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身體暗藏的三大養生穴位

身體暗藏的三大養生穴位

發布時間:2021-02-05 20:30:42

1、即保健又強壯身體的穴位是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百合穴,有理脾胃、調氣血、主消化、補虛弱之功效。灸「足度三里」能補中益氣,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調整消化系統使版之功能旺盛,吸收營養增加能源,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和抗病和抗過敏功能,對全身各系統都有強壯權作用

2、肝不好不用怕,人體藏哪些養肝穴,每天按2分鍾養肝護肝遠離肝癌?

平時,我盡力保持冷靜、樂觀、開朗、無憂無慮,保持開朗能保護肝臟。肝臟並非對所有疾病都有好處。肝臟是人體的解毒器官。它也是一個容易損壞的脆弱器官。維持肝臟和促進消化可以延長壽命。許多人有自己的方法來提高肝臟。按摩肝臟穴位可以為上班族節省時間和金錢,還可以保持肝臟健康。

肝俞穴位於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相隔1.5英寸,是肝臟的背俞穴,是肝臟元氣匯聚在身體背部形成的「池」。肝俞穴是滋養肝臟不可或缺的養生穴。臟腑患病時,相應的背俞穴會出現異常反應,故常按摩此穴,以疏肝理氣、瀉火退燒、益肝明目、行氣止痛等。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一根橫向手指距脛骨前邊緣。這個穴位的作用非常廣泛。長期按摩可以降低血脂、降低血液粘度、防止血管硬化等。常按摩這個穴位對脂肪肝的防治有好處,每天每側按摩30~50次,感覺酸脹最好。

腳背第二和第一指骨之間。太沖穴是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也是肝經的原點,大致相當於存放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元氣,使肝功能正常。睡覺前盤腿坐著。用你的左拇指在你的右腳上摩擦這個點,沿著骨頭之間的間隙按壓,來回滑動,按壓20次,然後用你的右手用和以前一樣的方法在你的左腳上摩擦這個點。

飲食應該平衡,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食物中應該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我們應該保持五種口味,盡量少吃辛辣的食物。合理的飲食和均衡的營養也有利於肝臟保護,避免社交聚會中過量飲酒造成肝臟損傷。鍛煉可以防止脂肪肝,消耗體內多餘的脂肪。患有脂肪肝的人應該堅持體育鍛煉,進行一些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和騎自行車,這些運動可以消耗身體熱量並控制體重增加。

3、人體的幾大養生部位你知道有哪些?

搓額方法:左右輪流上下搓額頭50下,經常搓額可以清醒大腦,還可以延緩皺紋的產生。

搓鼻方法:用雙手食指搓鼻樑的兩側。經常搓鼻可以使鼻腔暢通,並可起到防治感冒和鼻炎的作用。

搓手方法:雙手先對搓手背50下,然後再對搓手掌50下。經常搓手可以促進大腦和全身的興奮樞紐,增加雙手的靈活性、柔韌性和抗寒性,還可以延緩雙手的衰老。

搓耳方法:用手掌來回搓耳朵50下,通過刺激耳朵上的穴位來促進全身的健康,並可以增強聽力。

搓腹方法:先左手後右手,先順時針後逆時針地輪流搓腹部各50下,可促進消化,防止積食和便秘。

搓腰方法:左右手掌在腰部搓50下,可補腎壯腰和加固元氣,還可以防治腰酸。

搓胸方法:先左手後右手在兩肋中間「胸腺」穴位輪流各搓50下,經常搓胸能起到安撫心臟的作用。

搓足方法:先用左手搓右足底50下,再用右手搓左足底50下。足部是人的「第二心臟」,可以促進血液的循環,激化和增強內分泌系統機能,加強人體的免疫和抗病的能力,並可增加足部的抗寒性。

頭部,養生關鍵詞:勤曬、梳頭、多動。

頭部是人體第一保健特區,中醫認為,頭為「精明之府」,人體五臟六腑的精氣匯於此,有50多個穴位與全身器官關系密切。現代醫學也指出,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統領人的一切活動。因此,需要特別保護。專家建議多按摩頭部,可以用手代替梳子梳頭,按照從頭頂到後腦勺,再從頭頂到耳朵兩側的順序,來回各推三四十次,使頭部產生熱麻感。

曬太陽也是頭部保健的好方法,尤其在寒冷的冬天,吃完午飯,讓陽光灑在頭頂的百會穴。曬15分鍾,能夠通暢百脈、養腦補陽。大腦還對氧氣情有獨鍾,跑步、快走等有氧運動有助於改善大腦血液循環,保證充足的血氧供應,打打乒乓球、羽毛球可以提高大腦反應能力、延緩衰老。

耳朵,養生關鍵詞:捏、搓、彈、揪。

耳朵是我們聆聽世界的窗口,對身體保健也有重要作用。在中醫理論中,耳朵是全身經絡的匯集之處,聯系著全身的每一個器官,其中與腎臟關系最為密切。有專家指出,腎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搓彈雙耳是最廉價的強腎方法。

兩手分別輕捏左右耳耳垂,再搓摩至發紅發熱。然後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每天做兩三次,每次1分鍾。長期堅持,能起到抗衰養顏的作用,對頭痛、耳鳴等疾病也有幫助。

前胸,養生關鍵詞:拍打、擴胸、深呼吸。

前胸主宰著人體免疫系統最重要的器官――胸腺,是心臟和肺最強有力的保護傘。前胸是人體陰氣所匯之處,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寬中理氣,還能改善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

可以採取虛掌輕叩輕拍的方法來保健,將五指並攏、掌心中空,對准胸部正中間的胸骨,以適當力度拍擊。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鍾。也可以用手掌上下摩擦頸部到心窩的部位。另外,還要多做擴胸運動和深呼吸。

腋窩,養生關鍵詞:按揉、輕彈。

腋窩是人們平時容易忽略的保健部位,腋窩處不僅有動靜脈血管,還有大量的淋巴組織,刺激此處的神經、血管和淋巴結,能促進血液循環,使大腦、心臟以及肺部都受益匪淺。中醫認為腋窩處有一個重要穴位,名為極泉,按摩此穴位有寬胸寧神、強心的功效。

有專家建議,平時可以多按揉腋窩,用右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按摩左側腋窩15次,然後換左手按摩右側腋窩,每次持續3至5分鍾即可。還可以抬高一側手臂,把另一隻手的拇指放在肩關節處,用中指輕彈腋窩底,可時快時慢變換節奏,並左右交替進行。

後背,養生關鍵詞:防寒、蹭門框、熱浴。

中醫理論認為,後背正中的脊椎是人體督脈所經之地,脊椎兩旁的足太陽膀胱經絡與五臟六腑聯系甚為密切,經常按摩脊椎,可促進經絡的疏通,滋養全身器官。在中醫看來,後背的保健首先要防寒,背部一旦受寒,就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導致呼吸道疾病,引起舊病復發、加重等現象,尤其是老人、孩子,寒冷的季節最好穿一件棉背心。

中老年人沒事可以多用後背蹭蹭門框,達到按摩背部穴位的作用。將背部正中的脊椎骨對准門框的棱,向其輕輕擠壓,並上下輕度蹭動,每分鍾大約做20下。洗澡時,還可以將淋浴頭對著後背沖洗。對於上班族而言,後背健康的天敵就是久坐,坐40分鍾一定要起來活動一下。長時間的錯誤坐姿也是背疼誘因,可以在辦公桌前放一面鏡子,隨時提醒自己。

肚臍,養生關鍵詞:揉腹、熱敷。

在中醫專家眼裡,肚臍是重要穴位「神闕」,周圍還有中脘、關元、氣海等穴,是人體保健的「要塞」,輕輕揉按,對調整人體氣血、改善臟腑功能都有好處。中醫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法,講究的就是在醒後、睡前分別揉按小腹周圍,長期堅持,可增加腸胃蠕動、增強脾胃功能。

可以飯後進行腹部按摩,將手心放在肚臍上,採用逆時針和順時針交替的方法輕揉肚臍及四周,幫助消化。對小腹適當熱敷也能達到保健效果。熱敷時,可用略高於體溫的熱水袋或熱毛巾,輕輕敷在肚臍上,數分鍾後取下,每天堅持敷1~2次。另外,肚臍也是最怕著涼的地方,平時要注意保暖,多穿高腰的褲子。

膝蓋,養生關鍵詞:扭轉、摩擦膝蓋。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腿部衰老最先體現在膝關節上。膝關節是人體各種活動中負荷最大的關節之一,走、坐、卧、跑、跳等活動都離不了它,因此受傷幾率也大。中老年人可以每天早晚將兩手搓熱,分別放在兩膝關節處,用手按揉,左右各30次,以膝部感覺微熱為佳。還可以兩腿並攏,屈膝半蹲,兩手扶膝,輕輕轉動膝部。經常按摩膝蓋使其氣血流暢、防病治病。

另外,生活上需要注意一些細節,比如上下樓梯時,讓腳尖先著地,可以加大緩沖距離,對膝關節起到保護作用。女性不要長時間穿高跟鞋,研究發現,這是女性膝蓋疼痛、關節受損的主要原因。不當的運動方式也會傷害膝關節,老年人和肥胖人士可選擇散步、慢跑、游泳等對膝關節損傷較小的運動。

腳部,養生關鍵詞:泡、曬、動、晃。

腳是人體「第二心臟」,有多個穴位和成千上萬個末梢神經,與人體各個臟器的健康密切相關,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充分開發這個「特區」的保健潛能,對預防某些疾病有一定益處。張湖德認為,隔兩三天用熱水泡腳,每次半小時,是非常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起到溫經通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如果在泡腳水中加入一些有助氣血運行的中葯,如當歸、紅花、三七等,效果會更好。另外,專家們還推薦了幾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曬腳強體:將兩腳心朝向太陽曬20~30分鍾;動趾健胃: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可常動動腳趾、用腳趾夾東西;晃腳解乏:仰卧,兩腳抬起懸空,然後搖晃兩腳,最後像蹬自行車那樣有節奏地轉動。

4、人體的養生穴都有哪幾個穴位?

一、頭頸部位要害穴(共9個)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經屬:為督脈、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被擊中後頭暈、腦脹。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經屬:奇穴,被點中後頭昏、眼黑耳鳴。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經屬:為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後,耳鳴頭暈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經屬:為足太陽膀胱經。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經屬: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暈眼昏。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發際凹陷處)

經屬:為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被點中後,沖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擊中後,沖擊延髓中樞,暈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結旁開1.5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後氣滯血淤、頭暈。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後,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繫心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於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於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餘。擊中後,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後,沖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於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後,沖擊肝、脾,震動膈?⑵?脫?佟?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14、商曲穴

位置:位於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擊中後,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個)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第三脅動、靜脈和神經,震動心肺、破氣機。

2、厥陰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經屬: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心、肺,破氣機、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於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心臟,破血傷氣。

4、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腎臟,傷氣機,易截癱。

5、命門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

經屬:督脈。擊中後,沖擊脊椎破氣機,易截癱。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三寸處(命門旁開三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腰動、靜脈和神經,震動腎臟,傷內氣。

7、氣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腎臟,阻血破氣。

8、尾閭穴

位置:位於尾骨端與肛門之間

經屬:督脈、督脈之絡穴,別走任脈。擊中後,阻礙周天氣機,丹田氣機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個)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之會。擊中後,半身麻木。

2、太淵穴

位置:仰掌、腕橫紋之撓側凹陷處。

經屬:手太陰肺經。肺之原穴,百脈之會。擊中後,陰止百脈,內傷氣機。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足陽明之脈所入為合。擊中後,下肢麻木、不靈。

4、三陰交穴

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

經屬:足太陽脾經,系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擊中後,下肢麻木,失靈,傷丹田氣。

5、湧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處,當屈足趾時出現凹陷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擊中後,傷丹田氣,氣機不能上升,破輕功。

總之,以上36個要害穴,被點中後,都有性命危險,但初傷時,可能感覺不大,但後果嚴重,凡被點中者,不可輕視。

人體主要有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

人體的兩個長壽穴: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長壽穴」:一個是「湧泉穴」,另一個是「足三里穴」。

湧泉穴是腎經的一個重要穴位,經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盤壯骨之功效。腎是主管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重要臟器,腎精充足就能發育正常,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頭發烏亮,性功能強盛。反之,若腎腎虛精少,則記憶減退,腰膝酸軟,行走艱難,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湧泉穴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屈趾時凹陷處便是。每晚睡前盤腿而坐,用雙手按摩或屈指點壓雙側湧泉穴,以該穴位達到酸脹感覺為度,每次50至100下。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蓋住自己的膝蓋骨,五指朝下,中指盡處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經的要穴。胃是人體的一個「給養倉庫」,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時地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的其他器臟才可以得到充足的養分,才能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況的好壞,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而足三里則能擔此重任。每晚以指關節按壓足三里,不但能補脾健胃,促使飲食盡快消化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還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使人精神煥發,青春常駐。

5、人體哪幾個穴位是保健的

合谷穴(在雙手虎口處), 湧泉穴(在腳掌心),勞宮穴(在兩手掌心), 足三里(在膝蓋下方約三寸大骨內側),上述四個穴位被稱作是人體的「四大養生穴」。長按揉,可以強健身體。祝你健康!

6、「人體有幾大養生窩」,常按壓哪些穴位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疲勞?

人體有幾大養生窩,經常拍打按摩,能收到神奇功效。

按眼窩,安神緩頭痛

眼窩處有晴明、攢竹、四白、承泣、絲竹空等諸多穴位,通過按摩可減低眼壓,緩解眼部疲勞,提高眼部機能,對近視眼、老花眼及用眼過度等引起的目赤昏花、視物不明有明顯改善作用。

按摩這些穴位還能鎮靜安神、改善頭痛,也可延緩眼周皮膚衰老,預防皺紋出現。

輕閉雙目,用食指與中指指腹分別順時針與逆時針緩慢旋轉按摩眼皮5~10次,也可在相應穴位處輕按壓約1分鍾,安神止痛的效果更佳。

按頸窩,緩解咽部不適

頸窩位於喉結下方、胸骨上凹陷處。這里是天突穴所在,為任脈穴位,位於頸結喉下四寸,胸骨上窩正中,具有寬膈和胃、降逆調氣的作用。刺激頸窩可改善咽喉不適、咳嗽氣喘、惡心呃逆等症狀。

揉腋窩,寬胸寧神

腋窩頂端動脈搏動處為極泉穴,針灸或按摩該穴,有寬胸寧神的功效,對防治循環系統及神經系統疾病有益,如冠心病、心絞痛、肋間神經痛等。

將四指並攏置於腋窩下,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每10圈交換一次,共按摩100~200次。

拍打肘窩,清熱通絡

肘窩位於肘關節前面,是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陰肺經的通行之所,分布著曲池、曲澤、尺澤等穴位。

按摩肘窩的穴位可疏通經絡氣血,清熱祛濕,安神利咽。將四指並攏,力度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地連續拍打左右兩邊數次,拍打時要注意節奏。

捋按腰窩,調氣血


腰窩就是腰部脊柱左右凹陷處,兩側分布夾脊穴和背俞穴。夾脊穴屬於經外奇穴,背俞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穴,是臟腑之氣輸注之處,受到歷代養生按摩的推崇。

搓擦腘窩,緩解腰背痛

腘窩就是雙側膝蓋後方的凹陷處,為十二正經中肝經、腎經、膀胱經經脈循行區域,腘窩正中穴位為委中穴。

中醫針灸推拿中講究「腰背委中求」,意思是治療腰背酸痛、下肢關節伸屈不利,委中是要穴。委中穴兩旁還有委陽、陰谷、浮郄等穴位,均為治療腰背酸疼的穴位。

推搓腳窩,精力旺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適度按摩這些部位,可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疲勞,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與身體暗藏的三大養生穴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