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鯽魚飼養生長到多大就不用餵食料

鯽魚飼養生長到多大就不用餵食料

發布時間:2021-02-23 19:30:37

1、有養殖鯽魚的嗎,一般都餵食什麼飼料

一個是別讓抄過濾吧飼料吸走了,一個是方便掌握投餌量,別有剩餌沉在水底看不見或者掉到縫隙里不好清理。注意了這些,其他的自由餘地很大,不用教條主義。

不是說上濾用沉料,上濾是說過濾盒子在水面上面,但泵還有可能是潛水泵。浮料要注意,有一種有水面溢流的過濾,有可能把水面上漂的飼料吸走,其實想喂浮料,採取點兒措施也能喂。

有一些說法,說沉料更適合金魚的習慣,其實有點誇張了,現在水產養殖,很多用的都是上浮膨化飼料,魚都會上來搶食的,甚至鯰魚這類底棲魚都上來搶。金魚沒問題。
而上浮飼料,很容易觀察投餌料量和吃食情況,不容易產生剩餌影響水質,也減少飼料損耗。還有人為金魚失鰾載頭和上浮飼料有關,我觀察沒明顯的必然性,吃飼料就飄的魚吃下沉的也飄。

2、鯽魚多長時間喂一次

鯽魚每天多餵食一點,一般可一天餵食兩次。

鯽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雜食性魚,體態豐腴,水中穿梭游動的姿態優美。鯽魚的生活層次屬底層魚類。一般情況下,都在水下游動、覓食、棲息。在氣溫、水溫較高時,也會到水的中下層、中上層游動、覓食。

成魚鯽魚主要以植物性食料為主。由於植物性飼料在水體中蘊藏豐富,品種繁多,供採食的面廣。維管束水草的莖,葉,芽和果實是鯽魚愛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鯽魚最能獲得各種豐富的營養物質。硅藻和一些狀藻類也是鯽魚的食物,另外還有小蝦、蚯蚓、幼螺,昆蟲等。

鯽魚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最為肥美。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鯽魚適應性非常強,不論是深水或淺水、流水或靜水、高溫水(32℃)或低溫水(0℃)均能生存。即使在pH:9的強鹼性水域,鹽度高達4.5%的達里湖,仍然能生長繁殖。

鯽魚的採食時間依季節不同而不同。春季為採食旺季,晝夜均在不斷地採食;夏季採食時間為早、晚和夜間;秋季全天採食;冬季則在中午前後採食。

注意事項

鯽魚比較偏愛肉食性餌料,一般可餵食一些水蚤、水蚯蚓餌料,同時在4-5月份可適當的喂飽便好,而到了6-10月份,可每天多餵食一點,一般可一天餵食兩次,同時可根據天氣以及魚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靈活的掌控。

水質:紅鯽魚對水質的要求不是很高,其即使在渾水下也能很好的生存。但是一般家庭養殖的紅鯽魚要經常換水,但是換水不能換自來水,換水的時候要增加氧氣,去除氯氣。
陽光:紅鯽魚生性比較喜愛陽光,所以可以將紅鯽魚放置在陽光下曬一兩個小時,其便能起到預防病的作用,從而使顏色更加的鮮艷、美觀。

3、鯽魚苗長到成魚需要多長時間?

鯽魚苗長到成魚需要200天左右;在成魚池中混養鯽魚,與青、草、鰱、鱅、鯿、魴、鯉等多品種混養的方式。應放養大規格魚種。

(3)鯽魚飼養生長到多大就不用餵食料擴展資料

養殖技術

鯽魚成魚池塘養殖技術:

鯽魚在池塘中養殖,主要採用在成魚池中混養、魚種池套養、親魚池套養和池塘主養等四種養殖方式。

1、成魚池中混養。在成魚池中混養鯽魚,與青、草、鰱、鱅、鯿、魴、鯉等多品種混養的方式。應放養大規格魚種。放

養時間宜早不宜遲,即冬季放養較春季放養效果好。放養密度每畝水面150~250尾。其他魚的放養規格和數量根據需要確定。鯽魚的養殖池塘要求不高,一般面積0.1~2公頃,水探1.5米以上的池塘即可。

池底有10~15厘米厚的淤泥最佳。池塘的清理、消毒、施基肥等均按常規方法進行,成活率可達80%左右。經200天左右的飼養,個體重在200克以上看居絕大多數,每畝水面產量達20千克以上。

2、池塘主養。池塘主養鯽魚要求面積以0.1~0.2公頃為宜,水深1.5米以上,池底有10~15厘米的淤泥,村前屋後有生活污水的池塘主養鯽魚效果較好。

放養魚種前一周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消毒後2~3天注水,注水時用網柵在入水口過濾以防止野雜魚入池。每畝水面主放5.0~6.5厘米鯽魚過冬魚種1500尾或當年孵出大規格魚苗2000尾,搭配40%左右(600~800尾)草、鰱和鱅過冬魚種。

放養時間宜早不宜遲。日常投喂精飼料為主,結合施肥培養水質為輔。精飼料的年投喂量相當於彭澤鯽預計產量的2.5倍左右。採用定點投喂,日投喂量根據魚體生長情況、天氣、水溫和魚的攝食強度而定,並根據水質情況適時施肥或加註新水。

在一般管理水平下,當年可獲平均體重150克/尾左右的鯽魚200千克,另獲200千克斤左右的草、鰱、鱅魚。由於優質魚的比例較高,其純利潤也較其他養殖模式要高。

3、魚苗池套養鯽魚。可在青、草、鰱、鱅、鯿、魴等魚苗池內套養成魚,而不適宜套養在鯉魚、羅非魚的魚種池內。套養池塘面積要求0.1~0.2公頃,水深1.0~1.5米。

池塘的清理、消毒、施基肥等均與常規的方法相同。鯽魚在其他魚苗池套養,只能放養當年孵出的魚種。放養時間宜早不宜遲,一般在主養當年孵出的魚種分塘轉入過冬魚種培育時,就應立即放人當年孵出的鯽魚種養殖;

放養規格宜大不宜小,放養密度為每0.07公頃水面150~220尾。其他當年孵出的魚種的放養數量、規格和搭配品種的比例視生產需要和出塘規格而定。鯽魚苗由於其為底層魚類,一般不影響家魚魚種的生存空間,可充分利用水體空間。

因此當年孵出的魚種在魚苗池套養,基本上不影響主養魚種的放養密度和出塘規格;又由於鯽魚在家魚魚種池中主要是攝食殘餌和池底動植物等,因而基本上不需要增加資金和飼料的投入。

在通常飼養管理條件下,鯽魚苗在魚苗池套養,經150~180天的飼養,年終起水規格可達200克以上,每0.07公頃水面可增收鯽魚成魚25~40千克。

4、親魚培育池套養鯽魚。我國南方地區,一般在5月中旬至下旬家魚人工繁殖生產即可結束。產後親魚性腺處於恢復期,為盡快恢復親魚體力,促進性腺發育,池塘多為精養管理。

這種魚池除安排親魚培育及搭配其他魚外,每0.07公頃水面可再搭放5~6厘米的鯽200尾。鯽在親魚培育池套養,放養時間一般與親魚同時進行,培育(養殖)方法按主養家魚親魚的常規方法進行。

親魚培育需遵循其性腺發育的規律來進行。親魚培育池套養鯽魚一般年底不能幹塘起捕,需待翌年親魚進行產前強化培育時方能徹底起捕。經250~300天的飼養,每0.07公頃水面可獲鯽魚25~45千克,平均個體重200克以上。

頭像小鯉魚,形體黑胖(也有少數呈白色),肚腹中大而脊隆起,體長15~20厘米,呈流線型(也叫梭型),體高而側扁,前半部弧形,背部輪廓隆起,尾柄寬;腹部圓形,無肉稜。頭短小,吻鈍,無須,鰓耙長,鰓絲細長。下咽齒一行,扁片形,鱗片大,側線微彎。

背鰭長,外緣較平直。鰓耙細長,呈針狀,排列緊密,鰓耙數100~200。背鰭、臀鰭第3根硬刺較強,後緣有鋸齒。胸鰭末端可達腹鰭起點。尾鰭深叉形體背銀灰色而略帶黃色光澤,腹部銀白而略帶黃色,各鰭灰白色。

大的可達一、二斤重。棲息在柔軟的淤泥中,能補胃。三、四月的鯽魚肉厚而且魚子多,味道鮮美。鯽魚是魚中上品,生息在池塘、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根據生長水域不同,體色深淺有差異。

腹部為淺白色,背部為深灰色。天敵從水上方往下看,由於黑色的魚背和河底淤泥同色,故難被發現;天敵若從水下方往上看,由於白色魚肚和天顏色差不多,故也難被發現;經常看到有些文章里形容清晨時分「東方泛起了魚肚白」,就是這個道理。屬於保護色。

生活習性

鯽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雜食性魚,體態豐腴,水中穿梭游動的姿態優美。鯽魚的生活層次屬底層魚類。一般情況下,都在水下游動、覓食、棲息。在氣溫、水溫較高時,也會到水的中下層、中上層游動、覓食。

成魚鯽魚主要以植物性食料為主。由於植物性飼料在水體中蘊藏豐富,品種繁多,供採食的面廣。維管束水草的莖,葉,芽和果實是鯽魚愛食之物;

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鯽魚最能獲得各種豐富的營養物質。硅藻和一些狀藻類也是鯽魚的食物,另外還有小蝦、蚯蚓、幼螺,昆蟲等。

鯽魚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最為肥美。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鯽魚適應性非常強,不論是深水或淺水、流水或靜水、高溫水(32℃)或低溫水(0℃)均能生存。即使在pH:9的強鹼性水域,鹽度高達4.5%的達里湖,仍然能生長繁殖。

鯽魚的採食時間依季節不同而不同。春季為採食旺季,晝夜均在不斷地採食;夏季採食時間為早、晚和夜間;秋季全天採食;冬季則在中午前後採食。

鯽魚喜歡群集而行。有時順水,有時逆水,到水草豐茂的淺灘,河灣,溝汊,蘆葦叢中尋食,產卵;遇到水流緩慢或靜止不動,具有豐富餌料的場所,它們就暫棲息下來。 

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庫中的鯽魚

也是擇食而居。尤其在較淺的水生植物叢生地,更是它們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們貪戀草根,多數也不游到無草的深水處過冬。

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鯽魚

它們是遇流即行,無流即止,擇食而居,冬季多潛入水底深處越冬。

鯽魚的清洗

為了鯽魚賣相好、保存期長,酒店菜場都喜歡「保鮮」鯽魚,一些不法商販為了保鮮和追求好賣相,用化工產品對鯽魚進行「駐顏」:「焦亞」泡出鯽魚,甲醛能讓變質鯽魚「起死回生」,苯甲酸鈉可以讓鯽魚「永葆青春」,所以食用鯽魚需要將這些有害物質去除。

方法:把鯽魚全部放進一個盆子里,然後在水裡加一點殘潔清,被殘潔清覆蓋的一部分水與空氣隔絕,鯽魚在水裡就會覺得缺氧,會把身體伸出來呼吸,這樣就達到了清洗的效果。

如果想再干凈的話就多換幾次水,加殘潔清。注意:殘潔清合適就行,不要加太多,不然鯽魚在水裡不能呼吸,很容易窒息死掉。

專家表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吃鯽魚的時候最好不要去街邊攤去吃,還是應該自己在家食用,一定要注意鯽魚的衛生與清潔。

4、鯽魚的養殖技術

一、形態特徵 魚體呈梭形而略扁,背部灰黑,腹部淺白或淡灰,側線下方及近尾柄處金黃色(體色也依品種而異,有金黃色、桔紅色、粉紅色等)。口端位,馬蹄形,觸須2對,頜須約為吻須的2倍長。鱗片較大。個體較大,常見的有0.5~2.5kg,最大可達15kg以上。 二、食性與生長 鯉魚為雜食性底層魚類,體長3厘米以下的魚苗主要吃食輪蟲和小型枝角類,3厘米以上主食枝角類、橈角類、搖紋幼蟲和其它昆蟲幼蟲,體長20厘米以上就以搖紋蟲和纖毛類為主要食物,一齡以上則以底棲物如昆蟲螺蜆以及水生維束植物碎片為食,其它如藻類同樣常在腸中發現。因食性雜、食物廣,生活條件要求不高,生長快,一般二齡可達商品規格,若用配合飼料飼養,一齡便可達商品規格。 三、生活習性 鯉魚喜居水體下層,最適生長水溫25-32℃,高於32℃或低於15℃生長明顯減緩,低於10℃停食。適宜的溶氧量為4.5mg/l以上,低於2mg/l則少吃,1mg/l就停食並浮頭。 四、繁殖特性 一般二齡性成熟,有些個體一齡亦可成熟。產卵季節隨地區而異,3-8月均可產卵(以4-6月為盛產期),為分批產卵型。產卵場多在淺水湖灣或河灣水草叢生地帶,卵粘性很強,產完後即牢固粘附在水草上,懷卵量因年齡和個體大小而異,15-80萬粒不等,卵子產出後,在15-20℃水溫下經4-6天即可孵化出苗。 一、親鯉選擇與飼養 1選擇標准:體型好,活動力強而無傷,體長與體高之比為3:1,具有典型的品種特徵。雌魚至少2冬齡,體重1.5kg,雄魚2冬齡1kg以上為好,初次性成熟和衰老期的鯉魚,其懷卵量和卵的品質均較差,故不宜作親魚。 2、性別鑒定 非生殖季節:雌魚體寬,背高,頭小,腹部較大而柔軟,胸腹鰭小而園寬,泄殖腔扁平或稍突出,有輻射折;雄魚體狹長,頭較大, 腹部小而硬,胸腹鰭大而尖長,肛門略向內凹,無平行皺折。 生殖季節:雌魚腹柔軟呈園囊形,肛門和生殖孔較大,略紅而突出;雄魚腹部較小,鰓蓋、胸、腹鰭具有明顯的副性徵"追星",肛門和生殖孔內凹,不紅腫,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3、飼養管理 (1)飼養:親魚培育池塘1-2畝,水深1.2米左右,避風向陽,注排水方便,每畝放150-200kg.人工繁殖時,為防止其自行交配產卵應將雌雄分開。放前用生大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消毒。 (2)管理:強化親鯉培育,可投喂豆餅、蠶蛹、魚粉等高蛋白飼料。近年來,有些廠家開發有親魚飼料,該料富含ve及其它維生素,可促進發育和提高抗應激能力,效果良好。同時,在飼養過程中要注意調節水質,常加註新鮮水,保持微流水,以刺激性腺發育。 二、催產和孵化 1、催產時機:當水溫上升並穩定在16℃以上便可催產。通常在清明至穀雨期間,寒潮過後,氣溫回升並穩定時即可催產。 2、催產方式 (1)自然產卵型因其投資與規模均較小,是一種很普遍的方式。 a產卵池:面積0.5-1畝,水深1.2米,注排水方便的池塘即可。用生石灰消毒後一周即可放魚。 b人工魚巢:用以粘附魚卵。選擇質地柔軟、韌性好、無毒、不易腐爛的材料製作,如松樹枝、棕片、聚乙烯片(編織袋)、楊樹根等,使用前要清洗、扎把、消毒(0.3&am ermil;甲醛或孔雀石綠)。稻草因易腐爛不宜作魚巢。 c孵化池:又可作魚苗培育池,面積宜小(1-2畝),淤泥少、水深1米經消毒的池塘。進出水口均需加密眼網片過濾,防止雜質入池和魚苗逃出。 d並池產卵:按雌雄之比為1:1-1.5把35-30組成熟度好的親鯉並池,緩緩加入新水。同時在水面上拉細鐵絲1-8根,鐵絲上懸掛人工魚巢(或者用竹子一破為二將其夾在中間放於水面)。通常每組親魚應配備4-6隻魚巢。 e 管理:一般在22:00-9:00產卵,延續2-3天,故應每天下午檢查並清洗魚巢,將粘有卵的魚巢移入孵化池,同時補充新魚巢。若並池後產卵不好,則可降低水位讓陽光照曬,飼料中也可多加些ve,或用微流水刺激。為保證魚苗整齊度,應將同一天的卵一齊入孵,這樣也可防止因魚卵粘結成塊而增加瞎卵數。 (2)人工催產:多見於魚種場 a催產劑的注射:每kg雌魚用人工絨毛膜促進性腺激素(hcg)600-1000iu或促黃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30-50微克,或者將其減量混合使用,雄魚劑量減半。一般在晴天下午6時按預定劑量在胸鰭基部一次注射到胸腔,隨即移入產卵池中,並加註新鮮水半小時,水溫18℃6-15小時後即可發情產卵(水溫越高,效應時間越短,反之相反)。 b產卵和受精:催產後的親魚可在池中自行產卵,辦法同(1)。若行人工采卵,可在魚發情高潮前撈起,用毛巾擦去魚體水分,將卵擠入干瓷盆中,並迅速擠入精液,用羽毛攪拌,讓其充分受精,然後將受精卵均勻塗抹在魚巢上,放到孵化池孵化。或者用滑石粉溶液脫粘後行流水孵化。水溫16-22℃時3-5天即可出苗。 (1)自然孵化:每畝池塘放30-50萬粒受精卵,應將同一天的卵一齊放入方可保證魚苗規格整齊。特別應注意防止水霉病,可用0.3&am ermil;甲醛或孔雀石綠事先浸洗粘有卵的魚巢。(2)脫粘孵化:關鍵是調整水流流速,以魚卵不下沉而懸浮於水中為度。同時要防沙窗堵塞。在有魚苗孵出時就略微降低流速,防止水流過急對魚苗的體力消耗。 提高孵化率是人工繁殖的關鍵,影響孵化率的原因主要產卵期天氣突變,水質不好,溶氧低,魚卵被黴菌寄生等,應設法防止其危害。 一、夏花培育 1池塘准備:選擇1-2畝,水深0.8-1.2米,少淤泥,東西向魚池,按常規方法清整、消毒. 2施肥(又稱肥水下塘):魚苗下塘前7-10天,可將已發酵的糞肥施入,如豬牛糞便150-300kg/畝(5挑左右),也可施5-10kg/畝的無機肥料(化肥、磷肥等),同時進行生石灰消毒(用量150kg/畝),一周後魚苗下池正好是輪蟲高峰期,魚苗適口餌料充足,生長健壯。 3放苗:放魚苗前先用密眼網拉空網除野雜,還可放廉價的花白鰱苗種50-80尾進行試水,證明一切安全後即可放魚,10-25萬尾/畝。 4清水下塘:不施基肥,直接將魚苗放入,此法因水中適口餌料輪蟲較少,不夠吃,因此魚苗體弱,成活率也低。 (1)適時補料:魚苗入池後,在前幾天生長特別快,往往會出現天然餌料不足,因此要注意補料。常用黃豆加熟雞蛋黃打漿潑灑投喂。每天每畝用2-4kg黃豆加3- 5個熟蛋黃磨成漿立即潑灑投喂,重點喂池邊附近幾米的水面。也可每三天潑一次過濾後的新鮮豬血。豆漿既可直接被苗種吃掉一些,也可以培肥水質,豐富天然餌料。目前,市場上也有魚苗料流通,形似微囊或粉料,可從6-8分開始投喂,既可補食,又可誘使魚苗搶食,從而促進消化道發育,有利於提高成活率和壯苗。 (2) 追肥和管水:每三天一次施追肥,讓水中輪蟲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也可每天從較肥的成魚池中抽部分水加到魚苗池既能為魚苗增加天然餌料,又能防止加機井水過多而導致氣泡病的發生。每周應換水1/3-1/2。 (3) 仔細觀察:魚苗培育過程中應加強巡視。觀其活動、吃食、生長、水質變化,有無敵害、病害等情況。同時應對魚苗適時分池,防止過密導致規格參差不齊。必要時還需拉網鍛煉魚苗增強耐力。 二規格魚種培育:經夏花培育,魚苗體長與體重均增長許多倍,適應能力也增強許多,食性變化已具有了品種的特徵,開始喜好精料,故應盡早平穩過渡到吃配合飼料。飼養方法有: 1單養法:選2-4畝,水深1-1.5畝,經消毒的地塘,放夏花魚種3000-6000尾/畝,投喂配合飼料或豆餅、蠶蛹、魚粉混合物,要求飼料蛋白質35%以上,每天8-12次,投餌率5-8%。 2混養法:將鯉魚夏花與其它魚種混養,可以鯉魚為主或為輔。若以鯉魚為主,則應加強飼料投喂,若以花白鰱為主時可適當培育水質,若以草魚為主,則鯉魚宜少放。 3飼養管理 (1)早開食魚苗開口越早,生長起點越早,生長就越好。應力求盡早平穩過渡到用全價配合飼料投喂。 (2)狠抓旺食魚種前期(特加是寸片到25-30時間內)生長特別快,體長體重增長均快,需要的飼料也較多,此時應加強投喂,有些漁民此期投餌率超過10%。 (3)投料堅持定質、定時、定位、定量"四定",按魚種採食節律予以投喂。 (4)日常管理做好早、中、晚"三巡四查",掌握氣候、魚情、病情,保持魚快速生長,同時還要定期注水和做好防洪、防逃工作。 鯉魚分布廣,養殖方式也較多,如池塘、網箱、流水、圍欄、稻田、山坪塘等養殖形式,此處介紹池塘養殖,其餘養殖方式請讀者參閱有關書籍。 一、以鯉魚為主的養殖模式 魚池大小不限,不過大池塘餌料系數會偏高,水深1.2-1.5米,也可將不同大小的鯉魚種分期分批放入,便於輪捕輪放。 這種模式以投喂配合飼料為主,粗蛋白質30%以上,投4-6次/日,投餌率3-8%,其管理要點除傳統的"水、種、餌、密、混、輪、防、管"八字精髓外,還有新"十字"方針:種優、料精、水好、管理精細。雖然新"十字"方針前六字與老"八字"經驗相似,但新時期應包含新內容,或是強化或是補充,此處重點強調精細管理,就是要求飼養管理人員不能疏忽任何一個環節。哪怕是一分錢的投入,也要計算其產出怎樣,只有如此,才會有高效益的保證。 二、以鯉魚作配養的放養模式 1.草魚或團頭魴為主的模式:草魚或團頭魴60%、鯉魚15%、花白鰱、鯽魚共25%,適宜於水源好,草料較多的地區。 2.花白鰱為主的模式,花白鰱50%、鯉15%、草、魴、鯽30%,適合較肥的水體。 3.斑點又尾?t為主的模式叉尾?t60%、鯉魚10%、花白鰱、魴30%。 4.鯽魚為主的模式:鯽魚60%,鯉魚10%,草魚10%,花白鰱20% 一、痘瘡病:症狀:病魚早期體表有乳白色小斑點,病情加劇此斑點蔓延至全身。患部表皮存有乳白色的石蠟狀增生物,當增生物長大後即自行脫落,不久又長出新增生物,輕則影響生長,重則至魚死亡。病源:由皰疹病毒引起。流行病學:主要危害一齡以上鯉,秋委多發,不易導致死魚,主要影響生長。防治:①魚池徹底消毒,魚種入池前嚴格消毒?誆捎們杳顧廝?溶液浸洗,連??天。 二、癤瘡病:症狀:背部皮膚與肌肉組織發炎,後潰爛成膿瘡,手摸有浮腫之感。膿瘡周圍發炎、充血、充血,鰭條糜爛成刷狀(漁民又叫掃帚鰭),嚴重者腸道出血發炎。病源:癤型氣單孢菌。流行病學:多見於以花白鰱為主的混養魚池。無典型發病季節。常年均可發生。防治:①魚種、水體、池塘徹底消毒;②操作小心,防止魚體受傷;③用環丙沙星80mg/kg飼料製成葯餌內服,結合 1 m漂白粉水體消毒,連用3天。 三、爛鰓病(俗稱烏頭瘟):症狀:離群獨游,少食,體色發黑,特別是頭部烏黑。鰓絲腐爛,帶有淤泥,鰓蓋內表皮充血,中間部分表皮被腐蝕成一個園形或不規則透明小窗(又稱開天窗),鰓絲腐爛。病源:魚害粘球菌。流行病學:危害多種魚類,水溫20-32℃ 最易暴發,冬季此病少見,常與赤皮、腸類病並發。防治:①平時發病前水體用漂白粉消毒,特別是高溫季節;②用紅黴素100mg/kg飼料或恩諾沙星 80mg/kg飼料拌料內服;③用土黴素0.1 m潑灑消毒池水。 四、豎鱗病:症狀:病魚體表粗糙,部分鱗片(多數在魚體後部)向外張開象松球,故有松球病之稱;鱗囊內積聚著半透明或含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故又稱鱗立病。用手指在鱗片上稍加壓力,滲出液就從鱗片下噴射出來,鱗片也隨著脫落。脫鱗處形成紅色潰瘍,眼球突出,腹部膨脹等狀。2-3天後終於死亡。病原水型點狀極毛桿菌。流行病學此病主要危害鯉魚、鯽魚、草魚、白鰱。疾病有兩個流行期:一為鯉魚產卵期,二為鯉魚越冬期;但一般以4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主要流行季節。死亡率達45%,最高的可達85%。防治:① 魚體受傷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在拉網等操作時一定要仔細,防止魚受傷??魚體、水質、池塘消毒??用50-80mg/kg飼料土黴素或金黴素製成葯鉺投喂。 五、腸炎病:症狀:俗稱爛腸瘟。病魚腹部膨大、呈現紅斑、肛門紅腫突出似火山,嚴重時鰭條亦蛀蝕破爛。剖開魚腹,可見腹腔積水,腸壁充血發炎,輕者僅前腸或後腸呈現紅色,嚴重時則全腸呈紫紅色;腸內一般無食物,含有許多淡黃色的粘液或血膿。病原:腸型點狀產氣單孢菌。流行病學草、青、鯉魚中非常普遍,死亡率很高,一般死亡率在50%左右;此病在一年中可表現出兩個明顯的流行季節, 5~6月和8~9月多發。此病往往和細菌性爛鰓病同時並發。防治:①磺胺胍治療:每10公斤吃食魚第一天用葯1克,第2~6天的用葯量減半?謚瘟瞥ρ子肜萌?病並發時,全池遍??-3 m五倍子,同時連續6天投喂呋喃唑酮葯餌,葯量為每天10公斤魚用葯100毫克;病情嚴重時,呋喃唑酮的首次用量加倍。 ③按每10公斤魚用大蒜50克拌料投喂,每天一次,連喂3天。 六、膚霉病:症狀:黴菌最初寄生時,肉眼看不到病魚有什麼異常,當肉眼看到時,菌絲已在魚體傷口侵入,向內外生長,當受傷較深時,黴菌可向內深入肌肉,蔓延到組織細胞間隙,向外長成的菌絲,似灰白色棉毛狀,故稱"長毛或白毛病 "。魚體受刺激後分泌大量粘液,病魚焦躁不安,運動不正常,產生與其它物體磨擦現象,以後魚負擔過重,患處肌肉腐爛,病魚行動緩慢,食慾下降,終歸死亡。在魚卵孵化過程中,此病也常發生。受害的魚卵上,可見至菌絲侵附在卵膜內,卵膜外的菌絲叢生在水中,故有"卵絲病"之稱。被寄生的魚卵,因其菌絲呈放射狀,故又有"太陽籽"之稱。病原:水霉和綿霉屬真菌。流行病學:一年四季都有此病出現,全國各養魚地區均有流行。此類黴菌對寄主無嚴格的選擇性,各種飼養魚類,從卵至各種年齡的魚都可感染。魚卵孵化季節,一般在春季水溫上升到18℃左右開始,此時的水溫最適宜於水黴菌的生長繁殖。在親魚產卵後,水黴菌先在未受精的魚卵上生長、繁殖,在適宜條件下,連續用無性繁殖形成動孢子囊的方式。放出大量動孢子感染受精的魚卵,因此在受精的魚卵上常可鏡檢到萌發的菌絲體。此種已感染的魚卵,在開始感染的初期,其胚胎發育尚能正常進行,但在後期,當菌絲進入內部,或卵膜外部全被包圍,加之受到臨近死卵嚴重感染水霉的影響,使魚卵胚胎發育中途死亡。特別在陰雨天,水溫低(15~20℃)時,極易發生並迅速蔓延,造成大批魚卵因感染水霉而死亡。防治:①魚池用生石灰清塘,可以減少此病發生?讜誆獨獺?搬運和放養過程中要盡量仔細,勿使魚體受傷,同時注意合理的放養密度,能預防此病發生?"畚鶚占?魚體受傷的魚作親魚;親魚進池前,用不??孔雀石綠軟膏或適量的磺胺葯物軟膏塗抹魚體?芊⒉∈保?可采??.15~0.2 m的亞甲基藍全池遍灑?荻雜懵閹?霉病的預防:首先應設法提高受精率,控制在良好的天氣條件下產卵;其次,對魚巢上的卵進行淋水孵化,可以減少或中斷水霉動孢子對魚卵的感染機會,能獲得較高的孵化率?"薅哉承雜懵言誄靨練躉?時,可用?? m的孔雀石綠浸洗10~15分鍾,連用2天,以後每天早晨和傍晚用70~100 m的溶液10~15公斤在孵化架附近水面遍灑一次,直到魚苗孵出時為止?卟捎昧魎?孵化的魚卵,每??~8小時加孔雀石綠溶液一次。直到魚苗孵出時為止。 七、鯉蠢病:症狀:輕度感染時無明顯變化。嚴重時可見腸道被堵塞,並能引起腸粘膜發炎和貧血,偶爾能見到死亡。病原:鯉蠢絛蟲。流行病學:主要危害鯉魚、鯽魚成魚,以4~8月多見。防治:敵百蟲拌料內服。 八、鯉嗜子宮線蟲病(又稱紅細線蟲病):症狀:鱗鬆散,鱗片周圍肌肉充血、發炎、潰爛。易引起水霉病並發。蟲體寄生的鱗片下呈現出紅紫色不規則的花紋,掀起鱗片便可見紅色的蟲體。病原:鯉嗜子宮線蟲。流行病學:多危害鯉魚成魚,冬季蟲體就寄生在鱗片下,只是蟲體較小而不表出疾病,到春季水溫變暖時,蟲體生長加速而致魚發病。防治:① 生石灰嚴格消毒,殺死幼蟲?謨玫餿骰?%高錳酸鉀擦洗患處,或用2%的食鹽水浸洗10~20分鍾。

5、鯽魚怎麼在家養

鯽魚復生命力極強,性情溫和,制在家裡飼養也比較容易。
1、用無污染水養殖既可。現在我們用來養魚的水多半是自來水,因此養水第一步就是要去除自來水裡的有毒物質——氯。除氯的方法比較簡單,將水盛好後靜置2-3天,或燥曬1天(如果急用可按每100公斤水加入0。63克大蘇打,即硫代酸鈉即可立刻使用)。
2、隨時注意增加水體含氧量。
3、不要同其它食肉魚類同養,以免鯽魚成為飼料。
4、鯽魚多數情況下是不會跳出水面的,這一點與鯉魚完全不同。
5、適量餵食,食多則容易壞水質,食少魚越養越小,直到長得象匕首一樣細長。
6、換水時如果使用自來水要把水暴曬三天。
7、適當曬太陽。
8、水溫要恆定。
9、每次換水留一些老水,再加入新換的水。
10、可以給他吃浮游植物,苔癬,蚯蚓,小蝦,紅蟲,米飯粒,苞米粒,麥粒,豆面,苞米面。

6、2畝魚塘養了500斤1斤左右的鯽魚應該什麼時候喂飼料多少斤沉料?

兩畝的魚塘裡面如果養了這么多的鯽魚,那麼你一次性可以多喂一些魚飼料,這樣可以讓他們長得快一些。

7、鯽魚怎麼養才不容易死

鯽魚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養殖水產品,養殖的時候死亡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不少養殖戶反應說養殖鯽魚死亡率很高。其實鯽魚是很好存活的,如果死亡率高的話,那麼一定要注意自己這些方面有沒有做好。

鯽魚

1、做好水質管理

水質是養殖鯽魚的一個重點,水質好並不是說無污染就可以了的,鯽魚需求的水質除了無污染還有就是各種元素的含量問題。鈣磷元素是養殖鯽魚時要多注意的,水中如果這兩種元素的含量比較少,那麼鯽魚就養不好的。管理水質時還要注意的肥水的問題,豐富的浮游生物是鯽魚喜歡的,這會讓它們有更多的食物來源,大家也可以通過肥水情況觀察水質,水質不好的最好不要養魚!

鯽魚

2、控制養殖密度

密度也是養魚的一個常見問題之一,鯽魚一般長的不是很大,所以其密度一般從放苗開始就定下來了,但是死亡率高和密度過大的關系也不少。鯽魚好動,需要的活動場所比較大,它們會在這個場所裡面四處游動尋找食物,而密度大了就意味著鯽魚之間的競爭會變大,雖然鯽魚不容易出現斗毆的情況,但是密度大了一些長勢差一點的魚就容易出現餓死的情況,因為飼料搶不過別的鯽魚,最後形成惡性循環。而且密度大了還容易出現氧氣不足的情況,嚴重威脅到整個池塘的鯽魚生存。

鯽魚

3、隨時調節餵食

養鯽魚和別的魚會有所差異,鯽魚本身好動,吃的不多但是消化快,所以喂養追求的是少量多次,每天喂養的比較頻繁。鯽魚吃東西的時候是比較兇猛的,基本來者不拒,只要能下肚子的都會吃掉,喂養的飼料因此要隨著其大小慢慢調整,不讓容易撐死鯽魚。溫度高的時候鯽魚進食快而多,溫度低則慢而少,大家要根據這個調整下不同溫度段的喂養,正常的時候每天喂養次數在5-6次左右。

鯽魚

4、改善池塘環境

池塘環境的好壞也會影響到鯽魚的死亡情況,所以這個也是需要改善的。池塘養殖的模式下水生循環不會很快,但是魚塘各種病菌或者垃圾的生產卻是比較多的,每天的飼料、鯽魚的排泄物、水中自然滋生的病菌等等,這些都是導致鯽魚死亡的一些常見原因。改善環境的時候主要針對清塘、殺菌等情況慢慢來進行,這樣能有效的減少其死亡率。

以上就是養殖鯽魚時一些防止其死亡的辦法了,如果大家發現其死亡率比較高的話,那麼可以多注意下以上這些問題,保護鯽魚的生長。

8、普通的小鯽魚放在魚缸里就餵食釣鯽魚的餌料能成功養大嗎?

不一定,通常家養的觀賞魚總比在野生的原生態環境中長得小。在餌版料充足的情況下為權什麼不如野生狀態長得更大呢?主要是因為水體總量,活動空間等局限了魚的體量生長。在水族箱中的小鯽魚能正常生活,成熟,但個頭一定長不到野生的那麼大。
所以,你問的成功養大是指性成熟,能正常繁殖,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是指個頭長大,就看你的缸有多大空間了。

9、鯽魚喂什麼長的快

鯽魚是雜食性和廣食性魚類,動物性餌料有輪蟲、苔蘚蟲、橈足類、回枝角類、蝦類等;植答物性餌料有硅藻類、水綿、高等植物的葉和種子等。鯽魚在不同的生長階段,食性略有差異。體長1厘米~5厘米時,食物種類增加,除了浮游生物以外,還有高等植物的幼芽嫩葉碎片;長到10厘米~15厘米時,高等植物的數量明顯增加,到15厘米以上時則多食底棲動物。

人工飼料:
可攝食各種動植物飼料,有機碎屑,浮游植物等,特別適宜於肥水養殖。因此,如果沒有配套塘頭禽畜場者,則每10~15天畝施發過酵的有機肥料 200~300公斤,或畝施尿素2.5公斤,過磷酸鈣5公斤;另外,還要投喂含蛋白量33%以上的人工配合飼料。鯽沒有真正的胃,單次攝食量少,每日投喂多次飼料才能滿足生長需要,這是主養鯽獲得豐產的關鍵。投飼也要「四定」,不同月份投飼次數是:4~5月份日投喂4~6次;6~9月份日投喂8 次;10月份日投喂4~5次;其它月份日投喂2~3次。夏秋季高溫生長,食慾旺盛投飼量佔5~8%,冬春季投飼量2~3%。

10、野生鯽魚幾個月能長大

6個月能長到1兩,長到1斤需要5-10年。



1·野生鯽魚,也就是土鯽魚。土鯽生長緩慢,天敵又比較多,所以大個體的土鯽數量就比較稀少。

2·土鯽生長緩慢,肉質緊實,口感營養都比養殖的鯽魚要好,所以價格高。

3·和其他魚比起來生長速度的確慢。土鯽魚從幼苗長到150克(3兩)重大約需要三年時間。

4.土鯽魚的生命力較強,體力也比良種魚好,離水後一時半會不容易死。一般它們就吃食江河、池塘裡面本有的餌料。


野生鯽魚


養殖鯽魚


展資料

如何辨別:

土鯽魚與養殖鯽魚土鯽魚體形細長; 

多呈金黃色; 

魚身側線只有28個側線點;

從側線數只有28匹魚鱗; 

魚身偏廋; 腹腔內腸子細長; 

野性大; 

肉身緊;

土鯽魚」體形細長,偏廋;

魚的背是青黑或黃色、腹部是白色,尾鰭薄而顏色較身體顏色淺,烹煮後魚肉呈淡紅色;

魚唇非常薄,鰓殼上少肉或無肉;頭部較圓且小,魚頭和魚身的過渡處非常平滑,不會出現魚身較突出現象。

2·營養價值:

土鯽魚的營養價值土鯽魚所含的蛋白質質優、齊全、易於消化吸收,是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質來源

常食可增強抗病能力,肝炎、腎炎、高血壓、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患者可經常食用。

土鯽魚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產後婦女燉食鯽魚湯,可補虛通乳。

土鯽魚肉嫩味鮮,可做粥、做湯、做菜、做小吃等。尤其適於做湯,鯽魚湯不但味香湯鮮,而且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非常適合中老年人和病後虛弱者食用,也特別適合產婦食用。

參考資料:網路-野生鯽魚

與鯽魚飼養生長到多大就不用餵食料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