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帝內經》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內經》是一部專論中醫基本理論的著作,雖然有《素問》與《靈樞》之別專,但其內容都是偏屬重理論和原則的論述。所不同者,《素問》內容偏重中醫人體生理病理學、葯物治療學基本理論,而《靈樞》則以相當大的篇幅論述針灸理論、經絡學說和人體解剖等。具體講,《素問》九卷論述了人體的發育規律,人與自然的相應關系,養生原則和方法,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預防和早期治療思想,陰陽五行學說,臟腑學說,各種疾病之治療原則和方法(針、砭、灸、按摩、湯劑、葯酒、溫熨等),望、問、聞、切四診方法和要求等等;《靈樞》九卷論述了九針形質、用法、禁忌,人體經絡循行、穴位,情志與疾病,人體體表與內臟解剖,針灸方法與原則,體質類型等等。
2、黃帝內經中講的養生法則主要有哪些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抄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襲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 其基本素材百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度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它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3、<黃帝內經>論養生的基本觀點是什麼
順其自然,法於陰陽;志閑少欲,恬淡虛無;精神內守,能形與神俱。
4、《黃帝內經》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5、《黃帝內經》中闡述了什麼養生思想?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系統結構,反映出中醫學的理論原則和學術思想,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黃帝內經》一書,不僅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輝的養生學、康復學著作。因為它全面地反映並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養生學、康復學成就,對於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有關理論、原則和方法,進行了比較全面而系統的論述,從而奠定了我國養生學、康復學的理論基礎,是學習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必讀之書。
《黃帝內經》是戰國秦漢以來各醫家的論文匯編,其匯編成書的時間約在西漢。然自成編以後,直至唐代,仍有增損。因此,《內經》這部著作,並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筆,也不是一個時代、一個地方的醫學成就,而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各醫家的經驗總結匯編。所謂黃帝著《內經》,亦僅是託名而已。
《黃帝內經》中所闡述的養生學思想如下:
第一,正確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麼」。《黃帝內經》認為生命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如《素問·寶命全形論》里指出:「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靈樞·本神篇》亦曰:「德流氣薄而生者也」,即認為自然界的陰陽精氣是生命之源,這種認識是符合實際的。
第二,認為「天人相應」,養生學、康復學的根本點在於「順應自然」。《黃帝內經》把人與自然界看成一個整體,自然界的種種變化,都會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即天有所變,人有所應,因而,強調要適應自然變化,避免外界侵襲。如《靈樞·本神篇》指出:「要順四時而適寒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則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順養原則。《素問·上古天真論》又明確指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從而開辟了中醫防病養生的先河。
第三,清楚地闡明了生命的發展規律。《黃帝內經》對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規律有獨到的觀察和科學的概括,不僅注意到年齡階段的變化,也注意了性別上的生理差異,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男子8歲為一生理階段,女子7歲為一生理階段的遞變規律,《靈樞·天年篇》以10歲為一階段的遞變規律,分別詳細闡述了人的生理變化特點。
第四,對衰老的認識是正確的。《黃帝內經》詳細論述了衰老的變化過程及衰老表現,並指出情志、起居、飲食、縱欲、過勞等諸方面若調節失當,是導致早衰的重要原因,並提出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上古天真論》),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論基礎。
6、請問皇帝內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黃帝內經》的中心思想是《道德經.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知,靜曰復命。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醫、道果真一家啊。
精華知識
《黃帝內經》的核心思想不僅僅是教我們怎麼去治病,更重要的是教我們怎麼不得病。書中還作了一道個比喻:「斗而鑄兵,渴而掘井,不亦晚乎。是」臨去打仗的時候才去鑄造兵器,到渴了的時候,才去挖井打水,這樣也就太晚了。對於事物的發展我們要「防患於未然」,對於健康我們要「治未病」。「治未病」的核心就是專養生,也是一種防禦的思想。一部流傳千古的養生寶典告訴您「怎樣不得病」的秘訣!翻開此書,您將步入《黃帝內經》的養生大道,您將發現,其實養生很簡單!看完此書,您將學會如何擁有一個健康的人生屬、一個快樂的人生、一個完美的人生。
7、《黃帝內經》中的養生內容有哪些?
(1)養生之道與健康長壽
影響健康長壽的因素很多,諸如先天遺傳、自然環境、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水平、營養狀況、個人職業等等。但能否講究養生之道,也很重要。《內經》中已把「治未病」的預防為主的思想提到戰略高度來認識,並提出能否抗衰老的關鍵是實行正確的養生之道。疾病是健康的大敵。但《內經》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因此,養生之道的目的,就是為了培補人體正氣,增強抵抗力,從而不得病或少得病。
(2)養生學、康復學的原則和方法
《黃帝內經》里提出了許多重要的養生學、康復學原則和方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導人們的預防保健和康復實踐。現分述如下:
①協調陰陽
疾病是健康的大敵,而一切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黃帝內經》都認為是由於陰陽失調,故主張治病必求於本,這個「本」就是陰陽。因此,要想不得或少得疾病,就必須注意協調陰陽,切實做到「法於陰陽」,補其不足,糾其偏勝,正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②保陽氣,益陰精
保養陽氣和補益陰精,這是中醫養生康復學的一條重要原則。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所以,「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養生必須養陽。但善養生者,又必須寶其精。因為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
③順應自然
自然界的陰陽消長運動,影響著人體陰陽之氣的盛衰,人體必須適應大自然的陰陽消長變化,才能維持生命活動。如果不能適應自然界的這種變化,就會引起疾病的發生,甚至危及生命。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因此,順應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養生,是中醫養生康復學的基本原則。此外,《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還提出了四時「養生」、「養長」、「養收」、「養藏」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具體方法,來抗禦外界的侵襲,預防疾病的發生,保持機體陰陽平衡,達到人與自然的整體統一。
④調攝精神
注重調攝精神,是促進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之一。精神意志活動,是五臟精氣活動的體現,但反過來,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臟腑的活動,正如《靈樞·本臟篇》說:「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御」、「收」、「適」、「和」,都有主動的含義。所以,充分發揮人的意志作用,重視精神的調養,既是養生防病、預防早衰的重要原則,也是內因為主的學術思想在攝生學說中的體現。精神意志調攝的方法,有兩個具體內容,一是養意志,二是調情志。培養意志是為了加強臟腑氣血的活動能力,調和情志則在於排除干擾臟腑氣血活動的精神因素。⑤飲食有節
《黃帝內經》十分重視飲食調理,認為飲食是人體營養的主要來源,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飲食調理得當,不僅可以保持人體的正常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以治療某些疾病,飲食不足或調理不當,則可誘發某些疾病。因此,《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出「食飲有節」的養生方法、維護脾胃化源。其內容包括節飲食、忌偏嗜、適寒溫諸方面。
⑥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律,這里主要包括睡眠、勞作、性生活等幾個方面。古人觀察到,日月江河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天行有常」,人要長壽,就要「法則大地,象似日月」(《素問·上古天真論》),使自己的生活作息保持一定的規律,才能「生氣不竭」。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四季卧起早晚之宜,《素問·生氣通天論》有平旦、日中、日西將暮三時勞作歇息之分。現代生物學也認為,人體存在許多生命節律,控制著機體的生理活動。《內經》「起居有常」的養生方法,就是要人們順從這些生命節律,安排起居作息,維持機體生理功能的協調統一,保持生命力長久不衰。
(3)關於發育、衰老與長壽的論述
「生、長、壯、老、已」,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這說明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謂限度,是指自然壽命可以活到的年齡,傳統醫學稱之為「天年」。《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有「春秋皆度百歲」的記載。唐,王冰注曰:「度百歲,謂至一百二十歲也。」《靈樞·天年》則重點討論了關於天年的問題,提出「人之壽百歲而死……百歲乃得終。」並對人體自出生以後,從幼年、健壯、衰老直到死亡的各個階段(10~100歲)生理上、體態行動上和性情變化上的情況,作了詳細的論述,認為人生的一般壽命應當有百歲,到百歲以後才是自然趨向衰老的最終階段。《黃帝內經》認為造成早衰的主要原因是起居無節,精神失於調攝,缺少鍛煉,不注意養生防病;指出養生長壽的要旨在於順應天時,形神兼養,保全精氣,這些精闢的論述,包含著十分科學的內容,對於我們今天研究健康長壽問題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8、《黃帝內經》的思想內容是什麼?
依據《黃帝內經》的原文,可以看出其中的養生思想包括以下內容知:(1)養生之道與健康長壽
影響健康長壽的因素很多,諸如先天遺傳、自然環境、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道的發展、醫療水平、營養狀況、個人職業等等。但能否講究養生之道,也很重要。《內經》中已把「治回未病」的預防為主的思想提到戰略高度來認識,並提出能否抗衰老的關鍵是實行正確的養生之道。疾病是健康的大敵。但《內經》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因此,養生之道的目的,就是為答了培補人體正氣,增強抵抗力,從而不得病或少得病。
9、黃帝內經》的養生學、康復學方面講了什麼?
《《黃帝內經》里提出了許多重要的養生學、康復學原則和方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導人們的預防保健和康復實踐。現分述如下:①協調陰陽
疾病是健康的大敵,而一切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黃帝內經》都認為是由於陰陽失調,故主張治病必求於本,這個「本」就是陰陽。因此,要想不得或少得疾病,就必須注意協調陰陽,切實做到「法於陰陽」,補其不足,糾其偏勝,正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②保陽氣,益陰精
保養陽氣和補益陰精,這是中醫養生康復學的一條重要原則。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所以,「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養生必須養陽。但善養生者,又必須寶其精。因為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
③順應自然
自然界的陰陽消長運動,影響著人體陰陽之氣的盛衰,人體必須適應大自然的陰陽消長變化,才能維持生命活動。如果不能適應自然界的這種變化,就會引起疾病的發生,甚至危及生命。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因此,順應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養生,是中醫養生康復學的基本原則。此外,《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還提出了四時「養生」、「養長」、「養收」、「養藏」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具體方法,來抗禦外界的侵襲,預防疾病的發生,保持機體陰陽平衡,達到人與自然的整體統一。
④調攝精神
注重調攝精神,是促進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之一。精神意志活動,是五臟精氣活動的體現,但反過來,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臟腑的活動,正如《靈樞·本臟篇》說:「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御」、「收」、「適」、「和」,都有主動的含義。所以,充分發揮人的意志作用,重視精神的調養,既是養生防病、預防早衰的重要原則,也是內因為主的學術思想在攝生學說中的體現。精神意志調攝的方法,有兩個具體內容,一是養意志,二是調情志。培養意志是為了加強臟腑氣血的活動能力,調和情志則在於排除干擾臟腑氣血活動的精神因素。⑤飲食有節
《黃帝內經》十分重視飲食調理,認為飲食是人體營養的主要來源,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飲食調理得當,不僅可以保持人體的正常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以治療某些疾病,飲食不足或調理不當,則可誘發某些疾病。因此,《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出「食飲有節」的養生方法、維護脾胃化源。其內容包括節飲食、忌偏嗜、適寒溫諸方面。
⑥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律,這里主要包括睡眠、勞作、性生活等幾個方面。古人觀察到,日月江河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天行有常」,人要長壽,就要「法則大地,象似日月」(《素問·上古天真論》),使自己的生活作息保持一定的規律,才能「生氣不竭」。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四季卧起早晚之宜,《素問·生氣通天論》有平旦、日中、日西將暮三時勞作歇息之分。現代生物學也認為,人體存在許多生命節律,控制著機體的生理活動。《內經》「起居有常」的養生方法,就是要人們順從這些生命節律,安排起居作息,維持機體生理功能的協調統一,保持生命力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