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說秋

養生說秋

發布時間:2021-01-23 22:49:25

1、給我講講秋天養生之道?

記住「秋冬養陰」。意思是秋天要注意收斂,各個方面都要做到這一點,養生就做好了。

2、秋季養生口訣

?

3、秋季怎麼養生

調和情志 遠離悲秋
進入秋天之後,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鬱情緒。
編輯推薦:老人秋季養生首先要培養樂觀的情緒。不妨靜想收獲累累的愉悅,保持神態安寧,收神斂氣。
宋代養生家陳直說過:「秋時凄風慘雨,老人多動傷感,若顏色不樂,便須多方誘說,使役其心神,則忘其秋思。」可見,秋季注重調攝精神為養生之要務。正像《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的:「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因此,對中老年人來說,應有「心無其心,百病不生」健心哲理,養成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方可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徵。所以,中老年人要結伴去野外山鄉,登高遠眺,飽覽大自然秋花爛漫、紅葉勝火等勝景,一切憂郁、惆悵頓然若失,愉悅和諧的情緒煥發出青春般的活力。

秋凍有節 和用強身
我國自古以來流傳的「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諺語,符合秋天「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但對「秋凍」要有正確的理解,科學領悟其中真髓。
小編插語:晚秋氣候變化較大,早晚溫差增加,特別是秋冬交接之時,常有強冷空氣侵襲,以致氣溫驟降,此時若再一味強求「秋凍」,就會適得其反。請看--[秋凍有講究]
自「立秋」節氣以後,氣溫日趨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寒露過後,北方冷空氣會不斷入侵,出現「一場秋雨一場寒」。
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循序漸進地練習「秋凍」,加強禦寒鍛煉,可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有利於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如果到了深秋時節,遇天氣驟變,氣溫明顯下降,陰雨霏霏,仍是薄衣單褲,極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感冒等病,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氣變化,防寒保暖,一旦受涼感冒,極易導致舊病復發。
寒冷刺激可致體表血管彈性降低,周圍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而引起小動脈收縮、血壓升高,易發生腦血管破裂出血。寒冷刺激還能使血液纖維蛋白濃度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導致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和健康。
因此,要順應秋天的氣候變化,適時地增減衣服,做到「秋凍」有節,與氣候變化相和諧,方為明智之舉。
編輯推薦:初秋暑未消 秋凍有講究

飲食調和 潤肺防燥
過了「秋分」之後,由於雨水逐漸少,空氣中的濕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秋季又是肺金當令之時,稍有疏忽保健,易被秋燥耗傷津液,引發口乾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症。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
如泥鰍、鰣魚、白鴨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葯、白木耳、廣柑、白果、梨、紅棗、蓮子、甘蔗等清補柔潤之品,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對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於和中益胃生津。《醫學入門》中指出:「蓋晨起食粥,推陳出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如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胃,百合蓮子粥潤肺益腎,三色粥清熱養肺,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鮮生地汁粥涼血潤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薑粥禦寒止嘔,胡桃粥潤肌防燥,松仁粥潤肺益腸,菊花粥明目養神,茶粥化痰消食,燕窩粥養肺止嗽,山葯粥健脾固腸,甘菊枸杞粥滋補肝腎……
各人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臟腑陰陽氣血和諧,達到滋補身體之目的。
編輯支招:金秋欲解燥 梨子百合最奇妙 秋季巧治燥咳食療方 靚湯水去秋燥

健身鍛煉 動靜和諧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全民開展各種健身運動的好時期。面對諸多的鍛煉項目,應因人而異來選擇,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練五禽戲、打太極拳、做健身操、八段錦、自我按摩等;
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在進行「動功」鍛煉的同時,可配合「靜功」,如六字訣默念呼氣練功法、內氣功、意守功等,動靜結合和諧,動則強身,靜則養神,可達到心身康泰之功效。需注意的是,喜愛耐寒鍛煉的人,從秋天開始,與天氣變化相應相和,循序漸進,持7a686964616f31333361313330之以恆,才能增強機體對多變氣候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

注重預防 和而安康
秋天是腸道傳染病,瘧疾、乙腦等病的多發季節,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病的復發。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晚秋季節若疏忽防範,則會加重病情,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急性心肌梗塞、腦卒中而禍及生命。

END
注意事項

一是注重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和被細菌污染的食物。老胃病患者更要注重膳食調攝,和中養胃,做到飲食有節,溫軟淡素;禁食生冷,不暴飲暴食,戒除煙酒。
二是搞好環境衛生,清除蚊蟲孳生地,並採取措施防止蚊蟲叮咬;對兒童要按時接種乙腦疫苗,對接觸乙腦的人員和易感人群,也要及時注射乙腦疫苗,以增強免疫力。
三是天氣驟變時要防傷風感冒,對老慢支、哮喘患者可起到防復發的作用,
四是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人進行干預治療,將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控制在理想范圍,保持和諧平衡,可有效地防止並發症,提高生活質量,安度金秋。

4、秋季養生歇後語

沒有什麼靠譜的秋季養生歇後語,倒是有中醫的《黃帝內經》的四季專調神大論中的屬秋季養生知識。「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這個比你說的那個什麼歇後語好多了。

5、秋天的養生方法?

按時休息,充足睡眠,飲食合理,適量運動,多喝水是養生的原則(我個人的原則)
從中醫節氣看,中秋是氣候轉換的分界點。中秋之前算早秋,一過中秋,天氣明顯轉涼,早晚溫差大,人體新陳代謝漸緩,尤其老人、小孩,抵抗力弱容易感冒、咳嗽。除了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甚至會皮膚乾燥,或腹瀉、便秘等腸胃功能失調。

秋燥傷人

「造成這些疾病的原因是秋燥,」不同於夏天雨水多,濕度高,秋天氣候乾爽,燥氣為主。 燥,呈顯在身體的症狀多是:發炎、腫痛、干。

古書《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到:「燥勝則干」,中醫學認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如果肺氣太強,容易口乾舌燥、乾咳、喉嚨痛。肺在五行屬金,金克木,木在中醫屬肝,如果肺氣過強容易傷肝木,產生虛火、肝火。

身體的血、津液與痰是一體的,會互相轉化。當負責藏血的肝功能弱時,身體血液循環不良的地方津液就不足,自然導致皮膚乾燥、口渴、失眠、大便干解。

7招讓你天涼好個秋

第一招:少辛增酸 忌寒涼

秋天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因為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

從食物屬性解釋,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氣。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但也不能過量。

有些人愛吃酸梅止渴,「其實酸梅屬於鹼性,」吃多了影響腸胃道消化機能,容易發生潰瘍,一旦天氣更冷,罹患消化性潰瘍的機率大增。

至於脾胃保健,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沙拉等涼性食物。就太陽能量來說,秋天陽氣漸收,陰氣慢慢增加,不適合吃太多陰寒食物。「菜最好過個火,燙一燙再吃。」

尤其應避免瓜果,因為「秋瓜壞肚」,像是西瓜、香瓜易損脾胃陽氣。不妨適量吃蘋果、柿、柑桔、梨、葡萄和龍眼。

「順著大自然節氣吃當令水果最好了,」現代人因為運輸方便、科技發達,可以輕易吃到其它季節盛產的水果,反而容易吃錯食物,「你想想,古人的秋冬哪有西瓜?」

貼心小秘方:

可滋陰潤燥:銀耳、甘蔗、芝麻、梨、菠菜、豆漿、蜂蜜、藕等。

偏酸性水果:蘋果、葡萄、石榴、楊桃、檸檬、柚子、山楂等。

辛辣食物少吃:姜、蒜、韭、椒、蔥等。

第二招:養陰補氣

中醫師不反對秋天進補,但了解自己是哪種體質很重要,因為「補」的內容也各異。

有時出現上呼吸道毛病,以為感冒,其實不然。而是有些年紀大的人唾液腺分泌較少,容易眼睛干澀、乾咳舌燥,並沒有出現紅腫痛的發炎現象,中醫稱為「陰虛」,要適度服用養陰葯,以改善體質。

如果屬於過敏體質,著重「補氣」,要偏向溫補,忌吃寒涼食物。

在門診中會發現,病人經常「補錯葯」。有一次,醫生發現怎麼都控制不好過敏體質患者病情,經詢問後才知道,病人私下吃蜂膠。

很多人以為蜂膠對過敏性疾病很好,其實蜂膠在中醫屬於寒性,剛好與治過敏體質溫熱葯相沖。病患一停用蜂膠,症狀立刻改善。

另外,經常腹瀉等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建議多補鰻(最好清蒸)。

貼心小秘方:

常見的養陰葯:枸杞、玄參、玉竹、麥冬,可促進唾液腺體的分泌,可潤喉,也具有免疫調節的作用。

常見的補氣葯:人參、黃耆、白術、茯苓(不過,在劑量上難以拿捏是否適合自己體質,不論食補或葯補,最好找專業中醫師問診。)

第三招:情緒保守,收斂元氣

依照自然界律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了貯存體內陽氣,要早睡早起。

《皇帝內經》記載:「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在秋主「收」的原則下,情緒要慢慢收斂,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郁結。「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靜,」在時令轉變中,維持心性平穩,注意身、心、息的調整,才能保生機元氣。

第四招:適當的運動

北京的秋天不算太冷,空氣品質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運動,吸收天地精華。尤其伸展動作,可幫助拉身,維持身體靈活度,滋脾補筋,強化循環。

伸展具有「運化作用」,能收斂心神。運指呼吸,「運之始暢」,意思是呼吸一旦舒暢開來,「化之始通」,從呼吸帶動的循環系統、腸胃消化到內分泌系統,一路順暢,氣血循環自然活絡。

要注意的是,早晚較冷時,不要在外面運動。尤其老年人,容易受寒,需調整運動方式。

貼心小秘方:

早晚天冷:建議在室內運動,如氣功、太極拳、八段錦或瑜伽等。

白天戶外:建議老年人多緩步走,年輕人可快步走,走到微喘或微微出汗。可增強心肺功能、調整氣血。

第五招:穿明亮衣服

有種說法,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這是延伸自五行理論(「木火土金水」對應「青赤黃白黑」再對應「肝心脾肺腎」)。

然而中醫師有另番詮釋。

「秋與白,有點穿鑿附會,」尤其白色食物多偏寒涼,像白菜、蘿卜這類,「吃吃當然不錯,可是如果屬於過敏體質,會愈吃愈嚴重。」顯見中醫理論絕非一板一眼,必須適個別體質而異。

另外秋天萬物枯敗,充滿蕭瑟肅殺氣氛,情緒容易受影響。五行中既然秋天對應白色,代表清爽、明亮,表示要多穿白色、亮度高的衣服,讓心情更愉悅輕快,別人看起來也較有生氣,不致死氣沉沉。

第六招:強身健肺養生功

秋氣通肺,秋燥易傷肺,因此秋天首當保養肺臟,以下介紹兩種養肺功法。

高甩兼容法

功效:能擴展心、肺脈及肝、脾、胃功能,有助於神智清明,身體輕盈靈活。

步驟: 1.眼神平視,吸氣,兩手順勢甩高過頭,身體向上挺拔。

2.吐氣放鬆,兩手平均朝身後下甩。

3.如此來回運作,連續約十分鍾。

嘶泄肺盛法

功效:能幫助情緒內斂、收攝平和。

步驟: 1.兩腳平行與肩同寬。

2.吸氣時手心上捧,順勢在胸前翻掌,掌心朝外。

3.呈「嘶」字口形不發出聲音,緩緩吐氣,兩手向兩側平推伸直,然後慢慢放鬆。

4.兩手放下,身形回正。 第七招:秋季養生食譜

A.潤膚止癢粥

B.清蒸鱸魚

C.滋陰銀耳羹

D.秋季養生茶:桑菊茶

祝健康!

6、秋季如何養生?

秋季養生該補還是該養?辨清體質是關鍵
自從立秋後,秋老虎就發起了飆,溫度一路攀高,以至於很多人大呼周末好不容易睡個懶覺,被這樣的桑拿天熱醒,簡直無法忍受。一天洗澡3、4次,天天躲在空調房,度假泡湯,約會取消,這個秋天還要熱多久啊!睡不好,吃不下,秋季養生讓人進退兩難,是需要補充營養品還是靜以養生,看看養生大師們是怎麼說的吧!
貼秋膘OUT了,補養要因人而異

一到秋季,習俗常有「貼秋膘」的說法。認為夏季之後,人們應該多吃肉類,增加營養、儲備脂肪,以備過冬禦寒。養生大師說:「貼秋膘這個傳統適用於過去以谷類為主的單一、匱乏的食物條件,現在生活中食物種類多,人們攝入的脂肪、蛋白質含量並不低,沒有『貼秋膘』的必要了。而且,對於心腦血管患者來說,更不宜『貼秋膘』,以免導致疾病發作。」

那入秋以後是需要進補還是需要靜養呢?養生大師說:「中醫認為補養要因人而異,各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氣血多少有偏差,補養則不同。經過漫長而炎熱的夏季,身體能量消耗大而進食較少,立秋後開始食慾增加,補充夏季的消耗,中醫有句俗話: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一般來說秋後養陰。『補』是補充身體的不足,『養』是調養的意思,秋季有些人可以補,有些人可以養。」
陰虛要補,氣血不足要養

哪類人需要補,哪些人需要養呢?養生大師說:「按照秋季補陰的原則,補陰針對陰虛的人群,中醫所謂陰虛就是津液虧損、血虛的病人,如乾燥綜合征、貧血、更年期綜合征之類人;針對身體氣血陰陽無不足之人,就是身體比較健康的人群。另外:一些陽虛病人,在醫生的指導下,選葯治療,該補陽就補陽,不拘季節,但要考慮節氣和時辰。」

秋季「補」宜清補,平補,以滋陰為主。進補的前提要有個好的消化功能,因此建議健脾胃,補不易過猛,以清補、平補為主,常見的養陰葯有:枸杞、玄參、玉竹、麥冬;健脾胃的葯有:白術、茯苓等。
秋季「養」中醫講究「天人相應」,秋季養生,凡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精神情志,皆以「養」和「收」為原則:起居宜「早睡早起」,飲食需「少辛多酸」,盡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鍛煉宜輕松平緩,精神需安神養氣。
女性健脾,老人要扶「正氣」

對於天生就氣血不足的女性而言應如何在秋季調養呢?身體虛弱的老人秋季又應該怎樣調理呢?養生大師說:「秋天,如某些女性有毛發脫落增多、汗水分泌減少、口苦咽干、皮膚乾燥和皺紋增多等現象,這時應該多吃一些芝麻、蜂蜜、銀耳、乳製品等滋潤食物;身體虛弱的女性在秋季可選用平補之品,如大棗山葯粥、麥芽糊、糯米八寶粥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可以食用具有健補脾胃作用的蓮子、山葯、扁豆、紅棗等補品。」

「到了老年時逐漸變得氣虛,抵禦外邪能力下降。中醫強調『正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飲食上雪梨有生津潤肺,防秋燥的作用,對呼吸系統較弱的老人是最適合了,雪梨粥是老人最好的食療。另外老人適時增減衣物,加強鍛煉可以適應氣溫的變化,增強抗病能力。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如慢跑、散步、做操、打球、爬山、郊遊、跳交誼舞、打太極拳和練氣功等。秋天運動應柔和、不可太劇烈,因『秋須守其內』,不可進行激烈運動以致大汗淋漓,否則汗液流失太多易傷津液。」

與養生說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