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冬至這幾天吃什麼最養生

冬至這幾天吃什麼最養生

發布時間:2021-02-12 04:02:49

1、知道今天是冬至,吃什麼最好

傳統飲食

編輯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中國人冬至的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古人喜賀冬至,今人雖多不以為節,但冬節再怎麼說也是「年時八節」之一,吃貨們還是不會放過這有著各種冬至特色美食的節日的:如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糍、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

北方普遍吃水餃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

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山東滕州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

滕州羊肉湯

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數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數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滕州羊肉湯主要將羊骨頭一起投入大鍋里熬湯,再將切成砣的新鮮羊肉與清洗干凈的羊雜一起投入湯鍋中煮。煮熟後撈起來瀝干,然後切成薄片放入滾開水裡一氽,再倒入湯碗中,沖入滾燙雪白的羊湯水,撒上碧綠的蔥花,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羊肉湯就做成了。配上一個由辣椒油、花椒面、鹽、味精等調和就成羊肉湯。

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番薯湯果

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

「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翻」過去。

湯果,跟湯團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裡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說法。

寧波人在做番薯湯果時,習慣加酒釀。在寧波話中,酒釀也叫「漿板」,「漿」又跟寧波話「漲」同音,取其「財運高漲」、「福氣高漲」的好彩頭。[9] 

台灣糯糕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

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蘿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浙江台州擂圓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節氣,在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餚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人來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後全家人歡樂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圓」(擂圓,又叫硬擂圓、翻糙圓)是台州的老傳統,擂圓取圓圓潤潤、團圓之意。

擂圓是冬至的重頭戲,「圓」意味著「團圓」「圓滿」,與平日里吃的湯圓相比,臨海人的冬至圓不但內容豐富、形式各異,而且意味深長。擂圓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溫水揉成面團,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圓子揉圓,煮熟後放在豆黃粉里滾拌,因為這個過程臨海的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圓起名叫「擂圓」,而豆黃粉是用黃豆炒熟後磨成粉再拌入紅糖,味道香甜濃郁,配上糯米圓的細膩糯軟,令人食慾大增。夾一個粘滿豆粉的擂圓,趁熱咬上一口,香噴噴、甜滋滋、暖烘烘、軟綿綿,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除了經典的甜圓,也有很多家裡喜歡鹹的冬至圓,咸圓就是在糯米團里放餡,包類似豬肉、豆腐乾、冬筍、香菇、紅蘿卜、白蘿卜等細丁,可蒸可煮,鮮香多汁,另有一番滋味。

江蘇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雲:「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糍陰干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糍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產最為出名,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安徽合肥吃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風俗與節氣、氣候、農事有關。冬至過後即是數九寒天,每隔九天數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嚴冬,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面,才算是過了一個冬至。

潮汕、閩南地區的湯圓

潮汕地區漢族民諺雲:「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圓後,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

現代台灣著名學者林再復在《閩南人》一書中描述台灣冬節(閩南語稱冬至為冬節)之日「家家戶戶清晨要以冬至圓仔致祭祖先……從大門、小門、窗門、倉門、床、櫃、桌、井、廁、牛舍、豬舍都得以冬至圓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四式湯圓

先將綠豆、紅豆、糖冬瓜、 芋頭分別煮或蒸熟,去皮,分別加入白糖、芝麻、熟豬油等調味品製成四種甜餡料,將湯圓皮分別包入四種不同的餡心,做上記號。將四種湯圓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裝不同餡料的湯圓各一個。

浙江嘉興桂圓燒蛋

冬至古代為大節日,嘉興重冬至,俗諺「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風。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冬至祀先,冠蓋相賀,如元旦儀」。民間崇尚冬至進補,有赤豆糯米飯、人參湯;白木耳、核桃仁燉酒、桂圓煮雞蛋等。[10] 

至今,嘉興仍然傳承冬至吃「桂圓燒蛋」的習俗,老人們說因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長,不吃的話會凍一晚上,半夜還會肚子餓。

紅棗桂圓燒蛋製作

原料:桂圓干,紅棗(可放可不放),雞蛋,水,紅糖/冰糖(可有可無)。
做法:

將剝好的桂圓干(和紅棗)快速的沖洗一遍,放入煮鍋內,加適量水。

用大火將桂圓(紅棗)水煮開,然後調成最小火慢慢篤15分鍾。

15分鍾後,可見桂圓(紅 棗)已經如圖一樣泡開脹大了。

將雞蛋直接打入桂圓紅棗湯中,開中火將雞蛋滾一分鍾後,調成小火將雞蛋再燜約1到3分鍾

將湯盛出即可。

合肥南瓜餅

冬至過了眼看年,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餅,大街小巷彌漫著南瓜餅的香味,並且還有一句諺語叫做「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就是說過了冬至,就會夜短日長了,

1.准備好所有食材。把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拌勻。

把南瓜削皮去籽切成薄片放在碗中。

蓋上蓋子,把南瓜碗放入微波爐,分次轉8分鍾左右,直至南瓜軟爛。

南瓜碗從微波爐中拿出,趁熱加入白砂糖,攪拌均勻。

用湯匙把南瓜壓成南瓜泥。

把南瓜泥倒入糯米和粘米粉盆中。

用筷子把南瓜和粉攪拌成雪花狀,如太干可以稍微加入一點牛奶或者清水。

用手把麵糊揉成光滑的面團,然後搓成長條,分成大小相當的坯子。

把坯子放在手中壓扁。

放入適量的紅豆沙。

把放有紅豆沙的面團收口,輕輕地在砧板上按成餅狀。

把南瓜餅兩面沾上麵包糠。

鍋中倒入適量的植物油,放入南瓜餅,用小火煎至兩面金黃色即可。

出鍋後的南瓜餅放在廚房餐巾紙上吸走多餘的油即可裝盤食用。

2、冬至養生吃什麼,多吃這5種食物

1、紅糖水
zd寒冷的冬季強調溫補,紅糖水是最好的溫補品。其好處在於「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淤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且富含豐富的鈣、鐵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
2、山楂
冬季是山楂的上市季節,山楂既是食品又是葯品,具有開胃、消食、活血的功效。
3、花生
花生性味甘、平,可健脾和胃、潤肺化痰、益氣止血,用於脾虛消瘦、食少乏力、乾咳少痰、產後乳汁不足等症。
4、栗版子
 栗子有「千果之王」的美稱,還是益腎宜氣的「補葯」。栗子主要功效為養胃健脾、補腎強筋,老少咸宜。栗子燉雞,適合脾虛怕冷的人,有益氣補腎的功效。
5、枸杞
一般冬季的養生原則應以益氣助陽,滋陰補腎為主,而枸杞就是冬季進補的好選擇。枸杞是上乘的滋補葯,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其中蛋白質為20%左右、脂肪為10%左右,糖為40%左右,剩下的30%左右為無機鹽和多種維生權素,主治肝腎陰虧、腰膝酸痛、視力衰弱和糖尿病(內分泌科)等症。
6、紅薯
紅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以及鉀、鎂、銅、硒、鈣等10餘種微量元素。

3、冬至吃什麼養生最好 多吃八種食物健脾養胃

宜於冬至進補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為平補、溫補、滋補三大類。一般說來,溫補宜用熱性食物,用於氣虛;滋補宜用寒性食物,用於血虛;無氣虛血虛則宜用平性食物,是謂平補。
平補:豬肉及其肝、腎、肺等,蛋類、母雞、鴨、豆腐,芹菜、蘿卜、桂圓、蘑菇類,蜂蜜、蜂乳等。
滋補:甲魚、鯽魚、淡菜、海帶、海蜇、梨、橘、蘋果、香蕉、百合、芝麻、綠豆、赤豆、豌豆、黃花菜、銀耳、燕窩等。
溫補: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內臟,狗肉,公雞,鵝,海參,烏賊,鹿肉,大棗、核桃、扁豆,薯芋類,蔥、蒜、韭、姜,蠶豆,小麥粉,酒類等。

4、冬至,吃什麼最暖和最養生呢?

1、 祛寒嬌耳湯 】

嬌耳,即餃子。吃餃子是北方立冬時節的傳統習俗,以此紀念醫聖張仲景施湯救百姓。相傳東漢時節,正值冬日,張仲景回鄉之時路過南陽,看到當地百姓飢寒交迫,許多人耳朵都凍掉了,於是他將羊肉、辣椒、生薑等祛寒溫陽的食材剁成餡,包在麵皮里捏成耳朵形狀,煮熟後送給百姓連湯食用,有驅寒保暖之功。

2、 蘿卜羊肉湯

俗話說:“冬吃蘿卜賽人參”。秋冬交際之時,寒邪容易入侵體內,最先侵襲的臟腑則是肺臟。從中醫角度來講,白蘿卜味甘辛、性涼,入肺、胃二經,有潤肺、養陰、行氣、開胃之功。然而白蘿卜性偏涼,不宜生食,燉蘿卜湯則是最適合的做法。

立冬進補,羊肉則是很好的選擇,其性溫熱,有益氣補虛、溫補腎陽、驅散寒邪之功。但羊肉略偏燥熱,與白蘿卜同燉煮,蘿卜可中和羊肉的熱性,羊肉可溫養蘿卜之寒性,有健脾開胃、補益氣血之功。製作羊肉蘿卜湯,需先將羊肉焯水以去除血水和腥味,白蘿卜切塊,放入湯煲內,加入生薑、蔥、花椒等調味,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熬煮1小時,至羊肉軟爛後,加入白鬍椒調味即可。

羊肉蘿卜湯,適合氣血虛弱、畏寒肢冷、疲勞無力的人群食用,從地區來講更適合北方人群食用。

3、 白菜栗子湯

民諺有雲:“百菜不如白菜”。白菜是冬天應季蔬菜,中醫認為其性平微寒、味甘,有清熱除煩、潤腸養胃、生津利尿之功,可緩解肺熱咳嗽、口渴咽干、便秘等症狀。然而白菜性偏涼,冬季不宜冷食,可燉湯食用,同時可加入栗子與豬肉以中和其涼性。栗子被稱為“腎之果”,其歸脾、腎二經,有益氣、健脾、養胃之功,可調和脾腎,即養護先後天之本。

白菜栗子湯,則是先將豬肉切片後焯水,與栗子、生薑放入湯煲中燉煮,白菜切絲,半小時後放入煲中,15~20分鍾後加鹽調味即可。此湯清補,更適合南方人群食用。

5、冬至那天吃什麼最好

冬至那天最好吃熱乎乎的煮餃子。或者是火鍋。吃煮餃子是寓意不動,而耳朵的意思。吃火鍋寓意是熱乎乎。

6、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養生吃什麼 冬至的

2018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星期六,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節氣,表示寒冷的冬天已經到來了。

1、寒冷的冬季強調溫補,紅糖水是最好的溫補品。其好處在於「溫而知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淤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且富含豐富的道鈣、鐵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

2、冬季是山楂的上市季節,山楂既是食品又是葯品,具有開胃、消食、活血的功效。

3、花生性味甘、平,可健脾和胃、潤肺化痰、益氣止血,用於脾虛消瘦、食少乏力、乾咳少痰、產後乳汁不足等症。

4、栗子有「千果之王」的美稱,還是益腎宜氣的「補葯專」。栗子主要功效為養胃健脾、補腎強筋,老少咸宜。栗子燉雞,適合脾虛怕冷的人,有益氣補腎的功效。

5、一般冬屬季的養生原則應以益氣助陽,滋陰補腎為主,而枸杞就是冬季進補的好選擇。


7、冬至養生吃什麼 六種食物最禦寒

1.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版體的功效。事實權上,在江南地區,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
2.豬肉
相比於羊肉和牛肉,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比較低,而脂肪含量高。豬肉能提供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豬肉性味甘成,滋陰潤燥,可提供血紅素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3.黑米
黑米不像白米那樣精加工,而是多半在脫殼之後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這種口感較粗的黑米適合用來煮粥。煮粥前先浸泡,充分吸收水分。泡米用的水要與米同煮,以保存其中的營養成分。還可以做成點心、湯圓、粽子、麵包等

與冬至這幾天吃什麼最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