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營養補充劑與葯物之間的區別?
1、養生是治本的,葯物是治標的;
2、養生用來修補身體受損的組織,葯物用來暫時控制疾病的症狀,可能造成身體更嚴重的損傷;
3、假設老鼠在牆上打了一個洞,葯就是用來殺老鼠的,老鼠殺掉了,可洞還在,還會有新的老鼠來,那養生就是用來補洞的;
4、養生提升免疫力,多數葯物降低免疫力;
5、養生可以提升葯物的療效,葯物卻增加對養生的需求;
6、養生談不上副作用,葯物有副作用,用槍打老鼠時又給牆添了一些洞;
7、養生緩解壓力,大部分葯物造成了壓力;
8、養生針對所有人,葯物只針對病人。
預防勝於治療。身體就像一台機器,每一天的均衡營養就是保養,不要等機器出現問題才去大修理,機器如此,身體也如此!
西醫重在控制,中醫重在調理,養生重在預防。
保健品就是把我們平時從事物中、攝取不足的營養成分、濃縮到一個片劑或者膠囊里、來補充人體每日對營養素的需求!
2、葯補不如食補,秋季養生怎麼補?
1、蓮子
蓮子善於補五臟不足,通利十二經脈氣血,使氣血暢而不腐,蓮子所含氧化黃心樹寧鹼對鼻咽癌有抑製作用,這一切,構成了蓮子的防癌抗癌的營養保健功能。
2、紅豆
紅豆葯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秋天吃紅豆可以養生,這是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通常較高,空氣濕度也較大。
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進補需先調理脾胃,調理脾胃須側重於清熱、利濕、健脾,而紅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及時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同時紅小豆還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可以為秋冬進補奠定基礎。
3、南瓜
南瓜含有澱粉、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其營養豐富,為農村人經常食用的瓜菜,並日益受到城市人的重視。南瓜不僅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而且有著不可忽視的食療作用。
據《滇南本草》載:南瓜性溫,味甘無毒,入脾、胃二經,能潤肺益氣,化痰排膿,驅蟲解毒,治咳止喘,療肺癰便秘,並有利尿、美容等作用。
4、銀耳
銀耳以其色白如銀,形如人耳故名,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等。銀耳一般製成干品,以乾燥、白色微黃、朵大體輕、有光澤、膠質厚者為佳品。」銀耳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養胃生津,益氣和血,補腎強心,健腦提神,恢復疲勞等功效。具有滋潤而不膩滯的葯用特點。
3、中國十大養生補品有哪些?
古代皇帝都曾做過長生不老的美夢,並找尋各種「靈丹妙葯」來健補身體。有些並沒有益處,還危害身體,有的則確有良效,並流傳至今。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盤點中國宮廷十大補品,分別是五色葯石、寒食散、大葯、石蛙、海參、魚翅、熊掌、燕窩、鹿茸、人參。
1、五色葯石
秦始皇渴望長生不老,身邊曾啟用眾多方士為其煉丹,自秦漢以來也有眾多達官顯貴效仿,對「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葯趨之若鶩。那麼當時所謂的靈丹都是些什麼呢,有紫水晶、硫黃、雄黃、褚石和綠松石等五種礦物質,它們被視為「五石之精」,又稱「五石人參」,通稱「五色葯石」。這些「大補品」其實是大毒葯,大多不同程度地含有毒物質,少量服用問題不大,有時還有益處,但長期服用會對身體有極大危害,明代皇帝明光宗便是亡於濫服丹葯。
2、寒食散
魏晉南北朝時,以葯石為基本成分的寒食散在皇宮與富人間流行。據東晉人葛洪《抱朴子內篇·金丹》所記,是丹砂、雄黃、白礬、曾青、磁石等五味葯物製成。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就曾特別喜好寒食散。服食寒食散後身體發熱,正合放浪形骸、偏好聲色、追求刺激的魏晉人的胃口。這種保健品有很強的毒副作用,服後心中煩躁,如火燒身,因此服食它是有嚴格講究的:必須寒衣、寒飲、寒食、寒卧,故名「寒食散」。
3、大葯
隋唐時期,皇室貴族們迷信補品,煉丹手法花樣翻新,保健補品種類豐富。有的用豬牙和十一月採的皂莢,燒煉取灰霜,製成名叫「莢天生牙」的保健葯品。甚至連大小便都曾被唐人拿來煉制補品。這些丹葯,唐人俗稱為「大葯」。許多官員、文人成為唐朝保健品市場的消費主力,有的人直接自己動手采煉補葯。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等,都曾召來大批煉丹道士進駐宮中,煉制長生大葯。
4、石蛙
石蛙自古以來便是滋補佳品,據史料記載,曾被興譽為「葯用化瘡,食之長壽」。它是古代皇宮御筵中的名貴山珍,也是士大夫階層餐桌上的彌珍野味和饋贈佳品。尋常百姓家的宴席上若有一道石蛙佳餚,足以彰顯主人的闊氣,賓客也以此為榮幸,被贊為「難得一嘗石蛙宴」。石蛙肉味鮮美,中醫認為石蛙的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腎經,有健脾消積、滋補強壯的功效,由此廣為宮中那些皇室宗親所青睞。
4、黃芪是常見的滋補葯材,冬季如何用黃芪養生?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僅僅要求自己的生活質量有所保障,更多人注重的是養生,希望自己有一個健康長壽的身體。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黃芪,說起黃芪,可能很多人知道,黃芪又名北芪,在生活中是一味常見的中葯,在我國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據史料記載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黃芪可以用來補氣血,能夠治療很多氣虛方面的疾病,其保健效果非常好。用黃芪泡水喝是一種簡單、方便的養生方法。那麼,用黃芪泡水喝,都有哪些好處呢?
冬季用黃芪養生,不妨常用黃芪泡水喝,可能會收獲5個「好處」:
1、降低血壓
經研究表明,用黃芪泡水喝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壓,還能擴張血管增加血液循環而減少血栓的形成,而且對血糖也有雙向調節的效果。對慢性潰瘍和各種血液疾病都有不錯的療效。
2、補氣養血
黃芪是一種溫補性的中葯,具有補中益氣、美容養顏的作用,愛美的女性不妨經常用黃芪泡水喝,讓你更顯年輕。另外,常用黃芪泡水喝還能有效的改善肺虛導致的咳嗽氣短以及脾虛乏力等症狀,從而增強我們的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
3、延緩衰老
人們都希望永遠年輕,都不希望過早的衰老。不妨經常用黃芪泡水喝,黃芪泡水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活性,還能抑制體內多餘的自由基而防止過度氧化,從而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4、益氣固表
據中醫了解黃芪具有益氣固表的作用,當我們平時遇見身體出現浮腫、盜汗以及潰久不斂的情況時,用黃芪泡水服用就能快速恢復身體健康。
5、養胃護胃
常用黃芪泡水喝,可以幫助我們促進腸胃的蠕動,有助於消化吸收,從而對我們的胃部進行很好的調理。胃不好的人不妨經常喝一點,還能很好的預防胃部疾病,養護我們的胃。
黃芪雖好,但我們在服用的過程中要注意,剛開始的用量不能一次性過大,而應一點一點慢慢增加。而且在服用的過程中要觀察身體是否出現上火或胸悶氣短不舒服的症狀時,應該立即停止服用黃芪。這主要就是由於過量的黃芪進入身體之後打破了內環境的平衡狀態,這就導致各種身體不適情況的出現。
5、葯補與養生有哪些聯系?
葯補要根據具體情況,予以辨證,選用相應的葯物補益:
常用滋陰葯:有沙參、天冬、麥冬、玄參、石斛、五竹、百合、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電板、鱉甲;常用中成葯有六昧地黃丸、大補陰丸等。
助陽葯:有鹿茸、海狗腎、蛤蚧、冬蟲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蓯蓉、補骨脂、胡桃、杜仲、菟絲子、韭菜子等;常用中成葯有金匱腎氣丸等。
補氣葯:有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山葯、自術、甘草、大棗、黃精等;常用中成葯和方劑有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參苓白術散、生脈散等。
補血葯:有熟地黃、何首烏、當歸、白芍、阿膠、桂圓肉、桑椹子等;常用中成葯和方劑有四物湯、歸脾湯、當歸補血湯等。
心陰虛:常用葯物有天冬、麥冬、玉竹、玄參、生地、丹參、當歸、柏子仁、首烏、枸杞子、龜板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天王補心丹。
心陽虛:常用葯物有人參、附子、肉桂、黃芪、白術、炙甘草等;常用中成葯和方劑有參附湯、四逆湯。
心氣虛:常用葯物有黨參、黃芪、茯苓、炙甘草、人參、五味子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四君子湯、養心湯等。
心血虛:常用葯物有當歸、熟地、白芍、桂圓肉、棗仁、柏子仁、胎盤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歸脾湯、硃砂安神丸等。
肺陰虛:常用葯物有麥冬、天冬、生地、沙參、玉竹、黃精、百合、阿膠、天花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沙參麥冬湯、百合固金湯等。
肺氣虛:常用葯物有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紫河車、蛤蚧、胡桃、冬蟲夏草、炙甘草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六君子湯、人參蛤蚧散等
脾氣虛:常用葯物有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白術、山葯、扁豆、薏苡仁、茯苓、大棗、炙甘草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等。
脾陽虛:常用葯物有乾薑、附子、益智仁、肉豆蔻、砂仁、白豆菜、川椒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桂附理中湯、附子理中丸等。
肝陰虛:常用葯物有生地、熟地、白芍、首烏、山萸肉、女貞子、旱蓮、枸杞、龜板、黑芝麻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一貫煎、杞菊地黃丸等。
肝血虛:常用葯物有生地、熟地、白芍、首烏、阿膠、紫河車、雞血藤、枸杞子、酸棗仁、川芎、大棗等;常用中成葯或方劑有四物湯、歸芍地黃湯。
腎陰虛:常用葯物有熟地、首烏、生地、枸杞、五味子、女貞子、旱蓮草、天冬、玄參、山萸肉、龜板、鱉甲、紫河車等;常用的中成葯或方劑有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知柏地黃丸等。
腎陽虛:常用的葯物有附子、肉桂、鹿茸、仙茅、淫羊藿、菟絲子、巴戟天、肉蓯蓉、杜仲、海狗腎等;常用的中成葯或方劑有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
6、補益養生類的葯有哪些?
補血補氣的中葯比較常見的有黃芪枸杞、阿膠、當歸、人參,傳統中葯主要是補氣的,含鐵的成分很少。補血關鍵在於補鐵。
補氣補血的中葯有驢膠補血顆粒,補中益氣丸,氣血雙補顆粒,歸脾丸,黃芪精口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