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伏如何科學全面養生
1
2、入伏吃什麼養生
入伏吃餃子、地瓜、冬瓜、紅豆、蓮子、生薑養生。
1、餃子
伏天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日子,人的食慾會下降,吃不下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是開胃解饞的食物,所以人們在伏天吃餃子,為的是能夠平安度夏。
2、地瓜
地瓜又名紅薯、山芋。它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地瓜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有長壽食品之譽。
無論是煮地瓜或者是烤地瓜,都不僅味道香甜,還有排毒祛濕,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除宿便的功效。除此之外,將地瓜和小米或其他穀物一起煮製成粥,除濕的效果還會更好哦。
3、冬瓜
冬瓜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排濕食物之一,吃冬瓜對於排濕也有極大的幫助。冬瓜中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成分,營養價值非常豐富,能夠極好的補充身體需要。
夏天是冬瓜成熟的季節,也是吃冬瓜最適宜時間。此時冬瓜中的碳水化合物既能補充身體水分,又可以有效清熱解暑,健體消腫。
而在排除身體濕氣方面,冬瓜中富含的鉀離子能夠不斷的幫助身體進行排濕,利水消痰、清熱解毒,有效的保健身體。
4、紅豆
紅豆,又名赤小豆。紅豆中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在中醫中,紅豆性平、味甘酸、無毒,有滋補強壯,除濕滋養、強身健體的功效。
將紅豆煮成粥之後,紅豆的營養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對人體的滋補也更加有效。紅豆薏米粥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具體做法為,將紅豆洗干凈後和適量的薏米一起放入鍋中,隨後熬煮成粥即可。將要起鍋之前,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加入適量的白糖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5、蓮子
入伏後多吃蓮子可祛火,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B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6、生薑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姜具有溫補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薑新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三伏天喝薑茶的最佳時機也來到了。
生薑4片,大棗4枚,紅糖適量,同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一杯溫胃散寒的姜棗茶就沏好了。
喝薑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現在也似乎越來越流行。薑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適宜喝薑茶的季節。
3、入伏後如何養生 多吃六種食物
入伏後如何養生 多吃六種食物
1、餃子
伏天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日子,人的食慾會下降,吃不下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是開胃解饞的食物,所以人們在伏天吃餃子,為的是能夠平安度夏。
2、地瓜
地瓜又名紅薯、山芋。它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地瓜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有長壽食品之譽。無論是煮地瓜或者是烤地瓜,都不僅味道香甜,還有排毒祛濕,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除宿便的功效。除此之外,將地瓜和小米或其他穀物一起煮製成粥,除濕的效果還會更好哦。
3、冬瓜
冬瓜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排濕食物之一,吃冬瓜對於排濕也有極大的幫助。冬瓜中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成分,營養價值非常豐富,能夠極好的補充身體需要。夏天是冬瓜成熟的季節,也是吃冬瓜最適宜時間。此時冬瓜中的碳水化合物既能補充身體水分,又可以有效清熱解暑,健體消腫。而在排除身體濕氣方面,冬瓜中富含的鉀離子能夠不斷的幫助身體進行排濕,利水消痰、清熱解毒,有效的保健身體。
4、紅豆
紅豆,又名赤小豆。紅豆中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在中醫中,紅豆性平、味甘酸、無毒,有滋補強壯,除濕滋養、強身健體的功效。將紅豆煮成粥之後,紅豆的營養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對人體的滋補也更加有效。紅豆薏米粥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具體做法為,將紅豆洗干凈後和適量的薏米一起放入鍋中,隨後熬煮成粥即可。將要起鍋之前,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加入適量的白糖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5、蓮子
入伏後多吃蓮子可祛火,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B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6、生薑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姜具有溫補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薑新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三伏天喝薑茶的最佳時機也來到了。生薑4片,大棗4枚,紅糖適量,同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一杯溫胃散寒的姜棗茶就沏好了。喝薑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現在也似乎越來越流行。薑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適宜喝薑茶的季節。
4、入伏第一天吃什麼最養生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導致寒濕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的運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食慾不振等症狀。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酸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5、入伏天,作息養生該注意哪些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天人們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降溫防暑,如何開始跟著節氣養生治未病的行程,此時三伏天的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以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
■2010年的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7月19日(農歷六月初八)——7月28日(農歷六月十七)
中伏:7月29日(農歷六月十八)——8月7日(農歷六月二十七)
末伏:8月8日(農歷六月二十八)——8月17日(農歷七月初八)
■三伏天如何養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濕悶熱的日子,民間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在這個時節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另外,要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麼?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記的就是:三伏天,吃什麼?有句老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伏天吃餃子、烙餅、面條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麥之後糧食充足的喜悅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經常慰問自己一下,多吃點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因為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更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吃面更有利於補充營養。具體到吃什麼,主要掌握四個要點:多酸多甘、補氣去火、新鮮干凈、補水養生。
●三伏飲食——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三伏飲食——新鮮干凈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6、入伏後如何養生及入伏吃什麼養生注意點
入伏後的養生莫貪涼,食補要清淡。入伏後吃餃子,面,多吃苦味食物,蔬果養生。
夏季養生莫貪涼
預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問題。夏季瓜果眾多,特別是西瓜,確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紅糖薑茶以平衡其寒性。海帶綠豆湯是很理想的清熱解暑食物,海帶能消痰軟堅、泄熱利水、止咳平喘,而綠豆清熱解毒、消除暑熱,一起煮湯味道也很特別。
用10克荷葉,加6克金銀花,再加10克黨參,組成解暑益氣湯,可以清解暑熱,生津止渴,也非常不錯,但身體偏虛寒的人應少吃。
中醫認為,夏天是陽氣最盛的季節,適合多吃些溫性食物,助陽升發。陽氣抒發出來,可以讓毛孔張開,汗液排泄通暢無阻,就算暑氣逼人,也能及時散熱,不致於出現中暑的現象。
相反,如果為了一時痛快,大吃寒涼性食物,身體的氣血遇熱則行,遇冷則凝,反而將散熱渠道堵塞了,更容易中暑。
食物清淡能養生
在食物「補養」方面,因為三伏天天氣炎熱,出汗甚多,加上晝長夜短,睡眠時間相對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飲食來支持,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補養」。這時節不適合吃得過於葷腥油膩,對於一般的人,三分葷七分素比較合理。
盛夏常出現胃脹、食慾不振的問題,可飲用香氣濃郁的花草茶以醒脾,還可以用豬脾與姜絲爆炒後隔水蒸熟來吃,有健脾開胃的功效;草果去心去皮。
切細,與羊肉、生薑、料酒同放燉鍋中,加水燉熟佐餐,能溫中燥濕,開郁消食;對於胃虛寒者,可用花椒、胡椒燉雞腎,能溫中止痛助消化;用當歸黃芪燉石斑魚,能補氣血,益精髓,對於氣血兩虛而常出現心悸患者大有裨益。
1、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日吃面,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
2、吃苦去肝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3、蔬果增食慾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7、入伏後怎麼養生 入伏後應該注意什麼
伏天養生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至於三伏天養生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有三伏貼、三伏灸等醫葯,三伏進補,加上適當的體育鍛煉。
三伏天養生之冬病夏治
由於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敷貼,葯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三伏天養生之三伏灸
三伏灸,祖國醫學的瑰寶三伏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祖國醫學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療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預防醫學,「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這種療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內陽氣也相對充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中葯製成葯餅,通過有經驗的針灸醫生辨證分析後,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貼敷灸治療。
三伏天養生之伏天進補
民間有「頭伏雞,二伏狗,三伏甲魚紅棗肚」,韓國人也有在伏天吃參雞湯、狗肉湯等進補的傳統,徐州人說「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葯方」,可見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進補的習俗。三伏進補養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點:溫度高,濕度大,白晝時間長,人相對睡眠時間少。進補應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分清虛實、對症補益,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隨意進補可能會加重人體損耗、火上澆油。如有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貪吃生冷食品,虛寒體質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飲等。
三伏天養生之夏練三伏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代長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現代醫學證明,在炎熱的高溫天氣中,人體內會產生一種應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對人體的傷害。由此可見人體本身有著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煉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認為養生修煉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練三伏要辯證避開高溫時段防中暑,醫生提醒:這種鍛煉方法對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別是年老體衰之人,或長時間生存於適宜溫度環境的人和孩子,其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較低,所以,這些人在伏天中還是避暑氣為妙。
三伏天如何養生?不同的人在伏天養生方法也不同!總之,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不可盲目而為之!
入伏後的注意事項
夏季養生莫貪涼
預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問題。夏季瓜果眾多,特別是西瓜,確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紅糖薑茶以平衡其寒性。海帶綠豆湯是很理想的清熱解暑食物,海帶能消痰軟堅、泄熱利水、止咳平喘,而綠豆清熱解毒、消除暑熱,一起煮湯味道也很特別。用10克荷葉,加6克金銀花,再加10克黨參,組成解暑益氣湯,可以清解暑熱,生津止渴,也非常不錯,但身體偏虛寒的人應少吃。
中醫認為,夏天是陽氣最盛的季節,適合多吃些溫性食物,助陽升發。陽氣抒發出來,可以讓毛孔張開,汗液排泄通暢無阻,就算暑氣逼人,也能及時散熱,不致於出現中暑的現象。相反,如果為了一時痛快,大吃寒涼性食物,身體的氣血遇熱則行,遇冷則凝,反而將散熱渠道堵塞了,更容易中暑。
食物清淡能養生
在食物「補養」方面,因為三伏天天氣炎熱,出汗甚多,加上晝長夜短,睡眠時間相對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飲食來支持,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補養」。這時節不適合吃得過於葷腥油膩,對於一般的人,三分葷七分素比較合理。
盛夏常出現胃脹、食慾不振的問題,可飲用香氣濃郁的花草茶以醒脾,還可以用豬脾與姜絲爆炒後隔水蒸熟來吃,有健脾開胃的功效;草果去心去皮,切細,與羊肉、生薑、料酒同放燉鍋中,加水燉熟佐餐,能溫中燥濕,開郁消食;對於胃虛寒者,可用花椒、胡椒燉雞腎,能溫中止痛助消化;用當歸黃芪燉石斑魚,能補氣血,益精髓,對於氣血兩虛而常出現心悸患者大有裨益。
8、入伏怎麼養生 入伏如何養生
伏天養生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至於三伏天養生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有三伏貼、三伏灸等醫葯,三伏進補,加上適當的體育鍛煉。
冬病夏治
由於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敷貼,葯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三伏灸
三伏灸,祖國醫學的瑰寶三伏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祖國醫學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療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預防醫學,「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這種療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內陽氣也相對充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中葯製成葯餅,通過有經驗的針灸醫生辨證分析後,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貼敷灸治療。
伏天進補
民間有「頭伏雞,二伏狗,三伏甲魚紅棗肚」,韓國人也有在伏天吃參雞湯、狗肉湯等進補的傳統,徐州人說「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葯方」,可見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進補的習俗。三伏進補養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點:溫度高,濕度大,白晝時間長,人相對睡眠時間少。進補應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分清虛實、對症補益,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隨意進補可能會加重人體損耗、火上澆油。如有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貪吃生冷食品,虛寒體質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飲等。
夏練三伏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代長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現代醫學證明,在炎熱的高溫天氣中,人體內會產生一種應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對人體的傷害。由此可見人體本身有著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煉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認為養生修煉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練三伏要辯證避開高溫時段防中暑,醫生提醒:這種鍛煉方法對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別是年老體衰之人,或長時間生存於適宜溫度環境的人和孩子,其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較低,所以,這些人在伏天中還是避暑氣為妙。
9、入伏的時間 入伏如何養生保健
伏天養生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至於三伏天養生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
民間有「頭伏雞,二伏狗,三伏甲魚紅棗肚」,韓國人也有在伏天吃參雞湯、狗肉湯等進補的傳統,徐州人說「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葯方」,可見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進補的習俗。三伏進補養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點:溫度高,濕度大,白晝時間長,人相對睡眠時間少。進補應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分清虛實、對症補益,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隨意進補可能會加重人體損耗、火上澆油。如有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貪吃生冷食品,虛寒體質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飲等。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代長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現代醫學證明,在炎熱的高溫天氣中,人體內會產生一種應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對人體的傷害。由此可見人體本身有著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煉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認為養生修煉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練三伏要辯證避開高溫時段防中暑,醫生提醒:這種鍛煉方法對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別是年老體衰之人,或長時間生存於適宜溫度環境的人和孩子,其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較低,所以,這些人在伏天中還是避暑氣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