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季飲食養生小常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養腎為先
寒氣內應腎。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專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屬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准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卜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2、冬季養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包括飲食與鍛煉)
冬季養生可分為三點。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在冬季,人們習慣把房子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如此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污染。 人在這樣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惡心、食慾不振等現象。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發季節,茵此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2、調節飲食,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攝取充足的、與其曝寒和活動程度相適應的熱能。營養素的比例,以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別佔15~23%、25~35%、 60~70%為宜。礦物質的攝取量也應較平時需要略高一些。維生素的部分,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需要量。攝取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滿足優質蛋白 質的需求,適當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達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類得攝取量也需充足。
3、適度進補。根據中 醫「虛則補之,寒者溫之」的原則,在冬季膳食原皂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哩,以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選用富含蛋白 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糙米、玉米、小麥、黑豆、豌豆等榖豆類;生薑、韭菜、大蒜、蘿卜、花椰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雞肉、豬腰子及 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核桃、桂圓、栗子、芝麻等果品。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可常吃燉母雞、瘦肉、蹄筋,常喝牛奶、豆漿等,可增強體質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基礎。
3、冬季養生需要注意什麼?
1、防寒措施。一般家庭居室,室溫宜保持在15QC-2OoC。在低溫環境中,要配備好防寒的服裝、帽、鞋、手套等。服裝、鞋、手套等應避免潮濕,保持乾燥。手腳部位不可縛緊,以免影響到末梢血液循環而引起凍瘡、凍傷等。
凡是有高血壓、心血管系統疾病、肝臟病、胃酸過多者、胃腸功能障礙、腎功能減退、體質虛弱而常感冒者,都應避免在低溫環境下工作,50歲以上的人也不宜從事這方面工作。
2、強身健心。在冬季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既可舒展筋骨,流通血脈,又能增熱保暖防寒。對中老年人來說,冬季鍛煉以室內為主,天氣晴好時可到室外散步、打太極拳、做保 健操,也可跳舞娛樂。但遇到天氣不好,如大風、大寒、大霧時則應避免。不宜起得太早作晨練。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量力而行。同時,還要保持樂觀、安定的情緒,不做無謂的精力消耗,做到養精蓄銳,這有益於防治疾病。
3、禦寒飲食。冬天應選食熱量較高的禦寒食品。肉類,以狗肉、羊肉、牛肉為主,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提供機體熱量較多。醫學研究還發現,人在冬天怕冷,除了外界寒冷的氣候條件外,還與機體內某些無機鹽的缺乏有關。在蔬菜尤其是蔬菜的老葉、黃 葉、根及皮內均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因此在食用時不要去掉這些有益的部分。人體缺鐵可以 使人覺得怕冷,這時可增加吃含鐵豐富的食品,如肝臟、瘦肉、蛋黃、黑木耳、黑芝麻、香血糯、海參等。新鮮蔬菜與肉類摻雜起來吃則防寒的效果更好。
4、冬季養生飲食小常識
1、冬季用大棗、紅糖、桂圓、生薑熬湯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流通、益氣補血、安神驅寒的功效。
2、冬季常吃羊肉、狗肉這些性溫的食物,可以起到驅寒解表、促進血管擴張、改善體表血液循環,使大家全身暖和。
3、冬季可以用西洋參泡茶,能夠起到益氣潤肺、滋陰補陽的功效,對於體質較弱的中老年人有益冬季養生保健。
4、冬季常吃一些芝麻和花生,可以對身體起到增強禦寒能力、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5、冬季可適當吃點生薑,人們常說「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常食生薑能促進血液的循環,可發汗,並有促進胃液分泌以及腸管蠕動,幫助消化,增進食慾的作用。生薑還有抗氧化作用,臨床上常將生薑用於外感風寒、頭痛、咳嗽、胃寒、嘔吐等症的輔助治療。
6、 冬季不能忽視飲水,有不少人認為冬季寒冷,人體出汗少,可以少飲水或不飲水,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冬天雖然人體出汗少,但組織液通過皮膚蒸發也可失去不少水分,一個成年人一天要失去約600毫升水,這種水蒸發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故也稱「無感蒸發」。人在呼吸時,也會失水,呼吸道在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時,必須保持表面的濕潤,每天僅此就要消耗掉500毫升水,加上排便失水,人體一天排出的水分約在 2500毫升左右。冬季人體只要損耗5%的水分而未及時補充的話,皮膚就會皺縮,肌肉也會變得軟弱無力,體內代謝產物滯留,人便會感到疲勞、煩躁、頭痛、頭暈和無力,甚至還會誘發更為嚴重的疾病。
5、冬季養生在飲食上注意什麼?
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准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卜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6、冬季養生應注意哪些?
從中醫中葯角度去看,春季補肝、夏季補心、秋季補肺、冬季補腎。如抄果是食療除了上邊朋友說的那些可以多吃些黑色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因為從中知醫理論來看黑色主腎,是走的腎經。如果葯物保健可以吃些六味地黃丸。這個葯的生產廠家很多,都沒什麼問題。如果想吃點好的就買道同仁堂的。從11月中旬開始吃到3月中旬(算是北方的供暖時間)即可。
7、冬季養生進補禁忌有哪些
1、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
肉類在消化的過程當中的某些「副產品」,比如說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這些又通常是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
2、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葯,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葯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起碼應分為偏寒和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
那些偏熱者,就是出現手足心熱,口乾口苦,大便干結,小便短赤等症狀的。不能大補,如果不分寒熱亂服葯膳,很容易就會得不償失。
3、多多益善
任何補品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量服用維生素C,可導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4、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5、以葯代食
不要胡亂進補。中醫認為秋天是適合進補的季節,但是應該注意日常進補時不可亂補,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的濫補,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葯代食。
因為很多的食物也有治療作用。比如多吃芹菜能夠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能夠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而多吃山葯則具有補脾胃的作用。
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葯配伍,則功效更佳。
6、重「進」輕「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
所以,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7、常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一種補品會影響身體內的營養平衡。
8、越貴越好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檔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
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症,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葯膳,「缺什麼,補什麼」,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9、過度貼秋膘
肥胖者應注意減肥。首先,應注意飲食的調節,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卜、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注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冬季進補的一些常見誤區,如果你也有一樣的想法,那麼就趕快修正吧,結合自身的身體狀況和醫生的建議科學進補才能夠真正達到補身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