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金秋養生活動

金秋養生活動

發布時間:2021-02-11 15:02:51

1、秋季為什麼要養生?秋季運動養生怎樣做

《管子》指出「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意思是說秋天陽氣漸收,而陰氣逐漸強大起來;萬物成熟,到了收獲之季。
從氣候特點來看,秋季『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隨「夏長」到「秋收」而相應發生改變。正如《黃帝內經》里所說:「秋冬養陰。」所謂秋冬養陰,是指在秋冬養收氣、養藏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面旺的規律.從而為來年陽氣生發打基礎。
秋天正是耐寒訓練的好時機,但「秋凍」不應只局限於秋涼少穿點衣服,更要加強運動鍛煉等,想利用秋凍養生保健的人,切忌只想著「凍」而不「動」,應適當加強體育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新陳代謝能力,進而從根本上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增強「秋凍」的效果:
冷水浴:所謂冷水浴,就是用5℃~20℃的冷水洗澡,保健作用十分明顯:首先,可以加強神經的興奮功能,使得浴後精神爽快,頭腦清醒;其次,冷水浴可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被稱作「血管體操」;第三,冷水浴有助於消化功能的增強,對慢性胃炎、便秘等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進行冷水浴鍛煉時應注意循序漸進,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溫由高漸低,洗浴時間由短漸長。冷水浴可分為臉頭浴、足浴、擦身、沖洗、浸浴等,可練單項,也可按以上順序,浴後用毛巾擦乾、擦熱。
慢跑:慢跑是一項理想的秋冬鍛煉項目,能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促進對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慢跑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享受「空氣浴」。如果人們經常處於不運動的狀態,就會感到精神疲憊、四肢無力,工作效率下降。因此,無論是健康人還是病人,都應到戶外多活動,多呼吸新鮮空氣。
登山:登山具有耐寒鍛煉的作用,有利於增加肺活量,增強血液循環,增加腦血流量,對人體生理機能有很大的益處。爬山時,山上溫度一般較山下低,溫度變化較快,可使人的體溫調節機能不斷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耐寒按摩:用手摩擦頭面部及四肢的暴露部位,每日數次,每次數分鍾,直到皮膚發紅發熱為止,還可按摩風池穴和迎香穴,可預防感冒。
除了以上方式外,耐寒運動還可選擇打太極拳、定量步行、越野跑、騎自行車、打網球、氣功等。無論何種活動,都應注意切勿搞得大汗淋漓,當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時即可停止,以保證陰精的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2、秋季如何養生?

秋季是養肺的好季節,因為秋燥傷肺,這時候養肺可以達到延緩器官衰老的效果。所謂「秋收」就是在秋季我們需要對體內的陰氣進行收斂保養,同時秋季需要適當的凍一凍,對於健康是很有好處的。

秋天到來,陰精陽氣都處在收斂內養的狀態,故運動養生也要順應這一原則,不要做運動量太大的項目,以防汗液流失,陽氣傷耗。中醫主張秋季多做「靜功」鍛煉,如六字訣里默念呼氣煉功法、內氣功、意守功等等,道理也就在於此。 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這是一個完整的秋季。其間經過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個節氣。並以中秋(農歷八月十五日)作為氣候轉化的分界。 《管子》指出:「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從秋季的氣候特點來看,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隨「夏長」到「秋收」,而相應改變。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正如《黃帝內經》里說:「秋冬養陰。」所謂秋冬養陰,是指在秋冬養收氣、養藏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從而為來年陽氣生發打基礎,不應耗精而傷陰氣。 秋季如何保養體內的陰氣呢?關鍵是要防燥護陰。中醫學認為,燥為秋季的主氣,稱為「秋燥」。其氣清肅,其性乾燥。每值久晴未雨、氣候乾燥之際,常易發生燥邪為患。由於肺可呼吸,肺合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裡,故當空氣中濕度下降時,肺、大腸與皮毛首當其沖,這是燥邪致病的病理特徵。 燥邪傷人,易傷人體津液,所謂「燥勝則干」,津液既耗,必現一派「燥象」,常見口乾、唇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干甚至皸裂等症。肺為嬌臟,性喜潤而惡燥,燥邪犯肺,最易傷其陰液。肺失津潤,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因而宣降失可,輕則乾咳少痰,痰粘難咯,重則肺絡受傷而出血,見痰中帶血。肺中津虧後,因無液以下濟於大腸,因而使大便干結難解。 秋令燥氣又有溫涼之分,一般認為早秋氣溫尚高,故為溫燥;晚秋氣溫下降,故為涼燥,無論溫涼,總是以皮膚乾燥,體液缺乏為其特徵。但二者在臨床上還是有區別的,溫燥傷人,常表現為不惡寒或微惡寒,發熱較明顯,脈呈細數;而涼燥傷人,則常不發熱或微發熱,反之,惡寒較明顯,脈多不數。 由上可知,秋天養生主要是防止燥邪對人的傷害,這樣才能養護好體內的陰氣。

精神調養

秋天的「秋風秋雨」易引起人們的情緒低落。那麼,怎樣克服這種情況呢?其一是要讓陽光圍繞著你,在工作場所,要爭取照明充分;第二,當情緒不好時,最好的方法是轉移一下注意力,去參加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散步等,或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用肌肉的緊張去消除精神的緊張,這是因為運動能改善不良情緒,使人精神愉快。有條件的最好去旅遊,去遊山玩水,因為臨水使人開朗,游山使人幽靜,泛舟水中,怡然自得,年輕的攀山登岩,礪煉意志。此外,還可採取琴棋書畫易情法,當處於「秋風秋雨秋愁時」,可以聽一聽音樂,欣賞一下戲劇,或觀賞一場幽默的相聲,這樣,苦悶的情緒也隨之而消。 根據祖國醫學「天人相應」的理論,《黃帝內經》里曾明確指出了秋天精神調神的具體原則,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里說:「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意思是說,在秋天裡,人們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寧,只有這樣才能減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還要注意不斷地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徵,並不使神志外馳,以保肺之清肅之氣,這就是順應秋季季節特點,在精神上養收的方法。在這里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秋天精神調養的原則,即要做到清靜養神,而要達到這一點,辦法是盡量排除雜念,以達到心境寧靜狀態。

飲食調養

秋季,在飲食調養方面,首先要按照《黃帝內經》提出的「秋冬養陰」的原則,也就是說,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飲食,以防秋燥傷陰。具體他說,下列飲食可供選擇。

銀耳:又稱白木耳,是一種有補益作用的名貴補品。其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肝糖,具有補胃、潤肺生津、提神、養胃、益氣、健腦等功效,常用來治療虛勞咳嗽、痰中帶血、婦女白帶過多、老人身體虛弱、消瘦、食慾不好等症,與黑木耳比,其性偏涼、養陰生津作用比黑木耳強。

甘蔗:味甘、澀、性平,有滋陰潤燥、和胃止嘔、清熱解毒之功,適用於津液不足所致的口乾便秘、咳嗽痰少;胃津不足干嘔;熱傷津液所致的口渴心煩,為秋令適宜之食補。

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用,適用於秋燥或熱病傷陰所致的乾咳。口渴、便秘,以及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喘、痰黃等。

芝麻:性味甘平,有養陰潤燥、補腎益腦、止咳平喘之功,適用於陰液不足所致的腸燥便秘,皮膚乾燥及肝腎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暈,頭發早白、腰膝酸軟;此外,對產後血虛乳汁不足亦有效。

鱉肉:是一種肉味鮮美的珍貴補品,易於消化吸收,促進血液循環,可滋陰涼血益氣,常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骨蒸潮熱、腰疼、崩漏、帶下及氣虛下陷所致的脫肛等。

藕:性味甘涼,是止血、生津的良葯,富含澱粉、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尤其是含維生素C最多。

菠菜:性味甘涼,能滋陰潤燥,養血之血,通利腸胃,可用於津液不足之口渴欲飲、腸燥便秘、貧血及衄血、便血等出血症。

烏雞:烏雞被視為婦科聖葯,用作秋冬之際葯膳,很有功效,功能滋陰清熱,補肝益腎,健脾止瀉,常用於虛勞、消渴、滑泄、下利、崩中、帶下等症,對於陰虛之五心煩熱、潮熱盜汗、消瘦、咽干顴赤、咳嗽效果更好。

豬肺:味甘、性微寒,功能補肺,若是肺虛咳嗽,可用豬肺一具,竹刀切片,麻油炒熟,同米煮粥食;或豬肺洗凈後,放入杏仁五錢,燉熟食之。祖國醫學認為肺與秋令相應,故豬肺在秋季多食之,「以臟補臟」。

豆漿:是將大豆浸泡,磨為汁,濾去渣,經煮熟而成。性味甘平,功能補虛潤燥,清肺化痰、通淋。常用於身體虛弱及產後氣血不足。久病肺虛咳嗽及痰火哮喘以及淋症。

鴨蛋:味甘咸,性涼,功能滋陰、清熱,可用於陰虛所致的咳嗽痰少,咽干痛,以及肺胃虛熱所致的口渴、痰咳、便乾等症。

蜂蜜:既是滋補佳品,又是治療多種疾病的良葯,《神農本草經》上說:「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葯,久服強志輕身,延年益壽。」事實上的確是這樣,蜂蜜含果糖39%,葡萄糖34%,這兩種單糖均能直接供給熱量,補充體液,營養全身。對於津液不足諸症,脾胃陰虧或氣虛所致的胃脘疼痛等均有一定療效。

起居保健及運動

秋季要注意穿衣保健。夏去秋來,涼風習習,雖涼還不至於寒,人們還能耐受,不妨進行一點鍛煉。 「秋凍」乃是含有積極意義的健身辦法,是古今養生都十分強調的秋天養生方法。有意識地讓機體「凍一凍」,不忙著添加衣服,避免了多穿衣服產生的身熱汗出,汗液蒸發、陰津傷耗。陽氣外泄,順應了秋天陰精內蓄,陽氣內守的養生需要。當然「秋凍」還要因人。若是氣溫驟然下降,出現雨雪,就不要再「秋凍」了,一定要多加衣服。

當然「秋凍」的含義不僅僅在穿衣保健方面,而應從廣義上把它引申為秋天的一個養生原則,即在秋天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注意一個「凍」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證陰精的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秋天,由於天氣多變,有寒熱之異,溫燥、涼燥之別,故衣服的增減要適時。古語雲:「飲食以調,時慎脫著」;「避色如避難,冷暖隨時換」,指的就是要隨時注意根據氣候加減衣服。秋季有時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要保持體溫恆定,就應多預備幾件秋裝,如夾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

另外秋季要注意皮膚保健。秋天到來,隨著天氣的變冷,人的肌膚一下子適應不了這種變化,血液循環變慢,皮膚乾燥,容易出現細碎的皺紋,尤其是在眼睛周圍。所以,秋季更要注意對皮膚的護理。

運動保健

金秋時節,陰精陽氣都處在收斂內養的狀態,故運動養生也要順應這一原則,不要做運動量太大的項目,以防汗液流失,陽氣傷耗。祖國醫學主張秋季多做「靜功」鍛煉,如六字訣里默念呼氣煉功法、內氣功、意守功等等,道理也就在於此。秋季登高是一種很好的運功方式。秋高氣爽,山巔之間披紅掛綠,景色十分宜人。利用這個大好時光,與親朋為伴,登山暢游,既有雅趣,又可健身,且盡情飽覽名山秀水、觀賞大自然的綺麗景色,無疑也是一種樂趣。

重陽時節不僅登高山可健身,即使是登高台,或有意識地登樓梯亦可健身。前蘇聯一位專家指出:「為了增強體質和防止衰弱,現代人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設備來進行身體鍛煉,以便消耗多餘的體重,然而對那些體力活動較少的人來說,完全可以用一般的樓梯來做鍛煉的工具,在相對適中的速度下登樓梯,一般來說每分鍾要消耗約15千卡的熱量,就等於一個人在平地上肩背100公斤的重物,以每小時3.5公里的速度走一分鍾所消耗的熱量。」

中國有句老話:「人老腿先衰」,腿腳是否靈活,往往是一個人是否衰老的信號。因為腿部的股骨、脛骨和腓骨,是人體最長的骨頭,它們組成人體的重要支柱,當衰老的陰影襲來時,骨髓腔內的紅骨髓逐漸為脂肪所代替,失去造血的機能,使骨頭得不到良好的營養,骨質變得疏鬆脆弱,神經調節也漸漸失靈,肌肉變得鬆弛、乾枯、失去光澤和彈性,而朝朝夕夕、月月年年的登樓梯,正是防止衰老的一種重要的運動方式。

防病保健

秋季的氣候,以秋分節氣為分野。初入秋令,天氣仍然很熱,所以有「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說。但是,「立秋早晚涼」,這時雖然中午炎熱,早晚氣溫已明顯下降,一日中溫差較大,人們晚間能夠安寐。秋分以後的深秋,才是典型的秋涼時節,秋風送爽,雲淡天高,氣候乾燥。若到了晚秋,則秋霜降臨,氣候已經轉冷。 因此,秋天是氣溫多變的季節,熱、燥、寒氣候皆有,在我國一些地區還以濕為主,如四川盆地。因此,在秋天一定要高度重視防病保健,具體地說,要注意對下列疾病的預防: 便秘

之所以強調在秋天要重視防治便秘,這是因為秋天氣候乾燥,而燥傷津液,腸道干澀,從而易引起便秘。應當針對形成便秘的原因對症治療。

若是熱結津虧型,症見小便黃、口臭、苔黃、脈弦滑,治宜清熱滋陰,葯用生地12克、女貞子10克、火麻仁10克、金櫻子10克;若是血虛腸燥型,症見頭暈心悸、唇舌淡、脈細,葯用生地12克、當歸9克、火麻仁10克、桃仁10克、柏子仁10克;若是氣滯不行型,症見暖氣頻頻、欲便不得、腹中脹滿、脈弦者,葯用沉香9克、木香10克、檳榔9克、枳實6克、火麻仁9克;若為濁陰凝結型,症見四肢不溫,小便清長,脈沉遲無力,葯用半夏、桂枝、肉蓯蓉、鎖陽各10克。除方葯外,一些中成葯亦可採用,如潤腸丸、麻仁滋脾丸、清寧丸、更衣丸等。 預防:首先要飲食有節,因為飲食不節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食物品種選擇不當。一般說來,蔬菜、水果及含油脂多的食物,多能潤腸通便,可適當多用;而辛辣干澀之品,多能加重便秘,則應少用。 其次應注意精神起居,因為精神刺激常可引起氣機郁滯,這樣就能影響大腸的傳導功能,使腑氣不通,導致便秘加重。因此,便秘病人應避免過度的情志刺激,保持心情舒暢。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使直腸的排便運動產生條件反射而按時大便。 脫發

之所以要強調在秋季防止脫發,原因是秋天氣候乾燥,人們若保養不當,易傷肺氣。按祖國醫學理論,肺主皮毛,肺氣虛則衛外不足、毛發不固。故金秋時節,脫發相對增多,這時如果不注意保養,或盲目用葯,將會使脫發加重。 引起脫發不外乎先天遺傳的因素與後天的因素。後天的因素很多,所以要盡可能糾正一些不良的習慣以預防脫發:

一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緊張,每天要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時間。用腦過度和長期失眠者,容易過早脫發;

二要少食油膩、辛辣等帶有刺激性的食品,如咖啡、煙、酒等。避免服葯過量及服食有毒物質;

三應注意對頭發的護理,每隔3~5天洗發一次,使頭發常處於清潔的環境中,少用熱水及鹼性肥皂洗滌,也少用含氯量高的自來水洗頭。 四是平時多做頭部的保健按摩,晚上臨睡前用頭刷將頭發刷30下,這樣可將頭發所粘附的塵垢刷掉,並可以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有利於生發、固發和增加頭發的光澤。 若已患脫發,當及時治療。若屬血熱風燥型,症見頭發乾燥、疏稀脫落、頭皮燥癢、舌紅、脈數,可用涼血消風散加減:生地12克、當歸12克、白吉利12克、荊芥6克、蟬衣6克、羌活6克、苦參6克、苣勝子10克、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若屬脾胃濕熱型,症見頭發潮濕,狀如擦油或水浸、疏稀脫落、苔黃膩,可用健脾養發湯加減:炒白術12克、澤瀉12克、豬苓12克、白鮮皮12克、生地10克、何首烏10克、赤石脂10克、蒼術10克、羌活3克、川芎3克、山楂18克、虎杖15克。 慢性咽炎

秋天之所以要特別重視對咽喉炎的防治,是由於秋天氣候多晴少雨、氣候乾燥。咽喉炎若在急性期得不到徹底治療,就會成為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症,常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為耳鼻喉科常見病。慢性咽炎的主要症狀是咽部乾燥而痛、咽部暗紅,多由陰虛津傷、虛火上的所致,治宜滋陰清熱,清利咽喉,葯用:生地12克、麥冬9克、白芍6克、丹皮9克、貝母9克、玄參6克。甘草6克、薄荷10克、胖大海12克、青果6克。亦可用麥冬3克、甘草1.5克、銀花3克、烏梅3克、青果3克,以開水泡,經常服用。在飲食上應常吃綠豆飲或雪梨漿。綠豆飲以綠豆、青果、烏梅煮湯加蜜經常服用;雪梨漿以大碗盛清冷甘泉,將梨、荸薺、白蘿卜切片,浸入水中,經常服用。或以梨、荸薺、白蘿卜取汁服用。

3、秋季的養生方法是什麼?

中醫專家提醒,秋季應多飲水、少說話,適合慢走、瑜伽等運動

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醫院的醫生表示,秋季的養生以「收養」為原則,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不順心或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如果沒有加入出遊大軍,可以通過飲食、起居、運動等方式進行調養,為接下來的工作、學習打下基礎。

多吃白色食物、酸性食物

四季青醫院中醫科主治醫生鄭月指出,秋季以燥邪為主,會出現皮膚乾燥、眼睛干澀、口乾,夜裡因為肺陰虛引起盜汗等症狀。因此,秋季養生應從「潤燥」開始,每天喝2升以上的水才能保證秋季身體所需的攝水量。

飲食方面,從五色而言,需要多吃白色的食物,對肺部有保護和滋養作用,比如白蘿卜、山葯、蓮藕等應該常吃,可以生吃或者做湯。從五味而言,應「少辛多酸」,盡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多吃酸性食物,比如杏、橙子等,有收斂肺氣的作用。如果覺得口苦、口淡,口裡沒味道、食慾不振、腹脹、腹滿、大便黏膩等,可以用薏米、山葯、紅豆等熬粥煲湯。

不少人認為到了秋天就該「貼秋膘」,秋天應該多吃肉。鄭月指出,「貼秋膘」是針對立秋而言,立秋過後,很多在夏天裡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因此主動或被動地開始貼秋膘。「秋季應少吃豬肉,尤其是那些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風等疾病的人,不宜攝入太多。而牛羊肉可以幫助提升陽氣,提升人體的禦寒能力。」

起居調養

早睡早起,作息保持規律

每到節日,有些人的作息就不規律,晚睡晚起更是成為常態。鄭月提醒,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於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有一定意義。

秋季早睡,完全符合「收、藏」的養生原則。一般來說,秋季以晚上9點至10點入睡,早晨6點至8點起床比較合適。睡前可吃些養心陰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蓮子羹、小米紅棗粥、藕粉或桂圓肉水等,有益健康;睡前用溫水泡腳,可助睡眠。

秋季晝夜氣溫涼,俗話說的「春捂秋凍」其實並不是說秋天就要凍著,還是要根據氣溫適當增減衣物。早晚涼可以穿件外套,熱的時候再脫,避免受寒。因為秋天容易出現「乾燥」症狀,比如咳嗽、皮膚乾燥、口感、大便乾燥等,如果這時候再受外寒,就很容易發生風寒感冒症狀。

由寒濕引起的痹症(如骨關節炎等),在秋季天氣轉涼後,症狀會逐漸加重,這時首先應該保暖,家裡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自己做艾灸,哪兒疼灸哪兒。

運動調養

運動不宜太早或太晚

秋季是北京最好的季節,適宜開展各種運動鍛煉。四季青醫院慢病科執業醫生陳玉傑指出,秋季的早晨是鍛煉身體的最佳時間,可以選一個幽靜之處進行鍛煉,有益身心。但切忌過早,一般建議早7點到9點之間進行鍛煉,晚上運動的時間最好是在16點至18點之間,此時不冷不熱,氣候宜人,使人精神爽快。「很多老人習慣大清早就出門鍛煉了,有的甚至4點就出門了,秋季早晚涼,太早鍛煉反而容易出問題。」陳玉傑說。

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鄭月指出,秋天養生原則是「收、藏」,因此應盡量做一些安靜的活動,比如慢走、靜坐冥想、瑜伽之類輕松平緩的運動,運動量不宜過大。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4、秋季養生的活動 求主題

宜人的秋季,也是鍛煉身體的黃金季節,這里列出幾種比較適宜秋天的健身運動
登高
登高,一般就是指民間的爬山運動。作為一種體育鍛煉,登高的保健作用是:能使肺通氣量和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環增強,腦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秋日登高,由於氣候的獨特,氣象要素的變化對人體生理機能還有些特殊的益處。
登山時,隨著高度在一定范圍內的上升,大氣中的氫離子和被稱作「空氣維生素」的負氧離子含量越來越多,加之氣壓降低,能促進人的生理功能發生一系列變化,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並能降低血糖,增高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
秋日登高,溫度變化最為頻繁,這對人體健康本身是有益處的: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中醫上的「秋凍」也包含了這層意思)。當然,對年老體弱者,不可一味強調這種保健效果,登高時間要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緩慢,上下山時可通過增減衣服達到適應空氣溫度的目的。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產生不測。
慢跑
慢跑也是一項很理想的秋季運動項目,能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功能;改善腦的血液供應和腦細胞的氧供應,減輕腦動脈硬化,使大腦能正常地工作。跑步還能有效地刺激代謝,增加能量消耗,有助於減肥健美。對於老年人來說,跑步能大大減少由於不運動引起的肌肉萎縮及肥胖症;減少心肺功能衰老的現象;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動脈硬化,有助於延年益壽。近來,科學家還發現,堅持慢跑者得癌症的機會比較少。
當然,慢跑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經歷「空氣浴」。如果人們經常處在污濁的空氣中,就會感到精神疲憊、四肢無力,工作效率下降。因此,無論是健康人還是病患者,都應多到戶外去活動活動,多呼吸新鮮空氣。秋高氣爽正是走出家門,到大自然中去鍛煉的大好時機。一天之中,人們如果有1?2個小時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其中抽出40分鍾左右進行慢跑,不僅會少染疾病,體質也會增強,精力也會日益充沛起來。

冷水浴
所謂冷水浴,就是用5-20℃之間的冷水洗澡,秋季的自然水溫正是在這一范圍內。冷水浴的保健作用十分明顯。首先,它可以加強神經的興奮功能,使得洗浴後精神爽快,頭腦清晰。第二,冷水浴可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稱作是「血管體操」;第三,洗冷水浴還有助於消化功能的增強,對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冷水浴鍛煉必須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秋天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對寒冷和冷水也逐漸適應,以至於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覺太冷。冷水浴應循序漸進,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溫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時間的由短到長。
常見的冷水浴有以下四種:頭面浴,即以冷水洗頭洗臉;腳浴,雙足浸於水中,水溫可從20℃左右開始,逐漸降到5℃左右;擦浴,即用毛巾浸冷水擦身,用力不可太猛,時間不宜太長,適可而止;淋浴,先從35℃左右溫水開始,漸漸降到用自來水洗浴。
必須說明的是,冷水浴並非對每個人都適合。有些人的皮膚對冷水敏感,遇到冷水就會產生過敏症狀,如起疹子、生紫斑等,這類特異體質的人就不能進行冷水浴;此外,患有嚴重高血壓、冠心病、風濕病、空洞性肺結核、坐骨神經痛以及高熱病人都不可進行冷水淋浴。
秋季健身有「四防」
秋令時節,若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然而,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乾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須注意四防:
防運動拉傷: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粘滯性增加,伸展度降低,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下降,鍛煉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備活動,會引起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准備活動的時間和內容可因人而異,一般以做到身體發熱為宜。
防受涼感冒:秋日清晨氣溫低,不可穿著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鍛煉時不宜一下脫得太多,應待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過多的衣服。鍛煉後切忌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防運動過度:秋天是鍛煉的好季節,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防秋燥:秋天氣候乾燥,溫度較低,是肝氣偏旺、肝氣偏衰的季節,易引起咽喉乾燥、口舌少津、嘴唇乾裂、鼻出血、便秘等症。對於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
運動後還要多喝開水,多吃甘蔗、梨、蘋果、乳類、芝麻、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以保持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如運動時出汗過多,可在開水中加少量食鹽,以維持體內酸鹼平衡,防止肌肉痙攣,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准則。此外,如進行長跑鍛煉,還要飲用適量的糖開水,以防低血糖,出現頭暈、出虛汗、四肢乏力等不良生理反應。

與金秋養生活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