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漢 休養生息介紹一下西漢的休養生息政策,越完整越好
當時的西漢和唐太宗時期一樣,都是剛結束社會戰亂的時期,由於都是經過長期的戰亂,所以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很慢,國力也不是很強盛,同時由於前期戰亂時期百姓都受到很重的苛捐雜稅和徭役,所以當時社會矛盾很尖銳.所以唐太宗和西漢初年,統治者為了緩和這種社會矛盾、提高國力,從而實施了一系列的仁政,進行了一系列的輕徭薄負、修養生息的政策,這也是每逢改朝換代和戰亂之後所必須實施的政策.這樣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
"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要天下安定,首先得百姓安定;要百姓安定,就必須給個空間給他們,讓他們可以或下去;民以食為天,讓百姓修養生息,有飯吃,百姓自然會安定下來.百姓安定下來了,社會才能安定下來,社會安定下來了國家才能健健康康的發展下去,國力才能提高上去.這就是我的個人看法和意見.
在我看來,以上的政策不僅對當時的封建社會有用,對現在也是非常有用的,甚至是將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項政策.在早幾年的農村生活條件不好,經濟條件差,連供家裡的小孩子上學都不能,有的連最基本的醫療衛生都不能保證.而當時農村農民還得按家裡的人口每年收割的時候向國家交納糧稅,沒糧的就用錢或者其他的東西代替.所以農村一些勞動力放棄了田間操作,都份份進城打工,這樣就造成了農業勞動力空虛,大量的田地荒廢,由於大量的農民工進城也給一些城市造成巨大的人口壓力.而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的發展.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大國,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農業也是我國最基本的經濟命脈.所以為了我國的發展,就必須妥善的處理好中國農村建設的問題.所以最近幾年中國大力宣傳"三農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促使者中國農村的現代化發展.他不僅免掉了農民的農業稅,而且還對農村的農民進行農業補貼等這一系列的護弄措施,在很大的程度上扭轉了中國農村的情況.所以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
所以在我看來修養生息、輕徭薄負的政策是可以一直延續下去的,也是一直都行的通的.
2、西漢初期休養生息政策內容和作用
一、漢高祖劉邦休養生息的內容:
1、解甲歸田:
凡退役歸農的軍吏卒,按軍功大小,分配田宅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劉邦鼓勵士兵回鄉生產一方面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又增加了社會勞動力,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2、勸民還鄉:
因戰亂逃亡山澤的民眾,歸還故里領取原有的田宅,戰爭期間流亡山澤沒有登記戶籍的人,令各歸其縣,登記戶籍,恢復原有田宅,這樣及增加了社會勞動力,又增加了繳納賦稅的人數,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3、釋奴為民:
因飢餓賣身為奴隸的釋放為平民,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社會勞動力。
4、十五稅一:
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有利於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二、休養生息的作用:
①鞏固西漢統治;
②推動經濟發展;
③奠定強盛基礎。
漢初漢高祖劉邦推行休養生息措施,他的後繼者文帝和景帝繼承了漢高祖的既定方針,繼續推行一系列治國的休養生息政策,使社會生產進一步發展,歷史上把文帝、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繁盛局面稱「文景之治」。
(2)休養生息原因. 目的. 措施擴展資料:
1、文景之治簡介:
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綉,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文景二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幹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
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2、無為而治思想
漢帝國建立之初,利用民眾對秦王朝殘厲法制的不滿,順從民意,進行了政治改革。為與民休養生息,採取了無為而治的統治思想,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無為而治本意並不是不為,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民眾自我能動性,適於統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規范,傾向於不妄為,適於每一個人。
無為政治看起來有消極保守的傾向,從另一種種角度看,卻透露出科學的客觀主義的精神。這種政策強調行政上不妄為,少有急切的舉措,避免苛政擾民,使社會生活在自然的狀況下得以安定。這種政治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進步。
文景時期,繼續推行漢初無為而治的思想,各項政治措施實際上都圍繞著無為而治的思想展開,並適當補益損革,使得漢朝國力逐步恢復。
文景時代比較寬和的政治空氣,有利於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漢書·食貨志上》說,「文帝即位,躬修位節,以安百姓」,對於當時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3、休養生息的主觀與客觀原因是什麼
休養生息的主觀原因是漢廷推崇黃老治術,客觀原因是多年戰亂導致漢初社會經濟凋敝,急需時間休養生息,重建家園。
(一)主觀上,漢代推崇黃老治術。經過秦國後期連年戰亂,民生凋敝,西漢建立後,急需統一思想,穩定民心。而漢初國家統一後,「東西異制、郡國並行、法俗兼存、秦楚雜糅」,東西文化差異很大,也需要一種思想去統一。此時,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既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又適應了漢初的休養生息的政策的需要。劉邦立朝後,即令陸賈總結秦亡的教訓,作為借鑒。陸賈根據黃老思想,結合當時的社會情況,提出「事逾煩,天下逾亂;法逾滋,而奸逾熾」,故「道大於無為」。黃老思想在這個時候受到政治社會的重視,從皇帝到朝廷官員無不尊崇,漢帝、竇太後「好黃帝、老子言,景帝及諸竇皆讀《老子》,尊其術」, 而蕭何、曹參、劉安、汲黯、陳平、呂後、司馬季主、安丘生、王生、黃生等也都是著名的黃老思想的信奉者。在黃老思想占社會主流的情況下,漢初整個政治社會側重於黃老的清靜無為,與民休息,垂拱而治。
(二)客觀上,任何朝代在經歷國家大動盪後,都需要發展生產,安定生活,恢復元氣。漢初,由於秦朝的苛政和連年戰爭,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統治者需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恢復和發展生產,以鞏固剛剛建立的封建政權。《漢書·食貨志》中記載,「漢興,接秦之弊,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飢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可見,漢初的社會經濟狀況是極其惡劣的。與此同時,經過秦末農民戰爭動亂和楚漢之爭,生靈塗炭,漢初政權與北方匈奴軍事力量對比不佔優勢,急需時間休養生息,改變社會經濟凋敝的局面。而黃老治術「無為而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思想, 正適應了該時代的要求,從而休養生息成為漢初治國理念。而這種治國理念的實踐,也證明休養生息政策行之有效。據《史記》記載,經過努力,「君臣俱欲休息余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休養生息,使漢朝贏得了寶貴時間,增強了國家實力,出現了文景之治的開國盛世,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4、漢初統治者採取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是人什麼?主要措施有哪些?有什麼意義
原因:社會經濟蕭條和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
主要措施:漢高祖:解甲歸田、勸民還鄉、釋奴為民、十五稅一;文帝、景帝:輕徭薄賦、減輕刑罰。
意義及影響:使得漢朝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加強了國家實力,出現了「文景之治」的開國盛世,,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5、西漢初年統治者為恢復和發展經濟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休養生息的政策。
主要是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因為採用「休養生息」的政策,才有了「文景之治」。
休養生息政策是西漢初年的國策,這個政策是由劉邦及其群臣所一起制定的。漢高祖之後的幾代皇帝,特別是文、景兩代,都大力推行休養生息政策。即使漢武帝時期,後期因為長期對匈奴作戰的原因,全國戶數銳減,所以在武帝末年以及隨後的昭帝、宣帝年間也都採取了休養生息政策。而且這一政策幾乎成了往後歷朝歷代初定天下時候所採取的國策。可見休養生息政策到了後來已經成為了一個純粹的經濟政策、是國家調整社會經濟的一個手段之一。所謂「休養生息」,即在社會大動盪或長期戰爭之後統治者實行的寬刑薄賦政策,以保養民力,增殖人口,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那麼漢初統治者及其後的繼承者,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1、原因
(1)漢初統治者親身經歷了秦朝滅亡的過程,吸取秦王朝教訓是其採取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之一。劉邦本人經歷過農民戰爭,他本身是通過農民起義當上皇帝的,親身感受到農民戰爭的巨大威力,體會到秦王朝的滅亡是在賦稅、徭役、刑罰等方面過重所致。秦王朝賦稅重,占農民收成的2/3;農民還要負擔沉重的徭役和兵役,史書記載,秦朝全國人口約2000萬,征發徭役和兵役的總人數達二三百萬,光是修建阿房宮和驪山墓這兩項工程,就征發了70多萬人;秦朝的刑法十分嚴酷,光是死刑就有砍頭、腰斬、活埋、車裂等多種,還有斬腳、割鼻等摧殘人體的肉刑法,連坐、株連、「夷三族」等。這樣的情況,人民怎能不怨聲載道、社會經濟怎能不趨於崩潰、秦朝怎能不覆滅?所以漢初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聽取意見,減輕刑罰,減少冤獄,吏治清明。
(2)社會經濟凋敝也迫使其不能不採取休養生息政策的重要原因。中國西漢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平淮書》中寫道:
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銄,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而不軌逐利之民,蓄積余業以稽市場,……米至石萬錢,馬一匹則百金。
這是司馬遷筆下的西漢剛剛建立時的社會面貌,主要是社會經濟狀況,國內到處是一片荒涼殘破的景象。物資匱乏,連皇帝也弄不到4匹毛色一樣的馬來拉車子,將相只能坐牛車;糧食、馬匹的價格異常昂貴,1石米的價格高達1萬錢,一匹馬的價格則需要百兩黃金。可以想像在廣袤的國土上有多少人民流離失所,風餐露宿了。面對社會經濟殘破的局面,西漢王朝的統治怎樣才能鞏固,維持下去?是西漢統治者急需解決的問題。
基於上述的兩點原因,為了恢復社會經濟,刺激生產力的發展,鞏固封建統治,漢初實行了休養生息政策。那麼措施有哪些?
2、措施
漢高祖劉邦時期:(1)勞力歸農。讓大量士兵復員,分給他們一定數量的田地,並免除一定期限的徭役;下令逃亡人口各歸原籍,恢復他們原有的土地房屋;把由於飢餓而賣身為奴婢的人,釋放為平民。(2)輕徭薄役,漢政府鑒於秦朝濫用民力導致的嚴重後果,因此比較珍惜民力,縮短了人民服役時間,規定全國男子從23歲開始服役,56歲免役,並且可以以錢代役。(3)薄斂賦稅,規定田賦為十五稅一(就是政府每年向土地所有者徵收占收獲物1/15的田稅)。(4)鼓勵生育,漢政府為了提高全國戶數,在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頒布「民產子」詔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兩年賦稅,這項政策使得漢初人口得到極大的提高。
漢高祖之後的幾代皇帝,特別是文、景兩代(漢文帝與景帝共在位39年),都大力推行休養生息政策。主要內容:(1)重視農業生產。進一步推行「輕徭薄賦、獎勵生產」的政策,把田租減為三十稅一,嘉獎努力耕田的人;文帝減輕了人頭稅和徭役,實行與民休息的措施。(2)提倡節儉。如文帝身體力行,帶頭提倡:取消建造價昂貴的露台;死前留遺囑,主張自己的喪事從簡。(3)減輕刑罰。文帝廢除了親屬連坐法,用笞刑(用竹板子打)代替殘損肢體的肉刑;景帝再減輕了笞刑。
通過和秦朝在賦稅、徭役、刑罰等方面比較得出:秦朝實行暴政,導致人民民不聊生。在秦朝時農民要將收獲物的2/3以上交給國家,漢初皇帝薄賦勸農,田租在漢高祖時為十五稅一,文帝時為三十稅一;徭役方面減輕了很多,農民有足夠的時間從事農業生產;刑法方面不象秦朝刑法十分嚴酷,動不動就慘遭殺害。……
那麼漢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有什麼成效呢?
3、成效
休養生息政策的實施,在漢高祖時期,西漢的社會經濟已經得到恢復發展,穩定和鞏固了漢朝的封建統治秩序。到文景年間,社會經濟全面回升,出現了治世局面—文景之治,為西漢達到鼎盛時期奠定了好的基礎。漢武帝時期,西漢的社會面貌完全煥然一新了,在世界威名遠播。司馬遷的《史記.平淮書》反映了漢朝經過休養生息政策後,到漢武帝時國力強盛的景象:
至今上即位數歲,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
這是跟上面描述的景象完全不同的情況,真實反映了漢朝休養生息政策使西漢從廢墟上建立到逐漸興盛、經濟發展的歷史。
6、西漢初年,統治者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劉邦促進增加勞動的措施主要分為三點。
一、徵收較低的賦稅和減少徭役,據相關史料記載,劉邦在位時期向農民徵收的稅率曾經低到三十分之一。
二、開放國家資源尤其是允許土地買賣,漢代前期朝廷允許私人開采鐵礦、製造食鹽、進行土地買賣(近年來新出土的竹簡《二年律令》就明文允許私人的土地流轉),這一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與此同時漢代手工工商業也得到長足發展。
三、避免對外戰爭,自楚漢爭霸以來漢初人口集聚下降,為了恢復國力漢初歷代帝王一直致力於避免與北方匈奴經行大規模的戰爭。
劉邦→漢高祖
漢初休養生息政策
四個問題:一、什麼是休養生息政策?二、為什麼漢初統治者採取休養生息政策?三、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四、休養生息政策的作用。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及時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的思維呈現一種動態,使知識消化、理解。
休養生息政策是西漢建立後統治者實行的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民力,增殖人口,以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有兩點原因(板書):
原因:①政治、經濟的困窘(板書)
②吸取秦亡教訓
誰能舉例子來說一說呢?
當時國家很窮,皇帝連四匹一樣毛色的馬都找不到,將相只能乘牛車,「民失作業而大飢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色。面對這種現實,漢初統治者只有廢除秦朝苛法,與民休息,恢復社會經濟,才能使統治長治久安。另外,劉邦本人親自參加了秦末農民戰爭,親眼目睹了秦亡的過程,他注意吸取秦亡的教訓。他叫陸賈寫些文章,分析秦朝為什麼會失天下,他為什麼能夠得天下。於是陸賈寫了幾篇文章,呈送漢高祖,稱為《新語》。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他在《無為第四》中寫到:「秦始皇設為車裂之誅,以斂姦邪。築長城於戎境,以備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事愈煩,天下愈亂,法愈滋,而奸愈熾,兵馬益設,而敵人愈多。秦非不欲為治,然失之者,乃舉措暴眾而用刑太極故也」。所似,他建議劉邦多給農民種地的時間,寬刑薄賦,與民休息。因此,劉邦採取了休養生息政策。
休養生息的政策措施是什麼?學生看書回答。
政治上:鏟除異姓王
經濟上:輕徭薄賦慎刑
在楚漢戰爭中,劉邦為了取得勝利,籠絡軍心,分封了七位功臣名將,由於不是劉氏家族,稱為異姓王。西漢建立後,異姓王擁兵自重,專制一方,對抗中央,甚至企圖謀反。所以劉邦立下了「非劉氏不可王」的誓言,做出「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決定。鏟除異姓王,穩定邊疆局勢。經濟上,他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包括:大量兵士罷歸家鄉,復故田宅,免自賣為奴婢者為庶人,抑制商人,減輕田租為十五稅一。再指導學生看書上的小字部分更進一步說明西漢初年的休養生息政策減輕了農民了負擔,不難推出休養生息政策的作用:增加了農業勞動力,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促進了西漢初年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畫線部分板書)
自漢高祖劉邦之後,漢惠帝、漢景帝連續幾代人都保持了政策的穩定,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社會經濟得到恢復,中國封建社會出現第一個治世局面即「文景之治」
7、大一統的漢朝 休養生息政策原因1 2 簡短
(1)客觀原因。長期戰爭導致經濟凋敝,國家貧困。
(2)主觀原因。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欲圖長治久安。
不論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都要求恢復社會經濟。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最根本的目的還是鞏固封建統治。
8、汗初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因為經過秦來朝末年至西漢初年中間時期一系列的大戰爭後,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國家元自氣大傷,因此到漢文帝和漢景帝時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決定「不誤農時」、「與民休息」,經過「文景之治」這段時期的休整和積累,到漢武帝時期國家已經恢復元氣,力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9、西漢施行體養生息政策30字?
一、漢高祖劉邦休養生息的內容:
1、解甲歸田:
凡退役歸農的軍吏卒,按軍功大小,分配田宅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劉邦鼓勵士兵回鄉生產一方面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又增加了社會勞動力,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2、勸民還鄉:
因戰亂逃亡山澤的民眾,歸還故里領取原有的田宅,戰爭期間流亡山澤沒有登記戶籍的人,令各歸其縣,登記戶籍,恢復原有田宅,這樣及增加了社會勞動力,又增加了繳納賦稅的人數,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3、釋奴為民:
因飢餓賣身為奴隸的釋放為平民,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社會勞動力。
4、十五稅一:
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有利於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二、休養生息的作用:
①鞏固西漢統治;
②推動經濟發展;
③奠定強盛基礎。
漢初漢高祖劉邦推行休養生息措施,他的後繼者文帝和景帝繼承了漢高祖的既定方針,繼續推行一系列治國的休養生息政策,使社會生產進一步發展,歷史上把文帝、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繁盛局面稱「文景之治」。
(9)休養生息原因. 目的. 措施擴展資料:
1、文景之治簡介:
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綉,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文景二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幹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
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2、無為而治思想
漢帝國建立之初,利用民眾對秦王朝殘厲法制的不滿,順從民意,進行了政治改革。為與民休養生息,採取了無為而治的統治思想,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無為而治本意並不是不為,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民眾自我能動性,適於統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規范,傾向於不妄為,適於每一個人。
無為政治看起來有消極保守的傾向,從另一種種角度看,卻透露出科學的客觀主義的精神。這種政策強調行政上不妄為,少有急切的舉措,避免苛政擾民,使社會生活在自然的狀況下得以安定。這種政治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進步。
文景時期,繼續推行漢初無為而治的思想,各項政治措施實際上都圍繞著無為而治的思想展開,並適當補益損革,使得漢朝國力逐步恢復。
文景時代比較寬和的政治空氣,有利於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漢書·食貨志上》說,「文帝即位,躬修位節,以安百姓」,對於當時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景之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為而治
漢初的休養生息的故事
休養生息政策指大動盪、或長期戰爭以後,統治者不搞勞民傷財、嚴刑峻法的統治,改以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民力,增殖人口,以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休養生息政策自漢高祖開始,歷經幾代皇帝(惠帝、呂後、文帝、景帝),執行了六七十年.結果是「海內殷富,國力充實」.班固說:「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 無為而治漢高祖稱帝後,有鑒於秦亡經驗,遂在政策上採取道家「黃老治術」、「無為而治」的理念.主要措施:漢高祖:解甲歸田、勸民還鄉、釋奴為民、十五稅一;文帝、景帝:輕徭薄賦、減輕刑罰
緹縈救父
漢文帝的四年中,有人上書告發淳於意。按照刑法應當專車押送他向西到長安。淳於意有5個女兒,跟著(囚車)在哭。淳於意生氣,罵道:「生女兒不生男孩,危急時沒有人能幫忙。」這時小女兒緹縈因父親的話而悲傷,就跟父親向西行,上書說:「我的父親做官吏,齊地的人都說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應當獲罪受刑。我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復生感到悲痛,而受過刑的人不能再長出新的肢體,即使想改過自新,也沒辦法了。我願意捨身做官府中的女僕來贖父親的罪過,讓(他)能改過自新。」皇上聽到後為她的意願感到悲傷,這年就去除了肉刑法。
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對當今減輕農民負擔的啟示
戰爭給西漢王朝留下了什麼呢?(生看書概括)社會殘破不堪,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使得經濟凋敝,國家十分貧窮,人民逃避戰亂,也大量流亡。漢初的人口數在經歷長期戰亂後大大減少。(投影文字資料:「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這就是說,即使是上層統治者,生活狀況遠不比前代,那麼,可以想像當時農民的生活狀況一定是很凄慘的。這種客觀現實迫使西漢統治者只能採取讓人民「安居樂業」的辦法,來恢復生產,使經濟狀況好轉,這種政策就是「休養生息」政策,它的特點就是輕徭(徭役)薄賦(賦稅)、與民休息。以上所述,就是該政策實行的客觀原因。另一方面,對施行這一政策的統治者來說,其主觀原因又如何呢?(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後得出結論)漢初統治者,包括皇帝劉邦及他的重要大臣。大多出身於普通百姓或下層小吏,又都參加了秦末農民大起義,因此深知民間疾苦,同時又能夠吸取秦朝亡於暴政的教訓,所以才針對民間所急需採取了「休養生息」政策,這是這一政策實施的主觀原因。農民需要土地來生產糧食,需要房屋來居住,需要少交納租稅以便確保生活所需)為此,漢高祖採取的措施正能夠滿足或部分滿足這些:①士兵復員生產(農民數量增多),免除若干年徭役(勞動時間有保證)。②讓戰時逃亡的人回家,發還原有的土地房屋(有土地進行生產)。③釋放因飢餓賣身為奴(男子)婢(女子)的人為平民(可以擁有部分勞動產品)。④田租定為十五稅一(農民自留產品有較大增加)。這樣的措施,使農民能夠安定下來;「安居」,同時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樂業」。從而帶來了社會秩序安定、社會經濟逐漸得到恢復。這就是「休養生息」政策的作用。
現在已不是漢初了……
試論漢初的修養生息政策
1.輕徭薄賦
由於長期的戰爭,使得漢初的經濟受到重創,民不聊生,土地荒蕪,人口
銳減,這時適時施行輕徭薄賦,對於穩定人心具有積極的作用。
2.與民休息
對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採取不幹涉主義或少干涉主義,藉以安定民心,發展社會生產。
3.清靜無為
好靜」是針對統治者的騷擾而提出的,「無為」是針對統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無欲」是針對統治者的貪欲而提出的。老子認為,為政者應當能做到「無為而治」,有管理而不幹涉,有君主而不壓迫。讓人民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人民就能夠安平富足,社會自然能夠和諧安穩。
「無為」就是不做任何違反自然規律、有損道德規范、違反社會法則,有害眾生的事。但這里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為、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老子說過「無為而無不為」,意思是說:不妄為,就沒有什麼事情做不成的。這里,「無為」乃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無不為」是指不妄為所產生的效果。老子還曾談道,「為無為,則無不治,」意思是說以「無為」的態度去對待社會人生,一切事情沒有做不到、辦不好的。因此,老子所講的「無為」並不是消極等待,毫無作為的,而是「為無為」、「為而不恃」、「為而不爭」,即以「無為「的態度去「為「,去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西漢初年,統治者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又是如何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的?
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到處都是一片荒涼的景象。漢高祖及其後的漢文帝、 漢孝景帝
漢景帝等,吸取秦滅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和勞役等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文景時期,提倡節儉,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發展。歷來被視為封建社會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治理措施:
1.減輕雜稅
2.重視農業
3.抑制豪強
4.休養生息
參考資料: http://ke.baidu.com/view/19249.html?wtp=tt
與秦朝的統治政策相比,漢初實行的體養生息政策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有怎樣的好處?
與秦朝的統治政策相比,漢初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的好處是:
(1)漢初統治者親身經歷了秦朝滅亡的過程。
(2)社會經濟凋敝也迫使其不能不採取休養 生息政策的重要原因。
(3)封建國家暫時放鬆對農民的剝削,減輕 農民的徭役負擔,通過減輕刑罰安定民心, 將封建剝削降到農民可以接受的程度。
(4)「休養生息」政策符合西漢的社會現狀, 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10、西漢初年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使飽經戰亂的中原之地盡快的恢復和發展。
自新末大亂到天下再次一統,歷經近20年的時間,此間百姓傷亡慘重,戰死和病餓而死者不計其復數,到劉秀再次統一天下之後,天下人口已經是「十有二存」了。
為了使飽經戰制亂的中原之地盡快的恢復和發展,劉秀連續下達了六道釋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漢末年以來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淪為奴婢的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也使得戰亂之後大量土百地荒蕪而人口又不足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10)休養生息原因. 目的. 措施擴展資料:
西漢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1、整頓吏治,提倡節儉。
光武度鑒於西漢後期吏治敗問壞、官僚奢侈腐化的積弊,即位以後,注意整頓吏治,躬行節儉,獎勵廉潔,選拔賢能以為地方官吏;並對地方官吏嚴格要求,賞罰從嚴。因而經過整頓之後,官場風氣答為之一變。
2、薄賦斂,省刑法,與民休戚。
東漢初年,針對戰亂之後,生產凋敝,人口銳減的情況,光武注意實行與民休養生息政策,而首先是薄賦斂。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詔恢復西漢前期三十稅一的賦制。其次是省刑法。再其次是偃武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