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冬季養生如何進補

冬季養生如何進補

發布時間:2021-01-17 10:01:41

1、冬天怎麼進補

冬季養生八要決
由於冬季自然界陽衰陰盛,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自覺地做到「八要」,可以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
要早睡晚起 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人意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這是冬季保健必須首先要注意的。
要保暖背部 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通過侵入人體背部而引發疾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保暖背部,避免陽氣受到傷害。
要避寒就暖 冬天氣候較冷,人們外出時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襪。
要慎待洗澡 冬天洗澡,要謹防傷風感冒,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應注意。
要堅持洗腳 腳是人體之本,它與頭和心臟都有密切的關系。冬季臨睡前如果堅持用熱水洗腳,不僅可以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還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要嚴防病變 冬至之前是陰寒最嚴重的階段,重病患者往往會病情加重。對此,要採取預防措施,或適當服用一些滋補葯品,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要調節飲食 根據冬季天氣寒冷的特點,膳食應以補為主。早晨可飲用牛奶、豆漿、豆粥等,中午和晚上應選用熱量高蛋白多的羊肉、狗肉、魚、蛋等食品,同時還應多食用含有維生素B2的食物,以防皮膚干粗、皸裂。
要鍛煉身體 冬季鍛煉一定要注意掌握「度」,不能透支身體的能量。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有選擇地做一些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習劍等適宜冬季鍛煉的項目,達到冬季鍛煉的保健效果。
(四川農經網)
秋冬進補有「四忌」
省中醫院腎科主任孫偉教授告訴讀者,不少讀者秋冬進補存在誤區。他特別指出秋冬進補有「四忌」。
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葯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過量進補會加重脾胃、肝臟負擔。在夏季里,人們由於吃冷飲,常食凍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剛進秋季如果突然大量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及肝臟的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器官難以承受,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
忌以葯代食 重葯物輕食物的做法是不科學的,許多食物也是好的滋補品。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多吃山葯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紅棗、扁豆等也是進補的佳品。
忌越貴越好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因此與之相適應的補品也是不同的。價格昂貴的補品如燕窩、人參之類並非對每個人都適合。每種進補品都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症,應以實用有效為滋補原則,缺啥補啥。
忌只補肉類 經過夏季到秋季,由於脾胃尚未完全恢復到正常功能,因此過於油膩的食品不易消化吸收。另外,體內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堆積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秋冬季在適當食用牛羊肉進補的同時,不應忽視蔬菜和水果,它們可以為人體提供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常用的葯品作料:蟲草(潤肺補腎、化痰止汗)、枸杞子(補血滋陰、養精明目)、西洋參(生津健胃、益肺補虛)、淮山葯(健脾滋腎、斂汗縮尿)、桑寄生(養血除痹、強壯筋骨)、石斛(滋肺益胃、養陰明目)、百合(潤肺止咳、養心安神)、紅棗(健脾益胃、滋腎生血)、栗子(健脾補腎、壯腰、抗衰老)、黨參(健脾益氣、生津養血、增強抵抗力)、燕窩(補肺養陰、治虛勞、助消化、治盜汗)、銀耳(滋肺生津、滋陰養胃、益氣強心、補腦)。
常用的瓜果、菜類:木瓜(消滯清腸、舒肝)、波菜(通血潤腸、助消化)、無花果(滋養潤腸、助消化)、雪梨(清心潤肺、清熱消痰)、蘋果(寬胸除痰、整腸止瀉)、紅蘿卜(清胃腸、助消化吸收)、青蘿卜(清肺胃燥熱、助消化)、茼蒿(清血養心、潤肺除痰)、羅漢果(清肺化痰、潤喉止渴)。

2、冬季該怎樣養生進補?

黃精粳米粥

原料:黃精、粳米

做法:

1、將黃精放入水中浸泡;

2、第二天取出洗干凈並且切成碎末備用;

3、將粳米淘洗干凈之後和黃精一起放入鍋中熬煮成粥;

功效:這道食譜是中醫古方,黃精具有養血益氣的功效,而粳米能夠增強黃精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這道粥非常適合那些氣血虛弱的女性人群服用。

3、冬季養生如何進補

?

4、冬季應如何進補?

一、冬季六節氣飲食養生

從立冬開始,經歷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為冬季。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在農歷上習慣將這一天作為冬天的開始,在陽歷上大約是每年的11月7日左右。中醫學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民間有「入冬補冬」的食俗,古人認為天轉寒冷,要補充身體的營養。立冬後的調養切記「養藏」兩個字。那麼在實際生活中,立冬日我們該怎樣注意飲食養生? 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小雪,意思是剛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候,在每年的陽歷11月22日前後。小雪節氣的前後,天氣時常是陰冷灰暗的,這個季節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葯熬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燉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大雪,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表示降雪開始大起來,時值每年陽歷的12月7日前後。此節氣最好進行溫補為宜,在這里向大家推薦海帶。在大雪節氣為什麼要多吃海帶呢?這是因為,從中醫角度來說,海水性屬陰冷寒涼,生長於此的海帶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抗寒能力。海帶性味咸,長期食用還有溫補腎氣的作用。因而,冬季食用海帶,可增加人體的抗寒能力。現在向大家推薦一個簡便易做的海帶粥:用海帶10~15克,粳米100克,皮蛋一個,同煮粥,用少量食鹽(或白糖)調味食用。該粥有軟堅、降壓、利尿作用,高血壓、動脈硬化、慢性支氣管炎咳喘等病患者可長期食用。

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陽歷的12月22日或23日。古有「日短」、「日短至」之說,冬至的到來是陰氣盛極而而衰,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冬至就類似於一天當中的子時,在這個時候是一陽生,就是說陽氣開始生發起來了。那麼我們該吃什麼呢?關於這個問題眾說紛紜。但是,中國的節氣非常准確,時間可以精確到幾點幾分。所以,在冬至前要補的話,就可以吃當歸、生薑、羊肉湯。如果是下午4點以後冬至到來,一陽已經升起了,這個時候可以吃鴨子,因為鴨子的氣是平和的,所以要想平和陽氣的話就應該吃鴨子。

每年陽歷的1月5日前後是小寒節氣。祖國醫學認為,寒為冬季的主氣,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所以,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按照我國的民間傳統,小寒一過,我國就將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四九天,不過寒冷的天氣人的胃口總是不錯,因為總覺得吃飽了才能抵禦寒冷的天氣。可胃口好了,難免會加重我們的腸胃負擔,怎麼辦呢,這里向大家介紹一種簡單易得的東西——山楂。山楂性微溫,有消食健胃、活血化淤、收斂止痢的功能。它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消食健胃。中葯中的消食健脾葯各有特點,有的消麵食,有的消肉食,而山楂就是消肉食積滯的上品。但是,山楂吃多了有活血破氣的不良作用,所以病後體虛者還有孕婦不要多吃這個。

大寒時值每年陽歷的1月20日前後。按照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准備年貨。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 由於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飲食上與小寒也略有不同。首先,冬三月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的變化。其次,在進補中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為適應春天升發特性做准備。最後,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日常飲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當有人因外感風寒而致輕度感冒時,常常會用生薑加紅糖水來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二、冬季適量喝酒

冬至已過,天氣漸冷,許多人喝酒時喜歡比平時多喝上幾杯。家在農村的張大伯,每到冬天就愛喝一些白酒來暖身。最近,他專門泡了一壇葯酒,每天早晚都要飲上一大杯。剛喝下去時身體是熱乎乎的,但酒勁一過後,人反而覺得更冷了。不僅如此,他最近還老愛咳嗽,一咳就咳個不停,上氣不接下氣。到醫院檢查,原來是哮喘病發作。醫生警告他,哮喘發作最直接的原因是張大伯喝了過量高度數的葯酒。

現在大家處於應酬都或多或少喝一點酒,但是喝酒一定要適量,張大伯就是喝得太多了,葯酒只要喝一小杯就可以了。就像勁酒做的廣告一樣:「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意思就是說要適量,適可而止。現在由於很多人喝酒無度,導致身體疾病的事例越來越多,這使得很多人認為酒不是好東西。其實,在中醫中,酒並不是一無是處的,酒有「濃媒」之稱,就是指酒可以用來浸泡葯材。中醫葯發展史上,素有「醫源於酒」、「酒為百葯之長」之說。漢字繁體的「醫 」的下半部分「酉」在古漢語中即代表酒。此外,在寒冷的季節里適量地喝點酒,能促進血液循環,達到保暖的效果。

人到冬天,體表的氣血全部都回來了,吃的也比其他任何季節都多,這一點,在女孩子身上表現最為突出。我的一個同學,其實身體也不胖,但是天天喊著減肥。去年冬天,在路上碰到她,她就開始抱怨她的體重又上升了,一到冬天就特別能吃,體重就飆升。其實,人在冬天就是要多吃東西,因為你要「藏」,如果你節食,在冬天不好好「藏」的話,那到了春天你用什麼來生發?前面幾個季節是不主張吃太滋膩的東西的,但是在冬天,我們就可以吃一些味道厚的或者有點滋補功效的食品,因為身體里的熱氣可以化掉滋膩。在孔子的著作和《周禮·天官·醫師章》裡面都提到要化滋膩,最好喝一點飲劑,就是類似於醪糟酒之類的東西。中醫葯學認為酒是一味葯物,其性味屬「苦甘辛熱」,可以「行經絡、御風寒、通血脈、行葯勢」,並可主治「風濕痹痛及胸痹諸症」。這就是為什麼提倡在冬季適量飲酒。

中醫理論認為酒是濕邪和熱邪,飲酒過量或長期飲酒就會出現濕熱傷脾胃的現象,如惡心嘔吐,口渴發熱煩燥等。

古代中醫認為:喝酒可以壯膽。為什麼呢?因為酒的氣是很彪悍的。酒到了胃裡,它的氣就往上走,酒氣往上走,肝膽就橫起來了,《黃帝內經》里講「肝膽橫浮」。這個時候的人,膽子就特別壯,就敢胡說八道。醉酒之後說的話有可能會給你招來災禍,因此要注意控制量。

酒喝得多了會「爛胃腐腸」,對腸胃是有壞處的,一次大量飲酒會出現急性胃炎的不適症狀,連續大量攝入酒精,會導致更嚴重的慢性胃炎;此外,過度飲酒對肝臟的損傷也非常大。一位中年人,患急性黃疸型肝炎後,肝功能剛恢復正常出院,適逢新春佳節婚宴接二連三,開始他還能牢記出院時醫生的一再囑附,做到了不管什麼酒,也不管什麼人勸說,確實一滴不沾。可就在一次特殊的餐桌上,一位摯友問他聞到什麼味道時,他終於也拒絕不了撲鼻而來的茅台誘惑,心想只飲一小杯嘗嘗新總該不會出事吧!可就是在喝下這杯酒後的第二天,他發現自己小便發黃了,乏力、惡心……就是這杯酒引起他肝炎復發,並很快發展成急性重型肝炎,終因搶救無效而丟掉了性命。

俗話說酒後亂性,指的是過量飲酒後易鬧事,容易引發各種犯罪。酒醉後大腦神經麻痹,人的自控力差,情緒易激動,酒醉後駕駛極易出交通事故,酒醉後與人爭吵也易引發斗歐,甚至引發人命案。

5、冬季怎樣進補

養生:秋冬進補需注重排毒
常言道:「秋風起,三蛇肥」,國慶之後,早晚的寒氣愈來愈重,又到了秋冬進補的時節。按照中國人的習慣,秋冬時節是給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大家稱之為「補冬」。中國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副主任姜良鐸教授稱:「正確的『補冬』能使身體強壯而又保持窈窕。因為進入秋冬季節後,體內代謝下降,體力消耗減少,此時進補,葯物易被吸收和蘊蓄,從而發揮較大的功效。但是,要科學進補,要補得恰當,不要盲目進補。」姜教授認為,用排毒解毒、調補治病養生法來指導冬季養生保健,會給健康帶來益處。

秋冬時節忙進補

秋天一到,氣溫逐漸下降,人們便習慣地想到要補身。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市內大型超市、商場的滋補品專賣櫃,各類滋補品成為搶手貨。另據報道,某家大型商場國慶期間賣出近10萬元的滋補品,銷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廣州市統計局綜合處公布的《廣州市現代化目標實現程度及預測》中指出,廣州市居民素有進食葯膳和講究秋冬進補的習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滋補葯品的支出逐年增長,1995年人均支出33.12元,1999年增至41.43元,增長25.09%。

為何秋冬季節人們忙進補呢?據介紹,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冬季節已進入進補的季節。經過炎熱的夏天,人體耗損大,且進食較少,當天氣轉涼時,適當調補一下身體,是很有必要的。秋冬時節進補不僅能固本培元,使身體正氣恢復,而且有利於驅病祛邪,使體內的陰、陽、氣、血、津液得到充實,使身體能進入到最佳的狀態。

傳統醫學認為,秋冬進補可平衡陰陽,調和氣血。姜教授說,各種人群,尤其是兒童和老年人均可選用有滋補作用的食品,但在進補時要注意根據不同的體質來選擇補品和進補方式。

進補最好先排毒

姜教授特別強調,進補也要講究科學,要補得恰當,切忌盲目進補。因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流通,遇寒則凝滯。據介紹,當秋冬寒冷的空氣作用於機體,會使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不暢,甚至引起淤血阻滯;加上人們的運動往往減少,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速度緩慢,易引起血液淤滯或血管梗塞。所以,冬季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較高。

另外,血流滯緩,排毒管道不通暢,多種毒素易留存體內,再加之寒冷的氣候會減低機體的抵抗力,這樣就常常形成一種毒存體內、氣血不通、正氣不足的本虛標實的病理狀態。

姜教授說,冬季養生,要避免純補、壅補、膩補,要在排毒解毒的基礎上進補,要通補結合,補得恰當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反之,則易致毒留體內而引發多種疾病或使宿疾復發。在進補前,必須要將積聚在人體內的毒素通過消化管道、泌尿道排出體外。

據了解,各種毒素、廢物存留在體內會造成代謝功能紊亂,阻礙氣血正常運行、破壞腑臟的功能及腑臟之間的相互協調。在這種情況下進補,機體不但無法吸收補品的營養物質,反而會引發多種疾病,有害健康。因此秋冬進補之前必須先排毒,通得合適、補得適當才能獲得真正健康。

補後更需要排毒

有關專家認為,若補得太過,不但不能強身健體,還會引發疾病。因為,秋冬季節傳統的食補多用辛熱之品,以溫陽驅寒,而補葯也多以溫熱葯為主,人們往往習慣於純補、膩補、食不厭精,故秋冬進補不當易致體內陽氣過盛,營養物質蓄積化熱;易釀生成毒,毒留體內則會引發多種疾病。如過食辛辣刺激之品可使大便干結難解、致痤瘡(青春痘)等症;過食肥甘厚膩則易損傷脾胃,脾胃呆滯、水濕運化無力則引起便秘腹脹等症。加之冬季運動減少,從而抵抗力下降,原有的疾病極易復發或加重。

專家認為,要想身體真的好起來,就要時刻注意身體的變化。只有將進補與排毒結合在一起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專家建議如何正確選購排毒產品

時下市場掀起排毒熱潮,許多人排毒意識有了空前的提高,並打算加入排毒的「行列」。但跑到葯店一看,林林總總的排毒產品充滿葯櫃,不知該買哪種產品好。而事實上整個排毒市場魚目混珠,存在著很多跟風產品,不實宣傳或隨意誇大療效的現象時有所見。那麼,如何選擇好的或者是適合自己的排毒產品呢?有關專家提出,選購時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一要根據人體的特殊情況;

二要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產品;

三是應當選擇廣受消費者認可的、有信譽保證的廠家生產的高品質產品。

四一般來說,具有以下條件的產品是值得信賴的好產品:如知名企業出品、嚴格按GMP規范生產、產品效果確切、口碑良好、產品生命力長、廣告宣傳與產品說明書一致、有完善的售後服務等等;

五是消費者在選購排毒產品時不要輕信宣傳單張,要注意其廣告宣傳與產品說明書上標注的功能是否一樣。最重要的是看說明書里有沒有排毒功能(說明書是要經過葯監部門嚴格審核批準的)。

大家只要牢記專家的五大「法寶」,相信一定可以買到既有確切效果、又安全放心服用的好產品。

◆小貼士怎樣正確選擇中成葯補品

中葯滋補品種類較多,性能各異,必須辨明氣血陰陽及體質虧損的差異,選擇針對性的補品,方能收效。

平時有氣短懶言、神疲乏力、自汗等氣虛表現等,可選用人參大補膏、人參精、生曬參等大補元氣;平素有貧血、失血所致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慌失眠、健忘等,可選用十全十補膏、健身長春膏等補益氣血的滋補品;畏寒怕冷、腰膝酸軟、耳鳴耳聾、小便清長、早泄陽瘺等陽虛,可選用參膏、雙龍補膏等補腎壯陽;平素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病,經常咳嗽,咽燥而癢,可選用人參銀耳晶、人參石斛晶等補肺健脾,養陰生津。

老年人陰陽兩虛出現遺精陽瘺、腦力減退、腰膝酸軟,可服用龜鹿人參膏、參茸口服液等補腎納氣,培元固精;婦女月經不調、產後虛弱、崩漏帶下等症,可服葆春膏、全鹿丸等補益氣血。

腦力勞動者可常服青春寶片或口服液提高機體免疫力,減慢腦細胞衰老;性功能減低、陽瘺不育或宮寒不孕者,可選用鹿茸片、龜齡集等;炮天紅酒、萬年春酒、虎骨木瓜酒適用於關節炎肩周炎患者;患有心肌炎、冠心病者,宜服吉松林人參粉、還精煎,可以安神強心,降壓通脈。

另外,有關專家指出,如體內有痰濁、食積、濕熱者,應先服進行調理後,才能選用滋補品。

與冬季養生如何進補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