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季怎樣養生?
第一招:避暑清心
夏季首先避暑,重在清心。避暑時應注意:居室陰涼、通風;中午及時遮陽;採取人工降溫措施。
夏季少開空調,適量流汗。如果開空調,要保持室溫在25°C左右,且室內外溫差不超過7度,穿裙女性要注意膝部用覆巾保護。要注意預防「空調病」,「空調病」主要表現為疲倦、皮膚乾燥、手足麻木、頭痛咽痛、胃腸道不適等。
除了避暑,還要清心。夏季要保持清靜愉快的心情,切忌發怒,使人體氣機通暢,順應自然。
第二招:祛濕除蟲
炎暑和濕氣最容易損傷心、脾二臟,易生中暑、疰夏等病症。專家說,夏季應防暑祛濕,需補充足夠水分,應選擇清涼解熱、化濕祛暑的飲品,如: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鮮藿香或佩蘭泡茶等,還要多吃西瓜、黃瓜、苦瓜等。
夏季除蟲也很重要,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時,民間有飲雄黃酒、菖蒲酒、插艾葉、戴香囊等風俗,可以起到「殺蟲驅邪」的作用。
另外,三伏天里「治冬病」也很有用。冬天易反復發作的慢性病,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以伏天陽氣旺盛時調養最為合適。主要的方式有敷貼療法、隔姜灸法以及中葯內服法等,目前許多中醫醫院都開展冬病夏治的診療活動。
第三招:調養脾胃
無論在哪個季節都要重視脾的保養。如何調養脾胃,下面幾個方面值得注意:飲食有節,按時定量,不暴飲暴食,不忍飢挨餓;調適寒溫,夏季夜晚不能貪涼,不要睡在露天,入睡後不要扇風,准備好毛巾被、毯子之類蓋好腹部,防止著涼;調暢情志,保持心情愉快。
2、都說冬病夏治,三伏天你們是怎麼養身呢?
冬病夏治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冬天寒冷,人們的疾病狀況就會出現,這時的狀況在夏天就會特別容易得到改善。三伏天能夠抓住機會就能夠幫助身體很快很好地排出毒素,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從而讓身體抵抗力增強。
1、艾灸。
三伏天,如果可以採取艾灸,那艾灸好之後,一個冬天都不會生病的。而且冬天也依然會感覺到手腳非常的暖和,不怕冷,特別舒服。
女性朋友艾灸的時候可以多艾灸自己的肚臍、神闕、關元,氣海、八髎、足三里這些穴位。這些穴位能夠讓女性的身體氣血更加的順暢,血液循環也更加的好。當氣血好的時候,經期也會特別的好,而且在冬天手腳也不會怕冷。
脾胃不好的人也可以選擇艾灸艾灸之後,讓自己的脾胃能量增強。脾胃強了消化吸收就會好,很多食物的營養也會被身體吸收,而且皮膚也會越來越緊致。
抓住三伏天養生對女性來講,是非常好的美容養顏的抗衰老636f70797a6431333431366263養身體的好方式。
2、泡腳。
很多人都只有在冬天才泡腳。因為冬天冷,泡完腳之後就會非常的暖和,非常的舒服,睡覺也會睡得香。但其實,泡腳是適合一年四季的。而且泡腳能夠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同時泡腳也能夠將讓腳部的穴位更加的通暢。腳步的穴位連同身體的全身,所以腳是很重要的。
在三伏天泡腳,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所以想要調理身體的人,可以抓住三伏天好好泡腳。你會發現冬天的你會過得更幸福,因為身體特別的舒服了。
三伏天不是讓你吃雪糕的時間,而是給到你調理身體的機會。所以大家要抓住這些機會調理身體,身體一定會更加棒。身體調理好了,疾病也會遠離你。
3、都說冬病夏治,那夏季有哪些養生食譜呢?
血少想改善很簡單,就是補血。
但是補血是長期的工程,不可能立竿見影。
平時多吃點好的有營養的,不要節食,不要不吃主食,不要吃冰冷食物,不要穿的美麗凍人。。。 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甚或點滴即凈,或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也少者,稱為月經過少,又稱經水澀少.一般認為經量少於30毫升,相當於西醫月經不調中的月經稀少.
月經量少分血虛,腎虛,血瘀和痰濕四型.1.血虛 月經量少或點滴即凈,色淡,頭暈眼花,心悸無力,面色萎黃,下腹空墜.舌質淡,脈細.2.腎虛 經少色淡,腰酸膝軟,足跟痛,頭暈耳鳴,尿頻.舌淡,脈沉細無力.3.血瘀 經少色紫,有小血塊,小腹脹痛拒按,血塊排出後痛減.舌紫暗,脈澀.4.痰濕 月經量少,色淡紅,質黏膩如痰,形體肥胖,胸悶嘔惡,帶多黏膩.舌胖,苔白膩,脈滑.根據不同的原因用葯可分為一下幾個方面:1.指迷茯苓九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於痰濕者.2.礞石滾痰丸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於痰濕便秘者.3.河車大造丸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於腎虛精不足者.4.調經活血片 每日3次,每次5片,吞服.用於氣滯血瘀經行不暢者.5.益母草膏 每日3次,每次2匙,開水沖服.用於經行不暢者,亦可經前2~3天服. 6樓 突然有一天 回復: 我也是這樣。去看過西醫,吃葯治療也沒有效果,還上火臉上長痘。 現在就在來月經的時候喝益母草顆粒。比以前好一些。 你可以試試。 9樓 你的木糖醇 </SPAN></p>回復: 別自己瞎吃葯,平時穿衣服多穿點,別著涼,腰一定得保暖哦 11樓 *懶懶* </SPAN></p>回復: 1、來例假前一周開始喝紅糖水,連喝一周
2、來事後第二天開始喝益母草沖劑,連喝兩天,每天3次,每次1包
2是我去看西醫時這么開的葯,有用~~不過不喝就沒用...鬧心
中葯我喝了4個月啦!!!中醫說調的差不多啦已經讓我停了,這個月看看情況怎樣。
我也是有個月累著了,前年的年底結賬時...然後TNND就經期、周期都短了,量也少了~
「我現在懷念血濺床單的感覺」,哈哈
12樓 漫天紅玫 </SPAN></p>回復: 我以前也很少,就第一天多些。生完寶寶以後超級多。也許,不用太擔心
不過,太少的話,還是看看醫生吧,別亂吃葯 月經過少,有虛有實。虛者多因先天腎氣不足或房勞多產傷腎。腎氣不足,精血不充,沖任匱乏,血海不盈而致月經過少;也有氣血來源不足或久病大病失血,以致血海空虛,經血乏源而月經過少者。實者或因血瘀,或因痰濕,邪阻胞脈胞絡,血行不暢,以致經量減少。
月經過少應從月經的色、質及有無腹痛等辨其虛實。一般經色淡、質稀、腹無脹痛者,為虛;經色紫黯、夾血塊、腹痛者,為血瘀;經色淡紅、質粘膩、形體肥胖者,為痰濕。屬於先天不足者,經水素少;後天損傷者,則經水逐漸減少。驟然經量減少者,則多為實證。亦有突然大病亡血,而致血枯經少、甚至經閉者。
本病虛證多,實證少。故治療重在滋腎養血,充養天癸,使任通沖盛,血海滿溢。即使是瘀滯或痰濕,慎不可過用攻破,以免重傷氣血,使經血難復。 腎虛型
【證見】 經量素少,或病後或反復流產後經量明顯減少,經色淡黯質薄。腰酸膝軟或足跟痛,或頭暈耳鳴,或少寐多夢,或陰中干澀。眼眶黯,或面斑多。舌黯紅少苔,脈細弱或沉細尺弱。
【治法】 補腎養血調經。
【方葯】
1.主方歸腎丸(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菟絲子20克,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當歸15克,熟地黃15克,山葯30克,茯苓30克,香附10克,巴戟天15克,肉蓯蓉15克,何首烏20克,紫河車15克。水煎服。
若偏於腎陰虛者,選加二至丸、生地黃、玄參。若偏於腎陽虛者,選加淫羊藿、仙茅、補骨脂、益智仁。
2.中成葯
(1)滋腎育胎丸,每次6克,每日3次。適用於偏腎陽虛或腎陰陽俱虛。
(2)六味地黃丸,每次6克,每日3次。適用於腎陰虛。
血虛型
【證見】 月經量少,或點滴即凈,或行經時間不是兩天,經量澀少。經色淡無塊,伴有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心悸怔忡。舌淡紅,脈細弱。
【治法】 養血調經。
【方葯】
1.主方滋血湯(王肯堂《證治准繩·女科》)加減
處方:當歸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黃20克,黨參20克,白術15克,茯苓20克,山葯30克,北黃芪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雞血藤30克。水煎服。
2.中成葯
(1)歸脾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養血當歸精,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養血補腎湯(劉熙政《湖北中醫雜志》1982.6)
處方:當歸、雞血藤、丹參、炙黃芪、菟絲子、覆盆子、紫河車各15克,川芎、甘草、熟地黃各10克,木香6克。
(2)化裁四物湯(張作超《廣西中醫葯》1986.9)
處方:當歸9克,川芎4克,熟地黃15克,仙茅根15克,淫羊藿12克,鹿角膠10克(烊化),香附子12克,紫河車15克,益母草12克,雞血藤15克,巴戟天15克,北黃芪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腎虛、血虛兩證型雖不相同,但由於腎虛,精不足以化血,血虛不足以生精,精血同源而互生,同為月經的物質基礎。因此,臨床上常在補腎中佐以養血,或在養血中又佐以滋腎,使精充血足,經源充盛,而經水自調。
血瘀型
【證見】 經行澀少,經色紫黯,有血塊,小腹脹痛拒按。舌質紫黯,或有小瘀點,脈細或弦澀。
【治法】 活血化瘀調經。
【方葯】
1.主方桃紅四物湯(吳謙《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當歸15克,川芎10克,赤芍、白芍各15克,熟地黃20克,桃仁15克,紅花6克,益母草30克,雞內金12克,香附子12克,丹參20克,枳殼15克。水煎服。
2.中成葯
(1)益母調經丸,每次10丸,每日3次。
(2)益母丸,每次1丸,每日2次。
痰濕型
【證見】 月經量少,色淡紅,質粘膩,月經常後期或稀發。形體肥胖,胸悶嘔惡,或帶下量多。舌淡苔白膩,脈滑沉細。
【治法】 化痰燥濕,溫腎健脾。
【方葯】
主方蒼附導痰丸(葉天士《葉天士女科診治秘方》)加減
處方:茯苓20克,法半夏12克,陳皮6克,蒼術10克,香附子12克,枳殼15克,神曲15克,制南星9克,黨參20克,破故紙15克,淫羊藿10克,當歸15克。水煎服。 葯膳~!!! 月經量少是為什麼—婦女要調經終於應怎樣補才好呢?其實,應視體質的兩樣來選擇兩樣的葯膳食用。以下就各種體質可食用的葯膳及注意事項逐一判明。
(1)氣虛型:月經周期易提前,經量增多,易疲倦乏力,食慾不振,常伴有腸胃消化效能糙手或易腹瀉的情狀。臉色慘白,舌質淡白,脈弱。治療時宜裨益肺氣,並適度活動,磨礪體能。 補氣山葯湯--黃耆、黨參各30(布包)、淮山30克、大棗30克,加水同煮熟,鹽適量調味。去葯包,飲湯,淮山、大棗皆可食用。
(2)月經量少是為什麼—血虛型:此種體質的女性多患有貧血,經色較淡,質地較稀,臉色慘白或萎黃,垂手疲倦、頭暈、心悸,舌質淡白,苔薄白,脈細弱。日常應多吃瘦肉、紅鳳菜或菠菜、蕃薯葉等綠色蔬菜或蘋果、櫻桃、葡萄等富含鐵質的食物。治療宜補氣、養血。四物烏骨雞--熟地15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川芎5克、烏骨雞半隻、生薑3片,加水適量燉熟,再加入蔥白數段後食用。
(3)血瘀型:月經易延後,經量過少或有血塊,經血顏色紫或暗黑,月經來潮時小腹疼痛,血塊排放後疼痛稍微減弱,嚴重者甚至不孕,習見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治療時宜活血化瘀。
(4)月經量少是為什麼—宮寒型:這種體質常誕生於愛吃冰涼食物的女性。月經較易延後,經量較少或顏色較暗,有些在月經來前或來潮時小腹冷痛,暴躁時甚至臉色發青,四肢冰涼,熱敷則疼痛可稍微減弱。診察時,常可覺察舌質顏色較淡,舌苔白,脈沈緊。治宜溫經散寒,並應忌吃生冷的食品。
艾葉生薑蛋--艾葉10克、生薑15克,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雞蛋1個去殼攪動,歸入湯內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葉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會有惡心、嘔吐的副作用)。 貧血也會引起月經量少,。 女人貧血的經典食療方
貧血是指血液中缺少紅細胞或紅細胞的主要成分血紅蛋白。 治療貧血的幾款食療方 造成貧血的原因主要有紅細胞過度破壞,造血不良和失血。 貧血在祖國醫學屬「虛證」范疇,虛證常見有血虛、氣虛、陰虛、陽虛等。患者可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適宜的食療方法進行調治: 1、龍眼肉15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熱溫服。 功效:養心補脾,滋補強壯。>>女性補血的食療菜單 2、新鮮羊骨2斤(1000克),粳米200克。 羊骨洗凈捶碎,加水熬湯,去渣後,入粳米共煮成粥。食用時中適量調米溫服,10-15天為一療程。 功效:補腎壯骨。 3、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紅棗15枚。同煮成粥。食用時加適量白糖。 功效:滋陰補血。 4、制首烏60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先以制首烏煎取濃汁去渣,加入紅棗和粳米煮粥,將成,放入紅糖適量,再煮一二沸即可。熱溫服。首烏忌鐵器,煎湯煮粥時需用少鍋或搪瓷鍋。 功效:補肝益腎,養血理虛。 5、雞蛋2個,取蛋黃打散,水煮開先加鹽少許,入蛋黃煮熟,每日飲服2次。 功效:補鐵,適用於缺鐵性貧血。 6、豬肝150克,菠菜適量。豬肝洗凈切片與澱粉、鹽、醬油、味精適量調勻,放入油鍋內與焯過的菠菜炒熟,或用豬肝50克洗凈切片,放入沸水中煮至近熟時,放入菠菜,開鍋加入調米,吃肝吃菜不過還是建議你去醫院看一下!
4、伏天養生,哪些疾病適合冬病夏治?
適合冬病夏治的疾病有兒科、肺病科、骨科疾病、消化系統疾病以及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氣陽不足,易在寒冷的冬天發病,若冬天的疾病在夏季治療可以提升人體陽氣,固護元陽,增強小兒的抵抗力。夏季氣候炎熱,人體毛孔開放,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葯物的滲透和吸收。
冬病夏治的適應症還包括哮喘、慢阻肺病、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體虛反復感冒等,以及所有冬季易發,陽氣不足、肺氣虛弱的虛寒性疾病。
哮喘,包括咳嗽變異性哮喘或伴有過敏性鼻炎,這部分病人有兒童、學生,年輕人和老年人。多為過敏體質,或有遺傳因素,體質虛弱,或處在生長發育、更年期階段,或女性病人與月經生育有關。中醫認為這些病人存在肺脾腎虧虛,而以腎陽虛為主,最適合冬病夏治療法。
骨科疾病主要包括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膝骨關節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消化系統疾病主要包括虛寒性的胃脘痛、消化不良、慢性腸炎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主要包括虛、寒性的痛經、慢性盆腔炎、遺尿症、夜尿症等,主要病機是腎氣不足、痰淤阻滯。
5、「冬病夏治」漸漸成為一種流行的養生方式,那麼哪些病適合「冬病夏治」?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如今正值三伏天,也是鍛煉身體的最好時機。同時,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期!那麼,人體身上有哪些疾病適合於冬病夏治,而且非常有效果呢?據醫學資料顯示,以下這些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
1.呼吸系統疾病,包括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復感冒等。2.風濕免疫性疾病,包括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等。3.消化系統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4.耳鼻喉科疾病,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
5.兒科疾病,包括哮喘、咳嗽、支氣管炎、體虛易感冒、脾胃虛弱等。6.婦科疾病,包括慢性盆腔炎、痛經、經行泄瀉、不孕症等。7.其他陽虛體質的人群。
那麼,冬病夏治的原理是怎樣的呢?根據醫學資料記載:冬為陰,夏為陽。
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由於機體素來陽氣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以致正氣不能祛邪於外或重感陰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泄瀉,關節冷痛,怕冷,體虛易感等反復發作或加重。
夏治:指在夏季三伏時令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一方面能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於祛除陰寒之病邪,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上述冬季已發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6、冬病夏治,三伏天養生適合吃什麼,這兩種食物
1、酸梅湯
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老北京人很喜歡喝的就是酸梅湯了,它可以有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2、綠豆粥
綠豆是三伏天養生防中暑的重要食物,綠豆亦食亦葯,可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不過應注意,綠豆屬於涼性葯食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過量飲用,會出現腹痛腹瀉,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致虛火旺盛而出現口角糜爛、牙齦腫痛等症狀。
3、茯苓鮮荷粥
荷葉1張(鮮、干均可),鮮紫蘇10片,茯苓50克,鮮淮山100克,薏米30克,粳米內或小米100克。先將荷葉、紫蘇煎湯去渣,把茯苓、淮山、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根據口味下適量糖或鹽入鍋。茯苓鮮荷粥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神經內科 心理咨詢)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4、山葯排骨
三伏天炎熱濕氣重,人體排汗嚴重,鉀鈣微量元素流失嚴重,容易傷陰耗氣,此時最應該食用補血益氣、滋陰養脾的食物。山葯排骨是極好的滋陰食材容,並帶有補鈣之效。
7、三伏天養生怎麼去寒氣 冬病夏治七個方法最有效
1、三伏貼。「三伏貼」是根據中醫「天人相應」、「內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觀念,通過中葯穴位敷貼,由中葯對穴位產生熱性刺激,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祛病保健的效果。
2、三伏灸。所謂灸法,是一種傳統中醫的外治療法,就是用艾絨等葯物在人的體表穴位上灼燙、熏熨以治病的方法。
灸法藉助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葯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從而達到治療疾病和預防保健的目的。
3、拔罐。拔罐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
4、吃羊肉。中醫認為,大暑天氣雖熱,但人體容易為暑、濕、邪所侵,營養學家也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結果顯示,羊專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
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屬、蒜喝進肚裡,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