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黃帝內經上的養生術語

黃帝內經上的養生術語

發布時間:2021-01-16 19:51:32

1、黃帝內經關於冬季養生的一段話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2、黃帝內經中講的養生法則主要有哪些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抄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襲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 其基本素材百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度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它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3、黃帝內經中善於養生的人叫做什麼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來此其源道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4、黃帝內經中的養生方法有?

第三章 認清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辨清體質好養生
◎第一節 《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的智慧
《黃帝內經》最早涉及體質養生
體質受先天、後天因素共同制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環境造成體質差異
體質影響疾病的產生與發展
不同體質易患不同的疾病
判斷體質,從辨別陰陽開始
男性疾病無一不和體質有關
體形普遍看好體質明顯下降
體質養生必須注重生活調攝
摩腹、捏脊,就可以有效增強體質
看一看,自己屬於哪種體質
◎第二節 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
順四時,調五味,平和體質這樣養護
戒煙少酒,別讓煙酒毀了你的好體質
平和體質來自平和的生活環境
心平氣和——平和體質的養心之道
平和體質的最佳運動方式——太極拳
鰻魚是壯陽補腎的「魚類軟黃金」
男人的「腎之果」——板栗
杏仁補肺、潤腸又養顏
民間常用的健腦益智方
糯米飯——禦寒暖胃佳品
每天一袋奶,喝得科學便能老而不衰
人參殺人無過——補品的正確吃法
◎第三節 葯食同源治百病——最常用的食療方
本草動口不動手,輕松戰勝糖尿病
多吃防癌食物,遠離癌症
性冷淡不用慌,食療秘方幫你忙
肺病食茼蒿,潤肺消痰避濁穢
應對腎病,從吃開始
吃掉這個萬病之首——感冒
胃潰瘍,可用蜂蜜來調治
趕走體內毒素,告別便秘煩惱
腸炎是個慢性症,運用食療最合適
咳嗽了,吃吃枇杷就管用
學會妙用姜,日常保健康
◎第四節 飲食不當,會致病減壽——《黃帝內經》論食忌
病從口入,80%以上的病都是吃出來的
食品安全問題——最大的健康殺手
如何避免「問題菜」對人體的傷害
精細食物別多吃——富貴病就是吃得太精細
「方便食品」損害健康到底有多方便
油炸食品,健康免疫的仇人
不良飲食習慣傷身亦傷神
忌口——服葯期間的飲食禁忌
女性經期過程中的飲食宜忌
避開飲茶十忌,才能喝出健康
坐飛機前要注意的飲食三忌
根據個人體質,掌握飲食宜忌

5、什麼是氣功?

實現聲明:氣功不會有氣的
氣功這個事物,在幾乎所有新聞媒介的宣傳參與下,在我國幾乎已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然而,如果問一下「您能回答什麼是氣功嗎?」則很多人又突然感到模模糊糊,說不清楚,或者錯誤地認為氣功是練「氣」的。這一方面說明多年的宣傳在幫助人們科學理解氣功方面,並沒起多大作用,另一方面也說明當今的氣功定義存在讓人們不容易理解的地方。那麼,究竟什麼是氣功呢?

兩千年前成書的中醫最早最權威的經典著《黃帝內經》中有這樣一段話:「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以此養生則殃。」這段話清楚地表明:心理健康,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才協調,按照這種規律養生才能長壽;心理不健康,則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就紊亂,按照這種規律養生必生病變。通過這段論述,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國古人非常重視心理在養生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氣功恰恰是對這一理論具體應用和實踐的學科。

《黃帝內經》中有一段當今氣功領域公認的關於氣功的論述是這樣寫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段話說,當一個人的意識進入到一種非常寧靜非常愉悅的虛無狀態時,全身各系統的生理功能會隨之變得協調。長期堅持這種排除雜念放鬆心理緊張的鍛煉,就會增強機體免疫抗病能力,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由此可見,氣功是一項通過自我心理調整促使自身生理功能協調的鍛煉方法。《黃帝內經》中其它論述氣功的條目還有諸如「精神內守」、「獨立守神」、「傳精神」、「通神明」、「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凈神不亂思」、「占神往來」、「專意一神」、「必一其神」、「御精神,收魂魄」、「精神專直」、「心和調」、「安心定氣」等這么多專一內容的練功要求,清楚地證明了「調神」(心理調整)才是氣功的本質特徵。

古人不僅理論上如此論述,在創編功法時也緊緊地聯系著心理調整的核心,達到了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統一。以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的一段記載為例:「閉目存思,想見空中太和元氣,如紫雲成蓋,五色分明,下入毛際,漸漸入頂,如雨初晴,雲入山,透皮入肉,至骨至腦,漸漸下入腹中,四肢五臟皆受其潤,如水滲入地,若徹,則覺腹中有聲,汩汩然,意專思存,不得外援,斯須,則自達於湧泉。」懂得心理學知識的人從這段論述中可清楚地看出,這一練功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圍繞著自我暗示核心,聚精匯神地自我想像、自我注意、自我感知的自我心理調節過程。這一過程中「想見」的「太和元氣」及其運行途徑,也完全是以自我想像的內容進行自我暗示的結果。通過這種想像,擯除雜念,忘卻煩惱,將自己帶入一個令自己心曠神怡的意境中,形成一種美好的心理情緒狀態,亦即氣功入靜狀態。

入靜,是氣功鍛煉本身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氣功區別於其它健身方法的重要特點。入靜是練功者通過採用集中注意力方法排除思想雜念,使意識從普通清醒狀態逐漸過渡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狀態。此時,大腦除自知自己是在練氣功這一點上保持清醒外,其它部位都處於一種主動性的休息抑制狀態。氣功術語稱之「一念代萬念」。

心理學將處於清醒與睡眠之間的意識狀態稱為催眠狀態。氣功入靜狀態在實質上屬於催眠狀態。在形式上稍有區別的是氣功造成的催眠使用的是帶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手段。大量實驗室研究及臨床觀察結果表明,處於入靜狀態時,主觀上練功人會感到全身舒適、心情愉快、心胸開闊。這種美好情緒狀態,使心理緊張得以充分放鬆。客觀上,可以檢測到這種良性精神狀態會直接影響神經內分泌的功能活動,進而影響全身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向著協調有序化的方向發展。長期堅持氣功鍛煉,進一步可使諸如炎症、潰瘍等實質病變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復。這種通過自我心理調整來協調自身生理功能進而影響形態實質的過程,就是氣功發揮作用的主要機制。當然,也是氣功具有消除心身疲勞、增強免疫能力健身防病,以及治療心身疾病作用之所在。

綜上可見,氣功不是練「氣」的。如果用中醫術語可將氣功定義為:通過調神來協調氣機,達到平衡陰陽、防治疾病目的的鍛煉方法。如果用現代科學語言可將氣功定義為:氣功是使用自我暗示的方法,使意識進入自我催眠(入靜)狀態,通過良性的心理調整,使體內各系統生理功能趨向協調,甚至使病變的形態實質得以修復,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類自我心身鍛煉方法。

6、《黃帝內經》中關於養生的語句有哪些呢?

整本都是 ,不過最簡單的到底,順應自己的意願,遵從身體的舒適感,充足的睡眠

7、黃帝內經對養生有用么

中醫最講究養生,因為中醫講求: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防為主,治為輔,爭取不得病,就知是講養。而內經是中醫道的始祖,它裡面系統而又全面的介紹了養生知識,是大方面的學問,但要具體到使用,則要有實踐做配合。內經裡面對用葯的篇幅很少,大量專的篇幅用於說明病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告誡人們要順天時,得地利,清心欲。所以要以內經為主導思想,再將現代養生成果做為手段,理論與實踐相接合才屬能成事。
希望採納

與黃帝內經上的養生術語相關的內容