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崆峒派養生功法

崆峒派養生功法

發布時間:2021-02-04 12:18:33

1、武俠小說中崆峒派的名人和武功有哪些?

【崆峒派傳說】
崆峒向來是天下聞名的道教聖地,傳說中的仙境。幾十年前,一位牧童在山中遇仙,學到了世間難以想像的奇妙武術。後來這牧童便創立了崆峒派。這個牧童即是崆峒派開山祖師木靈子,傳說木靈子的武功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是以近年來崆峒派勢力日益鼎盛,頗有與少林等名門大派抗爭的實力。木靈子更以一身驚世駭俗的七傷拳聞名於天下。木靈子為人最是嫉惡如仇,年輕時就在江湖中行俠仗義,憑著那手獨步天下的七傷拳,不知鏟除了多少惡人,又挽救了多少無辜。現在雖年已漸高,脾氣人不減當年。見到有人作惡事,定會嚴加懲戒,對本門弟子更是責之甚苛。然崆峒現在的大師兄陳漢京立身極為嚴謹,因此頗得垂青,據說已經獲得了木靈子的三成真傳。
【崆峒派武術】
崆峒武術創始於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組成部分,與少林、武當、峨嵋、昆侖並稱為我國著名五大武術流派。始祖是飛虹子,早年在少年寺學藝,後隱居崆峒山習道研藝。崆峒派武術吸收了少林、峨嵋、武當武術的精華,在其手法,套路、技擊功夫上成為一體,講究實打、實拿、以技擊強身健體和增加功力為目的。崆峒派武術特點是「奇兵」(兵器),它不屬於十八般兵器。形式各種各樣,小巧玲瓏,攜帶方便,不易被對方發現,交手中往往能出奇致勝。
崆峒派武術共有八大門內容,按初級到高級程度分:飛龍門、追魂門、奪命門、醉門、神拳門、花架門、奇兵門和玄空門。每門都有十五套東西。飛龍門是崆峒派武術的初級門、這一門里包括飛龍拳、飛龍掌、飛龍刀、飛龍槍、飛龍劍、飛龍棍、飛龍鏟、飛龍雙鉤、飛龍雙鞭等。在此基礎上,追魂門、奪命、醉門、神拳門都有拳、掌、刀、槍、劍、棍、鏟、雙鉤、雙鞭等功夫逐一提高變化,增強了難度和攻擊性。
追魂門在飛龍門的基本套路和動作上加強了追擊性,攻擊時招式多變,招招緊逼,連綿不斷,有排山倒海之勢。其各路名稱亦由飛龍門中的「飛龍」變成「追魂」稱謂。即:追魂拳、追魂掌、追魂刀、追魂槍、追魂劍、追魂棍、追魂鏟、追魂雙鉤、追魂雙鞭等。
奪命門是在追魂門的基礎上又上了一層,其特點是猛烈,招招致命,絕招頻出,不留活路,因此,奪命門各路均以「奪命」冠名,如奪命拳、奪命掌、奪命劍、奪命棍等十幾個套路。
醉門是在奪命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主要強調動作中的躍、翻、仆、騰、宕等功夫。醉門有分文武兩類,稱文八仙和武八仙。文八仙重醉態的表現,沒有跌仆動作,武八仙帶躍、帶宕、跌仆騰跳都有。醉門中的套路因此多出十幾個套路,如文醉拳、武醉拳;文醉劍、武醉劍等,都是文、武個一套、拳、掌、刀、槍、劍、棍、鏟、鉤、鞭齊備。
神拳門是崆峒派武術中的最高武功。所謂神拳,即花拳綉腿。這種花拳綉腿不是通常所說表演的那種「花拳綉腿」。這拳打不實,用意而不用力,如游龍一般,是崆峒派拳術中登峰造極的功夫。此門中同樣有拳、掌、刀、槍、劍、棍、鏟、鉤、鞭等十幾種套路。
花架門是在神拳門的基礎上脫穎而出,結合敦煌畫上的飛天造型而創立的一門集攻擊與欣賞為一體的上乘功法,其造型優美,攻擊巧妙,尤適於女性習練,花架門中有出水芙蓉香飄宇庭,笑傲乾坤風流扇、桃花扇、花架拳、花架槍、花架劍十幾套套路。
奇兵門是崆峒派武術最具特色的一門,其特點在於所用兵器短小及排兵布陣以陣法,其中兵器有風火五行輪、風火扇、挎虎籃、飛爪、佛塵、九齒鐵耙、連枷、鐵琵琶、分水娥媚刺、翻天印、太統法鈴等。陣法有太極陣、八卦陣、十二生肖陣、二十四天魔陣、三十六游龍陣、四十八降妖陣、六十四卦齊天陣、八十一通天奇門遁甲陣、七星回天陣、二十八宿造天陣、十套陣法等。
玄空門是崆峒派秘傳之寶,多以歷代掌派獨修之法。其內容有燕式古太極八法,無相神功,達摩神功,以此修煉內功;以針灸,中葯、易經、氣功結合而成的療病方法《易通療法》,是崆峒山鎮山之寶,其中針灸取用《靈龜法法》,《子午流注》之時辰、穴位、脈絡,藉以《易經》之卦相推斷,配合氣功引導助力,在用幾尾中草葯服用,達到療病奇效;以藏傳佛教密宗之咒語,手印為主的修心之法,歷來為崆峒派所重視,是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必修法寶。此法以《金剛七句》《一切如來陀羅心秘密咒》及《蓮花生大師咒》為主課,每咒以八十萬遍為階梯,直至心空如宙,體同大宇為止。達到大智大勇,大慈大悲,大徹大悟,大雄大力的佛之境界;在做人處世上講求儒家仁、義、禮、智、信五大法度。在修性上以道家所精釋的道法自然,空同如如要述,達到無我無相,無執無著的境界,玄空而玄空,意空而識空,乃至真空,方顯神通,為蒼生服務。當代傳承近乎斷層,又稱燕式太極門。

2、崆峒派有和武當梯雲縱一樣的輕功嗎?

輕功都是想像出來的,只不過就是練習彈跳力。
崆峒派的是七傷拳。

3、現存道教教派及其修煉側重

道教
所謂道教,是以中國古來的薩滿教的咒術信仰(鬼道)為基礎,在其上重迭地、復合地吸收了儒家的神道和祭祀的儀禮與思想,吸收了老莊道家的"玄"和"真"的形而上學,並吸收了佛教的業報輪迥和解脫,乃至濟度眾生的教理、儀禮等,在隋唐時代大體上完成了作為宗教教團的組織、儀禮和神學體系,以同"道之不滅"合為一體作為最高理想的中國民族(漢民族)的土生土長的,傳統的宗教。

道教修煉的是今生,以練氣煉丹為主,講究的是修身養性

道 教 門 派

道教門派:道教內部門派眾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稱各異。

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錄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五類。按地區分有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

按人劃分則有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漢)、純陽派(呂洞賓)、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尹喜派(關尹)、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

按道門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廣慧派等。

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

而今許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間道教派別。(《中華道教大辭典》第46頁)

經錄派:以信奉某一符錄為特徵的道派統稱為經錄派道教。晉代出現的三皇派(傳三皇經)、靈寶派(傳靈寶組經典)、上清派,皆為經錄派道教。南朝陸修靜總括三洞經典,將三種道派統稱為經錄派。唐代經錄派道教盛興一時,各派別之間並無逾越的界限,但有嚴格的道階品位制度,按傳授經戒法錄品位的高低來區分道階品次和道位職稱。如受正一盟威法錄等正一派經典者稱正一盟威弟子,可以為人上章齋醮。在每一道派中,又有不同的道階,正一派中即有弟子、真人、法師等不同道階。自正一派再受洞神錄及其經典,稱太上洞神法師。修洞真經錄有功再遷受高玄法錄,受《道德經》、《老子西升經》等高玄派經典,便可升為太上紫虛高玄弟子、高玄法師。自高玄部再遷受升玄法錄,稱靈寶升玄內教弟子。由升玄部再遷升太上靈寶洞玄弟子、無上洞玄法師。再逐次遷升洞真法師、三洞法師、大洞法師,達到最高一級道職。經錄派經典和法錄以正一派為低,上清派為高。唐代以後,金丹派興起,龍虎山正一派天師道統領三山經錄派道教(閣皂山靈寶派、茅山上清派、龍虎山正一派)。經錄派道教遂成為和金丹派道教分立的大宗派。

辟穀派:易心瑩《道教分宗表》又稱葆和宗。祖述鬼穀子、張良,以吐納、服氣、休糧為法門。謂此宗煉真氣以稽(禾旁應為提手旁)有形,綿綿不絕,而壽永無極。若躐階躁進,強咽鼓努,必櫻暴虐之患,痛疽奇疾,而自蹈戕身之壑。辟穀在早期道教修煉中,亦被用作開發人體潛能的仙術,其術較易得氣,促使體質變化。

胎息派 易心瑩《道教分宗表》稱為長淮宗,祖述矩(矢字旁應為犭字旁)神氏、中廣真人,以住氣、內觀、神定、胎息為法門。論胎元,返先天,悟死生之大理,不由乎天而在於我。若不調靈沖關,遷神轉境,則促齡穢躬,日體不仁。胎息是魏晉神仙道教中成熟的仙術,修道者多以此開發人體潛能,體道修仙。

南宮宗 據易心瑩《道教分宗表》,南宮宗別名靈圖、符籙、天罡。其法門有陰陽、五行、六壬、奇門、神符、秘咒、罡令、禹步、假形、解化,實即精於法術的符籙派道教,祖述九天玄女、鬼臾區。又雲:南宮宗者,望氣知方,遁世密法,趨吉避凶,劍氣除邪,或假形而蛻化隱影。及放者為之,則魘盅術、魑魅行,狂惑四方,顛倒黎庶,而不容於世。劍仙派亦為南宮派。

陰陽派 內丹功法類別。即雙修派。《參同契》雲:「物無陰陽,違天背元」。 丹家以天下萬物皆須陰陽配合才能成丹的道理,認為內丹的人體修煉工程也須男女雙修,陰陽配合才能結丹。女子外陰而內陽,如坎囗卦;男子外陽而內陰,為離囗卦。內丹家利用陰陽栽接的功夫將女子的先天真陽(即水中金)採回來,補入男子離卦中間陰爻的位置,稱為取坎填離,是陰陽派丹法的基本功夫。

孤修派 即清凈派。參見「清凈派」條。

雙修派 內丹功法類別。以男女陰陽栽接術修煉為宗旨。秦漢時房中家和神仙家結合,將房中術和行氣術結合升華,發展為男女雙修的陰陽派丹法。以男女陰陽栽接術修煉的內丹家稱雙修派。東漢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傳開雙修派丹法秘術。而後呂洞賓、張伯端、劉永年、陳致虛、陸潛虛、張三豐、李涵虛、仇兆鰲等人,皆精於雙修派丹法。雙修派丹法要用女鼎,但不同於房中御女之術,其目標不是追求性高潮的房中之樂,而是採取先天一囗結丹長生。

文始派 道教內丹修煉派別。祖述文始真人關尹子,以《文始真經》為丹法要旨。此派功法以虛無為本,以養性為宗,為丹法中最上一乘。修煉下手即以最上一層煉神還虛做起,主張修一已真陽之囗,以接天地真陽之囗;盜天地虛無之機,以補我神囗之真機。教人無所有,無所為,無所執,虛之極而無極,從而上不見天,下不見地,內不見我,外不見人,一無所見,則我通天地,天地通我,我與天地,似契似離,同於大通,「渾人我,同天地」。這是此派丹法的最高境界,為出神入化,通向大道之仙徑。由於此派只主張以神御囗,不講求精煉囗,更不講火候葯物,因而是一種直指大道的頓修法。

少陽派 內丹流派。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因而稱少陽派。據稱王少陽傳鍾離權,鍾離權傳呂洞賓,後開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崆峒派、三豐派等多種流派。另一派稱傳自文始真人關尹子,由麻衣道者傳陳摶、火龍真人。文始派以虛無為宗,屬無上至真之妙道,頓超直人,修性而兼修命。少陽派則主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便於人手,次弟分明,流傳甚廣。因而有內丹仙學以文始派為最高,以少陽派為最大的說法。

北宗 道教內丹學的重要流派。創於南宋時期原北方金人統治地區長安一帶,該派尊東華少陽、鍾離正陽、呂岩純陽、劉海蟾、王囗為「五祖」,實際創始人為王囗。王囗(1112—1170),號重陽子。本為咸陽名門,善屬文也習武。48歲時出遊,在甘河鎮遇仙人得內修真訣,遂「盡斷諸緣,同塵萬有」,潛修於終南山下,並開始收徒傳道,以「忍恥含垢,苦已利人」為傳道宗旨。金大定七年(1167)遠游山東,在膠東半島度化七位弟子,即馬鈺丹陽(1122—1183)、譚處端長真(1122—1185)、劉處玄長生(1146—1203)、丘處機長春(1147—1227)、王處一玉陽(1142—1207)、郝大通廣宇(1140—1203)、孫不二清凈(1118—1182),號為「七真」,其中邱處機所創的龍門派影響最大。「七真」再傳有趙玄悟、尹志平、李志常、於善慶、宋德方、綦志遠、李志遠、趙道寬,以至於元代的陳致虛,明清時期的伍守陽、柳華陽,乃至劉一明、閔小艮等也屬該派支流。該派追求「全真而仙」,其修煉以清凈為主,即以「識心見性」為首要,以煉心煉已為基礎,同時不廢精氣的的修煉,王重陽說:「識心見性全真覺,知汞通鉛結善芽。」(《重陽全真集》卷一第一)這是把「識心見性」的煉心與「知汞通鉛」的煉氣作為「全真」的兩個基本內容。相對於南宗「先命後性」的功法,北宗丹法以「先性後命」為特徵。關於清凈煉性,北宗各家皆以此為上乘丹法,不二法門。王重陽說:「諸公如要真修行,飢來吃飯,睡來合眼,莫打坐,莫學道,只要塵冗事屏除,只要心中清凈兩個字,其餘都不是修行。」(《重陽全真集》卷十第十二)馬鈺說:「清靜者,清為清其心源,凈為凈其囗海。心源清則外物不能擾,故情定而神明生焉。囗海靜,則邪欲不能幹,故精全而腹實焉。是以澄心如澄水,養囗如養兒,囗秀則神靈,神靈則囗變,乃清凈所致也。」(《丹陽真人語錄》)丘處機說:「吾學惟貴見性,水火配合其次也。」(《長春真人語錄》)北宗之所以重視煉性煉已,一來由於該派本身即是道釋儒合流的產物,受佛教「明心見性」的影響至深。二來由於該派在性命關系的問題上有獨到的見解。如在丘處機看來,形體有生有滅,神性卻無生無滅,故「有形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終,只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人身中為性海,即元神也。」(《長春真人語錄》)因而修煉在根本意義上來說,乃是全其真性,真性圓明,本命方能徹達。但是,重性功並非不講命功,該派也講求神與氣的結合,如王重陽說:「氣神相結,謂之神仙。」(《重陽教化集》卷三第十二)關於煉氣,王重陽對精神有著不同前人的理解。他認精為性,認血為命,「精血者,是肉身之根本;真氣者,是性命之根本。故曰有血者能生真氣也,真氣壯實者自然長久,聚精血成形也」。(《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既然精血不離,性命相關,因而煉性不能不煉真氣。丘處機在《大丹直指》中進一步予以說明:「金丹之秘,在於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潛於頂。

南宗 道教內丹學的重要派別。創始於北宋張伯瑞,流傳於南方廣大地區。該派以「先命後性」修煉方式著稱。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又稱紫陽派、天台宗。

中派 道教內丹學的一逐步形成門派。始於元代。由李道純開創。原本無宗名,因其丹法以「守中」為要,有別於南北東西丹派,故名。李道純(生卒年不詳),號清庵,別號瑩蟾子。活動於元初,出自南宗白玉蟾門人黃金蟾的門下,但他自稱其宗脈為「全真」,故為江南最早的全真道士。其丹法源於張伯瑞的《悟真篇》,但更具全真教道派道儒釋三教融合的特色。明尹真人弟子、清黃元吉等也被視為中派。這一派不像別的丹派,它既無立宗,又無明確的宗教承緒,李、尹、黃等人只是在丹法上具有一致的傾向性,才被視為同一派別。該派在丹法上特點是:糅合道儒釋思想,將清修理論集中於一個「中」字上。李道純《中和集》開宗明義:「《禮記》雲:『喜怒衰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未發謂靜定,中謹其所存也。故曰中存而無體,故為天下之大本。發而中節謂動,時謹其所發也。故曰和發無不中,故為天下之達道。誠能致中和於一身,則本然之體虛靜而靈,靜而覺,動而正,故能應天下無窮之變也」。這是把儒家「致中和」思想融於道教的修煉論,這個「中」也就是道教修煉所欲達到的目標,即致中和於一身,就可以成應變無窮的「仙」了。這個「中」又是修丹過程中所要體認的的「玄關一竅」。他說:「夫玄關一竅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今之學者多泯於形體,……但著在形體上都不是,亦不可離此一身向外尋求。諸丹經皆不言正在何處者,何也?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曰玄關。所以聖人只出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關明矣。所謂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維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釋雲:不思善,不思惡,正憑么時,那個是自已本來面目,此釋家之中也。儒曰:喜怒衰樂未發謂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仍三教所用之中也。」(同前)這個「中」 既是先天之有,卻要通過後天的修煉才能成就,此即守中之功法。明尹真人師弟《性命圭旨》同樣把守中看作守「性命之根」,這個中又叫「真中」,他們說:「無極者,真中也,故曰聖聖相傳在此中。此中就是堯舜允執之中,孔子時中之中,子思未發之中,易之黃中通理之中,度人經之中理五囗之中,釋迦之空中之中,老子之守中之中。然中字有二義,若曰中有定存在者,在此中也;若曰中無定在者,乾坤合處,乃真中也」。真中也就是李道純所說的「玄關一竅」。清黃元吉則把所有內煉性功、命功功法歸結為守功一法,他說:「昔論吾道,始終只是一中,始也守有形之中,以煉精而化氣;終而守無形之中,以煉虛而合道。」(《道門語要》)這種守中之法又叫做「中黃直透」,即不用後升前降,不用開合,不用面壁,就能升仙。清代閔小艮,亦傳中黃直透功夫。由於中派皆以儒說道,故被視為「教外別傳」。

中派的主要著作有:李道純的《中和集》、《瑩蟾子語錄》、《三天易髓》;尹真人弟子的《性命圭旨》;黃元吉的《樂育堂語錄》、《老子道德經精義》、《道門語要》等。

--------------------------------------------------------------------------------
東派 道教內丹修煉的重要派別。開派於明嘉靖、隆慶年間。創始人陸西星,字長庚,號潛虛,又號方壺外史。揚州人。少習儒術,九次參加鄉試未中,遂棄儒服,著裝道衣,抗跡塵外。自稱呂祖純陽降臨其所居「北海草堂」,親授丹法要訣,即著說立說,開丹法新門派,因其活動於浙江一帶,故稱東派。明末孫汝忠、清人傅金銓等為此派之支流。此派雖稱上緒呂純陽,然而不立宗門,其修丹法門實承南宗一系,從《悟真篇》中開出新意,力主陰陽同類雙修。陸西星認為傳統丹經中所說的「陰陽」,也就是指男女,他說:「金丹之道,必資同類相合而成。陰陽者,一男一女也,一離一坎也,一鉛一汞也,此大丹之葯物也。夫坎之真囗謂之鉛,離之真精謂之汞。先天之精積於我,先天之囗取於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陰而內陽,於象為水為月,其於人也為女。我,離也,外陽而內陰,於象為火為日,其於人也為男。故夫男女陰陽之道,順之而生人,逆之而成丹,其理一焉者也。」(《金丹就成篇》)在他看來,仙胎大葯須有先天之精與先天之囗的交媾和合,這在《周易》中就已闡明:「精氣為物,遊魂為交」。然而作為陰中之陽的先天之囗產自女方,作為陽中之陰的先天之精產自男方,男女各自皆不足鉛汞二物,因此需要取坎女之陽,補離男之陰。「陰陽之精互藏其宅,有不可以獨修者」。(《玄膚論》)但是,陸氏在此又強調說,這種取坎填離的主要作用在:取坎以「補其既破之離也,填其既虛之畫也,復其純陽之體也」。(《金丹就正篇》)因而這種陰陽雙修法尤其適用於破體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修持,竹破竹補,人破人補;虛而補之實,弱而補之強,損而補之盈。至於「童初之子皆胎也」,不必依雙修法行持。此派雖主陰陽男女雙修,但與御女采戰之單補修法不同,此派主張用鼎而不採戰,鑄劍而不入爐,補鉛而不傷彼,利已而不損人,其實際修持過程集中在「凝神聚氣」一法上,促成神交氣交,雙修雙補。明末朴真道人在所著《玄寥子》中對此派丹法評價尤高,認為「較印度瑜珈術與密宗雙修法所用者,尤為上乘而簡妙」。

伍柳派 道教內丹修煉的流派。伍真人為北宗龍門嫡嗣,自署龍門第八代弟子。此派由明末清初的伍守陽、柳華陽所開創。伍守陽(1574—1644),號沖虛子,江西吉安人。「十齡奮志明經學,得遇重陽祖七篇。十三歲初生異志,念念尋真求出世。十六許可批其文,不向橋門爭二試。廿齡名利便休心,儒衣敝履幡然棄」。(《仙佛合宗語錄·伍真人修真歌》)遇曹還陽得授「仙佛合宗全旨」,又遍考仙聖之書,參悟真諦,著《天仙正理直論》,又著《仙佛合宗語錄》。柳華陽(1736—?),本為儒生,起家科第,後棄儒入禪,又出佛皈道,「凡三教之師靡不參」,竟未了徹慧命之旨。幸遇合伍沖虛師傳其秘旨,「豁然道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來之靈物」。遂著《慧命經》、《金仙證論》。此派修丹力主清靜修持,仙佛合宗。伍、柳皆不言陰陽男女,強調修丹只用先天,忌用後天,尤重「一點真陽」之先天祖囗的煉養,認為內葯、外葯皆原本先天祖氣,所謂外葯,是指「祖囗從生身時,雖隱藏於丹田,卻有向外發生之時,即取此發生於外者,復返還於丹,是以雖從內生,卻從外來,故謂之外葯」。(《天仙正理直論·葯物直論》)所謂內葯,是指采外葯煉成還丹大葯,「全不著於外,只動於發生之地,因其不離於內,故謂內葯」。(同前)外葯為生而後采,內葯為采而後生,「實止此一囗而已」。又如對於「鼎爐」,陰陽家多以男女為喻,伍守陽則明言外鼎指丹田之形,內鼎指丹田中之氣。伍守陽在《天仙正理直論》中開宗明義地講:「是囗也,神也,仙道之所以為雙修性命者也。且謂今也以二囗為論,所以明人生仙佛之理也》。」伍、柳既以仙道為宗,又參佛法為用;既證論《黃庭經》、《胎息經》、《坐忘論》,又徵引《楞嚴經》、《大般若經》、《華嚴經》,仙佛合為一體。與北宗比較,伍柳派丹法繁瑣一些,不像北宗丹法簡易,其於煉己、葯物、鼎器、火候、效驗、任督、防危,以及伏氣、胎息、真意、大小周天等無不敘說詳明。因其說理淺近,指點顯明,加上仙佛共用,因而影響遍及國內外。但由於道佛兩門之上乘精義,卻猶有未盡之處,故而此派功法更合於養生卻病之修為。

三豐派 道教內丹修煉的派別。由元、明時期的張三豐開創。張三豐,生卒年及出生地皆不詳。清李西月考定張三豐名全一,字三豐,遼陽人。清汪錫齡認為他生於元代定宗年間。三豐丹法融會文始丹法與少陽丹法的特長,以清靜陰陽,雙修雙成為顯著特點。三豐丹法下手即講求清靜煉心養性,《玄機直講》:「夫功夫下手,不可執於有為,有為都是後天,今之道門,多流此弊,故世間罕金真;亦不可著於無為,無為便落頑空,今之釋門,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於道之不明也。初功在寂滅情緣,掃除雜念,除雜念是第一著築基煉己之功也。」《玄要簡·道情歌》:「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自,性清自然葯材生。」張三豐強調修丹過程中有為與無為的並用,但無為是指「得丹之道,脫胎神化之功」,有為「非采戰提吸之術、九一動搖之法,乃安靜虛無之道,守雌不雄,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大道論》)可以說,張三豐的《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等主要論著大都講的是清靜丹法。只是在《無根樹》及後人綴合的《全集》中才有陰陽修法。《無根樹道情》:「無根樹,花正偏,離了陰陽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鉛,陽寡陰孤各一邊。世上陰陽男配女,生子生孫代代傳。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又說:「女子無夫為怨女,男子無妻是曠夫。嘆迷徒,太模糊,靜坐孤修氣轉枯。」這是是明確主張逆修陰陽,栽接互攝。但《無根樹》又主張雙修而不「犯淫」,「犯淫喪失長生寶,酒肉穿腸道在心」。這雖一種雙修派的上乘丹法,合清凈與雙修為一體,與所稱「三峰」下乘丹法有別。張三豐著述甚多,清李西月輯刊成《張三豐全集》,然而真偽難辨。 一般認為《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等幾部較真。

三峰派 道教內丹修煉流派。由房中術發展而來。由朴陽子《三峰丹訣》而得名,曾盛極於明代。此派修煉主御女采戰,行采人精氣之泥水丹法,向來被人認為是旁門邪術。此派修丹始於築基煉己,煨爐鑄劍;中經提采而攝補,煉化以周天;終默運而柔用,得葯以抽添。行動時步驟則復雜,有踵息煉氣、聚氣開關、金玉兩煉、抱元養虛;又有擇地選鼎、擇時用鼎(其中又有用破鼎、中鼎、老鼎、以及九鼎法之不同)、降龍伏虎、妙用神劍、追攝氣血、擒住真鉛、轉化陰陽;還有顛倒造化、玉液接命、金液還丹,面壁、脫胎、出神等等。還配有整套訣法,如封精訣、回精訣、煉精訣、大鎖金闕訣、倒吸西江水訣、過關服食訣、內鑄訣、外鑄訣、大灌頂訣、小灌頂訣、煨爐訣、吹笛訣、開洞天渠訣、神用訣等等。乃秘傳男女雙修之功法。

青城派 道教內丹修煉的派別。相傳起始於青城丈人,又有李八百等人習傳之。薛道光《悟真篇三注》:「張紫陽仙翁遇青城丈人,授金液還丹之妙道。」意謂張伯瑞曾師事青城丈人。此派論著有《青城秘錄》、《大道玄指》。其功法綜合南北陰陽與雙修的長處,又上肇關尹子,形成以虛無為體、以簡要為用、心平實為功的基本特點。由於此派功法習傳多為「密符」,「授受均極不易」,故知者甚少。近人蕭天石自稱得覽《青城秘錄》、《青城玉房訣》等,了悉其旨歸,在其《道家養生學概要》、《道海玄微》中作了闡述。青城派修煉最重一個「無」字,自「虛無」二字去體認參證。因而主張,功法下手即從最上乘起,修得上乘,中下乘之效驗可兼得,無為而有為,無作而有作。該派認為無修而有修,斯為大修;無成而成,斯為大成;無德而德,斯為大德;無有而有,斯為大有。在「清靜無為」中突出地講求心無為,即心性清靜無為,反對只知求清靜於外,不知求清靜於內。因此,心性清靜無為,便生有為,心清靜無功,便生有功。同時,在靜觀止念過程中切忌沉思冥想,切忌妄生意象與心象,從而與禪宗的參悟法相區別。青城丹法的「無為」修持集中體現在歷代的口訣上,即「守無致虛」。其中分三個層次:初步入手功夫為「守中致和」;第二步為「了一化萬」,第三步為「萬化歸一,一歸虛無」。然而其「訣中訣」久已不傳,故修持者通常難以把握見驗。青城功法雖采南派陰陽雙修法,但僅限於上乘雙修法,即男不寬衣,女不解帶,「千里神交,萬里心通」,相傳青城丈人說:「采補之道,非房中采陰補陽之事。而系采天地之氣以補我之氣,采天地之精以補我之精,采天地之神以補我之神。因天地之化,以造我之化;因天地之命,以續我之命;天地之氣不息,則我之氣不息矣;天地之化不止,則我之化不止矣;天地之命不壞,則我命亦不不壞矣。因天地之生生不已以成我之生生不已;則天地之命常新,而我之亦常新矣。」(引自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這種雙修法實際上是心交形不交,情交貌不交,氣交身不交,神交體不交。因而青城派之雙修法可稱為「清修中主雙修者」。據蕭天石介紹,《青城秘錄》中對陰陽逆用法、乾坤返還法、大灌頂法、小灌頂法、闔辟天機法、鉤提秘術、鑄劍九法、三溫鼎法、九溫鼎法、采攝秘要、火候詳指、煉葯九訣、龍虎丹法別傳、出神還虛指等均有詳實闡釋。尤其對女子修煉法有詳盡論述。

4、天下足球 十大鎖喉功 十大鐵頭功

少北拳 中國功夫-心意拳 中華武術-通背拳
形意拳的簡史 武當拳系 詠春拳
洛陽心意六合拳 內家拳法訣釋義 楊式太極拳的發展
武式太極拳的發展 太極拳演進說 六合螳螂拳
太極拳的閉迴路系統理論 中華武術拳法介紹-八卦掌 太極拳概論
峨眉派武術 內家功夫-八卦掌 陳式太極——陳皂森
太極拳內功心法秘要舉例 峨眉陰陽太極掌 中華武術-養生太極拳
形意拳技法與規律 六合心意拳練氣諸法 六合心意拳內功
太極樁功 中國陳家溝—武術聖地 八卦掌實戰四十八法歌訣
八卦掌的基本技法 中國功夫秘蹤拳 武當密傳太極拳
形意拳的「虎抱頭」 太極拳概論 解秘「太極十三勢」
淺談練太極大桿子 練太極拳的體會 傅鍾文 太極拳傳統勁力
太極拳是中國的國粹 談「太極起勢」的練法 論太極拳的纏絲勁
八極拳八頂與八式 戳腳拳源流與分布 峨眉派武術特點
峨眉十二庄 剛柔兼顧的螳螂拳 古拳-孫臏拳
釋永濤談禪武功夫事業的發展 江南小龍:內家功夫與外家功夫的比拼 太極拳內勁與人體筋骨結構變化
六合螳螂拳簡介 羅漢鐵頭功速成 梅花螳螂拳
梅花樁 七星螳螂拳譜 少林二十四炮打法
少林功夫源於佛教信仰 少林金剛十大摔 少林六合拳
少林派的達摩易筋經十二式 少林七十二藝精要 少林身步手足法
少林寺和少林拳 少林寺鎮寺拳技擊法秘解 少林五拳樁
少林武術 少林武術簡史 少林易筋洗髓卧身十式
鶴拳-中華象形拳 螳螂拳 螳螂拳的發源地煙台
螳螂拳的七長八短 螳螂拳簡介 螳螂拳論-十八家法
象形拳術《螳螂拳》 形意拳的「虎抱頭」 猿仙通背拳
中國功夫-劈掛拳 中國功夫蛇拳 中國武術之猴拳
中華武術八極拳(1) 中華武術八極拳(2) 中華武術-翻子拳
中華武術-鷹爪拳 中華武術之伏虎拳 中華武術之少林拳譜
中華武術-醉拳 米組拳 八級拳
查拳 花拳 三皇炮捶
大悲拳 臨清潭腿 意拳

金庸小說所有武功名稱
劍法:
1.六脈神劍 大理段氏的秘傳絕藝,段譽曾學會
2.獨孤九劍 劍魔獨孤求敗的絕學,風清揚傳令狐沖
3.太極劍 張三豐所創絕學,圓轉如意,生生不息,後入太極門
4.辟邪劍法 葵花寶典內的武功,自宮者可練,迅急難擋
5.追魂奪命劍 紅花會二當家無塵道長的絕學
6.達摩劍法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西域少林方天勞所使
7.韋陀伏魔劍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西域少林潘天耕所使
8.段家劍法 大理段氏之武學,段正淳使之拒段延慶
9.玉女素心劍法 古墓派玉女心經之絕學,全真、玉女兩劍法之合壁
10.玉女劍法 古墓派武學,清麗飄逸
11.全真劍法 全真教武學,古樸拙重
12.玄鐵劍法 楊過使玄鐵劍對抗山洪時所悟,乃提氣運勁之法門
13.神門十三劍 武當派武學,專攻手腕神門穴,殷梨亭對抗五鳳刀時使
14.迅雷劍 何足道的絕學,迅捷無比
15.繞指柔劍 武當派絕學,陰柔奇幻,莫聲谷與殷天正教手時曾使
16.落英劍法 桃花島武學,點點落英,變幻無方,由落英神劍掌化出
17.兩儀劍法 武當派武學,武當二高手與令狐沖過招時所使
18.金蛇劍法 金蛇郎君夏雪宜之絕學,詭奇狠辣,難躲難防
19.兩儀劍法 仙都派武學,黃木道人所創,'兩人同使,劍分陰陽
20.華山劍法 袁承志所學,正大光明,博大精深
21.松風劍法 青城派絕學,如松之勁,如風之迅
22.泰山十八盤 泰山派絕學,由泰山石階化出,威嚴厚重
23.玉蕭劍法 桃花島絕學,有飄逸出塵之姿
24.狂風快劍 華山劍宗封不平所創,一百零八式如狂風暴雨
25.伏魔劍 五台山清涼寺武學
26.正兩儀劍法 昆侖派絕學,與華山派反兩儀刀法合壁威力更增
27.回風落雁劍法 衡山派武學,一劍落九雁,威力無窮
28.柔雲劍術 武當派武學,陸菲青之絕學,綿綿不息
29.百變千幻雲霧十三式 衡山派絕學,千變萬化,眩人耳目
30.玉女劍十九式 華山派武學,唯女子能使,變化多端
31.點蒼劍法 武林四大劍派點蒼派之絕學
32.芙蓉劍法 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一
33.紫蓋劍法 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一
34.石廩劍法 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一
35.天柱劍法 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一
36.祝融劍法 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一
37.衡山五神劍 衡山派絕學,一劍包一路,威力無窮
38.岱宗如何 泰山派絕招,難學無比,威力無窮
39.五大夫劍 泰山派武學,由五大夫松化出
40~56.嵩山劍法 快慢十七路劍法,妙招紛著,層出不窮
57.上清劍 仙都派武學
58.沖靈劍法 令狐沖和岳靈珊合創,不值一提
59.太岳三青峰 岳不群所創,一劍強似一劍
60.周公劍 一字慧劍門之絕藝,卓不凡劈桌時所使
61.無量劍法 雲南無量劍派之武學
62.苗家劍法 打遍天下無敵手金面佛苗人鳳之絕學,招式嚴謹
63.連城劍法 藏於連城訣之劍法,號稱天下無敵
64.雪山劍法 雪山派絕學,七十二招,變化多端
65.唐詩劍法 一招一詩句,萬震山、言達平、戚長發所使
66.八仙劍法 廣西梧州八仙派之絕學,袁紫衣曾使
67.祁家劍 大內侍衛聶鉞之武學
68.越女劍法 阿青所創,江南七怪韓小瑩之武學,輕靈精妙
69.同歸劍法 全真教武學,為抵禦歐陽鋒所創
70.陰陽倒亂刃法 公孫止之絕學,劍似刀,刀似劍,惑人耳目
71.三分劍術 天山雙鷹之絕學,迅快無比
72.羅漢劍法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
73.無雙無對,寧氏一劍 寧中則所創,凌厲無比
74.沐家劍 雲南沐王府之武學,流傳甚廣
75.恆山劍法 恆山派絕學,防守嚴密,破綻甚少
76.上清劍法 上清觀之武學
77.哀牢山三十六劍 朱子柳和郭靖交手時所使,劍法凌厲號稱天下第一
78.雷震劍法 石樑派武學,青青與西洋劍士交手時所使
79.四言詩劍 楊過與公孫止交手時臨時創制
80.天龍門的劍法
81.三才劍 湯沛所使之武學。
82.潑墨披麻劍法 丹青生之武學,曾與令狐沖對敵。
83.萬花劍法 恆山派武學,定靜師太對付日月神教所使。
84.淑女劍法 華山派武學,寧中則曾使。
85. 慕容氏家傳劍法 慕容復在少室山上為擋段譽之六脈神劍而使。
86. 柳絮劍法 慕容復在姑蘇曼陀山莊對付段譽時使之。
87.養吾劍
88.希夷劍
89.一字電劍 梅庄丁堅的劍法
90.七弦無形劍 梅庄黃鍾公的劍法
91.吳鉤霜雪明 俠客行之劍法。
92.十步殺一人 俠客行之劍法。
93.脫劍膝前橫 俠客行之劍法。
94.救趙揮金錘 俠客行之劍法。
95.滅劍
96.絕劍
97.梅家劍法
98.雨打飛花劍法 昆侖弟子向殷素素炫耀之武功
99.奪命連環三仙劍 岳不群在少林中使劍宗絕招
100.天地同壽

刀法:
1.燃木刀法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實為手刀,玄苦即善此技
2.玄虛刀法 武當派武學,俞岱岩使之殺劇盜
3.胡家刀法 胡家之絕藝,招數嚴謹,少有破綻
4.快刀 胡家之武學,迅快非常
5.八十一路五虎刀 范家之武學
6.反兩儀刀法 華山派之絕學,與正兩儀劍法合壁,威力更增
7.血刀刀法 西藏血刀門之絕學,招式狠辣
8.金烏刀法 史小翠創以克制雪山劍法
9.五虎斷門刀 雲州秦家寨之武學,失傳五招
10.八卦刀 八卦門之絕學,嚴謹厚重
11.回風拂柳刀 江南史家之武學,慕容復使之對付段譽
12.羽衣刀 太乙派之武學,慕容復使之對付段譽
13.雁行刀法 鷹爪雁行門之武學
14.火焰刀 鳩摩智之絕藝,以真氣使刀,摧枯拉朽,無堅不摧
15.陰陽倒亂刃法 公孫止之絕藝,左手金刀之刀法
16.獨臂刀法 金蛇郎君之武學,袁承志曾傳羅立如
17.奇門三才刀 吳長風之武學,曾使之砍傷雲中鶴
18.柴刀十八路 廣西黎山洞黎老漢之武學,慕容復使之對付段譽
19.金剛伏虎刀法 陳家洛曾使之對付張召重
20.陰風刀 以真氣作刀,波斯三使曾使之對付張無忌
21.六合刀 韋陀門之武學
22.慈悲刀 寧波天童寺心觀和尚之武學,不傷人命
23.鴛鴦刀 駱冰之絕學,左長右短,配合緊密
24.後山三絕招 楊老令公之武學,沖鋒陷陣,所向披靡
25.江南陸家刀法 嘉興陸家莊之武學
26.夫妻刀法 林氏夫婦傳授給袁冠南和楊中慧
27.狂風刀法:田伯光的速度極快之刀法
28.玄玄刀法 石雙英的武功
29.地堂刀法 鹿鼎記中林興珠曾用來大破紅毛鬼
30.羅漢刀法 陸冠英的武功
31.鐵門閂刀法 雪山飛狐中鄭三娘的武功
32.四門刀法 閻基和商老太過招時的刀法
33.降魔刀法 少林派

棍槍法 :
1.伏魔杖法 少林武學
2.潑水杖法
3.無上大力杵法
4.普門杖法
5.太祖棒
6.六合槍
7.降魔禪杖
8.伏魔杖法 柯鎮惡武學
9.楊家槍
10.五台山二十四路伏魔杖
11.瘋魔杖法
12.蛇杖杖法
13.大夜*棍
14.小夜*棍
15.取經棍法
16.緊羅那王棍
17.大力金剛杖法 簡長老
18.齊眉棒 趙老爵爺
19.五郎棍法 五台鏢局李延豹
20.齊眉棍法 成璜
21.中平槍 花鐵干
22.呼延槍法
23.岳家神槍
無:
1.蜀道難牌法 九翼道人
2.雷動於九天之上 九翼道人
3.漁叟鉤法 北漁拓跋氏
4.盤根錯節十八斧 古篤誠
5.陰陽寶扇打穴功夫 沙天廣
6.城字十八破 青城派
7.打狗棒法
8.大剪刀刀法
9.倚天屠龍筆法
10.鷹蛇生死搏 華山派
11.《八口山銘》筆法 禿筆翁
12.鐵蜈鉤功夫 何鐵手
13.《裴將軍詩》筆法 禿筆翁
14.《懷素自敘帖》筆法 禿筆翁
15.二十八招石鼓打穴筆法 禿筆翁
16.棋盤招式 黑白子
17.六十四路轟天雷震擋法 塞北白家堡
18.呼延十八鞭 卓天雄
19.一陽指書 朱子柳
20.鶴蛇八打 雲中鶴

鞭法 :
1.金龍鞭法 韓寶駒
2.百勝軟鞭 伏牛派
3.回打軟鞭十三式 太別山
4.八十一路三節棍 湖北阮家
5.布袋功夫 陳孤雁
6.軟虹蛛索功夫 何鐵手
7.九龍鞭法 九龍派
8.童家流星錘法 山西童家
9.拂塵功夫 李莫愁
10.黃沙萬里鞭法 尹克西
11.銀索金鈴索法 古墓派
12.毒龍鞭法 梅超風

掌法、腿法 :

1.般若掌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
2.韋陀掌 少林入門武功,虛竹以此對付鳩摩智的七十二絕技
3.散花掌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
4.降魔掌 少林武學,都大錦之絕學
5.大金剛掌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玄慈的絕藝
6.神掌八打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苦智之絕學
7.震天鐵掌 武當之武學,宋青書使之殺死莫聲谷
8.八卦游龍掌 武當之武學,毛東珠傳於康熙
9.回風掌 武當之武學
10.綿掌 武當之武學,綿綿不絕,柔韌無匹
11.落英神劍掌 桃花島之絕藝,五虛一實,七虛一實,與掃葉腿法合稱狂風絕技
12.劈空掌 桃花島之絕藝,以鐵八卦練功
13.鐵掌 裘千仞之絕學,剛猛雖不及降龍十八掌,招式卻可勝之
14.降龍十八掌 丐幫幫主之絕學,陽剛無匹,當世第一
15.三花聚頂掌法 全真教武學,乃全真教中最厲害之掌法
16.天羅地網勢 古墓派武學,使開時若天羅地網,滴水不漏
17.截手九式 峨嵋武學,滅絕老尼曾使之傷張無忌
18.金頂綿掌 峨嵋武學,宋青書使之與俞蓮舟交手
19.飄雪穿雲掌 峨嵋武學,滅絕老尼曾使之傷張無忌
20.四象掌法 峨嵋武學,暗合河洛四象
21.天山六陽掌 逍遙派絕學,可化解生死符
22.春蠶掌法 胡家武學,全采守勢,作繭自縛
23.天長掌法 恆山派武學,法度嚴謹
24.伏虎掌 華山派武學,崔秋山曾傳袁承志
25.混元掌 華山派武學,從掌法修練內功,由外至內,非比尋常
26.大嵩陽神掌 嵩山派武學,大開大闊,氣勢非凡
27.化骨綿掌 蛇島陰毒武學,毛東珠使之暗殺董鄂妃等人
28.游身八卦掌 八卦門之武學,腳踏先天八卦,捷如脫兔
29.內八卦掌法 八卦門之絕學,由外至內,更為厲害
30.摧心掌 青城派之絕學,震碎人心,不露痕跡
31.八陣八卦掌 八卦門之武學
32.蓮花掌 洪七公傳黃蓉之武學
33.白駝雪山掌 歐陽鋒之武學
34.黯然銷魂掌 楊過自創十七招奇招,於黯然銷魂之際使之方顯威力
35.開山掌 江南七怪全金發之武學
36.三無三不手 李莫愁自創之陰毒武學,專攻敵人要害
37.赤練神掌 李莫愁自創之陰毒武學,掌中帶毒
38.大風雲飛掌 彭瑩玉之武學,以此連傷五敵
39.寒冰神掌 左冷禪自創之絕學,冰寒澈骨
40.金蛇游身掌 金蛇郎君之武學,詭奇難防
41.玄冥神掌 玄冥二老之絕學,掌上寒毒唯有九陽神功可除
42.寒冰綿掌 韋一笑之絕技,中者全身無勁
43.庖丁解牛掌 陳家洛於迷城中領悟出的武學
44.陰山掌大九式 丐幫季長老之絕學,圍攻謝遜時所使
45.碧針清掌 謝煙客之絕學,掌力可將松針裹住,歷久不散
46.五行六合掌 貝海石之絕學
47.五羅輕煙掌 段正淳傳秦紅棉之武學
48.冰蠶掌 游坦之揉合易筋經及冰蠶精華之奇學
49.霹靂掌 文泰來之絕學,掌力威猛,中者立斃
50.黑砂掌 常氏雙俠之絕學
51.伏虎掌 少林武學
52.達摩掌 少林武學
53.南山掌法 南希仁之武學,威力平平。
54.寒陰箭 瑛姑隱居黑龍潭苦練出的武學,一種掌力,十分陰毒。
55.摧心掌 九陰真經中的下乘陰毒武學,不知是否和青城派的摧心掌有關?
56.翻天掌 福威鏢局林家的家傳武學,平凡武學
57.闖少林 少林武學,少林瘦長僧人與郭襄交手時所使。
58.天山折梅手 逍遙派之武學,蘊含諸般兵刃招式,永無止境。
59.一拍兩散 全套只有一招 威力驚人
60.分解掌 苦智VS.火工頭陀曾使
61.千手如來掌 方證VS.任我行曾使
62.須彌山掌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使前須聚氣良久,但極具威力。
63.黑煞掌 丁家武學,丁不四曾使。
64.抽髓掌 星宿派的武學。
65.碧波掌法 桃花島的武學,傻姑偷看曲靈風練功時學會。
66.白虹掌力 李秋水追逐虛竹時曾使。
67.震天三十掌 卓天雄的武學。
68.快活三十掌 賽孟嘗孟伯飛的絕學。
69.震山掌 武當派武學,俞岱岩戰殷野王時曾使。
70.毒砂掌 葯王門武功。
71.金剛般若掌 西域少林外門武學,剛相曾使之打張三豐。
72.鐵沙掌 長樂幫展飛的武功,使之打石破天助其內力融合。
73.紅砂掌 昆侖派武學,馮錫范使之擊斃關安基。
74.佛光普照 峨嵋派絕學,只有一招,張無忌接滅絕三掌之三。
75.風雷掌 苗人藍天和之絕學,外門武學。
76.大陰陽手....嵩山派.樂厚的武學..掌力分陰陽兩道..被令狐沖以'破掌式'破之
77.截心掌——常遇春和番僧相鬥時所中之掌。
78.大慈大悲千手式 少林武學,海老公曾授韋小寶。
79.虎爪手 少林武學,少林僧人擒拿蕭峰時所使。
80.寂滅爪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鳩摩智與虛竹交手時所使。
81.龍爪手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空性之絕藝,三十六式皆凌厲狠辣。
82.少林擒拿十八打 少林武學。
83.鷹爪功 少林武學,少林僧人擒拿蕭峰時所使。
84.千葉手 少林武學。
85.因陀羅抓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鳩摩智與虛竹交手時所使。
86.拈花擒拿手 少林高深武學,以內力為基,出手平淡沖雅,不帶霸氣。
87.波羅密手 少林武學。
88.大力金剛抓 少林武學。
89.大擒拿手 少林武學,海老公曾授韋小寶。
90.小擒拿手 少林武學,假太後曾授玄燁。
91.虎爪絕戶手 武當武學,俞蓮舟從虎爪手化出,陰損狠辣,不可輕用。
92.虎爪手 武當武學,張三豐所創。
93.大摔碑手 武當武學,陸菲青所使。
94.蘭花拂穴手 桃花島武學,出手優雅。
95.天羅地網勢 古墓派武學,以麻雀練功。
96.飛鳳手 崆峒派武學。
97.醉拳 書劍中蒲田少林寺大苦大師的絕技
98.龍爪擒拿手 范家武學,如附骨之蛆,極難擺脫。
99.鷹爪手 華山派武學。
100.鐵琵琶手 洛陽韓家武學,十分凌厲。
101.分筋錯骨手 妙手書生朱聰自創之武學。
102.凝血神抓 陳近南之絕學,中者三日後血液凝結,無葯可治。
103.鷹爪擒拿手 白眉鷹王殷天正之絕學,狠辣無比,
104.九陰白骨爪 黑風雙煞誤解九陰真經的武學,破人腦門厲害無比。
105.蟹鉗功 褚萬柳之武學。
106.鎖喉擒拿手 馬大元之武學。
107.纏絲擒拿手 白世鏡之武學,以此換取薛神醫救阿朱。
108.大力鷹爪功 榮彩之武學。
109.鷹爪力 鷹爪?閾忻胖

5、真正的中醫養生傳承在哪裡?

真正的?
官方已經沒有了抄,民間經過文革也不完整了。
現在只有道教不出世的得道高人可能還會有完整傳承。
90年左右,曾有長白派人現身北京百,2000年左右,曾有昆侖派人現身北京。這是已知比較完整的二派了。93年左右,有崆峒派真人現身。這些高人可能度都要靠緣分才能見到了。

媒體曾報導在終南山還有一些修行者,估計傳承不會太完整。

6、天下武學

武術的源流
武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那時,人類即已開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獸進行斗爭,一是為了自衛,一是為了獵取生活資料,後來人們為了互相爭奪財富,進而製造了更具有殺傷力的武器。如《山海經‧大荒北經》就有「蚩尤作兵伐黃帝」的記載。這樣,人類通過戰斗,不僅製造了兵器,而且逐漸積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鬥意義的技能。
武術的沿革
在殷商時期,青銅業發展,以車戰為主,出現了一些銅制武器,如矛、戈、戟、斧、鉞、刀、劍等。同時,也出現了這類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術。為了提高戰鬥力,這時已有了比賽的形式。如《禮記·王制》所載「凡執技論力,適四方,裸股肱,決射御」,意即較量武藝高低。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出現,步騎兵興起,為了在步騎戰中發揮作用,長柄武器變短,短柄武器(特別是劍身)變長,這樣,武器的內容就更加豐富了,武術的技擊性進一步突出,同時武術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視。這時比試武藝的形式已廣泛出現,更加推動了武藝的發展。據《管子‧七法》載,當時每年有「春秋角試。」據《莊子·人間世》和《荀子·議兵》所載,當時比試武藝已非常講究技巧,拳術打法有進攻、防守、反攻、佯攻等。 秦時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賽時有裁判,有賽場,有一定的服裝。1975年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秦墓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上就彩畫了當時一場比賽的盛況:台前有帷幕飄帶,台上 3個上身赤裸的男子,只穿短褲,腰部系帶,足穿翹頭鞋,2人在比賽,1人雙手前伸作裁判。 漢時,有了劍舞、刀舞、雙戟舞、鉞舞等。這都說明,漢時的武舞已有明顯的技擊性,有招法,又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現。漢時是武術大發展的時期,已形成了多種技術風格的流派。如《漢書·藝文志》收入的「兵技巧」類就有13家、199篇,都是論述「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的武術專著。 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官僚貴族或耽於宴樂或追求長生不老之術,其影響也滲透到社會各階層的生活中,如視劍為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器,甚至以木劍代刀劍,用荒誕無稽的邪說取代練武,致使武藝停滯不前。 隋唐五代時期,隨著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武術重新興起,唐初天罡拳開始流行。 唐朝開始實行武舉制,並用考試辦法授與武藝出眾者以相應稱號,如「猛殷之士」、「矯捷之士」、「技術之士」、「疾足之士」,獲得每個稱號都有具體標准。如「猛殷之士」要「有引五石之弓,矢貫五紮,戈矛劍戟便於利用……」(《武備志‧太白陰經‧選士篇第十六》)。這一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促進了社會上的練武活動。 這時的唐朝,阿拉伯人開始大量定居於中國大地,衍生出了回族,回族武術開始形成。 隨著步騎戰的發展,在戰場上,戈、戟逐漸被淘汰,劍作為軍事技術多被刀所代替,但作為套路的演練仍在發展。 宋代出現了民間練武組織,見於記載的有「錦標社」(射弩)、「英略社」(使棒)、「角抵社」(相撲)等。這些社團因陋就簡,「自置裹頭無刃槍、竹標排、木弓刀、蒿矢等習武技」(《宋史》卷 191)。在城市中,據《棟亭十二種都城記勝》所載,在街頭巷尾打場演武,十分熱鬧。表演的武藝有角抵、使拳、踢腿、使棒、弄棍、舞刀槍、舞劍以及打彈、射弩等,對練叫「打套子」,有「槍對牌」、「劍對牌」等,這時,集體項目也發展較快,例如,《東京夢華錄》卷 7載:「兩人出陣對舞如擊刺之狀……出場凡五七對,或以槍對牌、劍對牌之類。」但對抗性的攻防技術由於受了宋理學家倡導「主靜」的影響,都逐漸走向衰微。身穿漢服的武當弟子在練習武術 元代統治者對民間「……二十人之上不許聚眾圍獵」(《元典章》卷 3,賑飢貧),連民間私藏武器也屬犯罪。武藝多以秘密家傳的方式冒著生命危險進行傳授。這時的回族武術開始快速發展。 明代是武藝大發展的時期,出現了不同風格的技術流派,拳術、器械都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在理論上總結了過去的練武經驗,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紀效新書》、《武篇》、《耕餘剩技》等。這些著作不同程度地記載了拳術、器械的流派、沿革、動作名稱、特徵、運動方法和技術理論等,有的還附有歌訣及動作圖解,明洪武年間,洪武拳開始流行,為後世研究武術提供了重要依據。 清代統治者禁止練武,民間則以「社」、「館」的秘密結社形式傳授武藝,其中著名的拳種,如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極拳、劈掛拳等,多在清代形成。回族武術廣泛傳播,影響力很高。清代人對回族的認識顯得更深入了一層,有了一句乾隆眾所周知的「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姓,每多將種。」的評價。 民國期間,社會上存在著各種形式的拳社,對傳播和發展武術起了積極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術被作為優秀民族遺產加以繼承、整理和提高,成立了各級武術協會,國家設有專門機構負責開展武術運動,將武術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53年,舉行了第1屆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競賽大會,接著又舉行多次全國性武術比賽或表演大會。為了推動武術的普及和提高,國家組織創編了比賽規定套路,編制了群眾武術活動所需要的初級套路和簡化太極拳等,出版武術書籍和掛圖,拍攝武術影片和錄象。為探討武術運動鍛煉的價值,還組織有關生理的測定和研究,使其逐步科學化。此外,各體育學院、體育系相繼設立武術課和武術專業班,大中小學也把武術列為體育課教學內容,青少年業余體校也建立武術班,各地武術協會設立各種形式的武術輔導站。
[編輯本段]【武術分類】
武術分類有以地區劃分的,有以山脈、河流劃分的,有以姓氏或內外家劃分的,也有按技術特點劃分的。現代一般按其內容分為5類; 經常堅持武術鍛煉能有效地增強體質。武術中的各種拳法、腿法對爆發力及柔韌性要求較高,特別是各關節活動范圍較大,對肌肉韌帶都有很好的鍛煉作用,武術包含多種擰轉、俯仰、收放、摺疊等身法動作,要求「手到眼到」,「手眼相隨」,「步隨身行、身到步到」,「手眼身法步,步眼身法合」對協調性有較高的要求;整套動作往往由幾十個動作組成,並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所以能使身體各個器官系統得到全面發展。練習柔和、緩慢、輕靈的拳術,如太極拳,強調以意引導動作,配合均勻深沉的呼吸,可使周身血脈流通,適合於慢性病患者作為醫療手段堅持鍛煉,有較明顯的療效。 對抗性的散手、推手、武術短兵、武術長兵等競技項目,運動激烈,除能增強體質外,還能培養勇敢、機智、敏捷等優良性格。
[編輯本段]【武術概念】
武術概念,是人們認識。研究武術的基本依據。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同的時期對武術概念的表達不盡相同,它的內涵和外延是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和回族武師武術本身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的。 從歷史上看,有不少歸屬武術類的名稱,春秋戰國時稱「技擊」兵技巧一類);漢代出現了「武藝」一詞,並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選》中「偃閉武術」(當時泛指軍事)的「武術」一詞;民國時稱「國術」:新中國成立後仍沿用「武術」一詞。 隨著歷史的變遷,冷兵器的逐步消亡,專用武術器械的生產及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現,對抗性項目、武術競賽規則的、制定,武術已演化成為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武術的體育化使其內容、形式及訓練手段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概念也在不斷變化。發展到今天,武術的基本定義可概括為:武術是以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捕斗的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 從這一定義出發來認識武術。首先,武術屬於中國傳統的技擊術。它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通過徒手或藉助於器械的身體運動表現攻防格鬥的能力。無論是對抗性的捕斗運動,還是勢勢相承的套路運動,都是以中國傳統的技擊方法作為其技術核心的。就人類的社會生活來說,技擊術不可能是中國獨有的。比較世界各地的技擊術,武術不僅在技擊方法上更為豐富(諸如快摔法、擒拿法等)。在運動形式上,既有套路的,也有散手的,既是結合的,又是分離的,這種武術姿勢發展模式,也迥然有別於世界上其他技擊術。在演練方法上注重內外兼修,演練風格上要求神形兼備,無不反映了中國傳統的技擊術的運動特點。 其次,武術是體育項目,它明顯區別於使人致傷致殘的實用技擊技術。套路運動中盡管包含豐富的技擊方法,但其宗旨是通過演練以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和攻防能力,進行功力與技巧上的較量,在技術要求上與實用技術有一定的區別,散手運動的技術固然更接近於實用技南,但由於受競賽規則的規定,亦將其限制在體育競技運動之內。總之,歸結為一點,武術具有明確的體育屬性,體育是當今武術的主要社會哲學、中醫學、倫理學、兵學、美學、氣功等多種傳統文化思想和文化觀念,注重內外兼修,諸如整體觀、陰陽變化觀、形神論、氣論、動靜說、剛柔說等等,逐步形成了獨具民族風貌的武術文化體系。它內涵豐富,寓意深,既具備了人類體育運動強身健體的共同特徵,又具有東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學性和藝術性,較集中地體現了中國人民在體育領域中的智慧結晶。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東方的民族文化光彩。因此,從廣義上認識,武術不僅是一個運動項目,而且是一項民族體育,是中國人民長期積累起來的一宗寶貴文化遺產。
[編輯本段]【武術特點】
一。寓技擊於體育之中:
武術最初作為軍事訓練手段, 與古代軍事斗爭緊密相連,其技擊的特性是顯而易見的。在實用中,其目武術特點的在於殺傷、制限對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擊方法,迫使對方失去反抗能力。這些技擊術至今仍在軍隊、公安中被採用。 武術作為體育運動,技術上仍不失為攻防技擊的特性,而是將技擊寓於搏鬥與套路運動之中,而搏鬥運動集中體現了武術攻防格鬥的特點,在技術上與實用技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從體育觀念出發,他受到競賽規則的制約以不傷害對方為原則。如在散手中對武術中有些傳統的實用找擊 方法作了限制,而且嚴格規定了擊打部位和保護護具,短 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應的變化,而推手則是在特殊技 術規定下進行競技對抗的。因此,可以說武術的搏鬥運動具有很強的攻防技擊性,但又與實用技擊有所區別。 套路運動是中國武術的一個特有的表現形式,不少動作在技術規格。運動幅度等方面與技擊的原形動作有所變化,但是動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擊的特性。即使因連結貫串及演練技巧上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擊意義的動 作,然而就整套技術而言,主要的動作仍然是以踢、打、摔、拿、擊、刺諸法為主,是套路的技術核心。它的攻防技擊特性是通過一招一式來表現的,匯集百家,它的技擊方法是極其豐富的,在赦手。短兵中不宜採用的 技術方法,在套路運動中仍有所體現。
二 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民族風格:
既究形體規范, 又求精神傳意。內外合一的整體觀,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 色。所謂內,指心、神、武術內外合一意等心志活動和氣總的運行:所謂外,即手眼身步等形體活動。內與外、形與神是相互聯系統一的整體。比如五禽操就是一種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的奇妙功夫,其精髓就是:「外動內靜、動中求靜、動靜兼備、有剛有柔、剛柔並濟、練內練外、內外兼練。」 武術「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特點主要通過武術功法和投法來體現。「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練功的准則,如極拳主張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形意拳講究「內三合,外三合」,大洪拳、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氣、骨、神內外兼修。此外武術套路在技術上往往要求把內在精氣神與外部形體動作緊 密相合,完整一氣,做到」心動形隨」,「形斷意連」,勢斷氣連」。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八法的變化來鍛煉心身。這一特點反映了中國武術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倍受中國古代哲學、醫學、美學等方面的滲透和影響,形成了獨具民族風格的練功方法和運動形式 。
三。廣泛的適應性:
武術的練習形式、內容豐富多 樣,有競技對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適合演練的各種拳術、器械的對練,還有與其和適應的各種練功方法。不同的拳種和器械有不同的動作結構、技術要求、運動風格和運動量,分別適應人們不同年齡、性別、體質的需求,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興趣愛好進行選擇練習,同時它對場池、器材的要求較低,俗稱「拳打卧牛之地」,練習者可以根據場地的大小 變化練習內容和方式,即使一時沒有器械也可以徒手 練參、練功。一般來說,受時間、季節限制也很小。 較之不少體育運動項目,俱有更為廣泛的適應性,武術能在廣大民間歷久下衰,與這一特點不無關系利用 這一特點可為現代群眾性體育活動提供方便,使武術 進一步社會化。
[編輯本段]【武術作用】
武術競技(一)提高素質,健體防身
武術套路運動其動作包含著屈伸、回環、平衡、跳躍、翻騰、跌撲等,人體各部位幾乎都要參與運動。 系統地進行武術訓練,對人體速度、力量、靈巧,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要求較高,人體各部位「一動無有不動」,幾乎都參加運動,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鍛煉。實踐證明,對外能利關節,強筋骨,壯體魄;對內能理臟腑,通經脈,調精神.武術運動講究調息行氣和意念活動,對調節內環境的平衡,調養氣血,改善人體機能,健體強身十分有益。 武術套路運動和搏鬥運動,都是以技擊作為它的中心內容的,周貢通過武術鍛煉,不僅能夠達到增強體質的作用,而且能夠學會攻防格鬥投術,特別是武術功力訓練,更能發揮技擊的實效性。 武術的搏鬥運動,通過次防技術練習,拳打,腳踢,快摔等動作的運用,井在文字中互相揚長避短,攻彼弱點、避彼鋒芒,講究得機,得時、得勢,從而提高判斷力和應變能力。這無疑能提高人們克敵制勝和防身自衛的能力。尤其對公安武警和邊防指戰員更有實際意義和作用。
(二)鍛煉意志,培養品德
練武對意志品質考驗是多面的。練習基本功,要不斷克服疼痛關,磨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常年有恆,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套路練習,要克服枯燥關,培養刻苦耐勞,砥礪精進,永不自滿的品質。遇到強手克服消極逃避關,鍛煉勇敢無畏、堅韌不屈的戰斗意志。經過長期鍛煉、可以培養人們勤奮、刻苦、果敢、頑強、虛心好學、勇於進取的良好習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貫徹在武術教習全過程中,「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傳統中始終把武德列為習武教武的先決條件。武術在中國幾千年綿延的歷史中,一向重禮儀,件道德,「尚武崇德」。諸如李小龍武術尊師愛友,包含了深刻廣泛的道德內容,互教互學,以武會友,切磋技藝,講禮守信,見義勇為:不凌弱逞強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術和人生修行結合起來,是中國武術傳統道德觀念的體現。在社會的發展中,武德的標准和規范也不盡相同,尚武而崇德不僅能很好地陶冶憎操,還會大大有益於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三)競技觀賞
豐富生活武術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無論是套路表演,還是散手比賽,歷來為人們喜聞樂見。唐代大詩人李白好友崔宗字贊他」起舞拂長劍,四座皆揚眉」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著名詩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的描繪。漢代打擂台,「三百里內皆來觀」。都說明無論是顯現武術功力與技巧的競賽表演套路,還是鬥智較勇的對抗性散手比賽,都會引人入勝,給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根高的觀賞價值。通過觀賞,給人以啟迪教育和樂趣。
(四)交流技藝,增進友誼:
武術運動蘊涵豐富,技理相通,入門之後會有「藝無止境」之感。群眾性的武術活動,便成為人們切磋技藝,交流思想,增進友誼的良好手段。隨著武術在世界廣泛傳播,還可促進與國外武術愛好者的交流。許多國家武術愛好者喜愛武術套路,也喜愛武術散手,他們通過練武了解認識中國文化,探求東方的文明。武術通過體育競技、文化交流等途徑,在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編輯本段]【武術內容】
(對練)
對練是兩人或兩人以上,按照預定的程序進行的攻防格鬥套路。其中包括徒手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對練等三種練法。 對練(一)徒手對練:是運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進攻、防守、還擊的運動規律編成的拳術對練套路,有時打拳、對擒拿、南拳對練、形意拳對練等。 (二)器械對練,是以器械的劈、砍、擊,刺等技擊方法組成的對練套路,主要有長器械對練、短器械對練、長與短對練、單與雙對練、單與軟對練、雙與軟對練等多種形式,常見的有單刀進槍、三節棍進棍。雙匕首進槍、對刺劍等。 (三)徒手與器械對練,是一方法手,另一方持器械進行的攻防對練套路,如空手奪刀、空手奪棍、空手進雙槍等。
(集體演練)
集體演練是集體進行的徒手、器械或能手與器械的演練。在競賽中通常要求六人以上,可變換隊形,圖案,也可用音樂伴奏,要求隊形整齊、動作協調一致。 搏鬥運動,是兩人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鬥智較力的對抗練習形式。目前武術競賽中正在遂步開展的有散手、推手、短兵三項。 (一)散手,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勝對方的競技項目。 (二)推手是兩人遵照一定的規則,使用棚、扳、擠、按、采、例、肘、靠等手法,雙方粘連粘隨,通過肌肉的感覺來判斷對方的用勁,然後借勁發勁將對方推出,以此決定勝負的競枝項目。 (三)短兵:是兩人手持一種用藤、皮、棉製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市尺直徑的圓形場地內,按照一定的規則。使用劈、砍、刺、崩、點、斬等方法進行決勝負的競技項目。
[編輯本段]【武術門派】
少林功夫傳人潘國靜中國武術門派、套路眾多,蔚為大觀。人民體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習雲太《中國武術史》,拳種部分有46節計75種、器械部分有27節,可見其眾多紛繁。事實上,在我們上面談到的少林、武當、峨眉、南拳四大派內部,又有許多支派,各支派中某一套路如有顯著特色,又可能發展為新的支派。在四大派之外,有數量更多的較小一些的派別,猶如滿天繁星,形成了中國武術文化的大觀。 少林武術作為一種人文文化現象,作為一種人體形態文化或是作為健身、御敵、競技專案在中國早已家戶喻曉、婦孺皆知,已成為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少林功夫是一項綜合的武術體系,其中「禪」字是提高功夫的重要依據,因為禪」是「外不著想,內不動心」 少林六祖惠能在《壇經》上說:禪 乃梵文音譯「禪那」,其意譯為「棄惡」、「功德叢林」、「思維修」、「靜慮」。它的基本含義就是息心靜寂地參悟。所以少林功夫和其他派別不同,講究的是「禪武合一」。在少林寺眾多的禪武修煉者當中,潘國靜法號釋延武就是其中具有傑出代表性的人物。少林武功又是中國武功最具代表性,最具文化內涵,最具宗教從有組織、有機構的角度來說,武林集團表現為門派;從武術的師承、特點的角度來說,武林集團表現為學種及套路。[2] 門派有更強的社會性,拳種、套路有更強的技藝性。這兩個從不同角度歸納出來的武林集團概念,相互包容、相互交叉而存在。 從拳術命名的角度列出有關的拳種套路,以見中華武術紛繁浩瀚之一斑。 以"佛聖道仙、神祗鬼怪"命名的一神拳、猛鶴拳、二郎拳、韋馱拳、大聖拳、八仙拳、天羅拳、地煞拳、地煞手、六煞拳、七煞拳、六星拳、七星拳、哪吒拳、金剛拳、觀音拳、佛漢拳、佛教拳、羅漢拳、大羅漢拳、金剛拳、金剛手、二十八宿拳、四仙對打拳、七星訪友拳、羅漢螳螂拳、夜叉巡海拳、金剛三昧掌、夜叉鐵砂掌、棉花肚等。 以「門」命名的——余門拳、硬門拳、法門拳、空門拳、紅門拳、魚門拳、孔門拳、風門拳、水門拳、火門拳、鳥門拳、佛門拳、窄門拳、字門拳、孫門拳、嚴門拳、熊門拳、自然門拳、引新門拳、羅漢門拳、磨盤門拳、水滸門拳、精武門拳、甲午門拳等。 以姓氏命名的——劉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巫家拳、薛家拳、岳家拳、廖家拳(泰山拳)、趙家拳、杜家拳、周家拳、祈家拳、溫家拳、孫家拳、鄒家拳、高家拳、戚家拳、洪佛拳、岳家教、鍾家教、刁家教、李家教、朱家教、蔡李佛拳、洪家拳、岳氏連拳、羅家三展、楊家短打、胡氏戳腳、郝氏戳腳、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趙堡太極拳、吳氏開門八極(吳氏開門八極拳)、霍氏八極拳、霍氏迷蹤拳、林氏下山拳、武氏十八技、蘇氏醉拳、萬氏蛇拳、王氏格鬥術等。 以人名命名的——燕青拳(也叫迷蹤拳、迷蹤藝)、太祖拳、孫臏拳、五祖拳、宋江拳、白眉拳、珠娘拳、純陽拳、達摩拳、玄女拳、武侯拳、五郎拳、文聖拳、南枝拳、詠春拳(也叫永春拳、永春白鶴拳)、岳王錘、武子門拳、子龍炮拳、太祖散掌、三皇炮錘、孔朗拜燈拳、劉唐下書拳、武松脫銬拳、武松獨臂拳、神行太保拳、燕青巧打拳、達摩點穴拳、太白出山拳、甘鳳池拳法、黃嘯俠拳法、燕青十八翻、羅王十八掌、達摩十八手、孫二娘大戰拳、武松鴛鴦腿拳等。 以地名命名的——潭腿(山東臨清龍潭寺,也叫譚腿)、少林拳、武當拳、峨眉拳、崆峒拳(分五大門:飛龍門、追魂門、奪命門、醉門、神拳門)、華山拳、鶴陽拳、永春拳(也叫詠春拳、永春白鶴拳)、梅山拳、靈山拳、彈腿昆侖拳、昆侖山拳、關東拳、關西拳、東鄉拳、龍王廟拳、龍門拳、登州拳、東安拳、石頭拳、水游拳、西涼掌、太行意拳、洪洞通背拳、通背穿金掌等。 以動物命名的一一龍拳、蛇拳、虎拳、豹拳、鶴拳、獅拳、象拳、馬拳、猴拳、彪拳、狗拳(地上飛龍)、雞拳、鴨拳、龍形拳(金龍拳)、龍樁拳、龍化拳、行龍拳、飛龍拳、火龍拳、青龍拳、飛龍長拳、青龍出海拳、雙龍戲珠拳、毒蛇吐信拳、虎形拳、黑虎拳、青虎拳、白虎拳、餓虎拳、猛虎拳、飛虎拳、伏虎拳、五虛拳、五虎拳、八虎拳、虎嘯拳、回頭虎拳、側面虎拳、車馬虎拳、隱山虎拳、五虎群羊拳、工字伏虎拳、虎豹拳、虎鶴雙形拳、白鶴拳、宗鶴拳、鳴鶴拳、飛鶴拳、食鶴拳、飽鶴拳、餓鶴拳、五祖鶴陽拳、永春白鶴拳(也叫詠春拳、永春拳)、老鼠拳、獨腳飛鶴拳、獅形拳、金獅拳、獅虎拳、二獅抱球拳、猿功拳、猿形拳、猿糅伏地拳、白猿短臂拳、白猿偷桃拳、雞形拳、鴨形拳、鷹爪拳、老鷹拳、岩鷹拳、雕拳、鷂子拳、鷂子長拳、燕形拳、大雁掌、蝴蝶掌、龜牛拳、王八拳、大龜拳、龜鱉拳、甲魚拳、螃蟹拳、灰狼拳、黃鶯架子、鴛鴦拳、螳螂拳、硬螳螂拳、秘門螳螂拳、八步螳螂拳、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六合螳螂拳、少林螳螂拳、太極螳螂拳、光板蝗螂拳、玉環螳螂拳、天蠶功、五行拳等。 以日常雜物命名的——巾拳、扇拳、傘拳、花拳、船拳、鍾拳、板凳拳、褂子拳、雲帚拳、脫梏拳、百花拳、梅花拳、蓮花拳、螺旋拳、山門拳、白玉拳、湯瓶拳、沾衣拳、衣衫母拳、三戰鐵扇拳、三十六合鎖等、梅花樁拳、木人樁拳、木人鶴樁拳、七星樁拳。 以手法命名的——插拳、截拳、掛拳、擋拳、扎拳、套拳、穿拳、撕拳、翻拳、炮拳、罩掌、劍手、短手、長手、金剛手、五手拳、應手拳、捏手拳、合手拳、封手拳、練手拳、攔手拳、劈掛拳、撂擋拳、撞打拳、通臂拳、洪洞通臂拳、合一通臂拳、白猿通臂拳、五行通臂拳、太極五行通臂拳、殺手掌、反臂掌、字手、十字手、排子手、萬古手、黃英手、八黑手、錦八手、照陽手、金槍手、天罡手、地煞手、四門重手、分手八快、咬手六合拳、蓋手六合拳、九宮擒跌手、羅漢十八手、降龍十八掌、伏虎十八拳、二十四破手、三十六閉手、七十二插手、三十六看對手、回回十八肘、七十二路擒拿手、七十二把拿腕手、五十路連拳、一百零八式擒拿手、三十六主穴擒法等。 以步法、腿法命名的——彈腿、暗腿、踔腿、截腿、連腿、戳腳、半步拳、半步崩拳、四步拳、五步拳、六步拳、七步拳、八步拳、九步拳、練步拳、穿步拳、凌波微步、順步捶、腰步捶、擋步捶、涌步捶、八步捶、亂八步、三步架、五步打、八步轉、掘子腿、溜腳式、十二步架、六步散手、十字腿拳、溜腳架子、連環鴛鴦步、鹿步梅花樁、八步連環拳、九宮十八腿、少林二十八八極拳步,進步鴛鴦連環腿等。 地躺拳類——地躺拳、地行拳、地功戳腳,地功翻子、地功羅漢拳、活法黃龍拳、地躺八仙拳、金剛地躺拳、少林地龍拳、地功鴛鴦拳、飛龍地躺拳、九滾十八跌(就地十八滾)、九龍十八滾等。 醉拳類——八仙醉、水游醉、醉溜擋、醉八仙拳、醉羅漢拳、文八仙拳、武八仙拳、大八仙拳、混八仙拳、清八仙拳、少林醉拳、形式八仙拳、羅漢醉酒拳、太白醉酒拳、武松醉跌拳、燕青醉跌拳、石秀醉酒拳、魯智深醉打山門拳等。 跌打拳類——跌撲拳、沾跌拳、沾衣十八跌、武松混打拳、武松脫銬拳、水滸連環拳等。 以天體命名的——朝陽拳

7、古代最厲害的十大武功

【一葉渡江】輕功絕技。事先准備好數截竹管,向水面拋出一節竹管,騰身而起落在上面,接著拋出第二節,身體跟著躍向第二節。如此在水面上乍起乍落,可不假舟楫而迅速越過大江大河。郭飛鴻以此功悄悄登上停在江中心的長青島賊船。

【一串鞭】一種高乘硬外功,發功時全身每一個骨節均爆竹般響起,一連串響個不停。據說天下練成這種功夫的只有兩個人,一是縱橫遼北的風雲雷虎雷震天;一是祁連山大盜白雲城。謝曉峰化名阿吉,以一跟枯枝連點雷震天的全身骨節,破了一串鞭硬功。

 【一陽指】大理段氏的武功傳世絕學,亦是「南帝」一燈大師的專擅指法,是西毒歐陽鋒蛤蟆功的剋星。運功後以右手食指點穴,出指可緩可快,緩時瀟灑飄逸,快則疾如閃電,但著指之處,分毫不差。當與敵掙搏凶險之際,用此指法既可貼近徑點敵人穴道,也可從遠處欺近身去,一中即離,一攻而退,實為克敵保身的無上秒術。但使用一陽指極耗精神,是以連續使用小則功力全失,大則性命不保。

【七十二手錯骨分筋手】淮陽派絕技。空手進招,暗點三十六處大穴,摟、打、騰、踢、彈、掃,變化無窮,虛實莫測,擒、拿、封、閉、拗、沉、吞、吐,聲東擊西、欲虛反實;手、眼、身、法、步、腕、肘、膝、肩,疾徐進退,刁拿鎖扣,倏前倏後,忽進忽退,身形施展開後穿行如飛。動若江河,靜如山嶽。對敵時,陷巧之處竟是一羽不能加,蟲蠅不能落,起如鷹隼凌霄,落如沉雷擊地。有詩贊曰:「輕舒鐵臂似雷霆,伏如處女瞥如鴻,鐵鞋踏破江湖上,還讓淮陽妙術工。」

 【七巧鎖心劍】用七柄同爐煉出的劍圍成的劍陣,有如一道奇形的鋼枷,把敵人枷在中間。普通人困在劍陣中極難逃脫,只有李壞以高深武功震斷七劍,輕易脫困。

 【七傷拳】崆峒派傳世武功,後來明教金毛獅王謝遜奪得《七傷拳譜》古抄本,終於練成。此拳法出拳時聲勢煊赫,一拳中有七股不同的勁力,或剛猛、或陰柔、或剛中有柔,或柔中有剛,或橫出,或直送,或內縮,敵人抵擋不住這源源而來的勁力,便會深受內傷。謝遜曾以此拳擊斃少林神僧空見大師。但這七傷拳倘由內力未臻化境的人來練,對自己便有極大傷害。人體內有陰陽二氣、金木水火土五行,一練七傷,七者皆傷。所以所謂「七傷」,乃是先傷己,再傷人。謝遜練此拳時傷了心脈,以至有時狂性大發,無法抑制。而張無忌已有絕頂內功,再練此拳,便無妨礙。

 【七斷七絕傷心掌】一種極厲害的掌法,被擊中者必死,死時面容扭曲彷彿在笑,可這笑容卻比哭更傷心更悲慘更難看。七斷,即心脈斷、血脈斷、筋脈斷、肝腸斷、腎水斷、骨骼斷、腕脈斷。七絕,即心絕、情絕、恩絕、欲絕、苦痛絕、生死絕、相思絕。這種功夫漸漸失傳,僅有李壞擅此絕技。

【七修指】一種奇毒無比的指功。苗疆有一種罕見的異種毒蛇名叫七修蛇,一身有七首,奇毒無比,不論人畜,只要被它其中的一頭咬到,立刻見血封喉。一般邪派人士就利用七修蛇的毒血,練成七修指。練七修指之人,必須先吞下七修蛇的膽汁,以及一種特別秘制的解葯,用以克制蛇血之毒。練成之後,所向無敵,中毒者立即氣絕,練功者所發指風亦帶有奇毒。

【七煞掌】陰損類武功,一掌擊出,能令對方當場七竅流血而死。黑風島主宮昭文練成此功,用以干過不少壞事。它的威力似遜於同類的腐骨掌、化血刀。所以,宮昭文在擅長腐骨掌、化血刀的未來女婿公孫璞的幫助下,才能抵抗來犯黑風島的強敵。

【七煞斷脈封穴手法】這是彌勒教總壇巡查葉嫣紅的絕技。她以貌美征服男人,使對方失去戒心,得以欺身進敵,用纖手疾點對方中庭、鳩尾、巨闕、左乳根、左天樞、右章門、右肩井七處重穴四條主經脈,再貫入七枚三寸針,使對方束手就擒。

與崆峒派養生功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