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脂血有哪些中醫養生療法?
按摩療法
按摩又稱推拿、按撫、按蹺。按摩可促進身體熱能的消耗,按摩腹部還可加大能量消耗,促進腸蠕動,增加排便次數,減少腸道對營養的吸收,使多餘的食物營養及時從腸道排出。按摩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使多餘的脂肪轉化為熱量而被消耗掉,從而減少局部脂肪的堆積;按摩減少皮下脂肪的堆積,加快脂肪的代謝和吸收,對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體液系統、糖代謝等均有雙向調節作用。脂肪組織間隙的血管很少,按摩能促進毛細血管的再生,消除脂肪中的水分,加速脂肪組織的「液化」及利用。
按摩手法
按摩手法以推、拿為主。
(1)面頸部按摩
主要以揉、捏、分、拍手法為主,由輕至重,按頜部、頰部、鼻部、額部、耳部、頸部的順序依次按摩,每次約10分鍾。短粗頸者以頸部按摩為主,並且每日向前、向後、向左、向右擺頭數次,有利於減少多餘的脂肪。
(2)胸背部按摩
以推、按、拿手法為主,手法不可過重,以防損傷胸骨及肋骨。一般每個部位按摩15分鍾左右,按先胸部、後腰背部的順序施行。
(3)腹部按摩
以摩、按、捏、摩、合、分、輕拍、刺等手法施行。每次可行10分鍾左右,以促進腸蠕動和腹肌的收縮,使一些脂肪轉化為熱量而被消耗。經常施行按摩手法可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但對脂肪肝的療效不明顯。
(4)臀部按摩
以按、揉為主,重點在兩側髂骨上下,手法要重。
(5)四肢按摩
以推、摩等手法為主,上肢多用摩、搓、拍等手法,下肢多用推、拍、搓等手法。在脂肪堆積處可適當加重手法,自上而下,自前向後,以使肌肉的毛細血管增加開放量,從而改善肌肉的代謝功能,增加脂肪消耗。
循經按摩
囑其患者仰卧位,術者循肺經、胃經、脾經走向進行按摩推摩,點中府、雲門、提胃、升胃、腹結、府舍、氣海、關元等穴,轉換俯卧位,推拿膀胱經,點脾前、胃俞、腎前等穴,有並發症加相應經絡和穴位。
穴位按摩
自面部起重點穴位,由上而下、自前往後進行按摩。揉睛明20~30次,摩眼眶10圈,按印堂30次,揉太陽20~30次,分推前額10~20遍,推迎香(沿鼻兩側上推)10~20次,揉耳捏耳30~40次,推聽宮(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後,反復上推)20~30次,指擊頭部(兩手下指微屈,口口擊頭部)40~50次,揉百會30~50次,上推面頰20~30次,彈風池及揉擦大椎及肺俞各20次,按揉脾俞及腎俞各30~40次,捶擦腰骶至腰熱(兩手重疊先逆時針再順時針)各按摩50~60次,下推氣海50次,擦胸部(兩手配合呼吸先擦胸,再斜插小腹)各20~30次,拿按肩井及肩貞20~30次,按揉尺澤、手三里,對拿外關及合谷各20~30次,捻抹手指,每指3遍,擦上肢,內外側各5~7遍,下肢還需點風市10~30次,拿按血海、陰陽陵,按揉足三里、三陰交各20~30次,拳擊下肢、搓下肢各7~10次。
按摩後全身輕松,爽快。有升陽降陰,振備經絡之氣,打通經脈的作用。
推拿療法
推拿是中醫學的一種療法,它適用於多種病證,同樣具有降血脂作用。
推拿按摩
(1)消脂排脂法
用一指禪推法、肘推法、滾法等舒經活絡;用直推法、捏法(分捏督脈與任脈)、旋推法、拿法等瀉陰經,補陽經;用摩法、擦法、蝶轉法、抖腹法等消脂排脂。並脾腎陽虛型擦腎俞、命門,拳擊大椎,由上而下擦督脈,按揉百會;肝鬱氣滯型按揉大沖、期門、太陽,擦脅肋;陰虛內熱型按揉太溪、三陰交、陰陵泉,捏脊。
(2)瀉法兼平補平瀉法
患者仰卧,術者用雙手拿按揉腹部數次後,從左向右於上腰、臍及下腹部施提捻、捏法,順時針按揉結腸部,每次4~5分鍾,瀉法,兼平補平瀉法,點按中脘、關元、子宮及天樞穴(雙側,以左側為重)。並脾虛濕阻型用手掌沿下肢兩側脾經施摩法3~5遍,點按太白、三陰交、地機及足三里各1分鍾,雙手重疊於腹部施摩法,順時針點天樞、氣海穴。胃熱濕阻型用雙手掌重疊摩腹,點按中府、中脘及天樞穴,按揉足三里、梁丘、支溝穴,每穴1分鍾。脾腎兩虛型用雙手掌由上而下沿下肢內側按摩3~5遍,點按太溪、照海、三陰交及足三里穴各1分鍾,氣海、關元行摩擦法。氣滯血瘀型用雙手掌分推兩肋部,按揉期門、章門,點按太沖、陽陵泉,每穴1分鍾。前三型用雙拇指分別點按脾前、三焦俞、腎俞、胃俞及大腸俞,每穴1分鍾;後一型用雙手掌自上而下沿膀胱經線推3~5遍,點按督俞、膈俞、氣海俞、脾俞、肝俞及肺俞各1分鍾。每日1次,10日為1個療程,療程之間間隔5日。
推拿療法
(1)取穴:
頭頸部:印堂、睛明、太陽、風池、風府、肩中。
上肢部:尺澤、曲池、手三里、內外關、合谷。
背部: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
下肢部:環跳、陽陵泉、委中、承山、風市、足三里、解溪。
(2)手法:
頭頸部:點按本部各穴,以按法、抹法、掃散法、拿法施之。
上肢部:點擦本部各穴,以掖法、按法、揉法、拿法、捻法施之。
背部:患者側卧或俯卧,先施按法於脊柱兩側,再自上而下,施攘法於背部。最後直擦督脈,從大椎至腰骶,以溫熱為度。
療程:隔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循經摩拍法
用鬃刷、毛巾或手掌摩擦脂肪豐厚處,時間不限。
用鬃刷或手掌沿足少陰腎經(大小腿內側至足心部位)來回做螺旋狀摩擦5次,再由小腹向胸部沿腎經支脈循行部位(由會陰上經腹正中線旁開1.5厘米,走胸正中線旁2厘米,止於俞府穴)摩擦。
將左手放到背後拍打右肩10次,再用右手拍打左肩10次;用左手從右臂內側拍打至頸部10次,再用右手拍打左臂內側至頸部10次。可消除肩臂部脂肪。
用左手握、捻右肩、臂部脂肪豐滿處10次,再用右手握、捻左肩、臂部脂肪豐滿處10次,然後向前、向後旋轉雙肩各10次,可消除肩臂部脂肪。
揉腹法
在早上起床前及晚上睡覺前,平卧在床上,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繞臍部順時針稍用力揉60次,再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繞臍部逆時針稍用力揉60次。順時針時由中間向外至整個腹部,逆時針時再由外向中間揉。每次揉完會覺得頭上出汗,足心發熱,舒服暢快。一般堅持2個月揉腹可有較好的效果。
指壓療法
指壓療法是指用手指或助以掌中型指壓棒、便攜型指壓棒等按壓人體腧穴部位,以刺激經絡、臟腑,達到防治相關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
2、用杜興華磁療棒按照海穴的用途是什麼?
用杜興華磁療棒按照海穴的用處是治療大腦騰片痛。
3、中醫養生 學習心得
?
4、尋找照海穴的具體位置
這個穴位扎得准,可以穿越下方足舟骨與根骨間隙,入針一寸半到對側申脈去內。重點是容穴位不在脛骨下髁和舟骨之間,否則往那邊扎連三分都扎不進去。
底下是不傳秘技取穴訣竅:要先左右搖動一下病人的足踝,用左手指先摸出可搖動與搖不動的關節處分界,從此處下針,注意外踝比內踝的高度低,換句話說申脈比照海要低,所以針尖要呈60度往向下,才能朝著對側的申脈過去。一般沒重病半寸即可,重病一寸,扎一寸半是用來表演給學生看時才這樣做。
看坊間很多同業扎照海穴我一看就想笑,歪歪倒倒,還自圓其說什麼扎淺的就有效了,唉。。。年紀大了,忍著。。。我忍著。。。
5、有沒有人給點關於中醫的朗朗上口的古文句子?
四總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回陽九針歌
啞門勞宮三陰交,湧泉太溪中脘接,環跳三里合谷並,此是回陽九針穴。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沖昆侖穴,環跳與陽陵,
通里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
井滎輸原經合歌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
隱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泉要知,歷兌內庭陷谷胃,沖陽解溪三里隨。
少沖少府屬於心,神門靈道少海尋,少澤前谷後溪腕,陽谷小海小腸經。
湧泉然谷與太溪,復溜陰谷腎所宜,至陰通谷束京骨,昆侖委中膀胱知。
中沖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傳曲澤,關沖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索。
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於肝,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
十二經治症主客原絡
肺之主大腸客
太陰多氣而少血,心胸氣脹掌發熱,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腫喉干身汗越,
肩內前廉兩乳疼,痰結膈中氣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淵偏歷與君說。
大腸主肺客
陽明大腸俠鼻孔,面痛齒疼腮頰腫,生疾目黃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
喉痹肩前痛莫當,大指次指為一統,合谷列缺取為奇,二穴針之居病總。
脾主胃客
脾經為病舌本強,嘔吐胃翻疼腹臟,陰氣上沖噫難廖,體重不搖心事妄,
瘧生振粟兼體羸,秘結疸黃手執杖,股膝內腫厥而疼,太白豐隆取為尚。
胃主脾客
腹心悶意凄愴,惡人惡火惡燈光,耳聞響動心中惕,鼻衄唇喎瘧又傷,
棄衣驟步身中熱,痰多足痛與瘡瘍,氣蠱胸腿疼難止,沖陽公孫一刺康。
真心主小腸客
少陰心痛並干嗌,渴欲飲兮為臂厥,生病目黃口亦干,脅臂疼兮掌發熱,
若人慾治勿差求,專在醫人心審察,驚悸嘔血及怔忡,神門支正何堪缺。
小腸主真心客
小腸之病豈為良,頰腫肩疼兩臂旁,項頸強疼難轉側,嗌頷腫痛甚非常,
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聾及目黃,臑肘臂外後廉痛,腕骨通里取為詳。
腎之主膀胱客
臉黑嗜卧不欲糧,目不明兮發熱狂,腰痛足疼步艱履,若人捕獲難躲藏,
心膽戰兢氣不足,更兼胸結與身黃,若欲除之無更法,太溪飛揚取最良。
膀胱主腎之客
膀胱頸病目中疼,項腰足腿痛男行,痢瘧狂顛心膽熱,背弓反手額眉棱,
鼻衄目黃筋骨縮,脫肛痔漏腹心膨,若要除之無別法,京骨大鍾任顯能。
三焦主包絡客
三焦為病耳中聾,喉痹咽干目腫紅,耳後肘疼並出汗,脊間心後痛相從,
肩背風生連膊肘,大便堅閉及遺癃,前病治之何穴愈,陽池內關法理同。
包絡主三焦客
包絡為病手攣急,臂不能伸痛如屈,胸膺脅滿腋腫平,心中淡淡面色赤,
目黃善笑不肯休,心煩心痛掌熱極,良醫達士細推詳,大陵外關病消釋。
肝主膽客
氣少血多肝之經,丈夫疝苦腰疼,婦人腹膨小腹腫,甚則嗌乾麵脫塵,
所生病者胸滿嘔,腹中泄瀉痛無停,癃閉遺溺疝瘕痛,太、光二穴即安寧。
膽主肝客
膽經之穴何病主?胸脅肋疼足不舉,面體不澤頭目疼,缺盆腋腫汗如雨,
頸項癭瘤堅似鐵,瘧生寒熱連骨髓,以上病症欲除之,須向丘墟蠡溝取。
十五絡穴歌
人身絡穴一十五,我今逐一從頭舉,手太陰絡為列缺,手少陰絡即通里,
手厥陰絡為內關,手太陽絡支正是,手陽明絡偏歷當,手少陽絡外關位,
足太陽絡號飛揚,足陽明絡豐隆記,足少陽絡為光明,足太陰絡公孫寄,
足少陰絡名大鍾,足厥陰絡蠡溝配,陽督之絡號長強,陰任之絡號尾翳,
脾之大絡為大包,十五絡脈君須知。
八脈交會八穴歌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
後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八脈八穴治症歌
公孫
九種心疼延悶,結胸番胃難停,酒食積聚胃腸鳴,水食氣疾膈病。
臍痛腹痛脅脹,腸風瘧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瀉公孫立應。
內關
中滿心胸痞脹,腸鳴泄瀉脫肛,食難下膈酒來傷,積塊堅橫脅搶。
婦女脅疼心痛,結胸里急難當,傷寒不解結胸膛,瘧疾內關獨當。
後溪
手足拘攣戰掉,中風不語癇癲,頭疼眼腫淚漣漣,腿膝背腰痛遍。
項強傷寒不解,牙齒腮腫喉咽,手麻足麻破傷牽,盜汗後溪先砭。
申脈
腰背屈強腿腫,惡風自汗頭疼,雷頭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攣臂冷。
吹乳耳聾鼻衄,癇癲肢節煩憎,遍身腫滿汗頭淋,申脈先針有應。
臨泣
手足中風不舉,痛麻發熱拘攣,頭風痛腫項腮連,眼腫赤疼頭旋。
齒痛耳聾咽腫,浮風瘙癢筋牽,腿疼脅脹肋肢偏,臨泣針時有驗。
外關
肢節腫疼膝冷,四肢不遂頭風,背胯內外骨筋攻,頭項眉棱皆痛。
手足熱麻盜汗,破傷眼腫睛紅,傷寒自汗表烘烘,獨會外關為重。
列缺
痔瘧變腫泄痢,唾紅溺血咳痰,牙疼喉腫小便難,心胸腹疼噎咽。
產後發強不語,腰痛血疾臍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癰多散。
照海
喉塞小便淋澀,膀胱氣痛腸鳴,食黃酒積腹臍並,嘔瀉胃番便緊。
難產昏迷積塊,腸風下血常頻,膈中快氣氣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十二原穴歌
肺淵包陵心神門,大腸合谷焦陽池,小腸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陰三原太,胃原沖陽膽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五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腎俞卻與命門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腸十六小十八,膀胱俞與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
天樞大腸肺中府,關元小腸巨闕心,中極膀胱京門腎,膽日月肝期門尋,
脾募章門為中脘,氣化三焦石門針,心包募穴何處取?胸前膻中覓淺深。
八會穴歌
腑會中脘臟章門,髓會絕骨筋陽陵,血會膈俞骨大杼,脈太淵氣膻中存。
下合穴歌
胃經下合三里鄉,上下巨虛大小腸,膀胱當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屬委陽,
膽經之合陽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十六郄穴歌
郄義即孔隙,本屬氣血集。肺向孔最取,大腸溫溜別;
胃經是梁丘,脾屬地機穴;心則取陰郄,小腸養老列;
膀胱金門守,腎向水泉施;心包郄門刺,三焦會宗持;
膽郄在外丘,肝經中都是;陽蹺跗陽走,陰蹺交信期;
陽維陽交穴,陰維築賓知。
6、黃帝內經使用手冊的圖書1
補腎養腎對男性朋友來說是很重要的,只有做好了補腎養腎的工作,才能更好的預防腎虛。很多男性朋友都不怎麼了解補腎養腎的方法,所以容易腎虛。
7、丘墟透照海是什麼意思
中醫針灸術語,銀針從丘墟穴穿過照海穴。
丘墟:中醫學名詞。針灸穴位名。內《醫宗容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十二經表裡原絡總歌》:「膽原丘墟,肝蠡溝。」原註:「足少陽膽經病,可刺本經表之原穴,即丘墟穴也。」《醫宗金鑒·膽經分寸歌》:「踝上三寸是懸鍾,丘墟踝前陷中取。」原註:「從懸鍾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丘墟穴也。」 足少陽膽經腧穴;原穴。針刺治療膽絞痛,針刺加三棱針放血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針刺加耳穴按壓治療踝軟組織損傷。
照海:照海,針灸穴位名,見《針灸甲乙經》卷三。屬足少陰腎經,為足少陰、陰蹺脈交會穴。位於足內側內踝正下凹陷處。主治候風閉塞,陰挺,失眠等。寒則點刺出血,熱則補之灸之。配列缺穴、天突穴、太沖穴、廉泉穴治咽喉病症;配神門穴、風池穴、三陰交穴治陰虛火旺之失眠症。別名:陰蹺穴,漏陰穴。失眠針照海、申脈,調理陰陽蹻脈,治療52例失眠症,有良好效果。
8、腎病的中醫養生療法有什麼?
按摩療法,也是腎炎病的一種輔助治療措施。以按摩部位來分,可分為頭面頸部按摩、胸腹部按摩、腰背部按摩、肢體按摩、足部按摩等,長期堅持,也有一定作用。當然,腎臟病患者進行按摩治療,僅是一種輔助措施,對此患者應有所認識,應該全面理解腎臟病的綜合治療。適用於腎臟病患者的常用保健按摩方法較多,患者可根據病情選擇運用,對所用穴位不明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准穴位,方可進行。
腰部自我按摩
(1)推法
用兩手掌根部緊按腰部,用力上下推動,動作要快速有勁,直至發熱為止,每日早晚各進行1次。具有補腎通絡、行氣活血的功效。
(2)摩法
用兩手掌擦熱,按摩兩側腰部,每側50次,每日早晚各做1次。有補腎壯腰的功效。
(3)捶法
用兩手握空拳,前後來回捶擊雙側腎區,或結合捶擊與其對應的腹部,每次20下。具有通經活絡、行氣化淤止痛的功效(伴有血尿者,不宜用此法)。
本法重在腰部,通過自我按摩,對腎臟病患者具有補腎壯腰、舒筋活絡、祛風除濕、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可增強身體抵抗力。
自我穴位按摩
(1)浴面
兩手搓熱,手指並攏,手掌攤開,緊貼面部,以雙手中指的指腹部為先導,分別從鼻翼兩旁的迎香穴開始,沿鼻柱兩側緣向上推擦,經目內眥、眉頭等處到達前額部,然後兩手左右分開,橫推至兩鬢,兩掌心也隨之掩眼而過,由兩鬢再向下,經過顳部的太陽穴及耳前、面頰等部,返回到鼻翼兩旁之起點,再重新開始,按上述路線循環進行。浴面具有暢通氣血、祛散風寒、明目通竅、醒腦提神及美容等功效。適用於感冒、頭痛、神經衰弱等。對腎臟病之體虛易感冒者甚宜。
(2)擦鼻
用兩手中指指腹擦鼻的兩側,由攢竹至迎香。具有通鼻開竅的功效。適用於防治腎臟病引起的體虛感冒。
(3)運頂
五指略為張開,按於額上,由前向後,順手運頂摩發,宛如梳頭之狀。因五指分開,正好作用於分布在頭頂部的五條經脈,頭領兩側又是膽經的分野,故運頂具有疏通氣血、散風行濕、清泄肝膽之火的功效,適用於防治腎臟病之高血壓、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症。
(4)抹項
兩手手指相互交叉,手掌合攏,抱於腦後項枕部,掌根部分別安置於後枕骨下項後大筋(斜方肌)外兩側凹陷處的風池穴,後沿著脊柱,由上往下按抹數次。風池穴為體表的「感風之處,停風之所,治風之穴」,用力按抹,可祛頭面之風,散巔頂之寒,宣肝膽之火、清耳目之熱。適用於防治感冒、頭痛、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症。對腎臟病高血壓型及體虛易感冒者均宜。
(5)推胸肋
用一手的手掌平放在同側胸部的乳頭上方,斜行向下推抹,途經前胸正中兩乳頭之間(膻中穴),推向對側的脅肋部。推胸肋法有寬胸利氣、止咳化痰、平喘降逆、疏肝利膽、和胃消食、散淤除積等作用。經常練習,可產生增強呼吸機能、促進血液循環,宜散郁滯之氣血等綜合效應。對腎臟病引起的水腫、高血壓、納差等均有效。
(6)揉中脘
以一手掌大魚際部緊貼中脘穴,另一手疊於掌背之上以助其力,兩手協調作順時針方向揉動。有健脾和胃助消化之功。適用於腎臟病及慢性腎功能衰竭而見胃脘痞滿、脹痛、食慾不振、惡心嘔吐等症。
(7)摩腹
用一手手掌心掩於臍部,另一手手掌重疊其上,從臍下兩橫指處的氣海穴開始,手掌緊貼腹壁,作以臍為中心的順時針方向、直徑由小到大、呈螺旋狀的揉摩運動,一直擴展到整個腹部,如此反復數次。摩腹可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化濕散淤、利水通淋、補氣生血、溫養下元。因六腑以通降下行為順,臍下氣海穴為「元氣蓄藏之海」,故摩腹不僅能理氣通腑,而且能激發振奮元氣而起強壯作用,是較常用的自我保健法之一。適用於防治腎臟病所致之消化不良、腹脹、泄瀉及下元虛冷、夜尿頻多等症。
(8)擦少腹
兩手掌分別緊貼兩側肋部,由外上向內下方斜擦。具有溫補脾腎的功效。適用於腎臟病之脾腎陽虛症。
(9)搓腰
兩手掌根緊按腰部脊柱兩側,稍用力上下擦動,動作要快速有勁,配合腰部活動,以腰部發熱為度。搓腰活腰有壯腰健腎作用。如同時按摩兩側肋部,謂之「運動水土法」。「水」指腎、「土」指脾,具有加強脾腎兩臟功能的作用。適用於腎臟病之脾腎兩虛症。
(10)揉腰眼
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拳尖)按揉腰眼穴。具有健腰益腎作用,適用於防治腎臟病的腰酸腰痛。
(11)捶骶
手握空拳,敲打骶部,兩拳交替,一起一落。用勁輕重適當,靈巧而有節奏。因骶部正中一線為督脈的起始段,捶之可振奮督脈(註:督脈行於背部正中,能總督一身之陽經,故又稱「陽脈之海」。有調節全身諸陽經經氣的作用。)的陽氣,上病下取而用於腎臟病之高血壓,若將捶打范圍擴大至兩臀部,對防治腰腿痛也有較好效果。
(12)拿肩
以一手的四指指端與拇掌部相對合,用力攀拿對側肩胛骨上的斜方肌腱,食指、中指指端著力於肩井穴處。然後,一捏一放,一緊一松,逐漸向肩胛、肘臂處挪移,可直拿至腕掌。拿肩法可通行氣血:拿曲池穴(臂彎紋頭外側)能疏風解表、清熱降壓。適用於腎臟病之高血壓或伴有風熱感冒者;拿內關穴(掌側腕上約兩橫指處)能和胃寬胸、養心安神,適用於腎臟病及尿毒症而見惡心、嘔吐、胃病、納差、心慌、胸悶等症。
(13)運膏盲
兩手自然下垂,轉搖兩側肩關節,帶動肩胛骨,以作用於背部的膏盲穴。適用於腎臟病體虛日久或伴有肩背酸痛者。
(14)揉膝
膝關節屈曲,將兩手掌近拇指根的大魚際肌部,分別同時緊按在膝關節髕韌帶兩側的凹陷處(膝眼穴)。隨後帶動該處皮肉做輕柔緩和的迴旋揉動。一膝揉畢,再揉另一膝。揉膝有和氣血、活筋絡的作用。揉完膝眼後,膝內側手掌上行至大腿內側距髕骨上緣二橫指處的血海穴按揉,可活血通經,清血分之熱。適用於治療腎臟病之血淤有熱者;同時膝外側手下行至外膝眼下四橫指處的足二里穴按揉,可健脾扶正、和胃降濁,是腎臟病以脾虛為主者的必選穴,也是常用的強壯穴之一。
(15)擦足
屈膝盤腿,用一手靠小指一側的手掌部,反復摩擦對側一足的內側面或底部。一般從內踝的後方開始,經內踝向下,斜行至腳掌心,來回摩擦。因「濕從足入、寒從腳起」,上述按摩部位是足少陰腎經的一部分,常行擦足之法,可促進腎氣流動、精氣充溢,既能溫腎壯陽,祛除寒濕之邪,又能引熱下行、導火泄降,此即所謂「引火歸原」法。適宜於腎臟病患者長期慣用。
五步按摩法
(1)頭面頸部按摩
包括揉按雙側風池穴,面部雙側迎香穴,推揉鼻樑兩側及頸旁諸穴位,指壓雙側太陽穴,有疏風散邪之功,可預防感冒,減輕鼻塞、咽痛、頭痛等症狀。
(2)胸腹部按摩
可用雙手大魚際,輕輕叩打胸前膻中穴,推揉水分、中脘、下脘諸穴,而後順時針繞臍按摩腹部36周,逆時針繞臍按摩腹部36周。有寬胸理氣、和胃消脹的作用。大便不暢者,點按左天樞穴;大便不通者,雙手掌相疊,由右上腹到左上腹再到左下腹,推揉36次,以產生便意為佳,有利於保持大便通暢。
(4)肢體按摩
取雙手合谷穴,腕上外關穴,下肢足三里穴,三陰交俞穴,腿後側承山穴,以手按捏穴位,有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的作用。足三里穴則應作為重點點揉捏按,以益氣培元,增加機體抵抗力。
(5)腰背部俞穴
脊柱雙側華倫夾脊穴及腎俞、脾俞、志室、腰陽關諸穴,由家屬用手掌自上而下推揉。患者也可自我拍打腰部諸穴。有補腎強腰、疏通經絡的功效,可減輕腰痛症狀。
(6)足部按摩
取照海、太溪諸穴,指壓點按。並於每天晚上溫水泡腳30分鍾,搓湧泉穴100次,有引火下行、補腎歸元的作用,對治療腎炎、高血壓等有一定益處,可改善頭暈、口舌生瘡等症狀。
9、養生必養腎的圖書目錄
第一章 養生必養腎:不可不知的養腎常識
簡單幾招,測測你是否腎虛
腎好身體就好——說說腎是個什麼東西
腎虛是怎麼回事兒——說說陰虛和陽虛
預防很關鍵——告訴你腎虛的10大病因
你離腎虛有多遠——哪些人容易腎虛
別對自己熟視無睹——百用百靈的腎虛診斷方法
第二章 五臟一體:心、肝、脾、肺、腎和諧通達,生命之樹才會長青
肝腎同源:養肝就是養腎
心腎相交:養好心才能抗衰延年
脾腎相濟:二臟安和,則一身皆治、百病不生
肺腎相生:「母子」和諧相處身體才會安康
肝氣郁結,按揉太沖標本皆可治
三七花是個寶,保肝救命離不了
雞肉補肝又益腎
補充元氣是戰勝心腦血管疾病的正確出路
內關穴,時刻為心臟保駕護航
山葯,補脾益腎的中醫「上品」之葯
多吃花生是中醫健脾的好方法
太白穴,脾系統的首選保健大穴
補肺腎之虛、管小病小疾的列缺穴
滋陰潤肺,非燕窩莫屬
第三章 腎經是人體自有的大葯:經穴療法讓生命之水源源不斷
腎經——關乎你一生健康與幸福的至寶
湧泉穴——腎經之氣的源泉,調理人體的關鍵
太溪穴——補腎回陽、修復先天之本的要穴
照海穴——滋腎清熱、通調三焦的強。腎降火妙穴
大鍾穴——治療多種慢性疾病的保健大穴
然谷穴——升清降濁、平衡水火的首選穴位
水泉穴——清熱益腎、通經活絡的關鍵穴位
復溜穴——專治水液代謝失常的人體大葯
築賓穴——人體的解毒大穴
陰谷穴——治療多汗證、頸椎病、腹痛的特效穴位
俞府穴——調動腎經氣血的不二大穴
命門穴——強腰補腎壯陽的長壽大穴
第四章 怎麼吃最養腎:吃對就能讓腎為我們的生命鑄就活力
中醫養腎,五黑食物不可少
豆漿,四季皆宜的補腎良品
世上有一種最好的補腎湯——豬肉湯
一周500克海蝦,安全補腎就靠它
補腎菜,韭菜炒核桃舉世難敵
多吃黃鱔,腎寒就會遠離你
亦食亦葯、溫陽補腎話蠶蛹
滋陰補腎、益壽延年的枸杞子
凡是有坎水性質的食物,都可以補腎
寒冬至吃狗肉,養腎護腎效果好
第五章 中葯中的養腎絕學:腎虛之人不可不用的補腎良葯
補腎填精葯:腎精不足找它們就可以了
滋補腎陰葯:腎陰虛患者們的福音
補益腎氣葯:有了它們,腎就永遠不會氣虛
溫補腎陽葯:腎陽虛患者的最佳選擇
固腎澀精葯:守衛腎精的忠誠衛士
清瀉腎火葯:陰虛火旺型腎虛證的剋星
第六章 養腎糾虛話運動: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現代治病良方
腰部鍛煉法:五大妙招疏通氣血、健腎強腰
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是最適合慢性腎病患者的有氧運動
叩齒咽津:健脾強腎、延緩衰老的不傳之秘
縮肛——最「經濟實惠」的護腎壯陽運動
摩耳健腎,輕松防治百病
腎虛了就「抖抖腎」——最有效的瞬間強腎法
吐故納新益腎功——防止衰老、益精回春的千金秘方
最適合「懶」人的簡易養腎功
金雞獨立健身法,對付老年人疾病立竿見影
第七章 細節決定腎臟健康:你不可不知的生活中的強腎學問
控制性生活,減少對元精的損耗
……
第八章 獻給家庭的無價之寶:「性」福一生的強腎方案
第九章 腎強男人就強:告別難言之隱就找腎
第十章 腎強女人就靚:長在肥沃土地上的花草才嬌艷
第十一章 華佗妙手自家生:人體常見健康問題補腎解決方案
第十二章 養腎大課堂——明明白白養好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