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老」是人生的客觀規律,不能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歷代的皇帝,曾經都想覓「長生不老」之葯,但都未成功,我認為使生命延長是可以的,但要永遠不老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生長發育有其自然的規律,從呱呱落地開始即循著這條軌道前進,即幼→少→壯→老→病→死。
什麼叫「老」?「老」的象徵有哪些?可概括為以下幾方面:頭發變白,牙齒動搖脫落,耳目不聰明,記憶力衰退,飲食乏味、食慾衰退、消化不良,腰酸背痛,足膝活動不利,四肢無力或失眠或神倦多睡等等。
但「老」的過程並不一致,有老而不衰,有未老先衰,此中即有一個保養身體的問題,即所謂養生之道。保養好可以推遲老的來臨,延遲衰的過程,就可延年益壽。我國的社會制度,要求老人們要活得老、活得好、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我國有敬老節,對老人有尊敬優待的制度,這都是希望老人們能延年益壽。
有人認為要保養好身體,就是少做事,多休息,吃得好,多睡覺,這不全面。有人認為要向活得老的人去取經,老人們的經驗確實很多,如吃粥、獨宿、濯足、多吃素菜、多活動、清晨戶外體育鍛煉、飯後三百步、日行萬步等等,有的向玉佛寺真禪法師請教養身之道,歸納為節飲食、慎風寒、早起早睡、鍛煉身體、時刻保持樂觀豁達,這些都是經驗之談,值得借鑒。(1)注意衣、食、住、行
①衣
衣的目的是衣以遮體、衣以保暖、衣以美觀。但是老人的衣著,宜寬鬆些,宜柔軟些,這樣可使氣血流暢,冬日衣服要輕而暖,活動方便,貼身的衣服以棉織品為宜,因為化纖衣服既悶氣,又會引起有些老人的皮膚過敏。
衣服的顏色,老人不一定要穿藍、黑等深色的,隨著季節的變牝,也可採用色彩美觀些,穿淡色的衣服可以顯得精神些,夏日顏色宜淡。
②食
飲食是人們維持營養的重要途徑,老人們的飲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a.食不過細。粗細都要吃,但不宜過細,如不吃粗纖維的食物,久而久之,腸胃機能衰退,大便秘結,反增煩惱,當然消化不良的老人,或經常大便稀溏者,則按病情而處理。
b.食不過硬。老人胃粘膜較薄,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萎縮傾向也逐漸增長,因此消化能力差,而且泌酸功能也下降,老人的牙齒漸漸脫落損壞,咀嚼不充分,更增加了胃粘膜的負擔,因此堅硬的食物宜少食或不食,如油炸過硬的、未燒透的食物均須注意勿食。
c.吃得清淡。過分油膩之物(膏粱厚味)脂肪過多會促使血管硬化早,沉澱於血管壁,膽固醇高易患冠心病,少吃高熱量食物,如巧克力對消耗體力大的人可以增加熱量,老年人多食反而影響正常飲食的攝入。
食後易飽脹的老人,牛奶、豆漿宜少吃,食後更易脹氣,還有各種豆類食物,均能閉氣,亦不宜多吃。
d.不偏食。應該「樣樣吃」、「樣樣少吃」,使吸收營養普遍些,消化容易些,非經醫師指導,勿道聽途說,過分忌口,不能吃這,不能吃那,對吸收營養有礙。對喜愛吃的東西亦不能多吃,不食之過飽,若要老人身體健,飲食粗淡八分飽即可。
e.慎煙酒。煙少吸為好,不吸最好,尤其是對有氣管炎、慢支的老人以戒煙為好。老人不要飲高粱白酒,黃酒少量可以祛寒勝濕,活血開胃,但亦不宜多飲,酒是歡伯,亦是愁叔,借酒澆愁愁更愁,無濟於事,嗜酒有害,因為酒精中毒,傷及肝臟及神經系統。
f.不濫吃補葯。虛則補之,而且要根據各人的虛之所在而填補之,有病應該治病,不能均以一「虛」字概括之,濫吃補葯,反受其害,誤補致病的例子,臨床上並不少見。補能治病,亦能致病,應該用之恰當,虛虛實實,均非所宜,應請醫生指導。
③住
居住條件不能求一律,但老人的居住房屋能夠朝南、向陽、通風、乾燥最好,有人主張老人要獨宿,這並不是要求單獨一人住一屋,而是晚上睡覺一人一被即可,但亦包括老人宜清心寡慾。
老人與子女同住,可享天倫之樂,有其優點,因為老人最怕孤獨。但是兒孫繞膝,人口眾多者,則未免煩雜,亦不相宜。
④行
老人能經常散步,飯後百步,至於每日萬步則須視具體情況而定。生命在於運動,但老人應該視自己體力而行,適可而止。經常活動,步履穩健,常思考,腦力衰退較慢。老人如不活動,可使組織器官衰退,工作能力低下,抵抗力反而差。但運動鍛煉不可過度,《內經》中即有「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行傷筋,久立傷骨」之記載。冬天戶外活動不宜太早,免受風寒,必待日出後才可出門。
衣、食、住、行是我們生活中的四件大事,老人們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重視,處理得當,對延年益壽很有幫助。但是除了日常生活有規律之外,尚須注意老人們的情緒,因為調養精神情志,亦是養生的重要方面。精神上的憤怒、恐懼會引起植物神經系統機能的變化,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中膽固醇升高,免疫功能低下。過去曾有一位醫學家講過:「一切頑固、沉重和憂悒、焦慮,是給各種疾病大開方便之門。」古人亦雲:「笑一笑,少一少」,說明影響人的壽命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不好的情緒,惡劣的心境。(2)養生要做到5個「要」
①要心情舒暢
提倡三樂,即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快樂。有位國外醫學家說過:「健康的身體加上不好的記憶會使我們活得更快樂。」我的理解是不好的記憶是忘記憂愁和痛苦。「把快樂的香水噴灑到別人身上時總有幾滴濺在自己身上。」這又說明給人快樂,自己也會高興。美國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研究報告認為:「孤獨會使健康受到損害。」現實生活中老人是最怕孤獨。
知足常樂,並不是說只滿足現狀,而是要承認現實,才能消除不必要的憂慮。有人說知足就是停滯不前,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我認為爭取進步與牢騷滿腹是兩種世界觀的表現,開朗樂觀是健身的要素。
老人在老少兩輩的矛盾中,應該明確承認兩代人間的鴻溝是客觀存在的,如果孩子對你不尊敬,也要責之於自己從小寵慣。婆媳之間的矛盾要看在兒子面上,不要逼兒子兩面夾攻,妨礙了他的事業,一般婆婆總認為自己的女兒比媳婦好,但是不想一想自己的女兒在做人家的媳婦,而自己的媳婦正是人家的女兒。要做到難得糊塗,不痴不聾不做阿家翁。
助人為樂,有力量幫助別人,自己也會感到快樂。給人快樂,自己也會感到高興。如醫生治好了病,病人很高興,醫生會更高興。
自尋快樂,快樂要自己去尋找,而不是自己去找麻煩。凡是自己認為好的就去做,從中尋找愉快,也可說是「樂在其中」,各人興趣不同,不必專門去學別人。
②要胸懷寬廣
氣量大一點,煩惱少一點。心情宜開不宜結,非原則性問題不計較。大人不計小人過,不斤斤於一時一事之得失。吃一塹長一智,吸取教訓。有時間走出門去旅遊一下,開闊視野,到大自然中去開敞胸懷,望長空,見大海,望高山,見流水,都會使人心胸寬廣。
③要有信心
不自卑,不自大,有一分力量發一分光。不倚老賣老,不要抱住老經驗,不做九斤老太,而要吸收新事物,對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是能做好工作的。一個人在一生中必有一個黃金時代,不為失去了黃金時代而惋惜,而是爭取能獲得第二個青春,有信心充實自己當前的狀況。
④要自病自得知
林則徐性情暴躁,他在壁上懸掛著「制怒」兩字,自己制約自己。有很多人把自己的缺點寫在本子上,把克服缺點的方法放在書桌上作為座右銘。
身體有病也要自己注意,如老人患冠心病的很多,不必為患病而擔心,而要積極治療,合理飲食,適當活動,勞逸結合,充分睡眠。如果知道自己患了潰瘍病,那必須食不過多,食不過飽,保暖,節勞,心情舒暢。
⑤要正確對待名利
努力工作的動力不是名與利,有了名,不戀名,要虛心。自己不努力,卻羨慕別人有名有利,作為鼓勵自己努力則可,切勿由羨生妒,由羨生怨,切勿不擇手段去抓名貪利。「名利皆空」是佛家的思想,其實是不切實際的,如果不擇手段去爭名奪利,得不到空悲切,得到了也不光彩。
(3)老人要做到五個「不要」
①不要大喜過度——喜傷心。
②不要怒發沖冠——怒傷肝。
③不要鬱郁寡歡——憂傷脾。
④不要消極悲觀——悲傷肺。
⑤不要逞強好勝——要自量力。
由於社會的發展,人們衛生知識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人們平均壽命相應提高,老人越來越多,我們上海市1990年統計60歲以上的老人已佔14%,70歲以上的老人已有55萬,百歲以上99人,我們長寧區百歲的也有6位,上海市已為老齡化城市,所謂人過七十古來稀,而今活到八十不稀奇。如果大家都能注意養生之道,那麼我希望大家都能向百歲進軍。
2、如何做到健康養生,科學養生?
一、強化自我保健意識,就是要在可能的條件下,調動起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應對來自社會的、自然的各種各樣的挑戰,及至遇到逆境、險阻,都能主要依助自身的潛能,將矛盾一個一個地化解、把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
二、和睦家庭是要靠人去培育的,需要家庭全體成員的共同關愛和維護。
三、快樂健康的家庭,一經共同培育形成,其家庭成員必定會為其鞏固、發展而付諸更多的真情實意,以盡更多的溫馨和諧。願同志們在美好家庭氛圍中,汲取沁人肺腑的營養,更強健自己的人格,而愉悅地投注於需要全心身付出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去!
四、我們應該用美的生活旋律,來豐滿我們的人格、來豐富我們的情懷、來豐采我們的生活、來豐碩我們的成果。這才是我們來到人世間第一等快樂的准則;這才是我們來到人世間第一等要做的事情!
五、增強免疫力是保健之根本途徑。
六、根據各人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有重要意義的「個人保健卡」,記載、並規范自己的健康生活。
七、追求健康,追求文明進步,是與強化健康意識密切關聯在一起的。
以上是對科學養生原則做出的分析,專家指出科學養生相對於傳統養生來說更有優勢,只有選擇了適合的科學養生方法,並且按照科學養生原則進行養生才會更好的恢復大家的健康。
3、如何科學養生,科學養生的方法,揭秘科學養生的意義
「養生之道,莫先於食。」飲食養生首先指的是應用食物的營養來防治疾病,促進健康長壽的。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所謂食補,就是通過調整飲食來補養臟腑功能,促進身體健康和疾病的康復。同時食補能起到葯物所無法起到的作用。在我國,利用調整飲食作為一種養生健身手段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處於奴隸社會時期的周代就已經認識到了飲食養生的重要性。在周代的宮廷里已配有專門從事皇家飲食的「食醫」,即專門進行飲食調養的醫生。魏晉南北朝時期,已有了《食經》,是一部系統論述食物養生功能的經典。唐代名醫孫思邈對飲食養生作了重大貢獻,他尤其擅長治療老年病,著有《憊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其中有很大篇幅是論述飲食養生的。他認為,老年人疾病的治療,首先要注重飲食。因為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而葯性烈,猶若御兵,葯勢有所偏助,令人臟氣不平,易受外患,所以若能用食平痾,適性遣疾,最易收養生之效益。由於孫思邈大力提倡飲食養生,所以,唐朝時期的飲食養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至宋代王懷隱《太平聖惠方》的問世,飲食養生已初步形成一門專一的學科。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滿活力和智慧,則不僅僅滿足於吃飽肚子,還必須考慮飲食的合理調配,保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攝入平衡且充足,並且能被人體充分吸收利用。營養平衡,首先必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可忍飢挨餓,也不宜暴飲暴食,不可偏嗜某種食物,也不可偏廢某種食物。還要注意飲食的衛生,不吃不潔、有毒食物。並應根據自身的身體況禁忌某些食物,這樣才有利於防止疾病的發生,達到飲食養生長壽的目的。飲食養生是通過吃來進行的。應用日常食品,根據不同的經濟條件、不同的生理病理需要進行調理養生,不但能充飢,更能補充營養,有益健康,祛病延年,是一種樂於被人們接受的重要養生手段。清代著名醫家王孟英說:「頤氣無玄妙,節其飲食而已。」就是說養生長壽奧妙在於調整飲食,充分強調了飲食養生的重要性。
飲食養生的原則
古人雲:「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節,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壯,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國古代養生家都十分重視飲食的適度,並通過長期的生活實踐,積累了極為豐富的飲食養生方法和經驗。以下可供養生者借鑒:
1. 飲食有節,利身益壽。
「飲食有節」是上古之人的經驗之一。2000多年前,管子就曾指出:「飲食節,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損。」對於老年人來說,節制飲食更是健康長壽的重要措施。因為當進入老年期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逐漸減退,機體的新陳代謝水平逐漸減弱,加之活動量減少,體內所需熱能物質也逐漸減少。因此,每日三餐所攝入的熱能食物也應減少,這樣才能更好地維持體內能量的代謝平衡。如果到了老年階段飯量仍不減當年,攝入能量食物過多,勢必造成體內能量過剩,多餘的能量就會轉化為脂肪,使身體發胖,並影響心臟功能。這也是誘發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老年人應適當地節制飲食,以保持機體能量代謝的平衡。我國古代養生學家認為,谷氣勝元氣,其人肥而不壽;元氣勝谷氣,其人瘦而壽。養生之術,常使谷氣少,則病不生矣。《黃帝內經·素問》指出:「飲食自倍,腸累乃傷。」《管子·形勢篇》也說:「飲食節,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壽損。」現代醫學也認為,過食是老年人的大敵。因此,老年人的飲食應當少而精,富於營養又易於消化,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限制高脂肪、高熱能食物的攝入量。每餐的食量應適可而止。一般以七八分飽為宜。
2. 進食有時,三餐有別。
俗話說得好:「早飯要飽,午飯要好,晚飯要少。」《壽親養老新書》中非常重視晚餐的食量:「夜晚減一口,活到九十九。」大量實驗表明,注意一日三餐合理安排對養生長壽是大有益處的。在食物選擇方面,早餐應選擇體積小而富有熱量的食物,午餐應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晚餐則應吃低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大量實驗表明,每天早上一次攝入2000卡熱量的食物,對體重影響不大,而晚上攝入同樣的食物體重就明顯增加,這是因為人體的各種生理機能和代謝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性。一般基礎代謝白天比晚上旺盛,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各種消化腺對消化酶和消化液的分泌增高,同時,對食物的需要量和消化吸收功能也比較強。晚上活動少,能量消耗也小,如體內熱量過多,就會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合成脂肪,使人發胖。因此,一日三餐的合理安排非常重要,分配的比例應該是3:4:3。有人習慣於早餐吃得很少或不吃早餐,晚餐吃得很多,這對健康是有害的。特別是老年人更應養成晚餐食少、清淡的習慣。
3. 合理搭配,不可偏嗜。
人體對營養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飲食合理搭配能夠保證機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因此,要避免偏食和飲食的單調,否則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後果。如果偏嗜甜食,特別是老年人可引起高膽固醇血症,甚至誘發糖尿病;如偏嗜肥肉等葷腥食物,則可使人發胖並可導致高血脂症和動脈硬化;如食物過精細,缺乏膳食纖維,易發生便秘、肥胖、膽石症等;膳食纖維過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就會增高。所以要做到膳食的合理搭配,主要要粗細糧混食,做到粗糧細做,干稀搭配;副食最好葷素搭配。《黃帝內經》中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對現代飲食養生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祖國醫學主張:「謹調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古典醫書中說的「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色變;多食苦,則皮稿而毛撥;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吃酸,則肉胝皺而唇揭;多飲甘,則牙痛而發落。」這些都是告訴人們偏食偏嗜對人體是有害的。
4. 食宜清淡,避免過咸。
古代醫學家和養生學家都強調,飲食宜清淡,不宜過咸。如《靈樞·五味篇》中說:「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內經》中說:「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醫論》中也說老人飲食應「去肥濃,節酸咸」。如飲食過咸,攝入鹽量過多,可產生高血壓病,進而影響心腎功能。據報道,每日食鹽量超過15克以上者,高血壓的發病率約為10%。正常人一般每天攝入鹽要控制在10克以下。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或動脈硬化者,必須控制在5克以下。但在盛夏季節,人體因大量出汗,可使體內鹽分丟失過多,應注意及時充。
5.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習慣。
①食當細嚼,不可狼吞虎咽。細嚼是消化的第一步,咀嚼越細,越有利於消化吸收。
②食勿分心。吃飯需要專心,不要一邊吃飯,一邊想其他的事情,或看書、看電視,既影響食慾,也影響消化液的分泌,久之可引起胃病。所以,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倡「食不語,寢不言」。
③大渴不大飲。若一次飲水過多,水分迅速進入血液,會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若飯前大量喝水,還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
④大怒不食。吃飯時要有愉快的情緒,才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如果盛怒之下勉強進食,會引起胃部的脹滿甚至疼痛。孫思邈說:「人之當食,須去煩惱。」古人還有「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可便食」之說。也是告訴人們,進食應保持心平氣和、專心致志,才有利於脾胃的消化吸收。
⑤飯後不要躺卧和劇烈運動。祖國醫學指出:食畢當行步躊躇……飲食即卧乃生百病。食飽不得速步,登高涉險,恐氣滿而激,致傷臟腑。俗話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也是說飯後散步有助於促進消化,對身體有利。老年人或體弱者飯後散步應慎重。
⑥餐後要漱口刷牙。食後刷牙漱口對保持口腔清潔和牙齒健康有益。孫思邈在《千金方》中雲:「食畢當漱口污,令牙齒不敗,口香。」飯後漱口是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後口腔、齒隙間粘附著的食物殘渣,在口腔內的細菌、生物酶的作用下,產生蛋白質麥素及亞硝酸鹽等物質危害健康。因此,古人有「君欲口齒健,飯後茶水漱」之說。古人的這些飲食養生原則,不僅給我們以啟示,而且也被現代科學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保健益壽良方。
4、中老年人健康需要的科學養生觀是怎樣的?
養生之道沒有絕對的模式,但必須科學,即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消除不良衛生習慣;又要強調個體化,講究「適中」,不盲從,不刻意追求。
比如說,鍛煉對健康有益,但中老年人鍛煉要適度。怎樣才算適度,這要因人而異。健康的中老年人,每次運動時間可在30分鍾以上,運動強度以心率計算,每分鍾可以增加15~20次。如果有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則每次運動時間可減少到15分鍾,運動強度也要相應降低,每分鍾心率比運動前增加10~15次為要。腿腳不靈、行動不便的中老年人,可選擇在室內做簡單體力活動,包括家務勞動,同樣可以起到鍛煉的效果。總之,緊密結合個人條件,不勉強,不標新立異,就是科學健身法。
再說膳食營養。提倡中老年人少吃脂肪和甜食,多吃菜少吃葷,每餐不宜過飽,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有的人矯枉過正,把脂肪和糖看做是危險品,避之不及,連肉類也不敢沾;每頓不敢吃飯,認為節食可以減肥,吃素可以防止冠心病、高脂血症,最終導致營養不良、熱量不夠。身體缺少優質蛋白質,免疫功能減低,抗病能力下降,哪裡還談得上健康。科學的做法是在低熱量、低糖、低鹽的前提下,盡量吃飽吃好。其實,對於大多數中老年人而言,只要食慾良好,食後不覺得難受,完全可以按照個人的飲食愛好,挑選食物,不必有太多清規戒律。順其自然、隨遇而安,更有利於養生保健。條條框框限制太多,不一定對身體健康有利。
中老年人用腦同樣要適中。勤用腦可延緩智力衰老,減少老年性痴呆的危險;但如果用腦過度,腦細胞需要的能量(主要是葡萄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導致腦細胞反應遲鈍,效率降低,反而會引起生理功能失調,不利於身體健康,不符合科學養生。
5、什麼是科學養生
6、科學養生方法。
1、早餐的營養搭配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每天吃一頓好的早餐,可使人長壽。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和學習的需要。
早餐在設計上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的食物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將成為一天精力的主要來源。
2、午餐的營養搭配
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於上午體內熱能消耗較大,午後還要繼續工作和學習,因此,不同年齡、不同體力的人午餐熱量應占他們每天所需總熱量的40%。主食根據三餐食量配比,應在150-200克左右,可在米飯、面製品(饅頭、面條、大餅、玉米面發糕等)中間任意選擇。
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滿足人體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需要。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製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按照科學配餐的原則挑選幾種,相互搭配食用。
3、晚餐的營養搭配
晚餐比較接近睡眠時間,不宜吃得太飽,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應選擇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但是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倫的一餐,所以對多數家庭來說,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豐富,這種做法和健康理念有些違背。
因此在調整上仍與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時應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應。一般而言,晚上多數人血液循環較差,所以可以選些天然的熱性食物來補足此現象,例如辣椒、咖哩、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黃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
4、睡眠方面:夏季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能有效補充體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的午睡以30~60分鍾為宜,若超過1小時,可能會對晚上的睡眠造成干擾,往往適得其反。
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較大,如果經常熬夜,更會增加對身體的損害,一般晚上11時以前應當入睡。
5、運動方面,夏季是身體排泄的過程,血氣往外走,新陳代謝旺盛,可以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工作一段時間後最好站起來走一走,做一些腿部運動操。
但進入高溫天氣,心臟排血量明顯下降,各個臟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顯減弱。外出活動最好選擇散步等溫和的方式,並避開烈日熾熱之時,以防中暑。
7、科學養生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常梳頭
十指每日干梳、乾洗頭部,每次2分鍾,每日3至5次,可達到明目、醒腦、祛風、固發根,增加頭皮血運之目的。
常擦面
雙手每日浴面,要以下向上方向進行,防眼角、嘴角下垂,減少皺紋,臉部生光。
常運目
雙眼常運動,在視物疲勞時可閉目進行運動。
舌常抵顎
以舌尖常輕抵顎上,促使生津液。
津常咽
津液常咽下,有助於消化。
齒常叩
上下齒每日叩數十下,促使固齒、堅齒目的,雙唇緊閉,用手按摩齒齦、輕輕叩打齒齦,以改善齒齦血運。
耳常彈
雙手常按捏耳部,輕拍耳部,防耳鳴、頭暈,並益補丹田。
腹常擦
用手掌每日按正反時針方向摩擦腹部,尤其在睡前可按摩100次,使脂肪消散,增強腹肌力量,治療腹部疾患。
肛常收
每日三次,每次30下收縮肛門,可防治痔瘡。
肢常搖
四肢常搖常動,改善血運、靈活。
皮常擦
以手掌或腹部理療帶在身體各處干沐浴,改善血運,肌膚生光。
便常排
大小便要用力排盡,防感染、毒素吸收。
身常動
將運動成為自己必不可少的習慣,為自己日程表上的早晨第一件事,睡前的最後一件事。四季不懈。
水常喝
每日定時、定量飲水。
睡按時
每日晚上要7小時左右睡眠,中午1-2小時。
玩適度
娛樂、運動都要適度。忌賭博。
葯不亂用
一般盡量少用葯,不亂用葯。
飲食要科學
飲食一定要按科學配餐。
飲食有節
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
汗要擦乾
不管在什麼清況下出汗,都要擦乾,防排出的廢物刺激皮膚。
每周一浴
每周一次熱水澡,洗完皮膚要沖凈。
每周一按摩
改善周身血運,使肌肉消除疲勞。
睡前要運動
使周身活動,消除疲勞、使血液不致太集中腦部而妨害睡眠。
情緒激動緊張時忌食
情緒不佳消化道血運不良,食後不易消化。
晨起飲水
約飲溫開水200毫升,以防腦血管疾病發生。
疲憊時食蜂蜜
每次食用1~2匙,可消除疲勞,提供熱量。
慣用每日腹式呼吸
練腹式呼吸,可改善胃腸功能。
脊背暖
背部一定要保持溫暖。
胸宜護
護胸和暖背是保持體溫和保證軀體健康的關鍵,對臟腑有保健作用。
濁氣呵
在空氣新鮮處多進行深呼吸,常做健身操、散步、郊遊,可促進血液循環,增進呼吸系統機能。
8、科學小常識有哪些 科學養生的法則
1、剩菜時間不宜過長,以不隔餐為宜。最好能五六個小時內吃掉。存放時間過長,食物中細菌就會釋放出化學性毒素,通過加熱也無法去除。
2、豆漿中打雞蛋做法不科學。雞蛋中黏液性蛋白易和豆漿中胰蛋白酶結合,產生一種不能被人體吸收的物質,大大降低人體對營養的吸收。
3、忌用保溫瓶裝豆漿:豆漿中有能除掉保溫瓶水垢的物質,溫度適宜條件以豆漿為養料,瓶內細菌大量繁殖,3~4個小時就能使豆漿酸敗變質。
4、打包食物必須回鍋:冰箱溫度只能抑制細菌繁殖,不能徹底殺滅它們。故冰箱中食物取出後必須回鍋。否則會造成不適,例如痢疾或腹瀉。
5、【夏季養生黃金點】1.作息時間:最佳睡覺時間不應超過12點;2.吃飯時間:早餐的最佳時間是起床後一個小時內,另一個吃飯的最佳時間是運動後的半個小時至45分鍾內;3.喝茶時間:最佳時間是飯後一小時;4、運動時間:最佳運動時間是晚飯後的兩個小時。
6、夏季養生顧問提醒您:晨練不要過早,以免影響睡眠;運動不要過強,以免影響消耗;喝水不要太冰,以免影響腸胃;飲食不要太膩,以免影響消化;壓力不要太大,以免影響情緒。
7、夏天熱,養生需注意:日喝酸奶200毫升,可以預防夏季腹瀉;煮玉米時保留胡須,能夠預防糖尿病;給自己製造一個出汗的機會,可促進新陳代謝;夏季鍛煉暑氣重,可以貼牆站或快走半小時;空調風扇少用點,多練練自身的耐熱性
8、少食肉,曬太陽,雨中行,常唱歌,飯後息,挺起胸,靜坐思,天倫樂,步當車,行善事。科學養生,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