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秋冬季養生注意事項

秋冬季養生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21-01-17 12:08:01

1、秋冬季養生的竅門

秋天,氣候逐漸由熱變涼,人體腠理由疏鬆轉為緻密,陽氣開始潛藏於內。秋季氣候變化較大,在"多事之秋",人們的養生有以下三個階段的不同。 初秋暑熱仍未退去,素有"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稱,"秋老虎"頗凶,因而仍要預防中暑。此時,又是多種腸道傳染病如菌痢、食物中毒、傷寒、霍亂以及嬰幼兒腹瀉的高發季節,因此,一旦出現腹瀉切莫自作主張,盲目用葯,應盡快去醫院檢查治療。 仲秋伴隨自然萬物乾枯萎黃,人體常反應出"津干液燥"的徵象,如咽干口燥、鼻衄、皮膚乾裂、大便秘結等。這時應從飲食上進行調理、宜常吃梨、柿、石榴、葡萄、甘蔗、蘿卜、番茄等新鮮果蔬,以養陰潤燥。甚者可用生地、麥冬、玄參、甘草各10克,水煎代茶飲。 晚秋"月落烏啼霜滿天",早晚溫差變化大,氣候開始轉寒,此時須注意及時添衣,並加強鍛煉,提高肺功能,以預防冬季多發的呼吸系統疾病。對於冬令進補的人來講,這時是調整脾胃,打"底補"的最佳時期,作為食補,芡實是最好的食選,可用芡實、紅棗或花生仁加紅糖燉湯服,或用芡實燉牛肉等食用,即可達此目的。 秋季保健的衣食住行 衣:俗話說,春捂秋凍。除早、晚氣候稍涼需添衣服外,一般不宜過快地增添衣服。適當凍凍,可提高皮膚和鼻粘膜的耐寒力。但是,凍要凍得有度,倘若秋末氣候涼寒,則應及時添加衣服。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需穿棉。特別是重病、痼疾之人更應適時增衣,以防寒邪內侵、著涼感冒或腹瀉。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突然降溫後往往會誘發中風或心肌梗塞;風濕病人、慢性支氣管炎、喘或胃、十二指腸潰瘍等患者都要倍加註意,謹防秋季氣溫驟降時舊病復發。 食:秋天,氣候乾燥,如果調養不當,人體往往容易發生咽干、鼻燥、皮膚干澀、便秘等秋燥症。故此時飲食調養應以清淡、清補、平補為宜。秋天要注意養陰,要多吃些防燥護陰的食品。應適量多飲開水、淡茶、豆漿以及牛奶等飲料;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蘿卜、西紅柿、豆腐、銀耳、蓮子、葡萄、梨、柿子、香蕉等。這些食物皆可滋陰生津。要少食辣椒、生薑、酒等燥熱食品。到了秋末,人體精氣開始封藏,進食滋補食品較易被吸收藏納,有利於改善臟腑功能,增強身體素質。對身體素質虛弱的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來說,可適當吃些雞、鴨、魚、蛋類、瘦豬肉、大棗、核桃等,有助於健身、祛病、延年益壽。 住:秋天,地氣清肅,自然界的陽氣由發散趨向收斂。古代養生學家認為,此時睡眠宜早卧早起,與雞俱興。順應陽氣的生長,使肺氣得以舒張;不宜終日閉戶或夜間蒙頭睡覺,養成開窗而居,露頭而睡的習慣;要經常開窗通氣,使室內空氣流通,以利於減少呼吸道感染、頭暈、疲倦等。此外,要保持睡眠充足,神志清醒,以應收斂之氣。 行:天高氣爽,楓林盡染,秋蟲長鳴,大自然的色彩令人心曠神怡。這時,是人們戶外活動鍛煉和旅行的大好時光。應根據各自的體質、興趣和愛好,積極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如做操、打拳、慢跑、散步、爬山、登高、跳老年迪斯科、練氣功等。運動時,衣服可酎情穿單薄些,以免出大汗,也有利於提高耐寒能力;有條件的話,到野外郊遊,更可使你感受秋天特有的寧靜,更好地享受這金秋時光。 秋季養生保健六策略與三堅持 1.飲食調養。飲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准則,另外還應「少辛增酸」。就是說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少吃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廣柑、山楂、新鮮蔬菜、酸味食品。對於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骨生津。 2.增減衣服。初秋季節中午雖熱,但早晚都涼風習習,因此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涼氣」的侵襲。但不要穿得太多,捂得太嚴,以免一穿一脫受涼感冒。 3.謹慎起居。古人雲:「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意思是,在秋天要早點睡覺,早點起床。 4.加強運動調養。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故要多呼吸新鮮空氣,在清涼的晨風中散步、跑步、鍛煉,這不但是在進行好的「空氣浴」,還接受了耐寒訓練,使身體能適應寒冷的刺激,為渡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作了充分的准備。 5.保持室內一定濕度。秋季空氣中的濕度小,風力大,汗液蒸發得很快,易使人皮膚乾裂,毛發也易脫落。故必須注意保持室內具備一定的濕度,並適當補充體內的水分。 6.葯物保健。根據秋季的特點,可適當服用一些維生素類制劑。另外,還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葯進行保健,如西洋參、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胖大海等。平素為陰虛體質的人,可用中成葯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 秋季養生三堅持 一、堅持秋練。秋練是指積極鍛煉身體,提高健康水平,增強抗病能力。要多進行體育活動,並讓身體多「凍」著點。俗話說:「春捂秋凍」,氣溫下降但不要急於添加過多的衣服,使身體有抗禦風寒的能力。運動要因人而異。如散步。打球。做操。打太極拳。氣功。慢跑等。 二、堅持秋防。秋防是指預防秋季易於感染的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如感冒、氣管炎、胃炎。關節炎等。「秋凍…不能過頭,有支氣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則要注意適當保暖,不受凍,防止舊病復發。 三、堅持秋養。秋養指飲食調養和適當休息。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五穀雜糧。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祖國醫葯著作《素問》中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已之,以補益精氣」。秋季氣候乾燥:應適當多飲些開水、淡茶。豆漿以及牛奶等飲料,還應多吃些番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紅棗等柔潤之品。 適當休息同樣是養生良方。白天工作勞動要有度,晚上娛樂更不能搞至深更半夜,每天睡眠8小時不宜少。

2、過了了秋分更要注意養生,秋冬季養生有什麼必須注意的事情?

 養生是人們經常關注的一個話題,春困秋乏,秋分又到一個難關,夏天已過去,秋天已到,人體總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出現,感冒過敏或者體虛無力,秋分。這個問題是十分讓人困擾的,讓你難受的,我們都與你一樣,因此我們就一起結伴一起秋分養生吧,聊聊秋分養生需要注意什麼?秋分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秋分,常會引起秋季腹瀉多發,因為秋季及市場上的瓜果已經成熟。
秋天養生時應注意,付費羊皮,應該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金黃色的蘋果,香蕉等。秋季乾燥,人體應該多喝一些水,多喝一些淡茶,豆奶,牛奶,飲料等,多吃一些紅薯葉通便,多吃玉米,芝麻,青菜。這些食物可以幫助人們滋陰潤肺。


秋季天高風勁,人們應該注意是肺氣收斂,所以,人們就要多多鍛煉,
早睡早起可以養肺氣,秋季老年人不宜長期卧床,應早睡早起,保持8小時的睡眠,便堅持適度的進行掃地,澆花,打太極拳等,相對較慢,不會讓自己感覺太累的運動,從而增強自身免疫力。


秋分養生的飲食也是有竅門的。例如海鮮淺嘗即可,火鍋以清湯為主,
羊肉少吃,酒要少喝,多以蔬菜來增加飽足感。所以,秋分時我們應該要注意,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皆離不開養生這一原則。如果各位網友還對養生有更好的建議,。我們大家一起分享。 

3、秋冬季節養生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夏到秋,天氣由熱轉涼。由於晝夜之間溫差增大,也是人們發病較多的時,因此不論男女
老少,秋季都要注意養生早睡早起,注意飲食。在這里我們要提醒老年朋友和體弱的朋友,
雖然說有人提倡"春捂秋凍」,但您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自我調節,秋季由於陽氣
弱陰氣長,腸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虛而入,損傷脾胃,導致腸胃疾病。所以,在秋季應
注意養生飲食,做到防病於未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秋季養生小常識:
1、調理飲食。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早餐食粥法
來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芝麻粥等。此外,還應
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早起早睡。 祖國醫學主張秋季」早起早睡,與雞俱興」。早睡可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
可舒達陽氣。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同時起床時不宜
過急適當懶床幾分鍾舒展活動一下全身筋骨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腦血管疾
病在秋末冬初發病率極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
管的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3、重調達情志。 -般來說,秋天人的情緒不太穩定,易於煩躁或悲愁傷感特別是身臨花木
凋零,秋風蕭瑟深秋常會在一些人(特別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悶與垂暮之感。因此,秋季養
生要以調達情志、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為主。在陽光明媚的天氣里,外出觀賞風
景、喜悅溢於言表可使憂郁愁煩頓消令人心曠神怡,給生活增添無窮的樂趣。
4、預防秋燥。秋天氣候乾燥,皮膚內的水分蒸發快,易使人出現皮膚乾裂、皺紋增多、咽
喉燥痛、大便秘結等症狀,因此預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則;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
重視補充機體水分,要避免過勞和劇烈運動使津氣液耗損。為了防止皮膚乾燥可塗擦各種
護膚霜。但應注意口唇乾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經常舔口唇,否則會使口唇乾燥皸裂。

4、冬季的養生要點有哪些?

冬季6節氣寒臨大地,萬物收藏,而寒為陰邪,易傷人之腎陽。因此,冬季6節氣養生重在養藏固精,補腎斂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意思是說:冬季三個月,是萬物閉藏、冰凍地裂的寒冷季節。為適應冬季的特點,就應早睡晚起,到日光照耀時起床才好。不要輕易地擾動陽氣,使精神守伏藏而不外露,好像有個人的隱秘,嚴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所得到的東西,把它秘藏起來一樣,要躲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這就是與冬氣相適應的保養藏氣的道理。這段話強調了在冬季6節氣,人們應從精神調攝、飲食調攝、葯物調攝、運動調攝等多方面人手,圍繞「養藏」這個中心,重視自身陽氣的養護。否則「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也就是說,如果冬季6節氣不注意「養藏之道」,而損傷了腎中陽氣,就會影響來年春天的升發能力,從而導致四肢枯萎無力,患痿厥病,損害健康。

冬季6節氣是自然界陽氣衰微、萬物收藏、氣候寒冷的季節。古人說:「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此時,萬物生機收藏,陽氣潛伏,草木凋零,昆蟲蟄伏,大地冰封,雪壓風寒,大自然中的動植物處於休眠狀態,養精蓄銳,以待來年春天生機勃發。人與四時相應,自然界的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體必然會應時令的變化而變化。這變化反映人體生理的適應性,正如《內經·靈樞》中說:「人與天地相應也」,「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和月相應也」。人體的生理機能也與之相應,新陳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狀態。是謂「陽氣內潛」,這有益於精氣的充養和積聚,所以冬季6節氣是保健養生的最佳時節。

1.冬宜藏精,應時而養冬季6節氣養生應根據「萬物藏,腎氣水旺」的特點,避寒就曖,斂陰護陽,調和陰陽相平衡,養「藏」而固腎氣,增強體質,防病益壽。冬季,是一年的最後一季,歷經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人們要順應冬季6節氣的特點而養生。如冬季6節氣天氣寒冷,陰盛陽衰,易患陽虛之症,無論是保健益壽,還是補虛祛病,都應注意以溫補陽氣為主,慎用或少用滋陰葯物。

2.養陽防寒,起居調攝嚴冬臘月,寒風凜冽,雨雪紛飛,江河冰封,草木枯瘦,如此萬物凋零之象,常會使人觸景生情,情緒低落,尤其是老弱多病之人,情志的變化更為明顯。因此,精神調攝十分重要。冬季6節氣精神調攝,重在安定心志,注意神情安靜,不要使情志過激,以免騷擾潛伏的陽氣。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這里即是指適應冬季精神調攝的「養藏之道」。

冬三月,天地閉藏,起居調攝應順乎於自然。《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指出冬季宜早睡遲起,早睡以養人體的陽氣,保持身體的溫熱;遲起以養陰氣,待日出而作,可躲避嚴寒,求其溫暖,使人體陰平陽秘。特別是陽氣不足的人,當風起驟寒之時,尤宜早卧晚起。《理虛元鑒》說:「冬防寒,又防風。」《養生鏡》提出:「冬三月乃收藏閉塞之時,最宜固守元陽,以養真氣。」故冬季應注意保持室內溫度。室內溫度太低,易耗傷人體陽氣;室內溫度過高,又易劫傷陰精。冬季陽氣閉藏於內,陰氣在外,若調攝失當,過貪辛熱暴暖,就會內擾陽氣,迫其外泄,或積熱於內,形成陰虛火旺之候。到了春天,就會發為溫病,或誘發宿疾。這也是違背《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秋冬養陰」的攝生准則的。

冬季6節氣在保暖的同時,應重視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開窗交換空氣,防止因通風不良,引起頭暈、胸悶等缺氧現象,導致呼吸道傳播疾病,如感冒、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病的發生。室內也可放一盆水,或者養些水仙花和觀賞魚,以調節空氣濕度。寒冬,人們的衣著,注意禦寒保曖,隨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內衣以彈性良好為佳,貼身保暖。外衣要稍寬大一點,使氣血流通,四肢伸縮活動自如舒暢。俗語說:「寒從腳下起。」足部與地面接觸,散熱量大,足部肌肉、脂肪少,血管較細,離心臟遠,供血、保溫性能差,一旦足部著了涼,很容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和泄瀉等症,所以,冬季足部的保暖,十分重要。足部的保曖方法很多,除了穿著保曖性能好的衣褲、鞋襪外,平時還要注意多活動腳部,如跑步、競走、散步等運動。尤其是每晚臨睡前的洗腳,擦足心,既能祛除污垢、禦寒保暖,又能補腎強身、解除疲勞、促進睡眠、延緩衰老,並可防治感冒、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病症。冬天一般宜在室內活動,適其寒溫。室內環境宜溫暖、舒適、潔凈,防寒以養精。

3.房事調攝,益腎蓄精冬季6節氣養生,重在保持腎精的閉藏,這對促進健康長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內經》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明確指出,人若不知冬季養藏之道,冬令依然精液頻泄,那麼身體必然日趨虛弱,虛則寒邪乘虛而入,並伏藏於體內,伏邪積郁日久,等來年春陽上升,必發為溫病。《壽世保元》也說:「精乃腎之主,冬季養生,應節制房事,不能恣其情慾,傷其腎精。」唐代名醫孫思邈則認為「當今少百歲之人」的原因,就是「不知節欲養精」。老年人由於腎精虛衰,導致髓海空虛而出現頭暈、耳鳴、記憶力衰退等症狀。腎主骨,故腎虛還能影響骨的生理,導致老年人骨質脆弱,出現腰酸無力、行動不便等衰老現象。可見「精氣」虛衰,導致人體的衰老。冬三月「養藏之道」的重要內容就是保養腎精,做到房事有節制,以保持體內精氣充足,維持五臟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養性延命錄》說:「冬常閉精勿施,夫天道,冬藏其附,人能法之,故能長生」,指出「冬一施當舂百」,認為冬季6節氣應該實行絕欲,絕欲則精神氣血有餘,腎陽鞏固,身體強健。同時,人體背部是陽經循行之處。寒冬季節,背部保暖十分重要。背部保曖的方法較為簡單,冬季有陽光的中午,可背對太陽曬上l~2小時,既可曖背,又可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起到殺菌、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的作用。也可穿一件貼身的純棉、羽絨或皮毛背心,起到暖背作用。此外,冬季睡覺時注意不要讓背部著涼。

4.運動調攝,護陽養形在冬季6節氣嚴寒的惡劣環境下,人體機能易發生紊亂,尤其是年老體弱者,當不能適應外界環境時,就會誘發一些疾病。如在冷空氣刺激下,人體免疫機能降低,防禦疾病能力減弱,一旦遭受到細菌、病毒的侵襲,可引起感冒、慢性支氣管炎和肺炎等疾病。冬季,由於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等物質分泌增加,引起周圍小血管阻力加大,血壓升高,血液流變發生變化,可加重原有心、腦血管粥樣硬化的病理損害,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栓塞、腦出血等疾病發作或加重,甚至發生意外。此外,哮喘、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皮膚瘙癢症等,冬季多有復發,亦應引起足夠的注意。因此,要選擇適當的鍛煉項目鍛煉。鍛煉場所應以室內為主,風和日麗的天氣,可進行適度的戶外鍛煉。這樣既可舒服筋骨、流通血脈,又是增熱保暖防寒的積極措施。冬季6節氣養形,應根據不同地區氣候和人的體質,以動功為主,以適應冬季氣候,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冬季6節氣鍛煉切忌在大寒、大風、大雪及霧露中進行,年老體弱者尤應避免。冬季6節氣鍛煉運動量要適度,《千金方》說:「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出汗,發泄陽氣,有損於人也。」這就說明,冬季6節氣陽氣潛藏,若運動量過度,則會耗散陽氣。

5、老人秋季如何養生 老人秋季養生注意事項

1、調節飲食
老年人由於五臟衰弱,腸胃薄弱,如果飲食生冷無節,飢飽無常,勢必傷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應少吃多餐,多食熟軟開胃易消化之物。另外,由於秋季氣候乾燥,易犯津傷秋燥症,因此,在食物選擇上應以甘平潤燥、養肺生津之品為主。如:梨、百合、麥冬、荸薺、山葯、豬肺、蓮子、藕等可多食;也可適當加些滋補中葯煮粥、泡酒飲用,如杞子粥、黃精粥、玉竹酒、柿子酒等,對扶正防病有積極作用。
2、調養精神
秋令肅殺,自然界凄涼的景色容易導致老年人悲觀傷感的消極情緒。研究發現:不良的心理刺激,會抑制人體免疫防禦功能,易致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紊亂,從而導致許多疾病叢生,因此,老年人應特別注意精神保健,可適當選擇琴棋書畫、養花種草、玩物賞鳥等文化娛樂活動,以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
3、注意起居
「一場秋雨一場涼」,秋季,溫差變化較大,氣溫偏低,風寒邪氣極易傷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適應能力降低,尤易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心病,甚至發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應注意防寒保暖,有條件的可堅持用冷水洗臉、擦鼻,甚至冷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4、重點防範
秋季的特殊氣候特點,極易發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發作、胃病、風濕病、哮喘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重點防範,結合自己體質情況,積極控制原發疾病,警惕秋季易發病的發生。
秋季抗寒吃什麼
1、含鐵高的食物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血液中缺鐵也怕冷。貧血的婦女體溫較正常血色素的婦女低0.7℃,產熱量少13%,當增加鐵質攝入後,其耐寒能力明顯增強。因此,怕冷的婦女可有意識地增加含鐵量高的食物攝入,如動物肝臟、瘦肉、菠菜、蛋黃等。
2、肉類
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禦寒效果較好。它們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高,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活血之效。吃這些肉可使陽虛之體代謝加快,內分泌功能增強,從而達到禦寒作用。
3、辛辣食物
辣椒含有辣椒素,生薑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胡椒含胡椒鹼。吃這些辛辣食物可以驅風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體溫。
4、含碘食物
海帶、紫菜、海鹽、發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進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甲狀腺激素具有生熱效應,它能加速體內(除腦、腺、子宮外)絕大多數組織細胞的氧化過程,增加產熱,使基礎代謝率增高,皮膚血液循環加強,抗冷禦寒。
5、根莖類
醫學研究人員發現,人怕冷與機體無機鹽缺乏有關。藕、胡蘿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豐富的無機鹽,這類食物不妨與其他食品摻雜食用。

與秋冬季養生注意事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