濟世食谷"之美稱。在炎炎夏日,綠豆粥更是老百姓最喜歡的消暑粥。綠豆亦食亦葯,可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不過應注意,綠豆屬於涼性葯食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過量飲用,會出現腹痛腹瀉,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致虛火旺盛而出現口角糜爛、牙齦腫痛等症狀。 第一飲:酸梅湯 推薦理由: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本草綱目》記載:"梅實采半黃者,以煙熏之為烏梅。"該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第一瓜:西瓜 推薦理由:我國民間早有一句諺語:"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葯抓。"西瓜性寒,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常吃西瓜能清火解熱。

3、關於養生的書籍有哪些,給我推薦些

【明】張景岳的《景岳全書百》是一部很好的中醫書籍
清人吳澄所著《不居集》
周守中《養生頻纂》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
楊力《周易與中醫》
洪紹光《養生錄》

中醫四大經典:
《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

《醫學心悟》 《醫宗度必讀》》

《傷寒雜病論》,

養生的話去看《求醫不如求問己》《葯補不如食補》,多去看看營養方面的書籍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答,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內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容、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4、養生七賢

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秋是肅殺的季節,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這時太陽黃經為135度。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高度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從其氣候特點看,立秋由於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氣象資料表明,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干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歷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歷六月,則五穀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颳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乾旱。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准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循漸進的過程,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具體地講,把中醫理論中,事物屬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類歸納: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征、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化(生、長、化、收、藏);五氣(風、暑、濕、燥、寒);五方(東、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人體中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種形體(筋、脈、肉、皮毛、骨);五種情志(怒、喜、思、悲、恐);五聲(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見,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一、精神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養: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三、飲食調養;《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運動調養: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立秋食譜: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黃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許。
[做法] 生地黃(鮮品洗凈細切後,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鍾後,潷出葯汁,再復箭煮一次,兩次葯液合並後濃縮至100毫升,備用。將大米洗凈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 滋陰益胃,涼血生津。本方還可做肺結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黃精煨肘:
[配方] 黃精9克,黨參9克,大棗5枚,豬肘750克,生薑15克,蔥適量。
[做法] 黃精切薄片,黨參切短節,裝紗布袋內,扎口;大棗洗凈待用。豬肘刮洗干凈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待用。姜、蔥洗凈拍破待用。
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置武火上燒沸,撇盡浮沫,改文火繼續煨至汁濃肘粘,去除葯包,肘、湯、大棗同時裝入碗內即成。
[功效] 補脾潤肺。對脾胃虛弱,飲食不振,肺虛咳嗽,病後體弱者由為適宜。
五彩蜜珠果:
[配料] 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粒,荸薺1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 蘋果、鴨梨、菠蘿洗凈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荸薺洗凈去皮,楊梅洗凈待用。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於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醋椒魚:
[配料] 黃魚1條,香菜、蔥、姜、胡椒粉、黃酒、麻油、味精、鮮湯、白醋、鹽、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黃魚洗凈後剞成花刀紋備用,蔥、姜洗凈切絲。油鍋燒熱,魚下鍋兩面煎至見黃,撈出淋干油;鍋內放少量油,熱後,將胡椒粉、姜絲入鍋略加煸炒,隨即加入鮮湯、酒、鹽、魚,燒至魚熟,撈起放入深盤內,散上蔥絲、香菜;鍋內湯汁燒開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攪勻倒入魚盤內即可。
[功效] 健脾開胃,填精,益氣。

5、中醫葯膳養生調理身體效果好嗎?

葯膳是傳統的養生方式,無論是養生粥、養生酒、還是其它形式的葯膳,都即是食物也是葯材。既然是葯材,就有一定的葯性,就應該遵循中醫的基本理論,所以說葯膳養生雖好,但也需要之一以下三點,不然用錯了會造成身體負擔,損傷身體。

葯膳雖好但也有禁忌

一.葯膳的配伍避免相惡、相反。

相惡、相反是中醫專有的名詞,意思分別是可以降低葯力和產生毒副作用,甚至會引起中毒。而且一般來說,葯膳中所用的中葯材本就不多,也就兩三味葯材,所以在製作葯膳之前一定要熟悉所用葯。再就是很多食材也會與葯物沖突,比如說人參和蘿卜,蘿卜會降低人參的補氣效果;何首烏和怕與蔥、蒜一起食用。

還有一些傳統的葯膳禁忌, 比如羊肉忌南瓜,鱉肉忌莧菜,雞蛋、螃蟹忌柿、荊芥,蜂蜜忌蔥等

葯膳選擇配伍注意相反、相惡

現代科學的認識,胡蘿卜、黃瓜等含分解維生素C的成分不宜與白蘿卜、旱芹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配伍等。此類的研究還有很多,製作葯膳前一定明確。

二.身體狀態特殊時要注意葯食宜忌。

在身體處於特殊情況下,應用的葯膳不盡相同,這屬於辨證范圍,比如說外感疾病時,不可用有固表止汗的葯膳。還有某些特殊的時期,比如經期、孕期,這是屬於正常的生理變化。此時要注意中葯的「妊娠禁忌」及經期用葯原則,以免造成身體損傷。

孕期、經期、產後要注意用葯原則

至於一些基本原則,如「產前不宜熱,產後不宜涼」,在疾病狀態下可以治病為主,根據疾病的不同用葯。但在正常狀態下,這種原則應盡量遵循,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害。

三.葯膳養生要「一人一方」。

一人一方指的並非是每一個人一個葯膳方子,而是每一類人一個方子,比如說一般家庭中老人、青壯年、兒童,這三類人不可同用一樣的葯膳;而青壯年又分男女,男人以「氣」為主,女人以「血」為主;同一年齡段的人群也有區別,體質不同所用葯膳也不同。

葯膳不可一家人「一鍋養生

葯膳雖說以食物為主,但也是一種有調理性的膳食,還是有一些禁忌的,不可混同尋常餐食隨意長期進食。比如驅寒的葯膳,體內有實熱者忌用。

葯膳作為傳統的滋補養生方式,應當遵循其原則。葯膳也需要根據身體的表現以及體質,全家人「一鍋養生」的方式不可取。

6、推薦一本比較好的養生書

【明】張景岳的《景岳全書》是一部很好的中醫書籍
清人吳澄所著《不居集》
周守中《養生頻纂》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
楊力《周易與中醫》
洪紹光《養生錄》

中醫四大經典:
《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

《醫學心悟》 《醫宗必讀》》

《傷寒雜病論》,

養生的話去看《求醫不如求己》《葯補不如食補》,多去看看營養方面的書籍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十本養生書

書名:養生降壓法

作者:費宇彤 楊德強

書名:這樣吃最健康

作者:姜淑惠

書名:健康312經絡鍛煉法

作者:祝總驤

書名:科學成就健康

作者:方舟子

書名:60歲登上健康之路

作者:洪昭光

書名:醫生不會告訴你的健康情報

作者:李傳修

書名:自己是最好的醫生

作者:迪高斯蒂尼636f70797a6431333337383866

書名:從頭到腳說健康

作者:曲黎敏

書名:求醫不如求己

作者:中里巴人

書名: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

與金匱要略 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