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養生題 提升人的正氣的四大穴位是哪四個?
養生養什麼?其實就是養人體的正氣。因此,我們強調養生保健從根本上講就是如何扶養正氣,《金匱要略》治療雜病的最大特點就是注重扶持人體正氣,而扶正之中,又貴在脾腎。為什麼這么說呢?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腎一虛,正氣則虛,因此扶養正氣貴在溫補脾腎。
中醫認為,溫補者,莫過於灸法,那灸哪裡才能溫補脾腎呢?宋代醫家竇材在《扁鵲心書》中告訴我們,人於無病時,長灸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命矣。以上竇材提到的4個穴位,就是溫補脾腎、扶養正氣、延長壽命的要穴。
我們每天可以對這4個穴位進行艾灸15~20分鍾,以皮膚發紅為宜,可強壯元陽、理脾和胃,有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平時也可以多按摩這幾個穴位。
有人可能會問,這幾個穴位我先灸哪個,後灸哪個啊?有沒有順序啊?有,我告訴你這個順序是: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背部,後灸腹部;先灸頭部,後灸四肢。這樣我們就可以先灸背部的命門穴,然後再分別灸腹部的中脘穴、氣海穴、關元穴。
中醫講「久病無實」「久病必虛」,慢性病一般會導致氣血不足,需要用補的辦法調。艾灸是溫熱的,所以能益氣溫陽,使正氣充盛而邪不能害,故能起到很好的扶正祛邪、保健防病、養生益壽的效果。
孫思邈有言「要想人常安,三里長不幹」,古語也有「針之不到葯之不及,必須灸之」「家有三年灸,郎中不用來」的說法,可見艾灸之功不容小覷。
2、春天人應該怎麼吃 春天養生要遵循四大飲食原則
春季飲食原則
首先一定要保證日常的飲食的營養能夠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而且從飲食科學的觀點來看,春季強調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防止飲食過量、暴飲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
清淡
此時,飲食宜清溫平淡,飲食宜溫熱,忌生冷。平時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後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
胃寒的人可以經常吃點姜,以驅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點生薑蜂蜜水,以潤燥鎮喘;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
養肝
春天這樣暖和的季節特別適合養肝。因為春季養陽就是重在養肝。而且那些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就更加應該注意在春季養陽。且春季是細菌、病毒繁殖旺季,肝臟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負擔最重,而且由於人們肝氣升發,也會引起舊病復發,如春季肝火上升,會使虛弱的肺陰更虛,故肺結核病會乘虛而入。
同時,如果春季養生不當,易傷肝氣。為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保持人體健康,在飲食調理上應當注意養肝為先。
養陽
《黃帝內經》提出春夏補陽,宜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抵禦邪氣侵襲。另一方面,由於腎陽為人體陽氣之根,故在飲食上養陽,還應包括溫養腎陽之意。
飲食上應多吃點培補腎陽的東西,蔥、蒜、韭等都是養陽的佳品。
多喝水
春天的氣候會很乾燥,因此小編建議大家在平時一定要多喝水。因為飲水可增加循環血容量,有利於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此外,補水還有利於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
春季飲香氣濃郁的花茶,可有助於散發冬天積在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郁滯疏散。而適量飲茶,還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貪冷飲。
少酸多甜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春季為肝氣旺之時,肝氣旺則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會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飲食調養,宜選辛、甘之品,如紅棗、蜂蜜等,忌酸澀。
多食蔬菜
人們經過冬季之後,大多數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
因此,隨著春季的到來及各種新鮮蔬菜的大量上市,人們一定要多吃點新鮮蔬菜,以便營養均衡,身體健康。春季食補,可以參考以上方法哦。
3、養生的四大基本原則,你了解過這些嗎?
了解養生知識,淺談關於養生的四大基本原則
養生的基本原則:順應自然、形神兼具、動靜結合、調養脾腎
一、順應自然
人與自然息息相通,人類生活在自然環境中,大自然是人類生命的源泉,而自然界的各種變化,無論四時氣候,晝夜晨昏的交替,還是日月運行,地理環境的演變等,都是會直接或者間接第影響人體,產生相應的生理或者病理反映。人類必須掌握和了解自然環境的特點,順乎自然界的運動變化來進行護養調攝,與天地陰陽保持協調平衡,是人體內外環境處於和諧的狀態,這樣才有益於身心健康。
1、春夏季節,順應陽氣升發的趨勢,夜卧早起,多進行戶外運動,漫步於空氣清新質地,舒展身形,使陽氣更加充盛。
2、秋冬季節,氣候轉涼至寒,風氣勁疾,陰氣收斂,必須注意防寒保暖,適當調整作息時間,早卧玩起,以避肅殺寒涼之氣,使陰精潛藏於內,陽氣不致妄泄。
二、形神兼養
養神:主要是指攝養人體內臟,肢體,五環九竅及經氣血津液等。
調神:主要指調攝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
三、動靜結合
動:包括勞動和運動,運動可以增強人的體質,促進氣機通常,氣血調合,經絡通達,九竅和利,提高防禦病邪的能力。
靜:主要指保持精神上的清凈,還包括形體活動的相對安靜狀態。只有心靜方能神凝,神凝方能心定,如此神藏而不妄耗。
四、調養脾腎
腎:腎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是元氣,陰精的生發之源,生命活動的調節中心。腎中精氣陰陽盛衰,與人的生長發育以及衰老過程有著直接的關系。腎氣充足,則精神健旺,身體健康,壽命延長;腎氣衰少,則精神疲憊,體弱多病。
脾: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飲食中的精微物質必須依靠脾的吸收和傳輸,才能化生為氣血,營養與周身,維持個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
4、艾灸四大養生要穴是哪些穴?
凡養生者都應撫養正氣為根本。人體的疾病發生與早衰,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人體內「正氣」的虛損。傳統中醫認為,「氣」是臟腑與經絡等器官進行活動的精微物質,對人體生命具有推動和溫煦的作用,是生命之源。
正氣足者,就能保持陰陽平衡,從而提高人體的免疫、衛外、調節、代謝四大功能。所以「撫養正氣」是延年益壽養生的根本法則。「四大養生灸法」就是通過艾灸人體的四大養生要穴----關元穴、命門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來溫補脾腎,補益腎氣,促進脾胃運化功能的功效,使正氣自然不絕沃,腎水自然充盈。
土沃、水盈、氣足便能生長萬物,潤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人便自然健康長壽。
5、養生的四大忌是什麼?
保健養生禁忌
禁忌一就是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不僅增加開支,而且又害自身健康。如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所以進補一定要「缺什麼,來補什麼」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禁忌二就是越貴越補 所話說「物以稀為貴」,但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自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故應「對症下葯」,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
禁忌三就是以葯代食 俗話說「是葯三分毒」,說以重葯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知用的葯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禁忌四就是多多益善 任何補葯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道、嘔吐和腹瀉。
我們要走採取正確的保健養生手段才能事半功倍。
6、養生的四大忌,具體指的是什麼?
我覺得養生的四大忌應該是。1忌不吃早飯,2忌飲食不健康。3忌不渴不喝水。4忌長期熬夜。希望你能採納我的建議,並能幫到你。
7、立夏養生四大補都補得什麼?
立夏,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此後,炎暑將臨,雷雨增多。
立夏時節四大養生秘訣
立夏有三候
【一候:螻蟈鳴】螻蟈,螻蛄也,適宜溫暖潮濕的環境,隨著螻蛄的鳴叫,夏天的味道濃了;
【二候: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陰物,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土壤中,當陽氣極盛的時候,蚯蚓也不耐煩了,出來湊湊熱鬧;
【三候:王瓜生】王瓜是華北特產的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時節快速攀爬生長,於六、七月更會結紅色的果實。
立夏傳統習俗盤點
1.斗蛋
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鍾之後,再套上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
2.稱人
有些地方還有午飯後稱人的習俗。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條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稱人。據說小孩在這一天稱過後會有福氣,還不會疰夏。
3.餞春
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明媚春光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
立夏節氣不可錯過的美食
1.立夏蛋
每逢立夏,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人們要吃煮雞蛋或咸鴨蛋,認為這樣能強健身體。立夏前一天,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紹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2.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有些地方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另一些地方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3.七家粥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4.三鮮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
5.野夏飯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飯」之俗。是日,小孩子們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後到野地里採掘野菜、竹筍,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白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6.五色飯
在廣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立夏養生提示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以後的養生應以養心為重。要早睡早起,注意養陽,才能較好地保護心血管。尤其要避免大汗淋漓,因為汗液過多流失,會導致人體電解質紊亂,傷及體內陽氣。
此外,要做到「四防」,迎接夏天的到來。
1.防飲食「過火」
立夏後,溫度逐漸攀升,人們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立夏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
宜遵循「增酸減苦」的原則,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並煮粥,並擱涼後食用,可起到健胃、驅暑的功效。
2.防穿衣「捂汗」
立夏以後,氣溫普遍升高,導致人體大量出汗。汗液本身是無味的,只是汗液長時間滯留在皮膚和貼身內衣上,便會發酵變質而有臭味。因此,出汗時要及時消汗,否則易患濕疹和汗斑。另外,貼身內衣面料要選擇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吸濕性、排濕性和散熱性的麻、絲、棉織品。貼身內衣要勤洗、勤換,還要在陽光下晾曬。
3.防居室「病菌」
立夏時節,人們要在室內採取必要的遮陽措施,設法減少或避免一些熱源和光照,窗戶應該掛淺色窗簾,最好是在窗戶的玻璃上貼一層白紙或蠟紙,以求涼爽。有條件的話,要調整好影響室內通風的傢具,以保持室內有足夠的自然風。另外,入夏以後居室就要加強消毒。由於夏季氣溫高,病菌繁殖很快,所以,居室要經常用適量的 消毒液進行消毒。
4.防心情「焦躁」
此時,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計劃和生活節奏,以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要睡好午覺,以保證充足的睡眠。聽聽音樂、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園散步、郊遊,盡可能地讓肌體和精神獲得充分的放鬆。注意戒躁戒怒,做到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