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想多學習一些關於經絡和五行養生【五臟六腑】的專業知識,我該從哪開始學起?謝謝!
中醫基礎理論。這本書看不懂,學其他的都沒用。
2、十二時辰養生法的五行調養
一、治則:實則泄其子,虛則補其母;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
五行相生關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每個房間分四條經。
二、火:為心;配小腸;心與小腸互為表裡;木生火配肝;火生土配脾。
(一)養心調理健康處方
1.經穴處方:心經、心包經、膽經
心俞、膽俞、內關。
2.脊柱處方:C3、C4、T1_T5手法:彈撥、順壓、校正錯位錐體。
3.足道處方:
(1)基本反射區:腎、輸尿管、膀胱、尿道。
(2)症狀反射區:心、頸椎。
(3)關聯反射區:膽。
4.食療葯膳處方:芝麻醬炒紅豆銀杏茶、老玉米、燕麥。
5.按摩處方:按心包經、敲膽經。
6.運動處方:腹式呼吸法、312經絡鍛煉法、心臟舒張功、五步肢體操。
7.音樂處方:五行音樂:徵(火)。
8.耳穴處方:心、膽、大腦。
(二)養心調理手法→心血管系統調理
火曰炎上,代表了溫熱、向上等性質,在人體為心。
適應症:睡眠調理、心理減壓、冠心病:心慌、失眠、多夢。
作用層次:脈;脈屬火。
五行手法:摩擦類手法:擦法、摩法、抹法、搓法、推法。
按法、壓法、點法。 1.卯時(5:00至7:00)。見晨光即披衣起床,叩齒300次,轉動兩肩,活動筋骨,先將兩手搓熱,擦鼻兩旁、熨摩兩目六七遍;再將兩耳揉卷五六遍;然後以兩手抱後腦,手心掩耳,用食指彈中指、擊腦後各24次。然後去室外打太極拳或練其他導引術。
2.辰時(7:00至9:00)。起床健身後,飲一杯白開水,用木梳梳發百餘遍,有醒腦明月的作用。洗臉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飽。飯後,徐徐行走百步,邊走邊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虛弱,輕微活動和按摩腹部可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
3.巳時(9:00至11:00)。此時或讀書、或理家,或種菜養花。疲倦時即閉目靜坐養神,或叩齒咽津數十口。不宜高聲與人長談,因為說話耗氣,老年人本來氣弱,所以須「寡言語以養氣」。
4、午時(11:00至13:00)。午餐應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軟,不要吃生冷堅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飽。食後用茶漱口,滌去滑膩,然後午休。
5.未時(13:00至15:00)。此時或午眠或練氣功,或邀友弈棋,或瀏覽時事(相當於現代人看報),或做家務。
6.申時(15:00至17:00)。此時或讀名人詩文,或練書法。或去田園綠地,或觀落霞。
7.酉時(17:00至19:00)。晚餐宜早,宜少,可飲酒一小杯,不可至醉。用熱水洗腳,有降火、活血、除濕之功效。晚漱口,滌去飲食之毒氣殘物,以利口齒。
8.戌時(19:00至21:00)。輕微活動後安眠。睡時宜右側,「睡如弓」。先睡心,後睡眠,即睡前什麼都不想,自然入睡。
9.亥子(21:00至1:00)。安睡以養元氣,環境宜靜,排除干擾。「睡不厭蹴,覺不厭舒」。即睡時可屈膝而卧,醒時宜伸腳舒體,使氣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種姿勢。
10.丑寅(1:00至5:00)。此時為精氣發生之時,人以精為寶,宜節制房事,但也不宜強制,60歲以後可20日或一個月一次。
3、經絡養身作用大不大呢?中醫經絡養身跟一般的經絡養身方法有什麼不同呢?所謂的五行經絡養身又是什麼呢?
中醫養生學說之所以長盛不衰,行之有效,是因為其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形成,重視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統一,強調整體性,善於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
一、保養精、氣、神
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
精,泛指人體一切營養物質,有先天與後天之分,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後天之精來源於飲食。精主要由腎來管理,常常有「腎精」之稱。「人始生,先成精」,精不僅是構成人體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體的整個生長。發育、生殖、衰老過程。
氣,是維護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精微物質。是推動人體臟腑組織機能活動的動力,它既是物質的代稱,也是功能的表現。現代實驗研究亦表明,「氣」可能是免疫力形成的物質基礎。故氣不可耗,不可滯,滯耗則多病。
神,是指人體的一系列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為心(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大腦)所主。心為人體的最高司令官,神則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則神氣充足,神氣充足則身強.
精充、氣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證;精虧、氣虛、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氣、神雖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存則僅存,亡則俱亡。張景岳說:「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
二、生活要有規律 三、順應四時陰陽
四、善於調節情志 五、動靜結合
中醫養生亦重視健身運動,因為長期堅持運動鍛煉,是人體維持健康、增強體質、永幕青春的秘決
中醫養生在強調動的同時,並不忽視靜的一面,主張動靜結合。事實證明,許多職業運動員並不是長壽者。所以延壽不但需要動,而且也需要靜。動中求靜,靜中求動,動靜結合是科學、合理的健康長壽之道。
4、所謂的五行養生是什麼?和中醫養生有什麼區別?
五行養生主要值得是我們中國古時候的人堆認識世界的說法,而中醫養生則是在古老哲學的養生方法之下,進一步的奠定了中醫的養生方法。
在古代的時候有一種說法,如果一個人生病了,就極有可能是這個人的五行缺了什麼,例如說這個人五行卻金木水等等說法,而在古時候,具體的五行則是提現在金木水火土上面。
如果在古代的時候你被人說是五行缺火,那你可能會容易患有心血管病,冠心病和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等疾病,在老年的時候還可能會發生腦出血。
如果在古代的時候被人說是五行缺木,那你可能會容易患有肝膽方面的疾病,而且容易患有高血壓和中風等過敏性的疾病,五行缺木的人還很容易在老年的時候患有精神系統失調的年痴呆症等。
如果在古代的時候被人說是五行缺土的話,那這個人可能會容易經常的腹痛,腹瀉,偶爾該發生一兩個水腫,在時候比較濕潤的時候還會氣虛等等。
而如果是五行缺金的話,這個人就可能會患有燥熱性疾病,例如會經常咳嗽,和慢性支氣管炎等等,並且還會經常的發生便秘等等。
但如果是五行缺水的話,那就可能會患有水腫,腰痛和不孕症等關於腎的疾病,因為五行缺水的人經常會陽氣不足,所以還會患有命火不足的疾病等等。
而現在的中醫養生只是將它更進一步,並且將說法說的更加通俗易懂罷了,但是在治療的手段上面會比古代的治療手段更加的先進,雖然他們各有不同,但卻都有養生健體的功效,雖然中醫講究的是有「有諸內者,必行諸外」。
5、經絡五行健康
漢帝推拿,漢帝經絡推拿,路路通推拿、
6、黃帝內經養生作息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