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冬季養生的核心是什麼

冬季養生的核心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1-22 18:10:15

1、為什麼冬季養生是最好的?

冬藏,冬天是陽氣收藏的時候,如果冬天過度消耗陽氣,明年春天易生四肢無力欲昏厥的問題。

2、冬季養生知識大全

冬季養生知識有:早上晚點起,晚上早點睡;早飯晚點吃,晚飯早點吃等等。

1、早上晚點起,晚上早點睡

中醫理論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人應該順應自然的四時變化,合理安排起居休息。著名健康教育專家、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洪昭光教授也指出,當太陽升起時,人體生物鍾就會發出指令,交感神經開始興奮,這就意味著你該起床了。

2、早飯晚點吃,晚飯早點吃

冬天晚起床,早飯也應順延。因為人在睡眠時,消化系統仍在努力工作,消化一天中吃下的食物。如果早飯吃得過早,會使消化系統疲勞應戰。起床後,可以先喝一點水,再不慌不忙准備早飯,給消化系統留下足夠的休息時間。

3、早上吃「硬」,晚上喝稀

這里說的早吃「硬」,其實並不是指口感硬的東西,而是營養豐富、能量較高的食物。劉德泉說,早飯吃得好,才能更好地保證一天活動所需的能量。如瘦肉、穀物食品等。但消化功能較弱的老年人也得同時考慮食物是否易消化。

4、早上喝水,晚上喝蜜

中醫有句話叫:「早喝鹽水晚喝蜜」。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楊力教授解釋說,鹽有清熱、涼血、解毒、養腎的作用。晨起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助於降火益腎,緩解便秘、改善腸胃的消化功能,且對上火、咽喉腫痛者也有好處。

5、晨練晚一點,晚練早一點

不論是早起鍛煉,還是傍晚鍛煉,也都需要適應冬天的時令特點。劉德泉認為,選擇鍛煉時間的一大原則是:見不到太陽不要鍛煉。所以,晨練要等到太陽出來後,晚練要趕在太陽下山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體內的陽氣不受損。

3、冬季養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冬季養生首先是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藏一些不必要的。活動盡量在冬天少活動。因為中醫講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4、冬季養生需要注意什麼?哪些是養生重點?

現在正值寒冬,很是寒冷,稍不注意就會感染風寒,導致身體素質下降,還很有可能會引起其他的疾病。

所以在冬季尤其要做好對疾病的防治工作,做好冬季養生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那麼,對於冬季養生來說,又有什麼樣的講究?存不存在什麼樣的禁忌?別急,這就給你一一道來。



冬季養生要點:

注意補充水分

不少人在夏天時為了怕出現中暑,加上出汗過多,是會注意及時的補充水分的。但是到了冬天,不少人卻常常忘記要多喝水,這其實是不對的。

在冬季,氣候是很乾燥的,這就需要及時的給身體補充水分。

因為如果你身體長期處於缺水的狀況之下的話,血液處於比較濃稠狀態,就很容易導致出現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

所以,冬季養生要點之一就是要注意多喝水,及時補充身體水分。



注意保暖

處於嚴寒的冬季,想要達到養生的效果,也是要做好自身的保暖工作。

不注意做好保暖工作的話,會導致寒風入體,不僅容易出現感冒等情況,還很容易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導致其他疾病的出現。

因此要記得及時的添加衣物,做好自身的保暖工作。

對於腳部來說,上面是有著許多的穴位的,所以要更加註重對腳部的保暖工作。可以通過穿厚襪子、穿著加絨的鞋子這些方式來進行對身體的保暖。



注意開窗通風

不少人在冬天,會選擇關緊門窗來避免冷風入侵。

但是人長期呆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的話,是很不健康的一件事情。

不通風的環境很難排出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加之溫度適宜,也是很容易導致細菌滋生的。

所以,在寒冷的冬天,也記得要及時的開窗通風,保證自己呼吸新鮮的空氣,這也是對身體很好的一種行為。



多吃滋補身體的食物

此外,在冬季還想要達到很好的養生效果的話,不妨多吃些滋補身體的食物,也是對身體很有益的事情。

在冬天不如多吃些羊肉、牛肉等食物,在滋補身體的同時也能起到很好的驅寒效果,此外,還要多吃些新鮮的瓜果蔬菜,像蘋果、柚子、梨子等等,及時的補充身體的維生素,起到提高身體免疫力的作用。



做好上述4件事情,能幫助你在冬季達到很好的養生效果。除此之外,冬季養生也還存在著一些禁忌,希望你在平時生活中避免做下述事情。

冬季養生禁忌:

忌劇烈運動

在冬季保持科學的鍛煉也是很有益於身體健康的一件事情。

不過,一定得注意避免做劇烈運動,因為在冬季,手腳本就不靈活,如果再做些劇烈運動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意外狀況的發生,危害身體健康。

此外,如果做劇烈活動的話,還很容易有大量出汗的情況,出汗過後身體會變得很濕冷,稍不注意,吹些寒風就很容易導致頭痛感冒。所以,在冬季要注意不要劇烈運動。



忌洗澡過於頻繁

不少人在冬天的時候會選擇洗好長時間的熱水澡,達到暖和身體的作用,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過在冬天洗澡,要注意不能太過於頻繁,冬天本來天氣就很乾燥,如果在頻繁洗澡的話,導致過度清潔,會加重皮膚的乾燥。

不知道上述說到的冬季養生要點和禁忌,你都學會了沒?

5、冬季養生最主要的是什麼?

最重要的就是調養,要從:精神調養,飲食調養,起居調養,鍛煉調養……做好這幾點,你就可以過一個健康的冬季嘍!

精神調養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想辦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除了重視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還要學會及時調整不良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盡快恢復心理平靜。同時,在冬季還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症的發生。所謂季節性情感失調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發生情緒抑鬱、懶散嗜睡、昏沉等現象,並且年復一年地出現。預防方法是多曬太陽以延長光照時間,這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社會實踐證明,經常保持思緒寧靜、調神養生,可以有效地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有益身心健康。

飲食調養冬季食調養生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冬季多食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鵝肉、鴨肉、蘿卜、核桃、白薯等。同時,還要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則,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當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

起居調養早睡晚起,避寒就溫。冬天日照時間短,早晚寒氣重,宜早睡晚起。早睡可保持身體溫暖,以養身體陽氣,晚起可避日出前之嚴寒,以養身體陰氣。穿衣要講「衣服氣候」,可以有效緩沖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要注e68a847a6431333337623536重雙腳保暖。中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臟,可導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冬季定時開窗換氣有利於身體健康。另外,冬季夜間忌憋尿,有些人貪暖怕冷,不願意夜間起床上衛生間,由於冬夜較長,長時間憋尿會使有毒物質積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6、冬季的養生要點有哪些?

冬季6節氣寒臨大地,萬物收藏,而寒為陰邪,易傷人之腎陽。因此,冬季6節氣養生重在養藏固精,補腎斂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意思是說:冬季三個月,是萬物閉藏、冰凍地裂的寒冷季節。為適應冬季的特點,就應早睡晚起,到日光照耀時起床才好。不要輕易地擾動陽氣,使精神守伏藏而不外露,好像有個人的隱秘,嚴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所得到的東西,把它秘藏起來一樣,要躲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這就是與冬氣相適應的保養藏氣的道理。這段話強調了在冬季6節氣,人們應從精神調攝、飲食調攝、葯物調攝、運動調攝等多方面人手,圍繞「養藏」這個中心,重視自身陽氣的養護。否則「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也就是說,如果冬季6節氣不注意「養藏之道」,而損傷了腎中陽氣,就會影響來年春天的升發能力,從而導致四肢枯萎無力,患痿厥病,損害健康。

冬季6節氣是自然界陽氣衰微、萬物收藏、氣候寒冷的季節。古人說:「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此時,萬物生機收藏,陽氣潛伏,草木凋零,昆蟲蟄伏,大地冰封,雪壓風寒,大自然中的動植物處於休眠狀態,養精蓄銳,以待來年春天生機勃發。人與四時相應,自然界的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體必然會應時令的變化而變化。這變化反映人體生理的適應性,正如《內經·靈樞》中說:「人與天地相應也」,「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和月相應也」。人體的生理機能也與之相應,新陳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狀態。是謂「陽氣內潛」,這有益於精氣的充養和積聚,所以冬季6節氣是保健養生的最佳時節。

1.冬宜藏精,應時而養冬季6節氣養生應根據「萬物藏,腎氣水旺」的特點,避寒就曖,斂陰護陽,調和陰陽相平衡,養「藏」而固腎氣,增強體質,防病益壽。冬季,是一年的最後一季,歷經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人們要順應冬季6節氣的特點而養生。如冬季6節氣天氣寒冷,陰盛陽衰,易患陽虛之症,無論是保健益壽,還是補虛祛病,都應注意以溫補陽氣為主,慎用或少用滋陰葯物。

2.養陽防寒,起居調攝嚴冬臘月,寒風凜冽,雨雪紛飛,江河冰封,草木枯瘦,如此萬物凋零之象,常會使人觸景生情,情緒低落,尤其是老弱多病之人,情志的變化更為明顯。因此,精神調攝十分重要。冬季6節氣精神調攝,重在安定心志,注意神情安靜,不要使情志過激,以免騷擾潛伏的陽氣。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這里即是指適應冬季精神調攝的「養藏之道」。

冬三月,天地閉藏,起居調攝應順乎於自然。《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指出冬季宜早睡遲起,早睡以養人體的陽氣,保持身體的溫熱;遲起以養陰氣,待日出而作,可躲避嚴寒,求其溫暖,使人體陰平陽秘。特別是陽氣不足的人,當風起驟寒之時,尤宜早卧晚起。《理虛元鑒》說:「冬防寒,又防風。」《養生鏡》提出:「冬三月乃收藏閉塞之時,最宜固守元陽,以養真氣。」故冬季應注意保持室內溫度。室內溫度太低,易耗傷人體陽氣;室內溫度過高,又易劫傷陰精。冬季陽氣閉藏於內,陰氣在外,若調攝失當,過貪辛熱暴暖,就會內擾陽氣,迫其外泄,或積熱於內,形成陰虛火旺之候。到了春天,就會發為溫病,或誘發宿疾。這也是違背《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秋冬養陰」的攝生准則的。

冬季6節氣在保暖的同時,應重視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開窗交換空氣,防止因通風不良,引起頭暈、胸悶等缺氧現象,導致呼吸道傳播疾病,如感冒、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病的發生。室內也可放一盆水,或者養些水仙花和觀賞魚,以調節空氣濕度。寒冬,人們的衣著,注意禦寒保曖,隨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內衣以彈性良好為佳,貼身保暖。外衣要稍寬大一點,使氣血流通,四肢伸縮活動自如舒暢。俗語說:「寒從腳下起。」足部與地面接觸,散熱量大,足部肌肉、脂肪少,血管較細,離心臟遠,供血、保溫性能差,一旦足部著了涼,很容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和泄瀉等症,所以,冬季足部的保暖,十分重要。足部的保曖方法很多,除了穿著保曖性能好的衣褲、鞋襪外,平時還要注意多活動腳部,如跑步、競走、散步等運動。尤其是每晚臨睡前的洗腳,擦足心,既能祛除污垢、禦寒保暖,又能補腎強身、解除疲勞、促進睡眠、延緩衰老,並可防治感冒、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病症。冬天一般宜在室內活動,適其寒溫。室內環境宜溫暖、舒適、潔凈,防寒以養精。

3.房事調攝,益腎蓄精冬季6節氣養生,重在保持腎精的閉藏,這對促進健康長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內經》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明確指出,人若不知冬季養藏之道,冬令依然精液頻泄,那麼身體必然日趨虛弱,虛則寒邪乘虛而入,並伏藏於體內,伏邪積郁日久,等來年春陽上升,必發為溫病。《壽世保元》也說:「精乃腎之主,冬季養生,應節制房事,不能恣其情慾,傷其腎精。」唐代名醫孫思邈則認為「當今少百歲之人」的原因,就是「不知節欲養精」。老年人由於腎精虛衰,導致髓海空虛而出現頭暈、耳鳴、記憶力衰退等症狀。腎主骨,故腎虛還能影響骨的生理,導致老年人骨質脆弱,出現腰酸無力、行動不便等衰老現象。可見「精氣」虛衰,導致人體的衰老。冬三月「養藏之道」的重要內容就是保養腎精,做到房事有節制,以保持體內精氣充足,維持五臟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養性延命錄》說:「冬常閉精勿施,夫天道,冬藏其附,人能法之,故能長生」,指出「冬一施當舂百」,認為冬季6節氣應該實行絕欲,絕欲則精神氣血有餘,腎陽鞏固,身體強健。同時,人體背部是陽經循行之處。寒冬季節,背部保暖十分重要。背部保曖的方法較為簡單,冬季有陽光的中午,可背對太陽曬上l~2小時,既可曖背,又可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起到殺菌、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的作用。也可穿一件貼身的純棉、羽絨或皮毛背心,起到暖背作用。此外,冬季睡覺時注意不要讓背部著涼。

4.運動調攝,護陽養形在冬季6節氣嚴寒的惡劣環境下,人體機能易發生紊亂,尤其是年老體弱者,當不能適應外界環境時,就會誘發一些疾病。如在冷空氣刺激下,人體免疫機能降低,防禦疾病能力減弱,一旦遭受到細菌、病毒的侵襲,可引起感冒、慢性支氣管炎和肺炎等疾病。冬季,由於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等物質分泌增加,引起周圍小血管阻力加大,血壓升高,血液流變發生變化,可加重原有心、腦血管粥樣硬化的病理損害,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栓塞、腦出血等疾病發作或加重,甚至發生意外。此外,哮喘、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皮膚瘙癢症等,冬季多有復發,亦應引起足夠的注意。因此,要選擇適當的鍛煉項目鍛煉。鍛煉場所應以室內為主,風和日麗的天氣,可進行適度的戶外鍛煉。這樣既可舒服筋骨、流通血脈,又是增熱保暖防寒的積極措施。冬季6節氣養形,應根據不同地區氣候和人的體質,以動功為主,以適應冬季氣候,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冬季6節氣鍛煉切忌在大寒、大風、大雪及霧露中進行,年老體弱者尤應避免。冬季6節氣鍛煉運動量要適度,《千金方》說:「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出汗,發泄陽氣,有損於人也。」這就說明,冬季6節氣陽氣潛藏,若運動量過度,則會耗散陽氣。

7、冬季養生的方法是什麼?

冬季,自然界陽衰陰盛,草木凋零,冰封雪飄,寒氣襲人,易損人體陽氣。所以冬季養生要順應陽氣潛藏,斂陰護陽,從而預防疾病的發生。

1.、宜早睡晚起。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們早睡晚起,可使意志安靜,自身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

2.、背部宜暖。冬季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因為背為陽中之陽,風寒之邪極易通過人的背部侵入人體,發生疾病。老人、小孩及體弱者冬日宜穿背心,睡時也要保暖背部,避免寒邪的侵襲,陽氣的損傷。

3.、宜避寒就溫。冬日氣候寒冷,人們尤須避寒就暖,氣候驟寒或寒潮過境時,最好不要外出;如要外出,應戴好帽子,穿上保暖衣服和鞋襪。另外,老人、冠心病患者及體弱者宜居住溫室。

4.、慎洗澡。洗澡能清潔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對健康十分有益。但冬季氣候寒冷,稍有不慎,易發生傷風感冒,並誘發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因此每周洗一次澡為宜,而老年人及患有心臟疾病的人則稍長一些為宜。

5.、宜洗足。古代養生秘訣主張「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腳是人體之根,與五臟六腑有著密切的聯系。冬季臨睡前用40℃—45℃的熱水洗足(雙腳浸泡10~15分鍾),對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此外,還有益於延緩大腦衰老。

6.、冬寒防病變。冬至節之前是陰寒最嚴重的階段,重病患者往往會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重病患者可在「立冬」前後,有針對性地服用一些滋補強體葯,如紅棗、桂圓、板栗、核桃仁、芝麻、山葯、黃芪、人參等,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7.、調飲食。冬季氣候寒冷,早起外出宜進紅棗姜湯或牛奶、豆漿、紅棗粥等熱飲,以暖和身體;冬令膳食應以補為主,可多食些優質蛋白質食物,如肉、魚、蛋、豆類之品;多選食熱量高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冬季氣候乾燥,還應多攝取含有維生素B2的食物,以防皮膚干粗、皸裂等。另外,多吃大蒜可防感冒,日常膳食應多安排些熱湯以溫暖脾胃,增進食慾。

8.、宜適當鍛煉。早晨起床後,可行搓腰術。方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然後用力上下搓120次(一上一下為一次),或以熱為度,也可用手搓熱擦面部和耳部,有補胃、防聾、悅顏色、潤肌膚的作用。

此外,還可根據各人身體狀況選擇性地進行鍛煉,如慢跑、散步、球類、練氣功、習劍、登山、游泳、射門球、做保健體操等。

8、冬季養生知識都有哪些?

冬季養生小常識

1、養陰注意多喝水

乾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添加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選擇冬裝的首要標准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於禦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後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禦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泄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舉三得。

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此外,鹽水和蜂蜜水還有防止血壓升高的效果。鹽中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蜂蜜中鉀含量較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4、飲食注意預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卜、胡蘿卜。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

對於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比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能有效預防秋燥。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些鹽水。秋分的葯膳可善用百合,比如:百合蓮子羹、百合蓮子瘦肉湯、銀耳百合羹等。

5、洗澡時間不要太長

秋冬季洗澡的時間不要太長,這樣會使皮膚表層的油脂失去保護,讓皮膚更加的乾燥瘙癢,嚴重還會引起皮膚發皺、脫水。建議盆浴時間20分鍾最好,淋浴的話3至5分鍾即可。很多人很喜歡熱水澡,尤其有些雞皮膚的妹子,有「滾燙的水能洗去雞皮膚」的心理。但是其實水溫過高也會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讓毛細血管擴張,加劇皮膚的乾燥。建議洗澡水溫在24度至29度最佳。

秋冬季洗澡不要太勤快,很多人認為洗多了身體才會越來越干凈,其實這樣做只會讓皮膚越來越乾燥,反而會加重皮膚瘙癢的問題。導致表皮變弱,受到細菌和真菌的侵入,造成其他皮膚感染。

6、多睡一小時

中醫認為,秋冬為陰令,秋時陰收,冬時陰藏。故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養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養藏之道也。所以秋冬之季養生,注重陰之收藏及睡眠質量提高,則事半功倍。「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時主要的睡眠養生之道。具體睡眠時間,建議每晚亥時(即9點-11點)休息,爭取在子時(11點-1點)入睡。因為子時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之時,此時睡覺,最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正常人睡眠時間一般在每天8小時左右,體弱多病者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頭北腳南定位準確。人體隨時隨地都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睡眠過程中,大腦同樣受到磁場干擾。人睡覺時採取頭北腳南的姿勢,使磁力線平穩地穿過人體,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球磁場的干擾,使睡眠更加香甜。睡覺姿勢張弛有度,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側卧負擔輕。

7、多運動防秋乏

要避免中午感覺疲乏,讓全天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多數健身教練的建議是多做些中等強度的鍛煉,也就是讓心跳達到目標心率70%至80%的運動。專家說:「要傾聽你身體發出的聲音,如果你處在壓力很大的工作環境中,那麼劇烈運動或許不能讓你感覺更舒服。做修復瑜伽效果可能會更好,這樣你的大腦能夠放鬆下來。」

健身專家稱,理想的安排是一周進行兩到三次高強度鍛煉,並加入瑜伽、健走或負重訓練等強度較低的項目。即使在不疲勞的時候,有意識地伸幾個懶腰,也會覺得舒適。伸懶腰時可使人體的胸腔器官對心、肺擠壓,利於心臟的充分運動,使更多的氧氣能供給各個組織器官。

與冬季養生的核心是什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